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ftp命令上傳文件夾的具體步驟如下:
壓縮文件夾:
登錄FTP伺服器:
創建或進入目標文件夾:
進入本地文件夾:
設置文件傳輸模式:
上傳文件夾:
注意:由於ftp命令本身不支持直接上傳整個文件夾,因此需要先對文件夾進行壓縮,然後上傳壓縮文件。在伺服器上,你可以根據需要解壓該文件夾。
B. linux命令文件上傳
如何把文件上傳到kalilinux?
可以以用ssh,同時安裝sshsecurefiletransfer就可以在樹莓派和自己windows電腦上相互之間傳輸任何文件了。
Linux上傳文件到伺服器命令是什麼呢?
1ssh$sshusername@remotehost用shh登陸伺服器。
2、scp命令scp基於SSH協議,可以將本地文件拷貝到遠程服務上的指定目錄,格式如下:$scpfilenameusername@remotehost:remotedirectory執行:[email protected]:/home/admin3ftp/sftp首先用root用戶登錄遠程Linux伺服器,將admin用戶添加到FTP賬戶中。通過echo命令追加一行到user_list文件中:
#echoadmin>>user_list之後通過service命令開啟FTP服務:
#servicevsftpdstart現在就可以在本機訪問FTP遠程伺服器了,然後通過put命令上傳文件了。4SSHWindowsClientSSH提供了一個scp2.exe作為Windows下的scp命令工具。
如何用ftp命令上傳文件夾到Linux?
開始--》運行--》cmdftpopen8.8.8.8輸入用戶名和密碼lcde:puttest.zip
如何通過USB實現PC與ARM開發板linux文件系統傳輸文件?
可以,可以使用USB轉串口晶元,至於ARM端可以使用C編程接收
linux遠程傳送文件或文件夾的命令?
1.scp命令
scp語法
scp源文件目標IP@目錄
scp用法舉例:
eg1:將/tmp/test.log文件傳送到172.10.1.2伺服器的/tmp目錄下
scp/tmp/[email protected]:/tmp
eg2:將/data/test目錄傳送到172.10.1.2伺服器的/tmp目錄下
scp-r/data/[email protected]:/tmp
2.rsync命令
rsync語法:
rsync源文件目標IP@目錄
選項參數:
-v:顯示rsync過程中詳細信息。可以使用-vvvv獲取更詳細信息。
-P:顯示文件傳輸的進度信息。(實際上-P=--partial--progress,其中的--progress才是顯示進度信息的)。
-n--dry-run:僅測試傳輸,而不實際傳輸。常和-vvvv配合使用來查看rsync是如何工作的。
-a--archive:歸檔模式,表示遞歸傳輸並保持文件屬性。等同於-rtopgDl。
-r--recursive:遞歸到目錄中去。
-t--times:保持mtime屬性。強烈建議任何時候都加上-t,否則目標文件mtime會設置為系統時間。
-o--owner:保持owner屬性(屬主)。
-g--group:保持group屬性(屬組)。
-p--perms:保持perms屬性(許可權,不包括特殊許可權)。
-D:是--device--specials選項的組合,即也拷貝設備文件和特殊文件。
-l--links:如果文件是軟鏈接文件,則拷貝軟鏈接本身而非軟鏈接所指向的對象。
-z:傳輸時進行壓縮提高效率。
-R--relative:使用相對路徑。意味著將命令行中指定的全路徑而非路徑最尾部的文件名發送給服務端,包括它們的屬性。用法見下文示例。
--size-only:默認演算法是檢查文件大小和mtime不同的文件,使用此選項將只檢查文件大小。
-u--update:僅在源mtime比目標已存在文件的mtime新時才拷貝。注意,該選項是接收端判斷的,不會影響刪除行為。
-d--dirs:以不遞歸的方式拷貝目錄本身。默認遞歸時,如果源為dir1/file1,則不會拷貝dir1目錄,使用該選項將拷貝dir1但不拷貝file1。
--max-size:限制rsync傳輸的最大文件大小。可以使用單位後綴,還可以是一個小數值(例如:--max-size=1.5m)
--min-size:限制rsync傳輸的最小文件大小。這可以用於禁止傳輸小文件或那些垃圾文件。
--exclude:指定排除規則來排除不需要傳輸的文件。
--delete:以SRC為主,對DEST進行同步。多則刪之,少則補之。注意--delete是在接收端執行的,所以它是在exclude/include規則生效之後才執行的。
-b--backup:對目標上已存在的文件做一個備份,備份的文件名後默認使用~做後綴。
--backup-dir:指定備份文件的保存路徑。不指定時默認和待備份文件保存在同一目錄下。
-e:指定所要使用的遠程shell程序,默認為ssh。
--port:連接daemon時使用的埠號,默認為873埠。
--password-file:daemon模式時的密碼文件,可以從中讀取密碼實現非互動式。注意,這不是遠程shell認證的密碼,而是rsync模塊認證的密碼。
-W--whole-file:rsync將不再使用增量傳輸,而是全量傳輸。在網路帶寬高於磁碟帶寬時,該選項比增量傳輸更高效。
--existing:要求只更新目標端已存在的文件,目標端還不存在的文件不傳輸。注意,使用相對路徑時如果上層目錄不存在也不會傳輸。
--ignore-existing:要求只更新目標端不存在的文件。和--existing結合使用有特殊功能,見下文示例。
--remove-source-files:要求刪除源端已經成功傳輸的文件。
rsync用法舉例:
eg:將/tmp/test.log文件傳送到172.10.1.2伺服器的/tmp目錄下
rsync-av/tmp/test.logroot@
C. linux怎麼用ftp命令上傳文件
在Linux系統中,使用ftp命令進行文件傳輸的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在Linux命令行提示符$下,輸入如下命令以連接到對方的FTP伺服器:$ftp a.b.c.d(這里的a.b.c.d是假設的對方FTP伺服器的IP地址)。
如果對方的FTP伺服器允許匿名訪問,那麼用戶名應設置為「anonymous」,密碼通常為空。否則,你需要使用對方提前提供的用戶名和密碼。
一旦成功登錄對方的FTP伺服器,就可以使用「put」命令傳輸單個文件,使用「mput」命令傳輸多個文件。同樣,「get」命令用於從FTP伺服器獲取單個文件,「mget」命令則用於獲取多個文件。
通常情況下,FTP伺服器會提供一個名為/pub的公共子目錄,供所有用戶使用。因此,當你成功登錄FTP伺服器後,通常需要輸入「cd /pub」命令,切換到公共子目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FTP協議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建議在安全的網路環境中使用,並盡量使用加密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