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java中,線程是什麼意思,多線程又是什麼
在計算機中當一個程序運行的時候就會創建至少一個進程,例如當我們運行QQ的時候,系統就會創建進程來處理我們平時的一些操作,當我們打開任務管理器的時候,在進程的列表裡面就可以找到QQ.exe的運行程序;
在計算機中處理進程之外還有另一個概念就是線程,線程是存在於進程當中,一個進程可以包含多個線程;當我們的計算機有多核處理器的時候,使用多線程可以加快程序的運算速率;如果一個進程中只有一個線程,當程序遇到一個比較耗時的計算的時候,由於程序是單線程的,那麼程序只能等待這個運算結束的時候再繼續運行,這樣會大大的降低程序的效率;當時用多個線程的時候,在某個線程遇到比較耗時的運算的時候,該線程可以繼續自己的運算,但是其他的線程也可以同步進行,這樣當耗時的計算結束之後,其他線程也將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執行完畢,這樣就會很大的提高程序執行效率;
在程序運行中對於文件的保存相對於處理器的運算速度來說是很慢的,當我們程序中接收到一個保存文件的信息之後,我們可以創建一個保存文件的線程,在主線程中我們可以繼續進行我們的其他運算,這樣當文件保存好之後,我們的其他運算也會完成,互不影響;
在Java中我們可以創建一個自己的類繼承於Thread類,並且重寫run() 方法,當線程啟動之後,run()方法裡面的操作都在線程中進行處理,而不會影響主線程的信息;
當我們創建好一個自定義線程類之後,我們可以創建這個自定義線程的對象,進行線程的啟動;線程須調用start();方法進行啟動,這樣run()方法裡面的內容才會在線程中運行;如果我們不去調用start()方法,那我們只是創建了一個普通的類,即使我們手動調用run()方法,run()方法裡面的內容也不會在線程中運行;
在Java中線程主要有初始狀態,運行狀態,阻塞狀態,終止狀態等;當我們新創建一個線程對象的時候,此時線程的狀態為初始狀態;當我們調用start()之後,此時的線程才被激活成為運行狀態,之後run()方法裡面的信息才會在子線程中運行;我們可以在不同的階段調用不同的方法將線程設置為不同的狀態;比如有時候我們的操作需要等待其他線程中運算結束之後才可以繼續進行,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將線程設置為等待狀態,當需要的資源滿足條件之後,可以繼續運行當前的線程;
以上的內容就是關於Java中線程是什麼,更多關於Java方面的問題可以看下這個視頻教程:網頁鏈接,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❷ Java線程的作用什麼
線程同步我們可以在計算機上運行各種計算機軟體程序。每一個運行的程序可能包括多個獨立運行的線程(Thread)。 線程(Thread)是一份獨立運行的程序,有自己專用的運行棧。線程有可能和其他線程共享一些資源,比如,內存,文件,資料庫等。
當多個線程同時讀寫同一份共享資源的時候,可能會引起沖突。這時候,我們需要引入線程「同步」機制,即各位線程之間要有個先來後到,不能一窩蜂擠上去搶作一團。
同步這個詞是從英文synchronize(使同時發生)翻譯過來的。我也不明白為什麼要用這個很容易引起誤解的詞。既然大家都這么用,咱們也就只好這么將就。
線程同步的真實意思和字面意思恰好相反。線程同步的真實意思,其實是「排隊」:幾個線程之間要排隊,一個一個對共享資源進行操作,而不是同時進行操作。
因此,關於線程同步,需要牢牢記住的第一點是:線程同步就是線程排隊。同步就是排隊。線程同步的目的就是避免線程「同步」執行。這可真是個無聊的繞口令。
關於線程同步,需要牢牢記住的第二點是 「共享」這兩個字。只有共享資源的讀寫訪問才需要同步。如果不是共享資源,那麼就根本沒有同步的必要。
關於線程同步,需要牢牢記住的第三點是,只有「變數」才需要同步訪問。如果共享的資源是固定不變的,那麼就相當於「常量」,線程同時讀取常量也不需要同步。至少一個線程修改共享資源,這樣的情況下,線程之間就需要同步。
關於線程同步,需要牢牢記住的第四點是:多個線程訪問共享資源的代碼有可能是同一份代碼,也有可能是不同的代碼;無論是否執行同一份代碼,只要這些線程的代碼訪問同一份可變的共享資源,這些線程之間就需要同步。
為了加深理解,下面舉幾個例子
有兩個采購員,他們的工作內容是相同的,都是遵循如下的步驟:
(1)到市場上去,尋找並購買有潛力的樣品。
(2)回到公司,寫報告。
這兩個人的工作內容雖然一樣,他們都需要購買樣品,他們可能買到同樣種類的樣品,但是他們絕對不會購買到同一件樣品,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共享資源。所以,他們可以各自進行自己的工作,互不幹擾。這兩個采購員就相當於兩個線程;兩個采購員遵循相同的工作步驟,相當於這兩個線程執行同一段代碼。
下面給這兩個采購員增加一個工作步驟。采購員需要根據公司的「布告欄」上面公布的信息,安排自己的工作計劃。 這兩個采購員有可能同時走到布告欄的前面,同時觀看布告欄上的信息。這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布告欄是只讀的,這兩個采購員誰都不會去修改布告欄上寫的信息 下面增加一個角色。一個辦公室行政人員這個時候,也走到了布告欄前面,准備修改布告欄上的信息。
如果行政人員先到達布告欄,並且正在修改布告欄的內容。兩個采購員這個時候,恰好也到了。這兩個采購員就必須等待行政人員完成修改之後,才能觀看修改後的信息。
如果行政人員到達的時候,兩個采購員已經在觀看布告欄了。那麼行政人員需要等待兩個采購員把當前信息記錄下來之後,才能夠寫上新的信息。
上述這兩種情況,行政人員和采購員對布告欄的訪問就需要進行同步。因為其中一個線程(行政人員)修改了共享資源(布告欄)。而且我們可以看到,行政人員的工作流程和采購員的工作流程(執行代碼)完全不同,但是由於他們訪問了同一份可變共享資源(布告欄),所以他們之間需要同步。
同步鎖
前面講了為什麼要線程同步,下面我們就來看如何才能線程同步。
線程同步的基本實現思路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我們可以給共享資源加一把鎖,這把鎖只有一把鑰匙。哪個線程獲取了這把鑰匙,才有權利訪問該共享資源。
生活中,我們也可能會遇到這樣的例子。一些超市的外面提供了一些自動儲物箱。每個儲物箱都有一把鎖,一把鑰匙。人們可以使用那些帶有鑰匙的儲物箱,把東西放到儲物箱裡面,把儲物箱鎖上,然後把鑰匙拿走。這樣,該儲物箱就被鎖住了,其他人不能再訪問這個儲物箱。(當然,真實的儲物箱鑰匙是可以被人拿走復制的,所以不要把貴重物品放在超市的儲物箱裡面。於是很多超市都採用了電子密碼鎖。)
線程同步鎖這個模型看起來很直觀。但是,還有一個嚴峻的問題沒有解決,這個同步鎖應該加在哪裡? 當然是加在共享資源上了。反應快的讀者一定會搶先回答。
沒錯,如果可能,我們當然盡量把同步鎖加在共享資源上。一些比較完善的共享資源,比如,文件系統,資料庫系統等,自身都提供了比較完善的同步鎖機制。我們不用另外給這些資源加鎖,這些資源自己就有鎖。
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在代碼中訪問的共享資源都是比較簡單的共享對象。這些對象裡面沒有地方讓我們加鎖。
讀者可能會提出建議:為什麼不在每一個對象內部都增加一個新的區域,專門用來加鎖呢?這種設計理論上當然也是可行的。問題在於,線程同步的情況並不是很普遍。如果因為這小概率事件,在所有對象內部都開辟一塊鎖空間,將會帶來極大的空間浪費。得不償失。
於是,現代的編程語言的設計思路都是把同步鎖加在代碼段上。確切的說,是把同步鎖加在「訪問共享資源的代碼段」上。這一點一定要記住,同步鎖是加在代碼段上的。
同步鎖加在代碼段上,就很好地解決了上述的空間浪費問題。但是卻增加了模型的復雜度,也增加了我們的理解難度。
❸ Java 中如和讓點擊事件停止線程
正好昨天寫了一個,給你看看吧.
import java.awt.Dimension;
import java.awt.FlowLayou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Panel;
public class demo extends JFrame{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rivate JButton startBtn = null;
private JButton stopBtn = null;
private JPanel mainPane = null;
private ThreadTest thread = null;
public demo(){
initGui();
addListener();
}
private void initGui() {
startBtn = new JButton("開始");
stopBtn = new JButton("結束");
Dimension dm = new Dimension(71, 21);
startBtn.setPreferredSize(dm);
stopBtn.setPreferredSize(dm);
mainPane = new JPanel(new FlowLayout(FlowLayout.CENTER, 200, 50));
mainPane.add(startBtn);
mainPane.add(stopBtn);
this.setSize(300, 300);
this.setLocationRelativeTo(null);
this.setContentPane(mainPane);
this.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this.setVisible(true);
}
private void addListener(){
startBtn.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arg0) {
thread = new ThreadTest();
thread.start();
}
});
stopBtn.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arg0) {
thread.stopThread();
thread = null;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demo();
}
class ThreadTest extends Thread{
private boolean runFlag = true;
public void run(){
runFlag = true;
while(runFlag){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if(runFlag){
// TODO 這里加需要線程執行的事件
System.out.println("線程正在運行!!!!!!!!");
}
}
}
public void stopThread(){
runFlag = false;
}
}
}
❹ Java 中如和讓點擊事件停止線程
首先你在構造這個線程的時候,要把這個線程的引用保存下來,就是在你的按鈕的點擊事件代碼里頭可以訪問到,可以訪問到後,就可以.start();啟動了,終止的話最好弄個boolean標志變數,讓其退出循環(因為以你的意思,肯定那個線程不會自己停下來,所以是循環),從而退出run()方法,線程也就結束了
❺ java中學習線程應該怎麼去學習
打個比方,用戶注冊,如果用戶注冊有如下步驟
1:給用戶在資料庫中添加用戶信息
2:給用戶的手機號發送歡迎簡訊
3:系統中其它模塊和用戶關聯,需要同時添加其它的數據
這個時候,如果使用單線程,用戶提交注冊信息之後,系統拿到注冊信息,就要按照步驟1,2,3這么一步一步走下去,在這過程中,用戶只能等待,等到系統把這些步驟走完了,用戶才能得到響應,才能登陸系統,這個過程會很長,用戶體驗不好
但是如果使用多線程,在拿到用戶注冊信息之後,主進程把這些任務分給多個線程去做,每個線程做一件事,效率是不是提高了,時間是不是縮短了,並且,主線程可以把關鍵信息錄入系統之後就直接響應用戶,其它事情可以讓線程在後台慢慢執行,這樣用戶體驗就會好很多。
❻ Java如何實現線程之間的互斥
臨界區(Critical Section):適合一個進程內的多線程訪問公共區域或代碼段時使用
Java如何實現線程之間的互斥
互斥量 (Mutex):適合不同進程內多線程訪問公共區域或代碼段時使用,與臨界區相似。
事件(Event):通過線程間觸發事件實現同步互斥
信號量(Semaphore):與臨界區和互斥量不同,可以實現多個線程同時訪問公共區域數據,原理與操作系統中PV操作類似,先設置一個訪問公共區域的線程最大連接數,每有一個線程訪問共享區資源數就減一,直到資源數小於等於零。
❼ java自定義事件,線程a如何每一秒鍾觸發一個事件,然後另一個線程b監聽之,並作出反應
線程a是作為事件源,那麼線程a這個類就必須提供一個可以增加監聽器的方法,就像GUI編程中的addActionListener這個樣的方法。線程a這個類裡面是有一個專門存放監聽器的一個容器,例如是list。然後你 增加監聽器的方法就是把監聽器放進這個容器裡面。你用一個監聽器去監聽一個事件的發生,就可以在線程a這個類中,寫一個產生事件的一段代碼,然後每當產生一個事件之後,去遍歷list,去調用監聽器的對於這個事件的處理方法,這樣子就可以了。這應該就是java中的事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