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言文《金史·王翛傳》的翻譯
一、文言文《金史·王翛傳》的翻譯如下: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皇統二年(1142)中進士,由尚書省令史任同知霸州事。累遷至刑部員外郎,因為替故人說情而獲罪,被責打四十杖,降任泰定軍節度副使。四遷而任大興府治中,被任命為戶部侍郎。
金世宗對宰臣說:「王袺過去當外地官員時,以剛直而聞名。而今聽說專門替人減免罪刑以積陰德,各種事情他都不按法令而從輕處理。又善於僥幸以偷安,如果真是剛直的話,就應當為國家而忘記自身,公正而不偏頗,何必賣法來求得福佑呢?」不久任命他去賑濟密雲等三十六縣猛安的民戶,他多請了三萬多石的粟米,被尚書省參奏而降了一階官階,出任同知北京留守事。
皇帝說「:人們多認為王袺是名有才乾的官員,依我看法,他凡事不肯盡力去辦,只不過是個老奸巨猾的人罷了!」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任遼東路轉運使。一年多以後,又改任顯德軍節度使。因為他在轉運使的任上曾強扯硬拉侮辱倉使王祺致死,追降兩級官階解除現職務,並被命令打七十杖,降任鄭州防禦使。
二、《金史·王翛傳》原文如下: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也。登皇統二年進士第,由尚書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累遷刑部員外郎。坐請囑故人奸罪,杖四十,降授泰定軍節度副使。四遷大興府治中,授戶部侍郎。
世宗謂宰臣曰:「王翛前為外官,聞有剛直名。今聞專務出罪為陰德,事多非理從輕。又巧幸偷安,若果剛直,則當忘身以為國,履正以無偏,何必賣法以徼福耶?」尋命賑濟密雲等三十六縣猛安人戶,冒請粟三萬余石,為尚書省奏奪官一階,出為同知北京留守事。
上曰:「人多言王翛能官,以朕觀之,凡事不肯盡力,直一老奸耳。」二十四年,遷遼東路轉運使。歲余,改顯德軍節度使。以前任轉運使拽辱倉使王祺致死,追兩官解職,敕杖七十,降授鄭州防禦使。
(1)被命令文言文擴展閱讀:
1、王翛是涿州(今河北涿縣)人。金熙宗皇統二年(1142)進士。由尚書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累遷刑部員外郎,降授泰定軍節度副使,四遷大興府治中,授戶部侍郎。大定二十四(1184)年,遷遼東路轉運使,改顯德軍節度使,降授鄭州防禦使。
2、章宗即位,擢同知大興府事,遷禮部尚書,兼大理卿。明昌二年(1191),改知大興府事。以出人罪,削官解職。明年,特授定海軍節度使。致仕。王翛性剛嚴,臨事果決,在金為名臣,金人以為超過宋包拯。《中州集》卷八錄其詩一首。
❷ 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被」在文言文中有兩個讀音,釋義分別如下:
一、[ bèi ]
1、睡覺時覆蓋身體的東西:~子。~單。棉~。毛巾~。羽絨~。~褥。
2、蓋,遮覆:~覆。澤~後世(恩惠遍及後代)。
3、遭遇,遭受:~災。~難(nàn)。
4、介詞,用在句中表示主講是受事者:他~(老闆)辭退了。
5、用在動詞前,表示受動:~動。~告。~批評。~剝削。
二、[ pī ]
古同「披」,覆蓋。
「前被詔書」、「暮乃被符」的「被」都是遭遇的意思,可以引申為接收、收到。
(2)被命令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被」的相關組詞
棉被、被動、被子、植被、被裡、被袋、被難、被告、被頭、被覆
二、「被」的相關謎語
「被」為謎底的謎語:東坡補衣(打一漢字)
三、「被」的英文翻譯
bedding; passive indicato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