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java同步和非同步的區別
java同步和非同步的區別如下:
一、根據情況需要專門的線程方式
如果數據將在線程間共享.例如正在寫的數據以後可能被另一個線程讀到,或者正在讀的數據可能已經被另一個線程寫過了,那麼這些數據就是共享數據,必須進行同步存取.
當應用程序在對象上調用了一個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來執行的方法,並且不希望讓程序等待方法的返回時,就應該使用非同步編程,在很多情況下採用非同步途徑往往更有效率.
二、應用不同:
Java同步:
基本概念:每個Object都會有1個鎖.同步就是串列使用一些資源.
(說明:以下有些例子為了突出重點,省略了不必要的代碼.非凡是省掉了一些成員變數,就是需要同步的對象.)
1. 多線程中對共享、可變的數據進行同步.
對於函數中的局部變數沒必要進行同步.
對於不可變數據,也沒必要進行同步.
多線程中訪問共享可變數據才有必要.
2. 單個線程中可以使用synchronized,而且可以嵌套,但無意義.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 = new Test();
synchronized(t) {
synchronized(t) {
System.out.println("ok!");
}
}
}
}
3. 對象實例的鎖
class Test{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f1(){
//do something here
}
public void f2(){
synchronized(this){
//do something here
}
}
}
上面的f1()和f2()效果一致, synchronized取得的鎖都是Test某個實列(this)的鎖.
比如: Test t = new Test();
線程A調用t.f2()時, 線程B無法進入t.f1(),直到t.f2()結束.
作用: 多線程中訪問Test的同一個實例的同步方法時會進行同步.
4. class的鎖
class Test{
final static Object o=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f1(){
//do something here
}
public static void f2(){
synchronized(Test.class){
//do something here
}
}
public static void f3(){
try {
synchronized (Class.forName("Test")) {
//do something here
}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x) {
}
}
public static void g(){
synchronized(o){
//do something here
}
}
}
上面f1(),f2(),f3(),g()效果一致
f1(),f2(),f3()中synchronized取得的鎖都是Test.class的鎖.
g()是自己產生一個對象o,利用o的鎖做同步
作用: 多線程中訪問此類或此類任一個實例的同步方法時都會同步. singleton模式lazily initializing屬於此類.
5. static method
class Test{
private static int v = 0;
public static void f1(){
//do something, 但函數中沒用用到v
}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void f2(){
//do something, 函數中對v進行了讀/寫.
}
}
多線程中使用Test的某個實列時,
(1) f1()是線程安全的,不需要同步
(2) f2()這個靜態方法中使用了函數外靜態變數,所以需要同步.
Java非同步:
1、 它要能適應不同類型的請求:
本節用 makeString來說明要求有返回值的請求.用displayString來說明不需要返回值的請求.
2、 要能同時並發處理多個請求,並能按一定機制調度:
本節將用一個隊列來存放請求,所以只能按FIFO機制調度,你可以改用LinkedList,就可以簡單實現一個優先順序(優先順序高的addFirst,低的addLast).
3、有能力將調用的邊界從線程擴展到機器間(RMI)
4、分離過度耦合,如分離調用句柄(取貨憑證)和真實數據的實現.分離調用和執行的過程,可以盡快地將調返回.
現在看具體的實現:
public interface Axman {
Result resultTest(int count,char c);
void noResultTest(String str);
}
這個介面有兩個方法要實現,就是有返回值的調用resultTest和不需要返回值的調用
noResultTest, 我們把這個介面用一個代理類來實現,目的是將方法調用轉化為對象,這樣就可以將多個請求(多個方法調)放到一個容器中緩存起來,然後統一處理,因為 Java不支持方法指針,所以把方法調用轉換為對象,然後在這個對象上統一執行它們的方法,不僅可以做到非同步處理,而且可以將代表方法調用的請求對象序列化後通過網路傳遞到另一個機器上執行(RMI).這也是Java回調機制最有力的實現.
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 1: 做A
如果 2: 做B
如果 3: 做C
如果有1000個情況,你不至於用1000個case吧?以後再增加呢?
所以如果C/C++程序員,會這樣實現: (c和c++定義結構不同)
type define struct MyStruct{
int mark;
(*fn) ();
} MyList;
然後你可以聲明這個結構數據:
{1,A,
2,B
3,C
}
做一個循環:
for(i=0;i<length;i++) {
if(數據組[i].mark == 傳入的值) (數據組[i].*fn)();
}
簡單說c/c++中將要被調用的涵數可以被保存起來,然後去訪問,調用,而Java中,我們無法將一個方法保存,除了直接調用,所以將要調用的方法用子類來實現,然後把這些子類實例保存起來,然後在這些子類的實現上調用方法:
interface My{
void test();
}
⑵ Java實現同步的幾種方式
應該是同步方法和同步代碼塊。
synchronized,wait與notify 這幾個是實現同步的進一步細節操作,如果不是為了實現什麼多線程明細,就簡單的同步方法和同步代碼塊即可解決同步問題。
⑶ java多線程開發的同步機制有哪些
Java同步
標簽: 分類:
一、關鍵字:
thread(線程)、thread-safe(線程安全)、intercurrent(並發的)
synchronized(同步的)、asynchronized(非同步的)、
volatile(易變的)、atomic(原子的)、share(共享)
二、總結背景:
一次讀寫共享文件編寫,嚯,好傢伙,竟然揪出這些零碎而又是一路的知識點。於是乎,Google和翻閱了《Java參考大全》、《Effective Java Second Edition》,特此總結一下供日後工作學習參考。
三、概念:
1、 什麼時候必須同步?什麼叫同步?如何同步?
要跨線程維護正確的可見性,只要在幾個線程之間共享非 final 變數,就必須使用 synchronized(或 volatile)以確保一個線程可以看見另一個線程做的更改。
為了在線程之間進行可靠的通信,也為了互斥訪問,同步是必須的。這歸因於java語言規范的內存模型,它規定了:一個線程所做的變化何時以及如何變成對其它線程可見。
因為多線程將非同步行為引進程序,所以在需要同步時,必須有一種方法強制進行。例如:如果2個線程想要通信並且要共享一個復雜的數據結構,如鏈表,此時需要
確保它們互不沖突,也就是必須阻止B線程在A線程讀數據的過程中向鏈表裡面寫數據(A獲得了鎖,B必須等A釋放了該鎖)。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java在一個舊的的進程同步模型——監控器(Monitor)的基礎上實現了一個巧妙的方案:監控器是一個控制機制,可以認為是一個
很小的、只能容納一個線程的盒子,一旦一個線程進入監控器,其它的線程必須等待,直到那個線程退出監控為止。通過這種方式,一個監控器可以保證共享資源在
同一時刻只可被一個線程使用。這種方式稱之為同步。(一旦一個線程進入一個實例的任何同步方法,別的線程將不能進入該同一實例的其它同步方法,但是該實例
的非同步方法仍然能夠被調用)。
錯誤的理解:同步嘛,就是幾個線程可以同時進行訪問。
同步和多線程關系:沒多線程環境就不需要同步;有多線程環境也不一定需要同步。
鎖提供了兩種主要特性:互斥(mutual exclusion) 和可見性(visibility)。
互斥即一次只允許一個線程持有某個特定的鎖,因此可使用該特性實現對共享數據的協調訪問協議,這樣,一次就只有一個線程能夠使用該共享數據。
可見性要更加復雜一些,documents它必須確保釋放鎖之前對共享數據做出的更改對於隨後獲得該鎖的另一個線程是可見的 —— 如果沒有同步機制提供的這種可見性保證,線程看到的共享變數可能是修改前的值或不一致的值,這將引發許多嚴重問題
小結:為了防止多個線程並發對同一數據的修改,所以需要同步,否則會造成數據不一致(就是所謂的:線程安全。如java集合框架中Hashtable和
Vector是線程安全的。我們的大部分程序都不是線程安全的,因為沒有進行同步,而且我們沒有必要,因為大部分情況根本沒有多線程環境)。
2、 什麼叫原子的(原子操作)?
Java原子操作是指:不會被打斷地的操作。(就是做到互斥 和可見性?!)
那難道原子操作就可以真的達到線程安全同步效果了嗎?實際上有一些原子操作不一定是線程安全的。
那麼,原子操作在什麼情況下不是線程安全的呢?也許是這個原因導致的:java線程允許線程在自己的內存區保存變數的副本。允許線程使用本地的私有拷貝進
行工作而非每次都使用主存的值是為了提高性能(本人愚見:雖然原子操作是線程安全的,可各線程在得到變數(讀操作)後,就是各自玩
弄自己的副本了,更新操作(寫操作)因未寫入主存中,導致其它線程不可見)。
那該如何解決呢?因此需要通過java同步機制。
在java中,32位或者更少位數的賦值是原子的。在一個32位的硬體平台上,除了double和long型的其它原始類型通常都
是使用32位進行表示,而double和long通常使用64位表示。另外,對象引用使用本機指針實現,通常也是32位的。對這些32位的類型的操作是原
子的。
這些原始類型通常使用32位或者64位表示,這又引入了另一個小小的神話:原始類型的大小是由語言保證的。這是不對的。java語言保證的是原始類型的表
數范圍而非JVM中的存儲大小。因此,int型總是有相同的表數范圍。在一個JVM上可能使用32位實現,而在另一個JVM上可能是64位的。在此再次強
調:在所有平台上被保證的是表數范圍,32位以及更小的值的操作是原子的。
3、 不要搞混了:同步、非同步
舉個例子:普通B/S模式(同步)AJAX技術(非同步)
同步:提交請求->等待伺服器處理->處理完返回 這個期間客戶端瀏覽器不能幹任何事
非同步:請求通過事件觸發->伺服器處理(這是瀏覽器仍然可以作其他事情)->處理完畢
可見,彼「同步」非此「同步」——我們說的java中的那個共享數據同步(synchronized)
一個同步的對象是指行為(動作),一個是同步的對象是指物質(共享數據)。
4、 Java同步機制有4種實現方式:(部分引用網上資源)
① ThreadLocal ② synchronized( ) ③ wait() 與 notify() ④ volatile
目的:都是為了解決多線程中的對同一變數的訪問沖突
ThreadLocal
ThreadLocal 保證不同線程擁有不同實例,相同線程一定擁有相同的實例,即為每一個使用該變數的線程提供一個該變數值的副本,每一個線程都可以獨立改變自己的副本,而不是與其它線程的副本沖突。
優勢:提供了線程安全的共享對象
與其它同步機制的區別:同步機制是為了同步多個線程對相同資源的並發訪問,是為了多個線程之間進行通信;而 ThreadLocal 是隔離多個線程的數據共享,從根本上就不在多個線程之間共享資源,這樣當然不需要多個線程進行同步了。
volatile
volatile 修飾的成員變數在每次被線程訪問時,都強迫從共享內存中重讀該成員變數的值。而且,當成員變數發生變化時,強迫線程將變化值回寫到共享內存。
優勢:這樣在任何時刻,兩個不同的線程總是看到某個成員變數的同一個值。
緣由:Java
語言規范中指出,為了獲得最佳速度,允許線程保存共享成員變數的私有拷貝,而且只當線程進入或者離開同步代碼塊時才與共享成員變數的原
始值對比。這樣當多個線程同時與某個對象交互時,就必須要注意到要讓線程及時的得到共享成員變數的變化。而 volatile
關鍵字就是提示 VM :對於這個成員變數不能保存它的私有拷貝,而應直接與共享成員變數交互。
使用技巧:在兩個或者更多的線程訪問的成員變數上使用 volatile 。當要訪問的變數已在 synchronized 代碼塊中,或者為常量時,不必使用。
線程為了提高效率,將某成員變數(如A)拷貝了一份(如B),線程中對A的訪問其實訪問的是B。只在某些動作時才進行A和B的同步,因此存在A和B不一致
的情況。volatile就是用來避免這種情況的。
volatile告訴jvm,它所修飾的變數不保留拷貝,直接訪問主內存中的(讀操作多時使用較好;線程間需要通信,本條做不到)
Volatile 變數具有 synchronized 的可見性特性,但是不具備原子特性。這就是說線程能夠自動發現 volatile
變數的最新值。Volatile
變數可用於提供線程安全,但是只能應用於非常有限的一組用例:多個變數之間或者某個變數的當前值與修改後值
之間沒有約束。
您只能在有限的一些情形下使用 volatile 變數替代鎖。要使 volatile 變數提供理想的線程安全,必須同時滿足下面兩個條件:
對變數的寫操作不依賴於當前值;該變數沒有包含在具有其他變數的不變式中。
sleep() vs wait()
sleep是線程類(Thread)的方法,導致此線程暫停執行指定時間,把執行機會給其他線程,但是監控狀態依然保持,到時後會自動恢復。調用sleep不會釋放對象鎖。
wait是Object類的方法,對此對象調用wait方法導致本線程放棄對象鎖,進入等待此對象的等待鎖定池,只有針對此對象發出notify方法(或notifyAll)後本線程才進入對象鎖定池准備獲得對象鎖進入運行狀態。
(如果變數被聲明為volatile,在每次訪問時都會和主存一致;如果變數在同步方法或者同步塊中被訪問,當在方法或者塊的入口處獲得鎖以及方法或者塊退出時釋放鎖時變數被同步。)
⑷ Java 線程同步幾種方式
(1)同步方法:
即有synchronized關鍵字修飾的方法。 由於java的每個對象都有一個內置鎖,當用此關鍵字修飾方法時,內置鎖會保護整個方法。在調用該方法前,需要獲得內置鎖,否則就處於阻塞狀態。
(2)同步代碼塊
即有synchronized關鍵字修飾的語句塊。被該關鍵字修飾的語句塊會自動被加上內置鎖,從而實現同步
(3)使用特殊域變數(Volatile)實現線程同步
a.volatile關鍵字為域變數的訪問提供了一種免鎖機制
b.使用volatile修飾域相當於告訴虛擬機該域可能會被其他線程更新
c.因此每次使用該域就要重新計算,而不是使用寄存器中的值
d.volatile不會提供任何原子操作,它也不能用來修飾final類型的變數
(4)使用重入鎖實現線程同步
在JavaSE5.0中新增了一個java.util.concurrent包來支持同步。ReentrantLock類是可重入、互斥、實現了Lock介面的鎖, 它與使用synchronized方法和快具有相同的基本行為和語義,並且擴展了其能力。
(5)使用局部變數實現線程同步
⑸ java中實現同步的方法有哪兩種
Java的同步可以用synchronized關鍵字來實現。
sychronized可以同步代碼,需要綁定一個對象,如synchronized(obj){}
也可以同步一個方法,是對方法進行線程同步。如public void synchronized methodA(){}
⑹ java中同步有幾種方式啊
1。同步代碼塊:
synchronized(同一個數據){} 同一個數據:就是N條線程同時訪問一個數據。
2。
同步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數據返回類型 方法名(){}
就
是使用 synchronized 來修飾某個方法,則該方法稱為同步方法。對於同步方法而言,無需顯示指定同步監視器,同步方法的同步監視器是
this
也就是該對象的本身(這里指的對象本身有點含糊,其實就是調用該同步方法的對象)通過使用同步方法,可非常方便的將某類變成線程安全的類,具有如下特徵:
1,該類的對象可以被多個線程安全的訪問。
2,每個線程調用該對象的任意方法之後,都將得到正確的結果。
3,每個線程調用該對象的任意方法之後,該對象狀態依然保持合理狀態。
註:synchronized關鍵字可以修飾方法,也可以修飾代碼塊,但不能修飾構造器,屬性等。
實現同步機制注意以下幾點: 安全性高,性能低,在多線程用。性能高,安全性低,在單線程用。
1,不要對線程安全類的所有方法都進行同步,只對那些會改變共享資源方法的進行同步。
2,如果可變類有兩種運行環境,當線程環境和多線程環境則應該為該可變類提供兩種版本:線程安全版本和線程不安全版本(沒有同步方法和同步塊)。在單線程中環境中,使用線程不安全版本以保證性能,在多線程中使用線程安全版本.
線程通訊:
為什麼要使用線程通訊?
當
使用synchronized
來修飾某個共享資源時(分同步代碼塊和同步方法兩種情況),當某個線程獲得共享資源的鎖後就可以執行相應的代碼段,直到該線程運行完該代碼段後才釋放對該
共享資源的鎖,讓其他線程有機會執行對該共享資源的修改。當某個線程佔有某個共享資源的鎖時,如果另外一個線程也想獲得這把鎖運行就需要使用wait()
和notify()/notifyAll()方法來進行線程通訊了。
Java.lang.object 里的三個方法wait() notify() notifyAll()
wait方法導致當前線程等待,直到其他線程調用同步監視器的notify方法或notifyAll方法來喚醒該線程。
wait(mills)方法
都是等待指定時間後自動蘇醒,調用wait方法的當前線程會釋放該同步監視器的鎖定,可以不用notify或notifyAll方法把它喚醒。
notify()
喚醒在同步監視器上等待的單個線程,如果所有線程都在同步監視器上等待,則會選擇喚醒其中一個線程,選擇是任意性的,只有當前線程放棄對該同步監視器的鎖定後,也就是使用wait方法後,才可以執行被喚醒的線程。
notifyAll()方法
喚醒在同步監視器上等待的所有的線程。只用當前線程放棄對該同步監視器的鎖定後,才可以執行被喚醒的線程
⑺ Java多線程同步的幾種方式
java中多線程的實現方法有兩種:1.直接繼承thread類;2.實現runnable介面;同步的實現方法有五種:1.同步方法;2.同步代碼塊;3.使用特殊域變數(volatile)實現線程同步;4.使用重入鎖實現線程同步;5.使用局部變數實現線程同步 。
其中多線程實現過程中需注意重寫或者覆蓋run()方法,而對於同步的實現方法中使用較常使用的是利用synchronized編寫同步方法和代碼塊。
謝謝採納!!
⑻ java 如何通過介面把遠程Oracle表中的數據同步到Mysql
java 連接建立兩個session,一個mysql的,一個oracle的,mysql查詢時間戳以後的數據拿到java 的resultset後,插入或者更新到oracle資料庫裡面。
不過mysql端需要維護一個時間戳欄位。
中間做好欄位類型的對照。
⑼ java中實現同步的兩種方式syschronized和lock的區別和聯系
Lock是java.util.concurrent.locks包下的介面,Lock實現提供了比使用synchronized方法和語句可獲得的更廣泛的鎖定操作,它能以更優雅的方式處理線程同步問題,我們拿Java線程(二)中的一個例子簡單的實現一下和sychronized一樣的效果,代碼如下:
[java]view plain
Thread-4准備讀取數據
Thread-3准備讀取數據
Thread-5准備讀取數據
Thread-5讀取18
Thread-4讀取18
Thread-3讀取18
Thread-2准備寫入數據
Thread-2寫入6
Thread-2准備寫入數據
Thread-2寫入10
Thread-1准備寫入數據
Thread-1寫入22
Thread-5准備讀取數據
從結果可以看出實現了我們的需求,這只是鎖的基本用法,鎖的機制還需要繼續深入學習。
本文來自:高爽|Coder,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ghsau/article/details/7461369,轉載請註明。
在java中有兩種方式實現原子性操作(即同步操作):
1)使用同步關鍵字synchronized
2)使用lock鎖機制其中也包括相應的讀寫鎖
package com.xiaohao.test;
import java.util.Random;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adWrite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ReadWriteLock;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 LockTest lock=new LockTest();
//輸出張三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lock.test("張三張三張三張三張三張三張三張三張三張三");
}
}.start();
//輸出李四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lock.test("李四李四李四李四李四李四李四李四李四李四");System.out.println
("
---------------------------------------------------------------");
}
}.start();
//---------------------------------------------------------------
//模擬寫入數據的
for (int i = 0; i < 3; i++)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j = 0; j < 5; j++) {
// lock.set(new Random().nextInt(30));
lock.set2(new Random().nextInt(30));
}
}
}.start();
}
//模擬讀取數據的
for (int i = 0; i < 3; i++)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j = 0; j < 5; j++) {
// lock.get();
lock.get2();
}
}
}.start();
}
}
}
class LockTest{
private Lock lock=new ReentrantLock(); //創建普通的鎖
private ReadWriteLock readWriteLock=new ReentrantReadWriteLock();//創建讀寫鎖
private int data;// 共享數據
//實現同步的方法一 使用同步關鍵字 synchronized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test(String name){
//下面的相關操作是一個原子性的操作
// lock.lock();// 得到鎖
try {
for(int i = 0; i < name.length(); i++) {
System.out.print(name.charAt(i));
}
} finally {
// lock.unlock();// 釋放鎖
}
}
//實現同步的方法二 使用lock鎖機制
public void test2(String name){
//下面的相關操作是一個原子性的操作
lock.lock();// 得到鎖
try {
for(int i = 0; i < name.length(); i++) {
System.out.print(name.charAt(i));
}
} finally {
lock.unlock();// 釋放鎖
}
}
//使用set方法模擬寫入數據
//使用 synchronized 實現了讀讀,寫寫,讀寫之間的互斥 ,但讀讀之間的互斥是沒有什麼必要的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et(int data){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准備寫入數據");
try {
Thread.sleep(2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this.data = data;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寫入" + this.data);
}
//使用get方法模擬讀取數據
//使用 synchronized 實現了讀讀,寫寫,讀寫之間的互斥 ,但讀讀之間的互斥是沒有什麼必要的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get()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准備讀取數據");
try {
Thread.sleep(2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讀取" + this.data);
}
//使用set方法模擬寫入數據
//使用 讀寫鎖實現了寫寫,讀寫之間的互斥 ,但讀讀之間的互斥是沒有什麼必要的
public void set2(int data){
readWriteLock.writeLock().lock();//獲取寫入鎖
try{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准備寫入數據");
try {
Thread.sleep(2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this.data = data;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寫入" + this.data);
}
finally{
readWriteLock.writeLock().unlock();
}
}
//使用get方法模擬讀取數據
//使用 讀寫鎖實現了寫寫,讀寫之間的互斥 ,但讀讀之間的互斥是沒有什麼必要的
public void get2() {
//獲取相應的讀鎖
readWriteLock.readLock().lock();
try{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准備讀取數據");
try {
Thread.sleep(2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讀取" + this.data);
}
finally{
// 釋放相應的寫鎖
readWriteLock.readLock().unlock();
}
}
}
線程同步經典版:
package com.xiaohao.tes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ReadWriteLock;
public class Test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inal LockTest2 lockTest=new LockTest2();
for(int i=0;i<3;i++)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try {
for (int j = 0; j < 3; j++) {
lockTest.setValue();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start();
}
for(int i=0;i<3;i++)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try {
for (int j = 0; j < 3; j++) {
lockTest.getValue();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start();
}
}
}
class LockTest2 {
int data=0;
ReentrantReadWriteLock lock= new ReentrantReadWriteLock();// 鎖對象
public void setValu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lock.writeLock().lock();
System.out.println("正在使用寫鎖......");
data=(int) (Math.random()*10);
System.out.println("正在寫入:"+data);
Thread.sleep(500);
System.out.println("寫鎖調用完畢---------------------------");
lock.writeLock().unlock(); }
public void getValu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lock.readLock().lock();
System.out.println("正在使用讀鎖...........................................");
System.out.println("正在讀入:"+data); Thread.sleep(500);
System.out.println("讀鎖調用完畢......");
lock.readLock().unlock();
}
}
**** 當一個線程進入了一個對象是的synchronized方法,那麼其它線程還能掉否調用此對象的其它方法?
這個問題需要分幾種情況進行討論。
1)查看其它方法是否使用了同步關鍵字(synchronized)修飾,如果沒有的話就可以調用相關的方法。
2)在當前synchronized方法中是否調用了wait方法,如果調用了,則對應的鎖已經釋放,可以訪問了。
3)如果其它方法也使用synchronized修飾,並且當前同步方法中沒有調用wait方法的話,這樣是不允許訪問的。
4)如果其它方法是靜態方法的話,由於靜態方法和對象是扯不上什麼關系,對於靜態同步方法而言,其對應的同步監視器為當前類的位元組碼
所以肯定可以訪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