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壓力變送器與plc是怎麼接線的
壓力變送器需要接入plc的模擬量輸入模塊,一般變送器是輸出4-20mA的電流信號,所以需要接入plc模擬量模塊上對應的電流端子。
一般模擬量模塊的接線說明書上會註明電壓,電流,電阻等的接線方法,而且兩線制,三線制,以及四線制的接法都會體現出來,至少西門子plc的模塊接線圖是這樣詳細顯示的。
因此,你需要去查看一下你的plc的模塊手冊,或者說硬體手冊,里邊一般有說明,照著官方手冊,接線就是!
就簡單說這么多,希望對你有點幫助,謝謝!
2. 請教變送器與PLC連接問題!
壓力變送器、溫度變送器輸出的4-20mA、0-5V等模擬信號,與PLC連接只需要plc模塊支持相應的電壓電流信號即可,不需要其它的協議支持。
3. 壓力變送器在plc編程中的設定值如何計算
以西門子為例,0-5V對應PLC採集到的數值就是0-32000,整個量程都按線性計算,15MPa是30MPa的一半,電壓也就是2.5V,那麼PLC採集到的數值就是16000
4. 西門子plc200 溫度變送器輸入4-20mA 模塊em231 如何編程讀出溫度,-40到750攝氏度
整定公式為:(AIW - 6400)/25600 * 790 - 40。
首先,在西門子S7-200系列PLC中,0-20mA對應的數據范圍為0到32000,4mA多對應的數值是6400,同理,4-20mA的數據值范圍是6400到32000,這也就對應了所需的溫度-40度到750度。
下一步,設模擬量的標准電信號為A0-Am(例如4-20mA),A/D轉換後數值為D0-Dm(例如6400-32000),設模擬量的標准電信號是A,A/D轉換後的相應數值為D。
然後,由於是線性關系,函數關系A=f(D)可以表示為數學方程:A=(D-D0)×(Am-A0)/(Dm-D0)+A0。標准化輸出信號主要為0mA~10mA和4mA~20mA(或1V~5V)的直流電信號。
最後,不排除具有特殊規定的其他標准化輸出信號。溫度變送器按供電接線方式可分為兩線制和四線制,除RWB型溫度變送器為三線制外。
根據該方程式,編譯並運行程序,觀察程序狀態,對照儀表顯示值即得出溫度的顯示。
溫度變送器常見故障:
溫度變送器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在各工廠中非常常見,溫度變送器經常和一些儀表配套使用,在配套使用過程中經常有一些小的故障。比較常見的故障及解決方法如下。
1、被測介質溫度升高或者降低時變送器輸出沒有變化,這種情況大多是溫度變送器密封的問題,可能是由於溫度變送器沒有密封好或者是在焊接的時候不小心將感測器焊了個小洞,這種情況一般需要更換變送器外殼才能解決。
2、輸出信號不穩定,這種原因是溫度源本事的原因,溫度源本事就是一個不穩定的溫度,如果是儀表顯示不穩定,那就是儀表的抗干擾能力不強的原因。
3、變送器輸出誤差大,這種情況原因就比較多,可能是選用的溫度變送器的電阻絲不對導致量程錯誤,也有可以能是變送器出廠的時候沒有標定好。
溫度變送器故障排除:
1、因為溫度變送器的三閥組漏氣或堵塞造成誤差出現。
2、溫度變送器的零位偏高(或低),造成靜、差壓值偏大(或小),使計算氣量比實際氣量偏大(或小)。
3、溫度變送器的准確度等級和量程范圍選擇不正確,或沒有按照GB/T18603-2001《天然氣計量系統技術要求》要求進行選型導致計量附加誤差。
5. 電工plc基礎知識
電工plc基礎知識
PLC是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是一種採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於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以下是我為大家分享的電工plc基礎知識,快來看看吧!
1、編程需要堅強的毅力和足夠的耐心
人各有所長。有些人把編程看作一項冗長而枯燥的工作;有些人把編程看作一項趣味的智力游戲。如果你是前者,強烈建議你遠離這份工作。畢竟編程工作是對人的毅力和耐心的挑戰。我所在實驗室中,很多學生看到我編程序就會驚訝於我面對這一堆堆符號所表現出的專注。其實,這是興趣使然。興趣使我具備了足夠的毅力和耐心。經過無數次失敗後,當看到一個個符號按我的思路整齊的排列,PLC按我的要求有條不紊的運行時,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如同打通了一個游戲的關口。所以,我告訴這些學生:你們看到的是一堆枯燥怪異的符號,我看到的卻是一群熱情奔放的舞者,而我則是她們的導演。
2、編程需要敢於實踐的信心
我曾經教過一個學生學AutoCAD,我對她的唯一要求就是實踐。我告訴她:你隨便怎麼操作,大不了一張圖重畫;最壞的結果是系統崩潰,沒關系,系統重做,再來;只要電腦沒被砸了,怎麼都行。兩年後,我再看到她做的CAD圖紙,也自嘆不如。
同樣道理,只有不斷地在PLC上運行這些指令,觀察運行的結果,才能弄清PLC指令的作用。很多初學者對PLC一臉的迷茫,往往是出於一種畏懼,擔心損壞設備。而這些畏懼是沒有任何道理的。仔細的閱讀手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僅靠讀書是成不了一個工程師的。更何況手冊上的內容並非面面俱到。我在接觸到那些不熟悉的指令時,喜歡單獨編一個小程序,讓PLC運行。然後逐個修改條件,觀察運行的結果(MicroWin為用戶提供了非常好的監控手段),反過來再重新理解手冊的描述,這樣就可以非常直觀的理解這些指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不必擔心自己寫的程序會有什麼問題,會影響PLC的正常工作。程序有沒有問題,只有讓PLC運行了才能發現。而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就是對自己能力的提高。撇開硬體操作不談,單就軟體來說,我還真沒有遇到過由於軟體問題而損壞PLC的事。在這里不必擔心繼電器電路接錯線可能造成的後果。所以,大膽的實踐是PLC編程的必由之路。
當然,大膽實踐並不是野蠻操作,而是必須遵循必要的規范。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在程序未經可靠性證實之前,千萬不要掛接負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數字量的輸出有LED顯示;而模擬量處理可以採用一些硬體或軟體模擬手段來解決。
3、編程需要有縝密的邏輯思維
編程本身就是一種邏輯思維過程。在高級語言中,使用最多的是ifthenelse、select這些條件判別語句,這就是邏輯中的因果關系。PLC程序就是由這些因果關系組成的:判別條件是否成立,進而決定執行相應的指令。最初的PLC是用來替代繼電器邏輯電路的,所以繼承了繼電器電路以觸點作為觸發條件的描述方式。在PLC中,以虛擬觸點代替了繼電器的金屬觸點,而繼電器電路所表達的邏輯關系還是被完整的保留下來。即使引入了繼電器電路難以勝任的數值處理過程,PLC從根本上還是在執行一個個因果關系。所以,理順對象的各個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是編程之前必須精心做好的准備工作。我在接到一項任務後,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出一份邏輯關系圖,與用戶反復商討,取得用戶的認可,然後才真正進入程序的編寫過程。
4、不可或缺的相關知識
PLC的程序是直接作用於對象的具體工藝過程,那麼對對象具體工藝過程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的。我在與用戶的交流過程中,會用我所掌握的UnitOperation的知識分析用戶的工藝過程,協助用戶整理過程式控制制中的各個邏輯關系,甚至包括各種儀表、硬體的配置。這得益於我原本所學的專業。當然,不能要求所有搞PLC程序的工程師都有我這樣的經歷。但是有兩門知識卻是不可或缺的:一是過程儀表的硬體知識,包括感測器、變送器(二次儀表)和PLC本身,這是構建控制系統的基礎;二是過程式控制制理論,包括各種控制模型的原理和應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二位調節和PID調節模型。PID調節是目前用得最廣泛的過程式控制制手段,且變化多端。學習PID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幾乎所有講解過程式控制制的書籍都有關於PID的內容,多讀基本相關的書籍對理解PID是很有益處的。我發現不少網友在進入PLC領域時,缺乏這些相關知識。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事者不能靜下心來彌補知識的缺陷。我們不要怪罪學校沒有教授這些內容,而是要注重自己如何去學習這些知識。工作中遇到的許多問題是學校里沒講過的,這不能成為我們拒絕工作的理由,而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這些問題。我的體會是,為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而學習的知識,比課堂上學的東西更容易記住。
5、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
每個人編程都會有不同的習慣和特點,不能強求一致。但是一些好的習慣還是應該為大多數人所遵循。一是理順邏輯關系、時序關系,編製程序框圖;二是合理分配主程序、子程序和中斷程序;三是合理分配寄存器,編制寄存器符號表。
PLC編程更接近於單片機,或者說PLC就是模塊化的單片機。因此PLC的很多操作都是直接針對寄存器的,如果在程序中出現不合理的寄存器地址重疊,一定會出現不可預想的後果。編制寄存器符號表不僅可以避免上述問題(MicroWin會有問題提示),而且可以使程序具備更好的可讀性。這和VB中定義變數有異曲同工之處。
VB編程中關注的是事件,不強調主程序和子程序的觀念,因為VB主程序的工作是由PC的操作系統完成的。PLC則不然。PLC程序是以主程序為主幹的,CPU不斷的循環執行主程序,只有觸發條件成立時才會調用子程序或中斷程序。即子程序和中斷程序所執行的任務不是全時需要的。如果把這些任務都放在主程序中會無端增加主程序的工作量,降低程序的效率。這點和單片機的編程思路是一致的。子程序的使用可以使整個程序的邏輯更清晰。而且子程序可以分開編寫、調試,最後「安裝」到主程序上。這樣你可以一個一個解決問題。
PLC編程,無論是LAD,抑或STL,都不如VB那麼直觀、有趣,更不如CAD那麼形象。但比單片機的匯編語言的可視性強多了。對於初學者,LAD(梯形圖)的編程相對直觀,更容易上手。
最後,PLC提供了豐富的指令、模塊,比單片機方便了很多。但是初學者編程時應盡量先使用簡單的指令達到目的。盡管看上去有點土,卻不失為一個入門的好途徑,且對你理解那些較為復雜的指令會有幫助。具備了一定經驗後,應該考慮掌握復雜指令的應用,以及程序的優化。
電流和電路
1、電荷
摩擦起電分電荷,電荷電性分兩種。
毛皮橡膠橡帶負,絲綢玻璃玻帶正。
同種電荷相排斥,異種電荷相吸引。
看到排斥的現象,電荷電性肯定同。
元電荷:帶的電荷1.6,乘以10的-19方。
2、電流方向
形成電流有規定,電荷定向之移動。正電移動的方向,規定電流的方向。
金屬導電靠(自由)電子,電子方向電流反。
3、串聯和並聯
串聯電路
首尾相連為串聯,串聯電路一條路。
一個開關控全部,位置不同控相同。
所有電器互(相)影響,一個停止都停止。
並聯電路
頭頭連,尾尾連,並列兩點為並聯。
電器獨立能工作,互不影響是特點。
並聯電路幾條路,總關控全支控支。
4、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
尋找接線多線柱,串並關系要分清。
一畫支路二並聯,再畫幹路和電源。
元件符號要標清,畫完對應要檢查。
5、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
按圖連接要注意,一連支路二並聯。
三連幹路和電源,四再添加電壓表。
6、設計電路
設計先畫電路圖,開關位置是關鍵。
開關控誰跟誰串,通常閉合電燈亮。
所有電器都控制,開關一定在幹路。
任一開關閉合後,鈴響鈴定在幹路。
7、電流的強弱
電流表
電流表,測電流,測誰電流跟誰串。
「+」進「-」出右偏轉,左轉線柱定接反。
禁止直接連電源,短路燒毀電流表。
讀數首先看量程,再看最小刻度值。
量程選用0.6A,0.02A一小格。
量程選用3安培,一小格為0.1A。
8、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規律
串聯電流之關系,各處電流都相等,I=I1=I2。
並聯電流之特點,總流等於支流和,I=I1+I2。
電壓、電阻
1、電壓表
電壓表,測電壓,電路符號圈中V。
測誰電壓跟誰並(聯),「+」進「-」出勿接反。
通常先畫連電路,最後添加電壓表。
量程選用3V,0.1伏一小格。
量程選用15V,一小格為0.5(V)。
2、探究串、並聯電路電壓規律
串聯電壓之關系,總壓等於分壓和,U=U1+U2。
並聯電壓之特點,支壓都等電源壓,U1=U2=U。
3、電阻
導體阻電叫電阻,電阻符號是R。
電阻單位是歐姆,歐姆符號Ω。
決定電阻三因素,長度、材料、橫截面(積)。
不與電壓成正比,電流與它無關系。
受到影響是溫度,通常計算不考慮。
4、變阻器
滑動變阻器
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誰電流跟誰串。
一上一下連接線,關鍵是看連下線。
左連右移電阻變大,右連右移電阻變小。
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及其運用
歐姆定律說電流,I等U來除以R。
三者對應要統一,同一導體同一路。
U等I來乘以R,R等U來除以I。
2、電阻的串聯與並聯
電阻串聯要變大,總阻等於分阻和,R=R1+R2。
電阻並聯要變小,分阻倒和為倒總,1/R=1/R1+1/R2。
3、測量小燈泡電阻
測量小燈泡電阻,原理R等U除I。
需要電壓電流表,燈泡滑動變阻器。
連接開關要斷開,閉前阻值調最大。
4、串聯電路公式
串聯電路之關系,各處電流都相等。
總壓等於分壓和,總阻等於分阻和。
5、並聯電路公式
並聯電路之關系,總流等於支流和。
支壓等於電源壓,分阻倒和為倒總。
電功率
1、電能的計量
電能單位是焦耳(J),生活常用千瓦時(KWh)。
電能表測耗電能,用電等於計數差。
1度=1KWh=3.6×106J
600r/KWh表示
每耗一度電。轉盤轉600圈。
轉盤轉n圈,耗電n/600KWh。
2、電功率
消耗電能的快慢,電功率用P表示。
1秒之內耗電能,叫這電器電功率。
P等電能除時間P=u/t,電壓電流兩相乘P=UI。
功率單位是瓦特,1(W)等1伏安,1W=1VA。
已知p、t求耗能,W等於p乘t。
3、電功率計算
電燈電器有標志,額定電壓(U0)額功率(P0)。
正常發光用電流,I等P0除U0。I=P0/U0。
電壓改變功率變,其中電阻是不變。
遇見電器求電阻,R等U2除以P,R=U2/P。
4、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說熱量,三個因素有關聯。
電流平方是關鍵,乘上電阻和時間。
熱量單位是焦耳,損耗能量常用此。
5、保險絲
鉛銻合金保險絲,電阻較大熔點低。
過粗燒線不保險,過細電路常斷電。
選擇合適保險絲,千萬別用鐵銅絲。
6、火線L零線N,金屬外殼接地E
零線接地火有電,氖氣發光是火線,氖管電阻一百萬。
手按筆卡尖接線,注意手指不碰尖。
觸電事故先斷電,絕緣棒來挑起線。
1,從PLC的組成來看,除CPU,存儲器及通信介面外,與工業現場直接有關的還有哪些介面?並說明其主要功能。
(1)輸入介面:接受被控設備的信號,並通過光電耦合器件和輸入電路驅動內部電路接通或斷開。
(2)輸出介面:程序的執行結果通過輸出介面的光電耦合器件和輸出組件(繼電器、晶閘管、晶體管)輸出,控制外部負載的接通或斷開。
2、PLC的基本單元由哪幾個部份組成?各起什麼作用?
(1)CPU:PLC的核心部件,指揮PLC進行各種工作。如接受用戶程序和數據、診斷、執行執行程序等;
(2)存儲器:存儲系統和用戶的程序和數據;
(3)I/O介面:PLC與工業生產現場被控對象之間的連接部件,用來接受被控設備的信號和輸出程序的執行結果;
(4)通信介面:通過通信介面與監視器、列印機等其他設備進行信息交換;
(5)電源。
3、PLC開關量輸出介面有哪幾種類型?各有什麼特點?
晶閘管輸出型:一般情況下,只能帶交流負載,響應速度快,動作頻率高;
晶體管輸出型:一般情況下,只能帶直流負載,響應速度快,動作頻率高;
繼電器輸出型:一般情況下,可帶交、直流負載,但其響應時間長,動作頻率低。
4、按結構型式分,PLC有哪幾種類型?各有什麼特點?
(1)整體式:將CPU、電源、I/O部件都集中在一個機箱內,結構緊湊、價格低,一般小型PLC採用這種結構;
(2)模塊式:將PLC的各個部分分成若干個單獨的模塊,可根據需要選配不同模塊組成一個系統,具有配置靈活、方便擴展和維修的特點,一般中、大型PLC採用這種結構。模塊式PLC由框架或基板和各種模塊組成,模塊裝在框架或基板的插座上。
(3)疊裝式:結合了整體式和模塊式的特點,疊裝式PLC的CPU、電源、I/O介面等也是各自獨立的模塊,但它們之間是靠電纜連接,使得系統不僅配置靈活而且體積小巧。
5、什麼叫PLC的掃描周期?它主要受什麼影響?
PLC的掃描過程包含內部處理、通信服務、輸入處理、程序執行、輸出處理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掃描一次所需的時間稱為掃描周期。
掃描周期與CPU運行速度、PLC硬體配置和用戶程序長短有關。
6、PLC採用什麼方式執行用戶程序?用戶程序執行過程包括哪些階段?
PLC採用循環掃描的方式執行用戶程序,用戶程序的執行過程包括輸入采樣階段、程序執行階段和輸出刷新階段。
7、PLC控制系統與繼電器控制系統相比,具有哪些優點?
(1)控制方法上:PLC採用程序方式實現控制,容易改變或增加控制要求,且PLC的觸點無限;
(2)工作方式上:PLC採用串列工作方式,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
(3)控制速度上:PLC的觸點實際上是觸發器,指令執行的時間在微秒級;
(4)定時和計數上:PLC採用半導體集成電路作定時器,時鍾脈沖由晶振提供,延時精度高,范圍寬。PLC具有繼電器系統不具備的計數功能;
(5)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上:PLC採用微電子技術,可靠性高,所具有的自檢功能能及時查出自身故障,監視功能方便調試和維護。
8、PLC為什麼會產生輸出響應滯後現象?如何提高I/O響應速度?
因為PLC採用集中采樣、集中輸出的循環掃描工作方式,輸入端的狀態只在每個掃描周期的輸入采樣階段才能被讀入,而程序的執行結果只在輸出刷新階段才被送出;其次PLC的輸入、輸出延延遲,用戶程序的長度等均能引起輸出響應滯後。
要提高I/O響入采樣、輸出刷新,或直接輸入采樣、輸出刷新,以及中斷輸入輸出和智能化I/O介面等多種方式。
9、FX0N系列PLC內部軟繼電器有哪幾種?
輸入繼電器、輸出繼電器、輔助繼電器、狀態寄存器、定時器、計數器、數據寄存器。
10、如何選擇PLC?
1)機型選擇:應從結構形式、安裝方式、功能要求、響應速度、可靠性要求、機型統一等幾個方面考慮;
2)容量選擇:應從I/O點數、用戶存儲容量兩個方面考慮;
3)I/O模塊選擇:包括開關量和模擬量I/O模塊選擇,以及特殊功能模塊的選擇;
4)電源模塊及編程器等其它設備的選擇
11、簡單敘述PLC集中采樣、集中輸出工作方式的特點,採用這種工作方式具有哪些優、缺點?
集中采樣:在一個掃描周期內,對輸入狀態的采樣只在輸入采樣階段進行,當進入程序執行階段後輸入端將被封鎖。
集中輸出:在一個掃描周期內,只有在輸出刷新階段才將輸出映像寄存器中與輸出有關的狀態轉存到輸出鎖存器中,對輸出介面進行刷新,在其他階段輸出狀態一直保存在輸出映像寄存器中。採用這種工作方式可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增強系統的可靠性,但會引起PLC輸入/輸出響應的滯後。
12、PLC採用什麼樣的工作方式?有何特點?
PLC採用集中采樣、集中輸出、循環掃描的工作方式。
特點:集中采樣是指在一個掃描周期內,PLC對輸入狀態的采樣只在輸入采樣階段進行,當進入程序執行階段後輸入端將被封鎖。
集中輸出是指在一個掃描周期內,PLC只在輸出刷新階段才將輸出映像寄存器中與輸出有關的狀態轉存到輸出鎖存器中,對輸出介面進行刷新,在其他階段輸出狀態一直保存在輸出映像寄存器中。
循環掃描是指PLC在一個掃描周期內需要執行多個操作,它採用分時掃描的方式按順序逐個執行,周而復始重復運行。
13、電磁接觸器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簡述電磁接觸器的工作原理。
電磁接觸器一般由電磁機構、觸點、滅弧裝置、釋放彈簧機構、支架與底座等幾部分組成。接觸器根據電磁原理工作:當電磁線圈通電後,線圈電流產生磁場,使靜鐵心產生電磁吸力吸引銜鐵,並帶動觸點動作,使常閉觸點斷開,常開觸點閉合,兩者是聯動的。當線圈斷電時,電磁力消失,銜鐵在釋放彈簧的作用下降放,使觸點復原,即常開觸點斷開,常閉觸點閉合。
14、簡述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的定義。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是一種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它採用可以編製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運算、計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並能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過程。
PLC及其有關的外圍設備都應按照易於與工業控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易於擴展其功能的原則而設計。
15、簡答PLC系統與繼電接觸器系統工作原理的差別。
組成器件不同;
觸點數量不同;
實施控制的方法不同;
工作方式不同。
16、簡答三菱FX2N系列PLC的STL步進梯形指令有什麼特點?
(1)轉移源自動復位;
(2)允許雙重輸出;
(3)主控功能。
;6. 請教高手,幫我做一個plc與壓力變送器連接編程程序,目的是要通過plc實現壓力超過一定之後打開電燈開關,
壓力變送器輸出的信號是模擬量。所以的你PLC必須有AI(就是模擬量輸入模塊),然後在程序里邊做個值比較,然後的使用輸出(DO)控制電燈的開關,使用PLC價格太高!
鑒於你使用壓力控制燈,可使用壓力開關即可。壓力開關的常開點控制開燈!
7. PLC 和PLD分別表示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1、"PLD"-可編程邏輯器件:
它是做為一種通用集成電路生產的,邏輯功能按照用戶對器件編程來設計。
目前使用的PLD產品主要有:
①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FPLA。
②可編程陣列邏輯PAL。
③通用陣列邏輯GAL。
④可擦除的可編程邏輯器件EPLD。
⑤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其中EPLD和FPGA的集成度比較高。有時又把這兩種器件稱為高密度PLD。
2、"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是一種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
它採用可以編製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運算、計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並能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
PLC及其有關的外圍設備都應該按易於與工業控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易於擴展其功能的原則而設計。
3、PLC 和PLD的關系:PLC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也是計算機家族中的一員,它是為工業控制應用而設計製造的 。
(7)變送器PLC編程關系擴展閱讀:
1、PLC 工作原理:
當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投入運行後,其工作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輸入采樣、用戶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三個階段。完成上述三個階段稱作一個掃描周期。在整個運行期間,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CPU以一定的掃描速度重復執行上述三個階段。
①輸入采樣:
在輸入采樣階段,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以掃描方式依次地讀入所有輸入狀態和數據,並將它們存入I/O映象區中的相應的單元內。輸入采樣結束後,轉入用戶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即使輸入狀態和數據發生變化,I/O映象區中的相應單元的狀態和數據也不會改變。
因此,如果輸入是脈沖信號,則該脈沖信號的寬度必須大於一個掃描周期,才能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該輸入均能被讀入。
②用戶程序執行:
在用戶程序執行階段,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總是按由上而下的順序依次地掃描用戶程序(梯形圖)。
在掃描每一條梯形圖時,又總是先掃描梯形圖左邊的由各觸點構成的控制線路,並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的順序對由觸點構成的控制線路進行邏輯運算,然後根據邏輯運算的結果,刷新該邏輯線圈在系統RAM存儲區中對應位的狀態。
或者刷新該輸出線圈在I/O映象區中對應位的狀態;或者確定是否要執行該梯形圖所規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③輸出刷新:
當掃描用戶程序結束後,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就進入輸出刷新階段。在此期間,CPU按照I/O映象區內對應的狀態和數據刷新所有的輸出鎖存電路,再經輸出電路驅動相應的外設。這時,才是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真正輸出。
2、PLD分類:
①按集成度劃分:
(1)低集成度晶元。早起出現的PROM、PAL、可重復編程的GAL都屬於這類,可重構使用的邏輯門數大約在500門以下,稱為簡單PLD。
(2)高集成度晶元。如現在大量使用的CPLD、FPGA器件,稱為復雜PLD。
②按結構劃分:
(1)乘積項結構器件。其基本結構為「與-或」陣列的器件,大部分簡單PLD和CPLD都屬於這個范疇。
(2)查找表結構器件。由簡單的查找表組成可編程門,再構成陣列形式。大多數FPGA是屬於此類器件。
③按編程工藝劃分:
(1)熔絲型器件。早期的PROM器件就是採用熔絲結構的,編程過程是根據設計的熔絲圖文件來燒斷對應的熔絲,達到編程和邏輯構建的目的。
(2)反熔絲型器件。是對熔絲技術的改進,在編程處通過擊穿漏層使得兩點之間獲得導通,這與熔絲燒斷獲得開路正好相反。
(3)EPROM型。稱為紫外線擦除電可編程邏輯器件,是用較高的編程電壓進行編程,當需要再次編程時,用紫外線進行擦除。
(4)EEPROM型。即電可擦寫編程軟體,現有部分CPLD及GAL器件採用此類結構。它是對EPROM的工藝改進,不需要紫外線擦除,而是直接用電擦除。
(5)SRAM型。即SRAM查找表結構的器件,大部分FPGA器件都採用此種編程工藝,如Xilinx和Altera的FPGA器件。
這種方式在編程速度、編程要求上要優於前四種器件,不過SRAM型器件的編程信息存放在RAM中,在斷電後就丟失了,再次上電需要再次編程(配置),因而需要專用的器件來完成這類配置操作。
(6)Flash型。Actel公司為了解決上述反熔絲器件的不足之處,推出了採用Flash工藝的FPGA,可以實現多次可編寫,同時做到掉電後不需要重新配置,現在Xilinx和Altera的多個系列CPLD也採用Flash型。
8. 西門子plc200 溫度變送器輸入4-20mA 模塊em231 如何編程讀出溫度,-40到750攝氏度
在S7-200中,0-20mA對應的數據范圍為0-32000,4mA相當於6400,也就是4-20mA溫度感測器的數據范圍為6400-32000(有效范圍25600),這就對應了-40度到750度。整定公式:(AIW - 6400)/25600 * 790 - 40。
假設模擬量的標准電信號是A0-Am(如4-20mA),A/D轉換後數值為D0-Dm(如6400-32000),設模擬量的標准電信號是A,A/D轉換後的相應數值為D,由於是線性關系,函數關系A=f(D)可以表示為數學方程:A=(D-D0)×(Am-A0)/(Dm-D0)+A0。
根據該方程式,可以方便地根據D值計算出A值。將該方程式逆變換,得出函數關系D=f(A)可以表示為數學方程:D=(A-A0)×(Dm-D0)/(Am-A0)+D0。
(8)變送器PLC編程關系擴展閱讀:
溫度變送器的接地技巧:
1、控制系統AC電源應該來自於一個分開的系統,與其他設備和使用分開。
2、電源在設計時應該考慮到初始電流的沖擊,至少能承受10個周期。
3、控制系統AC接地應該建立在隔離變壓器或UPS上,或者在附近溫度變送器。
4、控制系統工作站AC電源應該使用專門的插座。
5、當連接現場設備電源幾個I/O介面轉接器時,應該使用隔離柵條。
6、控制系統AC電源應該由隔離變壓器或UPS供給,當AC和DC輸入連接到同樣的接線排,接線排必以適當的警告標簽標出。
7、AC接地線應該與載流線型號相當或大一號,預留一根額外的線或使用一終端盒,以提供測試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變送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門子S7-200系列PLC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門子S7-200 PLC編程及應用案例精選
9. 關於壓力變送器與PLC的問題
1、根據變送器量程,把模擬信號轉換為你需要的壓力單位值;
2、使用一個合適的定時器;定時器開始計時的第一個掃描周期保存當前壓力值到變數A;
3、定時時間到,置位定時器狀態位,使用定時器狀態位的上升沿比較變數A和當前值,是否在自己設定的「穩定」范圍內。
4、如果在「穩定」范圍內,置位(S)開閥使能位。當前值賦值給變數B,復位定時器及狀態位,重新開始新的定時周期。
5、如果不在「穩定」范圍內,復位(R)開閥使能位.當前值賦值給變數A,復位定時器及狀態位,重新開始新的定時周期。
10. 請問變頻器、電器電路、PLC三者的關系,它們相互之間的連接是怎麼樣的請高手回答,謝謝
組合應用了施耐德Twido系列PLC,XBT-G2110觸摸屏,ATV38變頻器。採用通信方式對變頻器進行控制來實現系統控制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觸摸屏控制系統的運行。通過安裝在出水管網上的壓力變送器,把出口壓力信號變成4~20mA或0~10V標准信號送入PLC內置的PID調節器,經PID運算與給定壓力參數進行比較,輸出運行頻率到變頻器。控制系統由變頻器控制水泵的轉速以調節供水量,根據用水量的不同,PLC頻率輸出給定變頻器的運行頻率,從而調節水泵的轉速,達到恆壓供水。
關鍵詞:PLC;觸摸屏;變頻器;串列通信;恆壓供水
1、引言
在工業現場控制領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在供水行業的投資力度加大,水廠運行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PLC在供水行業應用逐步增多。觸摸屏與PLC配套使用,使得PLC的應用更加靈活,同時可以設置參數、顯示數據、以動畫等形勢描繪自動化過程,使得PLC的應用可視化。
變頻恆壓供水成為供水行業的一個主流,是保證供水管網在恆壓的重要手段。現代變頻器完善的網路通信工程,威電機的同步運行,遠距離集中控制和在線監控等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通過與PLC連接的觸摸屏,可以使控制更加直觀,操作更加簡單、方便。
組合應用PLC、觸摸屏及變頻器,採用通信方式對變頻器進行控制來實現變頻恆壓供水。
2、系統結構
變頻恆壓供水系統原理如圖1;它主要由PLC、變頻器、觸摸屏、壓力變送器、動力及控制線路以及泵組組成。用戶可以通過觸摸屏控制系統的運行,也可以通過控制櫃面板上的指示燈和按鈕、轉換開關來了解和控制系統的運行。通過安裝在出水管網上的壓力變送器,把出口壓力信號變成4~20mA或0~10V標准信號送入PLC內置的PID調節器,經PID運算與給定壓力參數進行比較,輸出運行頻率到變頻器。控制系統由變頻器控制水泵的轉速以調節供水量,根據用水量的不同,PLC頻率輸出給定變頻器的運行頻率,從而調節水泵的轉速,達到恆壓供水。PLC設定的內部程序驅動I/O埠開關量的輸出來實現切換交流接觸器組,以此協調投入工作的水泵電機台數,並完成電機的啟停、變頻與工頻的切換。通過調整投入工作的電機台數和控制電機組中一台電機的變頻轉速,使系統管網的工作壓力始終穩定,進而達到恆壓供水的目的。
3、工作原理
該系統有手動和自動兩種運行方式。手動方式時,通過控制櫃上的啟動和停止按鈕控制水泵運行,可根據需要分別控制1#~3#泵的啟停,該方式主要供設備調試、自動有故障和檢修時使用。自動運行時,首先由1#水泵變頻運行,變頻器輸出頻率從0HZ上升,同時PID調節器把接收的信號與給定壓力比較運算後送給變頻器控制。如壓力不夠,則頻率上升到50HZ,由PLC設定的程序驅動I/O埠開關量的輸出來實現切換交流接觸器組,使得1#泵變頻迅速切換為工頻,2#泵變頻啟動,若壓力仍達不到設定壓力,則2#泵由變頻切換成工頻,3#泵變頻啟動;如用水量減少,PLC控制從先起的泵開始切除,同時根據PID調節參數使系統平穩運行,始終保持管網壓力。
若有電源瞬時停電的情況,則系統停機,待電源恢復正常後,人工啟動,系統自動恢復到初始狀態開始運行。變頻自動功能是該系統最基本的功能,系統自動完成對多台泵的啟動、停止、循環變頻的全部操作過程。
4、設備參數的設置
在進行通信之前必須對PLC、觸摸屏和變頻器的通訊參數進行正確設置。本系統定義為Modbus協議,波特率為9600,數據位為8,無校驗,停止位為1。變頻器除設置通信參數外,還需啟用「自由停車」以保護電機。
PLC通訊參數設置:TWDLCAA24DRF——硬體——埠——埠設置,在埠設置中進行埠參數設置;觸摸屏通訊參數設置:IO管理器——ModbusRTU01[COM1]——Modbus Equipment,雙擊「Modbus Equipment」即可進行通訊參數設置。
5、PLC控制系統
該系統採用施耐德的TWDLCAA24DRF,I/O點數為24點,繼電器輸出,PLC編程採用施耐德PLC專用編程軟體Twidosoft,軟體提供完整的編程環境,可進行離線編程、在線連接和調試。為了提高整個系統的性價比,該系統採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開關量輸入輸出來控制電機的起停、自動投入、定期切換,供水泵的變頻及故障的報警等,而且通過PLC內置的PID給定電機的轉速、設定壓力、頻率、電流、電壓等模擬信號量。
施耐德PLC的編程指令簡單易懂且程序設計靈活,步進計數器功能模塊(%SCi)提供了一系列的步,這些步可賦值給動作。從一個步移動到另一個步取決於外部或內部事件。通過模擬輸入和輸出模塊TWAMM3HT以及內置的PID運算器,實現如圖2的順序切泵。
泵組切換示意圖如圖2,工作條件滿足,開始工作時,1#泵變頻啟動,泵的轉速隨變頻器輸出頻率的上升而逐漸升高,如變頻器的頻率達到50HZ而此時水壓還未達到設定值,PLC內置的程序控制使得切換到下一個工作步,延時一段時間後,1#泵迅速切換至工頻運行,同時解除變頻器運行信號,使變頻器頻率降為0HZ,然後2#泵變頻啟動,若壓力仍未達到,則2#泵切換至工頻,3#泵變頻啟動,在運行中始終保持一台泵變頻運行,當壓力達到設定值時變頻輸出將為0HZ,同時PLC通過I/O埠跳到下一個工步,由PLC決定切除1#工頻泵,此時由一台工頻泵和一台變頻泵運行,如果此時壓力達到設定值,變頻器的輸出為0HZ,再切換到下一個工步,PLC解除2#工頻泵,只由3#泵變頻運行來維持管網壓力。當壓力下降,變頻器頻率升至50HZ輸出信號,延時後3#泵切換為工頻,1#泵變頻啟動,若壓力仍不滿足則1#變切換為1#工,2#泵變頻運行,如果壓力仍達不到,2#變切換為2#工,啟動3#變,三台泵同時工作以保證供水要求。
這樣的切換過程有效地減少泵的頻繁起停,同時在實際管網對水壓波動做出反應之前,由變頻器迅速調節,使水壓平穩過渡,從而有效的避免了高樓用戶短時間停水的情況發生。
以往的變頻恆壓供水系統在水壓高時,通常採用停變頻泵,再將變頻器以工頻運行方式切換到正在以工頻運行的泵上進行調節。這種切換的方式理論上要比直接切換工頻的方式先進,但其容易引起泵組的頻繁起停,從而減少設備的使用壽命。而在該系統中採用直接停工頻泵的運行方式,同時由變頻器迅速調節,只要參數設置合適,即可實現泵組的無沖擊切換,使水壓過渡平穩,有效的防止了水壓的大范圍波動及水壓太低時的短時間缺水的現象,提高了供水品質。
6、觸摸屏界面設計和運行操作
第一步:確認接通觸摸屏電源,進入觸摸屏歡迎界面,如圖3
第二步:在歡迎界面中用一個手指輕壓「參數」,進入「參數設定界面」,如圖4。
第三步:進行參數設定。手指輕壓「切泵時間」後的方框,出現軟鍵盤,如圖5。
在軟鍵盤中設定切泵時間,單位為小時,設定後輕壓「Enter」確認。按上面的方法依次設定加泵時間和減泵時間,單位為秒;用同樣的方法對P、I值進行設定。
第四步:輕壓「監控」進入運行狀態監控界面,如圖6。
輕壓「設定」後面的方框,在軟鍵盤上設定管網壓力,單位為MPa,即1MPa=10個壓。
第五步:輕壓「啟動」,啟動PLC設定的程序,開始控制切泵,實現恆壓供水。狀態監視頁面將會顯示當前工作狀態,如圖7:
這個狀態表示1#泵和1#泵以工頻運行,3#泵變頻運行,當前運行頻率為32.5HZ,設定壓力為0.6MPa,系統壓力即當前管網壓力也為0.6MPa。在系統出現故障時,手指輕壓「停止」後,水泵停止工作,然後進行維護。
7、結束語
該系統採用PLC和變頻器結合,系統運行平穩可靠,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人職守的全自動循環切泵、變頻運行,保證了各台水泵運行效率的最優和設備的穩定運轉啟動平穩,消除了啟動大電流沖擊,由於泵的平均轉速降低了,從而可延長泵的使用壽命,可以消除啟動和停機時的水錘效應。通過觸摸屏上的人機界面就可進行供水壓力的設定,監視設備運行狀況同時可以查詢設備故障信息,大大提高恆壓供水系統的自動化水平及對現場設備的監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