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python有switch

python有switch

發布時間:2022-10-02 11:47:20

A. 為什麼python中沒有Switch/Case語句

同於我用過的其它編程語言,Python 沒有 switch / case 語句。為了實現它,我們可以使用字典映射:


這段代碼類似於:


Python 代碼通常比處理 case 的標准方法更為簡短,也可以說它更難理解。當我初次使用 Python 時,感覺很奇怪並且心煩意亂。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 switch 中使用字典的 key 來做標識符變得越來越習以為常。


函數的字典映射

在 Python 中字典映射也可以包含函數或者 lambda 表達式:


雖然zero和one中的代碼很簡單,但是很多 Python 程序使用這樣的字典映射來調度復雜的流程。


類的調度方法

如果在一個類中,不確定要使用哪種方法,可以用一個調度方法在運行的時候來確定。


很靈活,對吧?

官方說明

官方文檔的解釋說,「用if... elif... elif... else序列很容易來實現 switch / case 語句」。而且可以使用函數字典映射和類的調度方法。

B. 為什麼Python中沒有Switch/Case語句

因為作為一門解釋型語言,switch/case是沒有存在必要的,if/elif/else就可以實現的功能,為什麼要再提供重復的?
if else的得一個if一個if的判斷過去,如果匹配的是最後一個條件,前面所有if都得判斷一遍的。
看過匯編就知道,C語言的switch/case,在case值連續的時候,是可以根據case值直接計算該跳轉的地址的。

C. 為什麼Python中沒有Switch/Case語句

不同於我用過的其它編程語言,Python 沒有 switch / case 語句。為了實現它,我們可以使用字典映射:

Python

1
2
3
4
5
6
7

def numbers_to_strings(argument):
switcher = {
0: "zero",
1: "one",
2: "two",
}
return switcher.get(argument, "nothing")

這段代碼類似於: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function(argument){
switch(argument) {
case 0:
return "zero";
case 1:
return "one";
case 2:
return "two";
default:
return "nothing";
};
};

Python 代碼通常比處理 case 的標准方法更為簡短,也可以說它更難理解。當我初次使用 Python 時,感覺很奇怪並且心煩意亂。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 switch 中使用字典的 key 來做標識符變得越來越習以為常。
函數的字典映射
在 Python 中字典映射也可以包含函數或者 lambda 表達式: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ef zero():
return "zero"

def one():
return "one"

def numbers_to_functions_to_strings(argument):
switcher = {
0: zero,
1: one,
2: lambda: "two",
}
# Get the function from switcher dictionary
func = switcher.get(argument, lambda: "nothing")
# Execute the function
return func()

雖然 zero 和 one 中的代碼很簡單,但是很多 Python 程序使用這樣的字典映射來調度復雜的流程。
類的調度方法
如果在一個類中,不確定要使用哪種方法,可以用一個調度方法在運行的時候來確定。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lass Switcher(object):
def numbers_to_methods_to_strings(self, argument):
"""Dispatch method"""
# prefix the method_name with 'number_' because method names
# cannot begin with an integer.
method_name = 'number_' + str(argument)
# Get the method from 'self'. Default to a lambda.
method = getattr(self, method_name, lambda: "nothing")
# Call the method as we return it
return method()

def number_0(self):
return "zero"

def number_1(self):
return "one"

def number_2(self):
return "two"

很靈活,對吧?
官方說明
官方的解釋說,「用if... elif... elif... else序列很容易來實現 switch / case 語句」。而且可以使用函數字典映射和類的調度方法。
可以說官方的說明並沒有解釋什麼,只是給出了解決方案。換句話說,沒有回答為什麼。我認為其實官方真正想說的是:「Python 不需要 switch / case 語句」。
真的是這樣嗎?
是的。但是還有別的原因。我聽牛人說過,在代碼中 switch/case 語句真的很難調試。
就我個人而言,我發現當運行到大量嵌套的用作代碼分支映射的字典里,上述說法就站不住腳了。想想吧,一個超過100條語句的嵌套字典,和一個嵌套100個以上 case 的 switch/case 代碼塊一樣,都是難以調試的。
字典映射運行更快?
Python 沒有 case 語句,使用其它語言的衡量標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某種語言中運行更快並不意味著在另一種語言中也一樣。讓我們繼續。
Python 實現方法的顯著優點
有時候我會遇到 Python 的實現方法比 switch/case 語句更好用的情況,例如在運行的時候,需要從映射里添加或者刪除一些潛在的選項。每當這時,多年來使用字典映射和調度方法的實踐讓我受益匪淺。現在我覺得,我再也無法回到依賴 switch/case 語句的日子了。
結束語
Python 迫使我積累了很多映射的實踐經驗,對我來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有 switch/case 語句可用的約束,促使我想到了可能不會用來開發的方法和主意。
有意或無意中,Python 沒有 switch/case 語句已成為一種社會建構,並讓我成為一個更優秀的程序員
綜上所述,所以我認為這種意外的社會構建解釋比官方的「用這個來代替」的說明要好得多。

D. python中有switch嗎

python中沒有switch結構,一般用字典(dict)來模擬switch實現

E. python中有switch語句嗎

python官網的回答(地址:https://docs.python.org/2/faq/design.html#why-isn-t-there-a-switch-or-case-statement-in-python):
You can do this easily enough with a sequence of if... elif... elif... else.
意思就是:python語法講究簡單明了,if else完全可以很簡單的實現switch的所有功能,沒必要用switch。

F. 在python中沒有switch-case語句

開發者認為switch case語句不好,反正也可以用if else來做乾脆就不支持了

G. 如何理解 python中的switch

H. 萬字干貨,Python語法大合集,一篇文章帶你入門

這份資料非常純粹,只有Python的基礎語法,專門針對想要學習Python的小白。

Python中用#表示單行注釋,#之後的同行的內容都會被注釋掉。

使用三個連續的雙引號表示多行注釋,兩個多行注釋標識之間內容會被視作是注釋。

Python當中的數字定義和其他語言一樣:

我們分別使用+, -, *, /表示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符。

這里要注意的是,在Python2當中,10/3這個操作會得到3,而不是3.33333。因為除數和被除數都是整數,所以Python會自動執行整數的計算,幫我們把得到的商取整。如果是10.0 / 3,就會得到3.33333。目前Python2已經不再維護了,可以不用關心其中的細節。

但問題是Python是一個 弱類型 的語言,如果我們在一個函數當中得到兩個變數,是無法直接判斷它們的類型的。這就導致了同樣的計算符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非常蛋疼。以至於程序員在運算除法的時候,往往都需要手工加上類型轉化符,將被除數轉成浮點數。

在Python3當中撥亂反正,修正了這個問題,即使是兩個整數相除,並且可以整除的情況下,得到的結果也一定是浮點數。

如果我們想要得到整數,我們可以這么操作:

兩個除號表示 取整除 ,Python會為我們保留去除余數的結果。

除了取整除操作之外還有取余數操作,數學上稱為取模,Python中用%表示。

Python中支持 乘方運算 ,我們可以不用調用額外的函數,而使用**符號來完成:

當運算比較復雜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括弧來強制改變運算順序。

Python中用首字母大寫的True和False表示真和假。

用and表示與操作,or表示或操作,not表示非操作。而不是C++或者是Java當中的&&, || 和!。

在Python底層, True和False其實是1和0 ,所以如果我們執行以下操作,是不會報錯的,但是在邏輯上毫無意義。

我們用==判斷相等的操作,可以看出來True==1, False == 0.

我們要小心Python當中的bool()這個函數,它並不是轉成bool類型的意思。如果我們執行這個函數,那麼 只有0會被視作是False,其他所有數值都是True

Python中用==判斷相等,>表示大於,>=表示大於等於, <表示小於,<=表示小於等於,!=表示不等。

我們可以用and和or拼裝各個邏輯運算:

注意not,and,or之間的優先順序,其中not > and > or。如果分不清楚的話,可以用括弧強行改變運行順序。

關於list的判斷,我們常用的判斷有兩種,一種是剛才介紹的==,還有一種是is。我們有時候也會簡單實用is來判斷,那麼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Python是全引用的語言,其中的對象都使用引用來表示。is判斷的就是 兩個引用是否指向同一個對象 ,而==則是判斷兩個引用指向的具體內容是否相等。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把引用比喻成地址的話,is就是判斷兩個變數的是否指向同一個地址,比如說都是沿河東路XX號。而==則是判斷這兩個地址的收件人是否都叫張三。

顯然,住在同一個地址的人一定都叫張三,但是住在不同地址的兩個人也可以都叫張三,也可以叫不同的名字。所以如果a is b,那麼a == b一定成立,反之則不然。

Python當中對字元串的限制比較松, 雙引號和單引號都可以表示字元串 ,看個人喜好使用單引號或者是雙引號。我個人比較喜歡單引號,因為寫起來方便。

字元串也支持+操作,表示兩個字元串相連。除此之外,我們把兩個字元串寫在一起,即使沒有+,Python也會為我們拼接:

我們可以使用[]來查找字元串當中某個位置的字元,用 len 來計算字元串的長度。

我們可以在字元串前面 加上f表示格式操作 ,並且在格式操作當中也支持運算,比如可以嵌套上len函數等。不過要注意,只有Python3.6以上的版本支持f操作。

最後是None的判斷,在Python當中None也是一個對象, 所有為None的變數都會指向這個對象 。根據我們前面所說的,既然所有的None都指向同一個地址,我們需要判斷一個變數是否是None的時候,可以使用is來進行判斷,當然用==也是可以的,不過我們通常使用is。

理解了None之後,我們再回到之前介紹過的bool()函數,它的用途其實就是判斷值是否是空。所有類型的 默認空值會被返回False ,否則都是True。比如0,"",[], {}, ()等。

除了上面這些值以外的所有值傳入都會得到True。

Python當中的標准輸入輸出是 input和print

print會輸出一個字元串,如果傳入的不是字元串會自動調用__str__方法轉成字元串進行輸出。 默認輸出會自動換行 ,如果想要以不同的字元結尾代替換行,可以傳入end參數:

使用input時,Python會在命令行接收一行字元串作為輸入。可以在input當中傳入字元串,會被當成提示輸出:

Python支持 三元表達式 ,但是語法和C++不同,使用if else結構,寫成:

上段代碼等價於:

Python中用[]表示空的list,我們也可以直接在其中填充元素進行初始化:

使用append和pop可以在list的末尾插入或者刪除元素:

list可以通過[]加上下標訪問指定位置的元素,如果是負數,則表示 倒序訪問 。-1表示最後一個元素,-2表示倒數第二個,以此類推。如果訪問的元素超過數組長度,則會出發 IndexError 的錯誤。

list支持切片操作,所謂的切片則是從原list當中 拷貝 出指定的一段。我們用start: end的格式來獲取切片,注意,這是一個 左閉右開區間 。如果留空表示全部獲取,我們也可以額外再加入一個參數表示步長,比如[1:5:2]表示從1號位置開始,步長為2獲取元素。得到的結果為[1, 3]。如果步長設置成-1則代表反向遍歷。

如果我們要指定一段區間倒序,則前面的start和end也需要反過來,例如我想要獲取[3: 6]區間的倒序,應該寫成[6:3:-1]。

只寫一個:,表示全部拷貝,如果用is判斷拷貝前後的list會得到False。可以使用del刪除指定位置的元素,或者可以使用remove方法。

insert方法可以 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index方法可以查詢某個元素第一次出現的下標。

list可以進行加法運算,兩個list相加表示list當中的元素合並。 等價於使用extend 方法:

我們想要判斷元素是否在list中出現,可以使用 in關鍵字 ,通過使用len計算list的長度:

tuple和list非常接近,tuple通過()初始化。和list不同, tuple是不可變對象 。也就是說tuple一旦生成不可以改變。如果我們修改tuple,會引發TypeError異常。

由於小括弧是有改變優先順序的含義,所以我們定義單個元素的tuple, 末尾必須加上逗號 ,否則會被當成是單個元素:

tuple支持list當中絕大部分操作:

我們可以用多個變數來解壓一個tuple:

解釋一下這行代碼:

我們在b的前面加上了星號, 表示這是一個list 。所以Python會在將其他變數對應上值的情況下,將剩下的元素都賦值給b。

補充一點,tuple本身雖然是不可變的,但是 tuple當中的可變元素是可以改變的 。比如我們有這樣一個tuple:

我們雖然不能往a當中添加或者刪除元素,但是a當中含有一個list,我們可以改變這個list類型的元素,這並不會觸發tuple的異常:

dict也是Python當中經常使用的容器,它等價於C++當中的map,即 存儲key和value的鍵值對 。我們用{}表示一個dict,用:分隔key和value。

。我們用{}表示一個dict,用:分隔key和value。

dict的key必須為不可變對象,所以 list、set和dict不可以作為另一個dict的key ,否則會拋出異常:

我們同樣用[]查找dict當中的元素,我們傳入key,獲得value,等價於get方法。

我們可以call dict當中的keys和values方法,獲取dict當中的所有key和value的集合,會得到一個list。在Python3.7以下版本當中,返回的結果的順序可能和插入順序不同,在Python3.7及以上版本中,Python會保證返回的順序和插入順序一致:

我們也可以用in判斷一個key是否在dict當中,注意只能判斷key。

如果使用[]查找不存在的key,會引發KeyError的異常。如果使用 get方法則不會引起異常,只會得到一個None

setdefault方法可以 為不存在的key 插入一個value,如果key已經存在,則不會覆蓋它:

我們可以使用update方法用另外一個dict來更新當前dict,比如a.update(b)。對於a和b交集的key會被b覆蓋,a當中不存在的key會被插入進來:

我們一樣可以使用del刪除dict當中的元素,同樣只能傳入key。

Python3.5以上的版本支持使用**來解壓一個dict:

set是用來存儲 不重復元素 的容器,當中的元素都是不同的,相同的元素會被刪除。我們可以通過set(),或者通過{}來進行初始化。注意當我們使用{}的時候,必須要傳入數據,否則Python會將它和dict弄混。

set當中的元素也必須是不可變對象,因此list不能傳入set。

可以調用add方法為set插入元素:

set還可以被認為是集合,所以它還支持一些集合交叉並補的操作。

set還支持 超集和子集的判斷 ,我們可以用大於等於和小於等於號判斷一個set是不是另一個的超集或子集:

和dict一樣,我們可以使用in判斷元素在不在set當中。用可以拷貝一個set。

Python當中的判斷語句非常簡單,並且Python不支持switch,所以即使是多個條件,我們也只能 羅列if-else

我們可以用in來循環迭代一個list當中的內容,這也是Python當中基本的循環方式。

如果我們要循環一個范圍,可以使用range。range加上一個參數表示從0開始的序列,比如range(10),表示[0, 10)區間內的所有整數:

如果我們傳入兩個參數,則 代表迭代區間的首尾

如果我們傳入第三個元素,表示每次 循環變數自增的步長

如果使用enumerate函數,可以 同時迭代一個list的下標和元素

while循環和C++類似,當條件為True時執行,為false時退出。並且判斷條件不需要加上括弧:

Python當中使用 try和except捕獲異常 ,我們可以在except後面限制異常的類型。如果有多個類型可以寫多個except,還可以使用else語句表示其他所有的類型。finally語句內的語法 無論是否會觸發異常都必定執行

在Python當中我們經常會使用資源,最常見的就是open打開一個文件。我們 打開了文件句柄就一定要關閉 ,但是如果我們手動來編碼,經常會忘記執行close操作。並且如果文件異常,還會觸發異常。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with語句來代替這部分處理,使用with會 自動在with塊執行結束或者是觸發異常時關閉打開的資源

以下是with的幾種用法和功能:

凡是可以使用in語句來迭代的對象都叫做 可迭代對象 ,它和迭代器不是一個含義。這里只有可迭代對象的介紹,想要了解迭代器的具體內容,請移步傳送門:

Python——五分鍾帶你弄懂迭代器與生成器,夯實代碼能力

當我們調用dict當中的keys方法的時候,返回的結果就是一個可迭代對象。

我們 不能使用下標來訪問 可迭代對象,但我們可以用iter將它轉化成迭代器,使用next關鍵字來獲取下一個元素。也可以將它轉化成list類型,變成一個list。

使用def關鍵字來定義函數,我們在傳參的時候如果指定函數內的參數名, 可以不按照函數定義的順序 傳參:

可以在參數名之前加上*表示任意長度的參數,參數會被轉化成list:

也可以指定任意長度的關鍵字參數,在參數前加上**表示接受一個dict:

當然我們也可以兩個都用上,這樣可以接受任何參數:

傳入參數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使用*和**來解壓list或者是dict:

Python中的參數 可以返回多個值

函數內部定義的變數即使和全局變數重名,也 不會覆蓋全局變數的值 。想要在函數內部使用全局變數,需要加上 global 關鍵字,表示這是一個全局變數:

Python支持 函數式編程 ,我們可以在一個函數內部返回一個函數:

Python中可以使用lambda表示 匿名函數 ,使用:作為分隔,:前面表示匿名函數的參數,:後面的是函數的返回值:

我們還可以將函數作為參數使用map和filter,實現元素的批量處理和過濾。關於Python中map、rece和filter的使用,具體可以查看之前的文章:

五分鍾帶你了解map、rece和filter

我們還可以結合循環和判斷語來給list或者是dict進行初始化:

使用 import語句引入一個Python模塊 ,我們可以用.來訪問模塊中的函數或者是類。

我們也可以使用from import的語句,單獨引入模塊內的函數或者是類,而不再需要寫出完整路徑。使用from import *可以引入模塊內所有內容(不推薦這么干)

可以使用as給模塊內的方法或者類起別名:

我們可以使用dir查看我們用的模塊的路徑:

這么做的原因是如果我們當前的路徑下也有一個叫做math的Python文件,那麼 會覆蓋系統自帶的math的模塊 。這是尤其需要注意的,不小心會導致很多奇怪的bug。

我們來看一個完整的類,相關的介紹都在注釋當中

以上內容的詳細介紹之前也有過相關文章,可以查看:

Python—— slots ,property和對象命名規范

下面我們來看看Python當中類的使用:


這里解釋一下,實例和對象可以理解成一個概念,實例的英文是instance,對象的英文是object。都是指類經過實例化之後得到的對象。


繼承可以讓子類 繼承父類的變數以及方法 ,並且我們還可以在子類當中指定一些屬於自己的特性,並且還可以重寫父類的一些方法。一般我們會將不同的類放在不同的文件當中,使用import引入,一樣可以實現繼承。

我們創建一個蝙蝠類:

我們再創建一個蝙蝠俠的類,同時繼承Superhero和Bat:

執行這個類:

我們可以通過yield關鍵字創建一個生成器,每次我們調用的時候執行到yield關鍵字處則停止。下次再次調用則還是從yield處開始往下執行:

除了yield之外,我們還可以使用()小括弧來生成一個生成器:

關於生成器和迭代器更多的內容,可以查看下面這篇文章:

五分鍾帶你弄懂迭代器與生成器,夯實代碼能力

我們引入functools當中的wraps之後,可以創建一個裝飾器。裝飾器可以在不修改函數內部代碼的前提下,在外麵包裝一層其他的邏輯:

裝飾器之前也有專門的文章詳細介紹,可以移步下面的傳送門:

一文搞定Python裝飾器,看完面試不再慌

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可以看到結束,原作者的確非常厲害,把Python的基本操作基本上都囊括在裡面了。如果都能讀懂並且理解的話,那麼Python這門語言就算是入門了。


如果你之前就有其他語言的語言基礎,我想本文讀完應該不用30分鍾。當然在30分鍾內學會一門語言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我所提倡的。但至少通過本文我們可以做到熟悉Python的語法,知道大概有哪些操作,剩下的就要我們親自去寫代碼的時候去體會和運用了。

根據我的經驗,在學習一門新語言的前期,不停地查閱資料是免不了的。希望本文可以作為你在使用Python時候的查閱文檔。

最後,我這里有各種免費的編程類資料,有需要的及時私聊我,回復"學習",分享給大家,正在發放中............





I. python里有沒有類似與c語言switch...case...的條件判斷語句

有if 、while循環。if elif else 可以實現你說的這個switch。

num = raw_input('please input number :')
if num < 0:
print 'num 小於 0'
elif num = 0:
print 'num等於0'
elif num >0:
print 'num 大於0'
else:
print 'num 不是數字 '

大體是這么個意思了,數字判斷,要轉換類型。

閱讀全文

與python有switch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燕趙紅楓app如何下載 瀏覽:867
php查殺軟體 瀏覽:877
教育管理學pdf 瀏覽:547
伺服器均衡怎麼使用 瀏覽:626
linux中jps 瀏覽:954
單片機實驗感想 瀏覽:560
程序員級別數學演算法邏輯 瀏覽:900
2k21公園怎麼換伺服器 瀏覽:724
php釋放資料庫連接 瀏覽:722
php網頁抓取工具 瀏覽:726
android設置對齊方式 瀏覽:23
linux創建網頁 瀏覽:280
凈化車間門演算法 瀏覽:934
安卓怎麼搞jpg 瀏覽:546
如來佛祖命令雷神去下界 瀏覽:856
新電腦管家下載好怎麼解壓 瀏覽:530
php獲取介面數據 瀏覽:767
最後的命令 瀏覽:921
如何添加手機app桌面快捷圖標 瀏覽:427
ui設計師與程序員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