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和nginx之間是如何工作的
Nginx+php-fpm實現原理 Nginx本身不會對PHP進行解析,終端對PHP頁面的請求將會被Nginx交給FastCGI進程監聽的IP地址及埠,由php-fpm作為動態解析伺服器處理,最後將處理結果再返回給nginx。其實,Nginx就是一個反向代理伺服器。Nginx通過反向代理功能將動態請求轉向後端php-fpm,從而實現對PHP的解析支持,這就是Nginx實現PHP動態解析的原理。 Nginx不支持對外部程序的直接調用或者解析,所有的外部程序(包括PHP)必須通過FastCGI介面來調用。FastCGI介面在linux下是socket(這個socket可以是文件socket,也可以是ip socket)。為了調用CGI程序,還需要一個FastCGI的wrapper(wrapper可以理解為用於啟動另一個程序的程序),這個wrapper綁定在某個固定socket上,如埠或者文件socket。當Nginx將CGI請求發送給這個socket的時候,通過FastCGI介面,wrapper接收到請求,然後派生出一個新的線程,這個線程調用解釋器或者外部程序處理腳本並讀取返回數據;接著,wrapper再將返回的數據通過FastCGI介面,沿著固定的socket傳遞給Nginx;最後,Nginx將返回的數據發送給客戶端。
當nginx接收到一個http請求時,通過配置文件找到對應的server。然後匹配server中的所有location,找到最匹配的。而在location中的命令會啟動不同的模塊去完成工作,比如rewrite模塊、index模塊。因此在nginx中模塊可以看作真正的勞動工作者。nginx的模塊是被編譯到nginx中的,屬於靜態方式。啟動nginx時,模塊被自動載入。
B. nginx集群虛擬地址和其他伺服器沖突嗎
不沖突。nginx集群虛擬地址的兼容性很強,和其他伺服器不沖突。伺服器是計算機的一種,它比普通計算機運行更快、負載更高、價格更貴。
C. 雲伺服器如何配置nginx支持php
[root@redhat7 ~]# wget http://am1.php.net/get/php-7.1.2.tar.gz/from/this/mirror
[root@redhat7 ~]# tar xzvf php-7.1.2.tar.gz
[root@redhat7 ~]# cd php-7.1.2/
[root@redhat7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hp --enable-fpm
[root@redhat7 php-7.1.2]# make&&make install
查看是否成功編譯安裝PHP
[root@redhat7 php-7.1.2]# php -v
PHP 7.1.2 (fpm-fcgi) (built: Apr 14 2017 20:21:53)
Copyright (c) 1997-2017 The PHP Group
Zend Engine v3.1.0, Copyright (c) 1998-2017 Zend Technologies
編譯安裝完成後PHP不具備配置文件php.ini,此時只需復制php.ini-proction到 /usr/local/lib/php.ini即可,php.ini文件一般在/usr/local/lib/和/etc目錄下
[root@localhost php-7.1.2]# cp php.ini-proction /usr/local/lib/php.ini
[root@redhat7 php]# /usr/local/php/sbin/php-fpm
[14-Apr-2017 20:59:49] ERROR: failed to open configuration file '/usr/local/php/etc/php-fpm.conf':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2)
[14-Apr-2017 20:59:49] ERROR: failed to load configuration file '/usr/local/php/etc/php-fpm.conf'
[14-Apr-2017 20:59:49] ERROR: FPM initialization failed
啟動php-fpm發現缺乏配置文件/usr/local/php/etc/php-fpm.conf
此時只需復制php-fpm的配置文件在安裝php時提供的配置文件的模版/usr/local/php/etc/php-fpm.conf.default到相應/usr/local/php/etc/php-fpm.conf即可
[root@redhat7 etc]# /usr/local/php/sbin/php-fpm
[14-Apr-2017 21:14:32] WARNING: Nothing matches the include pattern '/usr/local/php/etc/php-fpm.d/﹡.conf' from /usr/local/php/etc/php-fpm.conf at line 125.
[14-Apr-2017 21:14:32] ERROR: No pool defined. at least one pool section must be specified in config file
[14-Apr-2017 21:14:32] ERROR: failed to post process the configuration
[14-Apr-2017 21:14:32] ERROR: FPM initialization failed
[root@redhat7 etc]# cp php-fpm.conf.default /usr/local/php/etc/php-fpm.conf
[root@redhat7 etc]# cp /usr/local/php/etc/php-fpm.d/www.conf.default /usr/local/php/etc/php-fpm.d/www.conf
[root@redhat7 etc]# /etc/init.d/php-fpm
[14-Apr-2017 21:23:02] ERROR: unable to bind listening socket for address '127.0.0.1:9000': Address already in use (98)
[14-Apr-2017 21:23:02] ERROR: FPM initialization failed
[root@redhat7 etc]# netstat -nldp|grep 9000
tcp 0 0 127.0.0.1:9000 0.0.0.0:* LISTEN 3721/php-fpm: maste
[root@redhat7 php-7.1.2]# cp sapi/fpm/init.d.php-fpm /etc/init.d/php-fpm
[root@redhat7 php-7.1.2]# chmod a+x /etc/init.d/php-fpm
[root@redhat7 php-7.1.2]# ll /etc/init.d/php-fpm
-rwxr-xr-x 1 root root 2401 4月 14 21:26 /etc/init.d/php-fpm
[root@redhat7 php-7.1.2]# /etc/init.d/php-fpm start
Starting php-fpm [14-Apr-2017 21:28:09] ERROR: unable to bind listening socket for address '127.0.0.1:9000': Address already in use (98)
[14-Apr-2017 21:28:09] ERROR: FPM initialization failed
failed
[root@redhat7 php-7.1.2]# netstat -nldp |grep 9000
tcp 0 0 127.0.0.1:9000 0.0.0.0:* LISTEN 3721/php-fpm: maste
[root@redhat7 php-7.1.2]# kill 3721
[root@redhat7 php-7.1.2]# netstat -nldp |grep 9000
[root@redhat7 php-7.1.2]# /etc/init.d/php-fpm start
Starting php-fpm done
[root@redhat7 php-7.1.2]# service php-fpm status
php-fpm (pid 3927) is running...
[root@redhat7 php-7.1.2]# chkconfig --add php-fpm
[root@redhat7 php-7.1.2]# chkconfig php-fpm --level 345 on
配置nginx支持PHP
修改nginx的配置文件,支持php文件的解析,找到location的添加位置,在後面添加下面這個location
location ~ .php$ {
root /usr/share/nginx/html; #指定php的根目錄
fastcgi_pass 127.0.0.1:9000;#php-fpm的默認埠是9000
fastcgi_index index.php;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include fastcgi_params;
}
D. windows環境下使用nginx,如何支持php
使用nginx+php集成包phpfind或phpstudy即可一鍵安裝好環境。還支持php版本一鍵切換,帶控制面板的,純中文綠色解壓即可,完全符合國人使用習慣,你試試吧
E. nginx和apache有什麼區別,我該用哪種
都是web伺服器
建議使用nginx 性能比較好
希望可以幫助你,請採納,謝謝
F. 如何正確配置Nginx+PHP
1.先要正確保證nginx和php都是啟動開啟的!使用ps命令查看兩個服務的進程,然後查看埠是否開啟,web:80 php:9000 命令:lsof -i:80
2.在nginx.conf中加入下面一段配置
location ~ \.php$ {
root html;
fastcgi_pass 127.0.0.1:9000;
fastcgi_index index.php;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usr/local/nginx/html/$fastcgi_script_name;
include fastcgi_params;
}
/usr/local/nginx/html/$fastcgi_script_name; 這里我寫的是php的絕對路徑,你可以修改成相應的。
G. tomcat nginx 集群上傳文件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過設置nginx的client_max_body_size解決nginx+php上傳大文件,主要是設置上傳文件大小和php腳本運行時長即可。
H. windows下 用nginx部署php項目
其中/IM是用來kill掉指定名字的進程的,-F是用來強制kill的,詳細的參數介紹可以在dos中通過TASKKILL /?查看
然後通過啟動指令,重啟即可
I. 如何架設Nginx+Php Web伺服器
1、首先需要准備的應用程序包。nginx:nginx/Windows-1.0.4php:php-5.2.16-nts-Win32-VC6-x86.zip(nginx下php是以FastCGI的方式運行,所以我們下載非線程安全也就是nts的php包)(還會用到)RunHiddenConsole:RunHiddenConsole.zip2、安裝與配置。1)php的安裝與配置。直接解壓下載好的php包,到D盤wnmp目錄(D:\wnmp),這里把解壓出來的文件夾重命名成php5。進入文件夾修改php.ini-recommended文件為php.ini,並用Editplus或者Notepad++打開來。找到extension_dir="./ext"更改為extension_dir="D:/wnmp/php5/ext"往下看,再找到;extension=php_mysql.dll;extension=php_mysqli.dll前面指定了php的ext路徑後,只要把需要的擴展包前面所對應的「;」去掉,就可以了。這里打開php_mysql.dll和php_mysqli.dll,讓php支持mysql。當然不要忘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把php5目錄下的libmysql.dll文件復制到C:\Windows目錄下,也可以在系統變數裡面指定路徑,當然這里我選擇了更為方便的方法^_^。到這里,php已經可以支持mysql了。接下來我們來配置php,讓php能夠與nginx結合。找到;cgi.fix_pathinfo=1我們去掉這里的封號。cgi.fix_pathinfo=1這一步非常重要,這里是php的CGI的設置。2)nginx的安裝與配置。把下載好的nginx-1.0.4的包同樣解壓到D盤的wnmp目錄下,並重命名為nginx。接下來,我們來配置nginx,讓它能夠和php協同工作。進入nginx的conf目錄,打開nginx的配置文件nginx.conf,找到location/{roothtml;#這里是站點的根目錄indexindex.htmlindex.htm;}將roothtml;改為rootD:/wnmp/www;再往下,找到復制代碼#.0.0.1:9000##location~\.php${#roothtml;#fastcgi_pass127.0.0.1:9000;#fastcgi_indexindex.php;#fastcgi_paramSCRIPT_FILENAME/scripts$fastcgi_script_name;#includefastcgi_params;#}復制代碼先將前面的「#」去掉,同樣將roothtml;改為rootD:/wnmp/www;。再把標記為紅色的/scripts改為「$document_root」,這里的「$document_root」就是指前面「root」所指的站點路徑,這是改完後的:復制代碼#.0.0.1:9000#location~\.php${rootD:/wnmp/www;fastcgi_pass127.0.0.1:9000;fastcgi_indexindex.php;fastcgi_paramSCRIPT_FILENAME$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includefastcgi_params;}復制代碼保存配置文件,就可以了。nginx+php的環境就初步配置好了,來跑跑看。我們可以輸入命令來啟動php,並手動啟動nginx,當然也可以利用腳本來實現。首先把下載好的RunHiddenConsole.zip包解壓到nginx目錄內,RunHiddenConsole.exe的作用是在執行完命令行腳本後可以自動關閉腳本,而從腳本中開啟的進程不被關閉。然後來創建腳本,命名為「start_nginx.bat」,我們在Notepad++里來編輯它復制代碼@echooffREMWindows下無效REMsetPHP_FCGI_CHILDREN=5REM每個進程處理的最大請求數,或設置為Windows環境變數setPHP_FCGI_MAX_REQUESTS=:/wnmp/php5/php-cgi.exe-b127.0.0.1:9000-cD:/wnmp/php5/php.:/wnmp/nginx/nginx.exe-pD:/wnmp/nginx復制代碼再另外創建一個名為stop_nginx.bat的腳本用來關閉nginx@/F/IMnginx.exe>/F/IMphp-cgi.exe>nulexit做好後,是這樣的這樣,我們的服務腳本也都創建完畢了。雙擊start_nginx.bat看看進程管理器是不是有兩個nginx.exe的進程和一個php-cgi.exe的進程呢?這樣nginx服務就啟動了,而且php也以fastCGI的方式運行了。到站點目錄下,新建一個phpinfo.php的文件,在裡面編輯保存後,打開瀏覽器輸入「phpinfo.php」,如果看到就說明,nginx+php的環境已經配置好了,呵呵~
J. Nginx,一看就會
Nginx("engine x") 是一個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伺服器,特點是佔有內存少,並發能力強,事實上 nginx 的並發能力確實在同類型的網頁伺服器中表現較好,中國大陸使用 nginx 網站用戶有:網路、京東、新浪、網易、騰訊、 淘寶等。
1.1 WEB 伺服器
Nginx 可以作為靜態頁面的 web 伺服器,同時還支持 CGI 協議的動態語言,比如 perl、php
等。但是不支持 java。Java 程序只能通過與 tomcat 配合完成。Nginx 專為性能優化而開發,性能是其最重要的考量,實現上非常注重效率 ,能經受高負載的考驗,有報告表明能支持高達 50000個並發連接數。
1.2 反向代理
1.正向代理,代理客戶端,客戶端需要配置代理
2.反向代理,代理服務端,客戶端無感知
1.3 負載均衡
Nginx 的非同步框架可以處理很大的並發請求,把這些並發請求 hold 住之後就可以分發給後台服務端(backend servers,也叫做服務池, 後面簡稱 backend)來做復雜的計算、處理和響應,這種模式的好處是相當多的:隱藏業務主機更安全,節約了公網 IP 地址,並且在業務量增加的時候可以方便地擴容後台伺服器。
這時候集群的概念產生了,我們增加伺服器的數量,然後將請求分發到各個伺服器上,將原先請求集中到單個伺服器上的情況改為將請求分發到多個伺服器上,將負載分發到不同的服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負載均衡。
1.4 動靜分離
為了加快網站的解析速度,可以把動態頁面和靜態頁面由不同的伺服器來解析,加快解析速度。降低原來單個伺服器的壓力。
Nginx官網
2.1 相關安裝包
pcre-8.37.tar.gz openssl-1.0.1t.tar.gz zlib-1.2.8.tar.gz nginx-1.11.1.tar.gz
2.2 安裝流程
2.1.1.安裝 pcre 解壓縮 pcre-xx.tar.gz 包
進入解壓縮目錄,執行./configure
如果提示,需要提前安裝 gcc++,進入安裝光碟目錄的軟體包(/media/CentOSXX/Package)執行
rpm -ivh libstdc+ devel-4.4.7-17.el6.x86_64.rpm
rpm -ivh gcc-c+ 4.4.7-17.el6.x86_64.rpm
./configure 完成後,回到 pcre 目錄下執行 make,再執行 make install
2.2.2.安裝 openssl
解壓縮 openssl-xx.tar.gz 包。
進入解壓縮目錄,執行./config
make && make install
2.2.3.安裝 zlib 解壓縮 zlib-xx.tar.gz 包。
進入解壓縮目錄,執行./configure。
make && make install
2.2.4.安裝 nginx
解壓縮 nginx-xx.tar.gz 包。
進入解壓縮目錄,執行./configure。
make && make install
查看開放的埠號
firewall-cmd --list-all
設置開放的埠號
firewall-cmd --add-service=http –permanent
sudo firewall-cmd --add-port=80/tcp --permanent
重啟防火牆
firewall-cmd –reload
2.3 Nginx 啟動
命令
啟動命令:在/usr/local/nginx/sbin 目錄下執行 ./nginx
關閉命令: 在/usr/local/nginx/sbin 目錄下執行 ./nginx -s stop
重新載入命令: 在/usr/local/nginx/sbin 目錄下執行 ./nginx -s reload·
設置 nginx 為自啟動服務
修改 linux 啟動腳本/etc/rc.d/rc
加入 :/usr/local/nginx/sbin/nginx
nginx 安裝目錄下,其默認的配置文件都放在conf 目錄下,而主配置文件nginx.conf 也在其中,後續對 nginx 的使用基本上都是對此配置文件進行相應的修改。
根據上述文件,我們可以很明顯的將 nginx.conf 配置文件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全局塊
從配置文件開始到 events 塊之間的內容,主要會設置一些影響 nginx 伺服器整體運行的配置指令,主要包括配置運行 Nginx 伺服器的用戶(組)、允許生成的 worker process 數,進程 PID 存放路徑、日誌存放路徑和類型以及配置文件的引入等。
比如上面第一行配置的:worker_processes 1;
這是 Nginx 伺服器並發處理服務的關鍵配置,worker_processes 值越大,可以支持的並發處理量也越多,但是會受到硬體、軟體等設備的制約。
第二部分:events 塊
events 塊涉及的指令主要影響 Nginx 伺服器與用戶的網路連接,常用的設置包括是否開啟對多 work process 下的網路連接進行序列化,是否允許同時接收多個網路連接,選取哪種事件驅動模型來處理連接請求,每個 word process 可以同時支持的最大連接數等。
上述例子就表示每個 work process 支持的最大連接數為 1024.
這部分的配置對 Nginx 的性能影響較大,在實際中應該靈活配置。
第三部分:http 塊
這算是 Nginx 伺服器配置中最頻繁的部分,代理、緩存和日誌定義等絕大多數功能和第三方模塊的配置都在這里。
需要注意的是:http 塊也可以包括 http 全局塊、server 塊。
http 全局塊
http 全局塊配置的指令包括文件引入、MIME-TYPE 定義、日誌自定義、連接超時時間、單鏈接請求數上限等。
server 塊
這塊和虛擬主機有密切關系,虛擬主機從用戶角度看,和一台獨立的硬體主機是完全一樣的,該技術的產生是為了節省互聯網伺服器硬體成本。
每個 http 塊可以包括多個 server 塊,而每個 server 塊就相當於一個虛擬主機。
而每個 server 塊也分為全局 server 塊,以及可以同時包含多個 locaton 塊。
全局 server 塊
最常見的配置是本虛擬機主機的監聽配置和本虛擬主機的名稱或 IP 配置。
location 塊
一個 server 塊可以配置多個 location 塊。
這塊的主要作用是基於 Nginx 伺服器接收到的請求字元串(例如 server_name/uri-string),對虛擬主機名稱(也可以是 IP 別名)之外的字元串(例如 前面的 /uri-string)進行匹配,對特定的請求進行處理。地址定向、數據緩存和應答控制等功能,還有許多第三方模塊的配置也在這里進行。
案例配置如下:
location 指令說明
該指令用於匹配 URL,語法如下:
= :用於不含正則表達式的 uri 前,要求請求字元串與 uri 嚴格匹配,如果匹配
成功,就停止繼續向下搜索並立即處理該請求。
~:用於表示 uri 包含正則表達式,並且區分大小寫。
~*:用於表示 uri 包含正則表達式,並且不區分大小寫。
^~:用於不含正則表達式的 uri 前,要求 Nginx 伺服器找到標識 uri 和請求字
符串匹配度最高的 location 後,立即使用此 location 處理請求,而不再使用 location
塊中的正則 uri 和請求字元串做匹配。
注意:如果 uri 包含正則表達式,則必須要有 ~ 或者 ~* 標識。
案例配置如下:
在 linux 下有 Nginx、LVS、Haproxy 等等服務可以提供負載均衡服務,而且 Nginx 提供了幾種分配方式(策略):
輪詢(默認)
每個請求按時間順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後端伺服器,如果後端伺服器 down 掉,能自動剔除。
weight
weight 代表權重,默認為 1,權重越高被分配的客戶端越多指定輪詢幾率,weight 和訪問比率成正比,用於後端伺服器性能不均的情況。
ip_hash
每個請求按訪問 ip 的 hash 結果分配,這樣每個訪客固定訪問一個後端伺服器,可以解決 session 的問題。
fair(第三方)
按後端伺服器的響應時間來分配請求,響應時間短的優先分配。
動靜分離從目前實現角度來講大致分為兩種:
1.一種是純粹把靜態文件獨立成單獨的域名,放在獨立的伺服器上,也是目前主流推崇的方案;
2.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動態跟靜態文件混合在一起發布,通過 nginx 來分開。
通過 location 指定不同的後綴名實現不同的請求轉發。通過 expires 參數設置,可以使瀏覽器緩存過期時間,減少與伺服器之前的請求和流量。具體 Expires 定義:是給一個資源設定一個過期時間,也就是說無需去服務端驗證,直接通過瀏覽器自身確認是否過期即可,所以不會產生額外的流量。此種方法非常適合不經常變動的資源。(如果經常更新的文件,不建議使用 Expires 來緩存),我這里設置 3d,表示在這 3 天之內訪問這個 URL,發送一個請求,比對伺服器該文件最後更新時間沒有變化,則不會從伺服器抓取,返回狀態碼304,如果有修改,則直接從伺服器重新下載,返回狀態碼 200。
master-workers 的機制的好處
首先,對於每個 worker 進程來說,獨立的進程,不需要加鎖,所以省掉了鎖帶來的開銷,
同時在編程以及問題查找時,也會方便很多。其次,採用獨立的進程,可以讓互相之間不會
影響,一個進程退出後,其它進程還在工作,服務不會中斷,master 進程則很快啟動新的
worker 進程。當然,worker 進程的異常退出,肯定是程序有 bug 了,異常退出,會導致當
前 worker 上的所有請求失敗,不過不會影響到所有請求,所以降低了風險。
需要設置多少個 worker
Nginx 同 redis 類似都採用了 io 多路復用機制,每個 worker 都是一個獨立的進程,但每個進
程里只有一個主線程,通過非同步非阻塞的方式來處理請求, 即使是千上萬個請求也不在話
下。每個 worker 的線程可以把一個 cpu 的性能發揮到極致。所以 worker 數和伺服器的 cpu
數相等是最為適宜的。設少了會浪費 cpu,設多了會造成 cpu 頻繁切換上下文帶來的損耗。
連接數 worker_connection
這個值是表示每個 worker 進程所能建立連接的最大值,所以,一個 nginx 能建立的最大連接數,應該是 worker_connections * worker_processes。當然,這里說的是最大連接數,對於HTTP 請 求 本 地 資 源 來 說 , 能 夠 支 持 的 最 大 並 發 數 量 是 worker_connections * worker_processes,如果是支持 http1.1 的瀏覽器每次訪問要佔兩個連接,所以普通的靜態訪問最大並發數是: worker_connections * worker_processes /2,而如果是 HTTP 作 為反向代理來說,最大並發數量應該是 worker_connections *
worker_processes/4。因為作為反向代理伺服器,每個並發會建立與客戶端的連接和與後端服務的連接,會佔用兩個連接。
注意:此部分屬於高級技術,近幾日會將下面的知識點補充完畢。
8.1 Keepalived+Nginx 高可用集群(主從模式)
8.2 Keepalived+Nginx 高可用集群(雙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