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ython其實很簡單 第十章 字典與集合
前面介紹的列表和元組都是有序序列,而字典與集合屬於無序序列,也就是說,不能通過索引來操作元素。
10.1 字典
語法格式:
dictionary= {key1 : value1, key2 : value2, key3 : value3 ,...., key n : value n }
其中,dictionary是字典名稱,key表示元素的鍵,value表示元素的值,鍵和值必須是成對的。
如:
>>> dict1 = { 'abc': 123, 98.6: 37 }
>>> dict1
{'abc': 123, 98.6: 37}
可以看出,鍵可以是字元串、數字或者元組,但必須是唯一的;而值可以是任何數據類型,也沒有要求是唯一的。
1、創建字典的方法
方法一:同時給定鍵和值,即「關鍵字參數」形式。
dictionary=dict(key1=value1,key2=value2,.....,key n=value n)
注意:這里的key 必須符合Python標識符的命名規則。
例:
先使用「{}」創建字典:
>>> dict1={1:'一',2:'二',3:'三',4:'四',5:'五'}
>>> dict1
{1: '一', 2: '二', 3: '三', 4: '四', 5: '五'}
再通過「關鍵字參數」形式創建:
>>> dict1=dict(1='一',2='二',3='三',4='四',5='五')
SyntaxError: expression cannot contain assignment, perhaps you meant "=="?
創建不成功,原因在於key 不符合Python標識符的命名規則。前面已經介紹過,標識符不能用數字表示或者用數字打頭。
現在對鍵如下修改:
>>> dict1=dict(n1='一',n2='二',n3='三',n4='四',n5='五') #在數字前加了一個字元」n」
>>> dict1
{'n1': '一', 'n2': '二', 'n3': '三', 'n4': '四', 'n5': '五'}
方法二 :使用已經存在的元組和列表通過映射函數創建字典。
格式:dictionary=dict(zip(tuplekey,listvalue))
例:
>>> tuplekey=('n1','n2','n3','n4','n5') #鍵的序列採用元組
>>> listvalue=['一','二','三','四','五'] #值的序列採用列表
>>> dict1=dict(zip(tuplekey,listvalue))
>>> dict1
{'n1': '一', 'n2': '二', 'n3': '三', 'n4': '四', 'n5': '五'}
注意:tuple(listname)函數可以將列表轉換為元組,list(tuplename)函數可以將元組轉換為列表。
2、通過鍵訪問字典
直接獲取鍵的相應元素的值
>>> dict1['n2']
'二'
利用get()方法
>>> dict1.get('n2')
'二'
get()方法也可以帶參數,當要訪問的鍵不存在時返回一個字元串。如:
>>> dict1.get('n0','can't find!') #當要查找的鍵不存在,返回'can't find!'
"can't find!"
3、遍歷字典
使用字典對象的items()方法可以獲取字典的「鍵.值對」列表。
>>> for item in dict1.items():
print(item)
('n1', '一')
('n2', '二')
('n3', '三')
('n4', '四')
('n5', '五')
也可以獲取具體的每個元素的鍵和值,如:
>>> for key,value in dict1.items():
print(key,'對應的是',value)
n1 對應的是 一
n2 對應的是 二
n3 對應的是 三
n4 對應的是 四
n5 對應的是 五
4、添加、修改和刪除字典元素
使用下面的語句,若指定的鍵存在,就可以修改該元素的值;若指定的鍵不存在,則添加該元素。如:
>>> dict1['n6']='六' # 鍵』n6』不存在,故添加該元素
>>> dict1
{'n1': '一', 'n2': '二', 'n3': '三', 'n4': '四', 'n5': '五', 'n6': '六'}
>>> dict1['n4']='肆' # 鍵』n4』存在,故修改該元素
>>> dict1
{'n1': '一', 'n2': '二', 'n3': '三', 'n4': '肆', 'n5': '五', 'n6': '六'}
5、利用推導式建立字典
import random
dict1={i:random.randint(1,100) for i in range(5)}
# 生成元素的鍵為0到5整數,值為1到100之間的隨機數
print(dict1)
運行結果:{0: 28, 1: 59, 2: 79, 3: 30, 4: 88}
10.2 集合
集合是數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集合具有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三個基本屬性。在Python中,集合同樣具有這三個基本屬性,其中,確定性是指對象要麼是集合的元素,要麼不是集合的元素;互異性是指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復;無序性是指集合中的元素不分先後次序,可以隨意更換位置。
1、集合的創建
直接使用「{}」創建
>>> set1={'春','夏','秋','冬'}
>>> set1
{'秋', '春', '冬', '夏'}
>>> set2={3,2,1,4,5}
>>> set2
{1, 2, 3, 4, 5}
利用已有的列表、元組創建集合
>>> list1=['東','南','西','北']
>>> set3=set(list1)
>>> set3
{'南', '東', '北', '西'}
利用已有的集合建立一個「副本」
>>> set3
{'南', '東', '北', '西'} #set3和set4的值一樣
>>> set4=set3
>>> set4
{'南', '東', '北', '西'}
>>> set4.add('中') #給set4添加元素
>>> set4
{'西', '中', '東', '南', '北'} # 這個好理解
>>> set3
{'西', '中', '東', '南', '北'} # 意想不到吧?Set3為什麼會發生變化?
再看看簡單變數的情況:
>>> a=2
>>> b=a #是不是與前面set4=set3相似
>>> b+=1
>>> b
3
>>> a
2 #但a的值並沒有發生改變
從上面集合set3、set4和簡單變數a、b的值的變化情況對比,不難發現set3和set4是指向同一地址的對象,而變數a和變數b指向了不同地址,語句b=a是將a的值傳遞個b,並不是將a的地址傳遞給b。列表、元組、字典都和集合一樣具有這樣的性質。
所以,將set4稱為set3的「副本」更為恰當。
2、添加和刪除元素
>>> set3
{'南', '東', '北', '西'}
>>> set3.add('中') # 添加元素
>>> set3
{'西', '中', '東', '南', '北'} # 集合內的元素是無序的,不要糾結次序的變化
>>> set3.remove('中') # 刪除元素
>>> set3
{'西', '東', '南', '北'}
3、集合運算
集合運算包括交(&)、並(|)、差(-),和數學中的集合運算是一致的。
>>> set3={'南', '東', '北', '西'}
>>> set4={'西', '中', '東', '南', '北'}
>>> set3 & set4 #取set3和set4的交集
{'西', '南', '北', '東'}
>>> set3 | set4 #取set3和set4的並集
{'中', '南', '北', '西', '東'}
>>> set3 - set4 #取set3與set4的差,即set3比set4多出來的元素
set()
>>> set4 -set3 #取set4與set3的差,即set4比set3多出來的元素
{'中'}
㈡ python怎樣遍歷.py的內容
列表的遍歷
方法一:通過for循環
li = [i for i in range(10)]
for i in li:
print(i)
方法二:通過while循環
# 雖然for循環已經很好用了,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使用while循環可以更靈活
# 只需要將判斷條件設置為小於列表長度,即可完成列表通過while循環的遍歷
li = [i for i in range(10)]
i = 0
while i < len(li):
print(li[i])
i += 1
方法三:配合enumerate使用,同時獲取列表的索引
li = [i + 1 for i in range(10)]
# 此時,i為一個元組,元組的第一個元素為索引,第二個元素為原列表的元素
# 因此,在遍歷列表的同時,需要同時獲取坐標的情況下,可以配合enumerate()一起使用
for i in enumerate(li):
print(i)
字典的遍歷
字典的遍歷和列表有一些不同,因為字典有鍵和值兩個關鍵部分。默認的遍歷情況,是遍歷字典的鍵,當然,可以通過字典的鍵取得值,也可以直接遍歷值,或者直接遍歷鍵和值。
方法一:直接使用for循環
直接使用for循環對一個字典進行遍歷,默認取得的是字典的鍵
dt = {i: i + 1 for i in range(10)}
for i in dt:
print("字典的鍵:", i) # 字典的鍵
print("字典的值:", dt[i]) # 字典的值
方法二:遍歷dict.keys()
這種方法與方法一的效果其實是一樣的,同樣是獲取字典的鍵
dt = {i: i + 1 for i in range(10)}
for i in dt.keys():
print("字典的鍵:", i) # 字典的鍵
print("字典的值:", dt[i]) # 字典的值
方法三:遍歷dict.values()
這種方法與方法一和二很不相同,因為它只獲取了字典的值
dt = {i: i + 1 for i in range(10)}
# 這是很特殊的方法,因為它沒有獲取字典的鍵
for i in dt.values():
print("字典的值:", i) # 此時i不再是字典的鍵,而是值
方法四:遍歷dict.items()
這種方法一般來說要更好,因為它同時獲取到了字典的鍵和值,而且性能上要高於先獲取鍵,再通過鍵獲取對應的值
dt = {i: i + 1 for i in range(10)}
for i in dt.items():
print("字典的鍵值對:", i)
print("字典的鍵:", i[0])
print("字典的值:", i[1])
總結
1,列表的遍歷比較簡單,除了配合enumerate()使用,可以同步獲取索引以外,並沒有特別值得糾結的。
2,字典的遍歷方法比較多,其中第四種是能適用於一切情況的,前兩種也可以適用於一切情況,但是如果你同時需要獲取鍵和值,性能不如第四種要好。第三種比較特別,除非你真的只需要字典的值,否則它在多數情況下是不能夠滿足需求的。
㈢ python如何無限遍歷字典中的value,在不知道字典裡面有幾層字典的時候
遞歸。
用這個函數把dict裡面的所有value用遞歸的方法提取到一個空list裡面
defdict2flatlist(d,l):
print(d)
forxind.keys():
iftype(d[x])==dict:
dict2flatlist(d[x],l)
else:
l.append(d[x])
d={1:"a",2:"b",3:{4:"c",5:"d",6:{7:"e"}},8:"f"}
l=[]
dict2flatlist(d,l)
print(l)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python 怎麼遍歷 dict 的keys
python的字典有個keys()的方法,在python2.x中返回的是個列表,在python3.x中返回的是個迭代器,這2個類型都是可以遍歷的,用法很簡單,看下面的python代碼
d={'1':2,'3':4,'a':'b','c':'d'}
foritemind.keys():
printitem
㈤ python如何遍歷多鍵值的字典並使用對應鍵的值來替換
dict = {('絲印兩處', '絲印二處', '絲印兩道', '絲印二道', '絲印2道'): '絲印2處', ('絲印三處', '絲印三道', '絲印3道'): '絲印3處'}
ss = ["黑色MI0000C-BK002 含三道絲印", "黑色MI0000C-BK002 含絲印三道", "黑色MI0000C-BK002 含3道絲印"]
for s in ss:
for k, v in dict.items():
for src in k:
s = s.replace(src, v)
print(s)
注意:你的dict不足以涵蓋你的輸入,所以只有中間那句是替換了
㈥ 新手小白:python3中如何遍歷列表中的字典的value並存放到一個變數中,最好是循環遍歷
values_list=[forvaluein_dict.values()for_dictin_list]
㈦ python3字典遍歷
(1)遍歷key值
在使用上,for key in a和 for key in a.keys():完全等價。
(2)遍歷value值
(3)遍歷字典項
(4)遍歷字典健值
在使用上for key,value in a.items()與for (key,value) in a.items()完全等價
㈧ python字典遍歷
沒有這樣的字典格式。。。。
兩種解決思路
json格式保存
自己創建對象保存
㈨ Python如何遍歷另一個py文件中的字典
from a import dict 最好把a.py放b.py旁邊
for k in dict:
print(k)
print(dict[k])
㈩ python如何遍歷字典中的key
直接用for循環遍歷字典對象,就可以輸出字典中的key。可以參考如下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