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python恩格爾系數代碼

python恩格爾系數代碼

發布時間:2022-08-03 04:11:44

『壹』 山西陽泉是個什麼地方

是山西省的一個市概況 市名陽泉市(英語:Yangquan;漢語拼音:yáng qu 陽泉市政府án)經緯度市中心位於北緯37度51分,東經113度34分,市區南北跨緯度為0度12分,東西跨經度為0度10分。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省山西省(Shanxi Province)轄區5個。陽泉市轄城、郊、礦三個市轄區和盂縣、平定兩個縣。另有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即:陽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口全市總人口1368502人。其中城鎮人口87.23萬,鄉村人口49.61萬,全市城鎮化率達63.74%。(數據來源:第六次人口普查)面積全市面積4,570平方公里,其中,四區融合後的市區建成區面積為70平方公里(2010年)。境內地貌以山地為主,其面積為3362.1平方公里;其餘為丘陵和平原,丘陵面積為627.9平方公里,平原面積為462平方公里。海拔陽泉市地處黃土高原東緣,屬山西東部山地。從整體看,西高東低,最高點海拔為1803.6米,最低點海拔僅為350米。時間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UTC+8)郵政編碼045000汽車牌照晉C區號0353行政區劃代碼140300國內生產總值429.4億元(2010年)人均GDP</b></B>201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2141元,按2010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 4748美元。城鎮單位職工在崗平均工資42371元(2010年)恩格爾系數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33.7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5.7%。(2010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2010年)市樹國槐稱號 中共第一城煤鐵之鄉山西省第三大城市晉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國最大無煙煤生產基地全國三大鋁礬土生產基地之一全國四大耐火材料生產基地之一全國五大硫鐵礦生產基地之一省級園林城市單位面積產煤最多的城市

『貳』 需要邏輯0與非0 還有不能到達該代碼, 在線求解 謝謝

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在支付個人所得稅之後,所餘下的全部實際現金收入(不包括借貸收入)。

(以前的)生活費收入:指調查戶實際現金收入中能用於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不包括借貸收入)

計算公式為:

可支配收入=實際收入-家庭副業生產支出-記帳補貼-個人所得稅

生活費收入=實際收入-家庭副業生產支出-記帳補貼-贍養支出-贈送支出-親友搭夥費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費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費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目前,國家統計局規定的農民純收入指標,是指農村居民家庭全年總收入中,扣除從事生產和非生產經營費用支出、繳納稅款和上交承包集體任務金額以後剩餘的,可直接用於進行生產性、非生產性建設投資、生活消費和積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農民家庭實際收入水平的綜合性的主要指標。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包括從事生產和非生產性的經營收入、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帶回和國家財政救濟、各種補貼等非經營性收入;既包括貨幣收入,又包括自產自用的實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銀行、信用社和向親友借入等屬於借貸性的收入。

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調查的城鎮居民家庭在支付個人所得稅、財產稅及其他經常性轉移支出後所餘下的實際收入。

農民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區別在於:

從指標的含義上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鎮居民的實際收入中能用於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它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標。而農民純收入,則是指農民的總收入扣除相應的各項費用性支出後,歸農民所有的收入。這個指標是用來觀察農民實際收入水平和農民擴大再生產及改善生活的能力。

從形態構成上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一種形態,即價值形態。它只是反映城鎮居民的現金收入情況。而農民純收入的實際形態有兩種,一種是價值形態,另一種是實物形態,主要是指農民自留的糧食、食油、蔬菜、肉禽蛋等。它不但反映了農民的現金收入情況,也反映了農民的實物收入情況。

從可支配的內容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部用於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而農民純收入除了用做生活消費,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要留做追加的生產費基金,用於農民的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另外,從兩者所反映的實際收入的角度看,農民純收入基本上反映了農民收入的真實水平。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沒有包括城市居民在醫療、住房等方面間接得到的福利性收入部分。因此,在運用上述兩項指標進行城鄉居民收入對比時,要充分考慮兩者的區別,全面正確地加以分析。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職工平均工資有什麼區別?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勞動工資統計中的職工人均工資是統計工作中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統計指標,兩者的主要差別在於調查的范圍不同、統計口徑不同:

(1)調查的范圍不同。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調查統計的范圍是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收入,包括家庭成員中的職工與非職工的收入;勞動工資統計中的職工人均工資調查統計的范圍是城市在職職工的工資性收入,不包括其他社會成員的收入。

(2)反映的內容不同。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現金收入中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即用家庭中得到的全部現金收入減去個人所得稅、減去記帳補貼及家庭從事副業生產支出的費用。職工人均工資是反映在一定時期內職工工作單位以貨幣形式或實物形式實際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即包括計時工資、基礎工資和職務工資、計件工資(包括超額工資)、各種工資性的獎金和津貼、加班加點工資、附加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但不包括職工從工作單位得到的福利費(如洗理費等)、生活困難補助費、上下班交通費、自行車補助費、獨生子女費、保健用品費、文娛費、差旅費及會議補助費、誤餐補助費等。

城市居民家庭按收入水平分成幾組?貧困戶的標準是怎樣確定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規定,城市居民家庭按生活費收入的高低共劃分為八大組,各組家庭占調查總戶數的比重分別為:

最高收入戶 占調查總戶數的10%

高收入戶 占調查總戶數的10%

中等偏上收入戶 占調查總戶數的20%

中等收入戶 占調查總戶數的20%

中等偏下收入戶 占調查總戶數的20%

低收入戶 占調查總戶數的10%

最低收入戶 占調查總戶數的10%

其中:更低收入戶 占調查總戶數的5%

居民貧困戶是指在居民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仍處於貧困狀況下的居民戶。貧困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絕對和相對之分。在這里,貧困的概念是指狹義的相對貧困,也就是指物質生活資料上的匱乏,指個人或家庭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不能維持基本的生存需要,物質生活極端困苦。

測算居民貧困戶的核心是確定最低生活標准(也稱貧困線)。當前,國內外最低生活標準的測算方法很多。國家統計局在結合了我國國情,並對城市居民貧困問題進行了長期的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對多種方法的篩選和完善,總結出以下四種主要的測算方法:

(1) 基本需求法:這種方法是針對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完全依據滿足最低生活需要,確定消費的商品項目和需求量,並分別按同期的混合平均單價折成貨幣,加總計算最低生活標准。

(2)比例法:依據相對貧困的概念和居民收入的調查資料,把調查樣本中一定比例的最低收入家庭視為相對貧困層,考察他們的平均消費狀況,將消費結構中不合理的部分予以調整,得出這部分居民的消費支出額,作為最低生活標准。或直接把他們的收入水平定為貧困線。

(3)恩格爾系數法:以居民維持最低需要的食品支出為依據,除以同期最低收入水平組的恩格爾系數,得出最低生活標准。

(4) 數學模型法:利用現有的調查數據,由收入指標與食品、衣著等八大類支出建立一個擴展的線性支出系統模型,推導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以此確定貧困標准。

以上四種方法在理論上和操作上各有所長,又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市政府為解決低收入戶的困難,制定了社會保障線標准,從1999年7月1日起,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273元/月;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286元/月;失業保險金291-374元/月;從1999年9月1日起,最低工資標准400元/月。

計算人均工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時為什麼要扣除價格因素?用什麼方法扣除?

人均工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職工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標。在分析兩者增長狀況時,如果只是簡單地用報告期與基期進行對比,只能是反映貨幣收入數量的增長,不能體現收入水平增長的真實情況。這是由於在一定時期內,由於物價上漲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貨幣所能購買到的生活消費品和社會服務的數量與基期相比相應減少,造成貨幣的購買力下降,貨幣貶值。因此,計算人均工資和人均生活費收入的實際增長時,必須要扣除價格因素的影響。在目前國家統計部門所編制的各種價格指數當中,最能反映物價對人民生活影響程度的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計算人均工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時,都是扣除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具體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為:

人均工資(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速度(%)= 報告期人均工資(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工資(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城鄉居民收支情況是怎樣調查出來的?

目前,在我國對城鄉居民收支狀況的調查,採用的是國際上通用的抽樣調查方法。在進行城鄉居民收支狀況調查之前,首先要進行經常性記帳戶的抽選工作。在調查樣本的抽選上,城市和農村均是採用多階段抽樣的方式。所不同的是,城市在一次性調查樣本抽選前先將樣本的街道、居委會的居民家庭底冊即總體單位按無關標識排隊,用等距抽樣的方式抽選出調查戶,然後對抽中戶進行家庭基本情況和收入為內容的一次性調查,然後將抽中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標識排隊,再用等距抽樣方式抽選出經常性記帳戶。而農村是採用按收入標識排隊,對稱等距抽樣的方式分階段抽選出記帳戶。

在完成了經常性記帳戶的抽選工作後,要取得完整的居民收支調查資料,城市和農村均需經過以下幾個相同的步驟:

第一步:布置任務(或稱開戶)。向記帳戶布置記帳任務,一般是以政府的名義召開記帳戶和有關領導參加的動員會。闡明意義,要求記帳戶記好收、支帳,向政府提供決策所必需的真實可靠的家庭生活狀況變化的資料

第二步:試記帳。記帳戶在正式記帳之前要進行試記帳。目的是通過輔導和糾正差錯,把記帳錯誤消滅在正式記帳之前。

第三步:訪戶調查。就是調查員深入調查戶實地調查,訪戶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工作,調查初期尤為重要。它可以了解和幫助記帳戶解決記帳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逐步加深與記帳戶的聯系,取得進一步的支持配合。

第四步:輔導記帳。調查員具體指導被調查戶記帳,這是提高調查工作質量的重要的環節。針對有些記帳戶,特別是農村記帳戶中負責記帳的人員,文化程度可能較差等情況,幫助其提高記帳能力,以保證基礎資料的可靠性。

第五步:集中記帳。由專職或兼職調查員直接入戶收取記帳資料。每月分兩次收帳,月中和月底各一次。

第六步:審查帳本。調查員收回記帳資料後要進行審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訪戶查證落實或電話查詢。審查記帳資料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基本要領主要有:

(1) 就業人口和收入的對應關系。

(2) 記帳分類是否准確無誤。

(3) 支出項目中單位、數量、金額及購買來源是否分清。

(4) 進行邏輯關系檢查。

(5) 平衡關系檢查。

第七步:編寫代碼。由於各地城鄉住戶調查報表基本上實現了微機匯總,在上機錄入匯總前,應將記帳戶記帳的每個項目按規定要求進行編碼,以便匯總。

在實施了以上步驟以後,就基本上取得了城市居民收支狀況的調查資料。但是,在進行農村居民收支狀況調查時,在經常性調查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年末的一次性調查作為補充。因為經常性調查項目較少,不能反映農村居民收支狀況的全貌。例如,根據農村的生活特點,經常性性調查資料只能反映農民純收入中的現金部分,而不能反映農民的實物(指自留糧油等)情況。因此,必須通過年末的一次性調查來補充經常性調查資料,以全面了解農村居民收支狀況。

『叄』 求各種英文縮寫的全部意思

1、VIP:全稱very important person,直譯為「重要人物」、「要員」,其它稱呼還有「貴賓」、「重要人士」、「高級用戶」等,是一個組織、派對、社團、國家等對訪客的一種分類。

2、SARS:全稱為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為一種由SARS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命名為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本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3、FBI:全稱為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是美國司法部的主要調查機關,成立於1935年。

FBI代表著該局堅持貫徹的信條——忠誠Fidelity,勇敢Bravery和正直Integrity,象徵聯邦警察。他們的任務是調查違反聯邦犯罪法,支持法律,保護美國,調查來自於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在領導階層和法律方面執行。

4、CIA:美國中央情報局,是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總部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蘭利。與俄羅斯聯邦安全局、英國軍情六處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組織」。

5、CBD:中央商務區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是現代城市商務中心,匯聚世界眾多知名企業,經濟、金融、商業高度集中,眾多最好的寫字樓、 商務酒店和娛樂中心, 最完善便利的交通, 最快捷的通訊與昂貴的地價。

『肆』 三維柱狀圖的tpye值為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5

『伍』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總結

政治復習資料(必修一)
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
1、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此概念是歷史范疇,而非永恆范疇。)
2、貨幣和商品比較,貨幣出現得晚。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3、交換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物物交換: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價物)——商品
一般等價物:它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各種商品進行交換的媒介。
(3)商品——貨幣——商品
4、貨幣的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5、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
6、貨幣的基本職能
(1)含義:是貨幣本質的體現,指貨幣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兩種基本職能:
A 價值尺度——觀念中的貨幣(價格: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
B 流通手段——現實中的貨幣
8、商品流通: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公式:商品——貨幣——商品
9、紙幣發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 / 貨幣流通次數
紙幣是國家規定的貨幣符號,如果濫發紙幣,會導致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
紙幣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紙幣發行量小於所需的貨幣量,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時期的各項經濟收支往來時,人們通常使用的兩種結算方式:現金結算;轉帳結算
11、信用工具分類:
(1)信用卡: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信用卡的特點: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
A分類:現金支票和轉帳支票
B共同點:不準流通轉讓。
12、外匯
(1)含義: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升高——人民幣貶值
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少的人民幣——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降低——人民幣升值
13、人民幣穩定的意義:
保持人民幣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穩定,對實現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考點:1、紙幣發行是不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
2、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如何應對?今年我國上調人民幣幣值,如何看待?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1、影響價格的因素如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等等,但這些因素對價格的影響都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
2、供求影響價格
(1)供不應求——搶購——價格上漲——形成賣方市場(賣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2)供過於求——滯銷——價格下跌——形成買方市場(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3、價值決定價格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4、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不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時間。
個人企業要想更多贏利應該怎麼做?
賺錢:個別勞動時間短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賠錢:個別勞動時間長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5、縮短個別勞動時間的途徑:
(1)加強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
(2)提高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根本途徑:提高勞動生產率
6、價值規律
(1)基本內容:
A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B 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表現形式:
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價格上下波動示意圖:(如右圖)
7、價格變動的影響有哪些?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
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的影響比較大。
一般來講:
價格降低——需求量變大
價格升高——需求量變小
(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A調節生產。(圖形略)
B提高勞動生產率
C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8、互為替代品: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如:火車——飛機 空調—風扇
互補商品:兩種商品共同滿足人們的一種需要。如:乒乓球拍—乒乓球 汽車—汽油
考點:企業生產者怎樣在價格戰中獲勝?怎樣使你的商品在市場中有競爭力?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費品價格
(1)收入是消費是前提和基礎。
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比較快;收入增長速度下降時,消費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2)商品價格高低影響人們的消費選擇。
物價上漲,購買力普遍降低;物價下跌,購買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費品受價格水平變動的影響要遠遠低於奢侈品。
活學活用:請說出幾種促銷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觀、質量、包裝、購買方式、商店位置、服務態度、售後維修、保養情況等方面的變化都可能帶來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選擇。
2、分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個過去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都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減少的情況下,短期內仍然會力圖保持已經達到的較高的消費水平,而不會立即削減消費支出。
3、消費的類型
(1)按照產品類型不同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服務)消費。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為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三種。
(3)按照消費目的不同分為生產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
4、食品支出、發展資料支出、享受性資料支出哪一項支出在家庭消費總支出佔比重越小,證明該家庭消費水平越高?
答: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被稱為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越小,人們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關材料分析題型:
濟南市統計局發布信息:私家車和商品房成為省城居民2004年增勢最強的主要消費品。到現在,全市私家汽車總量已達11.2萬輛,按濟南城鄉居民統算,每百戶居民擁有量已達6.5輛。而個人住房購買量也比上年增長了55.8%。
運用相關知識,回答材料體現的經濟知識。
分析:材料表明汽車和住房消費已成為市民除食品消費外的最大的消費類別,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被稱為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越小,人們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濟南的社會消費結構正向發展型和享受型升級。
5、消費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受外部因素影響(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個人經歷)以下是幾種主要的心理引發的消費:
(1)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2)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3)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4)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6、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續性發展。)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我們的精神財富。
考點:結合我國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實際,思考在消費中我們如何做到節約?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
1、生產和消費的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消費的方式、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A消費的實現是生產行為的完成標志
B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C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D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的積極性。
2、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1)我國現狀:我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落後的社會生產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
(2)意義:
① 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 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③ 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④ 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強國之路
① 內容:A 調整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
B 調整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② 性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③ 誤區:把改革誤認為要改變社會主義性質。
4、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為主體: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組成部分:公有制范圍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國有經濟:A 含義: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B 地位: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集體經濟:A 含義:由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的經濟。
B 地位: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經濟形式。
(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都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
B(在關繫到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6、非公有制經濟
(1)個體經濟: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佔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
(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和支配。)
(2)私營經濟:以生產資料私有和僱傭勞動為基礎,以取得利潤為目的。
(3)外資經濟: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中的外商投資部分。
7、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存在的意義
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是根本原因)
實踐證明: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課 企業與經濟制度
1、企業的含義: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它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是什麼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其中哪種企業起主導作用?企業、國有企業。)
2、企業組織形式:
(1)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
(2)公司,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共同出資,並由股份形式構成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股東不得少於兩人)
(3)兩種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相同點:
「有限」:指股東僅以其認購的股份對公司債務負有有限清償責任。
「合股」:由若幹人共同集資來建立一個公司,這筆資金被分成股份。擁有股份的人叫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
不同點:課本P41表格
(4)公司的組織機構通常由三部分組成:決策機構(股東大會及選出的董事會,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執行機構(總經理及助手,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監督機構(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經理的工作進行監督)
3、公司經營如何才能取得發展(公司能否經營成功,取決於什麼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2)公司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良好形象。
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只有兩條路:企業兼並和企業破產
4、人類生產出是任何財富,都是勞動、生產工具、勞動對象這三種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勞動是其中的決定性力量。
5、就業的重要意義: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勞動者謀生的重要手段,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使社會生產順利地運轉。勞動力與生產資料合理配置下的勞動就業,使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促進經濟的發展。
(2)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勞動就業有利於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6、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1)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都比較大;
(2)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
(3)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不暢通。
7、應該樹立怎樣的擇業觀
(1)樹立自主擇業觀
(2)樹立競爭擇業觀
(3)樹立職業平等觀
(4)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8、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1)我國勞動者享有的權利:
A 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B 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C 休息、休假的權利;
D 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E 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
F 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2)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勞動者享受權利,是以履行勞動者為義務為前提的。
(3)我國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
(4)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維護權益,而不能採用非法手段施加報復。
第六課 投資的選擇
1、儲蓄存款:
(1)含義:個人將屬於其所有的人民幣或者外幣存入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摺或者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存摺或存單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動。
(2)主要機構包括:各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郵政企業等依法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
2、利息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為稅收上繳國家。
3、存款儲蓄分類: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
定期儲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體形式
4、我國的商業銀行
(1)含義:商業銀行指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並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2)主要業務:存款業務(基礎業務)、貸款業務(主體業務)、辦理結算三種
A 貸款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體業務,也是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按照貸款用途,可劃分為工商業貸款和消費者貸款。
銀行本著真實性、謹慎性、安全性等原則,評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然而評估的結果,決定是否發放貸款。
B 其他還有提供債券買賣及兌付、代理買賣外匯、代理保險、提供保管箱等業務。
5、股票:
(1)含義: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代表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東公司的所有權。
(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
注意:不允許向公司要求返還其出資。
特點:高收益高風險
6、債券:
含義:一種債務證書,即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憑證,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約定利息,並到期償還本金。
組成:期限、面值、價格、利率和償還方式等組成
種類: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又稱企業債券)
三種債券依次流通性漸弱、利率漸高、風險漸大。
7、保險:
(1)含義: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給付保險金責任的行為。
(2)類別:人身保險、財產保險
(3)訂立原則:公平互利、協商一致、自願訂立

第七課 個人收入與分配
1、按勞分配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基本內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後,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老多得,少勞少得。
2、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2)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現實性)
(3)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
3、實行按勞分配的意義
(1)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4、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1)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經濟)
(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收後直接歸勞動者所有)
(2)按生產要素分配
A 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權益收益分配參與。
B 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土地等。
C(意義) 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
a 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b 有利於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於人民。
5、效率:
(1)含義: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有重要的影響
A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於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就會提高效率,促進生產發展;
B 反之,則會降低效率,阻礙生產的發展
(3)在分配中必須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因:由我國的根本任務的國情決定的。
A 根本任務:發展生產力
B 國情: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貧乏
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6、兼顧公平
(1)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公平不等於平均主義(P70對觀點一的辯析)
(3)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於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7、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與公平是一對矛盾,即對立統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
(2)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8、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統一?(如何做到兼顧效率與公平?)
A 兼顧效率與公平,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B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又要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
C兼顧效率與公平,必須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

閱讀全文

與python恩格爾系數代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智能還款信用卡源碼 瀏覽:553
zoo文件夾 瀏覽:762
安卓2k21如何下載 瀏覽:648
某年某月的天數python 瀏覽:912
廣度優先演算法的復雜度 瀏覽:399
系統重裝網站源碼 瀏覽:152
相冊加密相片 瀏覽:297
美國正常化行政命令 瀏覽:277
中級審計師教材pdf 瀏覽:696
wps中pdf旋轉 瀏覽:600
getex命令 瀏覽:190
雲閃付和農行卡app怎麼授權 瀏覽:123
羈絆命令 瀏覽:51
解壓視頻怪獸大全 瀏覽:964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 瀏覽:861
電信dns伺服器地址杭州 瀏覽:506
java內存泄露內存溢出 瀏覽:815
筆記本系統映像恢復網路文件夾 瀏覽:932
動態庫能否編譯成靜態 瀏覽:704
少兒編程缺老師 瀏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