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pt是什麼的縮寫
具體看是用在什麼情景下,有以下幾種解釋
1、「apt」是The Asian Poker Tour的縮寫,是指亞洲撲克巡迴賽,該賽事開始於2008年,隨後每年在全球各地,特別是亞洲地區舉辦一系列大型的國際性撲克錦標賽。apt已成功地覆蓋了菲律賓(馬尼拉、宿務)、柬埔寨、印度、澳門、模里西斯、韓國、倫敦等多個國家。
2、Advanced Packaging Tool(apt)是Linux下的一款安裝包管理工具。
APT是一個客戶/伺服器系統。在伺服器上先復制所有DEB包(DEB是Debian軟體包格式的文件擴展名),然後用APT的分析工具(genbasedir)根據每個DEB 包的包頭(Header)信息對所有的DEB包進行分析,並將該分析結果記錄在一個文件中,這個文件稱為DEB 索引清單,APT伺服器的DEB索引清單置於base文件夾內。一旦APT 伺服器內的DEB有所變動,一定要使用genbasedir產生新的DEB索引清單。客戶端在進行安裝或升級時先要查詢DEB索引清單,從而可以獲知所有具有依賴關系的軟體包,並一同下載到客戶端以便安裝。
當客戶端需要安裝、升級或刪除某個軟體包時,客戶端計算機取得DEB索引清單壓縮文件後,會將其解壓置放於/var/state/apt/lists/,而客戶端使用apt-get install或apt-get upgrade命令的時候,就會將這個文件夾內的數據和客戶端計算機內的DEB資料庫比對,知道哪些DEB已安裝、未安裝或是可以升級的。
3、ASIA-PACIFIC TELECOMMUNITY (apt)亞太電信聯盟,由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國家組成的電信組織。
4、套利定價模型(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的縮寫,APT。一種資產價格的估值模型,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的替代理論。
雖然被稱作套利定價模型,但實際與套利交易無關,是適用於所有資產的估值模型,其理論基礎是一項資產的價格是由不同因素驅動,將這些因素乘上該因素對資產價格影響的貝塔系數,加總後,再加上無風險收益率,就可以得出該項資產的價值。雖然APT理論上很完美,但是由於它沒有給出都是哪些因素驅動資產價格,這些因素可能數量眾多,只能憑投資者經驗自行判斷選擇,此外每項因素都要計算相應的貝塔值,而CAPM模型只需計算一個貝塔值,所以在對資產價格估值的實際應用時,CAPM比APT使用地更廣泛。
5、Annotation Processing Tool(APT)是JAX-WS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JAX-WS2.0規范用到很多元數據,所以需要APT來處理眾多的Annotations.在/bin下有兩個命令wsgen和wsimport,就是用到APT和Compiler API來處理碰到的Annotations,wsgen可以為Web Services Provider產生並編譯必要的幫助類和相關支持文件,wsimport以WSDL作為輸入為Web Service Consumer產生並編譯必要的幫助類和相關支持文件。
6、Automatically Programmed Tools是語言編程系統中,流傳廣泛。影響最深、最具有代表性的,由美國MIT研製。APT是1955年推出的,1958年完成APTⅡ,1961年提出了APTⅢ適用於3~5坐標立體曲面自動編程。
1985年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公布的數控機床自動編程語言(ISO4342—1985)就是以APT語言為基礎的。
7、仲鎢酸銨,英文名稱:Ammonium paratungstate 英文縮寫:APT
分子式:在不同的結晶條件下可有以下幾種:⑴3(NH4)2O-7WO3-6H2O;⑵5(NH4)2-12WO3-5H2O;⑶5(NH4)2O-12WO3-5H2O;⑷ 5(NH4)2O-12WO3-11H2O。
8、游戲療法協會(Association for Play Therapy)成立於1982年。它的成立昭示著游戲治療領域的一步步發展。
APT組織由 Charles Schaefer 和 Kevin O' Connor發起成立的,他們希望有一個國際化的組織能夠投身於游戲療法的發展中去。APT把自己定位於跨學科、綜合性的學術組織。這個組織每季度出版一次其優秀的刊物——游戲療法國際期刊,而且每年10月在美國或加拿大的不同城市舉辦一次學術大會。APT的會員已從1988年的450人發展到了2002年的4400人,會員數量的快速增長正好從側面說明了當今游戲治療領域的迅猛發展。
9、(attached proton test,連接質子測試)-解決碳類型問題。
碳譜的測定技術之一,APT技術是以次甲基、亞甲基和甲基這些不同級數的1H-13C偶合為基礎,通過調整脈沖序列的時間間隔,使CH3、CH基團相位朝上(正信號),季C、CH2基團相位朝下(負信號)。相位是可以任意調節的,該規律也可相反。
2. 數控機床的自動編程是怎麼實現的
原理
自動編程是藉助計算機及其外圍設備裝置自動完成從零件圖構造、零件加工程序編制到控制介質制
作等工作的一種編程方法。它的一般過程:首先將被加工零件的幾何圖形及有關工藝過程用計算機能夠識別的形式輸入計算機,利用計算機內的數控編程系統對輸入信息進行翻譯,形成機內零件的幾何數據與拓撲數據;然後進行工藝處理,確定加工方法、加工路線和工藝參數。
通過數學處理計算刀具的運動軌跡,並將其離散成為一系列的刀位數據;根據某一具體數控系統所要求的指令格式,將生成的刀位數據通過後置處理生成最終加工所需的NC指令集;對NC指令集進行校驗及修改;通過通訊介面將計算機內的NC指令集送入機床的控制系統。整個數控自動編程系統分為前置處理和後置處理兩大模塊。
實現自動編程的CAM軟體常用的有UG,PRO/E,MASTERCAM,Powermill,CAXA製造工程師等,可以實現多軸聯動的自動編程並進行模擬模擬。
(2)apt語言編程擴展閱讀
我國數控加工及編程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其研究始於航空工業的PCL數控加工自動編程系統SKC一1。在此基礎上,以後又發展了SKC-2、SKC-3和CAM251數控加工繪圖語言,這些系統沒有圖形功能,並且以2坐標和2.5坐標加工為主。
我國從「七五」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研究和應用CAD/CAM技術,引進成套的CAD/CAM系統,首先應用在大型軍工企業,航天航空領域也開始應用,雖然這些軟體功能很強,但價格昂貴,難以在我國推廣普及。
「八五」又引進了大量的CAD/CAM軟體,如:EUCLID-15、UG、CADDS、I-DEAS等,以這些軟體為基礎,進行了一些二次開發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應用成功,但進展比較緩慢。
我國在引用CAD/CAM系統的同時,也開展了自行研製工作。20世紀80年代以後,首先在航空工業開始集成化的數控編程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如西北工業大學成功研製成功的能進行曲面的3~5軸加工的PNU/GNC圖形編程系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第二汽車製造廠合作完成的汽車模具、氣道內復雜型腔模具的三軸加工軟體,與331廠合作進行了發動機葉輪的加工;華中理工大學1989年在微機上開發完成的適用於三維NC加工的軟體HZAPT;中京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研製的唐龍CAD/CAM系統,以北京機床所為核心的JCS機床開發的CKT815車削CAD/CAM一體化系統等。
到了20世紀90年代,響應國家開發自主產權的CAD/CAM的號召,開始了自行研製CAD/CAM軟體的工作,並取得了一些成果,如:
由北京由清華大學和廣東科龍(容聲)集團聯合研製的高華CAD、由北京北航海爾軟體有限公司(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正軟體研究所)研製的CAXA電子圖板和CAXAME製造工程師、由浙江大天電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開發的基於特徵的參數化造型系統GSCAD98、由廣州紅地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開發的基於STEP標準的CAD/CAM系統金銀花。
由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學院開發的具有自主版權的基於微機平台的CAD和圖紙管理軟體開目CA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行研製開發的超人2000CAD/CAM系統等,其中有一些系統已經接近世界水平。雖然我國的數控技術己開展多年,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始終未取得較大的突破。
從總體來看,先進的是點,落後的是面,我國的數控加工及數控編程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約有10一15年的差距,差距主要包涵以下幾個方面:數控技術的硬體基礎落後,CAD/CAM支撐的軟體體系尚未形成,CAD/CAM軟體關鍵技術落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自動編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自動編程技術
3. g52指令的解釋是什麼
G52:局部坐標系 G52 IP_;(設定局部坐標系) … G52 IP0;(取消局部坐標系) IP_:局部坐標系的原點。
在意某一個工件坐標系中再次建立一個坐標系,如:G0G90G54X30Y30; G52X0Y0;這時候後面的程序用G52的話 ,這里就是X0Y0, 用G54的話,這里就是X30Y30,就是這樣,後面加其他坐標就把G52取消了。
自動編程的採用:
編程的方法有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兩種。據統計分析,採用手工編程,一個零件的編程時間與機床加工之比,平均約為30:1。為了提高效率,必須採用計算機或程編機代替手工編程。自動編程需要有自動化編程語言。
其中麻省理工學院研製的APT語言是最典型的一種數控語言,它大大地提高了編程效率。從70年代開始出現的圖像數控編程技術有效地解決了幾何造型、零件幾何形狀的顯示、交互設計、修改及刀具軌跡生成、走刀過程的模擬顯示、驗證等,從而推動了CAD和CAM向一體化方向發展。
4. 想學電腦自動編程,怎麼學,哪裡學
大家好,我是木子,今天給大家帶來,數控自動編程,話不多說,上干貨
在數控加工程序的編制中,有手工編程與自動編程兩種方式。由於手工編程的整個過程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對於那些形狀復雜、具有非圓曲線、列表曲線輪廓的零件,或數值計算繁瑣、程序量很大的零件,手工編程是難以勝任的,這時必須採用自動編程。
想學自動編程卻沒門路,自己也不理解自動編程,詳細講解來教你
一、自動編程的基本形式
根據編程信息的輸入與計算機對信息的處理方式不同,自動編程分為以自動編程語言(APT語言)為基礎的自動編程和以計算機繪圖為基礎的自動編程。
1、APT語言式自動編程
APT編程是一種利用高級符號語言編制數控加工程序的方法。APT語言是一種能對工件、刀具的幾何形狀及刀具相對於工件的運動進行定義的接近於英語的符號語言.
用APT語言編程時,編程人員根據零件圖樣及加工工藝用APT語言編寫程序,並把這種加工程序輸入計算機,經計算機的語言編譯系統編譯運算產生刀位文件,再經過後置處理,生成數控系統能接受的零件數控加工程序。
2、CAM自動編程
採用CAM自動編程時,編程人員首先要對零件圖樣進行工藝分析,利用自動編程軟體本身的繪圖功能或CAD軟體將工件圖形數字化,製作出NC加工程序。
想學自動編程卻沒門路,自己也不理解自動編程,詳細講解來教你
二、自動編程的主要工作內容
1、零件圖樣分析,確定零件的加工工藝
分析零件的幾何要素與技術要求,明確加工內容,確定加工方法,選擇機床、夾具、刀具和切削工藝參數,制訂加工工藝路線,確定基準點、參考點和走刀路線(進給路線)。
2、零件圖形的數字化
將零件圖轉化為實體模型,供計算機識別。注意實體模型的文件格式能夠被自動編程軟體所接受。
3、給定初始條件,生成與編輯刀具軌跡
輸入初始條件,生成加工軌跡,根據實際加工狀態對生成的軌跡進行裁剪、拼接等編輯處理,形成刀具軌跡。
4、生成加工程序
輸入機床、刀具、切削用量等工藝參數和各種編程指令代碼,計算機會根據已有的刀具軌跡自動生成所需要的NC程序。
想學自動編程卻沒門路,自己也不理解自動編程,詳細講解來教你
三、自動編程的基本工作過程
(1)在CAD/CAM集成環境中建立被加工對象的曲面模型或特徵組合。
(2)確定加工時的定位基準面,基於特徵的自動編程方法,設定毛坯的大小與尺寸。
(3)設置刀具
5. apt的後綴文件要要什麼程序才能打開
基於AutoCAD系統進行APT語言自動編程,似乎是用AutoCAD。
6. 現在國外數控編程主要是哪種
1數控編程及其發展
數控編程是目前CAD/CAPP/CAM系統中最能明顯發揮效益的環節之一,其在實現設計加工自動化、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質量、縮短產品研製周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諸如航空工業、汽車工業等領域有著大量的應用。由於生產實際的強烈需求,國內外都對數控編程技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下面就對數控編程及其發展作一些介紹。
1.1數控編程的基本概念
數控編程是從零件圖紙到獲得數控加工程序的全過程。它的主要任務是計算加工走刀中的刀位點(cutterlocationpoint簡稱CL點)。刀位點一般取為刀具軸線與刀具表面的交點,多軸加工中還要給出刀軸矢量。
1.2數控編程技術的發展概況
為了解決數控加工中的程序編制問題,50年代,MIT設計了一種專門用於機械零件數控加工程序編制的語言,稱為APT(AutomaticallyProgrammedTool)。其後,APT幾經發展,形成了諸如APTII、APTIII(立體切削用)、APT(演算法改進,增加多坐標曲面加工編程功能)、APTAC(Advancedcontouring)(增加切削資料庫管理系統)和APT/SS(SculpturedSurface)(增加雕塑曲面加工編程功能)等先進版。
採用APT語言編制數控程序具有程序簡煉,走刀控制靈活等優點,使數控加工編程從面向機床指令的「匯編語言」級,上升到面向幾何元素.APT仍有許多不便之處:採用語言定義零件幾何形狀,難以描述復雜的幾何形狀,缺乏幾何直觀性;缺少對零件形狀、刀具運動軌跡的直觀圖形顯示和刀具軌跡的驗證手段;難以和CAD資料庫和CAPP系統有效連接;不容易作到高度的自動化,集成化。
針對APT語言的缺點,1978年,法國達索飛機公司開始開發集三維設計、分析、NC加工一體化的系統,稱為為CATIA。隨後很快出現了象EUCLID,UGII,INTERGRAPH,Pro/Engineering,MasterCAM及NPU/GNCP等系統,這些系統都有效的解決了幾何造型、零件幾何形狀的顯示,交互設計、修改及刀具軌跡生成,走刀過程的模擬顯示、驗證等問題,推動了CAD和CAM向一體化方向發展。到了80年代,在CAD/CAM一體化概念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及並行工程(CE)的概念。目前,為了適應CIMS及CE發展的需要,數控編程系統正向集成化和智能化夫發展。
在集成化方面,以開發符合STEP()標準的參數化特徵造型系統為主,目前已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國內外開發的熱點;在智能化方面,工作剛剛開始,還有待我們去努力。
2 NC刀具軌跡生成方法研究發展現狀
數控編程的核心工作是生成刀具軌跡,然後將其離散成刀位點,經後置處理產生數控加工程序。下面就刀具軌跡產生方法作一些介紹。
2.1基於點、線、面和體的NC刀軌生成方法
CAD技術從二維繪圖起步,經歷了三維線框、曲面和實體造型發展階段,一直到現在的參數化特徵造型。在二維繪圖與三維線框階段,數控加工主要以點、線為驅動對象,如孔加工,輪廓加工,平面區域加工等。這種加工要求操作人員的水平較高,交互復雜。在曲面和實體造型發展階段,出現了基於實體的加工。實體加工的加工對象是一個實體(一般為CSG和BREP混合表示的),它由一些基本體素經集合運算(並、交、差運算)而得。實體加工不僅可用於零件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大面積切削掉餘量,提高加工效率,而且可用於基於特徵的數控編程系統的研究與開發,是特徵加工的基礎。
實體加工一般有實體輪廓加工和實體區域加工兩種。實體加工的實現方法為層切法(SLICE),即用一組水平面去切被加工實體,然後對得到的交線產生等距線作為走刀軌跡。本文從系統需要角度出發,在ACIS幾何造型平台上實現了這種基於點、線、面和實體的數控加工。
2.2基於特徵的NC刀軌生成方法
參數化特徵造型已有了一定的發展時期,但基於特徵的刀具軌跡生成方法的研究才剛剛開始。特徵加工使數控編程人員不在對那些低層次的幾何信息(如:點、線、面、實體)進行操作,而轉變為直接對符合工程技術人員習慣的特徵進行數控編程,大大提高了編程效率。
W.R.Mail和A.J.Mcleod在他們的研究中給出了一個基於特徵的NC代碼生成子系統,這個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零件的每個加工過程都可以看成對組成該零件的形狀特徵組進行加工的總和。那麼對整個形狀特徵或形狀特徵組分別加工後即完成了零件的加工。而每一形狀特徵或形狀特徵組的NC代碼可自動生成。目前開發的系統只適用於2.5D零件的加工。
LeeandChang開發了一種用虛擬邊界的方法自動產生凸自由曲面特徵刀具軌跡的系統。這個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在凸自由曲面內嵌入一個最小的長方塊,這樣凸自由曲面特徵就被轉換成一個凹特徵。最小的長方塊與最終產品模型的合並就構成了被稱為虛擬模型的一種間接產品模型。刀具軌跡的生成方法分成三步完成:(1)、切削多面體特徵;(2)、切削自由曲面特徵;(3)、切削相交特徵。
JongYunJung研究了基於特徵的非切削刀具軌跡生成問題。文章把基於特徵的加工軌跡分成輪廓加工和內區域加工兩類,並定義了這兩類加工的切削方向,通過減少切削刀具軌跡達到整體優化刀具軌跡的目的。文章主要針對幾種基本特徵(孔、內凹、台階、槽),討論了這些基本特徵的典型走刀路徑、刀具選擇和加工順序等,並通過IP(InterProgramming)技術避免重復走刀,以優化非切削刀具軌跡。另外,JongYunJong還在他1991年的博士論文中研究了製造特徵提取和基於特徵的刀具及刀具路徑。
特徵加工的基礎是實體加工,當然也可認為是更高級的實體加工。但特徵加工不同於實體加工,實體加工有它自身的局限性。特徵加工與實體加工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
從概念上講,特徵是組成零件的功能要素,符合工程技術人員的操作習慣,為工程技術人員所熟知;實體是低層的幾何對象,是經過一系列布爾運算而得到的一個幾何體,不帶有任何功能語義信息;實體加工往往是對整個零件(實體)的一次性加工。但實際上一個零件不太可能僅用一把刀一次加工完,往往要經過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一系列工步,零件不同的部位一般要用不同的刀具進行加工;有時一個零件既要用到車削,也要用到銑削。因此實體加工主要用於零件的粗加工及半精加工。而特徵加工則從本質上解決了上述問題;特徵加工具有更多的智能。對於特定的特徵可規定某幾種固定的加工方法,特別是那些已在STEP標准規定的特徵更是如此。如果我們對所有的標准特徵都制定了特定的加工方法,那麼對那些由標准特徵夠成的零件的加工其方便性就可想而知了。倘若CAPP系統能提供相應的工藝特徵,那麼NCP系統就可以大大減少交互輸入,具有更多的智能。而這些實體加工是無法實現的;
特徵加工有利於實現從CAD、CAPP、NCP及CNC系統的全面集成,實現信息的雙向流動,為CIMS乃至並行工程(CE)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實體加工對這些是無能為力的。
2.3現役幾個主要CAD/CAM系統中的NC刀軌生成方法分析
現役CAM的構成及主要功能
目前比較成熟的CAM系統主要以兩種形式實現CAD/CAM系統集成:一體化的CAD/CAM系統(如:UGII、Euclid、Pro/ENGINEER等)和相對獨立的CAM系統(如:Mastercam、Surfcam等)。前者以內部統一的數據格式直接從CAD系統獲取產品幾何模型,而後者主要通過中性文件從其它CAD系統獲取產品幾何模型。然而,無論是哪種形式的CAM系統,都由五個模塊組成,即交互工藝參數輸入模塊、刀具軌跡生成模塊、刀具軌跡編輯模塊、三維加工動態模擬模塊和後置處理模塊。下面僅就一些著名的CAD/CAM系統的NC加工方法進行討論。
UGII加工方法分析
一般認為UGII是業界中最好,最具代表性的數控軟體。其最具特點的是其功能強大的刀具軌跡生成方法。包括車削、銑削、線切割等完善的加工方法。其中銑削主要有以下功能:
、PointtoPoint:完成各種孔加工;
、PanarMill:平面銑削。包括單向行切,雙向行切,環切以及輪廓加工等;
、FixedContour:固定多軸投影加工。用投影方法控制刀具在單張曲面上或多張曲面上的移動,控制刀具移動的可以是已生成的刀具軌跡,一系列點或一組曲線;
、VariableContour:可變軸投影加工;
、Parameterline:等參數線加工。可對單張曲面或多張曲面連續加工;
、ZigZagSurface:裁剪面加工;
、RoughtoDepth:粗加工。將毛坯粗加工到指定深度;
、CavityMill:多級深度型腔加工。特別適用於凸模和凹模的粗加工;
、SequentialSurface:曲面交加工。按照零件面、導動面和檢查面的思路對刀具的移動提供最大程度的控制。
EDSUnigraphics還包括大量的其它方面的功能,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STRATA加工方法分析
STRATA是一個數控編程系統開發環境,它是建立在ACIS幾何建模平台上的。
它為用戶提供兩種編程開發環境,即NC命令語言介面和NC操作C++類庫。它可支持三軸銑削,車削和線切割NC加工,並可支持線框、曲面和實體幾何建模。其NC刀具軌跡生成方法是基於實體模型。STRATA基於實體的NC刀具軌跡生成類庫提供的加工方法包括:
ProfileToolpath:輪廓加工;
AreaClearToolpath:平面區域加工;
SolidProfileToolpath:實體輪廓加工;
SolidAreaClearToolpath:實體平面區域加工;
SolidFaceToolPath:實體表面加工;
SolidSliceToolPath:實體截平面加工;
LanguagebasedToolpath:基於語言的刀具軌跡生成。
其它的CAD/CAM軟體,如Euclid,Cimitron,CV,CATIA等的NC功能各有千秋,但其基本內容大同小異,沒有本質區別。
2.4現役CAM系統刀軌生成方法的主要問題
按照傳統的CAD/CAM系統和CNC系統的工作方式,CAM系統以直接或間接(通過中性文件)的方式從CAD系統獲取產品的幾何數據模型。CAM系統以三維幾何模型中的點、線、面、或實體為驅動對象,生成加工刀具軌跡,並以刀具定位文件的形式經後置處理,以NC代碼的形式提供給CNC機床,在整個CAD/CAM及CNC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CAM系統只能從CAD系統獲取產品的低層幾何信息,無法自動捕捉產品的幾何形狀信息和產品高層的功能和語義信息。因此,整個CAM過程必須在經驗豐富的製造工程師的參與下,通過圖形交互來完成。如:製造工程師必須選擇加工對象(點、線、面或實體)、約束條件(裝夾、干涉和碰撞等)、刀具、加工參數(切削方向、切深、進給量、進給速度等)。整個系統的自動化程度較低。
在CAM系統生成的刀具軌跡中,同樣也只包含低層的幾何信息(直線和圓弧的幾何定位信息),以及少量的過程式控制制信息(如進給率、主軸轉速、換刀等)。因此,下游的CNC系統既無法獲取更高層的設計要求(如公差、表面光潔度等),也無法得到與生成刀具軌跡有關的加工工藝參數。
CAM系統各個模塊之間的產品數據不統一,各模塊相對獨立。例如刀具定位文件只記錄刀具軌跡而不記錄相應的加工工藝參數,三維動態模擬只記錄刀具軌跡的干涉與碰撞,而不記錄與其發生干涉和碰撞的加工對象及相關的加工工藝參數。
CAM系統是一個獨立的系統。CAD系統與CAM系統之間沒有統一的產品數據模型,即使是在一體化的集成CAD/CAM系統中,信息的共享也只是單向的和單一的。CAM系統不能充分理解和利用CAD系統有關產品的全部信息,尤其是與加工有關的特徵信息,同樣CAD系統也無法獲取CAM系統產生的加工數據信息。這就給並行工程的實施帶來了困難 。
3數控模擬技術
3.1計算機模擬的概念及應用
從工程的角度來看,模擬就是通過對系統模型的實驗去研究一個已有的或設計中的系統。分析復雜的動態對象,模擬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減少風險,縮短設計和製造的周期,並節約投資。計算機模擬就是藉助計算機,利用系統模型對實際系統進行實驗研究的過程。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迅速地發展,在模擬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計算機模擬的過程可通過圖1所示的要素間的三個基本活動來描述:
建模活動是通過對實際系統的觀測或檢測,在忽略次要因素及不可檢測變數的基礎上,用物理或數學的方法進行描述,從而獲得實際系統的簡化近似模型。這里的模型同實際系統的功能與參數之間應具有相似性和對應性。
模擬模型是對系統的數學模型(簡化模型)進行一定的演算法處理,使其成為合適的形式(如將數值積分變為迭代運算模型)之後,成為能被計算機接受的「可計算模型」。模擬模型對實際系統來講是一個二次簡化的模型。
模擬實驗是指將系統的模擬模型在計算機上運行的過程。模擬是通過實驗來研究實際系統的一種技術,通過模擬技術可以弄清系統內在結構變數和環境條件的影響。
計算機模擬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應用領域的擴大和模擬計算機的智能化。計算機模擬技術不僅在傳統的工程技術領域(航空、航天、化工等方面)繼續發展,而且擴大到社會經濟、生物等許多非工程領域,此外,並行處理、人工智慧、知識庫和專家系統等技術的發展正影響著模擬計算機的發展。
數控加工模擬利用計算機來模擬實際的加工過程,是驗證數控加工程序的可靠性和預測切削過程的有力工具,以減少工件的試切,提高生產效率。
3.2數控模擬技術的研究現狀
數控機床加工零件是靠數控指令程序控制完成的。為確保數控程序的正確性,防止加工過程中干涉和碰撞的發生,在實際生產中,常採用試切的方法進行檢驗。但這種方法費工費料,代價昂貴,使生產成本上升,增加了產品加工時間和生產周期。後來又採用軌跡顯示法,即以劃針或筆代替刀具,以著色板或紙代替工件來模擬刀具運動軌跡的二維圖形(也可以顯示二維半的加工軌跡),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對於工件的三維和多維加工,也有用易切削的材料代替工件(如,石蠟、木料、改性樹脂和塑料等)來檢驗加工的切削軌跡。但是,試切要佔用數控機床和加工現場。為此,人們一直在研究能逐步代替試切的計算機模擬方法,並在試切環境的模型化、模擬計算和圖形顯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目前正向提高模型的精確度、模擬計算實時化和改善圖形顯示的真實感等方向發展。
從試切環境的模型特點來看,目前NC切削過程模擬分幾何模擬和力學模擬兩個方面。幾何模擬不考慮切削參數、切削力及其它物理因素的影響,只模擬刀具工件幾何體的運動,以驗證NC程序的正確性。它可以減少或消除因程序錯誤而導致的機床損傷、夾具破壞或刀具折斷、零件報廢等問題;同時可以減少從產品設計到製造的時間,降低生產成本。切削過程的力學模擬屬於物理模擬范疇,它通過模擬切削過程的動態力學特性來預測刀具破損、刀具振動、控制切削參數,從而達到優化切削過程的目的。
幾何模擬技術的發展是隨著幾何建模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包括定性圖形顯示和定量干涉驗證兩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實體造型法,基於圖像空間的方法和離散矢量求交法。
3.3直接實體造型法
這種方法是指工件體與刀具運動所形成的包絡體進行實體布爾差運算,工件體的三維模型隨著切削過程被不斷更新。
Sungurtekin和Velcker開發了一個銑床的模擬系統。該系統採用CSG法來記錄毛坯的三維模型,利用一些基本圖元如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和集合運算,特別是並運算,將毛坯和一系列刀具掃描過的區域記錄下來,然後應用集合差運算從毛坯中順序除去掃描過的區域。所謂被掃過的區域是指切削刀具沿某一軌跡運動時所走過的區域。在掃描了每段NC代碼後顯示變化了的毛坯形狀。
Kawashima等的接合樹法將毛坯和切削區域用接合樹(graftree)表示,即除了空和滿兩種結點,邊界結點也作為八叉樹(octtree)的葉結點。邊界結點包含半空間,結點物體利用在這些半空間上的CSG操作來表示。接合樹細分的層次由邊界結點允許的半空間個數決定。逐步的切削模擬利用毛坯和切削區域的差運算來實現。毛坯的顯示採用了深度緩沖區演算法,將毛坯劃分為多邊形實現毛坯的可視化。
用基於實體造型的方法實現連續更新的毛坯的實時可視化,耗時太長,於是一些基於觀察的方法被提出來。
3.4基於圖像空間的方法
這種方法用圖像空間的消隱演算法來實現實體布爾運算。VanHook採用圖象空間離散法實現了加工過程的動態圖形模擬。他使用類似圖形消隱的zbuffer思想,沿視線方向將毛坯和刀具離散,在每個屏幕象素上毛坯和刀具表示為沿z軸的一個長方體,稱為Dexel結構。刀具切削毛坯的過程簡化為沿視線方向上的一維布爾運算,見圖3,切削過程就變成兩者Dexel結構的比較:
CASE1:只有毛坯,顯示毛坯,break;
CASE2:毛坯完全在刀具之後,顯示刀具,break;
CASE3:刀具切削毛坯前部,更新毛坯的dexel結構,顯示刀具,break;
CASE4:刀具切削毛坯內部,刪除毛坯的dexel結構,顯示刀具,break;
CASE5:刀具切削毛坯內部,創建新的毛坯dexel結構,顯示毛坯,break;
CASE6:刀具切削毛坯後部,更新毛坯的dexel結構,顯示毛坯,break;
CASE7:刀具完全在毛坯之後,顯示毛坯,break;
CASE8:只有刀具,顯示刀具,break。
這種方法將實體布爾運算和圖形顯示過程合為一體,使模擬圖形顯示有很好的實時性。
Hsu和Yang提出了一種有效的三軸銑削的實時模擬方法。他們使用zmap作為基本數據結構,記錄一個二維網格的每個方塊處的毛坯高度,即z向值。這種數據結構只適用於刀軸z向的三軸銑削模擬。對每個銑削操作通過改變刀具運動每一點的深度值,很容易更新zmap值,並更新工件的圖形顯示。
3.5離散矢量求交法
由於現有的實體造型技術未涉及公差和曲面的偏置表示,而像素空間布爾運算並不精確,使模擬驗證有很大的局限性。為此Chappel提出了一種基於曲面技術的「點矢量」(pointvector)法。這種方法將曲面按一定精度離散,用這些離散點來表示該曲面。以每個離散點的法矢為該點的矢量方向,延長與工件的外表面相交。通過模擬刀具的切削過程,計算各個離散點沿法矢到刀具的距離s。
設sg和sm分別為曲面加工的內、外偏差,如果sg< S < SM說明加工處在誤差范圍內,S < SG則過切,S>sm則漏切。該方法分為被切削曲面的離散(discretization)、檢測點的定位(location)和離散點矢量與工件實體的求交(intersection)三個過程。採用圖像映射的方法顯示加工誤差圖形;零件表面的加工誤差可以精確地描寫出來。
總體來說,基於實體造型的方法中幾何模型的表達與實際加工過程相一致,使得模擬的最終結果與設計產品間的精確比較成為可能;但實體造型的技術要求高,計算量大,在目前的計算機實用環境下較難應用於實時檢測和動態模擬。基於圖像空間的方法速度快得多,能夠實現實時模擬,但由於原始數據都已轉化為像素值,不易進行精確的檢測。離散矢量求交法基於零件的表面處理,能精確描述零件面的加工誤差,主要用於曲面加工的誤差檢測。
7. 數控編程有多少種方法一一寫下來
手工編程分為:
1. 手工編程
2.人機互動式(或稱會話式編程)多由數控系統提供這一功能,後來也有在電腦上實現的。
3.見過怪異高人,不用CAD 用宏程序編寫錄音機外殼模具,如果這也算一種的話,這樣的程序長度短,佔用內存很低。
自動編程分為:
1.APT 語言編程,類似basic語言的格式,用語句來書寫程序,最後可以圖形模擬零件的輪廓。
2. 圖形化編程,類似MASTERCAM, UG, PROE 等
3. 也有高人,用電腦的高級語言來生成曲面代碼,人工加頭尾來生成程序。
8. .apt是什麼文件
Advanced Packaging Tool(apt)是Linux下的一款安裝包管理工具。
最初只有.tar.gz的打包文件,用戶必須編譯每個他想在GNU/Linux上運行的軟體。用戶們普遍認為系統很有必要提供一種方法來管理這些安裝在機器上的軟體包,當Debian誕生時,這樣一個管理工具也就應運而生,它被命名為dpkg。從而著名的「package」概念第一次出現在GNU/Linux系統中,稍後Red Hat才決定開發自己的「rpm」包管理系統。
很快一個新的問題難倒了GNU/Linux製作者,他們需要一個快速、實用、高效的方法來安裝軟體包,當軟體包更新時,這個工具應該能自動管理關聯文件和維護已有配置文件。Debian再次率先解決了這個問題,APT(Advanced Packaging Tool)作為dpkg的前端誕生了。APT後來還被Conectiva改造用來管理rpm,並被其它Linux發行版本採用為它們的軟體包管理工具。
APT由幾個名字以「apt-」打頭的程序組成。apt-get、apt-cache 和apt-cdrom是處理軟體包的命令行工具。
Linux命令—apt,也是其它用戶前台程序的後端,如dselect 和aptitude。
作為操作的一部分,APT使用一個文件列出可獲得軟體包的鏡像站點地址,這個文件就是/etc/apt/sources.list
9. 什麼叫數控編程
數控編程的基本概念
數控編程是從零件圖紙到獲得數控加工程序的全過程。它的主要任務是計算加工走刀中的刀位點(cutterlocationpoint簡稱CL點)。刀位點一般取為刀具軸線與刀具表面的交點,多軸加工中還要給出刀軸矢量。
數控編程及其發展
數控編程是目前CAD/CAPP/CAM系統中最能明顯發揮效益的環節之一,其在實現設計加工自動化、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質量、縮短產品研製周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諸如航空工業、汽車工業等領域有著大量的應用。由於生產實際的強烈需求,國內外都對數控編程技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下面就對數控編程及其發展作一些介紹。
數控編程技術的發展概況
為了解決數控加工中的程序編制問題,50年代,MIT設計了一種專門用於機械零件數控加工程序編制的語言,稱為APT(AutomaticallyProgrammedTool)。其後,APT幾經發展,形成了諸如APTII、APTIII(立體切削用)、APT(演算法改進,增加多坐標曲面加工編程功能)、APTAC(Advancedcontouring)(增加切削資料庫管理系統)和APT/SS(SculpturedSurface)(增加雕塑曲面加工編程功能)等先進版。
採用APT語言編制數控程序具有程序簡練,走刀控制靈活等優點,使數控加工編程從面向機床指令的「匯編語言」級,上升到面向幾何元素.APT仍有許多不便之處:採用語言定義零件幾何形狀,難以描述復雜的幾何形狀,缺乏幾何直觀性;缺少對零件形狀、刀具運動軌跡的直觀圖形顯示和刀具軌跡的驗證手段;難以和CAD資料庫和CAPP系統有效連接;不容易作到高度的自動化,集成化。
針對APT語言的缺點,1978年,法國達索飛機公司開始開發集三維設計、分析、NC加工一體化的系統,稱為為CATIA。隨後很快出現了象EUCLID,UGII,INTERGRAPH,Pro/Engineering,MasterCAM及NPU/GNCP等系統,這些系統都有效的解決了幾何造型、零件幾何形狀的顯示,交互設計、修改及刀具軌跡生成,走刀過程的模擬顯示、驗證等問題,推動了CAD和CAM向一體化方向發展。到了80年代,在CAD/CAM一體化概念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及並行工程(CE)的概念。目前,為了適應CIMS及CE發展的需要,數控編程系統正向集成化和智能化夫發展。
在集成化方面,以開發符合STEP()標準的參數化特徵造型系統為主,目前已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國內外開發的熱點;在智能化方面,工作剛剛開始,還有待我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