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世界第一個程序員背後的故事

世界第一個程序員背後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5-03-27 16:02:31

Ⅰ 軟體開發者的故事

【IT168 評論】1991年,河北任丘華北油田一采小區發生了一件新鮮事,工會幹事羅宇翔家買了一台價值3000多元的個人電腦,這是整個油田中第一台個人電腦,當時普通工人的一個月工資也就幾十元,大家議論紛紛,不理解個人買電腦有什麼用。羅宇翔對此也不做解釋,其實她買電腦為的是正事,只是想給自己發明的「羅氏快速識字法」做字型檔資料庫錄入,她不曾想到的是從此開始了一條長達20年的個人軟體實現之路。 最早只是想做本識字工具書 羅宇翔個性要強,平日里對一些常人無所謂的事情也看的很重,有天和同事聊天,將「機械廠」中的「機xie「讀成」機jian「被人笑話了,她回家仔細查了字典,還真是錯了。後來連續發生了幾次這樣的事,比如將「粳米」讀成了「geng米」,被人指出後,她都記在心上。 1989年,她的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正是識字的集中學習期,每日里見兒子背誦默寫漢字,學的很辛苦,她就拿起課本對照新華字典,輔助孩子學習。畢竟是大人,羅宇翔始終認為死記硬背效率不高,漢字學習應該也是有規律可循的,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她終於找到了一個方法,就像英語單詞有詞綴一樣,漢字也有同樣的部件,不同於偏旁部首,這些部件本身也是漢字,比如,「五」是成字部首而「糹」就不是,羅宇翔將他們命名為「成字部件」。 漢字的讀音要麼和成字部件相同,要麼不同,比如「伍」就和「五」的發音相同。以「成字部件」為基礎,可以連帶著認識相關的一大批漢字,可以稱他們為字族,為總結清楚這套識字方法,羅宇翔將《新華字典》上所有漢字都研究了個遍,還特別針對小學課本上要求的3500常用漢字編寫了基於「成字部首」的工具書,按照這個方法,她的兒子的漢字基礎非常牢靠,學習效率也很高。 最早羅宇翔計劃將這套工具書出版,因為她認為對於那些對漢字識別有需要的人,這是條快速的學習方法。最重要的是家人也很支持,於是就在91年用差不多十倍的工資買了一台286電腦,進行最重要的步驟——字型檔錄入。 將漢字按照「羅式識字法」進行整理、錄入、核查是一件非常繁瑣、枯燥而又工程量巨大的工作。從93年開始,除了個別節假日和生病等特殊情況,羅宇翔每日下班的7點到12點堅持不斷的錄入,三年後才錄入全部3千5百個常用漢字的相關信息。期間要克服電腦初學者的種種困難,各中辛苦難以言表。給她造成最大打擊的是兩次信息的丟失,一次由於軟盤溢盤,一次由於存放在桌面,電腦故障後數據難以恢復。盡管非常痛心,但過後她還是又從頭開始。 基本字型檔建立後,羅玉翔開始聯系出版,但首先遇到的是技術難題,95年左右,國內出版廠的排版技術還很落後,羅玉翔的「字族圖譜」有許多細節實現很繁瑣,比如在一個漢字左上角加個符號,在排版機上需要輸入多道命令才能實現,印廠要價10萬,完全超過了羅玉翔的承受水平。 「不行就自己學自己做!」想到自己這幾年的資料庫錄入從debese到Excel都是自學的,羅玉翔又開始學習電腦排版,由於之前在天津上學,她抽出時間就到天津一個培訓學校開始學習排版,最早幾次還是自帶電腦,從家裡到天津的學習地點有數十公里,需要倒好幾次車,現在回想,羅玉翔說「當時年輕,沒覺得苦」。 做成軟體才最合適 在學習電腦排版時,羅玉翔發現這套識字方法做成軟體才最合適,但是她自己不會編程,只能找人外包。98年時,軟體編程還很小眾,羅玉翔先到北京國家圖書館附近的一家軟體公司談過,了解完需求後,對方一開口先付10萬,嚇了她一跳。作為純個人項目,她覺得支付不起。有人指點她可以找個人兼職來做,比較便宜。由於對軟體行業完全不了解,也沒有什麼熟人在這個圈子,羅玉翔在找人實現上耽擱的時間最多。 在從99年到現在,她找了好幾批人,都是兼職。往往雙方的磨合在溝通需求階段都很費勁,前兩個人做了一段時間就表示太復雜,做不下去。後來找到一個武漢的程序員,有點進展,頻繁的溝通都是通過長途電話,但過了一段時間這個程序員就停止了合作,理由是羅玉翔太講究完美,他實現不了。但羅玉翔說,不是能力問題,主要還是太麻煩。 好幾年過去了,軟體還是遲遲出不來,羅玉翔在尋找開發者的同時也沒有停下字型檔擴展,她認為最繁瑣的事情還是字型檔資料庫的建立,這個事情可以她先完成,然後軟體就好開發了。2009年她將字型檔擴充到5萬多,家裡光《辭海》之類的工具書就研究了數十本,電腦也是第5次升級了。 如何和程序員溝通也是羅玉翔這段時間反復思考的問題,她最後的解決方法是為程序的每個變動畫圖,程序員只需設計一定的條件將界面開發出來。這時,她已完全成為軟體的產品經理。通過這種方法,在2009年,她終於找到一位程序員將軟體初步實現了,所謂初步實現,是因為界面還遠不到羅玉翔理想的狀態,有些功能做了簡化,語音功能也沒有。但羅玉翔卻感到非常高興,她將軟體命名為「字霸一點通」,有點80年代的風格。 艱難的推廣之路 軟體出來後,羅玉翔開始考慮將軟體推廣出去獲得回報。羅玉翔認為她的軟體對兩類人有用,一類是教育兒女識字的父母,一類是港澳台的華人。這兩年為了將軟體宣傳出去,羅玉翔投入很大卻成效甚微。 不知從哪裡聽到的消息,她知道了阿里巴巴是個做生意的地方,想在這個平台上讓大家知道自己的軟體,交了1萬八會員費得到一個網上展示頁面,當然不會有多少人關注。但隨後又被阿里巴巴推薦各種線上下的推廣活動,最離譜一次在上海世博會的民企館,同其他企業一樣每家分配了宣傳牆上的一個格子,在人潮中有多少人會關注這個格子上的信息呢? 這兩年,羅玉翔每月都會外出一趟尋找推廣機會。羅玉翔想過也許可以和相關的企業合作,購買她的產品或將「羅式識字法」專利。她南下去過深圳騰訊總部,也曾到北京找過網路、微軟。但更多的時候是連門都進不去就被保安阻止了,也曾和搜狗和漢文等企業的人接觸過,「搜狗出來三個小孩,看了我的演示說我們也能做,就不怎麼搭理我了。漢王的人認為還不錯,但不願合作,追問他們就說不夠成熟。」還找過風投,由於盈利前景並沒有人敢興趣。 今年羅玉翔已經51歲了,這款軟體近20年的持續投入,不僅是時間以及數十萬的金錢,還寄託著羅玉翔一家的希望。在羅玉翔非常重視的「專利書」上,寫的是她丈夫的名字。在她追逐自己的軟體夢想時,家人給了最穩定的支持,這20年來,家裡的家務皆有丈夫包攬,她的父母是油田的退休工程師,所投入的金錢大部分來自父母的退休金。對於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堅持和付出,背後不僅僅是她個人的堅韌,還有背後來家人無私的理解和支持。 羅玉翔的軟體已對外發布,最近更是升級到《字霸聖典》,希望大家在了解這個堅持和夢想的故事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Ⅱ 艾達:生來本是白富美,卻甘做第一位女碼農

英國是一個盛產數學家和計算機天才的地方。除了圖靈(人工智慧之父)、伯納斯·李(萬維網之父)、傑米斯·哈薩比斯(阿爾法狗之父)之外,你或許不知道,世界上第一個女程序員也是英國人。不過和人們印象中略顯呆板羞澀的碼農不一樣,這位程序員不僅是白富美,而且出身高貴,她就是艾達·洛夫萊斯(Ada Lovelace),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女兒。

艾達於1815年12月10日降生在一個赫赫有名的英國上流社會家庭。他的父親是大詩人拜倫,她的母親是安妮•伊莎貝拉•米爾班奇(Annabella Milbanke),是一位擁有溫特沃斯男爵夫人頭銜的大家閨秀。

文藝青年拜倫或許是一個傑出詩人,但他絕不是個靠譜的丈夫和父親。拜倫放盪不羈,熱衷於詩歌、女人(有時也包括男人)、和酒精。母親安妮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有宗教信仰、舉止得體的女性,她熱衷社會公益,鍾情數理化,拜倫稱她為「平行四邊形公主」。艾達出生幾周後,父母離婚,之後拜倫離開英國,從此艾達再也沒有見到過父親。在艾達8歲的時候,拜倫在希臘獨立戰爭中病死,時年36歲。

艾達母親生怕女兒繼承父親狂放不羈的詩人做派,她希望「以毒攻毒」,用數學的力量壓住女兒的詩人基因。

艾達的母親甚至給女兒的保姆下這樣的命令:只給她講事實,不能讓任何虛構無聊的故事進入到她的頭腦中。

就這樣,艾達長大了 …

那個時候生在貴族家庭的女孩,大多熱衷於在舞廳里跳舞,嫁個不錯的老公,但是艾達卻想著製造一個飛行器。她四處尋找各種新發明,思考蒸汽機是如何提供動力的,研究鳥類的解剖來尋找適合飛行的機翼尺寸。在一個數學只屬於男人的時代,她卻把熱情投入到自己所喜歡的計算機科學中。

艾達自幼體弱多病,經常頭疼眼花,曾患過一場嚴重的麻疹,在床上修養了將近一年,之後仍然行動不便,經過長期復健之後才逐漸恢復行走能力。與母親同住的期間,艾達的教育從未被中斷過,安娜深信教育的影響力,努力栽培艾達的數學和科學能力。數學占據了她人生的絕大部分,扎實的數學基礎,也讓艾達對計算機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835年,艾達與威廉•金結婚,並於1838年成為洛夫萊斯伯爵夫人。

17歲時,艾達認識了查爾斯•巴貝奇(英國數學家、發明家兼機械工程師。由於提出了差分機與分析機的設計概念,被視為計算機先驅 ),並參與了巴貝奇的差分機。艾達認識巴貝奇時,他的差分機研究一再失敗,自助也被停止了,急需大量金錢來投入研究。艾達並沒有自己的私房錢,所以靠翻譯論文來賺些錢的需求就產生了。

1842年到1843年間,艾達花了9個月的時間,翻譯出義大利軍事工程師的差分機論文,並加上了長篇的筆記。她的筆記里包含了一套伯努利數運算,這種演算法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程序。

盡管巴貝奇以前寫過部分程序,但是艾達的記錄是完成最詳細的,艾達的筆記對早期電腦發展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她明白數字不僅能代表數量,更可以處理任何能用數字代表的信息數據。她預言:「這個機器未來可以用來排版、邊去或是各種更復雜的用途。」艾達的預見能力比同行超前了整整一個世紀。

盡管艾達生活中大部分不幸似乎都來自父親,但是最終卻患上了母親的家族遺傳病。1852年,年僅36歲的艾達為了治療子宮癌,卻因此失血過多,留下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按她的遺言,葬在父親身邊。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國防部為所屬的嵌入式計算機系統設計了一套高效安全的計算機語言,這個語言最後就以「艾達」命名,它就是後來著名的」Ada」語言。

2009年,英國社會軟體開源運動倡導人和記者Suw Charman-Anderson創辦了Ada Lovelace Day,來慶祝她對科學和工程做出的貢獻,這個節日讓我們更多地去了解那些投身於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女性。

Ⅲ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計算機的人是誰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計算機的人是誰

第一台計算機是馮· 諾依曼發明的,但真的計算機之父卻是圖靈,目前計算機科學行列中最高獎項就是圖靈獎,在計算機科學的領域中圖鈴完全可以和愛因斯坦媲美。

世界上第一個寫計算機程序的人是誰?

世界上第一個程序員是Lovelace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將的人是誰?

到底是誰已經不清楚了不過有幾種傳說
1,
麻將本名應是「抹將」,抹的是水滸碼鋒傳的108個好漢。相傳元末明初有個名叫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欲將水滸傳的故事讓達官貴人也知水滸故事,進而愛民護民遂發明麻將,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游戲中。麻將以108張為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如牌中九條喻為「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一餅喻為「黑旋風」李逵。
之所以分為萬、餅、條三類,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諧音。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牌,剛好108張。108條又是從四面八方匯聚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午個方為各掭四張牌計20張。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各階層,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及窮白,加上八張牌,整副牌共計136張。
後來又加上各種花牌,整副牌共計144張。另有一種民間趣話,打麻將用四方桌既是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也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每人十三張牌,因為一季有十三個星期。四季合五十二周,共三百六十返緩四天,加上贏了時的那一張,代表一年最後一天共三百六十五天,恰好一年。這也是另一種趣話。
2,
麻將起源於護糧倉,麻將牌起源江蘇太倉,這是蘇州雜文作家"谷新之"研究得出的結論。
太倉在古時是皇家糧倉,倉內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運」。糧倉既設,雀患便生。守倉兵丁以捕雀取樂,倉官變鼓勵為獎勵,發給竹製籌牌記數酬勞。這籌牌上刻有字,可用來作游戲的工具;這牌子又是賞錢,有證券價值,於是便可以用來作輸贏。這種游戲流傳下來,演變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將。其玩法,術語等都與捕捉麻雀有關。
譬如筒、索、萬。筒的圖案是火槍的象形符號(截面圖)。幾筒表示幾具火槍。索即束,是細束捆串起來的鳥雀,所以一索圖案的是鳥,二索上像竹節,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計數,兵丁將鳥雀集合成「束」。萬,即賞錢。
另外,東、西、南、北為風向,土槍無力,發射時要考慮風?。中,即打中,故塗紅色。白,即白板,打空槍之謂。發,即得賞發財。「碰」,
即「砰」,槍聲。成牌之「胡」,實為「鶻」;屬鷹的一種,有高強的捕鳥本領,有了鶻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每局牌勝皆曰「鶻」。除此,麻將中的「吃」,「杠」等術語幾乎都要與捕捉麻雀聯系起來。
那麼,麻雀牌又怎麼叫作「麻將牌」呢?原來太倉方言的「鳥雀」就叫作「麻將」,「打鳥」或者「打麻雀」統稱「打麻將」,故麻雀牌也叫「麻將牌」。
3,
我國最早有關麻將的計載,是宋朝楊大年著的「麻將經」。其中的內容和現今的麻將差不多。麻將發展到了清朝,沒有「一鳥」(一索),並且七個字是「公」、「侯」、「將」、「相」、「文」、「武」、「百」,清廷懷疑這七字和反清復明有關,於是下令禁之。到了道光年間,秀才陳實門坐他哥的船四處游歷,船上的船員無聊聚賭,陳實門日日觀之,於是起了改進賭具的念頭,船行時風向時常改變,於是他把公侯將相改成東南西北風,當時船在各處交易的貨幣制度是,十筒相當於一索,十索相當於一萬。其中「筒」即是中間有洞的銅幣,索就是把一堆銅幣串起。於是他將這些用在麻將上,但一索和二索極易混淆,某日他看到了船上養的鳥,靈機一動將一索改成「鳥」。麻將至此已大致成形,但文武百這三字要改成什麼呢?陳實門為此傷透了腦筋。有一次船員在遲世晌下棋時用炮將軍對方,說道「吾炮百發百中也」。陳實門聽了就將文武百取百發百中之中發百改為中發白替之,這就是我們今日的麻將了。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錢的人是誰?

這是一個歷史和哲學問題。就如同「是誰發明了文字」一樣。由馬克思唯物主義原理看這類問題,答案是很明顯的:不可能是某一個具體的人來發明這些東西。錢和文字一樣,只能是人類在長期的生活勞動過程中「發明的」,它們之所以能固定下來,是因為其有利於人類的生活和勞動,它們是人類發展的產物,而不是個人的發明創造。如果一定要找出那些發明錢和文字的人,那首先就要推翻現有的唯物主義觀點,重新回到「神論」上去,而這,在科學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的今天,是不可能的。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馬桶的人是誰?

抽水馬桶是誰發明的,連許多專家也說不清。一種說法是15
96年英國貴族約翰·哈靈頓發明了第一個實用的馬桶——一個有
水箱和沖水閥門的木製座位,在此之前,不少人總是去最近的大
樹下和小河裡就地解決。盡管哈靈頓發明了馬桶,但由於排污系
統不完善而沒能得到廣泛應用。1861年,英國一個管道工托馬斯
·克萊帕發明了一套先進的節水沖洗系統,廢物排放才開始進入
現代化時期。
抽水馬桶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歐美盛行,後來傳到日
本、韓國等亞洲國家,80年代初在北京夠點檔次的賓館里才見得
到。但現在連北京稍像點樣的收費廁所里都用上了它,坐著真比
蹲著強。這種裝置因為採用虹吸、螺盤虹吸等原理將溲溺抽走,
而非人們想像中的用水沖,所以叫抽水馬桶。如何又省水又吸力
大,這裡面的門道可多了。
雖然抽水馬桶已經較為普及,但現在發展中國家還有29億人
用不上衛生間。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火箭的人是誰?

火箭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壹。中國古代火葯的發明與使用,為火箭的發明創造了條件。 北宋後期,民間流行的可升空的「流星」 (後稱「起火」),就利用了火葯燃氣的反作用力。按其工作原理,「流星」壹類的煙火就是世界上最早用於觀賞的火箭。南宋時期,不遲於12世紀中葉出現了軍用火箭。到了明代初年,軍用火箭已經相當完善並被用於戰場,稱為「軍中利器」。明初時期的兵書《火龍神器陣法》和明代晚期的兵書《武備志》等有關文獻,都詳細記載了中國古代火箭的製作和使用情況,僅《武備志》就記載了20多種火葯火箭,其中「火龍出水」火箭已是二級火箭的雛形。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歌曲的人是誰?

歌曲應當就是起源於遠古的祭祀等宗教活動像我國的儺戲、可以追溯到先秦商超之前的民間宗教活動真正給音符定性定量應該是在中世紀的歐洲那時候為了教堂唱詩般的演唱方便,常常在紙上畫一根線,代表一個固定的音高,高於這個音的音標記在線的上面,反之就寫在下面,後來用來固定音高的線逐漸的增加,最終便演化成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五線譜之後我國的明代的大數學家朱載育發明了十二平均律現代的音符應該說就定型了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X光的人是誰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X光的人是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於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
X射線是由於原子中的電子在能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粒子流,是波長介於紫外線和γ射線 之間的電磁波。其波長很短約介於0.01~100埃之間。
倫琴射線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領,能透過許多對可見光不透明的物質,如墨紙、木料等。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射線可以使很多固體材料發生可見的熒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氣電離等效應。波長小於0.1埃的稱超硬X射線,在0.1~1埃范圍內的稱硬X射線,1~100埃范圍內的稱軟X射線。X射線最初用於醫學成像診斷和 X射線結晶學。X射線也是游離輻射等這一類對人體有危害的射線。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豆漿的人是誰?

豆漿發明人是西漢的劉安。他是個孝子,在母親患病期間,他每日用泡好的黃豆磨成豆漿給母親飲用,致使劉母病逐漸好了,從此豆漿也隨入民間。

Ⅳ ORACLE之父,埃里森吊炸天的傳奇人生

埃里森作為第一代IT人,至今仍然叱吒風雲,他締造的ORACLE為首的IOE為全球一半以上的企業和政府提供數據處理服務,是名副其實的IT帝國。作為ORACLE之父,他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但是人們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是個很吊的人。

這個跟中國的情況很不同,美國的互聯網大佬們,在美國老百姓心裡都是人品低劣的混蛋,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埃里森等等,不勝枚舉。這個跟中國的互聯網大佬在老百姓心裡的形象差別很大。

我們來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被稱為獅子的埃里森。

跟絕大多數IT大佬不同的是,大學以前的埃里森是個屌絲中的屌絲,沒有優秀的父母、沒有富裕的家庭、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沒有領袖氣質,連普遍的學霸基因也沒有。

他 出生在1944年的美國曼哈頓,他的母親是個19歲俄裔猶太單身女孩,他老爹在埃里森出生之前就消失了,生下埃里森不久女孩就把小埃里森送給在芝加哥猶太區生活的哥哥,然後就人間蒸發了,直到很多年後埃里森發達之後,她才再次出現,跟兒子相認。

據埃里森描述,他小時候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他們居住在簡陋的出租屋,街區黑幫橫行,經常發生槍戰,在學校里埃里森性格膽小孤僻、學習成績特別差,唯一跟別的小朋友不同的是,埃里森特別喜歡打扮,當別的小夥伴都是由父母理發,而他會找專業的理發師理發,這點跟劉邦、劉備的生活貧寒但是喜好華服 美食 相似。

1962年18歲的埃里森進入伊利諾伊州大學就讀,但是由於掛科掛的太狠,大二就被學校勸退了。於是埃里森又跑到美國西北大學學習,但是他始終沒混上一個大學文憑。這個跟爾蓋茨、扎克伯格、喬布斯退學創業不同,他純粹是掛科太多才沒有順利大學畢業。

萬般無奈之下,他准備到舊金山讀再混個大學,為了支撐生活和大學費用,他自學了幾百本編程書籍,成了一個程序員。當時的IT行業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十年時間里他在十幾家公司來回橫跳,讓他對這個行業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

而此時的埃里森彷彿脫胎換骨,他性格特質開始展露。雖然手裡沒幾個錢,但是他會斥資買跑車,帶著漂亮的妹紙到處兜風。飆車的時候被警察攔下的時候,他很鎮靜的跟警察開始胡說八道,說自己是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大夫,正趕著去醫院做開顱手術,一時超速求放過,警察叔叔信了他的鬼話,還親自為他開車鳴道,不僅沒領到罰單,還上演了警民一家親。

後來他結婚了,但是婚後他一直沒有改掉大手大腳的生活方式以及沒事嘴裡跑火車到處吹牛逼的習慣,他老婆跟他實在過不下去了,於是很快就跟他離婚了。

這樣的屌絲生活一直到他32歲那年。在1970年的時候,IBM的一個博士科德根據當時美國政府和企業需要處理的數據體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復雜的情況,在理論上創造一種新型的資料庫,這就是關系型資料庫,並形成論文《大型共享資料庫的關系數據模型》,,並且開發原型,以及存取數據表的語言SQL。但是IBM放棄了將關系型資料庫產品落地,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當時IBM是美國政府、企業領域資料庫的供應商之一,而且是最大的那個,如果他們研發出關系型資料庫,首先沖擊的就是自己的現有產品。當時他們算的賬是,每年只需要維護現有產品,就有固定的收入,而開發新產品,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而且沖擊現有產品的市場份額,經過權衡,於是他們放棄了這個產品。

IBM的錯誤決策,讓埃里森抓住了機會,當埃里森敏銳的意識到關系型資料庫的商業價值,於是他在1977年32歲的時候,拉上兩個小夥伴Bob Miner和Edward Oates,三個人東拼西湊了2000美元成立了ORACLE公司,埃里森擁有60%的股份。然後埃里森就帶著他的構想,並跑到中央情報局忽悠來一個40萬的合同,很多人把這個合同歸結於埃里森的忽悠本領,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情報部門對於數據處理的訴求太過於強烈,於是他們才願意拿出40萬美元給埃里森進行嘗試,因為除了埃里森,他們在市場上也找不到第二家公司願意幫他們解決問題。

從此埃里森開啟了他吊炸天的職業生涯。埃里森很幸運,因為他有一個可以把他吹出去的牛逼落地的技術大牛Bob Miner。就像比爾蓋茨有羅艾倫,喬布斯有史蒂夫·沃茲尼亞克。

埃里森拿著跟中情局的合同,跑到美國海軍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去推銷,由於有中央情報就的背書,於是埃里森又獲得者兩個公司的大單。於是Bob Miner帶著團隊在家裡吭哧吭哧的給埃里森填坑,埃里森就全國到處的宣講ORACLE的PPT,是的,就是PPT。埃里森很擅長將PPT,他給他的PPT取名《關系資料庫技術出了什麼錯》,對現有的資料庫的痛點無限放大,然後吹ORACLE是怎麼解決這些痛點的,並現場演示幾個簡單的功能,效果好到爆,海量的訂單紛至沓來。埃里森為了為了簽合同,於客戶提出的所有需求,都一股腦的答應,坑越挖越大。

幾個大客戶例如中央情報局在收貨的時候才發現,ORACLE不是不能用,而是功能跟他們吹噓的差距不小,為了能盡早的用上關系型資料庫管理他們的海量復雜數據,於是他們只能主動的給ORACLE做起了測試、找BUG,並不斷的試錯。還有很多客戶試用的過程中,經常遇到軟體出錯、無法運行、數據丟失。當客戶方跑過來興師問罪的,埃里森的處理方式就是耍臭無賴,最後客戶只能求著ORACLE幫忙找回資料庫。這個不是最苦逼的,最苦逼的是當合同快到期的時候,突然收到ORACLE寄過來的空白磁碟,由於埃里森挖的坑太大了,當合同約定的交付日期到來的時候,為了避免客戶起訴,於是就寄過來一個空白的磁碟,然後跟客戶說記錯了,為開發爭取一點開發時間。Bob Miner就帶著開發的兄弟們,吭哧吭哧的埋頭苦幹,在1986年Oracle第5版已經逐漸穩定,到1992年才把埃里森從1977年以來吹的牛全都實現了。

IBM在認識到錯誤之後,也開始了奮起直追,在1985年推出了自己的關系型資料庫DB2,但是為時已晚,此時的ORACLE在資料庫領域獨霸天下。

中國著名企業家賈布斯的經歷是不是很像埃里森故事的前半段,但是賈布斯忘記了,不論是埃里森、比爾蓋茨還是喬布斯,他們背後都有一個可靠的大牛團隊,把他們吹出去的牛逼都落地了,這就是差別。

埃里森另一個特點就是對競爭對手無所不用其極,毫無下限。

在1985年的時候,Ingres發明分布式查詢。埃里森得到消息之後,用了10天時間做出了一條廣告,說ORACLE已經率先完成了分布式查詢功能,埃里森通過吹牛逼就成了行業先行者。

為了開拓市場,埃里森大批招募最聰明、最傲慢的手下,然後瘋狂的向他們灌輸狼性文化,當時的埃里森每天穿著印著血盆大口的大鯊魚T恤衫,向他的員工玩命畫餅,「10年內,甲骨文要成為百億美元大公司,而你們這群混蛋,註定都將成為百萬富翁。」埃里森的銷售團隊每天都像打了雞血,玩命的搶訂單,甚至不惜內部競爭,任何一筆生意,如果有5個競爭者,那麼3個可能是甲骨文內部的。埃里森就這樣把大部分對手狠狠踩死在腳下,IBM錯失先機,Ingres死於非命,Sybase奄奄一息,Informix苟延殘喘。

到了90年代,ORACLE的產品已得到客戶的普遍認可,成了關系型資料庫的行業標准。但是埃里森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強勁對的對手,那就是比爾蓋茨,微軟在90年代推出了SQL Server,而且微軟利用操作系統的優勢,進行捆綁銷售。兩個公司在90年代展開了最血腥的競爭。埃里森雖然多次向微軟進攻,但是都以失敗告終,雙方都奈何不了對方。

埃里森在任何公開場合都要「炮轟」微軟,先是要「代表全人類向蓋茨開戰」,接著希望人們把微軟的Exchange伺服器扔了,預言微軟會像羅馬帝國一樣垮掉,最後,肆無忌憚地咒罵,「微軟是惡棍」、「比爾·蓋茨是病毒」,還公開宣稱准備用導彈轟擊微軟總部。最出格的是,在微軟遭遇反壟斷訴訟時,埃里森協助美國政府,自己掏錢派商業間諜去翻微軟的垃圾堆,去找可以攻擊微軟的罪證。而且埃里森對這些行為從來不隱瞞,他就到處嚷嚷這些都是他乾的,不但合法而且毫不後悔,「我對我做的一切很滿意」。

埃里森除了他的ORACLE商業帝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他肆意妄為但是極為瀟灑的人生。

他約會從不準時,遲到1小時就算給面子,董事會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永遠自我為中心地球必須繞他轉。他超級喜歡翻船賽,在甲骨文全球大會上「放鴿子」,只為了自己參加美洲杯帆船賽。他耗資1億造帆船,2010年甲骨文奪得美洲杯帆船賽首冠,2013年在1:8的逆境下成功大反轉。還從義大利買了一架卸掉武器的戰斗機,他時不時的就開到太平洋上練習空戰格鬥。

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給自己發工資,一發就上億,這也讓他長期霸佔全美CEO薪酬榜榜首,好不容易在2011年屈居第二,竟是為把剛召進甲骨文的聯席總裁馬克·赫德捧成第一,2016年福布斯富豪榜上,埃里森的身家大縮水,「僅剩」430億美元。他是美國最有錢的幾十個人之一,他最新的排名,2021年4月,拉以930億美元財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7名。

掌握著巨量的財富,他也把揮霍玩出了新天際,例如他購買了一艘「升陽號」游輪,耗資3億美元,船長138米,大到碼頭停不下。

購買了20多處天價房產遍布美國、日本,最著名的加州伍德賽德超級豪宅,就是個山寨版的日本皇宮。

他還充當默多克的接盤俠,5億美金買下夏威夷第六大島嶼拉奈島,為了上島方便,又順便把海島航空公司買下。

在他發財後就再也沒缺過女人,他身邊來來回回的不是名模就是影星,他前後離婚四次,如今76歲的他又泡到了25歲的烏克蘭模特,足足的吃了一把嫩草。

吃喝玩樂從來沒有影響過埃里森的事業,他用用74億美元,將昔日市值2000億美元的太陽微(Sun)收入囊中,使震撼世界的JAVA成為甲骨文的「鎮國之寶」,用85億美元,「強娶」全球中間件大佬應用基礎結構軟體公司(BEA),總之,埃里森狂砸了400多億美元,收購50多家公司,這讓甲骨文一度成為業界,唯一能提供跨越雲計算全界面產品的超級豪強,如今,公司市值突破1800億美元,埃里森想要乾的,就是要讓甲骨文在雲計算的未來一統江湖。

但是歲月催人老,已經過了古稀之年的埃里森在2014年9月19日,在他70歲的時候,宣布卸任甲骨文CEO,擔任執行董事長。將由馬克·赫德(Mark Hurd)和薩弗拉·卡茨(Safra Catz)共同出任聯席CEO。然而年齡不饒人,埃里森這位哪怕被埋進墳里,也要爬出來掌控甲骨文的企業超人,終於在70歲這年,選擇了交出CEO、充當CTO的人生。

這就是這個一代傳奇埃里森的傳奇人生,雖然他已經逐漸淡出江湖,但是江湖中一直流傳著他的傳說。

閱讀全文

與世界第一個程序員背後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原生安卓如何看運行內存 瀏覽:381
冷水機組壓縮機機油可以不加熱嗎 瀏覽:182
失戀了什麼APP 瀏覽:981
被app客服騷擾怎麼辦 瀏覽:597
ts伺服器怎麼裝 瀏覽:615
農商銀行app收支匯總怎麼查 瀏覽:686
java添加路徑 瀏覽:87
觀致5發動機壓縮比 瀏覽:265
已連接的網路伺服器怎麼設置 瀏覽:851
怎麼給app改大圖標 瀏覽:934
單片機rs什麼意思 瀏覽:934
都是安卓系統為什麼有些手機好用 瀏覽:887
python模糊關聯 瀏覽:123
單片機不接地也工作了 瀏覽:187
蘋果電腦系統怎麼更新app 瀏覽:638
如何在伺服器中改成創造模式 瀏覽:493
200人辦公室用什麼伺服器 瀏覽:391
南方cass窗口切換命令 瀏覽:735
android延時啟動 瀏覽:972
雲伺服器可以多少人同時登錄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