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代理模式java動態

代理模式java動態

發布時間:2022-07-28 20:43:21

❶ 如何使用Proxy模式及java內建的動態代理機制

在學習Spring的時候,我們知道Spring主要有兩大思想,一個是IoC,另一個就是AOP,對於IoC,依賴注入就不用多說了,而對於Spring的核心AOP來說,我們不但要知道怎麼通過AOP來滿足的我們的功能,我們更需要學習的是其底層是怎麼樣的一個原理,而AOP的原理就是java的動態代理機制,所以本篇隨筆就是對java的動態機制進行一個回顧。
在java的動態代理機制中,有兩個重要的類或介面,一個是 InvocationHandler(Interface)、另一個則是 Proxy(Class),這一個類和介面是實現我們動態代理所必須用到的。首先我們先來看看java的API幫助文檔是怎麼樣對這兩個類進行描述的:
InvocationHandler:
InvocationHandler is the interface implemented by the invocation handler of a proxy instance.

Each proxy instance has an associated invocation handler. When a method is invoked on a proxy instance, the method invocation is encoded and dispatched to the invoke method of its invocation handler.

每一個動態代理類都必須要實現InvocationHandler這個介面,並且每個代理類的實例都關聯到了一個handler,當我們通過代理對象調用一個方法的時候,這個方法的調用就會被轉發為由InvocationHandler這個介面的 invoke 方法來進行調用。我們來看看InvocationHandler這個介面的唯一一個方法 invoke 方法: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我們看到這個方法一共接受三個參數,那麼這三個參數分別代表什麼呢?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proxy:指代我們所代理的那個真實對象
method:指代的是我們所要調用真實對象的某個方法的Method對象
args:指代的是調用真實對象某個方法時接受的參數

如果不是很明白,等下通過一個實例會對這幾個參數進行更深的講解。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Proxy這個類:
Proxy provides static methods for creating dynamic proxy classes and instances, and it is also the superclass of all dynamic proxy classes created by those methods.

Proxy這個類的作用就是用來動態創建一個代理對象的類,它提供了許多的方法,但是我們用的最多的就是 newProxyInstance 這個方法:
public static Object 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loader, Class<?>[] interfaces, InvocationHandler h) throws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Returns an instance of a proxy class for the specified interfaces that dispatches method invocations to the specified invocation handler.

這個方法的作用就是得到一個動態的代理對象,其接收三個參數,我們來看看這三個參數所代表的含義:

public static Object 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loader, Class<?>[] interfaces, InvocationHandler h) throws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loader:一個ClassLoader對象,定義了由哪個ClassLoader對象來對生成的代理對象進行載入

interfaces:一個Interface對象的數組,表示的是我將要給我需要代理的對象提供一組什麼介面,如果我提供了一組介面給它,那麼這個代理對象就宣稱實現了該介面(多態),這樣我就能調用這組介面中的方法了

h:一個InvocationHandler對象,表示的是當我這個動態代理對象在調用方法的時候,會關聯到哪一個InvocationHandler對象上

好了,在介紹完這兩個介面(類)以後,我們來通過一個實例來看看我們的動態代理模式是什麼樣的:
首先我們定義了一個Subject類型的介面,為其聲明了兩個方法: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public void rent();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str);
}

接著,定義了一個類來實現這個介面,這個類就是我們的真實對象,RealSubject類: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nt()
{
System.out.println("I want to rent my hou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str)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str);
}
}

下一步,我們就要定義一個動態代理類了,前面說個,每一個動態代理類都必須要實現 InvocationHandler 這個介面,因此我們這個動態代理類也不例外:

public class Dynamic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這個就是我們要代理的真實對象
private Object subject;

// 構造方法,給我們要代理的真實對象賦初值
public DynamicProxy(Object subject)
{
this.subject =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object,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在代理真實對象前我們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操作
System.out.println("before rent house");

System.out.println("Method:" + method);

// 當代理對象調用真實對象的方法時,其會自動的跳轉到代理對象關聯的handler對象的invoke方法來進行調用
method.invoke(subject, args);

//在代理真實對象後我們也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操作
System.out.println("after rent house");

return null;
}

}

最後,來看看我們的Client類: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我們要代理的真實對象
Subject real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 我們要代理哪個真實對象,就將該對象傳進去,最後是通過該真實對象來調用其方法的
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DynamicProxy(realSubject);

/*
* 通過Proxy的newProxyInstance方法來創建我們的代理對象,我們來看看其三個參數
* 第一個參數 handler.getClass().getClassLoader() ,我們這里使用handler這個類的ClassLoader對象來載入我們的代理對象
* 第二個參數realSubject.getClass().getInterfaces(),我們這里為代理對象提供的介面是真實對象所實行的介面,表示我要代理的是該真實對象,這樣我就能調用這組介面中的方法了
* 第三個參數handler, 我們這里將這個代理對象關聯到了上方的 InvocationHandler 這個對象上
*/
Subject subject = (Subject)Proxy.newProxyInstance(handler.getClass().getClassLoader(), realSubject
.getClass().getInterfaces(), handler);

System.out.println(subject.getClass().getName());
subject.rent();
subject.hello("world");
}
}

我們先來看看控制台的輸出:

$Proxy0
before rent house
Method:public abstract void com.xiaoluo.dynamicproxy.Subject.rent()
I want to rent my house
after rent house
before rent house
Method:public abstract void com.xiaoluo.dynamicproxy.Subject.hello(java.lang.String)
hello: world
after rent house

我們首先來看看 $Proxy0 這東西,我們看到,這個東西是由 System.out.println(subject.getClass().getName()); 這條語句列印出來的,那麼為什麼我們返回的這個代理對象的類名是這樣的呢?
Subject subject = (Subject)Proxy.newProxyInstance(handler.getClass().getClassLoader(), realSubject
.getClass().getInterfaces(), handler);

可能我以為返回的這個代理對象會是Subject類型的對象,或者是InvocationHandler的對象,結果卻不是,首先我們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這里可以將其轉化為Subject類型的對象?原因就是在newProxyInstance這個方法的第二個參數上,我們給這個代理對象提供了一組什麼介面,那麼我這個代理對象就會實現了這組介面,這個時候我們當然可以將這個代理對象強制類型轉化為這組介面中的任意一個,因為這里的介面是Subject類型,所以就可以將其轉化為Subject類型了。
同時我們一定要記住,通過 Proxy.newProxyInstance 創建的代理對象是在jvm運行時動態生成的一個對象,它並不是我們的InvocationHandler類型,也不是我們定義的那組介面的類型,而是在運行是動態生成的一個對象,並且命名方式都是這樣的形式,以$開頭,proxy為中,最後一個數字表示對象的標號。
接著我們來看看這兩句
subject.rent();
subject.hello("world");
這里是通過代理對象來調用實現的那種介面中的方法,這個時候程序就會跳轉到由這個代理對象關聯到的 handler 中的invoke方法去執行,而我們的這個 handler 對象又接受了一個 RealSubject類型的參數,表示我要代理的就是這個真實對象,所以此時就會調用 handler 中的invoke方法去執行: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object,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在代理真實對象前我們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操作
System.out.println("before rent house");

System.out.println("Method:" + method);

// 當代理對象調用真實對象的方法時,其會自動的跳轉到代理對象關聯的handler對象的invoke方法來進行調用
method.invoke(subject, args);

//在代理真實對象後我們也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操作
System.out.println("after rent house");

return null;
}

我們看到,在真正通過代理對象來調用真實對象的方法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該方法前後添加自己的一些操作,同時我們看到我們的這個 method 對象是這樣的:
public abstract void com.xiaoluo.dynamicproxy.Subject.rent()

public abstract void com.xiaoluo.dynamicproxy.Subject.hello(java.lang.String)

正好就是我們的Subject介面中的兩個方法,這也就證明了當我通過代理對象來調用方法的時候,起實際就是委託由其關聯到的 handler 對象的invoke方法中來調用,並不是自己來真實調用,而是通過代理的方式來調用的。
這就是我們的java動態代理機制

❷ java 我不理解動態代理的意義

人家是動態編程,需要在原來的方法的功能基礎上再添加一些功能,而不用改變這個方法的簽名,原來調用這個方法的類依然能正常工作。

比如,現在要把一段文本發送給另一個人,普通方法是 void send(File a),現在我們弄出個特性,就像 Spring AOP 那樣,在 send 之前給這個 a 壓縮一下。原來的程序沒有壓縮功能,現在我們需要添加的話而不改變原來所有的代碼的話就得用類似 AOP 這樣的代碼來處理。

一般一個無法再繼承的類和方法,要用代理,而能夠繼承的類和方法可以在內在中直接生成一個新的 java 類繼承它然後覆蓋掉那個 send 方法,像 hibernate/spring/jboss 都把這些自動完成了。
而像 AspectJ 這種 AOP 剛不同,它直接把人家的 class 代碼修改了,它就不需要使用代理。

這些在新的 JDK 6 中都可以通過 Instrument 來做到,不過也是個通用的方法,還得通過規則來定製什麼情況下處理,什麼時候不處理。

❸ java 動態代理怎麼理解

JAVA的靜態代理與動態代理比較
一、概念
代理模式是常用的Java 設計模式,它的特徵是代理類與委託類有同樣的介面,代理類主要負責為委託類預處理消息、過濾消息、把消息轉發給委託類,以及事後處理消息等。代理類與委託類之間通常會存在關聯關系,一個代理類的對象與一個委託類的對象關聯,代理類的對象本身並不真正實現服務,而是通過調用委託類的對象的相關方法,來提供特定的服務。按照代理類的創建時期,代理類可分為兩種。

靜態代理類:
程序員創建或由特定工具自動生成源代碼,再對其編譯。在程序運行前,代理類的.class文件就已經存在了。動態代理類:在程序運行時,運用反射機制動態創建而成。

二、靜態代理類
如下, HelloServiceProxy 類是代理類,HelloServiceImpl類是委託類,這兩個類都實現了HelloService介面。其中HelloServiceImpl類是HelloService介面的真正實現者,而HelloServiceProxy類是通過調用HelloServiceImpl 類的相關方法來提供特定服務的。HelloServiceProxy類的echo()方法和getTime()方法會分別調用被代理的HelloServiceImpl 對象的echo()方法和getTime()方法,並且在方法調用前後都會執行一些簡單的列印操作。

由此可見,代理類可以為委託類預處理消息、把消息轉發給委託類和事後處理消息等。

常式1 HelloService.java
package proxy;
import java.util.Date;
public interface HelloService{
public String echo(String msg);
public Date getTime();
}
常式2 HelloServiceImpl.java
package proxy;
import java.util.Date;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Impl implements HelloService{
public String echo(String msg){
return "echo:"+msg;
}
public Date getTime(){
return new Date();
}
}
常式3 HelloServiceProxy.java
package proxy;
import java.util.Date;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Proxy implements HelloService{
private HelloService helloService; //表示被代理的HelloService 實例
public HelloServiceProxy(HelloService helloService){
this.helloService=helloService;
}
public void setHelloServiceProxy(HelloService helloService){
this.helloService=helloService;
}
public String echo(String msg){
System.out.println("before calling echo()"); //預處理
String result=helloService.echo(msg); //調用被代理的HelloService 實例的echo()方法
System.out.println("after calling echo()"); //事後處理
return result;
}
public Date getTime(){
System.out.println("before calling getTime()"); //預處理
Date date=helloService.getTime(); //調用被代理的HelloService 實例的getTime()方法
System.out.println("after calling getTime()"); //事後處理
return date;
}
}
在Client1 類的main()方法中,先創建了一個HelloServiceImpl對象,又創建了一個HelloServiceProxy對象,最後調用HelloServiceProxy對象的echo()方法。
常式4 Client1.java
package proxy;
public class Client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elloService helloService=new HelloServiceImpl();
HelloService helloServiceProxy=new HelloServiceProxy(helloService);
System.out.println(helloServiceProxy.echo("hello"));
}
}
運行Client1 類,列印結果如下:
before calling echo()
after calling echo()
echo:hello
常式3 的HelloServiceProxy 類的源代碼是由程序員編寫的,在程序運行前,它的.class文件就已經存在了,這種代理類稱為靜態代理類。

三、動態代理類
與靜態代理類對照的是動態代理類,動態代理類的位元組碼在程序運行時由Java反射機制動態生成,無需程序員手工編寫它的源代碼。動態代理類不僅簡化了編程工作,而且提高了軟體系統的可擴展性,因為Java 反射機制可以生成任意類型的動態代理類。java.lang.reflect 包中的Proxy類和InvocationHandler 介面提供了生成動態代理類的能力。

Proxy類提供了創建動態代理類及其實例的靜態方法。
(1)getProxyClass()靜態方法負責創建動態代理類,它的完整定義如下:

public static Class getProxyClass(ClassLoader loader, Class[] interfaces) throws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參數loader 指定動態代理類的類載入器,參數interfaces 指定動態代理類需要實現的所有介面。

(2)newProxyInstance()靜態方法負責創建動態代理類的實例,它的完整定義如下:

public static Object 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loader, Class[] interfaces, 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 throws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參數loader 指定動態代理類的類載入器,參數interfaces 指定動態代理類需要實現的所有介面,參數handler 指定與動態代理類關聯的 InvocationHandler 對象。

以下兩種方式都創建了實現Foo介面的動態代理類的實例:
/**** 方式一 ****/
//創建InvocationHandler對象
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MyInvocationHandler(...);

//創建動態代理類
Class proxyClass = Proxy.getProxyClass(Foo.class.getClassLoader(), new Class[] { Foo.class });

//創建動態代理類的實例
Foo foo = (Foo) proxyClass.getConstructor(new Class[] { InvocationHandler.class }).
newInstance(new Object[] { handler });

/**** 方式二 ****/
//創建InvocationHandler對象
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MyInvocationHandler(...);

//直接創建動態代理類的實例
Foo foo = (Foo) Proxy.newProxyInstance(Foo.class.getClassLoader(),new Class[] { Foo.class }, handler);

由Proxy類的靜態方法創建的動態代理類具有以下特點:
動態代理類是public、final和非抽象類型的;
動態代理類繼承了java.lang.reflect.Proxy類;
動態代理類的名字以「$Proxy」開頭;
動態代理類實現getProxyClass()和newProxyInstance()方法中參數interfaces指定的所有介面;

Proxy 類的isProxyClass(Class cl)靜態方法可用來判斷參數指定的類是否為動態代理類。只有通過Proxy類創建的類才是動態代理類;

動態代理類都具有一個public 類型的構造方法,該構造方法有一個InvocationHandler 類型的參數。

由Proxy類的靜態方法創建的動態代理類的實例具有以下特點:
1. 假定變數foo 是一個動態代理類的實例,並且這個動態代理類實現了Foo 介面,那麼「foo instanceof Foo」的值為true。把變數foo強制轉換為Foo類型是合法的:
(Foo) foo //合法

2.每個動態代理類實例都和一個InvocationHandler 實例關聯。Proxy 類的getInvocationHandler(Object proxy)靜態方法返回與參數proxy指定的代理類實例所關聯的InvocationHandler 對象。

3.假定Foo介面有一個amethod()方法,那麼當程序調用動態代理類實例foo的amethod()方法時,該方法會調用與它關聯的InvocationHandler 對象的invoke()方法。

InvocationHandler 介面為方法調用介面,它聲明了負責調用任意一個方法的invoke()方法: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Method method,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參數proxy指定動態代理類實例,參數method指定被調用的方法,參數args 指定向被調用方法傳遞的參數,invoke()方法的返回值表示被調用方法的返回值。

四、最後看一個實例:
HelloServiceProxyFactory 類的getHelloServiceProxy()靜態方法負責創建實現了HelloService介面的動態代理類的實例。

常式5 HelloServiceProxyFactory.java
package proxy;
import java.lang.reflect.*;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ProxyFactory {
/** 創建一個實現了HelloService 介面的動態代理類的實例
* 參數helloService 引用被代理的HelloService 實例
*/
public static HelloService getHelloServiceProxy(final HelloService helloService){
//創建一個實現了InvocationHandler介面的匿名類的實例
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new InvocationHandler(){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Method method,Object args[])throws 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before calling "+method); //預處理
Object result=method.invoke(helloService,args);
//調用被代理的HelloService 實例的方法
System.out.println("after calling "+method); //事後處理
return result;
}
};
Class classType=HelloService.class;
return (HelloService)Proxy.newProxyInstance(classType.getClassLoader(),
new Class[]{classType},
handler);
}
}
如下所示的Client2 類先創建了一個HelloServiceImpl 實例,然後創建了一個動態代理類實例helloServiceProxy,最後調用動態代理類實例的echo()方法。
常式6 Client2.java
package proxy;
public class Client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elloService helloService=new HelloServiceImpl();
HelloService helloServiceProxy=HelloServiceProxyFactory.getHelloServiceProxy(helloService);
System.out.println("動態代理類的名字為"+helloServiceProxy.getClass().getName());
System.out.println(helloServiceProxy.echo("Hello"));
}
}
運行Client2,列印結果如下:
動態代理類的名字為$Proxy0
before calling public abstract java.lang.String proxy.HelloService.echo(java.lang.String)
after calling public abstract java.lang.String proxy.HelloService.echo(java.lang.String)
echo:Hello
從結果看出,動態代理類的名字為$Proxy0。
PostScript

❹ java 動態代理實例

1. 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的作用是:為其他對象提供一種代理以控制對這個對象的訪問。在某些情況下,一個客戶不想或者不能直接引用另一個對象,而代理對象可以在客戶端和目標對象之間起到中介的作用。
代理模式一般涉及到三個角色:
抽象角色:聲明真實對象和代理對象的共同介面;
代理角色:代理對象角色內部含有對真實對象的引用,從而可以操作真實對象,同時代理對象提供與真實對象相同的介面以便在任何時刻都能代替真實對象。同時,代理對象可以在執行真實對象操作時,附加其他的操作,相當於對真實對象進行封裝。
真實角色:代理角色所代表的真實對象,是我們最終要引用的對象。

以下以《Java與模式》中的示例為例:

抽象角色:
abstract public class Subject {
abstract public void request();
}

真實角色:實現了Subject的request()方法。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public RealSubject() { }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 " From real subject. " );
}
}

代理角色:
public class Proxy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private RealSubject realSubject; // 以真實角色作為代理角色的屬性

public ProxySubject() { }

public void request() { // 該方法封裝了真實對象的request方法
preRequest();

if ( realSubject == null ) {

real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

realSubject.request(); // 此處執行真實對象的request方法

postRequest();
}

客戶端調用:
Subject sub = new ProxySubject();
Sub.request();

由以上代碼可以看出,客戶實際需要調用的是RealSubject類的request()方法,現在用ProxySubject來代理 RealSubject類,同樣達到目的,同時還封裝了其他方法(preRequest(),postRequest()),可以處理一些其他問題。

另外,如果要按照上述的方法使用代理模式,那麼真實角色必須是事先已經存在的,並將其作為代理對象的內部屬性。但是實際使用時,一個真實角色必須對應一個 代理角色,如果大量使用會導致類的急劇膨脹;此外,如果事先並不知道真實角色,該如何使用代理呢?這個問題可以通過Java的動態代理類來解決。

2.動態代理類

Java動態代理類位於Java.lang.reflect包下,一般主要涉及到以下兩個類:

(1). Interface InvocationHandler:該介面中僅定義了一個方法Object:invoke(Object obj,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在實際使用時,第一個參數obj一般是指代理類,method是被代理的方法,如上例中的request(),args為該方法的參數數組。 這個抽象方法在代理類中動態實現。

(2).Proxy:該類即為動態代理類,作用類似於上例中的ProxySubject,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Protected Proxy(InvocationHandler h):構造函數,估計用於給內部的h賦值。

Static Class getProxyClass (ClassLoader loader, Class[] interfaces):獲得一個代理類,其中loader是類裝載器,interfaces是真實類所擁有的全部介面的數組。

Static Object 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loader, Class[] interfaces, InvocationHandler h):返回代理類的一個實例,返回後的代理類可以當作被代理類使用(可使用被代理類的在Subject介面中聲明過的方法)。

所謂Dynamic Proxy是這樣一種class:它是在運行時生成的class,在生成它時你必須提供一組interface給它,然後該class就宣稱它實現了這些 interface。你當然可以把該class的實例當作這些interface中的任何一個來用。當然啦,這個Dynamic Proxy其實就是一個Proxy,它不會替你作實質性的工作,在生成它的實例時你必須提供一個handler,由它接管實際的工作。

在使用動態代理類時,我們必須實現InvocationHandler介面,以第一節中的示例為例:

抽象角色(之前是抽象類,此處應改為介面):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abstract public void request();
}

具體角色RealSubject: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public RealSubject() {}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 " From real subject. " );
}

}

代理處理器: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public class DynamicSubject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sub;
public DynamicSubject() {}

public DynamicSubject(Object obj) {
sub = obj;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 " before calling " + method);
method.invoke(sub,args);

System.out.println( " after calling " + method);
return null ;
}

}

該代理類的內部屬性為Object類,實際使用時通過該類的構造函數DynamicSubject(Object obj)對其賦值;此外,在該類還實現了invoke方法,該方法中的

method.invoke(sub,args);

其實就是調用被代理對象的將要被執行的方法,方法參數sub是實際的被代理對象,args為執行被代理對象相應操作所需的參數。通過動態代理類,我們可以在調用之前或之後執行一些相關操作。

客戶端: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Client {

static publ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Throwable {

RealSubject rs = new RealSubject(); // 在這里指定被代理類
InvocationHandler ds = new DynamicSubject(rs);
Class cls = rs.getClass();

// 以下是一次性生成代理
Subject subject = (Subject) Proxy.newProxyInstance(cls.getClassLoader(), cls.getInterfaces(),ds );
subject.request();

}

程序運行結果:
before calling public abstract void Subject.request()
From real subject.
after calling public abstract void Subject.request()

通過這種方式,被代理的對象(RealSubject)可以在運行時動態改變,需要控制的介面(Subject介面)可以在運行時改變,控制的方式(DynamicSubject類)也可以動態改變,從而實現了非常靈活的動態代理關系。

❺ java語言中的代理模式(請舉例)

動態代理,通過JAVA反射機制實現的。HIBERNATE中常用。
也可以自己寫一個的,可以上網去找找JDK動態代理,理解最好,
SPRING AOP 面向切面編程也會用到!!!

❻ JAVA動態代理設計原理及如何實現

Java動態代理機制的出現,使得Java開發人員不用手工編寫代理類,只要簡單地制定一組介面及委託類對象,便能動態地獲得代理類。代理類會負責將所有的方法調用分配到委託對象上反射執行,配置執行過程中,開發人員還可以進行修改

代理設計模式

代理是一種常用的設計模式,其目的就是為其他對象提供一個代理以控制對某個對象的訪問。代理類負責為委託類預處理消息、過濾消息並轉發消息,以及進行消息被委託類執行後的後續處理。

  1. 為了保持行為的一致性,代理類和委託類通常會實現相同的介面

2. 引入代理能夠控制對委託對象的直接訪問,可以很好的隱藏和保護委託對象,也更加具有靈活性

代理機制及其特點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使用 Java 動態代理。具體有如下四步驟:

  1. 通過實現 InvocationHandler 介面創建自己的調用處理器;

  2. 通過為 Proxy 類指定 ClassLoader 對象和一組 interface 來創建動態代理類;

  3. 通過反射機制獲得動態代理類的構造函數,其唯一參數類型是調用處理器介面類型;

  4. 通過構造函數創建動態代理類實例,構造時調用處理器對象作為參數被傳入。

代理類實例的一些特點

  1. 每個實例都會關聯一個InvocationHandler(調用處理器對象),在代理類實例上調用其代理介面中聲明的方法時,最終都會由InvocationHandler的invoke方法執行;

  2. java.lang.Object中有三個方法也同樣會被分派到調用處理器的 invoke 方法執行,它們是 hashCode,equals 和 toString;

代碼示例

最後以一個簡單的動態代理例子結束

❼ 什麼是java代理模式,具體相關的動態代理和靜態代理分別是什麼舉例更好啦~

簡單的例子: HelloSpeaker.java

import java.util.logging.*;

public class HelloSpeaker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this.getClass().getName());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name) {

logger.log(Level.INFO, "hello method starts...."); //日誌記錄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name); //!!!!!!!!!!!

logger.log(Level.INFO, "hello method ends...."); //日誌記錄
}
}

HelloSpeaker在執行hello()方法時,我們希望能記錄該方法已經執行以及結束,
最簡單的作法就是如上在執行的前後加上記錄動作,然而Logger介入了HelloSpeaker中,
記錄這個動作並不屬於HelloSpeaker,這使得HelloSpeaker的職責加重。

------------------------------------------------------------------------------------------
怎麼辦,用下面的方法或許好一些:

先定義一個介面:

public interface IHello {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name);
}
------------------------------------------------------------------------------------------
實現該介面

public class HelloSpeaker implements IHello {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name)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name);
}
}

public class Greeting implements IHello{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name){
System.out.println("Greeting, " + name);
}
}
------------------------------------------------------------------------------------------
實現一個代理對象: HelloProxy

import java.util.logging.*;
public class HelloProxy implements IHello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this.getClass().getName());
private IHello helloObject; //被代理對象

public HelloProxy(){}

public HelloProxy(IHello helloObject) {
this.helloObject = helloObject; //把被代理對象傳入
}

public void setHelloObject(IHello helloObject){
this.helloObject = helloObject;
}

public IHello getHelloObject(){
return this.helloObject;
}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name) {
logger.log(Level.INFO, "hello method starts...."); //日誌記錄

helloObject.hello(name); //!!!!!!!!調用被代理對象的方法

logger.log(Level.INFO, "hello method ends...."); //日誌記錄
}
}

-----------------------------------------------------------------------------------------------------
執行:

IHello helloProxy = new HelloProxy(new HelloSpeaker()); //生成代理對象, 並給它傳入一個被代理的對象
helloProxy.hello("world");

//IHello h=factory.getBean("hello"); // IoC
//h.hello("world");

IHello helloProxy = new HelloProxy(new Greeting()); //生成代理對象, 並給它傳入一個被代理的對象
helloProxy.hello("world");

-----------------------------------------------------------------------------------------------------

代理對象HelloProxy將代理真正的HelloSpeaker來執行hello(),並在其前後加上記錄的動作,
這使得我們的HelloSpeaker在寫時不必介入記錄動作,HelloSpeaker可以專心於它的職責。

這是靜態代理的基本範例,然而,代理對象的一個介面只服務於一種類的對象,而且如果要代理的方法很多,
我們勢必要為每個方法進行代理,靜態代理在程序規模稍大時就必定無法勝任.

Java在JDK 1.3之後加入協助開發動態代理功能的類,我們不必為特定對象與方法寫特定的代理,使用動態代理,
可以使得一個handler服務於各個對象,首先,一個handler必須實現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util.logging.*;
import java.lang.reflect.*;

public class Log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this.getClass().getName());
private Object delegate; //被代理的對象

public Object bind(Object delegate) { //自定義的一個方法,用來綁定被代理對象的,返回值為被代理方法的返回值
this.delegate = delegate;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
delegate.getClass().getClassLoader(),
delegate.getClass().getInterfaces(),
this); //通過被代理的對象生成它的代理對象, 並同handler綁定在一起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Object result = null;
try {
logger.log(Level.INFO, "method starts..." + method); //日誌記錄
result = method.invoke(delegate, args); //!!!!!!!!調用被代理對象的方法
logger.log(Level.INFO, "method ends..." + method); //日誌記錄
} catch (Exception e){
logger.log(Level.INFO, e.toString());
}
return result;
}
}
InvocationHandler的invoke()方法會傳入被代理對象的方法名稱與參數, 實際上要執行的方法交由method.invoke(),
並在其前後加上記錄動作,method.invoke()返回的對象是實際方法執行過後的回傳結果。

動態代理必須有介面:
public interface IHello {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name);
}

實現該介面:
public class HelloSpeaker implements IHello {
public void hello(String name)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name);
}
}

執行:
LogHandler logHandler = new LogHandler();
IHello helloProxy = (IHello) logHandler.bind(new HelloSpeaker()); //傳入被代理對象, 傳回代理對象
helloProxy.hello("Justin");

❽ java動態代理是什麼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A. 創建一個實現介面InvocationHandler的類,他必須實現invoke方法
B. 創建被代理的類以及介面。
C. 通過Proxy的靜態方法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loader,Class【】interfaces,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創建一個代理
D. 通過代理調用方法。
java動態代理:是在運行是生成的class對象,在生成時必須提供一組或一個interface給它,然後該class就宣稱它實現了這些interface。你當然可以把該class的實例當做這些interface中的任何一個來用,當然,這個DynamicProxy其實就是一個Proxy,他不會替你做實質性的工作,在生成它的實例時你必須提供一個handler,由它接管實際的工作。因此,DynamicProxy必須實現InvocationHandler介面。
5) 一個動態代理了和一個InvocationHandler 實現關聯的。每一個動態代理實例的調用都要通過InvocationHandler介面的handler(調用處理器)來調用,動態代理不做任何執行操作,只是在創建動態代理時,把要實現的介面和handler關聯,動態代理要幫助被代理執行的任務,要轉交給handler來執行。其實就是調用invoke方法。

❾ Java 動態代理如何擴

代理(Proxy)是一種設計模式,提供了對目標對象另外的訪問方式;即通過代理對象訪問目標對象.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在目標對象實現的基礎上,增強額外的功能操作,即擴展目標對象的功能.
這里使用到編程中的一個思想:不要隨意去修改別人已經寫好的代碼或者方法,如果需改修改,可以通過代理的方式來擴展該方法

舉個例子來說明代理的作用:假設我們想邀請一位明星,那麼並不是直接連接明星,而是聯系明星的經紀人,來達到同樣的目的.明星就是一個目標對象,他只要負責活動中的節目,而其他瑣碎的事情就交給他的代理人(經紀人)來解決.這就是代理思想在現實中的一個例子

用圖表示如下:

/**
*測試類
*/
publicclassApp{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目標對象
UserDaotarget=newUserDao();
//代理對象,把目標對象傳給代理對象,建立代理關系
UserDaoProxyproxy=newUserDaoProxy(target);
proxy.save();//執行的是代理的方法
}
}

❿ Java代理的三種模式有什麼

Java的三種代理模式簡述

本文著重講述三種代理模式在java代碼中如何寫出,為保證文章的針對性,暫且不討論底層實現原理,具體的原理將在下一篇文章中講述。

代理模式是什麼

代理模式是一種設計模式,簡單說即是在不改變源碼的情況下,實現對目標對象的功能擴展。

比如有個歌手對象叫Singer,這個對象有一個唱歌方法叫sing()。

假如你希望,通過你的某種方式生產出來的歌手對象,在唱歌前後還要想觀眾問好和答謝,也即對目標對象Singer的sing方法進行功能擴展。

但是往往你又不能直接對源代碼進行修改,可能是你希望原來的對象還保持原來的樣子,又或許你提供的只是一個可插拔的插件,甚至你有可能都不知道你要對哪個目標對象進行擴展。這時就需要用到java的代理模式了。網上好多用生活中的經理人的例子來解釋「代理」,看似通俗易懂,但我覺得不適合程序員去理解。程序員應該從代碼的本質入手。

閱讀全文

與代理模式java動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命令方塊獲得指令手機 瀏覽:499
學習結束感言簡短程序員 瀏覽:398
android關機鬧鍾實現 瀏覽:968
滑鼠一鍵打開文件夾設置 瀏覽:161
程序員看過來我想靜靜搞笑視頻 瀏覽:370
curlphp爬蟲 瀏覽:874
python按日期循環 瀏覽:110
php三個等號 瀏覽:760
培訓班出來的程序員解決問題很差 瀏覽:963
程序員那麼可愛25集 瀏覽:753
伺服器地址和ip地址一樣不 瀏覽:664
php中括弧定義數組 瀏覽:602
php列印堆棧 瀏覽:516
華為adb命令行刷機 瀏覽:965
人像攝影pdf 瀏覽:761
解壓文件密碼怎樣重新設置手機 瀏覽:1002
高考指南pdf 瀏覽:695
爬蟲python數據存儲 瀏覽:240
u盤怎麼取消加密 瀏覽:431
567除以98的簡便演算法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