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ginipython

ginipython

發布時間:2022-08-16 06:10:23

python中的sklearn中決策樹使用的是哪一種演算法

sklearn中決策樹分為DecisionTreeClassifier和DecisionTreeRegressor,所以用的演算法是CART演算法,也就是分類與回歸樹演算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劃分標准默認使用的也是Gini,ID3和C4.5用的是信息熵,為何要設置成ID3或者C4.5呢

㈡ python里怎麼計算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比,基尼指數

1、首先自定義一份數據,分別計算信息熵,條件信息熵,從而計算信息增益。

㈢ 求python大神解釋下這段代碼,沒接觸過python不會啊

這就是一段構造函數。
(self,
n_estimators=10,
criterion="gini",
max_depth=None,
min_samples_split=2,
min_samples_leaf=1,
min_weight_fraction_leaf=0.,
max_features="auto",
max_leaf_nodes=None,
bootstrap=True,
oob_score=False,
n_jobs=1,
random_state=None,
verbose=0,
warm_start=False,
class_weight=None):
這是構造函數的參數,有默認值。

super(RandomForestClassifier, self).__init__(
base_estimator=DecisionTreeClassifier(),
n_estimators=n_estimators,
estimator_params=("criterion", "max_depth", "min_samples_split",
"min_samples_leaf", "min_weight_fraction_leaf",
"max_features", "max_leaf_nodes",
"random_state"),
bootstrap=bootstrap,
oob_score=oob_score,
n_jobs=n_jobs,
random_state=random_state,
verbose=verbose,
warm_start=warm_start,
class_weight=class_weight)

supper會調用基類構造函數,你可以認為這一串就是基類構造函數的參數。

self.criterion = criterion
self.max_depth = max_depth
self.min_samples_split = min_samples_split
self.min_samples_leaf = min_samples_leaf
self.min_weight_fraction_leaf = min_weight_fraction_leaf
self.max_features = max_features
self.max_leaf_nodes = max_leaf_nodes

這一串就是屬性賦值。

㈣ GBDT 如何實現特徵組合提取

以Python調用sklearn為例,在你建立GBDT對象並作fit之後,可以使用如下代碼獲得你要的規則代碼:

dot_data = tree.export_graphviz(model_tree, out_file=None,
max_depth=5, feature_names=names_list, filled=True, rounded=True) # 將決策樹規則生成dot對象

其中tree就是你的數對象,如果你的out_file後面是一個文件名,那麼你的規則會輸出到文件中;如果是None(就像上面代碼),那麼值會保存在dot_data中。

無論哪種方法,你都能獲得規則文本。然後剩下的就是普通的文本解析的事情了。

在決策樹演算法對象的tree_屬性中,存儲了所有有關決策樹規則的信息(示例中的決策樹規則存儲在model_tree.tree_中)。最主要的幾個屬性:

來源:知乎

㈤ 基於python的決策樹能進行多分類嗎

決策樹主文件 tree.py

[python] view plain

㈥ python中的sklearn中決策樹使用的是哪一種演算法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懂決策樹三大流行演算法ID3、C4.5和CART的原理,以及sklearn框架下DecisionTreeClassifier的幫助文檔。
3個演算法的主要區別在於度量信息方法、選擇節點特徵還有分支數量的不同。
ID3,採用熵(entropy)來度量信息不確定度,選擇「信息增益」最大的作為節點特徵,它是多叉樹,即一個節點可以有多個分支。
C4.5,同樣採用熵(entropy)來度量信息不確定度,選擇「信息增益比」最大的作為節點特徵,同樣是多叉樹,即一個節點可以有多個分支。
CART,採用基尼指數(Gini index)來度量信息不純度,選擇基尼指數最小的作為節點特徵,它是二叉樹,即一個節點只分兩支。
然後你認真閱讀sklearn的DecisionTreeClassifier的幫助文檔,可以發現,度量信息的方法默認是Gini,但可以改成entropy,請按需選擇;構建的樹是二叉樹;可以通過設置max_deepth、max_leaf等來實現「剪枝」,這是根據CART的損失函數減少的理論進行的。
所以總結說,如果信息度量方法按照默認的設置,那麼sklearn所用的決策樹分類器就是CART,如果改成了entropy,那麼只是使用了別的度量方法而已。其實兩者差不多。

㈦ 這段代碼是什麼意思這是python的一個腳本嗎,這裡面的call是什麼意思,求大神

看樣子是一個比較大的項目里的一個腳本。首先要明確這是一個windows的批處理腳本,並不是python腳本。
再大概看了下其內容,似乎是一個有關數據處理的軟體(BI即商業智能),這種類似軟體有可能會依賴於一些現有的數據處理庫(多半是python寫的),這個腳本的作用就是調用一些列工具把python代碼轉換成windows下的exe。

㈧ python中的sklearn中決策樹使用的是哪一種演算法

sklearn中決策樹分為DecisionTreeClassifier和DecisionTreeRegressor,所以用的演算法是CART演算法,也就是分類與回歸樹演算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劃分標准默認使用的也是Gini,ID3和C4.5用的是信息熵

㈨ python中的sklearn中決策樹使用的是哪一種演算法

sklearn中決策樹分為DecisionTreeClassifier和DecisionTreeRegressor,所以用的演算法是CART演算法,也就是分類與回歸樹演算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劃分標准默認使用的也是Gini,ID3和C4.5用的是信息熵,為何要設置成ID3或者C4.5呢?

閱讀全文

與ginipython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語言常用演算法pdf 瀏覽:954
編程如何讓畫面動起來 瀏覽:859
大齡女程序員未來發展 瀏覽:976
數學書籍pdf 瀏覽:506
加密門禁卡寫入成功無法開門 瀏覽:464
齒輪傳動pdf 瀏覽:52
alpinelinux 瀏覽:150
手機端app的掃碼功能在哪裡 瀏覽:227
少兒編程中小班英語教案 瀏覽:452
鎖屏密碼加密手機怎麼解除 瀏覽:205
linuxlostfound 瀏覽:134
征途伺服器ip地址 瀏覽:330
git提交代碼命令行 瀏覽:165
什麼叫瀏覽器伺服器結構 瀏覽:157
於謙聊天哪個app 瀏覽:449
小鵬汽車nlp演算法工程師薪資 瀏覽:881
代碼加密與隱藏 瀏覽:649
fordfulkerson演算法 瀏覽:352
京東熱app在哪裡可以下載 瀏覽:877
彩報圖書app哪個好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