⑴ Java程序員如何寫簡歷
學過啥就寫啥唄,雖然不能吹的天花亂墜,但是適當的捧一下自己也是有必要的。
雖然JAVA人才的薪水很高,但是對該類人才需求旺盛的IT企業卻很難招聘到合格的JAVA人員。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許多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在讀期間沒有掌握實用的技能與經驗,距離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有較大的差距。
因此,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欲成為Java程序員,最便捷的一條路就是參加以實戰項目為主要教學方法的JAVA職業技能培訓,從而有效地縮短同企業具體用人需求之間的差距。
全球有25億Java器件運行著Java,450多萬Java開發者活躍在地球的每個角落,數以千萬計的Web用戶每次上網都親歷Java的威力。今天,Java運行在7.08億手機、10億智能卡和7億PC機上,並為28款可兼容的應用伺服器提供了功能強大的平台。
這么多應用,徹底改變了用戶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企業,因為使用了Java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用戶,因為Java而降低了成本,享受了生活。
⑵ 當了半年多的面試官,iOS真的沒人要了嗎原因就在這里!
上篇文章: 這下,「感覺」 全世界都在勸退學iOS的程序員
最近有個特別流行的詞—— 內卷 ,其實iOS的內卷不是一天兩天了。
作為第一批90後,有幸親歷了iOS從盛而"衰"的全歷程。還記得14年找工作時可以一周約10個面試,到了16年的時候開始出現了"iOS開發沒人要了"這樣不和諧但是卻很現實的聲音。等到我17年跳槽時,找同學或朋友內推了北京大多數知名公司,結果收到的面試通知寥寥無幾。得虧在面試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才能在零星的幾個面試中獲得一份還算滿意的offer。其實iOS的拼殺一直非常激烈,如果不會學習不會思考,那麼可能在將來甚至過去的某個時候就已經被行業淘汰。現在大多數面試官對候選人的要求已經從"熟練"->"獨當一面"逐漸過渡到了"精通"的要求。請原諒我用了"精通"這個飽含深意卻又血淋淋的詞彙。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本就加劇的內卷化添加了幾分催化劑,今年上半年的面試中不少候選人是由於疫情原因而被迫加入到求職的大軍中。——烈烈寒風起,慘慘飛雲浮。
iOS的需求依舊有相當量的需求,否則我也不會從2月面到10月。只是iOS的需求發生了變化,不再僅僅要求候選人能熟練的使用各種API,或者熟悉某些三方庫。而是希望候選人能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術強弱不單單是取決於信息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現在程序員找工作必經的兩個階段就是刷題和看面經。候選人不刷幾道演算法,不回顧幾個經典問題,面試總覺得沒底。面試官不問幾道演算法,不問幾個刁鑽的問題覺得自己不專業。正是由於面試官和候選人的"默契配合",導致了現在面試越來越像考試,而這種應試化的評判標準是很值得人們懷疑和反思的。
任何行業的任何崗位,技術過硬的都非常吃香。因為這樣的人才不多,物以稀為貴。
其實候選人上家公司就是最好的面試官。人的性格、學習習慣、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不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產生過多的差異。如果候選人曾經解決過一些問題,並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過思考和行動,那麼我相信候選人在入職之後依舊會進行思考與探索,將來可能在某一方向上成為支柱。遇到這樣的候選人,我一般會極力推薦進入下一輪面試。如果沒有相關體現,那麼可以看看候選人會哪些技術內容,會到什麼程度。相對來說,不太友好的面試是,面試官只問自己擅長領域的一些問題。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在面試快結束時有時向候選人了解下,是否有哪些內容是他/她擅長的但是我又沒有問到的。每個認真的候選人都值得被真誠對待。但是自古真誠總是被辜負,多情總被無情傷。絕大多數候選人的回答都是"沒有了"。
面了這么多候選人,大致可以歸為幾類:
1、能帶節奏的,讓面試官跟著你走的
2、思路能跟面試官對應上的
3、需要提示和引導的
4、不知道的
5、"不就是xxxx就可以了嗎" "能細化下方案嗎?" "....(沉思後放棄)"
我遇到的候選人大多數2和4之間。如果我面試的話,有遺忘的內容和有知識盲區是能被理解的,但是如果面試沒有通過,那麼大概率是簡歷上的內容回答的不是很好。
說這么多,並不是想給大家製造焦慮,而是想告訴大家:堅持一個目標走下去是辛苦的,但是你的付出不會白費。
希望真心能夠幫助到大家提升技術!你要先自思考,看個人那些方面還不足!
⑶ 阿里巴巴初創時十八羅漢,如今誰去誰依然堅守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發出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宣布:一他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屆時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時隔一年,隨著「9.10」教師節的再次臨近,馬雲將在當天宣布「退休」,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回顧阿里巴巴這一路走來的軌跡,雖然沒有經歷40大盜攔腰搶劫般的命運,但從其自創立之初就加入的十八位創始人身上,我們並不難看出人與公司、人與人之間的交織如何影響著他們命運的走向。
程序員中也有特例,就像十八羅漢中的吳泳銘,當時是淘寶網的核心開發人員之一,如今卻是阿里健康的董事會主席,而且還是國內知名的投資人。個中變化,令人不勝唏噓。
除了前面介紹的「羅漢」們,其他創始人也都處於一個不錯的發展狀態:
戴珊,現任阿里巴巴B2B事業群業務總裁、阿里巴巴集團的法人代表;
金媛影,現任阿里學院高級專家;
韓敏,現任小微金服集團人力資源部上海分公司總經理;
蔣芳,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才官(CPO);
麻長煒,淘寶網產品技術中心用戶體驗設計總監;
樓文勝,依舊在阿里集團任職,具體職位不祥。
這18個人,創業時發瘋似地工作,每天工作16到18小時,累了就睡在辦公室的睡袋裡。哪怕是夜裡三四點鍾,辦公室里還會燈火通明。同時,他們也天天吵架,從早吵到晚。就這樣,在反復的協作與摩擦中、失敗與成功中、寂寞與喜悅中,他們度過了青蔥的歲月。
如白駒之過隙,那些年曾肩並肩奮斗的十八羅漢,現在全部成了業界大佬,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究竟是努力成就了命運,還是時勢造就了命運?或許,兩者皆有之。當他們站在命運的岔路口,不經意的一次選擇便決定了自己後半生的道路。
但他們都不是馬雲的接班人「十八羅漢今安在」的問題倒是講完了,可十八羅漢又該何處去呢?翻了翻相關報道,我們發現如今的18羅漢雖然都還負責阿里巴巴的相關業務,比如蔡崇信、彭蕾、戴珊和蔣芳等,但是他們都不是馬雲的接班人。
細究來看,阿里巴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阿里集團,另一個是螞蟻金服集團,前者的核心人物是張勇,後者是井賢棟。從馬雲一直青睞空降高管的態度上就不難看出,其對外部職業經理人的推崇。從最開始通用電氣的關明生,到後來的衛哲、張勇、井賢棟、武衛、樊路遠,馬雲一直在從外部物色自己的接班張勇挑起了阿里的大梁,合夥人們終究將消逝在時間的洪流中。阿里草創時代算是徹徹底底地過去了,未來將會是什麼時代?還能否出現農村男孩逆襲成為資本大佬?又是否會有從HR做到集團總經理的鐵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