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軟體開發難學嗎
回答這個問題答案很明確,就一個字:難!而且非常難!
為什麼難?為什麼有很多人卻說不難?比如有一期微軟公司總裁來作客什麼節目談及軟體開發對初學者說軟體開發只有加加減減,非常有意思。吸引眾多人對學軟體趨之若鶩...
我只想說:這些說法都是不負責任的人在對你說的忽悠,僅此而已,他們根本沒寫過一行代碼沒學過一天C++編程語言,就大言不慚,實在讓人為他們臉紅?
軟體開發難嗎?這和學武術差不多,誰都喜歡動作電影里的動作明星,誰都想要一點好身手。那你問一問格鬥家說學武難嗎?你想他們會跟你說武術一點也有不難,只要有悟性即可...
軟體開發也一樣,難度絲毫不比學武術低,即不有趣,也不好玩。而且需要一定的智商悟性,智商不足怎麼辦?只有比人家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來學習獲得經驗了,所以說這行的難度跟其他行業比起來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網吧收銀員可以看著電影混過一天,一個有經驗的老中醫懂了家傳絕活之後可以吃一輩子。但軟體開發不行,入門寫個helloworld可能簡單點,但稍一深入,你就會發現它的深奧費解之處了。
做不做軟體開發,關鍵看你喜不喜歡這行了,軟體開發非常有魅力,就像天堂來的天使一樣吸引著很多求知的年輕人,工資很高回報極其豐厚,但學習和開發的難度和工作壓力跟其他行業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熱愛軟體開發就堅持下去吧,不過沒完沒了的環境搭建,各種天書一樣的疑難BUG,內存泄漏和近乎無解的三天兩頭學習新技術新工具新SDK,上google,和英文網站搜解決方案在等著你,那可不是什麼只有加加減減,你解決不了問題隨時會被公司開除,公司老闆不懂開發不了解開發難度,他們只想要什麼問題都能瞬間秒解的高手,所以軟體開發需要智商的。同時更需要堅持,沒有聖鬥士星矢的執著是堅持不下去的。
② 自學編程=做無用功
作者 | PRESSone
來源 | 懷左同學
先給你講個故事,看看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有一天,你去參加同學聚會,和老友們舉杯暢談,他們告訴你,不學編程就要 out 了,從全球趨勢來看,編程這把火已經燒了很多年。英國早從 2014 年 9 月起,就規定 5-16 歲的學生都必須學習編程,蘋果 CEO 庫克表示全世界各地都應該開設編程課程。回到家中,你輾轉反側,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潮流,扼腕嘆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焦慮之餘,你開始瘋狂搜索編程,網路、知乎、搜狗,你方唱罷我登場。一頓操作之後,你的嘴裡念念有詞:「Wow,會編程的人好酷,牛逼,都是大神。」感嘆之餘,你覺得不能紙上談兵,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
於是乎,你開始了自學編程之路。
聽人說,演算法是編程的核心,學好演算法可以一招鮮,吃遍天。別人說在嘴裡,你聽在心裡,馬上買了一本《演算法導論》,打算死磕演算法。你沒日沒夜的攻讀,『演算法基礎』那一小章,你鼓搗了大半個月,還是雲里來霧里去的。然而,心高氣傲的你是不會屈服於『演算法基礎』這只攔路虎的,你開始逛各種論壇,CSDN、博客園、簡書、知乎都在你的常逛 list 上。你充分利用一切碎片時間,上地鐵刷一下,吃飯時刷一下,睡前刷一下,刷得不亦樂乎,刷不完的果斷收藏。
等到收藏超過100篇未讀的時候,你終於發現收藏=永不再讀,這讓你沮喪。
更讓你沮喪的是,你買的那本《演算法導論》已經在書架上躺了好久。為了弄懂『演算法基礎』,你把《演算法導論》打入了冷宮。比這更殘酷的是,從你信誓旦旦說要學編程以來,你連一行代碼都沒敲過,一個程序都沒跑起來。你越來越焦慮,終於有一天,你徹底崩潰了,自怨自艾道:「老子骨子裡就是個文科生,趕什麼時髦?學什麼編程?學來學去老是做無用功有意思嗎?安安靜靜地寫文章不好嗎?」寫文章的人不一定學不了編程,作家王小波就是中國早期程序員,曾經自己編了一套DOS下的獨立輸入法。真正阻止你學編程的也不是深奧的演算法,而是你錯誤的學習方法。自學編程不等於做無用功,盲目、焦慮地自學才是。讀到這里,你肯定滿臉疑惑:「我到底哪裡做錯了?」
首先,自學的初衷不是焦慮、盲目,而是解決問題。
李小龍當年剛回香港,在《歡樂今宵》上節目,節目組請來了一名拳師,想考驗他能不能推到對方。拳師也擺好架子等他來推,結果李小龍一拳打在對方臉上。李小龍想表達的是:在真實的實戰中,沒有人會等你擺好架勢,只沖著你規定的地方打過來。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在真實生活中,環境和知識都一直在動態變化中,你不可能像學校里一樣,系統的學好、學完一門知識,然後坐在教室等著不超綱的考試。
大部分時間,生活會先給你一個考試,然後你根據問題,自己找出關鍵詞,開始學習。所以,學習的起點不是某人在酒桌上蜻蜓點水的一句話,也不是某人在朋友圈曬的一本書、推薦的一篇微信文章、更不是這個行業的一個經典教材引發你的焦慮,而應該是你真實遇到的一個問題。遇到問題,動手寫,犯錯、改正,再犯錯、再改正,這是學編程最重要的過程。其次,自學尤其是自學編程往往不是線性的。
我們從小到大在學校學習,都有一本教科書,往往按著預習、聽講、練習、復習的路徑學習,所有的教材也如出一轍:每個章節所涉及的知識點之間,全都是線性關聯,第一章學好了,才有基礎學第二章。而社會的知識結構不僅不是這樣的,而且幾乎全都不是這樣的。
工作中、生活里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提前引用」,即想要理解當前的知識點,需要依賴你未來才能理解的某個或某些知識點。如果還是按照校園時代的線性思維來學習的話,很有可能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最終學不下去。拿編程來說,動不動啃《演算法導論》的人,要不是有很深厚的數學基礎,肯定吃不消。
生活很少教我們按部就班,它給我們的測試往往是超綱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更新和迭代。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啟發就是迭代,從門戶到搜索,從搜索到移動互聯,從簡單的網頁交互,到如今熱鬧的小視頻社交,技術和生態一直在更新和迭代。
同樣,自學也是一個不斷更新和迭代的過程。編程是一門活到老、學到老的手藝,有些很抽象的概念,一開始看不懂沒關系,先腦子里有個大概的印象,然後依葫蘆畫瓢寫幾段代碼,自己動手實踐,寫完之後再總結、歸納、整理、組織相關的知識點,實戰經驗多了,再回頭來看最初的難點,你自然能夠豁然開朗。
比如說 python 中的 return,很多初學 python 的人,對 return 疑惑不已,字面上是返回,那它到底返回什麼,又返回到哪裡呢?有人可能會給你解釋:「return 語句就是將結果返回到調用的地方,並把程序控制權一起返回。」對於初學者來說,這個解釋也不好理解。
沒事,先實踐起來。
拿下面這四行代碼來說,你可以想像你開了一家工廠,雇傭工人來幹活,這個工人(worker)在你的指導下,用a、b、 c 三個材料,裝配出了 x 和 y 兩個成品。但是程序里的裝配和工廠不同,用過的材料不會消失。這樣,這個工人手裡就有了a、b、c、x、y五樣物品。他怎麼知道你要的是哪個呢?
所以 return 的作用就是,在這種時候告訴工人你到底想要什麼東西,是一個iPhone 手機殼還是整台 iPhone。毫無疑問,return x 和 return y 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return x 是當你讓這個工人幫你幹活時(調用函數),他最後會把產成品x交到你手上,而當你輸入return y 的時候,幹活的工人會把產成品 y 給你。
舉個例子,worker(1,2,3),return x 的結果為1+2=3,return y 的結果為(1+2)*3=9。這樣實踐一下,你對於return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def worker(a, b, c): x = a + b y = x * c return y看完我的分析,驀然回首,你是不是覺得道路明朗了許多,你肯定很想問:怎樣自學才高效呢?在自學過程中,有個方法特別管用,就是用輸出倒逼輸入,你逛論壇、刷文章、看視頻教程都沒問題,關鍵是要有輸出,光有輸入可是不行的。而最好的輸出就是實踐,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讀到的,轉化為你獨立編寫的一個個程序,豈不妙哉?
文章開頭故事裡的主人公就陷入了盲目輸入,卻無輸出的泥潭。他的輸入表面上看上去渠道很多元化,然而這些輸入並沒有帶來有效的輸出。還有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點,你的輸入很有可能是制約你進步的緊箍咒。
輸入也是有講究的,盲目輸入會帶來信息超載。全世界每天有 4000 本書出版,超過 4 億個字;紐約時報一天的文字量等於牛頓同時代的人一生的閱讀量;一個專業領域,每天大概有有近4000篇文章正在產生。就算你火力全開,瘋狂地輸入相關知識,也還是難免有漏網之魚。
而且,在茫茫的信息汪洋中,信息質量參差不齊,保不準你輸入的就是一些邊角料,反而讓你裹足不前。這兒分享橋水(全球著名對沖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闡述的觀點:「正確的決策很多時候需要依賴可信度加權。」學習同樣也需要可信度加權,不是所有的資料都全盤接收,而是有選擇的相信,用老祖宗的話來說,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信息爆炸時代,最重要的不是增加信息,而是篩選和刪除信息。除此之外,要勇於跳出舒適區,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安德烈.艾莉克森博士提出,即有目的的學習,指的是把要學習的內容分成有針對性的小塊,對每個小塊進行重復練習。在武術訓練中,非常強調分解練習。
首先你要把整套動作過一遍,看教練是怎麼做的。然後把它分解為多個動作,每個動作分解為多個步驟,一個一個地練習。在這種訓練中,動作一定要慢,只有慢下來才能感知動作的內部結構,注意到自己的錯誤。畫家要采風、棋手要打譜、律師要學習案例、政客要讀歷史、科學家要看論文、馬拉松運動員每周至少要累計150公里的跑量。
大部分的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練習-反饋-練習-反饋-練習-反饋-學成。刻意練習的關鍵是隨時獲得有效的反饋。拿自學編程來說,這是一個很容易獲得反饋的領域,當你寫的程序跑不起來時,意味著你要 debug,你得把你寫的代碼分成一小段一小段,逐句檢查,直到找出 bug。當然,鼓吹刻苦的雞湯想必大家都喝膩了。事實是,很多人即使整天坐在書桌前埋頭苦學,時長達到甚至遠超學霸,實際效果卻遠遠達不到學霸的水平。問題的關鍵在於你的思維和學習方法,在於你的學習時間是否得到了高效利用,是否能通過高效學習把知識轉化為你真正的實力。
只是如果你注意力渙散,身在書桌前,神遊天地間;如果你好不容易學完了,轉眼又忘得一干二凈;如果你寫了很多代碼卻不會舉一反三,同一個知識點換了個問法又被難住了;如果你對於你所學習的領域缺乏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是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鍾,沒有刻意練習。那麼,花費再多的時間,又有什麼成效呢?
捫心自問一下,你上一次坐下來長時間專注於學習,是什麼時候呢?
似乎這件事變得越來越難以做到,因為我們的生活已經有太多的干擾:必須要點的微博、朋友圈點贊、支付寶螞蟻森林收能量……誘惑源源不斷,切割了我們在學習上的很多可能性。我們接受了太多無效輸入,自然也不會產生高效的輸出。讀到這,你可能又要問我了:「該怎麼辦才好呢?」比起一味地延長學習時間,更『刻意』地學習更重要。
學習從來都不是一個階段的事,更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但是我們可以優化我們的學習路徑,比如給自己創造一個干擾項少的學習環境。拿自學編程來說,你需要的就是一台電腦。在學習的時候,你最好離手機遠一點,並關掉電腦版微信、QQ和一些亂七八糟的應用。不過,自學之路從來都不是輕松的,這也才顯得它的專業性和獨特性。願你學成歸來,已然成了一名大神!
③ 程序員如何解決脊椎受損的問題
由於曾旭也經常會低頭玩瑤去做一些程序,那麼時間長了。他的脊椎必然會受損的,那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解決呢?首先他需要做一段時間以後指定一下。不要長時間的趴著或者是不要長時間的對著一個程序。適當的要學會放鬆。
④ 線上興趣班有什麼
線上興趣班有什麼如下:
編程、思維、書法、舞蹈、科學、足球、網球、機器人、人工智慧、手工、繪畫、朗誦、口才、國際象棋、管樂、街舞、理財、藝術創意
編程:設計具備邏輯流動作用的一種「可控體系」編程不一定是針對計算機程序而言的,針對具備邏輯計算力的體系,都可以算編程。
機器語言
在計算機系統中,一條機器指令規定了計算機系統的一個特定動作。一個系列的計算機在硬體設計製造時就用了若干指令規定了該系列計算機能夠進行的基本操作,這些指令一起構成了該系列計算機的指令系統。
在計算機應用的初期,程序員使用機器的指令系統來編寫計算機應用程序,這種程序稱為機器語言程序。使用機器語言編寫的程序,由於每條指令都對應計算機一個特定的基本動作,所以程序佔用內存少、執行效率高。
缺點也很明顯,如:編程工作量大,容易出錯;依賴具體的計算機體系,因而程序的通用性、移植性都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