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簡單python題

簡單python題

發布時間:2022-07-16 08:19:30

Ⅰ 一道簡單的python編程

按照題目要求編寫的哥德巴赫猜想的Python程序如下

def IsPrime(v):

if v>=2:

for i in range(2,v//2+1):

if v%i==0: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n=int(input("輸入一個正偶數:"))

if n>2 and n%2==0:

for i in range(1,n//2+1):

if IsPrime(i)==True and IsPrime(n-i)==True:

print("%d=%d+%d" %(n,i,n-i))

else:

print("輸入數據出錯!")

源代碼(注意源代碼的縮進)

Ⅱ python簡單題不會,求解答

#第一題:
from__future__importdivision
print'請依次輸入體重(kg)與身高(m):'
weight=float(raw_input())
height=float(raw_input())

print"{:.2f}".format(weight/(height**2))

#第二題:
print'請輸入一個秒數:'
sec=int(raw_input())
printstr(sec/3600)+''+str(sec%3600/60)+''+str(sec%60)

#第三題:
from__future__importdivision
importmath

print'請依次輸入三角形三邊值a,b,c:'
a=int(raw_input())
b=int(raw_input())
c=int(raw_input())

print"{:.1f}".format(math.degrees(math.acos((a**2+b**2-c**2)/(2*a*b))))

你復制的問題還復制不全,汗啊。。。這么多問題連個分也沒有。。。人家計算BMI是用的平方,你這里還給了個錯的公式,還能不能認真點兒。

Ⅲ python簡單編程題

a = int(input('input a number\n'))
if a % 3 == 0 and a % 5 == 0:
print('這個數字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5整除', a)

Ⅳ 高中Python編程簡單題

先從鍵盤輸入5,就是給變數a賦值5,再輸入6,就是給變數b賦值6。
判斷a是否大於b,如果成立,輸出a,不成立輸出b。現在a裡面存放的是5,b裡面存放的是6,所以,a>b的條件不成立,所以使用else內的輸出,就是輸出b的值。

Ⅳ 用python寫編程題

第一個問題使用排序演算法,有很多種,可以使用簡單一點的冒泡排序。第二個問題為了確保是輸入了5個整數,可以使用while循環+try。

Ⅵ 一道簡單的python編程題

比如輸入 123,s 接收的是一個字元串,即s="123"
for開始
c='1'
eval(c) 即eval('1') ,返回1
template[1] = '一'
end="",列印完,結尾添加空字元,就不會換行
所以最後,列印的是"一二三"

Ⅶ python題:

1. 歐幾里德演算法
歐幾里德演算法又稱輾轉相除法, 用於計算兩個整數a, b的最大公約數。其計算原理依賴於下面的定理:
定理: gcd(a, b) = gcd(b, a mod b)
證明:
a可以表示成a = kb + r, 則r = a mod b
假設d是a, b的一個公約數, 則有 d|a, d|b, 而r = a - kb, 因此d|r。
因此,d是(b, a mod b)的公約數。
加上d是(b,a mod b)的公約數,則d|b, d|r, 但是a = kb + r,因此d也是(a, b)的公約數。
因此,(a, b) 和(a, a mod b)的公約數是一樣的,其最大公約數也必然相等,得證。
歐幾里德的Python語言描述為:

1
2
3
4
5
6
7
8
9
10

def gcd(a, b):
if a < b:
a, b = b, a

while b != 0:
temp = a % b
a = b
b = temp

return a

2. Stein演算法
歐幾里德演算法是計算兩個數最大公約數的傳統演算法,無論是理論,還是從效率上都是很好的。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這個缺陷只有在很大的素數時才會顯現出來。
考慮現在的硬體平台,一般整數最多也就是64位, 對於這樣的整數,計算兩個數值就的模很簡單的。對於字長為32位的平台,計算兩個不超過32位的整數的模,只需要一個指令周期,而計算64位以下的整數模,也不過幾個周期而已。但是對於更大的素數,這樣的計算過程就不得不由用戶來設計,為了計算兩個超過64位的整數的模,用戶也許不得不採用類似於多位除法手算過程中的試商法,這個過程不但復雜,而且消耗了很多CPU時間。對於現代密碼演算法,要求計算128位以上的素數的情況比比皆是,設計這樣的程序迫切希望能夠拋棄除法和取模。
Stein演算法由J.Stein 1961年提出,這個方法也是計算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歐幾里德演算法不同的是,Stein演算法只有整數的移位和加減法,這對於程序設計者是一個福音。
為了說明Stein演算法的正確性,首先必須注意到以下結論:
gcd(a, a) = a, 也就是一個數和他自己的公約數是其自身。
gcd(ka, kb) = k * gcd(a, b),也就是最大公約數運算和倍乘運算可以交換,特殊的,當k=2時,說明兩個偶數的最大公約數比如能被2整除。
Stein演算法的python實現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ef gcd_Stein(a, b):
if a < b:
a, b = b, a
if (0 == b):
return a
if a % 2 == 0 and b % 2 == 0:
return 2 * gcd_Stein(a/2, b/2)
if a % 2 == 0:
return gcd_Stein(a / 2, b)
if b % 2 == 0:
return gcd_Stein(a, b / 2)

return gcd_Stein((a + b) / 2, (a - b) / 2)

3. 一般求解實現
核心代碼很簡單:

1
2
3

def gcd(a, b):
if b == 0:return a
return gcd(b, a % b)

附上一個用Python實現求最大公約數同時判斷是否是素數的一般方法:
程序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usr/bin/env python

def showMaxFactor(num):
count = num / 2
while count > 1:
if num % count == 0:
print 'largest factor of %d is %d' % (num, count)
break #break跳出時會跳出下面的else語句
count -= 1
else:
print num, "is prime"

for eachNum in range(10,21):
showMaxFactor(eachNum)

輸出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largest factor of 10 is 5
11 is prime
largest factor of 12 is 6
13 is prime
largest factor of 14 is 7
largest factor of 15 is 5
largest factor of 16 is 8
17 is prime
largest factor of 18 is 9
19 is prime
largest factor of 20 is 10

Ⅷ Python簡單習題

在python中,使用大括弧包裹的元素,並且不是以鍵值對形式出現,這個就是集合。集合(set)是一個無序的不重復元素序列,只要集合元素一樣,不論順序,它們都是相等的
1、測試源碼

a = {1, 3, 2}
b = {1, 2, 3}
if a > b:
print('a大於b')
elif a == b:
print('a等於b')
else:
print('a小於b')

2、測試結果
a等於b

即表達式{1,3,2} > {1,2,3}的結果應是False

Ⅸ Python簡單的題

Pseudocode是偽代碼的意思,題意是讓你用Python把這段偽代碼的邏輯實現出來

#!/usr/bin/env python

def swap(alist, index1, index2):
tmp = alist[index1]
alist[index1] = alist[index2]
alist[index2] = tmp

def bubble_sort(values):
swapped = True
while swapped :
swapped = False
for i in range(1, len(values)) :
if values[i-1] > values[i] :
swap(values, i-1, i)
swapped = True

def main():
values = [45,67,4,34,3,67,5,-13]
bubble_sort(values)
print values

main()

Ⅹ Python簡單的題

結果為False
當兩者元素個數相同,元素值不同,所有比較結果都為False:
print({1,2,3}=={1,2,4}) # False
print({1,2,3}>{1,2,4}) # False
print({1,2,3}<{1,2,4}) # False
set類型進行比較時,元素多的更大:
print({1,2,3,4}>{1,2,3}) # True
如果兩者個數相同,元素也相同,則為True
print({1,2,3}=={1,2,3}) # True

如果兩者個數相同,元素也相同,只是順序不一樣,結果也為True

print({1,2,3}=={1,3,2}) # True

閱讀全文

與簡單python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壽司解壓系列全集視頻 瀏覽:911
物體三維重建演算法 瀏覽:980
fuli直播app哪個好 瀏覽:918
租辦公室用什麼app 瀏覽:104
醫師定期考核刷題app哪個好 瀏覽:336
導出dmp文件命令 瀏覽:286
手機百度網盤怎麼解壓密碼文件 瀏覽:583
索引重新編譯 瀏覽:604
命令與征服4免cd補丁完美版 瀏覽:426
kotlin編譯為native 瀏覽:140
家用編譯機 瀏覽:549
電子加密貨幣最新政策 瀏覽:379
androidcanvas撤銷 瀏覽:269
安卓手機怎麼把圖標全部下移 瀏覽:185
飢荒被伺服器踢出怎麼進 瀏覽:171
c編譯器哪款好 瀏覽:732
快手寶哥發明什麼app 瀏覽:822
張艷玲編譯 瀏覽:66
android展開收起動畫 瀏覽:237
linuxxz文件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