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流水線工人做程序員,程序員和流水線工人哪個更累
她叫孫玲。 是從湖南婁底農村來的女孩。
19歲的時候,因為高考失敗去了深圳打工,過了一段時間,她不甘心每天12個小時在流水線上無聊的操作,開始學習編程。
通過不懈努力成為程序員,自學英語,在美國獲得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後接受報價並在紐約谷歌辦公室工作。
最近,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教務老師采訪時表示:「前幾天我失業了。 我現在找到了一份維持有效學生簽證的新工作。 我在美國鹽湖城的高盛當程序員。 收入比以前稍微高一點。
」
因瘟疫的影響和家人的疾病而死
失去工作又尋求新的開始
1990年出生的湖南婁底女子孫玲,今年剛好30歲。
輟學、高考失敗、流水線工人、程序員、出國留學、在谷歌總部大樓上班……因為她的30歲看起來和很多人不一樣。
我聯系孫玲的時候,她在美國。
當一個兼職女孩問我是怎麼成長為美國高薪程序員的時候,孫玲謙虛地說。 「其實真的不是高薪。 在一些新聞中被誇大了。 我的收入在程序員行業可能是中等水平的。
」
孫玲在谷歌辦公室
她去年參加TED演講時告訴教務老師,自己還在紐約的谷歌辦公室工作,那時的年收入約為11.5萬美元。
但是,現在,她已經離開了那裡。 「今年3月放假回家探親,期間家人因病去世,三個月的陪家人假變成了個人假,假期變短了。
加上新冠災禍,我沒能馬上回到工作崗位,所以失去了之前公司的工作。
」
孫玲說,離開了之前的工作崗位,正好給了自己休假的時間。
在那裡失去工作的幾個月里,她去了很多地方旅行,直到7月中旬才開始找新工作。
「我去了很多公司面試,也有很多人掛了。
幸運的是,我在8月找到仔拿搜了一份維持有效學生簽證的工作。 之後,得到了金融公司的邀請,現在在鹽湖城的高盛當程序員。 收入比以前稍微高一點。
」
談起求職經歷,孫玲分享了一件讓她印象深刻的事情。 「我前幾天去蘋果公司參加了第一次面試,但是面試不順利。
但是後來他們把面試郵件發錯了,所以意外地得到了額外的面試機會。
那個面試果然結束了,但是HR把我的簡歷分享給了其他小組,所以我又多了一個面試的機會,但是很遺憾,最終沒能被錄用。
這件事,我深有感觸。 機會再多,運氣再好,能力不行還是不行,所以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
」
大學入學考試失敗,去工廠打工
她覺得「必須提高自己」
回顧孫玲的10年,不斷「提升自我」似乎是最好的關鍵詞。
「2009年,我高考只考了399分,連兩條線都考不上。
孫玲告訴教務老師,由於家裡條件困難,初中時曾輟學學過美容,兩個月後因為無法學習回到學校。
「到了高中,民辦學校的老師來自鄰縣,上課普通話不標准,我也只能聽懂一半,所以成績一直不好。
高考後的夏天,她經表哥介紹,和朋友一起坐綠皮火車去深圳工廠打工。 那一年,她才十九歲。
孫玲和家人的照片
「最開始在生產電池的工廠的工廠工作,推翻兩個班,白班和晚班輪流出來。
」孫玲告訴教務老師,在流水線上工作很無聊,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里,只是把零件搬到不同的機器上檢查,每個零件在自己手頭的時間不到一半,每月的工資也只有兩千元。
工作8個月後,孫玲覺得這種無聊的工作不適合自己,一直做下去也不會有發展。
於是,她計劃離開現有的工作崗位,學習新的東西。
孫玲告訴教務老師,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學計算機,「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免費的夏令營活動,通過活動我學會了如何寫hello world程序。
給電腦下命令,電腦輸出hello world。 就像現在發朋友圈馬上得到點贊一樣。
這個即時反饋機敏拿制讓我著迷。
」
19歲的孫玲
付三份學費學習編程
放學後成為程序員
懷著對計算機行業的好奇心和憧憬,孫玲選擇了一家機構開始學習編程。
「當時銀行卡里的錢只付第一學期的學費。
」
上課那天,孫玲經常早上起床去培訓機構。 由於資金不足,她只能在培訓機構的電腦上練習,早上預習復習,晚上上課。
華燈第一次出來的時候,聽課的劉玲開始在肯德基打工,一直持續到深夜。
「因為餐廳的大掃除,有時工作到半夜2點,但是過了晚上11點工資會有點高,所以我很念歷喜歡這樣的大掃除。
」
孫玲說,那時候,她從深圳龍華的工廠去福田區學習。 兩個培訓機構,三期軟體課程,三份勉強能生活的兼職工作,限額3000元的信用卡。 這些幾乎構成了她一年多生活的全部。
那時,她不是在上課而是在打工,或者在去兩者的路上。
但說起那一天,孫玲並不辛苦,相反留下了很多充實美好的回憶。
「在我真的有困難的時候,父親靜靜地為我支付了培訓機構的首付學費。 那一年,也有朋友和我一起坐了14個小時的綠皮車到深圳,那幾年做銷售,經常請我吃大餐。
」
第三學期結束後,孫玲從第一個打字需要「二指禪」的「電腦小白」,成為了一名合格的程序員。
「馬上就要結業了。 我通過學校的招聘得到了程序員的工作。
」
當時剛開始學習編程的時候,完全沒有基礎,會不會頭疼? 孫玲說:「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復雜。 基礎性的單詞就這樣,反復出現。 你需要記住。
當時,我努力學習的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知道如果不竭盡全力,我就是在浪費錢。 這些錢是我自己賺的,所以我捨不得浪費。
」
孫玲參加TED演講,分享自己的故事
學習英語,存10萬元
她實現了留學的夢想
就業後,孫玲發現學歷的重要性,2012年報名西安交通大學網路遠程教育與深圳大學專刊。
與此同時,孫玲於2012年4月開始學習英語。
「其實我選擇成為程序員也是因為我不太擅長說話。
有一天我看到這樣的話,學習一門多的語言,就相當於掌握一門多的新思維,那就是想學英語。
」孫玲說,學英語的過程中,她萌發了新的想法,「能出國留學嗎? 」。
孫玲和外國朋友們
2014年10月14日,在她知道的基礎上,奢侈的夢想值得堅持嗎? 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在帖子中,她寫下了自己當時的狀況。 「IT程序員,有近3年工作經驗,是一所高學歷的大學,現在大學大學畢業。 2015年左右可以結束考試。 我現在的工資不到7000元,還沒有存款。 我有想出國留學的夢想。 是個奢侈的夢! )」
留下帖子,似乎也在孫玲心中留下了種子。
2017年初,孫玲從網上得知美國一所大學提供計算機科學碩士項目。 申請要求能基本溝通英語,有一定的編程基礎和工作經驗,學費首付5萬美元,以後的學費可以通過學生貸款找到工作後支付。
「我覺得這個機會很適合我。
」
於是,從2017年1月到9月,她的生活幾乎都以英語和金錢為中心展開,5月雅想到了5.5分。
孫玲告訴教務老師,離開國內時最後一份工作的月薪是16000元,節儉了半年多,到7月份已經存了人生第一次10萬元。
就這樣,她絆倒了,拿到了學校的報價。
孫玲躺在草坪上休息
旁邊有雅思材料
2017年10月底,孫玲一個人去美國學習。
學校位於美國愛荷華州的一個小鎮,人少,安靜的環境適合靜下心來學習。
孫玲介紹,9個月的學習時間,每月學一門課,上午學理論,下午練實際操作。
孫玲和美國同學們
回顧十年逆襲的一生
在國內學習的日子是最單純最快樂的
2018年7月中旬開始求職,經過60多場面試,9月接受了邀請,10月成為EPAM Systems公司的員工,作為與谷歌對接的程序員在紐約谷歌總部工作。
當時一個人去美國,你不害怕嗎? 面對教務老師的提問,孫玲說:「從19歲開始去深圳打工,我似乎習慣了一個人努力生活。
面對那次留學的機會,我也有了很多疑問。 這是謊言嗎? 如果在美國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但是,最終決定試試看。 那個時候,我總是一個人去深圳的時候,吃飯的錢是邊掙邊花的,生活太拮據了,到時候來了,我想應該不會更苦。 」
孫玲在美國谷歌總公司工作
孫玲說,現在在美國已經三年了,現在是美國疫情嚴重的時期,她只能在家上班,入職新工作也有不安和迷茫。 「其實到目前為止,我還以為大家都沒那麼厲害。 我在美國的生活也不是那麼光明,我也曾懈怠、困惑。 關於未來,還得繼續制定計劃。
回顧一下這十年吧。 在國內學習編程、學習英語的時候,現在想起來也會熱血沸騰。 每天無雜念地學習,真的很充實,可以得到那最單純的快樂。
」
如今的孫玲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B. 未來哪些職業會消失
現在的科技發展是非常速度的,AI智能技術越來越先進,智能化越來越進入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在未來的十年中很有可能一些職業會被取代。通過一些專家的估計,對於一些科學類以及技術服務類還有專業類的方面工作,可能會被AI智能取代。
一是收銀員。
隨著無人超市的投入使用,消費者可以實現自助繳費,不需要收銀員。那麼,高速收費站、停車場等地方將來都可能不再需要收銀員了。
二是流水線工人。
現在很多廠礦都出現了用工荒,伴隨而來的是高昂的人工成本,現在有條件的企業已經開始逐步推廣機器人來取代人工。如江蘇崑山的一個工廠採用了6萬台機器人,員工人數一下子從11萬減少到了5萬,這種現象可不是個例。未來十年,很多傳統流水線工人都將有可能被機器取代。
三是個體商戶。受到疫情的影響,再加上電商的日益壯大,線下門店、實體店陸續減少,比如說服裝店、鞋店和書店等等,也將會越來越少。
四是司機。2018年,中國正式開放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等到全自動化駕駛到來的那一天,司機也將會面臨失業。
五是記者,傳統紙媒正逐漸地被新媒體取代。一部智能手機就能讓人們立馬了解全球的資訊,因此,建議想當記者的同學可以考慮往編輯方向發展。
六是銀行櫃員。
隨著移動端支付的日益普及,對銀行沖擊很大。未來十年,國內80%的現金使用會消失,現金的消失也將代表著銀行櫃員會面臨失業。銀行櫃員
七是客服行業。
很多互聯網企業,像淘寶、滴滴、京東都採用了AI客服,AI客服基本上能夠解決80%的問題,只有實在不行才會轉接到人工客服。
有了AI智能客服,未來人工客服只會越來越少。客服雖然上面的預測不一定準確,但是上面這些職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很容易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未來是終身學習的時代,各位家長可以給孩子們提個醒,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不吃學習的苦,將來找工作都困難,只有你的位置無可替代,我們才能夠屹立不倒!
C. 別的行業越老越吃香,為何程序員越老越困惑
最近看了篇文章,說採用軟體開發流水線化,模塊化,將大大提高軟體開發效率,提高准確率!
我不禁感慨,程序員這個工作量大,壓力大,加班多的行業,別人提起it以為這行工資高!待遇好!
但是,大家一致說的是初出茅廬剛畢業同等學歷的人!可是剛入職的大學生沒准兒比公司幹了幾年的老員工工資相差不了多少!
這樣反過來再比比工作了幾年後的其他行業的同等資歷的工種的工資就顯得不僅工資低,連社會地位和社會尊重感都會差了好多!比如說醫生、會計、教師、律師等!
這些行業的人不僅收入可觀,而且社會認同感比較高!
可是年齡超過40的程序員要麼改做管理,要麼辭職轉行要麼壓抑的做下去,而且也同樣要承受與身體素質不相稱的壓力和工作量!
年紀大的程序員不敢輕易跳槽,招聘單位寧肯低工資招進一個生手,培養半年!也不願意要一個工資要價高的老程序員,原因是你帶來的效益不一定比年輕人多!
百思不得其解的我,終於看了一篇關於軟體流水線開發的文章後茅塞頓開!
程序員其實本身就是一個軟體車間的流水線工人!只不過入門檻比生產鞋,包、衣服的行業高一樣!
這些製造類的流水線培養一個熟練工的時間跟軟體行業是一樣的,一個包的生產你只負責按照圖紙把包的底部弄好,一個軟體你只需要按照詳細設計把某個模塊做好!甚至不需要你了解太多業務!
也就是說,我們碼農其實是個流水線工人!流水線工作量不會減少,但是我們年齡會變老,到了年齡就該被淘汰由新的人代替!
同時,社會認同感也跟制度有關,很多勞動法為一線工人制定為公務員制定,卻沒有專門為程序員過勞死制定的!
也沒有一個家長會教孩子:好好學習長大了做個程序員!
其他人會說,你可以創業啊!可是比爾蓋茨只有一個!最重要的是軟體這個成品不像醫生看病有專治心肝肺的,他是個房子,必須木工瓦工水電工都有才能做!一個最牛掰的程序員也做不了一個大的應用軟體!
這些都導致我們這些流水線工人,越老越力不從心,越沒有社會地位感!
D. 程序員是什麼工種
程序員(英文Programmer)是從事程序開發、維護的專業人員。一般將程序員分為程序設計人員和程序編碼人員,但兩者的界限並不非常清楚,特別是在中國。軟體從業人員分為初級程序員、高級程序員、系統分析員,系統架構師,測試工程師五大類。
軟考程序員考試屬於計算機軟體水平考試(簡稱軟考)中的一個初級計算機職稱考試。對於軟考程序員考試並無學歷及資歷條件限制,更無論年齡、專業與資歷。一年可報考軟考程序員考試兩次,但一次考試只能報考一種資格,因此報考了程序員考試則無法再報考軟考其他級別或科目的考試。同時軟考程序員考試採用筆試形式,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大綱、統一試題、統一時間、統一標准、統一證書的考試方式。
通過國家統一組織的考試,資格考試分為:程序員級(原初級程序員)、軟體設計師(原高級程序員)以及更高水準的: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系統分析師(原系統分析員)、系統架構設計師、網路規劃設計師、系統規劃與管理師。
E. 改變世界,為什麼程序員卻得不到足夠的尊重
一直以來,網上充斥著程序員的訴苦聲,各種高薪短命之類的論調絡繹不絕。加上之前「美國2012年最佳職業榜單軟體工程師居首」的新聞恐怕更讓國內不少「碼農」羨慕嫉妒狠。
但實際上,在美國普通的程序員也不是那麼光輝的存在,更多地是被當作怪胎(geek)和書獃子(nerd)看待。最近,Hacker News上就有一位外國程序員訴苦,並獲得大量網友的反饋和分析,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下為什麼程序員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以及我們應該怎樣做。
經濟因素
正如網景創始人Mark Andreesen所說,軟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正變得越來越重要!相比之下,程序員——軟體的主開發和維護人員,卻沒能得到相應的薪金和名聲,這是為什麼?
等一下,程序員的工資還不高?的確,相比於全國平均工資程序員的確算得上是高收入人群,但是你還需要考慮很多程序員都有很高的學歷!跟其他高學歷職位相比,程序員的工資又怎麼樣呢?
想像一下,一個35歲左右的Google高級工程師(當然,如果你不喜歡Google,也可以類比一下其他頂尖IT公司,比如IBM或者微軟等等),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頂級程序員了,工資大概在15萬美金左右,這並不能使其在美國買一個很好的房子,過上特別好的日子。相比之下,一個優秀的醫生在職業生涯的巔峰可能能拿到40萬美元(在美國,醫生是個非常不錯的工作,待遇和社會地位都很高),更不用說銀行家和企業管理層了。
很多情況下,某些工作的工資被誇大了。比如銀行家,確實有很多成功的銀行家的財富多得驚人,但他們只是少數人。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他們中也有部分人身負巨債!以下數據來自美國薪資統計網站payscale.com,這里去掉了薪資最高和最低的10%的人群的數據。(點擊文字鏈接可以查看詳細數據分布)
醫生0-$176,588
律師$38,806-205,790
軟體工程師$35,670-$106,331
高級軟體工程師$33,500-135,486
高級商務分析師$61,308-$120,547
系統管理員$23,489-$93,996
計算機程序員$28,842-$103,900
管理顧問$47,730-$201,428
銀行投資者$34,382-$121,696
會計師$29,252-$71,884
高級會計師$36,151-$79,557
這里還有幾位網友指出:醫生其實分很多種類,每類醫生工資差距相當大,比如皮膚科的醫生平均薪金在$200,000左右。另外實習醫生或者是資歷淺醫生的跟資深醫師的薪金差距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很多人認為程序員可以在創業中發大財(估計他是把比爾·蓋茨和馬克·扎克伯格這樣的案例當作是普遍現象了)。實際上,所謂的「程序員可以在創業中發財」只是「企業家在創業中發財」,沒有哪個「程序員」在創業成功後還是一個純粹的程序員(蓋茨和扎克伯格也只是在創業初期參與編程,之後就主要負責公司運營之類,只能算是「企業家」)。
社會、文化因素
當然,金錢不是生活的全部。從社會地位的角度考慮,程序員又怎麼樣呢?據我所知幾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是由MBA運作,而不是程序員。程序員在公司(主要IT企業)做著苦力活,卻生活在剝削鏈的最底端。當然,我們應該考慮到社會分工:好的管理層能夠使企業的營收翻倍,律師能夠幫助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優秀的律師通常可以通過避稅等合法手段規避大量無謂損失),而程序員的主要工作和其他工人一樣,主要是生產產品。
和別人聊天時,如果你提到自己是一名醫生或者律師,甚至是推銷員,人們至少會對你的生活感興趣。相反,如果你是一個程序員,人們常常會立刻失去興趣,甚至,哪怕只是聊到了科學和IT,那麼會瞬間被貼上怪胎(geek)的標記。當然並不一定所有不了解IT的人都討厭IT,也有程序員網友表示他自己就很受歡迎。
沒有哪個父母會這樣教導自己的孩子:「只要勤奮和努力,總有一天你將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程序員!」在歐洲,程序員的地位甚至不如流水線上的工人。在英國,你的父母通常會更希望你從事律師或者醫生這樣體面的工作。當然這不一定涉及到尊重,大多數家長絲毫不懂IT,但他們卻能理解醫生和律師是做什麼的。IT相比於這些傳統職業,只是一個新興的行業,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會被當作怪胎了。(計算機最早就是出現於美國,即使如此還會有這么多IT「文盲」,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相信有不少程序員朋友都有被拉去安裝操作系統或是修電腦吧!)
程序員是英雄?資本家可以創造就業,醫生救死扶傷,律師和法官維護正義,但程序員似乎不會對人的生命/生活有直接影響(不得不強調一下,很多應用雖然是程序員創造,但普通人的理解更多的是某個公司的產品)。所以程序員很難把自己突出出來。
政治因素
程序員是頂級的政府顧問?在印度,如果你不是一個工程師,那麼你什麼都不是!這里,編程行業是中產階級的默認工作;而在美國,一個人做編程卻是由興趣決定。在印度,很多政客都曾經是軟體工程師;而在美國,據我所知,沒有一個國會議員有過任何編程經驗。也許正因為政客中缺乏程序員,才導致了社會對IT行業工作的不理解甚至誤解。
性格因素
另外被提到比較多的就是性格了。有很多程序員性格孤僻,或者說不善於打交道。這也許是因為很多人因為不善於人際交流才選擇的編程行業,或者是因為程序員花太多時間來和計算機交流導致與人溝通能力的退化。無論如何,計算機行業的從業人員中不善於與人交流的比例比大多數別的行業都要高!
結論
主要不外乎兩點:一個內在,一個外在。內在的是因為程序員性格決定的,如果你希望別人尊重你,讓別人知道你是個值得尊重的人才是長久之計,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難免會造成偏見。外在的因素就比較多了,但我相信都是可以通過內在的改變而慢慢變化的,如果每個程序員都能讓周圍的人了解程序員到底是做什麼的,偏見一定能夠被消除。無論如何,只是抱怨不會有任何改變,多多交流才能消除偏見!Enjoy coding,enjoy life!
F. 華為公司的薪酬待遇如何
說到華為,大家肯定會第一時間想到華為手機。早些年,人們幾乎都有蘋果手機,因為國產手機的質量沒有得到受訪者的認可。但是這幾年華為手機越來越好,所以很多人支持國貨,選擇買華為手機。那麼華為的成功取決於華為的程序員和流水線上的員工。據了解,華為的人均工資高達110萬,那麼這是程序員的人均工資,還是包括流水線員工?大家一起看看吧!
所以流水線員工的平均工資和程序員的平均工資差距很大。畢竟兩者的進入門檻是不一樣的。華為程序員雖然工資很高,但也是別人掙的,因為想在華為做程序員,至少要有211和985的學歷。對此你怎麼看?所有的假設都必須是,如果7年內房價不漲,7年內你的收入不降,那麼兩者之間就會有變化,你買房的時間就會推遲。如果時間回到2014年,深圳的房價還不到今天的一倍半。簡單來說,深圳房價7年幾乎翻了一倍。如果未來7年也是這樣,收入70萬7年是不可能攢夠首付的,至少要14年。除非家裡的老人能幫忙,否則一個年輕人用自己的收入在深圳10年攢夠首付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