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手開始學習python,用Python2還是Python3比較好
從基本設計上來說,Python3的目的就是沒有代碼兼容的包袱情況下進行改進了Python,相對於Python2來說,Python3有很多的改進,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加合理。
從應用的角度上來說,pypy、web框架、科學計算包、scrapy等常用模塊都是支持Python3的,但是部分比較陳舊的庫已經沒有人進行維護,也就沒有支持Python3.
當我們進行日常使用的情況之下,可以直接寫Python2\3兼容的代碼,相對於來說,Python2對於舊庫的支持更多一些,至少在學界還是比較流行的。
而Python3對於Python學習來說更加具有好處,也是未來流行的趨勢,建議直接學習Python3,未來使用率更為廣泛。當然,無論是Python2還是Python3先學都不是問題的,差別並不是很大,主要還是靠自己,只要自己願意去學習,都可以選擇。
② Python2與Python3的區別
類似的文章很多,一般也是檢些主要的區別。這個CSDN的一篇總結網頁鏈接。
如果是學習不用糾結,學python3就好,和xp、win7有點像,有差別,但不至於說會用XP不會用win7
③ Python3和Python2的區別
具體區別如下
1:列印時,py2需要可以不需要加括弧,py3 需要python 2 :print ('lili') , print 'lili'python 3 : print ('lili') python3 必須加括弧exec語句被python3廢棄,統一使用exec函數
2:內涵
Python2:1,臃腫,源碼的重復量很多。 2,語法不清晰,摻雜著C,php,java的一些陋習。
Python3:幾乎是重構後的源碼,規范,清晰,優美。
3: 輸出中文的區別python2:要輸出中文 需加 # -*- encoding:utf-8 -*-Python3 :直接輸出
4:input不同python2 :raw_input python3 :input 統一使用input函數
5:指定位元組python2在編譯安裝時,可以通過參數-----enable-unicode=ucs2 或-----enable-unicode=ucs4分別用於指定使用2個位元組、4個位元組表示一個unicode;python3無法進行選擇,默認使用 ucs4查看當前python中表示unicode字元串時佔用的空間:impor sysprint(sys.maxunicode)#如果值是65535,則表示使用usc2標准,即:2個位元組表示#如果值是1114111,則表示使用usc4標准,即:4個位元組表示
6:py2:xrangerangepy3:range 統一使用range,Python3中range的機制也進行修改並提高了大數據集生成效率
7:在包的知識點里包:一群模塊文件的集合 + __init__區別:py2 : 必須有__init__py3:不是必須的了
8:不相等操作符"<>"被Python3廢棄,統一使用"!="
9:long整數類型被Python3廢棄,統一使用int
10:迭代器iterator的next()函數被Python3廢棄,統一使用next(iterator)
11:異常StandardError 被Python3廢棄,統一使用Exception
12:字典變數的has_key函數被Python廢棄,統一使用in關鍵詞
13:file函數被Python3廢棄,統一使用open來處理文件,可以通過io.IOBase檢查文件類型
④ Python 3 網路爬蟲學習建議
用py3寫爬蟲的話,強力推薦這本書,應該是目前最系統最完善介紹python爬蟲的書。可以去圖靈社區買電子版。書的內容很新也很系統,從beautifulSoup,requests到ajax,圖像識別,單元測試。比起絕大多數blog零散的教程要好的多,看完書後就可以去做些實戰項目,這個時候可以去github上找類似的項目借鑒下。英文版pdf:個人覺得英文版更好)中文版pdf:這本書內容比較淺,我表示贊同。但是對於新手來說,看完這本書,對於爬蟲基礎的應用與概念絕對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實國內有一本講爬蟲的好書,《自己動手寫網路爬蟲》,這本書除了介紹爬蟲基本原理,包括優先順序,寬度優先搜索,分布式爬蟲,多線程,還有雲計算,數據挖掘內容。只不過用了java來實現,但是思路是相同的。有這幾個包基本上就夠用了。當初學習爬蟲的時候一點都不懂,甚至連爬蟲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在學了,但是懷著不懂裝懂的精神,到現在基本上也算對爬蟲了解一二。正如你所說,爬蟲是個大坑!因為這不僅僅是Python的事,想要學好爬蟲,需要學習:網路基礎知識(post/get/抓包)、(推薦)正則表達式(re模塊)、多線程/多進程、資料庫(儲存)。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Python蛋疼的編碼問題、遇到Ajax就要用selenium(效率低)、遇到驗證碼腫么辦(我放棄)、需要模擬登錄(我直接用cookies,在這里推薦requests,用法是:被網站禁ip等等所以,如果你是想學爬蟲,那麼就慢慢磨吧。但是你是想學習機器學習,網上那麼多的數據集,可以不必專門學。
⑤ python3 python2 學哪個
如果是初學者,建議學習python2.x。
python3.x和python2.x已經並存很長時間了。兩個版本的python都在更新,但目前python2.x更加成熟。現在大部分第三方類庫都是基於2.x的,書和資料也是2.x居多,為你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材料。這已經不是一個重復造輪子的年代,日常的開發很大程度上會基於類庫。擁有豐富的類庫,是一門語言強大的標志,能極大地開發效率。
python3.x和2.x差別甚大,可以說它們幾乎是不同的語言。目前python3.x的應用不是那麼廣泛。由於兼容性的原因,很多老的程序都是基於2.x。由於python3的顛覆性,即使是比較新的應用也不會鋌而走險使用3.x。所以你應該毫不猶豫地選擇2.x。
官方提供一個將python2代碼轉換為python3代碼的小工具,叫2to3.py。如果你了安裝了python,那麼你一定擁有這個文件。如果你想體驗一把3.x,使用它是個不錯的選擇。
⑥ 如何用Python進行線性回歸以及誤差分析
線性回歸:
設x,y分別為一組數據,代碼如下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ro=np.polyfit(x,y,deg=1) #deg為擬合的多項式的次數(線性回歸就選1)
ry=np.polyval(ro,x) #忘記x和ro哪個在前哪個在後了。。。
print ro #輸出的第一個數是斜率k,第二個數是縱截距b
plt.scatter(x,y)
plt.plot(x,ry)
⑦ python2和python3的區別,轉換及共存
python2和python3的區別
1.性能
Py3.0運行 pystone benchmark的速度比Py2.5慢30%。Guido認為Py3.0有極大的優化空間,在字元串和整形操作上可以取得很好的優化結果。
Py3.1性能比Py2.5慢15%,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編碼
Py3.X源碼文件默認使用utf-8編碼,這就使得以下代碼是合法的:
>>> 中國 = 'china'
>>>print(中國)
china
3. 語法
1)去除了<>,全部改用!=
在Python 2里,為了得到一個任意對象的字元串表示,有一種把對象包裝在反引號里(比如`x`)的特殊語法。在Python 3里,這種能力仍然存在,但是你不能再使用反引號獲得這種字元串表示了。你需要使用全局函數repr()。
Notes
Python 2
Python 3
①
`x` repr(x)
②
`'PapayaWhip' + `2`` repr('PapayaWhip'+repr(2))
Note:x可以是任何東西—一個類,函數,模塊,基本數據類型,等等。repr()函數可以使用任何類型的參數。
2)去除``,全部改用repr()
3)關鍵詞加入as 和with,還有True,False,None
4)整型除法返回浮點數,要得到整型結果,請使用//
由於人們常常會忽視Python 3在整數除法上的改動(寫錯了也不會觸發Syntax Error),所以在移植代碼或在Python 2中執行Python 3的代碼時,需要特別注意這個改動。
所以,我還是會在Python 3的腳本中嘗試用float(3)/2或 3/2.0代替3/2,以此來避免代碼在Python 2環境下可能導致的錯誤(或與之相反,在Python 2腳本中用from __future__ import division來使用Python 3的除法)。
Python 2
print'3/2=',3/2print'3//2=',3//2print'3/2.0=',3/2.0print'3//2.0=',3//2.0
3/2=13//2=13/2.0=1.53//2.0=1.0
默認,如果兩個操作數都是整數,Python 2 自動執行整型計算。
Python 3
print('3/2=',3/2)print('3//2=',3//2)print('3/2.0=',3/2.0)print('3//2.0=',3//2.0)
3/2=1.53//2=13/2.0=1.53//2.0=1.0
Note: 需要注意的是「雙劃線」(//)操作符將一直執行整除,而不管操作數的類型,這就是為什麼 5.0//2.0 值為 2.0。Python 3 中,/ 操作符是做浮點除法,而 // 是做整除(即商沒有餘數,比如 10 // 3 其結果就為 3,余數會被截除掉,而 (-7) // 3 的結果卻是 -3。這個演算法與其它很多編程語言不一樣,需要注意,它們的整除運算會向0的方向取值。而在 Python 2 中,/ 就是整除,即和 Python 3 中的 // 操作符一樣。
5)加入nonlocal語句。使用noclocal x可以直接指派外圍(非全局)變數
6)print
去除print語句,加入print()函數實現相同的功能。同樣的還有 exec語句,已經改為exec()函數
在Python 2里,print是一個語句。無論你想輸出什麼,只要將它們放在print關鍵字後邊就可以。
Python 3里,print()是一個函數。就像其他的函數一樣,print()需要你將想要輸出的東西作為參數傳給它。
例如:
2.X: print "The answer is", 2*2
3.X: print("The answer is", 2*2)
2.X: print x, # 使用逗號結尾禁止換行
3.X: print(x, end=" ") # 使用空格代替換行
在Python 2里,如果你使用一個逗號(,)作為print語句的結尾,它將會用空格分隔輸出的結果,然後在輸出一個尾隨的空格(trailing space),而不輸出回車(carriage return)。在Python 3里,通過把end=' '作為一個關鍵字參數傳給print()可以實現同樣的效果。參數end的默認值為'
',所以通過重新指定end參數的值,可以取消在末尾輸出回車符。
2.X: print # 輸出新行
3.X: print() # 輸出新行
2.X: print >>sys.stderr, "fatal error"
3.X: print("fatal error", file=sys.stderr)
在Python 2里,你可以通過使用>>pipe_name語法,把輸出重定向到一個管道,比如sys.stderr。在Python 3里,你可以通過將管道作為關鍵字參數file的值傳遞給print()來完成同樣的功能。參數file的默認值為std.stdout,所以重新指定它的值將會使print()輸出到一個另外一個管道。
2.X: print (x, y) # 輸出repr((x, y))
3.X: print((x, y)) # 不同於print(x, y)!
exec語句
exec()函數使用一個包含任意Python代碼的字元串作為參數,然後就像執行語句或者表達式一樣執行它。exec()跟eval()是相似的,但是exec()更加強大並更具有技巧性。eval()函數只能執行單獨一條表達式,但是exec()能夠執行多條語句,導入(import),函數聲明—實際上整個Python程序的字元串表示也可以。
Notes
Python 2
Python 3
①
execcodeString exec(codeString)
②
execcodeStringina_global_namespace exec(codeString,a_global_namespace)
③
execcodeStringina_global_namespace,a_local_namespace exec(codeString,a_global_namespace,a_local_namespace)
在最簡單的形式下,因為exec()現在是一個函數,而不是語句,2to3會把這個字元串形式的代碼用括弧圍起來。
Python 2里的exec語句可以指定名字空間,代碼將在這個由全局對象組成的私有空間里執行。Python 3也有這樣的功能;你只需要把這個名字空間作為第二個參數傳遞給exec()函數。
更加神奇的是,Python 2里的exec語句還可以指定一個本地名字空間(比如一個函數里聲明的變數)。在Python 3里,exec()函數也有這樣的功能。
execfile語句
就像以前的exec語句,Python 2里的execfile語句也可以像執行Python代碼那樣使用字元串。不同的是exec使用字元串,而execfile則使用文件。在Python 3里,execfile語句已經被去掉了。如果你真的想要執行一個文件里的Python代碼(但是你不想導入它),你可以通過打開這個文件,讀取它的內容,然後調用compile()全局函數強制Python解釋器編譯代碼,然後調用新的exec()函數。
Notes
Python 2
Python 3
7)輸入函數改變了,刪除了raw_input,用input代替: Python 2有兩個全局函數,用來在命令行請求用戶輸入。第一個叫做input(),它等待用戶輸入一個Python表達式(然後返回結果)。第二個叫做raw_input(),用戶輸入什麼它就返回什麼。這讓初學者非常困惑,並且這被廣泛地看作是Python語言的一個「肉贅」(wart)。Python 3通過重命名raw_input()為input(),從而切掉了這個肉贅,所以現在的input()就像每個人最初期待的那樣工作。
2.X:guess = int(raw_input('Enter an integer : ')) # 讀取鍵盤輸入的方法
3.X:guess = int(input('Enter an integer : '))
Note:如果你真的想要請求用戶輸入一個Python表達式,計算結果,可以通過調用input()函數然後把返回值傳遞給eval()。
I/O方法xreadlines()
在Python 2里,文件對象有一個xreadlines()方法,它返回一個迭代器,一次讀取文件的一行。這在for循環中尤其有用。事實上,後來的Python 2版本給文件對象本身添加了這樣的功能。
在Python 3里,xreadlines()方法不再可用了。2to3可以解決簡單的情況,但是一些邊緣案例則需要人工介入。
Notes
Python 2
Python 3
①
②
如果你以前調用沒有參數的xreadlines(),2to3會把它轉換成文件對象本身。在Python 3里,這種轉換後的代碼可以完成前同樣的工作:一次讀取文件的一行,然後執行for循環的循環體。
如果你以前使用一個參數(每次讀取的行數)調用xreadlines(),2to3不能為你完成從Python 2到Python 3的轉換,你的代碼會以這樣的方式失敗:AttributeError: '_io.TextIOWrapper'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xreadlines'。你可以手工的把xreadlines()改成readlines()以使代碼能在Python 3下工作。(readline()方法在Python 3里返回迭代器,所以它跟Python 2里的xreadlines()效率是不相上下的。)
8)改變了順序操作符的行為,例如x<y,當x和y類型不匹配時拋出TypeError而不是返回隨即的 bool值
9)去除元組參數解包。不能def(a, (b, c)):pass這樣定義函數了
10)新式的8進制字變數,相應地修改了oct()函數。
2.X的方式如下:
>>> 0666
438
>>> oct(438)
'0666'
3.X這樣:
>>> 0666
SyntaxError: invalid token (<pyshell#63>, line 1)
>>> 0o666
438
>>> oct(438)
'0o666'
11)增加了 2進制字面量和bin()函數
>>> bin(438)
'0b110110110'
>>> _438 = '0b110110110'
>>> _438
'0b110110110'
12)擴展的可迭代解包。在Py3.X 里,a, b, *rest = seq和 *rest, a = seq都是合法的,只要求兩點:rest是list對象和seq是可迭代的。
13)新的super(),可以不再給super()傳參數,
>>> class C(object):
def __init__(self, a):
print('C', a)
>>> class D(C):
def __init(self, a):
super().__init__(a) # 無參數調用super()
>>> D(8)
C 8
<__main__.D object at 0x00D7ED90>
14)支持class decorator。用法與函數decorator一樣:
>>> def foo(cls_a):
def print_func(self):
print('Hello, world!')
cls_a.print = print_func
return cls_a
>>> @foo
class C(object):
pass
>>> C().print()
Hello, world!
class decorator可以用來玩玩狸貓換太子的大把戲。更多請參閱PEP 3129
4. 字元串和位元組串
Python 2有兩種字元串類型:Unicode字元串和非Unicode字元串。Python 2有基於ASCII的str()類型,其可通過單獨的unicode()函數轉成unicode類型,但沒有byte類型。
而在Python 3中,終於有了Unicode(utf-8)字元串,以及兩個位元組類:bytes和bytearrays。Python 3隻有一種類型:Unicode字元串(Unicode strings)。只有str一種類型,但它跟2.x版本的unicode幾乎一樣。
Notes
Python 2
Python 3
①
②
Python 2里的Unicode字元串在Python 3里即普通字元串,因為在Python 3里字元串總是Unicode形式的。
Unicode原始字元串(raw string)(使用這種字元串,Python不會自動轉義反斜線"")也被替換為普通的字元串,因為在Python 3里,所有原始字元串都是以Unicode編碼的。
全局函數unicode()
Python 2有兩個全局函數可以把對象強制轉換成字元串:unicode()把對象轉換成Unicode字元串,還有str()把對象轉換為非Unicode字元串。
Python 3隻有一種字元串類型,Unicode字元串,所以str()函數即可完成所有的功能。(unicode()函數在Python 3里不再存在了。)
Notes
Python 2
Python 3
5.數據類型
1)Python 2有為非浮點數准備的int和long類型。int類型的最大值不能超過sys.maxint,而且這個最大值是平台相關的。可以通過在數字的末尾附上一個L來定義長整型,顯然,它比int類型表示的數字范圍更大。
在Python 3里,只有一種整數類型int,大多數情況下,它很像Python 2里的長整型。
Note:檢查一個變數是否是整型,獲得它的數據類型,並與一個int類型(不是long)的作比較。你也可以使用isinstance()函數來檢查數據類型;再強調一次,使用int,而不是long,來檢查整數類型。
sys.maxint
由於長整型和整型被整合在一起了,sys.maxint常量不再精確。但是因為這個值對於檢測特定平台的能力還是有用處的,所以它被Python 3保留,並且重命名為sys.maxsize。
Notes
Python 2
Python 3
①
②
⑧ python2和python3的區別
簡單的說,2是舊3是新,3是2的升級版,3完全高於2,2是時代的眼淚3是現在和未來,2逐漸被淘汰3用的人越來越多。
之前兩個版本共存只是因為諸多package的更新換代並沒有跟上,但是到了現在只要還有活人維護的package基本都兼容3了,然而新建的package卻越來越多不兼容2。使用2的意義基本沒有了,日常用3大不了留一個2備用就行。
⑨ python怎麼實現計算趨勢圖的指數、線性、對數、多項式
推薦你去找一個pandas,scipy,pandas,matplotlib庫來做,網上有書籍,《利用Python進行數據分析》,基本就是介紹這樣內容的,pandas去做數據採集、清洗等都不錯,然後利用上面的例子慢慢實現你上面的方法。
⑩ 如何用Python進行線性回歸以及誤差分析
數據挖掘中的預測問題通常分為2類:回歸與分類。
簡單的說回歸就是預測數值,而分類是給數據打上標簽歸類。
本文講述如何用Python進行基本的數據擬合,以及如何對擬合結果的誤差進行分析。
本例中使用一個2次函數加上隨機的擾動來生成500個點,然後嘗試用1、2、100次方的多項式對該數據進行擬合。
擬合的目的是使得根據訓練數據能夠擬合出一個多項式函數,這個函數能夠很好的擬合現有數據,並且能對未知的數據進行預測。
代碼如下:
import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numpy as np
importscipy as sp
fromscipy.statsimportnorm
fromsklearn.pipelineimportPipeline
fromsklearn.linear_modelimportLinearRegression
fromsklearn.
fromsklearnimportlinear_model
''''' 數據生成 '''
x = np.arange(0,1,0.002)
y = norm.rvs(0, size=500, scale=0.1)
y = y + x**2
''''' 均方誤差根 '''
defrmse(y_test, y):
returnsp.sqrt(sp.mean((y_test - y) **2))
''''' 與均值相比的優秀程度,介於[0~1]。0表示不如均值。1表示完美預測.這個版本的實現是參考scikit-learn官網文檔 '''
defR2(y_test, y_true):
return1- ((y_test - y_true)**2).sum() / ((y_true - y_true.mean())**2).sum()
''''' 這是Conway&White《機器學習使用案例解析》里的版本 '''
defR22(y_test, y_true):
y_mean = np.array(y_true)
y_mean[:] = y_mean.mean()
return1- rmse(y_test, y_true) / rmse(y_mean, y_true)
plt.scatter(x, y, s=5)
degree = [1,2,100]
y_test = []
y_test = np.array(y_test)
fordindegree:
clf = Pipeline([('poly', PolynomialFeatures(degree=d)),
('linear', LinearRegression(fit_intercept=False))])
clf.fit(x[:, np.newaxis], y)
y_test = clf.predict(x[:, np.newaxis])
print(clf.named_steps['linear'].coef_)
print('rmse=%.2f, R2=%.2f, R22=%.2f, clf.score=%.2f'%
(rmse(y_test, y),
R2(y_test, y),
R22(y_test, y),
clf.score(x[:, np.newaxis], y)))
plt.plot(x, y_test, linewidth=2)
plt.grid()
plt.legend(['1','2','100'], loc='upper left')
plt.show()
該程序運行的顯示結果如下:
[ 0. 0.75873781]
rmse=0.15, R2=0.78, R22=0.53, clf.score=0.78
[ 0. 0.35936882 0.52392172]
rmse=0.11, R2=0.87, R22=0.64, clf.score=0.87
[ 0.00000000e+00 2.63903249e-01 3.14973328e-01 2.43389461e-01
1.67075328e-01 1.10674280e-01 7.30672237e-02 4.88605804e-02
......
3.70018540e-11 2.93631291e-11 2.32992690e-11 1.84860002e-11
1.46657377e-11]
rmse=0.10, R2=0.90, R22=0.68, clf.score=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