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泥漿處理劑
目前我國已有幾十種泥漿處理劑用於泥漿的處理。地質鑽探也普遍採用了烤膠、纖維素、木質素、聚丙烯醯胺等有機處理劑和多種無機處理劑如燒鹼、純鹼等,同時也使用部分惰性材料。
(一)無機處理劑的作用原理
無機處理劑在泥漿處理中應用很廣泛,其作用原理有如下幾個方面。
1.分散作用
這是按雙電層理論進行泥漿處理的原理。在基漿中加入純鹼或磷酸鈉鹽等處理劑,提供了鈉離子,以鈉離子置換黏土中原有的鈣離子,把鈣土變為鈉土,使泥漿的分散度增加,水化好,可起降低失水和提高泥漿黏度的作用。對泥漿質量要求不高的地層,單獨採用鹼處理泥漿是可以達到要求的。
2.控制絮凝作用
對泥漿進行鈣處理,鹽水處理時,形成適度絮凝的粗分散體系,可用來抑制黏土的水化膨脹,防止水敏性地層造漿和坍塌,此外,單獨加入石灰或食鹽等無機處理劑,則會因絮凝作用而提高泥漿的切力和黏度,可滿足漏失層的需要。
3.調節泥漿酸鹼度(pH值)
泥漿pH值的變化對黏土在泥漿中的分散和穩定,各種處理劑在泥漿中的溶解度,泥頁岩鑽屑的分散與孔壁的膨脹均有較大的影響,各種泥漿都有自己適合的pH值范圍。加入燒鹼等提供了氫氧離子,可使泥漿pH值增加,使泥漿處於偏鹼性范圍內,有利於黏土的穩定。鑽進水泥塞時,泥漿的pH值也會增高,而鑽進鹽層時,泥漿pH值將會降低。
4.沉澱去鈣作用
在泥漿中加入碳酸鈉(純鹼)或碳酸氫鈉時,發生反應可以形成碳酸鈣沉澱,達到從泥漿中去鈣的目的。配製基漿的水中鈣、鎂離子偏高,也可用其進行處理,使水質軟化,造出優質的基漿。
5.對有機處理劑溶解或水解
丹寧酸、腐殖酸等有機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黏土不易吸附它們。如加入適量燒鹼和水配成丹寧酸鈉和腐殖酸鈉,成為水溶性處理劑,此時它容易被黏土顆粒吸附,可起到稀釋劑和降失水劑的作用。
為了使具有可水解極性基如酯基、腈基、醯胺基等的有機處理劑變為水溶性泥漿處理劑,可加無機處理劑,先進行水解和中和反應。如聚丙烯腈在水中不溶解,經過用燒鹼加熱水解並中和後形成水溶性的水解聚丙烯腈,作為抗高溫降失水劑使用。
6.其他作用
如飽和鹽水泥漿可抑制鹽層的溶解;無機鹽化學反應後可形成凝膠物用於堵漏,加入重晶石等高密度的惰性材料可提高泥漿密度平衡高壓地層壓力,以達防止井噴井涌的目的等等。
(二)無機處理劑簡介
1.氫氧化鈉(燒鹼)
它屬鹼類處理劑。鹼類的分子結構共性是含有能電離的OH-離子,這類處理劑包括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等。
氫氧化鈉分子式為NaOH,分子量40,又名火鹼,苛性鈉。
它是一種乳白色的晶體,常溫時密度2.0~2.2g/cm3。在空氣中易潮解,存放時應注意密封或加蓋,以防潮解變質。
氫氧化鈉是一種強鹼,其固體和濃溶液能腐蝕衣物和皮膚,故使用時必須注意安全。若衣物或皮膚沾上它,應立即用清水沖洗,再用3%的硼酸溶液沖洗。
其易溶於水,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其水溶液呈強鹼性,在配製水溶液時要注意攪拌,否則易在罐底重結晶。
把氫氧化鈉(NaOH)加入泥漿後,由於其屬強電解質而完全電離出Na+和OH-離子。正是電離出的Na+和OH-離子在泥漿中起作用。其作用如下:
1)調節泥漿的pH值。由於NaOH在泥漿中電離提供了Na+和OH-,因而使泥漿的pH升高。隨NaOH加量的增多,則電離的OH-離子越多,泥漿的pH值就越高。
2)促進黏土水化分散。由於泥漿中加入了NaOH,使泥漿中的Na+離子增多,與黏土表面進行離子交換。當黏土表面吸附的Na+離子較多時,黏土就顯示了鈉土的性質,使之親水性更強,分散性更好,故一般稱其為分散劑。同時由於OH-增多,還可增加黏土顆粒的負電荷,使其吸附陽離子的能量增大,從而也增加了其水分解性能和分散度。
3)增加某些有機處理劑的水溶性。如NaOH與丹寧配成丹寧酸液,與烤膠配成烤膠酸液,既能提高pH值,又能增大這些有機處理劑的溶解度,從而達到改善泥漿性能的目的。
4)在鈣處理泥漿中,由於相同離子效應,可控制Ca2+離子的濃度。
5)氫氧化鈉在泥漿中作用劇烈,故現場一般不直接加入固體氫氧化鈉,而是配成溶液使用。濃度一般為1/5或1/10(質量體積比),若單獨使用NaOH溶液,可提高泥漿的黏度和切力。
6)能沉澱泥漿中有害的或多餘的陽離子,使泥漿質量得以保證。
2.碳酸鈉(純鹼)
碳酸鈉屬鹽類處理劑,又名純鹼,其分子式為Na2CO3,分子量106。
無水碳酸鈉是白色粉末,常溫下密度為2.5g/cm3左右,易受潮,吸潮後會結成硬塊,因而存放時應保持乾燥,切忌受潮。
泥漿中常用的是無水碳酸鈉,其易溶於水,水溶液呈強鹼性,濃度3%的碳酸鈉水溶液的pH值約為11。Na2CO3水解可產生Na+,OH-,HCO-離子,由於這種特性,它在泥漿中可起下列作用:
1)促進黏土的水化和分散。在泥漿中加入純鹼後,提供的Na+通過離子交換改變了黏土顆粒表面吸附的Na+/Ca2+之比,黏土由鈣質黏土轉變成了水化強、分散好的鈉黏土,從而提高了黏土的造漿率。如在清水作沖洗液鑽進時加入一定量的純鹼,能加快黏土的造漿。配製原漿時,加入純鹼可使黏土預水化,同樣提高黏土的造漿率。
2)清除泥漿中由於石膏或水泥浸而產生的過剩Ca2+離子。當泥漿被石膏或水泥浸時或者鈣處理時石灰過量,黏土顆粒水化變差,相互間易結成網狀結構,切力和黏度上升,失水量增大,此時在泥漿中加入碳酸鈉後,就可恢復泥漿原來的性能。
3)調節pH值。碳酸鈉水溶後可提供OH-離子,因此能提高泥漿的pH值,但不及氫氧化鈉強。
3.氯化鈉(食鹽)
它也屬鹽類處理劑,又名食鹽,分子式為NaCl,分子量55.45,呈白色立方晶體或粉末,常溫下密度2.17g/cm3左右。純NaCl不潮解,但粗鹽中常含氯化錳、氯化鈣等吸水雜質,故粗鹽易吸潮,NaCl易溶於水,其水溶液呈中性,pH值6.7~7.3,溫度對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影響很小。其在泥漿中的作用為:
1)去水化或鹽析作用。鹽水泥漿可抑制孔壁泥頁岩水化膨脹或坍塌,有時加入NaCl可提高泥漿的黏度和切力。
2)抑制溶解作用。用NaCl配製鹽水泥漿或飽和鹽水泥漿可防止岩鹽段溶解成大肚子,以利順利鑽穿鹽層。
3)作有機處理劑的防腐劑。
4.硫酸鈉
硫酸鈉有兩種,帶10個結晶水的硫酸鈉分子式為Na2SO4·10H2O,分子量322.2,又叫作芒硝。不帶結晶水的硫酸鈉粉末叫無水芒硝,分子式為Na2SO4,分子量為160.2。
芒硝呈無色針狀結晶或白色顆粒,在空氣中易風化,失去結晶水變成無水硫酸鈉,芒硝在常溫下密度為1.46g/cm3,無水芒硝在常溫下密度為2.7g/cm3。芒硝易溶於水。
在泥漿處理中,常用硫酸鈉來提高泥漿的黏度和切力。足量的硫酸鈉加入泥漿後,由於Na+和SO42-離子水化會降低黏土顆粒的水化,黏土顆粒間形成的網狀結構增強,從而增加了泥漿的黏度和切力。並且硫酸鈉是堵漏的原材料,把無水硫酸鈉粉末加入泥漿後,可形成10水芒硝。每142kg無水芒硝變成10水芒硝能吸收180kg水,同時生成針狀物,在泥漿中增加了很不規則的固體顆粒;還有,當硫酸鈉濃度比較大時,對黏土顆粒有聚結作用,這些作用使泥漿加入芒硝後變成了稠泥漿,用於鑽孔堵漏。
在芒硝層孔段鑽進時,可選用芒硝配製的泥漿,以抑制芒硝層在泥漿中的溶解,保持孔徑規則。
5.硅酸鹽
硅酸鹽中只有Na和K鹽等鹼金屬鹽能溶於水,其他硅酸鹽都不溶於水。用作泥漿處理劑的一般是硅酸鈉,又叫水玻璃。其分子式可用Na2O·XSiO2來表示,X是SiO2與Na2O的比值。
水玻璃一般為黏稠狀的半透明液體,由於其含雜質的不同,常顯出無色、棕黃色或青綠色,水玻璃的組成比較復雜。其比值X越大,其pH值越低,密度越大,其黏度越大。鑽探現場一般採用比值X為200左右,密度1.5~1.6范圍的水玻璃,它鹼性較大,pH值可達11.5~12。
水玻璃對玻璃有腐蝕性,故存放時切忌使用玻璃容器。水玻璃溶於水和鹼性溶液中,並能與鹽水混溶,可用飽和鹽水來調節水玻璃的黏度。
水玻璃在泥漿中的作用:
1)水玻璃在水中分解,可形成低分子聚合物,使黏土絮凝沉澱,是泥漿絮凝劑。
2)用鹽酸適當降低水玻璃溶液的pH值,當其pH值小於9時,整個溶液將形成不流動的凍膠,叫作凝膠。形成凝膠的作用,叫作水玻璃的凝膠作用。把水玻璃配成pH值5~8.5的各種混合物,則隨著pH值的不同,這些混合物的膠凝作用(從調好pH值到膠凝狀態所需的時間)有很大的差別,可從幾秒鍾到幾天時間不等。鑽孔過程中便利用水玻璃這一特點,可據實按所需要的凝膠條件加以選擇,使水玻璃和石灰、燒鹼、黏土等配製成石灰乳堵漏劑,注入預定孔段進行膠凝堵塞,因此,水玻璃是泥漿中很好的堵漏劑。
3)配製的水玻璃泥漿,還可防止孔壁坍塌,起到較好的護壁作用。
6.鉻酸鹽
鉻酸鹽類泥漿處理劑常用的有:鉻酸鈉、鉻酸鉀、重鉻酸鈉、重鉻酸鉀。
鉻酸鹽有毒,皮膚破傷處禁止接觸,並注意勿將其粉塵吸入口鼻之中。
鉻酸鹽在泥漿中主要是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起作用的。其在泥漿中的作用主要有:
1)具有良好的稀釋作用。不論泥漿黏土含量高或低,鉻酸鹽與一般的有機稀釋劑合用都是有效的泥漿稀釋劑,並且稀釋作用不受溶液礦化度高低的影響。特別是當常用稀釋劑如丹寧鹼液、栲膠鹼液及煤鹼劑等失去稀釋作用時,其稀釋效果更為有效。鉻酸鹽可直接加入泥漿,一般配成濃度為0.5%的溶液使用,可大大降低泥漿的黏度和切力,但加量切不可太多,以免引起泥漿性能發生大幅度變化,使孔內情況出現異常。
2)有降失水作用。由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的Cr3+離子,能與某些有機處理劑形成絡合物,尤其是多官能團處理劑(如煤鹼劑)更為有效。
3)能提高泥漿的熱穩定性。可抗溫度達到180℃~190℃,可用於深孔或地熱井成孔。
4)具有防止泥頁岩水化膨脹,防止地層坍塌等穩定孔壁的作用。還可防止鑽具的黏附卡鑽等事故。
用於處理泥漿的無機處理劑種類繁多,如表2-1所示。
表2-1 泥漿無機處理劑種類表
續表
(三)有機處理劑的作用原理
有機處理劑被廣泛地用於泥漿處理,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般按其作用分為三大類,即稀釋劑(主要用來控制泥漿流動性),降失水劑和絮凝劑三大類。其品種比無機處理劑要多得多。
有機處理劑對於泥漿具有分散穩定、絮凝、發泡、消泡、乳化、減摩潤滑的作用,同時能抑制黏土質岩石的水化、膨脹和造漿,抑制水敏地層的坍塌,減輕對鑽具的腐蝕,並能起到殺菌的作用。在調節泥漿性能方面,它們可用來降低泥漿失水量,降低泥漿黏度和切力(稀釋作用),增加泥漿黏度和切力(增稠作用),增加泥漿潤滑性能等。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種有機處理劑都同時具有多種作用,而是以某一作用為主,或同時兼有其他作用。
事實上有機處理劑在泥漿中的主要作用是使泥漿分散、凝聚從而引起泥漿的失水量、流變性等發生改變。現就其作用原理簡述如下。
1.稀釋作用
丹寧酸鈉、腐殖酸鈉、鐵鉻木質素磺酸鹽等處理劑在它們的分子鏈上皆有一定數量的吸附基團,還有一定的水化基團。這些稀釋劑以其分子鏈上的吸附基團吸附在黏土顆粒水化較差的稜角邊緣處,同時它們的水化基團使黏土顆粒稜角、邊緣處水化膜增厚。由於黏土顆粒稜角、邊緣處水化膜增厚,從而減弱了黏土顆粒形成網狀結構的能力,使泥漿的動切力和視黏度都降低;因為拆散了黏土顆粒形成的網狀結構,就釋放出了包在網狀結構中的自由水;再者,處理劑分子給黏土顆粒帶來的吸附水化層使黏土顆粒之間的摩擦由固相之間的摩擦變為液相之間的摩擦,降低了流動阻力。
泥漿稀釋劑不但破壞了泥漿的網狀結構,而且始終使其保持分散狀態,從而使泥漿由稠變稀,泥漿黏度和切力降低,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泥漿的流動性。
2.降失水作用
泥漿失水量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其所形成的泥皮質量,泥皮質量又取決於泥漿中黏土顆粒有適當的大小分布,而保證黏土顆粒有適當大小分布靠的是泥漿中黏土顆粒的聚集穩定性。鈉羧甲基纖維素(Na-CMC)等降失水劑就具有使黏土顆粒聚集穩定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下列四點:
1)在黏土顆粒表面形成吸附溶劑化層。降失水劑分子鏈上的水化基團使處理劑分子水化,而依靠其分子鏈上的吸附基團吸附在黏土顆粒上,這樣就給黏土帶來吸附水化層,使黏土不易聚攏形成大顆粒,從而保持泥漿中黏土的多級分散度。另外,吸附在黏土顆粒上的已經水化的處理劑分子,以其分子鏈上的各個極性基團之間相互吸引,形成黏土顆粒周圍的結構性吸附水化層(又稱結構性溶劑化層)。這種結構性吸附水化層,可隔離各個黏土顆粒,避免黏土顆粒的聚結,保持泥漿黏土顆粒的多級分散性;由於處理劑分子本身吸附了泥漿中的一部分自由水,使泥漿中自由水減少,又保持了泥漿中黏土的多級分散度。黏土周圍的吸附水化層可以變形,堵塞了黏土顆粒間的孔隙,從而使泥漿的泥皮結構緻密,孔隙少,滲透率低,故使泥漿失水量降低。
2)高分子聚合物的保護作用。當高分子聚合物的濃度達到一定值之後,除了高分子聚合物的每個分子與一些黏土顆粒黏附外,每個黏附有黏土顆粒的大分子鏈之間還通過黏土顆粒的橋接,形成布滿整個體系的混合結構網。在這樣的混合結構網中的黏土顆粒就不易黏結和沉降了。當CMC等處理劑加量少時,非但不起穩定作用,反而會降低泥漿的聚集穩定性,這是因為處理劑大分子在泥漿中的濃度太低,不足以形成大的混合結構網造成的。這種加少量高分子化合物反而引起不穩定的現象,在泥漿化學上叫絮凝作用。
3)有機降失水劑皆為線型高分子聚合物,加入泥漿後能提高泥漿的液相黏度,從而使泥漿失水量降低。
4)部分降失水劑還可以與泥漿中一些離子形成細小的沉澱物,堵塞了泥漿所形成的泥皮的孔隙,降低了泥皮的滲透率,使泥漿失水量下降。
3.絮凝作用
為了減少或清除泥漿中的無用固相(或稱雜質),可加入高分子絮凝劑,對這些鑽屑進行絮凝。絮凝後鑽屑顆粒變粗,然後通過地面泥漿沉澱系統或固相控制系統將其清除,從而保持泥漿的低固相或控制鑽進過程中的自然造漿。水解聚丙烯醯胺等絮凝劑有此作用。
4.增稠作用
增稠主要是為了提高泥漿,特別是低固相泥漿或無固相泥漿的黏度和切力,從而增強其懸浮和攜帶鑽屑的能力,同時也有利於預防小的漏失。有機增稠劑主要是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高分子膠類,高黏度CMC、高聚合度、高水解度聚丙烯醯胺等,增稠是利用它們具有的長分子鏈間能形成網狀結構的特性來實現的。使用高分子增稠劑,往往同時具有降失水的作用。
5.抑制泥頁岩水化作用
主要是抑制含黏土質地層的水化、膨脹縮徑和造漿,同時也對這類地層起穩定孔壁,防止坍塌的作用。除前面提到的使用鈣處理泥漿、鹽水泥漿、硅酸鈉泥漿等能起這一作用外,還可以採用有機處理劑如磺化瀝青、木質素磺酸鉀、腐殖酸鉀等處理劑。
6.乳化作用
配製水包油乳化泥漿或油包水反相乳化泥漿時,均需要乳化劑。除了一些專用的表面活性劑起乳化劑的作用外,許多泥漿有機處理劑也同時具有乳化作用。如腐殖酸鈉、鐵鉻木質素磺酸鹽等可以作為水包油的乳化劑來使用。
7.發泡和消泡作用
為了配製充氣泡沫輕密度泥漿,需要加入發泡劑。發泡劑吸附在氣液相界面上,使氣泡能均勻穩定地分散在泥漿中。許多表面活性劑和部分泥漿有機處理劑均有發泡性能。反之,為了使泥漿中的氣泡除去,應加入消泡劑。消泡劑能進入氣泡膜,從相界面上吸附層中頂替出泡沫穩定劑,使氣泡合並或消失,從而達到消泡的目的。消泡劑有高碳醇類、硬脂酸鋁等。
8.減摩潤滑,防卡減卡作用
在泥漿中加入磺化妥爾油瀝青、皂化溶解油等,可增加泥漿潤滑性能或減少泥皮、泥漿的黏滯性,起防卡、減卡和使鑽具潤滑,便於開高轉速的作用。
9.其他作用
加入除氧劑等抑制對鑽桿、鑽具的腐蝕,加入多聚甲醛、五氯酚鈉等可防止泥漿中的多糖處理劑發酵、防污染、抗鹽抗鈣、抗高溫等。
(四)常用有機處理劑常識
有機處理劑種類繁多,結構十分復雜,其作用機理有些至今還未弄清楚,在此,我們只介紹一些常識性的東西,供大家在使用中參考。
1.鈉羧甲基纖維素(Na-CMC)
鈉羧甲基纖維素(Na-CMC)是一種白色粉粒狀或纖維狀物質,無臭、無味、無毒。它易溶於水,水溶液呈中性或弱鹼性。它是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最有效的泥漿降失水劑。它有高、中、低三種黏度的產品,除用作泥漿處理劑外,還廣泛應用於印染、醫葯、炸葯、合成洗滌劑、造紙的行業。用於處理泥漿時,高黏度CMC適用作低固相泥漿的懸浮劑,中黏度CMC適於一般泥漿降失水用,低黏度CMC適於加重泥漿的降失水劑。
Na-CMC對泥漿的作用是其分子結構中的羧鈉基的電離和水化,可給黏土顆粒事帶來良好的水化膜,並增加黏土顆粒的電動電位,即增加黏土顆粒間的排斥力,致使黏土顆粒分散和穩定。同時,由於Na-CMC水化作用強,泥漿中的自由水減少,形成的泥皮緻密,均有利於泥漿失水量的降低。
如果單純用Na-CMC做泥漿的降失水劑用,則泥漿的pH值應大於8.5,並選用中、低黏度的Na-CMC。如低固相泥漿用其提高黏度時,則要求泥漿的pH等於7為最佳,並選用高黏度的Na-CMC,而在鹼性的水溶液中,Na-CMC的分子鏈節會產生斷裂,泥漿黏度會降低,即泥漿的鹼性強時,Na-CMC的提黏效果不明顯。在高溫下,Na-CMC易產生氧化使其分子鏈斷裂降解,並發酵而失效,因此,Na-CMC的抗溫性是不夠高的,一般只能在井溫小於130~140℃(相當於3500m井深的溫度)時使用。
由於羧甲基纖維素的鹼金屬(Na、K)和鹼土金屬(Ca、Mg)鹽均可溶於水中,因此,Na-CMC可用於鹽水泥漿和一般鈣處理泥漿中,當泥漿發生水泥侵、鹽侵時,可用Na-CMC來降低泥漿的失水量。但當泥漿的含鹽量達5%以上時,Na-CMC降失水的效果會降低,此時需要增加其用量才能達到降失水的目的。
由於Na-CMC能增加泥皮的緻密性,因而它還具有抑制泥頁岩水化膨脹,穩定孔壁的作用。由於其具有兩親結構,因此它還對混油泥漿有穩定乳化的作用,由於Na-CMC能吸附在金屬表面上,因此它可減少泥漿對金屬用品的腐蝕作用。除高溫外,一般情況下Na-CMC泥漿是不會發酵和發泡的。
當Na-CMC在泥漿中的加入量過小時,由於分子鏈彼此之間距離太遠,不能形成網狀結構,此時易引起對黏土顆粒的絮凝,並使泥漿失水量增大。因此,用Na-CMC處理泥漿時,其加入量要達600×10-6~1000×10-6以上。
一般淡水泥漿用Na-CMC降失水時,其加入量為泥漿質量的0.5%以下。用它來降低鈣處理泥漿或鹽水泥漿的失水量時,其用量要增加,處理飽和鹽水泥漿時,其用量高達2%~5%。
地質鑽探中使用Na-CMC時,一般都將其預先配成濃度2%~3%的NaCMC水溶液以備應用。
2.鐵鉻木質素磺酸鹽(簡稱鐵鉻鹽)
鐵鉻木質素磺酸鹽是一種棕黑色粉狀物質,能溶於鹼性、中性和酸性水溶液中,其水溶液呈弱酸性。它是泥漿稀釋劑。
鐵鉻鹽的分子大小不一,但主要部分是高分子化合物。鐵鉻鹽中的鐵〔Fe+2和鉻(Cr+2)〕可同時和木質素磺酸分子中的兩個或三個極性基團結合,形成穩定性較高的內配合物。它和黏土顆粒吸附後,拆散了泥漿的網狀結構,降低了泥漿的黏度和切力,從而起到了良好的稀釋泥漿的作用,同時也能降低一點泥漿的失水量。由於其分子鏈長的原因,它能抑制黏土岩的水化膨脹,穩定孔壁。因其具有兩親結構,在泥漿中又能起乳化作用。
由於鐵鉻鹽具弱酸性,加入量多時會使泥漿的pH值下降。因此,使用時要另外加燒鹼調整泥漿pH值至9~10之間。pH值過低時,鐵鉻鹽中糖類等雜質易發酵分解,使泥漿起泡。由於燒鹼不可與鐵鉻鹽混溶或直接接觸,加鹼時不要和鐵鉻鹽混在一起加,而應分別加入泥漿中。
由於鐵鉻鹽的抗鹽抗鈣能力強,熱穩定性高,一般把它用作鹽水泥漿和鈣處理泥漿的稀釋劑。
鐵鉻鹽加入泥漿中的數量,淡水泥漿為0.1%~1%,鹽水泥漿可達5%不等。可直接往泥漿中加入粉狀物,也可配成濃度為10%~20%的水溶液加入泥漿中。
為了提高此類處理劑的稀釋和降失水效果,可採用鐵鉻鹽和鉻腐殖酸聯合對泥漿進行處理。
3.聚丙烯醯胺
聚丙烯醯胺(PAM)是一種無味、無臭粉末或結晶固體,屬線狀非離子型高分子聚合物,目前產品多為濃度7%~8%的透明膠狀物。其平均分子量可從幾萬至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目前的產品有5萬~7萬,70萬~150萬,150萬~300萬,300萬~500萬,500萬~800萬幾類分子量的。
聚丙烯醯胺可溶於水,但分子量大時,溶解速度慢。它能和大多數水溶物質包括鹽類混溶,還可與各種表面活性物質迅速混溶。
在燒鹼溶液中,聚丙烯醯胺(PAM)可水解成水解聚丙烯醯胺(HPAM或php)。
其水解方法可採用高溫(90~100℃)或常溫(20~30℃)下水解。高溫水解較快,一般只需3~4小時,而常溫水解往往要幾天時間。水解過程中要進行攪拌。高溫水解時,可先在50℃下攪溶PAM,再加入燒鹼。
由於水解條件的影響,實際水解度往往與理論水解度不一致。特別是理論水解度大於40%~60%時,這一差別更大。即實際水解度要比理論水解度小得多。因此,水解後的PHP,最好進行實際水解度的測定,方可投入使用。
未水解或低水解度的聚丙烯醯胺,可作為泥漿的完全絮凝劑使用。其加入量為10×10-6~50×10-6時,即可達到絮凝或聚沉泥漿中的鑽屑的目的。水解度為30%的PHP絮凝效果最好,加入量為50×10-6~300×10-6。而水解度大於60%~80%的PHP,可起增加泥漿黏度和降失水的作用,並兼有絮凝作用。完全水解的PHP,已成為聚丙烯酸鈉,只能作為泥漿降失水和增加黏度之用,起不到絮凝劑的作用。
PHP分子量在30萬以下時,絮凝效果較差,分子量在50萬~500萬時絮凝效果較好。分子量超過500萬以上時,由於分子鏈過長一方面難於溶解在水中,另一方面分子鏈易產生捲曲,影響其「架橋」,從而影響絮凝效果。
PHP的水解度過大,即吸附基太少,水化基太多時,則PHP所吸附的黏土顆粒少,雖然分子鏈伸張較好,也不能順利地「橋接」絮凝,只有利於泥漿的增黏和降失水作用。
在溶液或泥漿中,PHP的加量多少對泥漿的性能也有重大影響。加量太少不利於「橋接」和絮凝;加量過多,黏土顆粒表面被高分子物覆蓋很多,也將會影響「橋接」,此時會產生高分子物間的溶劑化作用,對黏土顆粒起保護和穩定作用,即有利於降失水和增黏。
使用PHP處理泥漿時,泥漿的pH 值在7~9之間為宜。pH 值過小時,羧鈉基(-COONa)會變成羧基(-COOH),從而使水化減弱和分子鏈捲曲,這樣對絮凝不利。pH值過大時,會使PHP繼續水解,醯胺基繼續減少,也會影響絮凝效果。
PHP的抗溫性能較好,並有一定的抗鹽、抗鈣能力。而當泥漿中的鈣離子超過200×10-6時,則需事先加入純鹼除鈣。但少量鈣離子的存在,對黏土顆粒的絮凝是有利的。即無機絮凝劑和有機絮凝劑配合使用,能收到更好的絮凝效果。
PHP可直接吸附在水敏性地層孔壁的表面上,有利於防止水敏地層的水化膨脹,即起防塌和穩定孔壁的作用。因此,高濃度(400×10-6~700×10-6以上)的PHP水溶液(不是泥漿)也可以起防塌的作用。此外,使用PHP處理泥漿時,還能增加泥漿的潤滑作用(特別是加量大時)。
PHP除用作泥漿絮凝劑外,高水解度的PHP還作為泥漿降失水和提高黏度之用。還可用聚丙烯醯胺進行鑽孔堵漏。
常用泥漿有機處理劑的種類如表2-2所示。
表2-2 泥漿有機處理劑種類
續表
(五)惰性材料添加劑
泥漿惰性材料添加劑,即不起化學反應的處理泥漿的有機或無機材料,對泥漿可起加重(增加密度)、增黏和潤滑作用,對漏失鑽孔進行堵漏等。
1.泥漿加重劑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泥漿的密度。
(1)重晶石粉
重晶石又叫硫酸鋇(BaSO4),純品為白色粉末,含雜質時帶綠色或灰色,常溫下其密度為4.3~4.6g/cm3,硬度2.5~3.5。用於泥漿中的重晶石粉末細度要求99.9%都能通過200目篩子(74μm),重晶石有輕微毒性,不溶於水、有機溶劑、酸或鹼液,而只溶於濃硫酸中。重晶石是目前最好的泥漿加重材料。
(2)其他加重材料
石灰石粉(密度2.2~2.9g/cm3)、方鉛礦粉(密度7.5~7.6g/cm3)、磁鐵礦粉(密度4.9~5.9g/cm3)、碳酸鋇粉(密度4.28~4.35g/cm3)等。
2.泥漿堵漏材料
為了防止鑽孔漏失或堵塞已漏失的鑽孔,可在泥漿中加入纖維狀、片狀、粒狀的堵漏材料,堵漏材料的品形要根據鑽孔漏失通道的大小及形狀來選擇。其大小從幾十微米至幾十毫米不等,加入量由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幾十不等;還有具膨脹性的堵漏材料。各類堵漏材料規格、形狀如表2-3所示。
表2-3 堵漏材料規格、形狀表
3.無機惰性增黏劑
膨潤土粉等可作為增黏劑,它可提高淡水或鹽水泥漿的黏度,但不能控制失水,可增加泥漿的攜砂和懸浮能力,並具有抗鈣、抗高溫和在廣泛的pH值范圍內保持穩定的特點。加入量0.5%~3%不等,視泥漿增黏要求而定。
4.無機潤滑材料
加入泥漿後可降低泥皮的摩擦系數、增加泥漿潤滑性能,又不致影響泥漿其他性能的材料主要有二硫化鉬、石墨等。
(1)二硫化鉬(MoS2)
二硫化鉬是銀白色或淺灰色粉末,密度4.8~5g/cm3,摩氏硬度1~1.5。它是非磁性材料,但與金屬有極強的親和力。在68~400℃溫度范圍內,它有良好的潤滑性,摩擦系數通常為0.05~0.09,並在一定范圍內,負荷越大,摩擦系數變得越小。它的化學穩定性強,不溶於水、油、醇、脂中,而只有硝酸和pH值大於10的鹼性水溶液或強氧化劑才會使它氧化成鉬酸。
泥漿中加入0.2%的二硫化鉬即可減摩而不影響泥漿其他性能。
(2)石墨粉
化學分成是碳,密度2.2g/cm3,摩氏硬度1~2,摩擦系數0.15~0.20,化學穩定性好,加入泥漿中的量為0.1%~0.3%之間。
㈡ 用黃粘土製泥漿護壁怎樣配製
一)、泥漿原料粘質土的性能要求
一般可選用塑性指數大於25,粒徑小於0.074mm的粘粒含量大於50﹪的粘質土製漿,這類地質在我國分布不多,目前土質最好產地是遼寧、山東、河南省份為主。
當採用性能較差的粘質土調制的泥漿其性能指標不符合要求時,可在泥漿中摻入Na2OH3(俗稱鹼粉或純鹼)、NaOH(氫氧化鈉)或膨潤土粉末以提高泥漿性能指標。一般碳酸鈉的摻入量約為孔中泥漿土量的0.1﹪~0.4﹪。
(二)、
泥漿膨潤土的性能、用量和價格
1、鈉基膨潤土性能分析
鈉基土可用在在機械鑄造業,造紙業中,農業當中,因它本身具有優良的分散性和膨脹性,高造漿率,低失水率量及膠體性能和剪切稀釋能力所以被廣泛用在鑽井工程當中。目前廠家銷售價大約350元/噸左右。
2、鈣基膨潤土性能分析
鈣基土的性能與鈉基土等同,都具有優良的分散性和膨脹性,但它的造漿率略低於鈉基土,低失水率量及膠體性能和剪切稀釋能力所以也被廣泛用在鑽井工程當中。目前廠家銷售價大約300元/噸左右。
3.鋰基膨潤土性能分析
鋰基膨潤土是根據天然鋰蒙脫石的結構性質改性合成的產品,狀為含鋰鋁硅酸鹽的白色固體粉狀,遇水或乙醇、丙酮等極性溶劑中,形成膠體或充分溶脹使塗料的粘度增強,主要用於各種鑄造塗料及多種陶瓷彩釉塗料中,用作基料的懸浮劑、觸變劑。用於乳膠漆等日用化工中,用作懸乳體和膏體的觸變劑、乳膠穩定劑、增稠劑,還可用作織物上漿料。
(三)、泥漿外加劑的摻量及作用
1、CMC(CarboxyMethylCelluose)全名羧甲基纖維素,可增加泥漿粘性,使土層表面形成薄膜而防護孔壁剝落並有降低失水量的作用,摻入量為膨潤土的0.05﹪~0.1﹪。
2、FIC,又稱鉻鐵木質素磺酸鈉鹽,為分散劑,可改善因混雜有土、砂粒、碎卵石及鹽分等而變質的泥漿性能,可使上述鑽渣等顆粒聚集而加速沉澱,改善護壁泥漿的性能指標,使其繼續循環使用,摻入量為膨潤土的0.1﹪~0.3﹪。
3、硝酸基腐殖碳酸鈉(簡稱煤鹼劑),其作用與FIC相似,它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在粘質土表面形成結構性溶劑水化膜,防止自由水滲透。降低失水量。使粘度增加,可使粘度不上升,具有部分稀釋作用。煤鹼劑與FIC這兩種分散劑可任選取一種。
4、碳酸鈉(Na2CO3)又稱鹼粉或純鹼,它的作用可使PH值增大到10,泥漿中PH值過小時,粘土顆粒難於分解,粘度降低失水量增加流動性性降低;小於7時,還會使鑽具受到腐蝕,若PH值過大,則泥漿將滲透到孔壁的粘土中,使孔壁表面軟化,粘土顆粒之間凝聚力減弱,造成裂解而使孔壁坍塌。PH值以8~10為宜可增加水化膜厚度,提高漿的膠體率和穩定性而降低失水量。摻入量為膨潤土的0.3﹪~0.5﹪。在施工現場使用較多。
5、PHP,即聚丙烯醯胺絮凝劑。它的作用是在泥漿循環中能清除劣質鑽屑,保存造漿的膨潤土粒;它具有低固相,低相對密度,低失水,低礦化,泥漿觸變性能強的特點,摻入量為孔內泥漿的0.003﹪。
6、(BaSO4)重晶石細粉.可將泥漿的相對密度增加到2.0~2.2,提高泥漿護壁作用.為提高摻入量重晶石細粉後,泥漿的穩定性降低其失水性,可同時摻入0.1﹪~0.3﹪的橡膠粉,摻入上述兩種外加劑後,最適用於膨脹的粘質塑性土層和泥質頁岩土層。
7、紙漿、干鋸末、石棉等纖維物質,其摻入量為水量的1﹪~2﹪,作用是防止滲水並提高泥漿循環效果。
㈢ 含稀土元素的廢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根據稀土生產中排出廢水組成成分的不同,其處理方法也有差異,一般可採用沉澱法處理廢水中的放射性成分和氟,對酸、鹼的處理則採用中和法。選擇廢水處理方法應遵循以下原則[1]。
①選擇的處理方法,其工藝技術穩定可靠,先進合理,處理效果好,作業方便,技術指標高。
②選用的各種設備簡單合理,製造容易,維修方便。
③最終排放的廢水要確保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要求。
④建設投資費用少,處理廢水的成本低。
放射性廢水的處理
由表10-4可見,稀土生產中放射性廢水的主要來源是獨居石礦的鹼法分解,這種廢水盡管組成比較復雜,放射性元素超過了國家標准,但仍屬於低水平放射性廢水。其處理方法可分為化學法和離子交換法兩大類。
(1)化學處理法 由於廢水中放射性元素的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等化合物大多是不溶性的,因此化學方法處理低放射性廢水大多是採用沉澱法。化學處理的目的是使廢水中的放射性元素移到沉澱的富集物中去,從而使大體積的廢液放射性強度達到國家允許排放標准而排放。化學處理法的特點是費用低廉,對大部分放射性元素的去除率顯著,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因而在我國的核能和稀土工廠去除廢水中放射性元素都採用化學沉澱法。
①中和沉澱除鈾和釷 向廢水中加入燒鹼溶液,調pH值在7~9之間,鈾和釷則以氫氧化物形式沉澱,化學反應式為:
Th4+4NaOH→Th(OH)4↓+4Na+
UO22++2NaOH→UO2(OH)2↓+2Na+
有時,中和沉澱也可以用氫氧化鈣做中和劑,過程中也可加入鋁鹽(硫酸鋁)、鐵鹽等形成膠體(絮凝物)吸附放射性元素的沉澱物。
②硫酸鹽共晶沉澱除鐳 在有硫酸根離子存在的情況下,向除鈾、釷後的廢水中加入濃度10%的氯化鋇溶液[1],使其生成硫酸鋇沉澱,同時鐳亦生成硫酸鐳並與硫酸鋇形成晶沉澱而析出。化學反應式為:
Ba2+Ra2++2SO2-4→BaRa(SO4)2↓
③高分子絮凝劑除懸浮物 在稀土生產廠中所用的絮凝劑大部分是高分子聚丙烯醯胺(PHP)。按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分為適用於鹼性介質中的PHP絮凝劑和適用於酸性介質中的PHP絮凝劑。PHP是一種表面活性劑,水解後會生成很多活性基團,能降低溶液中離子擴散層和吸附層間的電位,能吸附很多懸浮物和膠狀物,並把它們緊密地聯成一個絮狀團聚物,使懸浮物和膠狀物加速沉降。
㈣ 常用水基泥漿類型及其適用條件
(一)清水及自然造漿
清水用於完整、穩定、無水敏性的地層鑽進。鑽進第三系、第四系以黏土為主的地層時,破碎後的岩屑與清水混合並分散而自然造漿,成本低,鑽進速度快。
(二)細分散泥漿
細分散泥漿力求造漿黏土高度分散,使體系成膠體狀並保持穩定性。配漿要求:膨潤土含量5%~15%,使用分散劑,體系pH值≥10。典型的細分散泥漿如三磺泥漿、CMC泥漿等。細分散泥漿特點:攜帶岩屑能力強;泥餅緻密、堅韌,護壁性能好;不利於鑽速提高,不利於岩屑清除。
應用范圍:用於鑽進一般的復雜地層,如新生代第三系、第四系鬆散地層、卵礫石地層;地層水礦化度較低地層;不適用於造漿地層。
(三)不分散低固相聚合物泥漿
該泥漿以具有選擇性絮凝和包被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如部分水解聚丙烯醯胺PHP)為主要處理劑,保留泥漿中的優質造漿黏土,絮凝劣質黏土和鑽屑,使其不分散便於地表沉除,從而保持泥漿低固相和良好的剪切稀釋性能。
該泥漿體系中須加入足夠濃度的絮凝包被劑,保持較低的pH值(一般為8~9)。泥漿的性能指標:固相含量≤4%(體積比);泥漿密度<1.08g/cm3;固相中鑽屑∶膨潤土量≤2∶1;泥漿動切力(Pa)與塑性黏度(mPa·s)之比<0.5。這種泥漿適用於水敏性地層,其攜帶岩屑、穩定井壁、提高機械鑽速的效果明顯好於其他泥漿類型。已開發的體系有陰離子聚合物、陽離子聚合物和兩性離子聚合物泥漿,如PHP-HPAN雙聚泥漿、聚磺泥漿等。
(四)粗分散泥漿
泥漿中加入鈣、鈉、鉀等無機鹽類絮凝劑,使泥漿中分散的顆粒變粗,同時加入有機處理劑護膠和包被鑽屑,形成適度絮凝的粗分散泥漿。粗分散泥漿主要利用其礦化度高和過量的Ca2+、Na+、K+離子控制泥頁岩的水化膨脹與分散,防止縮徑和坍塌,並抑制地層中含相同離子的物質溶解。用於大段泥頁岩層、厚岩鹽層、石膏層及其他可溶性鹽類地層的泥漿體系的處理劑有:
1)鉀石灰泥漿體系的處理劑:氫氧化鉀、石灰、聚合物和瀝青類等。
2)石膏泥漿體系的處理劑:石膏、磺化褐煤、磺化酚醛樹脂、磺化栲膠和鐵鉻鹽等。
3)KCl泥漿體系的處理劑:氯化鉀、降黏劑、降失水劑和瀝青防塌劑等。
4)正電膠泥漿體系的處理劑:正電膠層狀氫氧化物、降失水和降黏劑等。
5)鹽水泥漿體系的處理劑:NaCl、抗鹽降黏劑、降失水和抑制劑等。
6)飽和鹽水泥漿體系的處理劑基本與鹽水泥漿體系相同。
(五)無固相泥漿
無固相泥漿或稱無黏土泥漿,是指清水中不加黏土僅加處理劑並達到一定性能的泥漿。主要適用於相對完整的地層,其泥漿體系有:
1)合成高聚合物溶液,如聚丙烯醯胺、水解聚丙烯醯胺溶液或加入HPAN的溶液等,具有良好的剪切稀釋性,絮凝效果好,有利於岩屑沉降。
2)天然植物膠溶液,如魔芋、田菁膠等天然聚合物,能增黏、提切,攜岩粉效果好,對孔壁沖刷小,適用於相對鬆散地層,屬環保型泥漿。
3)生物聚合物(XC)溶液,具有極好的流變特性,抗鹽可達飽和。
4)水玻璃-PHP溶液有強抑制性,黏度隨其模數和濃度而升高,常用模數為2.6~2.8,濃度有35°、40°、45°、56°波美度,加量5%~6%;PHP加量0.02%~0.04%。適用於膠結性較差地層。
5)潤滑泥漿。在清水或泥漿中加入表面活性劑或潤滑劑,降低表面張力,並在孔壁與鑽具之間形成一層油膜,降低其摩擦阻力,實現快速鑽進。適用於岩石比較堅硬的穩定地層。
(六)含氣泥漿
1)循環泡沫或彈性泡沫泥漿。主要成分包括膨潤土、穩泡劑、發泡劑、降失水劑等,用於地層孔隙壓力較低地層,可防止泥漿漏失。
2)充氣泥漿。為了降低泥漿密度,將氣體(一般為空氣)均勻的分散在泥漿中形成充氣泥漿。混入的氣體越多,泥漿密度越低。
㈤ 請教化工方面的大俠,部分水解聚丙烯醯胺PHPA和陰離子聚丙烯醯胺有什麼區別
陰離子聚丙烯醯胺是聚丙烯醯胺的一種,聚丙烯醯胺分為陽離子,陰離子,非離子。外觀沒有區別 只是用在不同的行業中。
㈥ php聚丙稀醯胺是什麼
php指陰離子聚丙稀醯胺。聚丙烯醯胺是一種線型高分子聚合物,產品主要分為乾粉和膠體兩種形式。按其平均分子量可分為低分子量(<100萬)、中分子量(200~400萬)和高分子量(>700萬)三類。按其結構又可分為非離子型、陰離子型和陽離子型。陰離子型多為PAM 的水解體(HPAM)。
㈦ 聚丙烯醯胺PHP和聚丙烯醯胺PAM有區別沒
實質上是用一定比例的丙烯醯胺和丙烯酸鈉經過共聚反應生成的高分子產物,有一系列的產品。
丙烯醯胺的分子式為:CH2=
CH-CONH2
丙烯酸鈉的分子式為:CH2=
CH-COONa
㈧ 不分散低固相泥漿
(一)概述
不分散低固相泥漿要求泥漿中的固相(包括黏土和鑽屑)含量小於4%(以體積計),其中鑽屑(包括劣質土)和膨潤土的比例保持在2∶1左右,而其他的無用固相(鑽屑和非膨潤土),則利用高分子絮凝劑,特別是具有選擇絮凝作用的絮凝劑使其絮凝成團,並用除砂、除泥方法將其清除,不讓它們分散在泥漿中,使泥漿在整個鑽進過程中都保持低固相。這樣的泥漿稱之為不分散低固相泥漿。
不分散低固相泥漿能在整個鑽進過程中維持低固相,保持低密度,這對小口徑金剛石鑽進是很有意義的。它可減少鑽具回轉時的摩擦阻力(利於開高轉速),減少泵壓損失,減少漏失,提高機械鑽速。對於深孔,由於黏土顆粒少,高溫下也不稠化,能使泥漿性能保持穩定。
不分散低固相泥漿維持低固相主要是靠加入選擇性絮凝劑來實現的。即加入某種選擇性絮凝劑後,其對劣質黏土及鑽屑有絮凝作用,使其絮凝成團,便於清除。而同時對膨潤土顆粒又能適當包圍並連接在一起(不是絮凝成團),使膨潤土水化,進而增加泥漿黏度。具有這種特性的選擇性絮凝劑,目前我國還未研製出來,只發現低水解度的聚丙烯醯胺具有一些選擇性絮凝的作用。因此,現在許多地方把低水解度的聚丙烯醯胺與聚丙烯酸鈉混合使用,配製不分散低固相泥漿(嚴格意義上講只能算低固相泥漿)。
(二)聚丙烯醯胺泥漿
一般來講,利用水解聚丙烯醯胺(PHP)對泥漿中的黏土顆粒(特別是鑽屑中的黏土顆粒)進行絮凝,使泥漿維持低固相,稱其為聚丙烯醯胺泥漿。它也可屬不分散低固相泥漿體系。這種泥漿對抑制黏土質泥岩、頁岩的造漿及防塌有效,可以代替鈣處理泥漿和鹽水泥漿。由於其密度低、潤滑性較好、不糊鑽、有一定的堵漏作用,對提高機械鑽速極為有利。因而目前被廣泛採用。
聚丙烯醯胺泥漿的配方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之一的配方是:水解聚丙烯醯胺(PHP)做絮凝劑,三聚磷酸鈉(Na5P3O10)做分散劑,Na-CMC做降失水劑(需要時加入),其中PHP與(Na3P3O10)之比為1∶6~1∶4。泥漿中PHP的濃度(干加量)在100×10-6左右,也有超過500×10-6的。常用PHP的分子量為150萬~300萬,也有高達500萬分子量的(絮凝用),5萬~7萬分子量的PHP用作降失水和提黏。泥漿中用PHP,有水解度在30%左右的(絮凝),也有水解度60%~80%的(降失水和提黏)。
無論其配方如何,加量多少,所用PHP的分子量高低,水解度大與小,配製和處理PHP泥漿時均需注意以下幾點:
1)配漿時要使膨潤土預水化,即先加水浸泡。如果是鈣膨潤土,則應用純鹼水對其預水化一天以上,使其完全轉化為鈉膨潤土並水化。
2)使用硬度高的水造漿時,應先用純鹼或碳酸鋇等降低水的硬度,使鈣離子量降低到正常范圍。鈣離子雖不影響絮凝,但卻妨礙膨潤土造漿和泥漿的沉砂作用。也使泥漿失水量和切力增大。
3)泥漿中不要加入有機分散劑,以免抵消絮凝作用,使固相含量上升,泥漿密度增加。降失水的有機處理劑可用非分散性的聚丙烯酸鈉或水解聚丙烯腈等。
4)如鑽屑中含有膨潤土成分,使泥漿密度增加時,可加水稀釋、加入鈣鹽絮凝或加入未水解的聚丙烯醯胺處理,減少泥漿中膨潤土含量,保持泥漿的低固相。
5)地面要配置除砂、除泥設施,讓絮凝的顆粒能從泥漿中除去。
6)補充絮凝劑時,應在孔口泥漿流出處的泥漿槽中緩慢加入,不能過量。
7)在保證有效攜帶鑽屑的前提下,泥漿的黏度、切力盡可能降低,利於保持其低固相、低密度、凈化好的特點。
8)鑽屑與膨潤土的比值失衡時,不能依靠增加膨潤土含量來調整鑽屑與膨潤土的比值(2∶1),而應依靠除去劣質土及鑽屑來調整。
㈨ 聚丙烯胺聚合物是什麼東西有什麼用
聚丙烯醯胺(Polyacrylamide 可縮寫為PAM或PAAM,化學式(-[CH2CH]nCONH2-) 是由丙烯醯胺單體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丙烯醘胺需要用良好葯品實驗研究規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 GLP)處理以避免毒性。 聚丙烯醘胺本身不是有毒的, 但由於聚丙烯胺會自然地分解變回丙烯醘胺單體,而丙烯醘胺單體是種神經毒素(neurotoxin)。 因此建議需要小心處理。 此葯品為高吸水性物質,產生膠狀物質可應用於聚丙烯醘胺凝膠電泳製造隱形眼鏡、化妝品及個人用品。它也會被用作為濃化劑和懸浮劑。 最近, 它已作為一種面部真皮美容手術填充物(詳見 Aquamid)。
它也被孟山都公司在1950年稱為krilium做為土壤改良劑及現今的"MP"、標榜為"獨一無二制定聚丙烯醯胺(水溶性聚丙烯醯胺)"。 陰離子型聚丙烯醘胺經常被用作為對耕地土壤改良劑及地盤侵蝕控制。
離子性物質如鹽會使聚丙烯醯胺釋放其吸收物質。
㈩ 聚丙烯醯胺PAM和聚丙烯醯胺PHP有什麼區別
PAM一般代指聚丙烯醯胺或非離子型,
聚丙烯醯胺PHP一般指部分水解的陰離子型。私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