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JSON-RPC輕量級遠程調用協議介紹及使用
json-rpc是基於json的跨語言遠程調用協議。比xml-rpc、webservice等基於文本的協議數據傳輸格小;相對hessian、java-rpc等二進制協議便於調試、實現、擴展,是很優秀的一種遠程調用協議。眼下主流語言都已有json-rpc的實現框架,java語言中較好的json-rpc實現框架有jsonrpc4j、jpoxy、json-rpc。三者之中jsonrpc4j既可獨立使用。又可與spring無縫集合,比較適合於基於spring的項目開發。
json-rpc協議很easy,發起遠程調用時向服務端數據傳輸格式例如以下:
{ "method": "sayHello", "params": ["Hello JSON-RPC"], "id": 1}
參數說明:
method: 調用的方法名
params: 方法傳入的參數。若無參數則傳入 []
id : 調用標識符。用於標示一次遠程調用過程
server其收到調用請求,處理方法調用,將方法效用結果效應給調用方;返回數據格式:
參數說明:
result: 方法返回值。若無返回值。則返回null。
若調用錯誤,返回null。
error :調用時錯誤,無錯誤返回null。
id : 調用標識符,與調用方傳入的標識符一致。
以上就是json-rpc協議規范,很easy,小巧。便於各種語言實現。
2.1、server端Java調用演示樣例
jsonrpc4jserver端java演示樣例:
2.2、Javaclient調用演示樣例
jsonrpc4j的Javaclient調用演示樣例:
2.3、JavaScriptclient調用演示樣例
基於jsonrpcjs的JavaScriptclient調用演示樣例:
2.4、直接GET請求進行調用
無需不論什麼client。僅僅需手工拼接參數進行遠程調用,請求URL例如以下:
參數說明:
method : 方法名
params :調用參數。json的數組格式[], 將參數需先進行url編碼,再進行base64編碼
id : 調用標識符,隨意值。
json-rpc是一種很輕量級的跨語言遠程調用協議。實現及使用簡單。
僅需幾十行代碼,就可以實現一個遠程調用的client。方便語言擴展client的實現。
server端有php、java、python、ruby、.net等語言實現,是很不錯的及輕量級的遠程調用協議。
❷ Dubbo——HTTP 協議 + JSON-RPC
Protocol 還有一個實現分支是 AbstractProxyProtocol,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gRPC、HTTP、WebService、Hessian、Thrift 等協議對應的 Protocol 實現,都是繼承自 AbstractProxyProtocol 抽象類。
目前互聯網的技術棧百花齊放,很多公司會使用 Node.js、Python、Rails、Go 等語言來開發 一些 Web 端應用,同時又有很多服務會使用 Java 技術棧實現,這就出現了大量的跨語言調用的需求。Dubbo 作為一個 RPC 框架,自然也希望能實現這種跨語言的調用,目前 Dubbo 中使用「HTTP 協議 + JSON-RPC」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的,其中 HTTP 協議和 JSON 都是天然跨語言的標准,在各種語言中都有成熟的類庫。
下面就重點來分析 Dubbo 對 HTTP 協議的支持。首先,會介紹 JSON-RPC 的基礎,並通過一個示例,快速入門,然後介紹 Dubbo 中 HttpProtocol 的具體實現,也就是如何將 HTTP 協議與 JSON-RPC 結合使用,實現跨語言調用的效果。
Dubbo 中支持的 HTTP 協議實際上使用的是 JSON-RPC 協議。
JSON-RPC 是基於 JSON 的跨語言遠程調用協議。Dubbo 中的 bbo-rpc-xml、bbo-rpc-webservice 等模塊支持的 XML-RPC、WebService 等協議與 JSON-RPC 一樣,都是基於文本的協議,只不過 JSON 的格式比 XML、WebService 等格式更加簡潔、緊湊。與 Dubbo 協議、Hessian 協議等二進制協議相比,JSON-RPC 更便於調試和實現,可見 JSON-RPC 協議還是一款非常優秀的遠程調用協議。
在 Java 體系中,有很多成熟的 JSON-RPC 框架,例如 jsonrpc4j、jpoxy 等,其中,jsonrpc4j 本身體積小巧,使用方便,既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 Spring 無縫集合,非常適合基於 Spring 的項目。
下面先來看看 JSON-RPC 協議中請求的基本格式:
JSON-RPC請求中各個欄位的含義如下:
在 JSON-RPC 的服務端收到調用請求之後,會查找到相應的方法並進行調用,然後將方法的返回值整理成如下格式,返回給客戶端:
JSON-RPC響應中各個欄位的含義如下:
Dubbo 使用 jsonrpc4j 庫來實現 JSON-RPC 協議,下面使用 jsonrpc4j 編寫一個簡單的 JSON-RPC 服務端示常式序和客戶端示常式序,並通過這兩個示常式序說明 jsonrpc4j 最基本的使用方式。
首先,需要創建服務端和客戶端都需要的 domain 類以及服務介面。先來創建一個 User 類,作為最基礎的數據對象:
接下來創建一個 UserService 介面作為服務介面,其中定義了 5 個方法,分別用來創建 User、查詢 User 以及相關信息、刪除 User:
UserServiceImpl 是 UserService 介面的實現類,其中使用一個 ArrayList 集合管理 User 對象,具體實現如下:
整個用戶管理業務的核心大致如此。下面我們來看服務端如何將 UserService 與 JSON-RPC 關聯起來。
首先,創建 RpcServlet 類,它是 HttpServlet 的子類,並覆蓋了 HttpServlet 的 service() 方法。我們知道,HttpServlet 在收到 GET 和 POST 請求的時候,最終會調用其 service() 方法進行處理;HttpServlet 還會將 HTTP 請求和響應封裝成 HttpServletRequest 和 HttpServletResponse 傳入 service() 方法之中。這里的 RpcServlet 實現之中會創建一個 JsonRpcServer,並在 service() 方法中將 HTTP 請求委託給 JsonRpcServer 進行處理:
最後,創建一個 JsonRpcServer 作為服務端的入口類,在其 main() 方法中會啟動 Jetty 作為 Web 容器,具體實現如下:
這里使用到的 web.xml 配置文件如下:
完成服務端的編寫之後,下面再繼續編寫 JSON-RPC 的客戶端。在 JsonRpcClient 中會創建 JsonRpcHttpClient,並通過 JsonRpcHttpClient 請求服務端:
在 AbstractProxyProtocol 的 export() 方法中,首先會根據 URL 檢查 exporterMap 緩存,如果查詢失敗,則會調用 ProxyFactory.getProxy() 方法將 Invoker 封裝成業務介面的代理類,然後通過子類實現的 doExport() 方法啟動底層的 ProxyProtocolServer,並初始化 serverMap 集合。具體實現如下:
在 HttpProtocol 的 doExport() 方法中,與前面介紹的 DubboProtocol 的實現類似,也要啟動一個 RemotingServer。為了適配各種 HTTP 伺服器,例如,Tomcat、Jetty 等,Dubbo 在 Transporter 層抽象出了一個 HttpServer 的介面。
bbo-remoting-http 模塊的入口是 HttpBinder 介面,它被 @SPI 註解修飾,是一個擴展介面,有三個擴展實現,默認使用的是 JettyHttpBinder 實現,如下圖所示:
HttpBinder 介面中的 bind() 方法被 @Adaptive 註解修飾,會根據 URL 的 server 參數選擇相應的 HttpBinder 擴展實現,不同 HttpBinder 實現返回相應的 HttpServer 實現。HttpServer 的繼承關系如下圖所示:
這里以 JettyHttpServer 為例簡單介紹 HttpServer 的實現,在 JettyHttpServer 中會初始化 Jetty Server,其中會配置 Jetty Server 使用到的線程池以及處理請求 Handler:
可以看到 JettyHttpServer 收到的全部請求將委託給 DispatcherServlet 這個 HttpServlet 實現,而 DispatcherServlet 的 service() 方法會把請求委託給對應接埠的 HttpHandler 處理:
了解了 Dubbo 對 HttpServer 的抽象以及 JettyHttpServer 的核心之後,回到 HttpProtocol 中的 doExport() 方法繼續分析。
在 HttpProtocol.doExport() 方法中會通過 HttpBinder 創建前面介紹的 HttpServer 對象,並記錄到 serverMap 中用來接收 HTTP 請求。這里初始化 HttpServer 以及處理請求用到的 HttpHandler 是 HttpProtocol 中的內部類,在其他使用 HTTP 協議作為基礎的 RPC 協議實現中也有類似的 HttpHandler 實現類,如下圖所示:
在 HttpProtocol.InternalHandler 中的 handle() 實現中,會將請求委託給 skeletonMap 集合中記錄的 JsonRpcServer 對象進行處理:
skeletonMap 集合中的 JsonRpcServer 是與 HttpServer 對象一同在 doExport() 方法中初始化的。最後,我們來看 HttpProtocol.doExport() 方法的實現:
介紹完 HttpProtocol 暴露服務的相關實現之後,下面再來看 HttpProtocol 中引用服務相關的方法實現,即 protocolBindinRefer() 方法實現。該方法首先通過 doRefer() 方法創建業務介面的代理,這里會使用到 jsonrpc4j 庫中的 JsonProxyFactoryBean 與 Spring 進行集成,在其 afterPropertiesSet() 方法中會創建 JsonRpcHttpClient 對象:
下面來看 doRefer() 方法的具體實現:
在 AbstractProxyProtocol.protocolBindingRefer() 方法中,會通過 ProxyFactory.getInvoker() 方法將 doRefer() 方法返回的代理對象轉換成 Invoker 對象,並記錄到 Invokers 集合中,具體實現如下:
本文重點介紹了在 Dubbo 中如何通過「HTTP 協議 + JSON-RPC」的方案實現跨語言調用。首先介紹了 JSON-RPC 中請求和響應的基本格式,以及其實現庫 jsonrpc4j 的基本使用;接下來我們還詳細介紹了 Dubbo 中 AbstractProxyProtocol、HttpProtocol 等核心類,剖析了 Dubbo 中「HTTP 協議 + JSON-RPC」方案的落地實現。
❸ jsonrpc容易維護嗎
容易。根據查詢jsonrpc資料顯示,jsonrpc容易維護,一款使用PHP開發的高性能Json Rpc框架,框架使用TCP/IP協議直接傳輸json數據,系統集成統計監控模塊,開發部署維護非常簡單。
❹ 技術基礎--JSON-RPC2.0
最近剛加入區塊鏈學習的熱潮,從一些基本技術開始學起。本文翻譯自 JSON-RPC 2.0 Specification . 其實協議很簡單,本不需要翻譯,主要是為了記錄這個學習過程,以及加深理解。
JSON是一種輕量級的數據交換格式。它可以地標數字,字元串,有序數組,以及鍵值對。
而JSON-RPC是一種無狀態的,輕量級的遠程程序調用協議。不只一種數據結構及其處理規則可以符合這種定義。數據通過socket, http, 或其他環境傳輸,並不能確定其將在本進程內使用。它使用JSON來座位數據格式。
設計也很簡單。
關鍵詞「MUST」, "MUST NOT", "REQUIRED", "SHALL", "SHALL NOT", "SHOULD", "SHOULD NOT", "RECOMMENDED", "MAY", "OPTIONAL"的解釋可以在RFC2119中找到。
由於採用了JSON協議,其可傳輸的數據類型也和JSON相同。JSON可以表示四種基本類型, Strings, Numbers, Booleans, Null,還有兩種結構類型:Objects, Arrays。當我們提到「基本類型」的時候,是指四種基本的JSON類型,而「結構類型」則指代以上兩種JSON結構類型。當提到JSON類型時,總會把第一個字母大寫,比如Object, Array, String, Number, Boolean, Null. True和False也是如此。
JSON-RPC 2.0定義的請求對象和響應對象和現有的JSON-RPC 1.0客戶端/伺服器有兼容問題。這兩個版本其實很好區分,2.0定義了一個叫"jsonrpc"的成員,其值時2.0,而1.0版本沒有。2.0的實現往往要兼容1.0的對象,即使我們在開發點對點以外或者明顯不是1.0的業務的時候亦是如此。
RPC調用是指發送一個請求對象到遠程伺服器上。請求對象包括以下成員:
jsonrpc: 用來聲明JSON-RPC協議的版本,固定為「2.0」
method:需要調用的方法。方法名以單詞rpc開頭,後面跟上期限字元,這個欄位在rpc交互的方法及其擴展上被存儲起來,並且不能用於其他意義。
params: 結構化的值,用於存儲方法響應需要用到的參數,且不能被省略。
id:客戶端分配的一個標識符,可以包含字元串,數字或者為空。如果沒有id,就會被當成是廣播通知。這個值一般不能為Null,且為數字時不能有小數。如果請求中含有這個欄位,伺服器在響應時,必須原樣返回該欄位,用來關聯以下兩個對象的不同環境:
當請求參數中不發送id成員時,該請求會被當作通知處理。對於通知,客戶端不關心響應對象,因為服務端也沒必要返回響應對象,確切的說,服務端不準答復一個通知請求,即便這個請求是批處理請求中的一個。
根據這個定義,通知請求並不會被確認,因為客戶端不會收到響應對象,更進一步說,通知請求的客戶端無法感知到錯誤,比如參數錯誤/網路錯誤等。
RPC調用的參數必須是結構化的值(對象或者數組),對象通過名字遍歷,而數組通過位置可遍歷。
數組參數的遍歷順序必須與服務端順序一致。
對象參數的成員值必須與服務端期望的一致,且在大小寫上精確匹配。一旦有成員缺失,會導致錯誤產生。
當RPC請求出錯時,伺服器響應的Response對象中,必須包含error,且包含以下成員:
code: Number類型,表示出錯類型
message: String類型 簡介的一句話來描述錯誤
data: 可以是基本類型,也可以是結構類型,來表示錯誤的額外信息,且可以預設。具體取值由伺服器自定義,比如錯誤詳情,訪問限制等等。
-32768到-32000之間的錯誤碼是系統保留錯誤碼,協議預定義方便未來使用。錯誤碼的定義和XML-RPC類似:
-32700: 解析錯誤,無效的JSON結構,伺服器在解析JSON時出錯
-32600: 請求無效,Request對象不是一個合法的JSON請求
-32601: 未知的方法,伺服器未定義該method,或者該方法不可用
-32602: 參數錯誤
-32603: 網路錯誤
-32000--32099: 伺服器錯誤,伺服器其他錯誤的保留錯誤碼
上述區間以外的錯誤碼可在應用開發時使用。
同時發送多個Request對象時, 客戶端可以把請求都放到一個數組里一起發送。
服務端收到Request對象數組並處理完成後,應當以數組的形式返回,且數組中包含了響應的請求的Response對象。每一個請求對應一個響應,如果請求是通知的話,則不包含該Response對象。服務端在批處理請求任務時,可以按任何順序或者並行化處理。
服務端對請求進行批處理時者不是至少長度為1的合法請求對象數組時,伺服器響應的對象必須是一個單的Response對象。如果沒有Response數組中不包含Response對象,那也不能返回空數組,而應該什麼都不返回。
--> {"jsonrpc": "2.0", "method": "subtract", "params": [42, 23], "id": 1}
<-- {"jsonrpc": "2.0", "result": 19, "id": 1}
--> {"jsonrpc": "2.0", "method": "subtract", "params": [23, 42], "id": 2}<-- {"jsonrpc": "2.0", "result": -19, "id": 2}
--> {"jsonrpc": "2.0", "method": "subtract", "params": {"subtrahend": 23, "minuend": 42}, "id": 3}<-- {"jsonrpc": "2.0", "result": 19, "id": 3}--> {"jsonrpc": "2.0", "method": "subtract", "params": {"minuend": 42, "subtrahend": 23}, "id": 4}<-- {"jsonrpc": "2.0", "result": 19, "id": 4}
--> {"jsonrpc": "2.0", "method": "update", "params": [1,2,3,4,5]}
--> {"jsonrpc": "2.0", "method": "foobar"}
--> {"jsonrpc": "2.0", "method": "foobar", "id": "1"}
<-- {"jsonrpc": "2.0", "error": {"code": -32601, "message": "Method not found"}, "id": "1"}
--> {"jsonrpc": "2.0", "method": "foobar, "params": "bar", "baz]
<-- {"jsonrpc": "2.0", "error": {"code": -32700, "message": "Parse error"}, "id": null}
--> {"jsonrpc": "2.0", "method": 1, "params": "bar"}
<-- {"jsonrpc": "2.0", "error": {"code": -32600, "message": "Invalid Request"}, "id": null}
--> [ {"jsonrpc": "2.0", "method": "sum", "params": [1,2,4], "id": "1"}, {"jsonrpc": "2.0", "method"]<-- {"jsonrpc": "2.0", "error": {"code": -32700, "message": "Parse error"}, "id": null}
--> []<-- {"jsonrpc": "2.0", "error": {"code": -32600, "message": "Invalid Request"}, "id": null}
--> [1]
<-- [ {"jsonrpc": "2.0", "error": {"code": -32600, "message": "Invalid Request"}, "id": null}]
--> [1,2,3]
<-- [ {"jsonrpc": "2.0", "error": {"code": -32600, "message": "Invalid Request"}, "id": null}, {"jsonrpc": "2.0", "error": {"code": -32600, "message": "Invalid Request"}, "id": null}, {"jsonrpc": "2.0", "error": {"code": -32600, "message": "Invalid Request"}, "id": null}]
--> [
{"jsonrpc": "2.0", "method": "sum", "params": [1,2,4], "id": "1"},
{"jsonrpc": "2.0", "method": "notify_hello", "params": [7]},
{"jsonrpc": "2.0", "method": "subtract", "params": [42,23], "id": "2"},
{"foo": "boo"},
{"jsonrpc": "2.0", "method": "foo.get", "params": {"name": "myself"}, "id": "5"},
{"jsonrpc": "2.0", "method": "get_data", "id": "9"}
]
<-- [
{"jsonrpc": "2.0", "result": 7, "id": "1"},
{"jsonrpc": "2.0", "result": 19, "id": "2"},
{"jsonrpc": "2.0", "error": {"code": -32600, "message": "Invalid Request"}, "id": null},
{"jsonrpc": "2.0", "error": {"code": -32601, "message": "Method not found"}, "id": "5"},
{"jsonrpc": "2.0", "result": ["hello", 5], "id": "9"}
]
--> [
{"jsonrpc": "2.0", "method": "notify_sum", "params": [1,2,4]},
{"jsonrpc": "2.0", "method": "notify_hello", "params": [7]}
]
<-- //Nothing is returned for all notification batches
使用rpc開頭的方法名是系統擴展方法,且不能用於其他場合。每一個系統擴展都在相關聲明中定義。系統擴展是可選的。
1)如何撰寫一個規范,或者說一個規范由哪些部分組成,本規范是一個很好的模版
2)如何做前後兼容。jsonrpc的兼容方式很簡單,在請求頭部擴展一個jsonrpc的版本號即可。如果是良好的設計,在1.0的時候就應該加上此欄位。
3)嚴謹性。比如,我們不能簡單的使用Null作為id參數來表示通知,服務端解析id失敗也返回Null的id,無法區分這兩種情形。
4)批處理。一個好的設計必然要考慮多任務的批處理,在設計批處理時,需要考慮數據的解析,伺服器可能不按序處理,以及可能並發處理,需要考慮不同的請求在不同的時許下處理可能產生的影響
5)舉例。和測試用例的設計有點類似,盡可能覆蓋全面
JSON-RPC 2.0 Specification
❺ 微服務跨語言調用(摘選)
微服務架構已成為目前互聯網架構的趨勢,關於微服務的討論,幾乎占據了各種技術大會的絕大多數版面。國內使用最多的服務治理框架非阿里開源的 bbo 莫屬,千米網也選擇了 bbo 作為微服務治理框架。另一方面,和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一樣,千米的開發語言是多樣的,大多數後端業務由 java 支撐,而每個業務線有各自開發語言的選擇權,便出現了 nodejs,python,go 多語言調用的問題。
跨語言調用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也是一個很有挑戰的技術活,目前業界經常被提及的解決方案有如下幾種,不妨拿出來老生常談一番:
當我們再聊跨語言調用時我們在聊什麼?縱觀上述幾個較為通用,成熟的解決方案,可以得出結論:解決跨語言調用的思路無非是兩種:
如果一個新型的團隊面臨技術選型,我認為上述的方案都可以納入參考,可考慮到遺留系統的兼容性問題
舊系統的遷移成本
這也關鍵的選型因素。我們做出的第一個嘗試,便是在 RPC 協議上下功夫。
通用協議的跨語言支持
springmvc的美好時代
springmvc
springmvc
在沒有實現真正的跨語言調用之前,想要實現「跨語言」大多數方案是使用 http 協議做一層轉換,最常見的手段莫過於藉助 springmvc 提供的 controller/restController,間接調用 bbo provider。這種方案的優勢和劣勢顯而易見
通用協議的支持
事實上,大多數服務治理框架都支持多種協議,bbo 框架除默認的 bbo 協議之外,還有當當網擴展的 rest協議和千米網擴展的 json-rpc 協議可供選擇。這兩者都是通用的跨語言協議。
rest 協議為滿足 JAX-RS 2.0 標准規范,在開發過程中引入了 @Path,@POST,@GET 等註解,習慣於編寫傳統 rpc 介面的人可能不太習慣 rest 風格的 rpc 介面。一方面這樣會影響開發體驗,另一方面,獨樹一幟的介面風格使得它與其他協議不太兼容,舊介面的共生和遷移都無法實現。如果沒有遺留系統,rest 協議無疑是跨語言方案最簡易的實現,絕大多數語言支持 rest 協議。
和 rest 協議類似,json-rpc 的實現也是文本序列化&http 協議。bbox 在 restful 介面上已經做出了嘗試,但是 rest 架構和 bbo 原有的 rpc 架構是有區別的,rest 架構需要對資源(Resources)進行定義, 需要用到 http 協議的基本操作 GET、POST、PUT、DELETE。在我們看來,restful 更合適互聯網系統之間的調用,而 rpc 更適合一個系統內的調用。使用 json-rpc 協議使得舊介面得以兼顧,開發習慣仍舊保留,同時獲得了跨語言的能力。
千米網在早期實踐中採用了 json-rpc 作為 bbo 的跨語言協議實現,並開源了基於 json-rpc 協議下的 python 客戶端 bbo-client-py 和 node 客戶端 bbo-node-client,使用 python 和 nodejs 的小夥伴可以藉助於它們直接調用 bbo-provider-java 提供的 rpc 服務。系統中大多數 java 服務之間的互相調用還是以 bbo 協議為主,考慮到新舊協議的適配,在不影響原有服務的基礎上,我們配置了雙協議。
bbo 協議主要支持 java 間的相互調用,適配老介面;json-rpc 協議主要支持異構語言的調用。
定製協議的跨語言支持
微服務框架所謂的協議(protocol)可以簡單理解為:報文格式和序列化方案。服務治理框架一般都提供了眾多的協議配置項供使用者選擇,除去上述兩種通用協議,還存在一些定製化的協議,如 bbo 框架的默認協議:bbo 協議以及 motan 框架提供的跨語言協議:motan2。
motan2協議的跨語言支持
motan2
motan2
motan2 協議被設計用來滿足跨語言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兩個細節中—MetaData 和 motan-go。在最初的 motan 協議中,協議報文僅由 Header+Body 組成,這樣導致 path,param,group 等存儲在 Body 中的數據需要反序列得到,這對異構語言來說是很不友好的,所以在 motan2 中修改了協議的組成;weibo 開源了 motan-go ,motan-php ,motan-openresty ,並藉助於 motan-go 充當了 agent 這一翻譯官的角色,使用 simple 序列化方案來序列化協議報文的 Body 部分(simple 序列化是一種較弱的序列化方案)。
agent
agent
仔細揣摩下可以發現這么做和雙協議的配置區別並不是大,只不過這里的 agent 是隱式存在的,與主服務共生。明顯的區別在於 agent 方案中異構語言並不直接交互。
bbo協議的跨語言支持
bbo 協議設計之初只考慮到了常規的 rpc 調用場景,它並不是為跨語言而設計,但跨語言支持從來不是只有支持、不支持兩種選擇,而是要按難易程度來劃分。是的,bbo 協議的跨語言調用可能並不好做,但並非無法實現。千米網便實現了這一點,nodejs 構建的前端業務是異構語言的主戰場,最終實現了 bbo2.js,打通了 nodejs 和原生 bbo 協議。作為本文第二部分的核心內容,重點介紹下我們使用 bbo2.js 幹了什麼事。
Dubbo協議報文格式
bbo協議
bbo協議
bbo協議報文消息頭詳解:
magic:類似java位元組碼文件里的魔數,用來判斷是不是 bbo 協議的數據包。魔數是常量 0xdabb
flag:標志位, 一共8個地址位。低四位用來表示消息體數據用的序列化工具的類型(默認 hessian),高四位中,第一位為 1 表示是 request 請求,第二位為 1 表示雙向傳輸(即有返回 response),第三位為 1 表示是心跳 ping 事件。
status:狀態位, 設置請求響應狀態,bbo 定義了一些響應的類型。具體類型見com.alibaba.bbo.remoting.exchange.Response
invoke id:消息 id, long 類型。每一個請求的唯一識別 id(由於採用非同步通訊的方式,用來把請求 request 和返回的 response 對應上)
body length:消息體 body 長度, int 類型,即記錄 Body Content 有多少個位元組
body content:請求參數,響應參數的抽象序列化之後存儲於此。
協議報文最終都會變成位元組,使用 tcp 傳輸,任何語言只要支持網路模塊,有類似 Socket 之類的封裝,那麼通信就不成問題。那,跨語言難在哪兒?以其他語言調用 java 來說,主要有兩個難點:
ps:bbo 協議通訊demo( https://github.com/lexburner/Dubbojs-Learning )
❻ thinkphp jsonrpc java怎麼調用
服務端示例:
<?php
namespace RpcController;
use ;
class JsonApiController extends JsonRpcController
{
public function index(){
return 'Hello, JsonRPC!';
}
// 支持參數傳入
public function test($name=''){
return "Hello, {$name}!";
}
}
客戶端示例:
vendor('jsonRPC.jsonRPCClient');
$client = new jsonRPCClient('http://www.tp.cn/index.php/Rpc/JsonApi');
$result = $client->index();
var_mp($result); // 結果:Hello, JsonRPC!
$result = $client->test('deeka');
var_mp($result); // 結果:Hello, deeka!
❼ jsonrpc java怎麼運行
JSON-RPC-Java 由兩個對用戶可視化的組件構成,它們是JSONRPCBridge和JSONRPCServlet,二者的協調實現了JSON伺服器端對請求對象的處理,並響應給用戶。
JSONRPCBridge是一個擁有伺服器端導出給特定客戶端的對象的引用的session對象,它接收伺服器(也就是JSONRPCServlet)傳來的JSON-RPC請求,然後其把JSON對象解碼(unmarshalling)為Java對象,再扮演方法調用的角色,還要把方法調用返回的Java對象結果組碼(marshall)為JSON對象傳給客戶端處理。而具體的從Java對象到Javascript對象的類型轉換由負責串列化的串列化類Serializer處理。
JSONRPCBridge必須放置在HttpSession對象中,並且注冊屬性名為「JSONRPCBridge」,以使JSONRPCServlet能夠定位負責調用導出到客戶端的Java對象的橋。為此,為了導出一個對象的所有實例和靜態方法到客戶端,應該有如下的代碼: JSONRPCBridge.registerObject("myObject", myObject);
為了導出一個類的所有的靜態方法,應該:JSONRPCBridge.registerClass(("myObject", myObject);
如果registerObject和registerClass被多次調用為有相同鍵值的對象使用,那麼其將被最新賦值的對象所更新。
在JSON中,還可以使用單例模式的globalBridge來為所有的HTTP客戶端導出所有的實例方法。其可以用來注冊工廠類,但使用時要注意認證與安全問題。使用時如下標識:JSONRPCBridge.getGlobalBridge().registerObject("myObject",myObject); 同上其還可以導出所有的靜態方法。
該協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還有就是Servlet了,現在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在該協議中,JSONRPCServlet充當傳送器,處理通過HTTP傳輸過來的J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