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產生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產生

發布時間:2022-09-08 15:46:30

『壹』 可編程控制器它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由中央處理單元(CPU)、存儲器、輸入輸出介面(I/O模塊)、通信介面、電源組成。

1、中央處理單元(CPU)

中央處理單元(CPU)為PLC的控制中樞,PLC的核心起神經中樞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個CPU。它按照PLC系統程序賦予的功能接收並存儲從編程器鍵入的用戶程序和數據;檢查電源、存儲器、I/O以及警戒定時器的狀態,並能診斷用戶程序中的語法錯誤。

2、存儲器

存放系統軟體的存儲器;用戶程序存儲器是存放PLC用戶程序應用;數據存儲器用來存儲PLC程序執行時的中間狀態與信息,它相當於PC的內存。

3、輸入輸出介面(I/O模塊)

PLC與電氣迴路的介面,通過輸入輸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塊集成了PLC的I/O電路,其輸入暫存器反映輸入信號狀態,輸出點反映輸出鎖存器狀態。

輸入模塊將電信號變換成數字信號進入PLC系統,輸出模塊相反。I/O分為開關量輸入(DI),開關量輸出(DO),模擬量輸入(AI),模擬量輸出(AO)等模塊。

4、通信介面

通信介面的主要作用為實現PLC與外部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通信)。通信介面的形式多樣,最基本的有UBS,RS-232,RS-422/RS-485等的標准串列介面。可以通過多芯電纜,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等進行連接。

5、電源

PLC的電源為PLC電路提供工作電源,在整個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良好的、可靠的電源系統是PLC的最基本保障。

交流電壓波動在+10%(+15%)范圍內,可以不採取其它措施而將PLC直接連接到交流電網上去。電源輸入類型有:交流電源(220VAC或110VAC),直流電源(常用的為24VDC)。



(1)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產生擴展閱讀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功能特點

1、可靠性高。由於PLC大都採用單片微型計算機,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應的保護電路及自診斷功能,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2、編程容易。PLC的編程多採用繼電器控制梯形圖及命令語句,其數量比微型機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檔PLC外,小型PLC只有16條左右。由於梯形圖形象而簡單,因此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計算機專業知識,就可進行編程。

3、組態靈活。由於PLC採用積木式結構,用戶只需要簡單地組合,便可靈活地改變控制系統的功能和規模,因此,可適用於任何控制系統。

4、輸入/輸出功能模塊齊全。PLC的最大優點之一,是針對不同的現場信號(如直流或交流、開關量、數字量或模擬量、電壓或電流等),均有相應的模板可與工業現場的器件(如按鈕、開關、感測電流變送器、電機啟動器或控制閥等)直接連接,並通過匯流排與CPU主板連接。

5、安裝方便。與計算機系統相比,PLC的安裝既不需要專用機房,也不需要嚴格的屏蔽措施。使用時只需把檢測器件與執行機構和PLC的I/O介面端子正確連接,便可正常工作。

6、運行速度快。由於PLC的控制由程序控制執行的,因而不論其可靠性還是運行速度,都是繼電器邏輯控制無法相比的。

『貳』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簡介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是60年代末在美國首先出現,當時叫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目的是用來取代繼電器,以執行邏輯判斷、計時、計數等順序控制功能。PLC的基本設計思想是把計算機功能完善、靈活、通用等優點和繼電器控制系統的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結合起來,控制器的硬體是標準的、通用的。根據實際應用對象,將控制內容編成軟體寫入控制器的用戶程序存儲器內。控制器和被控對象連接方便。

隨著半導體技術,尤其是微處理器和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到70年代中期以後,PLC已廣泛地使用微處理器作為中央處理器,輸入輸出模塊和外圍電路也都採用了中、大規模甚至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這時的PLC已不再是邏輯判斷功能,還同時具有數據處理、PID調節和數據通信功能。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它採用了可編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算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並通過數字式和模擬式的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PLC是微機技術與傳統的繼電接觸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克服了繼電接觸控制系統中機械觸點的接線復雜、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靈活性差的缺點,充分利用微處理器的優點。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對用戶來說,是一種無觸點設備,改變程序即可改變生產工藝,因此可在初步設計階段選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在實施階段再確定工藝過程。另一方面,從製造生產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廠商角度看,在製造階段不需要根據用戶的訂貨要求專門設計控制器,適合批量生產。由於這些特點,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問世以後很快受到工業控制界的歡迎,並得到迅速的發展。目前,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已成為工廠自動化的強有力工具,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PLC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結構多種多樣,但其組成的一般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結構。通常由中央處理單元(CPU)、存儲器(RAM、ROM)、輸入輸出單元(I/O)、電源和編程器等幾個部分組成。

1.中央處理單元(CPU)

CPU作為整個PLC的核心,起著總指揮的作用。CPU一般由控制電路、運算器和寄存器組成。這些電路通常都被封裝在一個集成電路的晶元上。CPU通過地址匯流排、數據匯流排、控制匯流排與存儲單元、輸入輸出介面電路連接。CPU的功能有以下一些:從存儲器中讀取指令,執行指令,取下一條指令,處理中斷。

2.存儲器(RAM、ROM)

存儲器主要用於存放系統程序、用戶程序及工作數據。存放系統軟體的存儲器稱為系統程序存儲器;存放應用軟體的存儲器稱為用戶程序存儲器;存放工作數據的存儲器稱為數據存儲器。常用的存儲器有RAM、EPROM和EEPROM。RAM是一種可進行讀寫操作的隨機存儲器存放用戶程序,生成用戶數據區,存放在RAM中的用戶程序可方便地修改。RAM存儲器是一種高密度、低功耗、價格便宜的半導體存儲器,可用鋰電池做備用電源。掉電時,可有效地保持存儲的信息。EPROM、EEPROM都是只讀存儲器。用這些類型存儲器固化系統管理程序和應用程序。

3.輸入輸出單元(I/O單元)

I/O單元實際上是PLC與被控對象間傳遞輸入輸出信號的介面部件。I/O單元有良好的電隔離和濾波作用。接到PLC輸入介面的輸入器件是各種開關、按鈕、感測器等。PLC的各輸出控制器件往往是電磁閥、接觸器、繼電器,而繼電器有交流和直流型,高電壓型和低電壓型,電壓型和電流型。

4.電源

PLC電源單元包括系統的電源及備用電池,電源單元的作用是把外部電源轉換成內部工作電壓。PLC內有一個穩壓電源用於對PLC的CPU單元和I/O單元供電。

5.編程器

編程器是PLC的最重要外圍設備。利用編程器將用戶程序送入PLC的存儲器,還可以用編程器檢查程序,修改程序,監視PLC的工作狀態。除此以外,在個人計算機上添加適當的硬體介面和軟體包,即可用個人計算機對PLC編程。利用微機作為編程器,可以直接編制並顯示梯形圖。

二、PLC的工作原理

PLC採用循環掃描的工作方式,在PLC中用戶程序按先後順序存放,CPU從第一條指令開始執行程序,直到遇到結束符後又返回第一條,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循環。PLC的掃描過程分為內部處理、通信操作、程序輸入處理、程序執行、程序輸出幾個階段。全過程掃描一次所需的時間稱為掃描周期。當PLC處於停狀態時,只進行內部處理和通信操作服務等內容。在PLC處於運行狀態時,從內部處理、通信操作、程序輸入、程序執行、程序輸出,一直循環掃描工作。

1.輸入處理

輸入處理也叫輸入采樣。在此階段,順序讀入所有輸入端子的通端狀態,並將讀入的信息存入內存中所對應的映象寄存器。在此輸入映象寄存器被刷新。接著進入程序執行階段。在程序執行時,輸入映象寄存器與外界隔離,即使輸入信號發生變化,其映象寄存器的內容也不會發生變化,只有在下一個掃描周期的輸入處理階段才能被讀入信息。

2.程序執行

根據PLC梯形圖程序掃描原則,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的步序,逐句掃描,執行程序。遇到程序跳轉指令,根據跳轉條件是否滿足來決定程序的跳轉地址。從用戶程序涉及到輸入輸出狀態時,PLC從輸入映象寄存器中讀出上一階段采入的對應輸入端子狀態,從輸出映象寄存器讀出對應映象寄存器,根據用戶程序進行邏輯運算,存入有關器件寄存器中。對每個器件來說,器件映象寄存器中所寄存的內容,會隨著程序執行過程而變化。

3.輸出處理

程序執行完畢後,將輸出映象寄存器,即器件映象寄存器中的Y寄存器的狀態,在輸出處理階段轉存到輸出鎖存器,通過隔離電路,驅動功率放大電路,使輸出端子向外界輸出控制信號,驅動外部負載。

三、PLC編程語言

1.梯形圖編程語言

梯形圖沿襲了繼電器控制電路的形式,它是在電器控制系統中常用的繼電器、接觸器邏輯控制基礎上簡化了符號演變來的,形象、直觀、實用。

梯形圖的設計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梯形圖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排列。每一邏輯行起始於左母線,然後是觸點的串、並聯接,最後是線圈與右母線相聯。

(二)梯形圖中每個梯級流過的不是物理電流,而是「概念電流」,從左流向右,其兩端沒有電源。這個「概念電流」只是形象地描述用戶程序執行中應滿足線圈接通的條件。

(三)輸入繼電器用於接收外部輸入信號,而不能由PLC內部其它繼電器的觸點來驅動。因此,梯形圖中只出現輸入繼電器的觸點,而不出現其線圈。輸出繼電器輸出程序執行結果給外部輸出設備,當梯形圖中的輸出繼電器線圈得電時,就有信號輸出,但不是直接驅動輸出設備,而要通過輸出介面的繼電器、晶體管或晶閘管才能實現。輸出繼電器的觸點可供內部編程使用。

2.語句表編程語言

指令語句表示一種與計算機匯編語言相類似的助記符編程方式,但比匯編語言易懂易學。一條指令語句是由步序、指令語和作用器件編號三部分組成。

3.控制系統流程圖編程圖

控制系統流程圖是一種較新的編程方法。它是用像控制系統流程圖一樣的功能圖表達一個控制過程,目前國際電工協會(IEC)正在實施發展這種新式的編程標准。

第二章 基本指令簡介

基本指令如表所示

名 稱
助記符
目 標 元 件
說 明

取指令
LD
I、Q、M、SM、T、C、V、S、L
常開接點邏輯運算起始

取反指令
LDN
I、Q、M、SM、T、C、V、S、L
常閉接點邏輯運算起始

線圈驅動指令
=
Q、M、SM、T、C、V、S、L
驅動線圈的輸出

與指令
A
I、Q、M、SM、T、C、V、S、L
單個常開接點的串聯

與非指令
AN
I、Q、M、SM、T、C、V、S、L
單個常閉接點的串聯

或指令
O
I、Q、M、SM、T、C、V、S、L
單個常開接點的並聯

或非指令
ON
I、Q、M、SM、T、C、V、S、L
單個常閉接點的並聯

置位指令
S
I、Q、M、SM、T、C、V、S、L
使動作保持

復位指令
R
I、Q、M、SM、T、C、V、S、L
使保持復位

正跳變
ED
I、Q、M、SM、T、C、V、S、L
輸入信號上升沿產生脈沖輸出

負跳變
EU
I、Q、M、SM、T、C、V、S、L
輸入信號下降沿產生脈沖輸出

空操作指令
NOP

使步序作空操作

一、標准觸點 LD、A、O、LDN、AN、ON、

LD,取指令。表示一個與輸入母線相連的常開接點指令,即常開接點邏輯運算起始。

LDN,取反指令。表示一個與輸入母線相連的常閉接點指令,即常閉接點邏輯運算起始。

A,與指令。用於單個常開接點的串聯。

AN,與非指令。用於單個常閉接點的串聯。

O,或指令。用於單個常開接點的並聯。

ON,或非指令。用於單個常閉接點的並聯。

二、正、負跳變 ED、EU

ED,在檢測到一個正跳變(從OFF到ON)之後,讓能流接通一個掃描周期。

EU,在檢測到一個負跳變(從ON到OFF)之後,讓能流接通一個掃描周期。

三、輸出 =

=,在執行輸出指令時,映像寄存器中的指定參數位被接通。

四、置位與復位指令S、R

S,執行置位(置1)指令時,從bit或OUT指定的地址參數開始的N個點都被置位。

R,執行復位(置0)指令時,從bit或OUT指定的地址參數開始的N個點都被復位。

置位與復位的點數可以是1-255,當用復位指令時,如果bit或OUT指定的是T或C時,那麼定時器或計數器被復位,同時當前值將被清零。

五、空操作指令NOP

NOP指令不影響程序的執行,執行數N(1-255)。

第三章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梯形圖設計規則

1.觸點的安排

梯形圖的觸點應畫在水平線上,不能畫在垂直分支上。

2.串、並聯的處理

在有幾個串聯迴路相並聯時,應將觸點最多的那個串聯迴路放在梯形圖最上面。在有幾個並聯迴路相串聯時,應將觸點最多的並聯迴路放在梯形圖的最左面。

3.線圈的安排

不能將觸點畫在線圈右邊,只能在觸點的右邊接線圈。

4.不準雙線圈輸出

如果在同一程序中同一元件的線圈使用兩次或多次,則稱為雙線圈輸出。這時前面的輸出無效,只有最後一次才有效,所以不應出現雙線圈輸出。

5.重新編排電路

如果電路結構比較復雜,可重復使用一些觸點畫出它的等效電路,然後再進行編程就比較容易。

6.編程順序

對復雜的程序可先將程序分成幾個簡單的程序段,每一段從最左邊觸點開始,由上之下向右進行編程,再把程序逐段連接起來。

『叄』 plc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發展及應用

1. 什麼是PLC?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1987年2月頒布了PLC的標准草案(第三稿),草案對PLC作了如下定義:「可編程序控制器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專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它採用可編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並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可編程序控制器及其有關的外圍設備都應按易於與工業控制系統連成一個整體,易於擴充其功能的原則設計。」可編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綜合了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通訊技術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通用的自動控制裝置。


2. PLC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產生

2.1 隨著半導體技術,尤其是微型計算機和微處理器技術的發展,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期,設計製造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它能完成順序控制,僅有邏輯運算、定時、計數等控制功能。

2.2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處理速度大提高,增加了許多特殊功能,使得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不僅可以進行邏輯控制,還可以對模擬量進行控制。

2.3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16位和32位微處理器為核心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也得到迅猛發展,其功能越來越強。PLC具有了高速計數、中斷技術、PID調節、數據處理和數據通信功能。

2.4 1985年1月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制定了PLC的標准。


3. PLC的特點

3.1 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

3.2 通用性強,使用方便

3.3 採用模塊化結構,系統組合靈活方便

3.4 編程語言簡單、易學,便於掌握

3.5 系統設計周期短

3.6 對生產工藝以身試法適應性強

3.7 安裝簡單、調試方便、維護工作量小


4.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分類

4.1 按輸入/輸出點數分

a) 小型機:小型PLCI/O總點數在256點以下,用戶程序存儲容量在4KB左右。

b) 中型機:中型PLCI/O總點數在256∽2048點之間,用戶程序存儲容量在8KB左右。

c) 大型機:大型PLCI/O總點數在2048點以上,用戶程序存儲容量在16KB以上。

4.2 按結構形式分

a) 整體式

b) 模塊式

3) 按生產廠家分

在全世界有上百家PLC製造商,其中佔PLC市場80%以上的生產公司是:德國的西門子(SIEMENS)公司、法國的施耐德(SCHNEIDER)自動化公司、日本的歐姆龍(OMRON)和三菱公司。


5. PLC的應用

5.1 開關量邏輯控制

5.2 模擬量控制

5.3 過程式控制制

5.4 定時和計數控制

5.5 順序控制

5.6 數據處理

5.7 通信和聯網


6. PLC的發展趨勢

6.1 系列化、模塊化

6.2 小型機功能強化

6.3 中、大型機高速度、高功能、大容量

6.4 低成本

6.5 多功能


7.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技術性能指標

7.1 I/O點數

I/O點數是指PLC外部I/O端子的總數。如FX毓的I/O點數最多為256。

7.2 掃描速度

一般指執行指令的時間,單位是μs/步,有時也以執行1000步指令的時間計,單位為ms/千步,通常為10ms,小型PLC的掃描時間可能大於40s。

7.3 內存容量

通常以PLC所能存放用戶程序的多少來衡量。

7.4 指令系統

PLC指令的多少是衡量其軟體功能強弱的主要指標。PLC具有的指令種類越多,它的軟體功能則超強。

7.5 內部寄存器

寄存器的配置情況是衡量PLC硬體功能的一個指標。這些寄存器主要用以存放變數狀態、結果和數據等。

『肆』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的工作有兩個要點:入出信息變換、可靠物理實現,入出信息變換主要由運行存儲於PLC內存中的程序實現。這程序既有系統的(這程序又稱監控程序,或操作系統),又有用戶的。系統程序為用戶程序提供編輯與運行平台,同時,還進行必要的公共處理,如自檢,I/O刷新,與外設、上位計算機或其它PLC通訊等處理。用戶程序由用戶按照控制的要求進行設計。什麼樣的控制,就有什麼樣的用戶程序。

可靠物理實現主要通過輸入(I,INPUT)及輸出(O,OUTPUT)電路。每一輸入點或輸出點就有一個I或O電路。而且,總是把若干個這樣電路集成在一個模塊(或箱體)中,然後再由若干個模塊(或箱體)集成為PLC完整的I/O系統(電路)。盡管這些模塊相當多,佔了PLC體積的大部分,但由於它們都是由高度集成化的,所以,PLC的體積還是不太大的。

輸入電路時刻監視著輸入點的(通、ON或斷、OFF)狀態,並將此狀態暫存於它的輸入暫存器(還可能有別的稱謂)中。每一輸入點都有一個與其對應的輸入暫存器。

輸出電路有輸出鎖存器(還可能有別的稱謂)。它也有兩個狀態,高、低電位狀態,並可鎖存。同時,它還有相應的物理電路,可把這個高、低電位的狀態傳送給輸出點。每一輸出點都有一個與其對應的輸出鎖存器。

這里的輸入暫存器及輸出鎖存器實際是PLC的I/O電路的寄存器。它們與PLC內存交換信息通過PLC I/O匯流排及運行PLC的系統程序實現。

把輸入暫存器的信息讀到PLC的內存中,稱輸入刷新。PLC內存有專門開辟的存放輸入信息的映射區。這個區的每一對應位(bit)稱為輸入繼電器,或稱軟觸點,或稱為過程映射輸入寄存器(the process-image input register)。這些位(bit)置成1,表示觸點通,置成0為觸點斷。由於它的狀態是由輸入刷新得到的,所以,它反映的就是輸入點的狀態。

輸出鎖存器與PLC內存中的輸出映射區也是對應的。一個輸出鎖存器也有一個內存位(bit)與其對應,這個位稱為輸出繼電器,或稱輸出線圈,或稱為過程映射輸出寄存器(the process-image output register)。通過PLC I/O匯流排及運行系統程序,輸出繼電器的狀態將映射給輸出鎖存器。這個映射的完成也稱輸出刷新。

PLC除了有可接收開關信號的輸入電路,有時,還有接收模擬信號的輸入電路(稱模擬量輸入單元或模塊)。只是後者先要進行模、數轉換,然後,再把轉換後的數據存入PLC相應的內存單元中。

如要產生模擬量輸出,則要配有模擬量輸出電路(稱模擬量輸出模塊或單元)。靠它對PLC相應的內存單元的內容進行數、模轉換,並產生輸出。

這樣,用戶所要編的程序只是,PLC輸入有關的內存區到輸出有關的內存區的變換。這是一個數據及邏輯處理問題。由於PLC有強大的指令系統,編寫出滿足這個要求的程序是完全可能的。

a-簡化工作流程圖 b–實際工作流程圖

圖2 PLC工作流程圖

有了上述過程,用PLC實現控制顯然是可能的。因為:有了輸入刷新,可把輸入電路監視得到的輸入信息存入PLC的輸入映射區;經運行用戶程序,輸出映射區將得到變換後的信息;再經輸出刷新,輸出鎖存器將反映輸出映射區的狀態,並通過輸出電路產生相應的輸出。又由於這個過程是永不停止地循環反復地進行著,所以,輸出總是反映輸入的變化。只是響應的時間上,略有滯後。但由於PLC的工作速度很快,所以,這個「略有滯後」的時間是很短的,一般也就是幾毫秒、幾十毫秒,最多也不會超過100到200毫秒。

圖2a所示的是簡化的過程,實際的PLC工作過程還要復雜些。除了I/O刷新及運行用戶程序,還要做些其它的公共處理工作。公共處理工作有:循環時間監視、外設服務及通訊處理等。

監視循環時間的目的是避免用戶程序「死循環」,保證PLC能正常工作。為避免用戶程序「死循環」的辦法是用「看門狗」(Watching dog),即設一個定時器,監測用戶程序的運行時間。只要循環超時,即報警,或作相應處理。

外設服務是讓PLC可接受編程器對它的操作,或向編程器輸出數據。

通訊處理是實現與計算機,或與其它PLC,或與智能操作器、感測器進行信息交換的。這也是增強PLC控制能力的需要。

也就是說,實際的PLC工作過程總是:公共處理——I/O刷新——運行用戶程序——再公共處理——⋯反復不停地重復著。圖2b所示的是實際的過程。

此外,PLC上電後,也要進行系統自檢及內存的初始化工作,為PLC的正常運行做好准備。

用這種不斷地重復運行程序以實現控制,稱掃描方式工作。是PLC基本的工作方式。

此外,為了應對緊急任務,PLC還有中斷工作方式。在中斷方式下,需處理的任務先申請中斷,被響應後停止正運行的程序,轉而去處理中斷工作(運行有關中斷的服務程序)。待處理完中斷,又返回運行原來程序。

PLC的中斷方式的任務,或稱事件,是分等級的。同時出現兩個或多個中斷事件,則優先順序高的先處理,繼而處理低的。直到全部處理完中斷任務,再轉為執行掃描程序。

PLC對大量控制都用掃描方式工作,而對個別急需的處理,則用中斷方式。這樣,既可做到所有的控制都能照顧到,而個別應急的任務也能及時進行處理。

當然,PLC的實際工作過程比這里講的還要復雜一些,分析其基本原理,也還有一些理論問題。但如果能弄清上面介紹的思路,也可知到PLC是怎麼工作的了。

『伍』 什麼是一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 (Programmble Controller)簡稱PC或PLC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門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它採用可以編製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執行存儲邏輯運算和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的輸入(I)和輸出(O)介面,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設備或生產過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是在電器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並逐漸發展成為以微處理器為核心,把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融為一體的新型工業控制裝置。目前,PLC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生產機械和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中,成為一種最重要、最普及、應用場合最多的工業控制裝置,被公認為現代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柱(PLC、機器人、CAD/CAM)之一。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簡稱PLC(英文全稱: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需求而產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工業控制裝置 [2] 。
1.現場輸入介面電路由光耦合電路和微機的輸入介面電路,作用是PLC與現場控制的介面界面的輸入通道。
2.現場輸出介面電路由輸出數據寄存器、選通電路和中斷請求電路集成,作用PLC通過現場輸出介面電路向現場的執行部件輸出相應的控制信號。
常用的I/O分類如下:
開關量:按電壓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離方式分,有繼電器隔離和晶體管隔離。
模擬量:按信號類型分,有電流型(4-20mA,0-20mA)、電壓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除了上述通用IO外,還有特殊IO模塊,如熱電阻、熱電偶、脈沖等模塊。
按I/O點數確定模塊規格及數量,I/O模塊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數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機架槽數限制。
1987年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頒布的PLC標准草案中對PLC做了如下定義:
「PLC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的電子系統,專門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它採用可以編製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執行存儲邏輯運算和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的輸入(I)和輸出(O)介面,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設備或生產過程。」

『陸』 什麼是可編程式控制制器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它採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於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

簡單的說PLC就是用於工業控制上的一款微型計算機,同樣擁有:電源、CPU、存儲器、輸入輸出模塊、通訊模塊、功能模塊等等部件,功能也與計算機類似,通過採集信息根據邏輯組態計算後輸出結果。

『柒』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最早是由哪個國家什麼時候研製出的

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發明PLC
發展歷史
196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出取代繼電器控制裝置的要求;
1969 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研製出了第一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DP—14 ,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生產線上試用成功,首次採用程序化的手段應用於電氣控制,這是第一代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稱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台PLC。
1969年,美國研製出世界第一台PDP-14;
1971年,日本研製出第一台DCS-8;
1973年,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研製出歐洲第一台PLC,型號為SIMATIC S4;
1974年,中國研製出第一台PLC,1977年開始工業應用。

『捌』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什麼作用

電源
電源用於將交流電轉換成PLC內部所需的直流電,目前大部分PLC採用開關式穩壓電源供電。
中央處理單元
中央處理器(CPU)是PLC的控制中樞,也是PLC的核心部件,其性能決定了PLC的性能。中央處理器由控制器、運算器和寄存器組成,這些電路都集中在一塊晶元上,通過地址匯流排、控制匯流排與存儲器的輸入/輸出介面電路相連。中央處理器的作用是處理和運行用戶程序,進行邏輯和數學運算,控制整個系統使之協調。
存儲器
存儲器是具有記憶功能的半導體電路,它的作用是存放系統程序、用戶程序、邏輯變數和其他一些信息。其中系統程序是控制PLC實現各種功能的程序,由PLC生產廠家編寫,並固化到只讀存儲器(ROM)中,用戶不能訪問。
輸入單元
輸入單元是PLC與被控設備相連的輸入介面,是信號進入PLC的橋梁,它的作用是接收主令元件、檢測元件傳來的信號。輸入的類型有直流輸入、交流輸入、交直流輸入。
輸出單元
輸出單元也是PLC與被控設備之間的連接部件,它的作用是把PLC的輸出信號傳送給被控設備,即將中央處理器送出的弱電信號轉換成電平信號,驅動被控設備的執行元件。輸出的類型有繼電器輸出、晶體管輸出、晶閘門輸出。
望採納。。。。。。

『玖』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原理及應用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的工作有兩個要點:入出信息變換、可靠物理實現,入出信息變換主要由運行存儲於PLC內存中的程序實現。這程序既有系統的(這程序又稱監控程序,或操作系統),又有用戶的。系統程序為用戶程序提供編輯與運行平台,同時,還進行必要的公共處理,如自檢,I/O刷新,與外設、上位計算機或其它PLC通訊等處理。用戶程序由用戶按照控制的要求進行設計。什麼樣的控制,就有什麼樣的用戶程序。
可靠物理實現主要通過輸入(I, INPUT)及輸出(O, OUTPUT)電路。每一輸入點或輸出點就有一個I或O電路。而且,總是把若干個這樣電路集成在一個模塊(或箱體)中,然後再由若干個模塊(或箱體)集成為PLC完整的I/O系統(電路)。盡管這些模塊相當多,佔了PLC體積的大部分,但由於它們都是由高度集成化的,所以,PLC的體積還是不太大的。
輸入電路時刻監視著輸入點的(通、ON或斷、OFF)狀態,並將此狀態暫存於它的輸入暫存器(還可能有別的稱謂)中。每一輸入點都有一個與其對應的輸入暫存器。
輸出電路有輸出鎖存器(還可能有別的稱謂)。它也有兩個狀態,高、低電位狀態,並可鎖存。同時,它還有相應的物理電路,可把這個高、低電位的狀態傳送給輸出點。每一輸出點都有一個與其對應的輸出鎖存器。
這里的輸入暫存器及輸出鎖存器實際是PLC的I/O電路的寄存器。它們與PLC內存交換信息通過PLC I/O匯流排及運行PLC的系統程序實現。
把輸入暫存器的信息讀到PLC的內存中,稱輸入刷新。PLC內存有專門開辟的存放輸入信息的映射區。這個區的每一對應位(bit)稱為輸入繼電器,或稱軟觸點,或稱為過程映射輸入寄存器(the process-image input register)。這些位(bit)置成1,表示觸點通,置成0為觸點斷。由於它的狀態是由輸入刷新得到的,所以,它反映的就是輸入點的狀態。
輸出鎖存器與PLC內存中的輸出映射區也是對應的。一個輸出鎖存器也有一個內存位(bit)與其對應,這個位稱為輸出繼電器,或稱輸出線圈,或稱為過程映射輸出寄存器(the process-image output register)。通過PLC I/O匯流排及運行系統程序,輸出繼電器的狀態將映射給輸出鎖存器。這個映射的完成也稱輸出刷新。
PLC除了有可接收開關信號的輸入電路,有時,還有接收模擬信號的輸入電路(稱模擬量輸入單元或模塊)。只是後者先要進行模、數轉換,然後,再把轉換後的數據存入PLC相應的內存單元中。
如要產生模擬量輸出,則要配有模擬量輸出電路(稱模擬量輸出模塊或單元)。靠它對PLC相應的內存單元的內容進行數、模轉換,並產生輸出。
這樣,用戶所要編的程序只是,PLC輸入有關的內存區到輸出有關的內存區的變換。這是一個數據及邏輯處理問題。由於PLC有強大的指令系統,編寫出滿足這個要求的程序是完全可能的。

『拾』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是怎樣產生的,其發展趨勢如何

#include<iostream.h>
voidMerge(intr[],intr1[],ints,intm,intt){
inti=s;
intj=m+1;
intk=s;
while(i<=m&&j<=t){
if(r[i]<=r[j])
r1[k++]=r[i++];
else
r1[k++]=r[j++];
}
if(i<=m)
while(i<=m)
r1[k++]=r[i++];
else
while(j<=t)
r1[k++]=r[j++];
for(intn=s;n<=t;n++)
r[n]=r1[n];
}

voidMergeSort(intr[],intr1[],ints,intt){
if(s<t){
intm=(s+t)/2;
MergeSort(r,r1,s,m);
MergeSort(r,r1,m+1,t);
Merge(r,r1,s,m,t);
}
}
voidmain(){
intr[8]={10,3,5,1,9,34,54,565},r1[8];
MergeSort(r,r1,0,7);
for(intq=0;q<8;q++)
cout<<""<<r[q];
return0;
}

閱讀全文

與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產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ndroid伸縮控制項 瀏覽:851
androidm3u8緩存 瀏覽:234
imphp開源知乎 瀏覽:706
清除網路通配符dos命令 瀏覽:837
鴻蒙系統怎麼快速換回安卓 瀏覽:712
pdf綠色虛擬列印機 瀏覽:213
androidtab框架 瀏覽:147
java轉php的時間戳 瀏覽:640
編譯libstdc依賴 瀏覽:659
清演算法人與原法人的區別 瀏覽:410
家庭裝修下載什麼app軟體 瀏覽:576
美食博主用什麼app拍視頻 瀏覽:817
ipone手機如何加密微信 瀏覽:358
自來水加密閥閥帽 瀏覽:438
華為交換機dhcp配置命令 瀏覽:319
androidbitmap縮小 瀏覽:275
單片機串口控制燈 瀏覽:88
大訊雲伺服器安裝視頻 瀏覽:788
華為演算法領先世界 瀏覽:658
linux路由重啟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