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授銜由誰決定從一開始當兵軍銜由誰授予,是長官直接授予的嗎
1955年,解放軍授予元帥軍銜十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大將軍銜十人(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在新中國十大將中,曾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的粟裕位居第一。由於不少人將解放軍的軍銜等同於古代的功臣封爵,結果不少人以為粟裕應該授元帥。但粟裕大將從一開始就不是新中國元帥的正式候選人。
現代軍銜制與古代封爵的不同特點之一是軍銜等級與部隊職務等級高度結合,解放軍在1955年建立的軍銜制也是如此。按照1955年的部隊授銜原則,之前的革命貢獻的大小並不能成為越級授銜的依據。
按照1955年的軍銜制度規定,中央軍委主席授大元帥軍銜(毛主席堅辭不受),中央軍委委員授元帥軍銜,軍委領導下的解放軍四大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的首長授大將軍銜。
當時與時任總參謀長的粟裕級別相同的解放軍首長,如副總參謀長的陳賡、總政治部副部長(部長由羅榮桓兼任)的譚政、總後勤部部長黃克誠、總軍械部(總裝備部前身)部長王樹聲都是授予大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