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發現一本很好的java書籍,不敢獨享,在此與大家分享
Java並發編程—設計原則與模式(第二版),本書簡介:
本書全面介紹了如何使用java 2平台進行並發編程,較上一版新增和擴展的內容包括:
·存儲模型 ·取消 ·可移植的並行編程 ·實現並發控制的工具類
java平台提供了一套廣泛而功能強大的api,工具和技術。內建支持線程是它的一個強大的功能。這一功能為使用java編程語言的程序員提供了解並發編程這一誘人但同時也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選擇。
本書通過幫助讀者理解有關並發編程的模式及其利弊,向讀者展示了如何更精確地使用java平台的線程模型。
這里,讀者將通過使用java.lang.thread類、synchronized和volatile關鍵字,以及wait、notify和 notifyall方法,學習如何初始化、控制和協調並發操作。此外,本書還提供了有關並發編程的全方位的詳細內容,例如限制和同步、死鎖和沖突、依賴於 狀態的操作控制、非同步消息傳遞和控制流、協作交互,以及如何創建基於web的服務和計算型服務。 本書的讀者對象是那些希望掌握並發編程的中高級程序員。從設計模式的角度,本書提供了標準的設計技巧,以創建和實現用來解決一般性並發編程問題的組件。貫 串全書的大量示例代碼詳細地闡述了在討論中所涉及到的並發編程理念的細微之處。
B. 並發編程的什麼是並發編程
所謂並發編程是指在一台處理器上「同時」處理多個任務。並發是在同一實體上的多個事件。多個事件在同一時間間隔發生。
C. 並發編程的並發編程的目標
並發編程的目標是充分的利用處理器的每一個核,以達到最高的處理性能。
D. 《Java並發編程實戰》並發編程實踐》哪本比較好
哪本需要哪本好,那些什麼多少天包會的,通通不好
E. 《java並發編程實戰》和《java並發編程實踐》哪個是傳說中的那本...
def MergeSort(lists):
if len(lists) <= 1:
return lists
num = int( len(lists)/2 )
left = MergeSort(lists[:num])
right = MergeSort(lists[num:])
return Merge(left, right)
def Merge(left,right):
r, l=0, 0
result=[]
while l<len(left) and r<len(right):
if left[l] < right[r]:
result.append(left[l])
l += 1
else:
result.append(right[r])
r += 1
result += right[r:]
result+= left[l:]
return result
print MergeSort([1, 2, 3, 4, 5, 6, 7, 90, 21, 23, 45])
F. java並發編程主要用來解決什麼問題,應用場景是什麼
解決性能問題.多個線程一起跑.可以使用多個cpu.
另外有時外部系統會成為瓶頸,多個並發,可以避免對於外部系統的等待.
所以基本上網路編程都是並發的. 大量數據需要處理的代碼也往往會用並發來提速.
G. 《java多線程編程核心技術》和《java並發編程的藝術》兩本書的異同
區別很大:
《java多線程編程核心技術》:
這本書讓你入個門,整體上了介紹一些並發編程的基本API、常見場景和一些坑,推薦先看這本書,比較簡單,適合新手,但是原理不夠深入
和《java並發編程的藝術》
這本書從底層和實現原理開始講起,深入java內存模型和處理器的知識講解並發編程的實現原理,適合有一定基礎的人看
H. JAVA並發編程實踐的內容簡介
《JAVA並發編程實踐》隨著多核處理器的普及,使用並發成為構建高性能應用程序的關鍵。Java 5以及6在開發並發程序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提高了Java虛擬機的性能以及並發類的可伸縮性,並加入了豐富的新並發構建塊。在《JAVA並發編程實踐》中,這些便利工具的創造者不僅解釋了它們究竟如何工作、如何使用,還闡釋了創造它們的原因,及其背後的設計模式。
I. Java並發編程實戰的作品目錄
對本書的贊譽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簡介
1.1並發簡史
1.2線程的優勢
1.2.1發揮多處理器的強大能力
1.2.2建模的簡單性
1.2.3非同步事件的簡化處理
1.2.4響應更靈敏的用戶界面
1.3線程帶來的風險
1.3.1安全性問題
1.3.2活躍性問題
1.3.3性能問題
1.4線程無處不在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第2章線程安全性
2.1什麼是線程安全性
2.2原子性
2.2.1競態條件
2.2.2示例:延遲初始化中的競態條件
2.2.3復合操作
2.3加鎖機制
2.3.1內置鎖
2.3.2重入
2.4用鎖來保護狀態
2.5活躍性與性能
第3章對象的共享
3.1可見性
3.1.1失效數據
3.1.2非原子的64位操作
3.1.3加鎖與可見性
3.1.4Volatile變數
3.2發布與逸出
3.3線程封閉
3.3.1Ad-hoc線程封閉
3.3.2棧封閉
3.3.3ThreadLocal類
3.4不變性
3.4.1Final域
3.4.2示例:使用Volatile類型來發布不可變對象
3.5安全發布
3.5.1不正確的發布:正確的對象被破壞
3.5.2 不可變對象與初始化安全性
3.5.3安全發布的常用模式
3.5.4事實不可變對象
3.5.5可變對象
3.5.6安全地共享對象
第4章對象的組合
4.1設計線程安全的類
4.1.1收集同步需求
4.1.2依賴狀態的操作
4.1.3狀態的所有權
4.2實例封閉
4.2.1Java監視器模式
4.2.2示例:車輛追蹤
4.3線程安全性的委託
4.3.1示例:基於委託的車輛追蹤器
4.3.2獨立的狀態變數
4.3.3當委託失效時
4.3.4發布底層的狀態變數
4.3.5示例:發布狀態的車輛追蹤器
4.4在現有的線程安全類中添加功能
4.4.1客戶端加鎖機制
4.4.2組合
4.5將同步策略文檔化
第5章基礎構建模塊
5.1同步容器類
5.1.1同步容器類的問題
5.1.2迭代器與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5.1.3隱藏迭代器
5.2並發容器
5.2.1ConcurrentHashMap
5.2.2額外的原子Map操作
5.2.3CopyOnWriteArrayList
5.3阻塞隊列和生產者-消費者模式
5.3.1示例:桌面搜索
5.3.2串列線程封閉
5.3.3雙端隊列與工作密取
5.4阻塞方法與中斷方法
5.5同步工具類
5.5.1閉鎖
5.5.2FutureTask
5.5.3信號量
5.5.4柵欄
5.6構建高效且可伸縮的結果緩存
第二部分結構化並發應用程序
第6章任務執行
6.1在線程中執行任務
6.1.1串列地執行任務
6.1.2顯式地為任務創建線程
6.1.3無限制創建線程的不足
6.2Executor框架
6.2.1示例:基於Executor的Web伺服器
6.2.2執行策略
6.2.3線程池
6.2.4Executor的生命周期
6.2.5延遲任務與周期任務
6.3找出可利用的並行性
6.3.1示例:串列的頁面渲染器
6.3.2攜帶結果的任務Callable與Future
6.3.3示例:使用Future實現頁面渲染器
6.3.4在異構任務並行化中存在的局限
6.3.5CompletionService:Executor與BlockingQueue
6.3.6示例:使用CompletionService實現頁面渲染器
6.3.7為任務設置時限
6.3.8示例:旅行預定門戶網站
第7章取消與關閉
第8章線程池的使用
第9章圖形用戶界面應用程序
第三部分活躍性、性能與測試
第10章避免活躍性危險
第11章性能與可伸縮性
第12章並發程序的測試
第四部分高級主題
第13章顯式鎖
第14章構建自定義的同步工具
第15章原子變數與非阻塞同步機制
第16章Java內存模型
附錄A並發性標注
參考文獻
J. 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的目錄1
1 A Tour of Computer Systems
1.1 Information is Bits + Context
1.2 Programs Are Translated by Other Programs into Different Forms
1.3 It Pays to Understand How Compilation Systems Work
1.4 Processors Read and Interpret Instructions Stored in Memory
1.5 Caches Matter
1.6 Storage Devices Form a Hierarchy
1.7 The Operating System Manages the Hardware
1.8 Systems CommunicateWith Other Systems Using Networks
1.9 The Next Step
1.10 Summary
Bibliographics Notes
Part I Program Structure and Execution
2 Representing and Manipulating Information
2.1 Information Storage
2.2 Integer Representations
2.3 Integer Arithmetic
2.4 Floating Point
2.5 Summary
Bibliographic Notes
Homework Problems
Solution to Practice Problems
3 Machine-Level Representation of Programs
3.1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3.2 Program Encodings
3.3 Data Formats
3.4 Accessing Information
3.5 Arithmetic and Logical Operations
3.6 Control
3.7 Proceres
3.8 Array Allocation and Access
3.9 Heterogeneous Data Structures
3.10 Alignment
3.11 Putting it Together: Understanding Pointers
3.12 Life in the RealWorld: Using the GDB Debugger
3.13 Out-of-Bounds Memory References and Buffer Over
3.14 *Floating-Point Code
3.15 *Embedding Assembly Code in C Programs
3.16 Summary
Bibliographic Notes
Homework Problems
Solutions to Practice Problems
4 Processor Architecture
5 Optimizing Program Performance
6 The Memory Hierarchy
Part Ⅱ Running Programs on a System
7 Linking
8 Exceptional Control Flow
9 Measuring Program Execution Time
10 Virtual Memory
Part Ⅲ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grams
11 System-Level I/O
12 Network Programming
13 Concurrent Programming
A HCL Descriptions of Processor Control Logic
B Error Handling
Bibliography
Index
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系統漫遊
1.1 信息就是比特+上下文
1.2 程序被其他程序翻譯成不同的格式
1.3 了解編譯系統如何工作是大有益處的
1.4 處理器讀並解釋儲存在存儲器中的指令
1.4.1 系統的硬體組成
1.4.2 執行hello程序
1.5 高速緩存
1.6 形成層次結構的存儲設備
1.7 操作系統管理硬體
1.7.1 進程
1.7.2 線程
1.7.3 虛擬存儲器
1.7.4 文件
1.8 利用網路系統和其他系統通信
1.9 下一步
1.10 小結
參考文獻說明
第2章 信息的表示和處理
2.1 信息存儲
2.2 整數表示
2.3 整數運算
2.4 浮點
2.5 小結
參考文獻說明
家庭作業
練習題答案
第3章 程序的機器級表示
3.1 歷史觀點
3.2 程序編碼
3.3 數據格式
3.4 訪問信息
3.5 算術和邏輯操作
3.6 控制
3.7 過程
3.8 數組分配和訪問
3.9 異類的數據結構
3.10 對齊(alignment)
3.11 綜合:理解指針
3.12 現實生活:使用GDB調試器
3.13 存儲器的越界引用和緩沖區溢出
3.14 *浮點代碼
3.15 *在C程序中嵌入匯編代碼
3.16 小結
第4章 處理器體系結構
4.1 Y86指令集體系結構
4.2 邏輯設計和硬體控制語言HCL 271
4.3 Y86的順序(sequential)實現
4.4 流水線的通用原理
4.5 Y86的流水線實現
4.6小結
第5章 優化程序性能
5.1 優化編譯器的能力和局限性
5.2 表示程序性能
5.3 程序示例
5.4 消除循環的低效率
5.5 減少過程調用
5.6 消除不必要的存儲器引用
5.7 理解現代處理器
5.8 降低循環開銷
5.9 轉換到指針代碼
5.10 提高並行性
5.11 綜合:優化合並代碼的效果小結
5.12 分支預測和預測錯誤處罰
5.13 理解存儲器性能
5.14 現實生活:性能提高技術
5.15 確認和消除性能瓶頸
5.16 小結
第6章 存儲器層次結構
6.1 存儲技術
6.2 局部性
6.3 存儲器層次結構
6.4 高速緩沖存儲器
6.5 編寫高速緩存友好的代碼
6.6 綜合:高速緩存對程序性能的影響
6.7 綜合:利用你程序中的局部性
6.8 小結
參考文獻說明
家庭作業
練習題答案
第7章鏈接
7.1編譯器驅動程序
7.2靜態鏈接
7.3目標文件
7.4可重定位目標文件
7.5符號和符號表
7.6符號解析
7.7重定
7.8可執行目標文件
7.9載入可執行目標文件
7.10動態鏈接共享庫
7.11從應用程序中載入和鏈接共享庫
7.12*與位置無關的代碼(PIC)
7.13處理目標文件的工具
7.14小結
第8章 異常控制流
8.1異常
8.2進程
8.3系統調用和錯誤處理
8.4進程式控制制
8.5信號
8.6非本地跳轉
8.7操作進程的工具
8.8小結
第9章 測量程序執行時間
9.1計算機系統上的時間流
9.2通過間隔計數(interval counting)來測量時間
9.3周期計數器
9.4用周期計數器來測量程序執行時間
9.5於gettimeofday函數的測量
9.6綜合:一個實驗協議
9.7展望未來
9.8現實生活:K次最優測量方法
9.9得到的經驗教訓
9.10小結
第10章 虛擬存儲器
10.1物理和虛擬定址
10.2地址空間
10.3VM作為緩存的工具
10.4 VM作為存儲器管理的工具
10.5 VM作為存儲器保護的工具
10.6 地址翻譯
10.7 案例研究:Pentium/Linux存儲器系統
10.8 存儲器映射
10.9 動態存儲器分配
10.10 垃圾收集
10.11 C程序中常見的與存儲器有關的錯誤
10.12扼要重述一些有關虛擬存儲器的關鍵概念
10.13 小結
第11章 系統級I/O
11.1 Unix I/O
11.2 打開和關閉文件
11.3 讀和寫文件
11.4 用RIO包進行健壯地讀和寫
11.5 讀取文件元數據
11.6 共享文件
11.7 I/O重定向
11.8 標准I/O
11.9 綜合:我該使用哪些I/O函數?
11.10 小結
第12章 網路編程
12.1 客戶端-伺服器編程模型
12.2 網路
12.3 全球IP網際網路
12.4 套接字介面
12.5 Web伺服器
12.6 綜合:TINY Web伺服器
12.7 小結
第13章 並 發 編 程
13.1 基於進程的並發編程
13.2 基於I/O 多路復用的並發編程
13.3 基於線程的並發編程
13.4 多線程程序中的共享變數
13.5 用信號量同步線程
13.6 綜合:基於預線程化的並發伺服器
13.7 其他並發性問題
13.8 小結
參考文獻說明
家庭作業習題
練習題答案
附錄A 處理器控制邏輯的 HCL描述
A.1 HCL參考手冊
A.2 SEQ
A.3 SEQ+
A.4 PIPE
附錄B 錯 誤 處 理
B.1 Unix系統中的錯誤處理
B.2 錯誤處理包裝函數
B.3 csapp.h頭文件
B.4 csapp.c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