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90後互聯網創業者值得關注
最近這幾年的創業者比較多,但說關注度的話, 以下這10位肯定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余佳文:出言霸氣的90後CEO超級課程表CEO余佳文因在《青年中國說》電視節目中一番霸氣演講而走紅。對於走紅,他自認為「只是因為很年輕很純真,習慣講真話」。24歲的余佳文畢業於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高一自學編程,大學期間創立了能自動導入課程表又兼容校園社交的「超級課程表」App。2013年6月獲得由紅杉資本領投的千萬級A輪融資。
西少爺孟兵:創業幫鬧拆夥(右一)藉助於一篇《我為什麼辭職賣肉夾饃》的網帖,西少爺肉夾饃一炮而紅。孟兵同合夥人藉助「西安交大畢業IT男改行賣肉夾饃」的媒體報道及網路營銷炒作走紅,西少爺肉夾饃估值也達到4000萬元,不到一年在北京開了3家分店。不久之後,西少爺肉夾饃再次因網上一篇「致孟兵的一封信」受到大眾關注。這個剛躥紅不到6個月的創業團隊,最終走向團隊分崩離析、創始人出走、欠股東錢不還的境地。
B. 那些 40 歲的程序員都去哪了
前些時候北京市政府做了一個關於 996 的調研,第一時間我參與了調研,同時發到所有讀者群,讓大家一起發聲。
不少朋友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有人很樂觀認為這是改變的開始,也有人覺得這就是走一個形式。 不管怎麼說,也算看到政府針對這個問題開始有行動了。
其實 996 最殘酷的一點是:年紀大的人很容易被無情淘汰。中國互聯網的 35 歲危機是和 996 盛行分不開的。
996 對於打工人來說,絕不可能常態化!
為什麼不能常態化? 從生理規律上看,腦力勞動者如果不以進 ICU 為目標,那麼每天能夠認真投入的時間,八小時也就到極限了。 人畢竟不是機器,是血肉之軀!
但中國老闆普遍希望程序們 996,別激動別罵,這是殘酷的現實。
同時中國老闆們偏愛年輕人,為什麼?很簡單,老了之後,你舔活速度顯然沒有年輕人來的賣力,來的兇猛!長年累月的辛苦勞作,已經讓你這顆螺絲釘生銹甚至發霉了!如果你是老闆,這個時候你還要支付比年輕人多 2 倍的薪資,你怎麼選?
更別提,年紀這么大的你,還有各種猝死風險 ,拿最近的 pdd 猝死事件來說,在超級大小周(996+997)的壓力下,這么年輕的女孩都猝死了,更何況 40 歲的一線碼農?那猝死率該得多高了?企業的商譽還要不要了?
顯然,資本家一定會作出最商業最正確的選擇:年輕人,甚至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這些最新鮮的韭菜才是他們的最愛。
所以,對於打工人尤其程序員而言,996 本身反而不是最大問題,最大問題是我們如何跨越大齡危機。
相比等待環境發生改變,不如主動思考清楚這個問題。
想起去年寫過的一篇舊文,再次分享給大家,講的是我身邊五個大齡程序員的故事,絕對真實的經歷分享,有洋哥的同學、朋友、下屬,他們都成功的跨越了 35 歲危機,希望他們的經歷對大家有一點點啟發:
1.沉迷是一種力量
第一次見 A 君是 10 年前參加人人網的面試,他是面試官,那個時候 A 君 35 歲,擔任後端 leader。入職後,我發現,他用於做管理的時間不多,90% 時間在瘋狂編碼。
A 君基本沒有社交,上班就是擼代碼,下班就是回家帶孩子。他對優秀的工程師容忍度極高,對差一點的完全沒耐心。
偶爾能聽見他訓斥下屬的吵鬧聲:「這個類寫成這樣,你沒看代碼規范嗎?」、「這個線程池不能這么用,給你說多少次了!」、「是你沒聽清楚還是我沒講清楚?不能這么干!」。
一次下班,和他一起回家,一路上給我講各種編程技巧和方法論,我聽的津津有味。聊了差不多半小時,心想可以換個話題了,於是我問:「您周末 娛樂 都幹些什麼呢?」,他是這樣回答的:「我會去看些開源代碼,自己改著玩很有趣」。那一刻,空氣都凝固了,這話我實在沒法接下去了。
後來有一天,A 君上班拍桌子,暴怒之後沖了出去。大家一臉懵逼,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大 Boss 批評他不懂管理,只知道埋頭寫代碼。
幾年前,和他在微信聊了一次。他去了一家創業公司做技術負責人,我很好奇,很想知道這次他是怎麼做管理的。
我問他:「您現在是怎麼帶團隊的」,這一問不要緊,聊了半小時。從 Flutter 的優越性到微服務的落地,再到 Google 出了什麼新技術,順帶鄙視了一些還在用落後技術的公司。一頓硬核技術科普下來,收獲挺大,但是管理這兩個字?嗯,不存在的。
我現在理解了,他壓根就不關心管理,聚集一幫極客跟他一起成長戰斗才是最開心的事情。
A 君今年快 50 了,前不久和其他人聊起他,大家都感嘆,這老哥戰鬥力太強了,真是那種一頂十的程序員。
有時候,沉迷是一種力量,焦慮?不存在的.....
想起 A 君給我說的那句:「我要開心 coding 到 80!」。我真心相信他能做到。
2.不服就是干
這次說說我的好朋友 B 君,今年 40 歲,曾經鵝場的高級工程師,7 年前,晉升失敗一怒之下開啟了創業之路。
我們是在 CSDN 論壇上認識的,他幫我解決了一個底層操作系統級的防劫持問題。後來經常問他一些排查線上故障的方法論、微服務怎麼拆分、如何做出能抗更高並發的架構,他都非常耐心的指導我,他還有句口頭禪:不服就是干!
B 君出來創業沒拿融資,自己投了 100 萬。團隊 5 個人,擠在一個很小的民房。創業期間找他喝酒,他告訴我:「我一定要改變世界,否則我會被世界改變」。
一年後,再次去找他喝酒,這次他臉色灰暗,人也非常低迷。原來前期 100 萬燒完,又投入了 50 萬積蓄,項目還是沒有做成。酒過半巡,他突然抱著我哭了起來,我這才得知因為積蓄全部燒完,他女朋友已經和他分手了。
再後來,他回到大廠當程序員,級別薪資跟創業前相差無幾。談起創業經歷,我為他惋惜,而他並不後悔。
兩年前,他開始炒比特幣,炒著炒著嫌這些交易平台做得都不夠好,於是空餘時間動手做了一個交易平台。
去年,B 君告訴我,他的交易平台融資 500 萬,再次出來創業。第二次創業,他已平和很多,沒有豪言壯語,讓公司活下去是最大目標。
今年聽說 B 君的公司已經快 30 人了,為他祝福,相信他一定能改變世界。
有時候,我們需要點不服就是乾的精神!
3.反焦慮
這次上場的是 C 君,碩士師兄,40 歲。C 君是一名大廠總監,他花了四年時間跳了三次才來到當下的這家大廠紮根下來,帶 100 人團隊,每個月安安穩穩拿高薪,不用擔心公司倒閉的風險。
以 C 君的專業技能和學歷背景、工作經歷,其實完全不需要擔心沒工作。可他總是莫名擔憂,害怕自己沒有創造更多價值。
100 人的團隊不是那麼好帶,除了技術之外還需要精通業務產品、精通組織流程、掌握良好的溝通推動技巧、在大廠還需要明爭暗鬥。
一次和 C 君聊天,他感嘆到:「還是寫代碼有安全感,做管理不僅心累還覺得自己沒創造價值」,可不是,這種焦慮幾年前我也感同深受。
大廠的高 P 看起來風光無比,其實要跳槽也不容易,畢竟中小公司能接得住大廠高 P 薪資期權總包的,並不多。
有時候,不是現在取得了成就就會開心,決定因素是你未來會不會更好,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僅不會開心還有可能帶來焦慮。
C 君就陷入這種焦慮當中,總是擔心未來的上升空間和 40 歲以後的收入。特別是大廠還有年齡線的要求,到一定年齡不能晉升就有可能被淘汰。
有一段時間,公司領導層波動,他面臨被連帶的危險,甚至需要依靠抗抑鬱的葯物。但最終他依靠持續有規律的運動和學習新領域克服過來。
C 君給我提的最多的話: 「反焦慮很重要」, 是啊,真的重要,從 C 君身上我真正學到了一點:無論你是否能成功,首先要反焦慮。
4.捨命狂奔
這次要說的是清華 MBA 同學 D 君,39 歲。他在通訊行業幹了 10 多年,超級專家那種,帶十人團隊。
問起他讀 MBA 的原因,他很堅定的說:「我對投資非常感興趣,就是為了轉行投資才這么大年紀了還選擇讀書」。
清華 MBA 課程安排的很緊張,我們都是六日班,也就周六半天周日全天,而他公司的工作非常忙,幾乎 996,但從沒見過他遲到過一次。
三年時光,D 君在跟時間賽跑,小組討論、企業訪談、課程作業,他都完成的堪稱完美。有一次我問他,你為什麼這么拼?他說,當你篤定一件事,確定一個目標,那剩下的只有捨命狂奔。
畢業後,D 君如願以償加入一家投行,當上了投資人。有一次很好奇的問他投資人的收入,他告訴我剛入行薪資很低,只有之前做架構師帶團隊的 1/3。但他說這話的時候,一臉幸福感。
去年 D 君已經晉升為所在機構的合夥人級別,為他感到開心。
5.接受現實
最後上場的是老同事 E 君,41 歲。他是那種職場老黃牛。屬於領導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人,任勞任怨勤勤懇懇,但個人成長一直比較緩慢。
前幾年開始 E 君就不太順了,因為編碼能力一直沒有達到高級或者架構師水平。他其實一直在跟年輕人拼體力,而隨著年齡增大,是真拼不過了。我和他經常討論的話題是頸椎病如何康復。
去年 E 君所在公司效益不太好,領導決定裁員,他進入了優化名單。被優化後,他休息整頓了好久,將原來 90kg 的體重減到現在的 75kg,頸椎病也恢復不少。再開始找工作,大概花了幾個月時間,他終於找到了一個不那麼滿意的 Offer。
聽到他找到下家的消息,我還挺為他開心的,因為這個過程我也幫他各種投簡歷,但大佬朋友們一聽說 41 歲還是中級水平,都不太願意給面試機會。
沒想到過了半年,我和他吃飯,他對我說:「洋哥,我沒有入職這家公司,我想明白了,繼續做程序員對我來說沒意義。我拿積蓄開了個小店」,剛聽到消息,我非常惋惜,編碼十多年最後卻去做小生意,在我眼裡就是逃兵。
直到最近去他小店玩,我才發現,這也是另一種好的生活。他開的是一個小型親子游樂園,帶上小孩,一邊陪小孩一邊工作,月收入也不差,養家完全沒問題。這一瞬間,我產生了一種羨慕的情緒。
有時候,接受現實然後重新出發,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最後的話
程序員不是一個「銀發職業」,但也絕不是如某些販賣焦慮的自媒體宣傳的那樣:35 歲危機,40 歲失業。
40 歲的程序員有的做了大廠中高管、有的成了小公司聯創、有的成了連續創業者、還有的轉行投資金融、也有人繼續堅持寫代碼戰斗在一線。
不可否認,有一部分人會被行業淘汰出局,但互聯網的老年人在其他行業恐怕還是年輕人,接受現實,人生再起航完全沒問題。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因為年紀的增長而焦慮,因為焦慮本身除了干擾我們成長,沒有任何意義。
盡最大努力,做最好打算,但接受最壞的結果。在這個復雜多變的 社會 ,反焦慮、不斷提升認知,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技能將永遠重要。
C. 程序員面試互聯網大廠被告知已進入黑名單,此生與名企無緣
這是一名程序員的遭遇,因為其遭遇,互聯網圈子裡的陽光誠信聯盟也得以露出水面。事情的起因是這名程序員面試某互聯網大廠,最後一輪面試時HR告知因為已進入黑名單,不予錄用。
我是一個有著5年工作經驗的架構師,關於web前端,自己有做材料的整合,一個完整學習web前端的路線,學習材料和工具。能夠進我的群51615,6028收取,免費送給大家。希望你也能憑自己的努力,成為下一個優秀的程序員!
馬上就有知情網友表示,這是進入了陽光誠信聯盟,陽光聯盟全稱是陽光誠信聯盟,是多家企業抵制不誠信員工的一個組織。據了解,這是由京東倡議然後聯合各種知名企業聯合發起的聯盟,共同打擊假冒偽劣,腐敗,欺詐和信息安全等問題,現在已經發展到幾百家,失信人員拒絕錄用。
看樣子這名程序員應該是在之前的工作經歷犯過錯誤,以至於進入了陽光誠信聯盟,導致此生與名企再無緣。有網友亦表示:如果是被陽光聯盟了,那不是活該么?
隨著互聯網信息的透明化,個人職業信息發展也一目瞭然。一些上規模的公司在招聘員工時,會在適當的時機發起背景調查,一旦員工過往出現過黑歷史,是很然通過背景調查的,因為所有記錄都在案。陽光誠信聯盟,便是此背景下的誕生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