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python字典怎麼排序
python字典怎麼排序?
定義一個字典類型
mydict = {2: '小路', 3: '黎明', 1: '郭富城', 4:'周董'}
可分別列印 key和value 看一下數據
按KEY排序,使用了 lambda和 reverse= False(正序)
key和value都輸出
reverse= True(逆序)
按value排序,漢字次序不是按拼音輸出
sorted並不改變字典本身的數據次序。
輸出後為列表和元組
可以 A = sorted(mydict.items(),key = lambda mydict:mydict[1],reverse= False) 賦值給A ,A的次序是變化後的
推薦:《Python教程》
注意事項
sorted並不改變字典本身的數據次序
如果要變化後的 可以賦值給另一個列表變數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關於python字典怎麼排序的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有關python教程請關注環球青藤其它相關文章!
Ⅱ Python 如何以指定順序排序
如果沒有重復值,可以這么搞
t1=['dog','cat','panda','bird']
t2=[('2','dog'),('1','panda')]
t4=list(dict(t2).values())
t3=t4+list(set(t1)-set(t4))
print(t3)
Ⅲ python幾種經典排序方法的實現
class SortMethod:
'''
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就是將一個數據插入到已經排好序的有序數據中,從而得到一個新的、個數加一的有序數據,演算法適用於少量數據的排序,時間復雜度為O(n^2)。是穩定的排序方法。
插入演算法把要排序的數組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了這個數組的所有元素,但將最後一個元素除外(讓數組多一個空間才有插入的位置)
第二部分就只包含這一個元素(即待插入元素)。
在第一部分排序完成後,再將這個最後元素插入到已排好序的第一部分中。
'''
def insert_sort(lists):
# 插入排序
count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1, count):
key = lists[i]
j = i - 1
while j >= 0:
if lists[j] > key:
lists[j + 1] = lists[j]
lists[j] = key
j -= 1
return lists
'''
希爾排序 (Shell Sort) 是插入排序的一種。也稱縮小增量排序,是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的一種更高效的改進版本。希爾排序是非穩定排序演算法。該方法因 DL.Shell 於 1959 年提出而得名。
希爾排序是把記錄按下標的一定增量分組,對每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排序;隨著增量逐漸減少,每組包含的關鍵詞越來越多,當增量減至 1 時,整個文件恰被分成一組,演算法便終止。
'''
def shell_sort(lists):
# 希爾排序
count = len(lists)
step = 2
group = count / step
while group > 0:
for i in range(0, group):
j = i + group
while j < count:
k = j - group
key = lists[j]
while k >= 0:
if lists[k] > key:
lists[k + group] = lists[k]
lists[k] = key
k -= group
j += group
group /= step
return lists
'''
冒泡排序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數列,一次比較兩個元素,如果他們的順序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數列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再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數列已經排序完成。
'''
def bubble_sort(lists):
# 冒泡排序
count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0, count):
for j in range(i + 1, count):
if lists[i] > lists[j]:
temp = lists[j]
lists[j] = lists[i]
lists[i] = temp
return lists
'''
快速排序
通過一趟排序將要排序的數據分割成獨立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要小,然後再按此方法對這兩部分數據分別進行快速排序,整個排序過程可以遞歸進行,以此達到整個數據變成有序序列
'''
def quick_sort(lists, left, right):
# 快速排序
if left >= right:
return lists
key = lists[left]
low = left
high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lists[right] >= key:
right -= 1
lists[left] = lists[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lists[left] <= key:
left += 1
lists[right] = lists[left]
lists[right] = key
quick_sort(lists, low, left - 1)
quick_sort(lists, left + 1, high)
return lists
'''
直接選擇排序
第 1 趟,在待排序記錄 r[1] ~ r[n] 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 r[1] 交換;
第 2 趟,在待排序記錄 r[2] ~ r[n] 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 r[2] 交換;
以此類推,第 i 趟在待排序記錄 r[i] ~ r[n] 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 r[i] 交換,使有序序列不斷增長直到全部排序完畢。
'''
def select_sort(lists):
# 選擇排序
count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0, count):
min = i
for j in range(i + 1, count):
if lists[min] > lists[j]:
min = j
temp = lists[min]
lists[min] = lists[i]
lists[i] = temp
return lists
'''
堆排序 (Heapsort) 是指利用堆積樹(堆)這種數據結構所設計的一種排序演算法,它是選擇排序的一種。
可以利用數組的特點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堆分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樹。大根堆的要求是每個節點的值都不大於其父節點的值,即 A[PARENT[i]] >= A[i]。
在數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為根據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頂。
'''
# 調整堆
def adjust_heap(lists, i, size):
lchild = 2 * i + 1
rchild = 2 * i + 2
max = i
if i < size / 2:
if lchild < size and lists[lchild] > lists[max]:
max = lchild
if rchild < size and lists[rchild] > lists[max]:
max = rchild
if max != i:
lists[max], lists[i] = lists[i], lists[max]
adjust_heap(lists, max, size)
# 創建堆
def build_heap(lists, size):
for i in range(0, (size/2))[::-1]:
adjust_heap(lists, i, size)
# 堆排序
def heap_sort(lists):
size = len(lists)
build_heap(lists, size)
for i in range(0, size)[::-1]:
lists[0], lists[i] = lists[i], lists[0]
adjust_heap(lists, 0, i)
'''
歸並排序是建立在歸並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演算法,該演算法是採用分治法 (Divide and Conquer) 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將已有序的子序列合並,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個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間有序。若將兩個有序表合並成一個有序表,稱為二路歸並。
歸並過程為:
比較 a[i] 和 a[j] 的大小,若 a[i]≤a[j],則將第一個有序表中的元素 a[i] 復制到 r[k] 中,並令 i 和 k 分別加上 1;
否則將第二個有序表中的元素 a[j] 復制到 r[k] 中,並令 j 和 k 分別加上 1,如此循環下去,直到其中一個有序表取完,然後再將另一個有序表中剩餘的元素復制到 r 中從下標 k 到下標 t 的單元。歸並排序的演算法我們通常用遞歸實現,先把待排序區間 [s,t] 以中點二分,接著把左邊子區間排序,再把右邊子區間排序,最後把左區間和右區間用一次歸並操作合並成有序的區間 [s,t]。
'''
def merge(left, right):
i, j = 0, 0
result = []
while i < len(left) and j < len(right):
if left[i] <= right[j]:
result.append(left[i])
i += 1
else:
result.append(right[j])
j += 1
result += left[i:]
result += right[j:]
return result
def merge_sort(lists):
# 歸並排序
if len(lists) <= 1:
return lists
num = len(lists) / 2
left = merge_sort(lists[:num])
right = merge_sort(lists[num:])
return merge(left, right)
'''
基數排序 (radix sort) 屬於「分配式排序」 (distribution sort),又稱「桶子法」 (bucket sort) 或 bin sort,顧名思義,它是透過鍵值的部份資訊,將要排序的元素分配至某些「桶」中,藉以達到排序的作用,基數排序法是屬於穩定性的排序。
其時間復雜度為 O (nlog(r)m),其中 r 為所採取的基數,而 m 為堆數,在某些時候,基數排序法的效率高於其它的穩定性排序法。
'''
import math
def radix_sort(lists, radix=10):
k = int(math.ceil(math.log(max(lists), radix)))
bucket = [[] for i in range(radix)]
for i in range(1, k+1):
for j in lists:
bucket[j/(radix**(i-1)) % (radix**i)].append(j)
del lists[:]
for z in bucket:
lists += z
del z[:]
return lists
---------------------
作者:CRazyDOgen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jipang6225/article/details/79975312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鏈接!
Ⅳ python如何對一組數排序
python對一組數排序的方法:
1、使用sorted()方法可以進行升序排序
2、可以operator模塊方法進行多級排序
operator 模塊方法允許多級排序。例如,可以先按 grade 排序,然後再按 age 排序
更多Python知識,請關註:Python自學網!!
Ⅳ python字母順序排序
1. (按字母順序排列)——sort()函數
例:
cars=['bmw','audi','toyota','subaru']
cars.sort()
print(cars)
輸出得到
['audi', 'bmw', 'subaru', 'toyota']
Ⅵ python數字提取和排序
正則取數字
字元轉數值
排序
#python2.x
importre
s='兒子6歲,爺爺60歲,爸爸30歲'
v=map(int,re.findall(r'(d+)',s))
v.sort()
printv
得到 [6, 30, 60]
Ⅶ python2 自定義排序規則如何排序
#分類函數
defselect(i):
return(i%3>0)and(i%2==0)
#不同分類的排序演算法
sort_funcs={
#升序
True:lambdalst:sorted(lst,reverse=False),
#降序
False:lambdalst:sorted(lst,reverse=True)
}
#混合排序
defmix_sort(arr,select,sort_funcs):
sequence={key:iter(func(vfori,vinenumerate(arr)ifselect(i)==key))forkey,funcinsort_funcs.iteritems()}
return[next(sequence[select(i)])fori,_inenumerate(arr)]
#輸出
arr=[0,1,2,3,4,5,6,7,8,9]
printmix_sort(arr,select,sort_funcs)
>>[9,7,2,6,4,5,3,1,8,0]
arr=[1,5,4,3,10,7,19]
printmix_sort(arr,select,sort_funcs)
>>[19,7,4,5,10,3,1]
在 arr =[0,1,2,3,4,5,6,7,8,9] 中,下標和值相同,比較好說明
arr 中 [2, 4, 8] 符合 「不能被 3 但可以被 2 整除」,升序為 [2, 4, 8]
arr 中 [0, 1, 3, 5, 6, 7, 9] 不符合「不能被 3 但可以被 2 整除」,降序為 [9, 7, 6, 5, 4, 1, 0]
按原先的位置組合,結果為[9,7,2,6,4,5,3,1,8,0]
不知道我理解得對不對
Ⅷ 怎樣用python將數組里的數從高到低排序
1、首先我們定義一個列表輸入一串大小不一的數字。
2、可以用sort()方法對定義的列表排序,注意,sort只是對列表排序,它沒有返回一個值。
3、輸入print列表名即可得到排序後的列表數據。
4、倒序可以用這個reverse方法,把元素位置倒轉過來。
5、然後再次print列表名,這樣就會得到倒轉順序之後的列表數據。
5、如圖兩相對比即實現了從高到低和從低到高排序。
Ⅸ 深入理解python中的排序sort
進行一個簡單的升序排列直接調用sorted()函數,函數將會返回一個排序後的列表:
sorted函數不會改變原有的list,而是返回一個新的排好序的list
如果你想使用就地排序,也就是改變原list的內容,那麼可以使用list.sort()的方法,這個方法的返回值是None。
另一個區別是,list.sort()方法只是list也就是列表類型的方法,只可以在列表類型上調用。而sorted方法則是可以接受任何可迭代對象。
list.sort()和sorted()函數都有一個key參數,可以用來指定一個函數來確定排序的一個優先順序。比如,這個例子就是根據大小寫的優先順序進行排序:
key參數的值應該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接受一個參數然後返回以一個key,這個key就被用作進行排序。這個方法很高效,因為對於每一個輸入的記錄只需要調用一次key函數。
一個常用的場景就是當我們需要對一個復雜對象的某些屬性進行排序時:
再如:
前面我們看到的利用key-function來自定義排序,同時Python也可以通過operator庫來自定義排序,而且通常這種方法更好理解並且效率更高。
operator庫提供了 itemgetter(), attrgetter(), and a methodcaller()三個函數
同時還支持多層排序
list.sort()和sorted()都有一個boolean類型的reverse參數,可以用來指定升序和降序排列,默認為false,也就是升序排序,如果需要降序排列,則需將reverse參數指定為true。
排序的穩定性指,有相同key值的多個記錄進行排序之後,原始的前後關系保持不變
我們可以看到python中的排序是穩定的。
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穩定的特性來進行一些復雜的排序步驟,比如,我們將學生的數據先按成績降序然後年齡升序。當排序是穩定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將年齡升序,再將成績降序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傳統的DSU(Decorate-Sort-Undecorate)的排序方法主要有三個步驟:
因為元組是按字典序比較的,比較完grade之後,會繼續比較i。
添加index的i值不是必須的,但是添加i值有以下好處:
現在python3提供了key-function,所以DSU方法已經不常用了
python2.x版本中,是利用cmp參數自定義排序。
python3.x已經將這個方法移除了,但是我們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cmp參數
cmp參數的使用方法就是指定一個函數,自定義排序的規則,和java等其他語言很類似
也可以反序排列
python3.x中可以用如下方式:
Ⅹ 求一個簡單的Python給數字排序代碼
簡單排序的話,直接使用 list.sort() 就可以了,直接在原列表上進行排序。
非要寫成函數的形式的話,代碼如下
defABC(nums_l):
nums_l.sort()
returnnums_l
l=[1,2,5,3,4]
#其實,使用l.sort()之後,就對l進行了排序,然後輸出l就可以了
printl
printABC(l)
這樣,輸出為
>>>================================RESTART================================
>>>
[1,2,5,3,4]
[1,2,3,4,5]
>>>
這么基礎的東西,不會的話,自己看書去。
defABC(nums_l):
returnsorted(nums_l)
defmain():
nums_l=[]
whileTrue:
try:
n=int(raw_input('inputnum:>').strip())
nums_l.append(n)
except:
break
print'',ABC(nums_l)
if__name__=='__main__':
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