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蛇怎麼喂養
你好!!
英文名稱:(python regius)原產於非洲的熱帶森林。因為它在受到驚嚇時會將身體蜷縮成球狀,因而得名「球蟒」。據說這種蛇在古埃及是飼養在皇宮內用來捕捉老鼠的,所以又稱國王蟒,宮廷蟒。球蟒脾氣溫和、花紋美麗、體型適中,使它成為極受歡迎的寵物蛇種。
球蟒在蟒蛇科中屬於較小體形者,一般成體約1米以上,最大約達2.2米左右。體形特點為短、粗。性情溫順、膽小。頭和頸的區分明顯,吻部扁平而圓鈍,具唇窩。鼻孔至頭後部過眼條紋及吻部呈黃色。背部黑色,分布無規則黃色圈紋或斑塊。肛門兩側的距狀後肢痕跡(雄性特別明顯)等特徵與其它蛇類相同。
球蟒因為獨特的體型和美麗的花紋而具有較高的觀賞、展覽價值。對其的馴養應注意以下幾點:
溫度:球蟒對溫度的要求較高,喜暖怕冷。25-30度為其最佳溫度。在此溫度范圍內球蟒攝食、生長正常。當溫度低於24度時,攝食減少,少動。當溫度低於15度時停止攝食,並較易患病。10度以下就有死亡的可能。
誘食:野生狀態下的球蟒主要以小型哺乳動物(嚙齒類)和鳥類為食,人工馴養試驗中我們發現投喂大小白鼠、兔子等活餌較為適合。對於剛剛引進的球蟒,應以小白鼠誘食。球蟒是一種具有獨特「神經質反應」的蛇,具體表現在對外界各種刺激十分敏感。如果初次誘食*作不當,極易造成厭食拒食甚至死亡。所以初次投喂的小白鼠應選取中、小體型,無污染無特殊異味的個體。投飼之前先將小白鼠喂飽,防止反噬球蟒。投飼過程中要隨時留意觀察,防止蟒體遭白鼠咬傷。投飼試探時間為30分鍾,到時間球蟒仍未開始攝食應立即將食餌取出,一星期後再投喂。在整個投飼期間是嚴禁吸煙、閃光燈拍照等外界刺激發生的。球蟒捕食時一般能直接、准確的咬住小白鼠頭部,再迅速用身體進行纏繞,等小白鼠完全死亡後慢慢吞食。如果在捕食時未准確的咬住小白鼠的頭部就進行纏繞,蟒體就會被白鼠咬傷。此時應果斷用吸管向白鼠口、鼻部滴水加速其死亡。在其捕食過程中如果要移動位置,可用長鑷夾起白鼠尾巴移動。嚴禁直接用手或工具觸動攝食過程中的蟒體。誘食是成功馴養球蟒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最容易誘發球蟒獨特「神經質反應」,造成馴養失敗的過程。如果初次誘食成功,就進入正常飼養階段。
在以後的飼養中應注意:投餌時要連續投放餌料,投餌量足。在攝食行為結束後2小時要給水,給水器大小以可以容納整個蟒體為宜,便於球蟒及時飲水和浸泡以緩解食餌在體內的壓迫、負重感。在投喂的活餌體內定期添加維生素和鈣粉。
病害防治:球蟒易發生的病害主要有體表傷,口腔炎和肺炎。
對於攝食和蛻皮時產生的體表傷,我們採用醫用酒精消毒,雲南白葯或金黴素眼膏塗拭,直至癒合。對於體表寄生蟲叮咬和真菌感染引起的體表膿皰,由於蟒類皮膚的獨特性,應果斷切口、刮皮引膿。用葯方法同上。並用萬分之二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沖洗。
口腔炎一般由餌料不潔,活餌皮毛中粘夾硬物和攻擊飼養人員時被咬者急速抽手等情況造成。病蛇吻部潮濕,流涎水,口部腫脹、發紅、有白色渣狀凝塊與分泌物。除對以上情況嚴格防範外,如口腔炎已發生應立即給葯治療。用萬分之一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創口,用棉簽、醫用長鑷取出壞死、脫落的皮組織和凝結的分泌物,查看口腔中有無遺留的脫落牙齒,以防再次破傷。以四環素類葯填喂,輔以西瓜霜噴劑。
肺炎往往由飼養環境空氣混濁、溺水、溫度驟變誘發。病體離群常抬頭做呼吸困難狀。發生肺炎應將病蟒移至恆溫、可見陽光、通風的環境中。輕微的填喂復方新諾明、先鋒黴素,嚴重的肌注慶大黴素。
腸炎和消化道驅蟲。發生腸炎時,用生理鹽水代替普通水給飼,填喂土黴素或癩特靈,加長給光時間,消毒飼養場所。正常情況下每半年使用腸蟲清驅蟲一次。
以上各種葯物給葯量為成人每千克體重用葯量的0.5~2倍乘以蟒體重(kg)
飼養場所的管理和繁殖:球蟒的飼養場所應以炭化樹皮和綠地為主。設有飼水器皿,木、石結構洞穴,低矮、大冠、枝粗葉大的植物。受光、通風良好。飼養場所無蟻窩、積水。飼養用具、醫療用具宜專用一套。嚴禁在飼養區內吸煙和穿著、使用沾染有羊、鼠、兔等動物氣味的工作服、工作用具進入。對於馴化的球蟒,經常要著固定工作服、清洗雙手後把玩,消除它對飼主的恐懼。
繁殖:球蟒為卵生,每年夏季產卵10-15枚。大部分雌性球蟒有護卵習性。孵化期一般不超過60天。產卵及孵化期畏人,應避開外界刺激。期間攻擊性增加。人工馴養下孵化率一般可達80%。
飼養時最好能提供一供其躲藏的小盒子,盒中可放些略潮濕的水苔蘚,可維持飼養環境的濕度,並可幫助蛻皮。
自然歷史
球蟒(Python regius)生活於中非和西非,從塞內加爾到烏干達,從草原到樹林,他們在樹上與在地上同樣感到舒適。他們喜歡微弱光線的環境,在黎明和黃昏,他們會變得活躍。在歐洲,他們被稱呼為「皇蟒」,而在美國就用「球蟒」這一稱呼,這是因為當他們感到緊張的時候,他們會把自己的身體卷縮成一個很緊的球,並把頭穩固的藏在中心。像很多其他蟒類一樣,球蟒也是一種溫和的蛇類。
球蟒通常可以長到1.2M,偶爾地,有部分可以長到1.5M的長度。經過適當的喂養,他們的身體的橫折面會變成精細的圓形。像其他所有的蟒類和蚺類,他們也會有後肢的殘留物。這一殘留的後肢出現在肛門的兩旁,雄性球蟒的殘余後肢比雌性長,雄性球蟒的頭也比雌性的小。
在飼養中,球蟒在最初的三年中可以每年長長一英尺,並在三至五年中成為成年的個體。曾有記錄,最長命的球蟒整整活到了48歲。雌性的球蟒每次會下4至10枚蛋,並且會一直盤住它們,直到它們孵化。在三個月的孵化期中,他不會離開,也不會進食。
起步:
選擇的個體必須:皮膚清晰、堅實,身體橫折面成圓形,干凈的排泄孔,清晰的眼睛,當捉在手上的時候,他的舌頭會積極的擺動。所有的球蟒被陌生的人接觸時都會很自然地變的害羞。當被接觸時球蟒會迅速的縮回他的頭,這是正常的反應。但他被你拿在手上的時候,他應該是會一邊輕輕的緊纏著你,此外還會穩固的移動他的身體。他應該是會時刻警惕自己周圍的環境。所有年輕的蛇都會成為其他的較大蛇類、鳥類、蜥蜴、哺乳類掠食者的食物,所以你所飼養的CB年幼個體會在一開始的時候變得緊張,但很快會恢復平靜。
飼養箱:選擇合適的容器來飼養你的球蟒,例如加蓋的水族玻璃箱。所有的蛇類都是逃跑的高手,當球蟒要逃跑時更是強有力和狡猾。單獨地飼養球蟒幼體最好用10加侖(50*25CM)的容器,年輕的成年個體要求20加侖的容器,完全成年的個體可能需要30加侖(91*35CM)的容器。
墊材:建議使用紙作為墊料,因為紙被弄臟後可以輕易而快速地更換,最重要的是,你可以輕易地看到蛇的糞便。一但你的球蟒適應環境,你可以使用一些裝飾物作為墊料,例如柏樹枝、冷杉皮。松樹或白楊的刨花不能被使用,因為當你的球蟒攝食的時候,這些物質會進入蛇的口腔,從而導致呼吸或其他的一些疾病。在使用墊料的過程中,你必須及時清除被糞便沾污的墊料,因為他們會滋生細菌和菌類。作為墊料最好是使用便宜的ASTROTURF[阿斯特羅草皮( 指用綠色尼龍等材料製成用來鋪設運動場等的人造草皮)],多餘的墊料可以先儲備起來,但墊料被弄臟,而要清洗和烘乾的時候,可以作為更換(用ASTROTURF吸收1加侖含有兩大湯匙家庭漂白劑的水)。緊記:使用容易清理,快速更換的墊料。
隱蔽場所:寵物店有被鋸成一半的空原木出售。空的紙皮箱或被倒轉的塑料容器,被開半倒置的花盆,都可以被用到。塑料容易清潔。這一容器必須是容易移動和更換的,而且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讓整條蛇容入。你有需要更換它,但你的蛇長大到不適合的尺寸的時候。球蟒喜歡在黑暗的環境下睡覺,而且他們是夜行動物,就算在白天他們也喜歡黑暗的環境,他們也喜歡靠著某些挨近他們的東西睡覺,所以不要使用一個對於你的蛇來說過大的洞穴。放置一、兩條足夠粗細的樹枝在蛇箱裡面,並可以使用一些綠色的植物,你的蛇會喜歡纏繞在上面的。
保暖:適合的溫度是使你的蛇健康的最基本要求。蛇箱內的溫度:在白天保持在80-85F(27-29℃),在曬太陽的區域保持在90F(32.5℃);在晚上的溫度不能低於73-75F(23-24℃),在曬太陽的區域保持在80F(27℃)。在蛇箱內使用爬蟲專用的發熱墊使溫度維持在比空氣高20F。部分人用的發熱墊用樣可以利用到,使用有「高、中、低」檔的發熱墊時,可以把墊子直接墊在蛇箱的下面。當溫度低於70F時,球蟒便會停食。
你可以使用白熾電燈泡在曬太陽的區域供應額外的熱量,所有的電燈都必須加罩,以防止蛇受到燙傷。所有的蟒類,特別是球蟒,是很容易被燙著的,所以為了這個原因,千萬不要使用發熱石。市場上有一種新產品——陶瓷發熱器,他朝下發出熱能,而且不會發出光亮,據報道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連上一個自動調溫器,可以確保蛇箱在季節的變換中維持適合的溫度。
最少購買兩個溫度計:一個是放在高於蛇箱地面2.5CM處的地方,另一個是放在高於曬太陽區域的2.5CM處的地方。不要嘗試估計溫度,否則你的蛇就會因低溫而停食或不能消化食物,或者因為溫度過高而生病或死亡。
照明:不需要提供全光譜的燈具照明,球蟒是夜行性蛇類,在野外,他們在白天是會安心的躲藏起來,避開掠食者。為了在白天可以容易觀察你的球蟒,你可以使用光管、或者低瓦數的電燈。確定你的蛇不能直接接觸到燈泡。盡量考慮你的球蟒的需要,無論如何,請供給一個隱藏的盒子,並期待他們會使用它。
餵食:請容許你的蛇有幾周的時間適應他的新家。喂人工孵化的球蟒幼體(長度大約為15'')可以用一周至十日大的剛出絨毛的幼鼠。體型更小的球蟒需要投喂更小體型的幼鼠,可嘗試投喂5天大的幼鼠。不同體型的球蟒要喂適合體型的鼠類。如果你沒有任何的填喂經驗,那麼請你不要那麼做。進行填喂,你可以使用裝有導管的注射器把鼠類推進蛇腹,這樣的行徑是會使你的蛇感到很大的壓力(這對於飼養者來說,也沒有多大的樂趣)。如果你的新球蟒已經有好幾個月不吃東西,而且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消瘦,那麼請你帶他去爬蟲獸診所,或者與當地的爬蟲協會聯系,以求找到有這方面經驗的人來為你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由Philippe de Vosjoli編寫的《The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Ball Pythons》或者由de Vosjoli, Dave 和 Tracy Barker 和 Roger Klingenberg編寫的更新的版本《The Ball Python Manual》是一本好而且不貴的書,它概括了一些有效的竅門來解決球蟒絕食的問題。
飲水:任何時候都要用一個適當大小的器皿向你的蛇供應干凈的清水。你的蛇會在那裡喝水和泡水。每天都檢查水質,但被糞便污染後,要盡快的更換。浸泡是對蛻皮有很好的作用。當他的眼睛由清晰變為灰白色或藍色的時候,把你的蛇浸泡在溫水裡十分鍾或以上,然後輕輕的把他擦乾、並立刻放回蛇箱,你的球蟒會在24小時以內很乾凈的把皮蛻下來。
健康問題:對你的蛇進行例行的獸醫檢查是必要的,很多寄生蟲會在球蟒和其他爬蟲的體內大批滋生,同時也會傳染給人類或其他爬蟲。如果不作治療,寄生蟲是可以讓你的蛇死亡的。用干凈的塑料袋收集你的蛇第一次拉出來的糞便,把它密封好,註上日期、你的名字、電話號碼、蛇的種類及名字,然後把所有這些東西和你的蛇一起帶到有醫治爬蟲疾病的獸醫那裡,如果有寄生蟲或者原生病菌,就可以被檢查出來,並得到適當的葯物作為治療。
同時蛻皮的問題也很值得飼養者的關注。
濕度:在非洲里,球蟒是生長在溫暖的區域,而不是炎熱和乾燥的地方。很多人會有這一種的錯誤,他們把自己的球蟒飼養在一個過分潮濕的環境中:使用濕潤的泥炭蘚作為墊料,並且進行全天候的噴霧以增加濕度。過高的濕度,會使皮膚產生水泡,通常是在腹部,會覆蓋水泡。從而造成皮膚的細菌感染,嚴重的會影響整條蛇的健康。
可以在蛇箱裡面保持乾燥,同供給一個適當大小可以讓蛇泡水的器皿,來滿足球蟒對濕度的要求。實際上,室內環境的濕度對球蟒來說是已經足夠。但如果想確保安全,你可以供給一個裝有泥炭蘚、而又足夠大小的盒子。
捉拿:經過一段時間讓你的球蟒適應新環境後,你可以開始把他捉起、拿在手上。他也許會爬離你,和擺動自己的尾巴、發出嘶嘶的聲音來威脅你,這時候,你不要害怕,它只是在嚇唬你。蛇和其他爬蟲一樣,都十分會嚇唬別人。你的動作要溫和而有持久穩固的。每日的接觸,可以在你與蛇之間建立一定水平的信任。在他對你的動作感到舒適的時候,你就可以帶著他在你的家裡面四處走動了。同時要避免突然的動作。如果你的蛇纏住你的脖子或手臂,你要用溫柔的動作從他的尾部開始解開,記住不從他的頭部開始解開。有些蛇在吃完東西後被拿起是會比較敏感。如果你是在飼養箱以外的地方喂你的蛇的,那麼就在他吃完後才把他放回蛇箱。之後的幾天里不要觸摸他。如果你的對你不再那麼感到緊張,那麼他就不會發生嘔吐的情況。
繁殖:當溫度低於70F時,球蟒開始絕食,同時就進入發情、交配的階段。在非洲,球蟒的繁殖期是在12月至第二年的1月,球蟒通常二至三年才發情一次。在交配和受精之後,雌蛇會下4至10個蛋,這要根據個體大小、情況而定。產卵後,雌蛇有護卵的行為,她用身體盤繞著卵,並會時刻進行放鬆和綳緊身體的動作。雌蛇在這三個月的孵化期裡面是會絕食。如果雌蛇是健康的,護卵的過程是不會對她的身體產生消極的作用,但如果雌蛇並不健康,她可能會變得更加虛弱,並且誘發其他的疾病。
捕食:為了便於在夜間狩獵,球蟒的眼睛十分適應黑暗的環境。另一個器官可以幫助球蟒在夜間獵食的就是「熱源感應器」,它位於嘴的邊緣。這些器官有助於在黑夜尋找食物。當他用高速的動作、倒生的牙齒咬住獵物後,他立刻快速的把獵物纏繞,直至獵物死於窒息。然後整個獵物吞下。
球蟒開食中的幾個問題
球蟒是最適合作觀賞寵物的蛇種之一,盡管飼養難度略大於緬蟒,但它體型適中、外觀小巧可愛、性情溫順和抗病力強,只要耐心飼養,仍不失為一個蛇類飼養的入門品種。球蟒飼養最常見的問題是新購買的幼體出現拒食,常常讓飼養者手足無措。遇到這樣的問題,首先要對球蟒的生活習性有一個大致了解。關於球蟒的一般飼養壇子里有很詳細的文章介紹,這里想強調幾點問題,幫助大家解除一些飼養中的擔心和顧慮。
球蟒是一種小型蟒蛇,它的近親是安哥拉蟒。天性害羞膽怯,對外界環境刺激很敏感。新生幼體要退過一次皮後才漸漸開始捕食。由於膽子小,它們往往對體形偏大的老鼠拒而遠之,體型較小的老鼠才能讓它有信心攻擊。經過一兩次成功捕食以後,才會逐漸的捕食體型較大的老鼠。這一過程在不同的個體會有長有短,正像其它動物和人類一樣,那些身體強壯,膽子大、食慾好的個體,可能很短時間就能適應環境開食,有些體弱膽小的需要的時間就會長一些。所以一兩個星期的拒食不用過於擔心。
很多時候,飼養者要為球蟒在飼養向內安置躲藏穴,球蟒在躲藏穴內會感到安全放鬆,飢餓時會探出頭來尋找食物,有些個體甚至只在夜間才出來捕食。這樣的個體,在接近夜晚時不要再上手把玩,以便讓它放鬆,夜間投喂。有些時候更換飼養箱,也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飼養箱大了,有些個體會感覺緊張,有的個體本來就膽小,不愛活動,過大的飼養箱,不利於食物對它的刺激。飼養箱小了,也會讓有的個體感覺感覺緊張,失去食慾。還有些個體對光線敏感,透明的飼養箱壁,會讓它不安或刺激它出逃頂玻璃,也會影響捕食。這些情況都要在飼養中注意觀察,及時調整飼養環境。
球蟒員產熱帶非洲,環境的溫濕度要達到它的生活要求。盡管球蟒對濕度要求不高,但濕度過低,也會引起它的不適,影響進食。當然溫度就更重要了,尤其對於幼體,在北方,夜間室外溫度連續3天以上達到20攝氏度,這一般要到5月上中旬,才能停止人工加溫設施。否則要根據氣候條件,適當加溫,使飼養箱內溫度達到25-30攝氏度才能順利開食,並且每天要有12小時以上能達到30攝氏度。有些飼養者只注意到達到30度,而忽略了溫度要求的時間,也是不能成功開食的。
有些食慾不好的個體,可能一生中都會讓人頭疼,總是不能有規律的進食。遇到這樣的個體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花費一些心思,盡可能地為它創造舒適放鬆的環境。因此在挑選時盡可能選擇那些性情好、食慾佳的個體。通常這樣的個體,表皮紋路清晰,肌肉堅實,身體橫折面成圓形,干凈的排泄孔,眼睛炯炯有神,在手上的時候,舌頭會積極的擺動。球蟒被陌生的人接觸時都會很自然地收縮成一個球形,觸摸時感覺堅韌有力。觸動它的頭時球蟒會迅速的縮回。但他被你在手上展開的時候,它會一邊輕輕的緊纏著你,還會穩固的移動它的身體並時刻警惕自己周圍的環境。
補充,新來的小球不要著急投喂,悶1-2個星期再喂.由於新來的球體能狀態不是最佳,所以喂容易消化的大鼠的乳鼠(WINSTAR等)為宜.
名詞解釋:悶-在不見光且通風的容器靜養的意思
我非常樂意去鼓勵那些因為喜歡球蟒或其他普通蛇類而去繁殖他們的人。如果更多的人會繁殖他們,那就會減低了對野生個體的需求,從而也減低了野生動物數量被減少的壓力。
謝謝!!
㈡ 蟒與蟒蛇有什麼不同
蟒
【物種名稱】 蟒
【又 名】 南蛇、蚺蛇、琴蛇、巴蛇、蚺蛇
【拉丁學名】 Python molurus
【英文名稱】 Indian python
【科屬分類】 爬行綱(Aves)、有鱗目、蟒科、蟒屬
【整體概述】
特徵:蟒是中國最大的蛇類,體長6~7米,頭頸分區明顯。肛孔兩側有後肢殘余,呈爪狀。身體背面為灰棕色至黃色,中央有一列棕紅色、鑲有黑邊、略呈方形的大斑塊,兩側又各有一列較小的斑塊鑲嵌排列。頭頂背面的斑塊呈矛形。腹面為黃白色,具少數黑褐色斑.
習性: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叢林中,善攀援,亦可棲於水中,夜間活動。以各種脊推動物為食,有時可吞食幾十千克重的小牛。捕食較大的獵物時,通常是把獵物纏緊,待窒息後吞食。每年4~6月份產卵,每窩數10~100枚,雌蟒盤伏於卵上孵育。
分布:產於雲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海南。
瀕危警告:蟒的皮堅厚、美觀,是極佳裝飾品;蟒肉鮮美,又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因此遭到了人們的肆意捕殺.森林大面積被砍伐,使蟒賴以生存的家園支離破碎,生存日趨嚴峻.在我國蟒的野生數量日漸稀少,屬於高度瀕危物種,被國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蟒:mǎng〈名〉
boa; python;
(1)(形聲。從蟲,莽聲。本義:巨蛇)
(2)同本義 [python]。如:蟒蛇(又稱蚺蛇。一種無毒的大蛇。體長可達一丈以上,頭部長,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背部黃褐色,有暗色斑點,腹部白色,多產於熱帶近水的森林裡,捕食小禽獸。肉可食,皮可制物);蟒袍(清時皇帝、皇太子有龍袍,其下如皇子、親王以及一品官至七品官,皆有蟒袍)
(3)蟒袍的簡稱 [ceremonial robes worn by mandarins]
上面正居中,懸著榮、寧二祖遺像,皆是披蟒腰玉。――《紅樓夢》
(4)又如:蟒綉(又叫蟒衫,蟒服,蟒衣,即蟒袍;明、清時皇子、親王、一品至七品官所穿,衣上用金線綉蟒,形狀像龍,四爪。蟒數自八至五,按等級區別)
蟒山:mǎng shān
[Mangshan hill] 在北京市昌平縣,十三陵水庫的主體工程(攔洪大壩)就修在蟒山和漢包山之間
蟒蛇
中 文 名:蟒蛇
物種分類:爬行綱→蛇目→蟒科→蟒屬
拉 丁 名:Python molurus
英 文 名:Boa
別名:南蛇、黑為蟒、金花蟒蛇、印度錦蛇、琴蛇、蚺蛇、王字蛇、埋頭蛇、黑斑蟒、金華大蟒等。
保護級別:國家1級保護動物
物種簡介:蟒蛇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側各有一小型爪狀痕跡,為退化後肢的殘余,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還是世界上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長達5~7米,最大體重在50~60千克。 屬無毒蛇類。
國內分布: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據筆者調查,廣西的南寧、百色、玉林、梧州、欽州等地區各縣廣泛分布;柳州地區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縣;河池地區的宜山、都安、巴馬等縣;梧州地區的賀縣;桂林地區的平樂、陽朔、臨桂等縣均有。其中以南寧地區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百色地區次之。雲南紅河州的金平、屏邊、元陽等縣;文山州的富寧、馬關、西疇、文山、麻栗坡等縣都有分布。貴州的望謨、羅甸等縣也有分布。
國外分布:國外分布於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特徵:蟒蛇的主要特徵是體形粗大而長,是世界上最大的較原始的蛇類,具有腰帶和後肢的痕跡。在雄蛇的肛門附近具有後肢退化的明顯角質距,但雌蛇較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對發達的肺,較高等的蛇類卻只有1個或1個退化肺。蟒蛇的體表花紋非常美麗,對稱排列成雲豹狀的大片花斑,斑邊周圍有黑色或白色斑點。體鱗光滑,背面呈淺黃、灰褐或棕褐色,體後部的斑塊很不規則。蟒蛇頭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黃白色,腹鱗無明顯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強的纏繞性和攻擊性。
習性:蟒蛇屬於樹棲性或水棲性蛇類,生活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潮濕的森林中,為廣食性蛇類。主要以鳥類、鼠類、小野獸及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為食,其牙齒尖銳、獵食動作迅速准確,有時亦進入村莊農舍捕食家禽和家畜;有時雄蟒也傷害人。卵生,每年4月出蟄,6月份開始產卵,每產8~30枚,多者可達百枚,卵呈長橢圓形,每卵均帶有一個「小尾巴」,大小似鴨蛋,每枚重約70~100克,孵化期60天左右。雌蟒產完卵後,又盤伏卵上孵化的習性。此時若靠近它,性凶容易傷人。
生境:有纏繞性,常用體後攀纏在樹桿上,也善於游泳。喜熱怕冷,最適宜溫度25~35℃,20℃時少活動,15℃時開始麻木狀態,如氣溫繼續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強烈的陽光下曝曬過久亦死亡。蟒取食在25℃以上,冬眠期4~5個月,春季出蟄後,日出後開始活動。夏季高溫進常躲陰涼處,於夜間活動捕食。以突然襲擊咬住獵獲物,用身體緊緊纏住,將獵獲物縊死,然後從獵獲物的頭部吞入。
食性: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豬、兔、松鼠和家禽等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與體重相等重或超過體重的動物,如廣西梧州外貿倉1960年收購一條10公斤重的蟒蛇,吞食了15公斤的家豬。消化力強,除獵獲物的獸毛外,皆可消化,但飽食後可數月不食。
繁殖:繁殖期短,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產卵8~32枚,其卵白色,重80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習性,此時不食,體內發熱,體溫較平時升高幾度,有利於卵的孵化。
養殖現狀:蟒蛇目前在國內尚無專業的養殖場家,但又不少動物園和公園內養有蟒蛇。過去由於對蟒蛇的野外生態、生活習性及活動規律缺少全面的觀察和了解,飼養管理工作未能滿足蟒蛇的需求,致使有相當部分的蟒蛇未能被養活。近年來,有的養殖單位改善了飼養管理方法,使蟒蛇的存養成活率有所提高,但到目前為止能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長大的仍然很少,飼養工作還需進一步的摸索。同時提醒欲養蟒蛇的單位和朋友,一定要學好扎實的養殖技術,在取得有關部門許可的條件下才能購進養殖,千萬不要盲目引進,以免觸犯法律。
飼養:新引進的蟒蛇有一個熟悉、適應環境的過程。剛入場的蟒蛇對活雞、活兔、活鼠、鳥雀等完全拒食,此時不要急於強行人工填喂。對體質弱且日漸消瘦的蟒蛇,可在10~15天後採取人工填喂。體重在20~25千克的,每次可喂精牛肉1~1.5千克。填喂前,要先將瘦牛肉剔去筋骨和皮膜,然後切成小的條狀或塊狀,肉塊的具體大小應視蟒蛇形體大小而定。切好的肉塊需投入沸水鍋里滾一滾後撈出,可起到消毒去腥的作用。待肉塊完全涼透後,就可以用來填喂蟒蛇。強行填喂會使蟒蛇經受很大的刺激,故填喂前可將2~3個雞蛋塗抹於肉塊上,使其潤滑而順利吞下。 大部分蟒蛇會在1周後自行取食。蟒蛇體大性惰,行動遲緩。大多情況下,它是處以靜止棲息的狀態中捕食獵物的。一旦獵物靠近時便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咬住,並用身體將其纏繞致死,然後從獵物的頭部開始吞食。蟒蛇晝夜均有活動,但在飼養中大多見其夜間捕食,這可能與夜晚環境安靜有關。另外,蟒蛇嗜食鼠類和蛇類,飼養時不妨投其所好。它以此可以吞食與自身體重相當或超過自身體重的大型動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和家禽、家畜等,應盡量滿足供應,讓其早日適應新環境。
活動期管理:蟒蛇喜熱怕冷,尤喜在濕熱交加的環境中生存。一般說來,活動期最適宜的溫度范圍是20~30℃,飼養最佳溫度是25~28℃;韓國相對濕度為50%~80%。若溫度過低,蟒蛇不願活動;溫度過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節來臨之前,要提前落實好遮陽設施,避免陽光直接暴曬。因蟒蛇有在樹蔭下盤成一團或橫躺在陰涼處靜止不動的習慣,所以要給予滿足。此外,蛇場、蛇窩的濕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皰疹和局部皮膚潰爛,應加以預防;但也不能過於乾燥,使之不能正常蛻皮,影響正常的生長和增重。
巨蟒:印度尼西亞的一所小型動物園近日向遊客展出了人類捕獲的世界最長的一條巨蟒。 這條巨蟒體長約15米,體重447公斤,直徑最大處到達了85厘米。據動物園管理人員稱,這條巨蟒尚未被命名。它喜歡吞食狗作食物,一次要吃5條左右。據吉尼斯記錄記載,前巨蟒世界記錄是一條1912年在印尼蘇拉威西島捕獲的蟒蛇,它體長10米。
㈢ python請用異常處理改造作業1空氣質量提醒問題,使其能夠接收並處理用戶的任何輸入。
#Python3.6
x=int(input("請輸入PM2.5數值:"))
ifx<35:
print("空氣質量優,建議戶外運動。")
elifx<75:
print("空氣質量良好,建議適度戶外運動。")
else:
print("空氣污染,請小心!")
whileTrue:
x=input("請輸入PM2.5數值:")
try:
x=int(x)
break
exceptValueError:
print("輸入PM2.5的值錯誤,請重新輸入:")
ifx<35:
print("空氣質量優,建議戶外運動。")
elifx<75:
print("空氣質量良好,建議適度戶外運動。")
else:
print("空氣污染,請小心!")
㈣ 請問python主要應用領域是什麼,哪方面用的多了,適合做什麼
我用python就是寫網頁爬蟲;
速度應該還是不錯的;
但是他對中文的支持不咋地 尤其遇到一些編碼轉換的地方 初學時很容易在這里較勁;
你要是會java或.net然後去學它還是不難的,但比java強大好早著呢,別忘了java是誰捧起來的;
最後說下,python做web的框架太少了 服務支持也不怎樣,打擊了吧。不過是實話。
㈤ 如何將python生成的決策樹利用graphviz畫出來
#這里有一個示例,你可以看一下。
#http://scikit-learn.org/stable/moles/tree.html
>>>fromIPython.displayimportImage
>>>dot_data=tree.export_graphviz(clf,out_file=None,
feature_names=iris.feature_names,
class_names=iris.target_names,
filled=True,rounded=True,
special_characters=True)
>>>graph=pydotplus.graph_from_dot_data(dot_data)
>>>Image(graph.create_png())
㈥ 幫我做一個代碼成為.py文件,用來python抓取空氣質量歷史數據
前幾天在通過丫丫的介面截取的天氣數據,你可以參考一下。
我就是隨便寫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