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說某個程序員有包漿代碼是在誇人嗎
說某個程序員有「包漿代碼」並非在誇人。 「包漿代碼」是一種調侃、略帶貶義的說法。在編程語境里,「包漿」意味著代碼因長期積累、不斷修改和迭代,變得陳舊、復雜且混亂。
這類代碼往往缺乏清晰的結構和良好的可讀性,到處充斥著難以理解的邏輯、混亂的變數命名、冗餘的語句以及不合理的代碼布局。維護和修改這樣的代碼對程序員來說是巨大挑戰,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梳理其中的邏輯,排查潛在的錯誤。
比如,接手一個有「包漿代碼」的項目,新程序員可能要花費數周時間去熟悉代碼,而原本在結構良好的代碼基礎上,可能只需幾天就能上手並進行開發。所以「包漿代碼」反映出代碼質量不高,不是對程序員的誇贊。
㈡ 大廠程序員提倡「防禦性編程」:故意把代碼寫得很爛,萬一自己被裁,要確保留下的代碼不可維護......
在面對大廠裁員潮時,有部分程序員採取了「防禦性編程」的策略,以確保自己的代碼難以維護,甚至在被裁後,公司可能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資源去理解或修改這些代碼。這種做法看似是一種自我保護手段,但實際上卻反映了行業環境的嚴峻性和職場壓力。
「防禦性編程」主要是指程序員故意編寫一些復雜、難以理解的代碼,使得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大大降低。這種策略旨在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因為在被裁員後,留下的代碼會成為一個潛在的「絆腳石」,公司可能需要額外的時間和資源來解決遺留問題。
這一現象的產生,與互聯網行業巨頭裁員潮有關。在經濟壓力和市場波動的影響下,大廠紛紛尋求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職場的不確定性。在這種背景下,程序員們開始探索如何在被裁員時保護自己,而「防禦性編程」正是這種嘗試的一種表現。
然而,這種做法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這不僅對公司的長期發展不利,也損害了程序員自身的專業形象。實際上,編寫清晰、簡潔、可維護的代碼才是行業發展的正道,因為它不僅有利於團隊協作,還能提高軟體的質量和穩定性。在面對經濟挑戰時,更應該尋求提升自身技能、增強專業價值的途徑。
理性的看待「防禦性編程」,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生存策略,但其潛在的負面影響不能被忽視。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可能對個人和行業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作為行業和公司,應該關注員工的福祉和職業發展,提供支持和培訓,幫助他們提升技能,而不僅僅是依賴於這種短期的「自救」策略。
實際上,程序員們更希望編寫出優美、無誤、易於維護的代碼。在面對壓力時,他們應該關注提升個人能力、適應行業變化,而不是依賴於「防禦性編程」的策略。作為個人,持續學習和專業成長是應對職場挑戰的更可持續的方法。同時,公司也應該採取積極措施,維護員工權益,創造一個有利於個人和公司共同成長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