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令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令」表示對對方的尊稱,或者是指古代政府官員。
一、令的釋義
[ lìng ]
1、上級對下級的指示。
2、古代官名。
3、使,使得。
4、時節。
5、美好,善。
6、敬辭,用於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
7、短的詞調,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於詞調、曲調名)。
[ líng ]
令狐。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復姓。
[ lǐng ]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二、說文解字
令,發號也。從亼、卪。
譯文:令,發號。字形採用「亼、卪」會義。
三、字形演變(如圖)
四、組詞
口令、號令、責令、勒令、令堂等。
(1)命令甲骨文擴展閱讀:
一、口令
1、戰斗、練兵或做體操時以簡短的術語下達的口頭命令。
2、在能見度不良等情況下識別敵我的一種口頭暗號,一般以單詞或數字表示。
二、號令
1、軍隊中用口說或軍號等傳達命令。
2、指揮軍隊行動的命令和指示。特指戰斗時指揮作戰的命令。
三、責令
命令(某人或某機構)負責做成某事。
四、勒令
用命令方式強制人做某事。
五、令堂
敬辭,稱對方的母親。
❷ 古代的「令」代表什麼意思
「令」是一種法律意志的體現。
令在中國古代主要是在秦漢至唐宋的歷史上,是與律同樣重要的法律形式。令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行政管理和社會管理方面的指導作用和懲戒作用,還有獎勵作用和教化作用。
令在秦漢至唐宋的法律體系中,與律互相配合,在重要制度和一般制度方面都起到了互補的作用。令在產生、發展和轉變的不同時期,在處理行政事務與社會事務的方式、范圍和程度方面,顯現了不盡相同的作用。
舊時衙門大堂審案,公案上總放著兩個簽筒,里邊別離放著紅、綠簽。令簽是發布指令時交給官差代表縣官行使權力的,需求很正式的口頭或許書面授權的時候才能運用,一起它代表的是主人的威嚴。
(2)命令甲骨文擴展閱讀:
令是漢語常用字 ,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 。古字形上部模擬發出號令的木鐸,下部模擬受命的人。意思是發號令使有所為。由於命令是由上級發布的,所以「令」字引申為必須執行的法令、指令、軍令。又引申為發布命令的長官。
古代政府官員也稱令,如中書令。長官又是受人尊敬的,所以「令」字又引申出美、善的意思,作為用。
❸ 甲骨文已經識出的字分別長什麼樣
甲骨文,一種古老的漢字形式,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熟文字之一。2014年10月以前,已發現大約13萬片甲骨,其中包含4000多個單字。通過對這些甲骨文的研究,我們了解到其中約2000個單字已經得到了識別,這些單字展示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六種造字方法的獨特魅力。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認識這些古老的文字,我特意搜集了一些甲骨文的對照表。這些對照表展示了甲骨文的各種形態和構造方式,從具體的實物到抽象的概念,一應俱全。讓我們一起通過這些對照表,探索甲骨文的奧秘吧!
下面是一些典型甲骨文字的例子:如「日」字,像一個太陽;「月」字,像一輪明月;「山」字,像一座山峰;「水」字,像一條水流;「人」字,像一個人形;「牛」字,像一頭牛的輪廓。這些象形字直觀地描繪了事物的形狀或特徵,非常形象。
除了象形字,甲骨文中還有會意字。例如,「休」字,由「人」和「木」兩部分組成,表示人在樹蔭下休息,形象地表達了「休息」的含義。
形聲字則是通過一個表示意義的部件和一個表示音節的部件組合而成,如「河」字,左邊的「水」表示意義,右邊的「可」表示讀音。
指事字則是通過抽象的符號來表示事物,如「上」字,用一個點表示上方,「下」字則用一個點表示下方。
轉注字則是通過不同的字體來表示相同的意義,如「老」和「考」。
假借字則是借用其他字來表示相似的意義,如「令」字,本來是「今」的意思,後來被借用來表示「命令」。
這些造字方法共同構成了甲骨文的豐富性和獨特性,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人的智慧與生活。希望通過這些對照表,大家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賞甲骨文的魅力。
❹ 嚴的甲骨文怎麼寫
嚴 yán
緊密,沒有空隙:~緊。~密。
不放鬆,認真:~格。~肅。~正(嚴肅正當)。~明(嚴肅而公正,如「賞罰~~」)。~飭(a.嚴格命令;b.謹嚴)。威~。
鄭重,莊重:庄~。尊~。
厲害的:~厲。~苛。
重大:~重。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