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系統找不到python.exe,所以說"NO SUCH……「
你需要進入python目錄
c:\python25>
這樣的狀態輸入python XXX.py 才會認
當然你也可以在系統變數裡面把PYTHON的工作目錄添加進去。
另外,py文件最好也放到PYTHON目錄,免得python找不到。
另外,由於PYTHON在linux下使用的很多,WINDOWS下應用較少。作者的工作環境就是linux,你看這句#!/usr/bin/python。
針對 擰發條的鳥 和 azaleammm 的回復:
1、對系統(WINDOWS)來說,默認查找目錄是當前目錄和WINDOWS\ 、windows\system32目錄。不在這幾個目錄中的EXE是提示「XXX不是一個有效的內部或外部命令或可執行程序」(十分抱歉!現在WINDOWS系統說的不是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我和其他的什麼系統計混了,感謝azaleammm糾正)
進入PYTHON25目錄輸入命令可以解決。
對PYTHON來說,默認查找目錄是PYTHON25\下的所有子目錄。不在這幾個目錄中提示的是:
「C:\Python25\python.exe: can't open file 'XXX': [Errno 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
你應該把hellow文件放在PYTHON能夠找到的目錄,比如C:\PYTHON25\
#!usr/bin/python這句話不是必須的,一般只是LINUX下的作者習慣,我從來都不寫
# Filename : helloworld.py 我也從來都不寫。
因為LINUX下是不安擴展名而是按文件類型識別文件的,如果文件名不是*.py,LINUX根據這兩句注釋識別文件類型並自動選擇程序打開。
你直接雙擊的話到是可以執行,但是執行完後他就自動關閉了,所以一閃就沒。實際如果你的機器很爛就可以看到屏幕顯示了HELLOW WORLD。
如果你實在搞不清楚,就在IDLE中,文件〉新建〉
然後再新窗口中把代碼加入進去,然後點擊上面的運行(RUN),或者按F5
IDLE 2.5……恕我火星,是python 2.5裡面帶的那個IDLE吧,版本應該是1.2。
有RUN,啊,當然不是在交互模式下了(交互下從來就沒有),是在編輯模式下。
FILE〉NEW WINDOW ,
看看這一貼:
http://..com/question/48354047.html
RUN前PYTHON讓你存,你就存,存完交互那裡就有了(白底藍字的HELLO WORLD)
555555明明只是一個HELLOW WORLD而已……為什麼說了這么多話。還有什麼問題給我發消息。
B. python的源代碼在文本文檔里編譯可以不可以的話如何修改格式什麼的求助謝謝!
python是解釋型語言,不需要編譯,通過python解釋器直接運行就行。源代碼的後綴是.py,如果代碼第一行有#!,則直接輸入文件名字即可運行,如果沒有,需要用[python filename]語句來運行。如果你的電腦是windows,需要下載安裝python解釋器,或IDE,具體的可到官網下載。我使用的是Mac,python是直接安裝好的,在terminate下跑就行。
C. python代碼運行需要編譯嗎
有人在討論 Python 代碼是編譯執行還是解釋執行?這個問題還可以換一種說法: Python 是編譯型語言還是解釋型語言?回答這個問題
前,我們先弄清楚什麼是編譯型語言,什麼是解釋型語言。
所謂編譯執行就是源代碼經過編譯器編譯處理,生成目標機器碼,就是機器能直接運行的二進制代碼,下次運行時無需重新編譯。不過它
是針對特定CPU體系的,這些目標代碼只能在特定平台執行,如果這個程序需要在另外一種 CPU 上面運行,這個代碼就必須重新編譯。
它不具備可移植性,但是執行速度快,C、C++這類語言屬於編譯型語言。
而解釋型語言是在代碼運行期間逐行翻譯成目標機器碼,下次執行時,還是需要逐行解釋,我們可以簡單認為 Java、Python 都是解釋型
語言。
編譯型相當於廚師直接做好一桌子菜,顧客來了直接開吃,而解釋型就像吃火鍋,廚師把菜洗好,顧客需要自己動手邊煮邊吃,效率上來
說解釋型語言自然比不過編譯型語言,當然也不是絕對了,像 JIT 的效率就很高
以上是對編譯型語言和解釋型語言的一個簡單粗暴的區分,但是 Python(這里主要是指CPython)並不是嚴格的解釋型語言,因為
Python 代碼在運行前,會先編譯(翻譯)成中間代碼,每個 .py 文件將被換轉成 .pyc 文件,.pyc 就是一種位元組碼文件,它是與平台無
關的中間代碼,不管你放在 Windows 還是 Linux 平台都可以執行,運行時將由虛擬機逐行把位元組碼翻譯成目標代碼。
我們安裝Python 時候,會有一個 Python.exe 文件,它就是 Python 解釋器,你寫的每一行 Python 代碼都是由它負責執行,解釋器由
一個編譯器和一個虛擬機構成,編譯器負責將源代碼轉換成位元組碼文件,而虛擬機負責執行位元組碼,所以,解釋型語言其實也有編譯過
程,只不過這個編譯過程並不是直接生成目標代碼,而是中間代碼(位元組碼),然後再通過虛擬機來逐行解釋執行位元組碼。
總結
Python代碼首先會編程一個位元組碼文件,再由虛擬機逐行解釋,把每一行位元組碼代碼翻譯成目標指令給CPU執行。
推薦學習《Python教程》。
D. python的程序可以編譯成二進制可執行文件么
python下編譯py成pyc和pyo
其實很簡單,
用
python -m py_compile file.py
python -m py_compile /root/src/{file1,file2}.py
編譯成pyc文件。
也可以寫份腳本來做這事:
Code:
import py_compile
py_compile.compile('path') //path是包括.py文件名的路徑
用
python -O -m py_compile file.py
編譯成pyo文件。
1.其中的 -m 相當於腳本中的import,這里的-m py_compile 相當於上面的 import py_compile
2.-O 如果改成 -OO 則是刪除相應的 pyo文件,具體幫助可以在控制台輸入 python -h 查看
========================
from:http://blogold.chinaunix.net/u3/93255/showart_1944929.html
什麼是pyc文件
pyc是一種二進制文件,是由py文件經過編譯後,生成的文件,是一種byte code,py文件變成pyc文件後,載入的速度有所提高,而且pyc是一種跨平台的位元組碼,是由python的虛擬機來執行的,這個是類似於JAVA或者.NET的虛擬機的概念。pyc的內容,是跟python的版本相關的,不同版本編譯後的pyc文件是不同的,2.5編譯的pyc文件,2.4版本的 python是無法執行的。
什麼是pyo文件
pyo是優化編譯後的程序 python -O 源文件即可將源程序編譯為pyo文件
什麼是pyd文件
pyd是python的動態鏈接庫。
為什麼需要pyc文件
這個需求太明顯了,因為py文件是可以直接看到源碼的,如果你是開發商業軟體的話,不可能把源碼也泄漏出去吧?所以就需要編譯為pyc後,再發布出去。當然,pyc文件也是可以反編譯的,不同版本編譯後的pyc文件是不同的,根據python源碼中提供的opcode,可以根據pyc文件反編譯出 py文件源碼,網上可以找到一個反編譯python2.3版本的pyc文件的工具,不過該工具從python2.4開始就要收費了,如果需要反編譯出新版本的pyc文件的話,就需要自己動手了(俺暫時還沒這能力^--^),不過你可以自己修改python的源代碼中的opcode文件,重新編譯 python,從而防止不法分子的破解。
生成單個pyc文件
python就是個好東西,它提供了內置的類庫來實現把py文件編譯為pyc文件,這個模塊就是 py_compile 模塊。
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如下所示,直接在idle中,就可以把一個py文件編譯為pyc文件了。(假設在windows環境下)
import py_compile
py_compile.compile(r'H:\game\test.py')
compile函數原型:
compile(file[, cfile[, dfile[, doraise]]])
file 表示需要編譯的py文件的路徑
cfile 表示編譯後的pyc文件名稱和路徑,默認為直接在file文件名後加c 或者 o,o表示優化的位元組碼
from:http://www.cnblogs.com/dkblog/archive/2009/04/16/1980757.html
E. python源代碼程序文件擴展名
python源文件後綴是py。
以 py 擴展名的文件是 Python 源碼文件,由 python.exe 解釋,可在控制台下運行。可用文本編輯器讀寫。
Python中經常使用的文件後綴名:
pyc
以 pyc 為擴展名的是Python的編譯文件。其執行速度快於 py 文件且不能用文本編輯編輯查看。所以 pyc 文件往往代替 py 文件發布。
Python 在執行時,首先會將 py 文件中的源代碼編譯成 PyCodeObject 寫入 pyc 文件,再由虛擬機執行 PyCodeObject。
當 Python 執行 import 時會先尋找對應的 pyc或 pyd(dll)文件,如果沒有則將對應的py文件編譯寫入 pyc 文件。pyc文件也可以通過 python -m py_compile src.py 生成。
pyw
pyw 文件與 pyc 文件相似,但 pyw 執行的時候不會出控制台窗口。開發(純圖形界面程序)時可以暫時把 pyw 改成 py 以調出控制台窗口調試。
pyo
pyo 是優化編譯後的程序,不能用文本編輯器編輯。 python -O source.py 即可將源程序編譯為 pyo 文件。
pyd
pyd 一般是 Python 外的其他語言如 C/C++ 編寫的 Python 擴展模塊,即 Python 的一個動態連接庫,與 dll 文件相當。在Linux系統中一般為.so文件
F. 如何編譯python源文件,如何創建python目錄
python源文件後綴名是.py,編譯後的後綴名是.pyc
編譯的話,直接python.exe foo.py就可以啊,不過你要注意的python.exe環境變數的設置。
創建python目錄?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操作系統里直接新建不就ok了?
或者你意思說python的包?如果這樣,在目錄里新建一個__init__.py就可以了
G. Python程序代碼混淆、編譯、打包、運行(桌面程序防破解向)
像Python這種解釋性的語言,要想私有化部署的同時又保護好源碼,就像是對於魚和熊掌的追求。
雖然做不到盡善盡美,但是對代碼進行混淆,增加一點破解的難度,或許能規避一些泄露的風險。
本次演示環境:linux
確保要發布的包根目錄("demo")中有__main__.py文件,這個是程序執行入口。
編譯
批量改名.pyc文件
移動.pyc文件
清理.py文件
清理__pycache__文件夾
打包成zip
運行時只要將zip文件作為參數即可
最終整合腳本
調用方式
對於在變數和函數名上的混淆有點小兒科,而對於跨文件的類名的混淆又太容易實現。
所以對於混淆程度的取捨,要視工程的規模而定。
2.1 混淆工具pyminifier
在原來的工具 pyminifier上修復了幾個bug。
安裝:
python3 安裝
或者clone下來,自行安裝
使用例子
2.2 源碼變更
不同的配置對於源碼的要求不同,以下是筆者踩過的坑。
其他混淆想法
結合混淆、編譯和打包,嘗試出以下發布腳本。
主要的思路 :創建一個工作目錄tmp,然後在此目錄下混淆、編譯python代碼,完成後把內容打包成pyc文件,再將pyc文件和其他配置文件移動到dist,發布dist即可。
混淆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保護源碼,在發布到客戶端後不被輕易破解。
H. python需要編譯么
一個經常聽見的問題,那就是:Python是解釋型的語言嗎?它會被編譯嗎?這個問題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回答。和很多人認識世界一樣,習慣以一個簡單的模型去評判一些事物。而事實上,裡麵包含了很多很多的細節。
通常的說法,編譯代表著將一個高級語言轉化為 CPU 能執行的機器碼。當你編譯 C 的時候,的確是做的這樣的操作。編譯的結果是一個二進制可執行文件,這時你的系統可直接運行這個程序。
與此相對的,解釋的意思是這樣的:程序運行時每次讀源文件中的一行代碼,並執行相應的操作,就這樣一行一行的重復下去。當然,所謂的腳本語言就是這么運行的。
但事實上,上面的定義有太多的局限。一門真正的語言,為了擁有更多有用和強大的特性,通常採用了各種各樣的實現方式。我們可以將編譯理解為更通用一些:將一種語言轉化為另一種語言形式。通常來說,源語言比目標語言要更高級一些,比如將 C 轉化為機器碼。當然,JavaScript 8 到 JavaScript 5 的轉化也算是一種編譯。
在Python中,源代碼會被編譯為更低級的一種形式,我們稱之為位元組碼。位元組碼是一串指令,和 CPU 的指令集類似。但是位元組碼並不直接被 CPU 執行,而是在虛擬機中執行的。當然,這里的虛擬機並不模仿整個操作系統的環境,只是提供了位元組碼執行的一個環境。
下面我們看 Python 的一小段代碼以及它對應的位元組碼
看了位元組碼的內容後,我們就知道 f'...' 這種格式化字元串的形式的運行原理,就是將裡面的字元串轉化為一系列的字面字元串與變數,然後使用 + 號連接起來。
dis 是 Python 標准庫中反匯編模塊,它可以展示 Python 代碼的位元組碼信息。上面提到的執行位元組碼的虛擬機,可以用任意的語言實現,包括 Python 自己。有興趣的可以去 GitHub 上看下這個項目 nedbat/byterun 。這個項目可以用來學習,但不適用於生產環境。
不過,我們運行 Python 時完全感受不到它的編譯過程,沒有顯示的調用什麼編譯程序,僅僅是簡單的執行 .py 文件,編譯都是需要時自動編譯的。這和 JAVA 不同,當你每次寫完 JAVA 代碼要執行時,都要手動將其編譯為 .class 文件,然後執行。也正是這個原因,JAVA 被稱為編譯型語言,而 Python 被叫做解釋型語言。但事實上,兩種語言執行時都會先編譯成位元組碼,然後交給虛擬機執行。
Python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互動式命令行。你可以敲入一行 Python 語句,然後立刻回車執行。實際上,即使是這個過程,Python 同樣是先轉為位元組碼,然後執行。而這個互動式命令行這個特性,在很多編譯型語言里是沒有的。同樣因為沒有顯示的調用編譯程序,很多人將執行Python源文件的程序叫做Python解釋器。
即使比較簡略,但還是補充下。部分編譯型語言比如 C 或者 JAVA 也有互動式命令行,但這些並不是這些語言的重心。JAVA 剛開始是編譯成位元組碼然後執行,後面有了即時編譯技術( JIT )可以直接編譯成機器碼,與 C 類似。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不管是解釋還是編譯,並沒法完全分離開來。很多時候,我們想用一些詞將現有的編程語言分個類,但事實上要辦到這一點太難了。
最後要說明的是,你的代碼是怎麼執行的只是語言的實現問題,並非語言的特徵。上文中,我們討論的是 Python ,但實際上是 CPython 的描述。CPython 是一個解釋器,之所以這么叫,是因為這個解釋器是用 C 編寫的,這也是 Python 默認的解釋器。當然還有其它很多解釋器,比如,PyPy 就是另一種解釋器,使用了 JIT 技術,運行速度相比 CPython 有較大提升。
回到標題中的問題,Python之所以稱為解釋型語言,是因為它沒有顯示的調用編譯操作,表現出解釋型的特性比較多而已。但事實上,編譯是存在的,具體怎麼編譯就看語言的實現了,也就是解釋器的設計。
更多Python相關技術文章,請訪問Python教程欄目進行學習!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關於python需要編譯么的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有關python教程請關注環球青藤其它相關文章!
I. 我在按書上編譯python 源碼時,老是提示錯誤,雖然輸入正確,編譯不成功(eclisp工具)
我復制你的代碼運行了一遍,沒問題啊。
filemunu=wx.Menu()
filemenu.Append(wx.ID_ABOUT, "&About"," Information about this program")
看來沒問題的是源代碼,你自己寫的還是有問題,filemenu都沒有定義,為什麼呢,因為你定義的是filemunu而不是filemenu。。。。。。
J. 一堆python的源碼,怎樣編譯成一個程序
例如有3個文件 main.cpp func.h func.cpp 你要別的程序用的函數和變數都要放在 func.h 中。 main.cpp: #include "func.h" main() { myvalue = myfunc(); } func.h #ifndef FUNCH // 避免重復定義,一定要有! #define FUNCH long myfunc(); // 讓別的cpp使用函數 extern long myvalue; // 讓別的cpp使用變數 #endif func.cpp long myvalue; long myfunc() { return 10; } 用上面的方法,你有隨便多少個cpp都沒有問題。 當然要保證你用的cpp和h已經加入工程了。 好的習慣是將類似的函數放在同一個cpp, 每個類 用自己的c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