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作七年,我離開了北京
最近幾天,一篇關於清華畢業生買不起房離開北京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大家又都開始埋怨北京的房價高,為清華畢業生買不起房離開北京而嘆息,網路上各種段子手吐槽北京逼走了人才。可是,我想說的是:離開北京就過得不好嗎?離開北京轉戰二線或者三線城市真的有那麼悲慘嗎?說說我的經歷吧。
本人2010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一所我內心中並不比清華差的學校,計算機方向碩士學位。七年的西北生活,養成了我踏實,勤奮的性格。同時,大學生活也讓我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是的,我們是大學同學,本科就在一起,風雨同舟。我們也是不多的學生時代在一起並最終走進婚姻殿堂的人。大學畢業後,我倆就職於北京的同一家公司,同一個部門,都是程序員。剛畢業的那幾年,生活真的很簡單,單位有食堂,我倆一天三頓都在食堂吃,每天好培族一起上班,一起加班,一起下班,小日子基本上都被工作占據了。IT公司加班都很嚴重,節奏也很快,可即便如此,彼此之間也沒什麼怨言,因為我們每天都在一個辦公室上班,幾乎時時刻刻都能見到對方。
我倆所在的是一家軟體公司,規模不小,大概有1000人左右,上班地點在望京。私企不像國企,只要你肯努力,收入也會很快地提高,短短幾年內,我倆的工資就從剛畢業時的6千左右翻了將近三倍,一萬六七的工資在北京雖不算富裕,但也能夠自給自足,衣食無憂了。不過中國老百姓生活講究的是衣食住行,光衣食無憂,才解決了一半兒問題,另外兩個問題(住和行)也逐漸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尤其是買房子這件事。工作的前幾年,我們也並不是不想買房,只是比較窮~而且在買房這個事情上我也不太想跟家裡要錢,也不太想跟別人借錢,就想著靠自己的努力實現買房這個事情會比較有成就感。在這一點上,老婆也支持我的想法,我們就一致決定:靠自己的努力,買得起就買,買不起以後再說。
2014年春節,因為公司效益好,我倆拿到了一筆豐厚的年終獎(兩人加起來有15萬左右),再加上工作四年的積累,算了算一共手裡有將近70萬積蓄(算上住房公積金賬戶裡面的二十萬)。買房子這個之前對於我們來說覺得不可能的事情,好像也不是那麼遙遠了耶!於是春節過後我倆就開始看北京的房子,按照首付70萬倒推,那麼我們可以承擔起230萬總價的房子(要貸款160萬),再按照90平的剛需大小計算,就是可以買兩萬五一平的房子。當時北京兩萬五一平的房子.......通州!天通苑!北七家!順義!中灶昌平!亦庄!這些地方的房子都有個特點,就是在五環外,而且還有段距離呢。從這些地方到望京上班,著實需要點時間,大概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時間要......三個小時?沒有仔細地實地計算過,總之上班下班比較辛苦了。另外,由於我們工作在望京,按道理應該考慮望京的房子是最合適的,為什麼不考慮望京的房子呢?窮唄~當時望京的房價均價在4萬,還是比較老的小區,新一點的小區(比如融科橄欖城,我一眼就喜歡上了)要5萬到6萬之間吧,總價都得500萬以上,遠遠超出我們的財力極限。總之看了一大圈,核心結論就是:喜歡的買不起,買得起的不喜歡!(還是有點小任性的)
人生只有一次,買房和結婚一樣,都是一輩子的事情,俺不是個將就的人,對,要買就買稱心如意的,絕不將就!不將就的結果就是,我倆的資金友弊實力只能繼續擱置在望京買房,擱置買融科橄欖城的想法。當時一氣之下想回蘭州!!!!老婆說,既然你想考慮換城市,為啥不考慮下杭州?(老婆是杭州人,對杭州也很熟悉和親切~)。這話好像點醒了我,說實話換城市一直是我的備選方案,只是覺得還沒到在北京混不下去的時候。不過買房這個事情,還是要早作打算的。於是我倆把看房的視野,從北京轉向了杭州。
不轉不知道,一轉嚇一跳。根據我倆當時的資金預算,230萬在杭州除了西湖周邊買不起,其他大部分地段還是可以從容地挑選的。大家可能體會不到,一個沒有房子的人,看著杭州地圖選房子的爽感。另外杭州也是一個IT產業比較發達的城市,聚集了很多有名的企業,比如阿里巴巴,網易,華三,華為杭研所,海康威視等明星企業。通過研究杭州地圖,發現這些著名的公司,都在杭州的一個區,叫濱江區,這里也是杭州的高新(高薪)開發區。放棄北京的買房計劃,本身就是因為不想上下班太遠,所以在杭州找房子首選上班近啊,既然這些我們同行的IT公司都在濱江,我們也就把目光從全杭州鎖定到了濱江區。最終找到了一個自認為非常不錯的位置,上個圖。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選擇最終買房子的地方,還是考慮了很多因素的。最終選擇在這里也是覺得,沒有比這里更適合我們的了。
首先從工作的角度考慮,這里距離海康威視是最近的,路程距離不到兩公里,如果將來工作能換到海康威視,那我就可以騎自行車上下班,非常方便。這個上班距離與在望京從融科橄欖城到北京的單位(望京科技創業園)的距離是相當的。很爽呀!這不就是杭州版的融科橄欖城嗎~ 再說說海康威視吧,一個挺大的IT企業,做安防監控和智能機器人的公司。規模在2萬多人,近年來也一直在擴張,辦公大樓也挺氣派。上個圖
由於人員一直擴張,這兩棟樓已經坐不下了,海康在馬路對面又加蓋了更大的辦公樓,如下圖
嗯,從工作單位的角度考慮,把房子買在這里,去海康工作應該是最合適的了。不過....你想是一回事,人家要不要你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另外華為杭州研究所和華三通訊距離房子就遠了一些,大概6公里左右。總體上也在能夠接受的范圍內。(後來我還是幸福地加入了海康威視~~)
工作之外,從交通的角度考慮,這里當時規劃了兩條地鐵,其中6號線橫跨整個濱江區,最後直達丈母娘家,以後小寶出生了也方便丈母娘幫忙帶孩子,二期規劃直接到高鐵站。7號線地鐵也從樓下經過,直達杭州國際機場。總體上來說,坐擁兩條地鐵的地鐵站,交通還是非常便捷的。
工作與交通之外,看好這里的第三個原因就是環境因素啦。這里距離錢塘江非常近,屬於江景房。杭州市政府為了方便市民健身,在江邊沿江修了有十公里的美麗跑道,每天早上到樓下江邊晨跑,想想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來個圖片吧,藍色的是跑步道路,紅色的是騎行道路。
我和老婆都是熱愛運動的人,決定選這里的時候,心裡就美滋滋地籌劃著將來住到這里,早上下樓帶著小寶去江邊晨跑的情景。實在是很值得嚮往。
第四個選擇這里的原因歸因於杭州市政府對這里未來的規劃,這里被市政府規劃為未來杭州的體育會展中心,而且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市政府搬遷到江對面的市民中心,也與這里只有一江之隔。按照規劃,這里被定義為杭州未來的城市核心區。上個當年的規劃圖和現在的實景圖吧
從規劃圖和實景圖的對比來看,還有很多規劃的建築物沒造好。其實2014年在這里考慮買房子的時候,周邊啥都木有,就是一片大工地。連買的房子,當時也只是挖了個大坑而已...... 後來G20峰會和2022亞運會接連落戶到這,也大大加速了小區周邊規劃的建設速度。按照目前的計劃,所有的周邊規劃和地鐵等配套設施都會趕在亞運會之前完工。
第五個選擇這里的原因就是房價了,我們選了個最好的樓層,最好的戶型,算是小區裡面當時的頂配價格,兩萬五!正好是我們財力的上限。這個價格在當時的北京是買不到融科橄欖城的,在這里卻可以買到杭州版的融科橄欖城,並且還會加持更多的buf技能。於是,我們當場就交了定金,絲毫沒有任何的猶豫,因為實在是說不出任何不喜歡這里的原因,也挑不出任何不買的理由。
自從2014年買了這里後,我們當時也沒有著急著立刻離開北京,首先北京的工資高些,畢竟160萬的貸款.......也不是個小數目~另外我們其實還是在內心中覺得我們還年輕呢,還真的沒到被北京逼走的地步,買杭州的房子也算是給自己找個最後的退路。再說當時這里還沒造好,房子也還是個大坑,回來也住不了哇。
隨後的幾年裡,雖然工作在北京,但也時不時地關注著這里的建設,尤其是在杭州准備G20峰會的過程中,真的是下了大力氣和血本來建設這里。周邊的環境也日益完善,看得人心裏面一直癢癢的很,總想回來享受這周圍的環境哈。
這些也是完全托G20峰會的福,不然也絕不會完善的這么迅速。
杭州買房之後,我們也又回到了和原來一樣的在北京每天加班,每天三餐吃食堂,每天三點一線的普通而又平常的生活中。不同的差別是,北京的霧霾天氣出現的越來越多,也沒有好轉的趨勢,每每遇到嚴重霧霾天的時候,就在那和老婆打趣地說,要不咱們回杭州吧。但也就僅限於嘴上說說而已,並沒有付出實際的行動。
時間一晃又過了三年!2017年,是的,經歷了那北京房地產市場又一次瘋狂後的某一天,我打開了北京某二手房中介的網站,驚恐地看到了如下的畫面:
是的,這可不是廣告,12萬每平米,1200萬的總價,這種模式下的融科橄欖城,怎樣都已經不是我這個小程序員能夠高攀得起的了。這兇悍而高傲的價格,已經把我留在北京的希望踏平,磨滅,並將我留在北京的最後一絲幻想也摧毀得盪然無存!!!留在這里繼續去追尋那徒勞的虛幻,已然成為一種對自己時間與生命的浪費。
回杭州!不在這里不切實際地等待我的融科橄欖城了。融科妹妹,對不起,我真的是無力高攀了。於是,回杭州這個事情被我們正式提上了日程。整個回來的過程卻出奇地順利,面試了海康威視我很喜歡的崗位,面試官對我的印象還不錯,當時就接受了我。嗯,是的,我換到了前面說的那個距離我家只有不到兩公里距離的海康威視繼續做程序員,繼續我喜歡的研發工作。
同時,經過三年的建設,當時買的房子,對,就是那個大坑,現在已經成形了。在文章的最後,與大家一同分享下我的新家,也是我打算後半輩子都安居的地方。
小寶的學校也開始開工建設了,就在小區正門的馬路對面。以後小寶可以下樓就上學,放學就上樓~ 爺爺奶奶也可以在家給小寶做飯,站在陽台上看小寶做課間操,看著小寶放學回家吃飯啦~
隨著周邊配套的逐漸落成,我也越來越喜歡這里。今天,我正式提交了北京工作的辭職信,並開啟了杭州的新生活。也希望今後杭州的生活,能夠延續我和老婆的簡單,平凡與幸福。
最後,我想將這篇文章獻給那些同樣被北京高房價折磨的「新北京人」,人生只有一次,但是選擇的道路卻有很多條。也許我選擇的路並不一定適合你,但也許,會成為你下一個路口選擇的參考。文章寫在這里,也算是對自己過去七年的一小段總結和對未來生活的一點憧憬。杭州,我來了!我也會用我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去迎接未來新新的一切。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四年已過,就接著寫寫我回杭州的這四年吧
當初買這里就看中的一路之隔的奧體,經過四年的建設,現在這里已經和規劃的樣子蠻像了~
周邊的規劃都在一步一步地實現和落地,樓下的兩條地鐵也開通了(圖上的旭江華庭就是我安家的小區,也叫綠地旭輝城)。18個地鐵出入口也是非常的凡爾賽了!
當年在濱江奧體買了綠地旭輝城,當初買的時候,2.3萬一平方,現在的價格.....已經遠遠超乎了我的想像
同樣對比北京望京目前的房價
4年裡,我從海康,到阿里。現在已經算是一個阿里「老人」了,當然年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低調,低調~)
分享幾張阿里的工作園區美景
--未完待續--
『貳』 大佬們的作息時間表:自律能給你想要的人生
小楊本科畢業後順利入職深圳一家不錯的企業,然後就開始了每天擠早高峰地鐵里去上班,晚上一身疲憊回到出租屋,想玩會手機放鬆一下,卻總是不知不覺就凌晨兩三點了。更加不知不覺的是一晃兩年多過去了,之前的讀研的同學們已經紛紛畢業並拿到大廠高薪offer,或之前工作不如自己的同學也跳槽大廠工資翻了幾倍。
小楊有些恍惚,這兩年多自己都做了什麼,日復一日重復的工作,空餘時間完全被游戲和手機吞噬。面對家裡催婚和大城市的壓力,小楊知道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卻拿著手機想要逃離。
時間像是魔法師,它能給那些珍惜時間的人想要的人生,也能摧毀荒廢時間的人曾經的驕傲。
胡潤研究院曾調研500多名身家過億的富豪們的作息時間,發現這些大佬們平均睡眠時間為6.6個小時,並且日程規劃極其嚴格。真的是越是優秀的人,越是勤奮努力,大佬們也都是熬出來的。
曾經一張萬達董事長王健林的行程單刷爆了朋友圈,四點起床健身到五點,一天兩趟飛機,晚上七點多仍到辦公室。
蘋果現任CEO庫克,他每天早上3:45起床,4:30處理郵件,5點開始健身,上班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從來沒有休過年假。
網路公司董事長李彥宏堅持每天五點多就起來做事,一天時間安排為20%休息時間、25%業余時間、55%工作時間。
創造企鵝帝國騰訊的馬化騰也是個工作狂,騰訊的員工說他是個「郵件狂人」,凌晨一兩點給他發的郵件,都能及時得到回復。
馬雲說:「我起床比較晚,因為有了阿里巴巴的這么多員工,我每天就不用做具體的事情。但是我可能散步洗澡做夢廁所都在想事情,我去西湖,看著我是在鍛煉,其實我的腦子一直沒有停過。因為這是一個責任,也是一個熱愛。」
陸奇被稱為打工皇帝,從普通程序員一路晉升到「矽谷地位最高的華人高管」,網傳過他的作息時間表如下:
每天3點起床,先查郵件,回復郵件。
4點跑步,跑上5公里。
5點至6點,就到辦公室上班。
7點前,處理完所有郵件。
8點前,做好當天工作計劃。
9點前,和姍姍來遲的老外開晨會。
22點下班,學習一個小時。
23點上床休息。
在各大公司有這樣一個傳說:每天睡4小時的人,年薪基本是400萬以上,以此為基礎,多睡1小時,薪水就要除以4。
當然睡眠時間因人而異,真正的自律並不是一味地犧牲睡眠時間,追求工作時長。大佬們的自律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息規律,並日復一日的堅持下去。
網上曾有一段話總結人不快樂的原因,大致是:你總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既無法忍受目前的狀態,又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可以像只豬一樣懶,卻無法像只豬一樣懶得心安理得……
假期里跟朋友聊天,她說,窩在沙發看著視頻卻很焦慮,而打開書本時卻很心安。
真的是這樣的,自律能帶來安全感,尤其是當你的堅持與努力讓自己的人生逐漸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時,那種滿足感是窩在沙發里看劇體會不到的快樂。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說:「自由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自律來的。只有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
你要相信 自律與不自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而自律的關鍵是執行。
有個網路詞是「積極廢人」,指的是那些很愛立flag,但永遠做不到的人,這類人心態上積極向上,行動上卻宛如廢人,並且時常為自己的懶惰自責。
你可能也列了像大佬一樣的日程清單,卻在第二天清晨一遍遍關了鬧鍾睡到快要遲到;或者是想要減掉肚子上的贅肉,卻忍不住買了一杯奶茶並要了微糖,以減少罪惡感;或者是想要學習英語並買了課程,只上了一節課後就沒再堅持。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如果你也想要變得自律,卻缺少一點堅持的毅力,那麼不妨想一下三年或五年後的人生 ,如果那時候有一個很好的出國交流機會,你會不會因為現在放棄學英語而錯失悔恨;如果那時候你相中一件特別漂亮的裙子,你會不會遺憾因為沒有做好體型管理而穿不下。
越是優秀的人越是勤奮自律,並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你要相信你也可以,想要翹臀馬甲線、想要升職加薪、想要站在頒獎台上落落大方、想要……那麼為了想要的未來,現在行動起來吧, 相信自律能給你想要的未來 。
『叄』 人生止不住的迷茫啊求點化
我先來談談什麼是迷茫期:覺得自己應該是做些什麼事情了,但卻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在迷茫期,沒有目標,隨波逐流,但是開始有意識的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了。這是好事。
我下面談談迷茫期應該做些什麼事情,來幫你度過你的迷茫期:
1) 提升自己
在知乎上,關於自我提升的問答有很多,有外貌上的,有能力上的,有工作上的,有感情上的。可以都先去看看。
當然光看是沒有什麼卵用的,你要開始有計劃的開始提升自己,要有行動。雖然沒有人生目標,但是個人提升的目標都差不多,就是做到更好的自己。
提升自己有兩點:
每日進步一點點
不斷挑戰自己極限
合在一起就是:在不斷挑戰自己繼續的前提下,每日進步一點點。
關於這個點,可以看看我這篇回答:
有哪些實用的小方法、小技巧、好習慣能讓一個人每天進步?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舉個例子:
就比如我自己,讀書的時候體育課,跑個1千米,就累趴下了。如今自己經常挑戰自己,1千米,2千米,現在有跑過5千米的記錄。我不喜歡跑步,但是在迷茫期,也就是靠跑步來鍛煉自己,提升自己。
還有不斷學習新的事物,通過學習新的事物提升自己。
舉個例子:
在迷茫期,我去學習開車。而學習開車是我自己提升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原來活動范圍可能只有半徑3公里內(可能更少),現在活動范圍是半徑30公里內,更是體驗到很多隻有開車才能做的活動。開車這點算是大大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尤其是幾次長途旅遊,更是體驗更多東西。
不斷接觸體驗新的事物,體驗新的疆界,也是提升自己的方式之一。
除了靠開車體驗新事物,可以通過去從未去過的飯店,嘗試從未點過的菜;或者是去沒去過的地方旅遊;參加各種活動,體驗生活。
我有個觀點:人生體驗不夠豐富,可能你都還沒有遇到你為之奮斗的那個目標
總結一下就是:
提升自己,不斷挑戰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學習,不斷體驗新鮮事物,不斷開闊眼界。
記住:只有你的眼界和能力達到一個量級的時候,你才有足夠的內容供你選擇,讓其中之一成為你的終身目標
當你走出迷茫期的時候,你所提升的能力,將是你最重要的資本之一
2) 問對問題,了解自己
我在總結自己暗戀史的時候,最大篇幅就是在說要問對自己問題,然後進行深刻的檢討和總結。
「我的人生目標應該是什麼?」「我應該追求什麼?」
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寬泛,並不能幫助你太多,我也就經常問自己這樣太寬泛的問題,最後導致自己在無法解答的問題下,糾結了10年左右,很不好。問對問題,可以大大縮短自己的迷茫期,更早發現問題所在,發現自己人生目標。
我想總結一下對自己提問的一些經驗
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深刻了解自己
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能做什麼,未來如何走
對具體事情或者物件上對自己進行提問,來深刻回顧自己
通過自己和別人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態度上,來找出問題進行提問。(通過對比找出問題)
通過分析過去的父母,家庭成員,親戚,老師,朋友,同事,領導等人物的對自己的影響,來找出最更本的答案。
當你有了一些感悟後,記錄下來。
當你有了感悟後,根據自己的感悟,進行對自己過去行為的一些回顧分析總結。
今天早上發生一件事情,就很好體現了我的思考方式,就在這里作為一個例子:
冬天到了,天冷了,由於我覺得我一直被子太薄了,然後就買了一個新的厚被子。而我原來的被子已經使用了10年左右了,過去使用,也沒有覺得什麼。今天早上和室友說了:我用了新被子,好暖和,我那用了10年的被子還是太薄了。然後我室友吃驚的說:誰會用被子10年,那被子得多臟呀,被子最多也就用2-3年得換一次。雖然我經常換洗被套,但給室友一提出這個問題後,我就陷入深深思考了,當然不是思考被子有多臟,或者用了10年才發現被子那麼薄,而是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我使用一個不是那麼舒服的被子10年的?」
(而這個問題是通過我和室友使用被子的不同觀念對比出來的。)
這樣,問題就來了:
我是因為念舊,捨不得扔,才保留下的嗎?我可能會這么對別人說,但是說服不了我自己;
我是因為懶嗎?可能,但是我是一個能折騰的人,這個小事,更本難不倒我。
是因為捨不得花錢?被子被套能花多少錢,我吃一頓飯,都可能比被子加被套貴上好多
我喜歡這個被子?這個被子一直給自己帶來問題,比如太短,薄,冬天會很冷;還有經常買不到合適的被套
那到底是為什麼我會保留?
我這個時候回憶了一下,自己在大概2013年的時候回家看父母,發現他們在使用的過期日期為2001年的洗潔精的瓶子(家人喜歡使用袋裝洗潔精罐裝在舊瓶子里),幫家人買新的洗潔精,還被家人說了幾句;家裡很多舊的東西,正好洗衣機壞了,去買洗衣機,發現這個洗衣機也是用了10多年了。
這個時候,我清楚的明白了我的思維模式:買的一件東西,不是把它當作易耗品,而是把它當作一個可能終身使用的東西,直到它不能再使用為止。
然後我接下來思考:
那麼這個思維模式是從哪裡來的?很明顯,我父母就是這個思維模式,這個就是受到他們影響的的結果。
這個思維模式好不好?這個模式,對我父母合適,但是對我來說,已經不合時宜了。作為程序員,快速迭代,逐步提升自己,這個才是我自己的哲學
我能不能改掉這個思維模式?我可以,可能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我需要改,而且我也有這個能力去改。
當我意識到我的思維模式不符合我要求,那麼我就會逐漸去把這個思維模式改掉。
這個就是我思考問題的方式:通過具體事物了解自己。
我自己又是如何發現自己的終生事業追求是什麼,可以參見
工作三年多了,可最近越來越覺得自己不適合當程序員了? - 知乎用戶的回答
3)嘗試把他人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
當我自己沒有目標的時候,我會把別人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然後體驗這個目標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迷茫期,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是你必須去嘗試,找到自己應該可能會做什麼。
比如學習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學歷,家人說想我成為碩士,那麼我就去讀了一個碩士。(符合自己價值觀)
比如別人說你要有輛車,我不知道我到底要不要車,但是我還是去學車買車,體驗有車的生活(符合自己價值觀)
比如學習期間,朋友說要學偏商的,我去學習了,沒這個天賦,最後考試還不及格(不符合自己價值觀)
比如工作,我在非IT行業做IT工作,所以我會把自己公司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
在把別人目標當作自己目標的時候,可能別人會說你沒有自己主見。但自己心裡明白,這個只是一個臨時過程而已,當自己有了確切的想法的時候,就再也不需要把別人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了。
總結一下:把別人目標當作自己目標,體驗不同經歷,開闊眼界,並提升自己。
======分割線======
最近我最大的感悟,算是「避免痛苦」人格和「追求幸福」人格的思考了。關於這個思考在我最上面發的鏈接裡面有。
我想說的是,我迷茫的原因就是「我嚮往幸福,卻討厭痛苦」,而過去的我渾然不知,因為沒有問對問題。直到問對問題後,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我過去種種的行為的心理原因,錯過了很多事情很人,少體驗了很多經歷,所以雖然年齡大了,但心理還是非常不成熟。
然而也就是因為感悟了,所以開始嘗試改變,把自己從「避免痛苦」人格逐漸轉化成「追求幸福」人格。
有了這個感悟,我覺得我的人生清晰了很多,也有了目標去追求了。希望在未來不再迷茫,不再錯過更多的人和事物了。
『肆』 程序員5年陪跑20多位視障跑友,怎樣看待這一行為是否值得學習呢
程序員袁芳芳這五年來一共陪跑了20多位視障跑友,一共跑出了6000公里,並且表示以後還會堅持這樣的行為,用自己的眼睛代替別人遊山玩水,看遍世間。對於這樣的行為,我的看法如下:
對於這名程序員的這種行為,它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她的身上體現出對弱勢群體的幫助,讓我們學習到她身上的正能量,然後推動社會的發展。畢竟一個社會的發展程度,其實不僅僅取決於經濟發展,也取決於人們的道德觀念。而道德觀念的重要標准之一就是社會對於弱勢群體的關照程度,因此,如果一個人由衷地去幫助弱勢群體,給很多人樹立起榜樣,大家都會去幫助弱勢群體,那麼社會就會更加溫暖。
『伍』 2019年你做了哪些事情讓自己有美好的改變
都說人到中年,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生活沒出路。
這一天在2019年來到了自己的身上。生活真難啊,剛以為自己到了這個年紀,可以放放鬆,打打醬油。然後被勸退的那天就突然來了。
很多事真的猶如天氣,慢慢冷慢慢熱,等到驚悟,又過了一季。這時候才發現一個晃神,後面有無數比你年輕、比你有能力、比你有最新知識的人,前赴後繼地奔向你的位置。萬幸的是,很早之前考慮的創業,在這次刺激之下,終於得以實現。
『陸』 請問現實中程序員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在上海工作了四年的女程序員,在公司做核心業務開發,公司前期忙的時候也會加班到十點,忙過一兩個月就好了,現在上班很輕松,每天六點半下班,八點到健身房,上瑜伽,搏擊操,還有尊巴等課程,有的時候直接去跑步,健身到九點半,然後在健身房洗個澡,做個按摩再回家,十點半的樣子吧,回家刷刷微博,練練字,看看書,十一點半睡覺!早上七點半起床去公司,上班。周末睡個懶覺,打掃衛生,然後去泡一天圖書館,或者約好姐妹去周邊的城市旅旅遊,逛逛街,晚上跟好朋友約個飯,回去各種各樣的館子吃各種料理,有的時候,也會約三五好友,來家裡自己動手做一頓好吃的,喝個小酒什麼的,反正就是日子平平淡淡的。有的時候趁著離職了有時間,會去遠一點的城市看看風景,呆個十天半個月的回來,看過了詩和遠方,還是得回來面對眼前的「苟且」的。
『柒』 普通程序員的工作生活是怎樣的
通常我們進入公司以後,不會是重頭開始一個項目,而是在已有代碼的基礎上進行維護或新功能的開發,所以必須「讀代碼」。
讀有「泛讀」,了解系統架構、功能模塊,對系統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各個功能能找到相應代碼實現的位置。
還有「精讀」,通常就是調試了,在fix bug的時候使用。此外還包括審核:一些規范一點的公司,都會有code review,也是精讀,但不用debug。
對於一個成熟的項目來說,讀代碼——而不是寫代碼——可能是最耗時間的工作了。
寫注釋文檔
為了減少「讀代碼」的時間,我們不得不花時間「寫注釋」「寫文檔」——這個程序員最深惡痛絕的工作。所以現在「爛代碼才需要注釋」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強,但無論如何,文檔還是要寫的。(注意:要能區分注釋和文檔)
了解需求
好了,終於到了「寫代碼」的時間了。
然而,在動手開始寫代碼之前,你必須花時間「了解需求」。和自己寫個小程序玩玩不同,在公司,你是為別人寫代碼,所以你一定要了解別人究竟想實現什麼功能。通常,這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需要反復的溝通。
當然,也有一些團隊和個人,不願意在這上面「浪費時間」,通常他們的下場就是不斷的寫代碼,然後不斷的改代碼,加班加點的做大量的無用功,整個公司怨氣沖天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