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python三項表達式

python三項表達式

發布時間:2023-03-19 07:35:06

1. python中的and和or表達式

Python中的and和or表達式不同於其他常見語言中的邏輯表達式,由於Python中的if語句可以對所有表達式進行判斷,因此被and和or運算符作用的前後兩個表達式可以是任意表達式。

and和or表達式的求值原則:根據短路求值,返回最終確定表達式的值的被作用表達式的值。對於 a and b ,如果 (if a)==False 則表達式返回a的值,否則一定返回b的值。對於 a or b ,如果 (if a)==True 則表達式返回a的值,否則一定返回b的值。

2. python 的三元表達式(三目運算符)

Python沒有三目運算符(?:),但有類似的替代方案,如下:
為真時的結果 if 判定條件 else 為假時的結果

舉例:

如果77大於66,輸出100,否則輸出99

參考:
1、 冰與火之歌:Python的三元表達式

3. 萬字干貨,Python語法大合集,一篇文章帶你入門

這份資料非常純粹,只有Python的基礎語法,專門針對想要學習Python的小白。

Python中用#表示單行注釋,#之後的同行的內容都會被注釋掉。

使用三個連續的雙引號表示多行注釋,兩個多行注釋標識之間內容會被視作是注釋。

Python當中的數字定義和其他語言一樣:

我們分別使用+, -, *, /表示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符。

這里要注意的是,在Python2當中,10/3這個操作會得到3,而不是3.33333。因為除數和被除數都是整數,所以Python會自動執行整數的計算,幫我們把得到的商取整。如果是10.0 / 3,就會得到3.33333。目前Python2已經不再維護了,可以不用關心其中的細節。

但問題是Python是一個 弱類型 的語言,如果我們在一個函數當中得到兩個變數,是無法直接判斷它們的類型的。這就導致了同樣的計算符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非常蛋疼。以至於程序員在運算除法的時候,往往都需要手工加上類型轉化符,將被除數轉成浮點數。

在Python3當中撥亂反正,修正了這個問題,即使是兩個整數相除,並且可以整除的情況下,得到的結果也一定是浮點數。

如果我們想要得到整數,我們可以這么操作:

兩個除號表示 取整除 ,Python會為我們保留去除余數的結果。

除了取整除操作之外還有取余數操作,數學上稱為取模,Python中用%表示。

Python中支持 乘方運算 ,我們可以不用調用額外的函數,而使用**符號來完成:

當運算比較復雜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括弧來強制改變運算順序。

Python中用首字母大寫的True和False表示真和假。

用and表示與操作,or表示或操作,not表示非操作。而不是C++或者是java當中的&&, || 和!。

在Python底層, True和False其實是1和0 ,所以如果我們執行以下操作,是不會報錯的,但是在邏輯上毫無意義。

我們用==判斷相等的操作,可以看出來True==1, False == 0.

我們要小心Python當中的bool()這個函數,它並不是轉成bool類型的意思。如果我們執行這個函數,那麼 只有0會被視作是False,其他所有數值都是True

Python中用==判斷相等,>表示大於,>=表示大於等於, <表示小於,<=表示小於等於,!=表示不等。

我們可以用and和or拼裝各個邏輯運算:

注意not,and,or之間的優先順序,其中not > and > or。如果分不清楚的話,可以用括弧強行改變運行順序。

關於list的判斷,我們常用的判斷有兩種,一種是剛才介紹的==,還有一種是is。我們有時候也會簡單實用is來判斷,那麼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Python是全引用的語言,其中的對象都使用引用來表示。is判斷的就是 兩個引用是否指向同一個對象 ,而==則是判斷兩個引用指向的具體內容是否相等。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把引用比喻成地址的話,is就是判斷兩個變數的是否指向同一個地址,比如說都是沿河東路XX號。而==則是判斷這兩個地址的收件人是否都叫張三。

顯然,住在同一個地址的人一定都叫張三,但是住在不同地址的兩個人也可以都叫張三,也可以叫不同的名字。所以如果a is b,那麼a == b一定成立,反之則不然。

Python當中對字元串的限制比較松, 雙引號和單引號都可以表示字元串 ,看個人喜好使用單引號或者是雙引號。我個人比較喜歡單引號,因為寫起來方便。

字元串也支持+操作,表示兩個字元串相連。除此之外,我們把兩個字元串寫在一起,即使沒有+,Python也會為我們拼接:

我們可以使用[]來查找字元串當中某個位置的字元,用 len 來計算字元串的長度。

我們可以在字元串前面 加上f表示格式操作 ,並且在格式操作當中也支持運算,比如可以嵌套上len函數等。不過要注意,只有Python3.6以上的版本支持f操作。

最後是None的判斷,在Python當中None也是一個對象, 所有為None的變數都會指向這個對象 。根據我們前面所說的,既然所有的None都指向同一個地址,我們需要判斷一個變數是否是None的時候,可以使用is來進行判斷,當然用==也是可以的,不過我們通常使用is。

理解了None之後,我們再回到之前介紹過的bool()函數,它的用途其實就是判斷值是否是空。所有類型的 默認空值會被返回False ,否則都是True。比如0,"",[], {}, ()等。

除了上面這些值以外的所有值傳入都會得到True。

Python當中的標准輸入輸出是 input和print

print會輸出一個字元串,如果傳入的不是字元串會自動調用__str__方法轉成字元串進行輸出。 默認輸出會自動換行 ,如果想要以不同的字元結尾代替換行,可以傳入end參數:

使用input時,Python會在命令行接收一行字元串作為輸入。可以在input當中傳入字元串,會被當成提示輸出:

Python支持 三元表達式 ,但是語法和C++不同,使用if else結構,寫成:

上段代碼等價於:

Python中用[]表示空的list,我們也可以直接在其中填充元素進行初始化:

使用append和pop可以在list的末尾插入或者刪除元素:

list可以通過[]加上下標訪問指定位置的元素,如果是負數,則表示 倒序訪問 。-1表示最後一個元素,-2表示倒數第二個,以此類推。如果訪問的元素超過數組長度,則會出發 IndexError 的錯誤。

list支持切片操作,所謂的切片則是從原list當中 拷貝 出指定的一段。我們用start: end的格式來獲取切片,注意,這是一個 左閉右開區間 。如果留空表示全部獲取,我們也可以額外再加入一個參數表示步長,比如[1:5:2]表示從1號位置開始,步長為2獲取元素。得到的結果為[1, 3]。如果步長設置成-1則代表反向遍歷。

如果我們要指定一段區間倒序,則前面的start和end也需要反過來,例如我想要獲取[3: 6]區間的倒序,應該寫成[6:3:-1]。

只寫一個:,表示全部拷貝,如果用is判斷拷貝前後的list會得到False。可以使用del刪除指定位置的元素,或者可以使用remove方法。

insert方法可以 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index方法可以查詢某個元素第一次出現的下標。

list可以進行加法運算,兩個list相加表示list當中的元素合並。 等價於使用extend 方法:

我們想要判斷元素是否在list中出現,可以使用 in關鍵字 ,通過使用len計算list的長度:

tuple和list非常接近,tuple通過()初始化。和list不同, tuple是不可變對象 。也就是說tuple一旦生成不可以改變。如果我們修改tuple,會引發TypeError異常。

由於小括弧是有改變優先順序的含義,所以我們定義單個元素的tuple, 末尾必須加上逗號 ,否則會被當成是單個元素:

tuple支持list當中絕大部分操作:

我們可以用多個變數來解壓一個tuple:

解釋一下這行代碼:

我們在b的前面加上了星號, 表示這是一個list 。所以Python會在將其他變數對應上值的情況下,將剩下的元素都賦值給b。

補充一點,tuple本身雖然是不可變的,但是 tuple當中的可變元素是可以改變的 。比如我們有這樣一個tuple:

我們雖然不能往a當中添加或者刪除元素,但是a當中含有一個list,我們可以改變這個list類型的元素,這並不會觸發tuple的異常:

dict也是Python當中經常使用的容器,它等價於C++當中的map,即 存儲key和value的鍵值對 。我們用{}表示一個dict,用:分隔key和value。

。我們用{}表示一個dict,用:分隔key和value。

dict的key必須為不可變對象,所以 list、set和dict不可以作為另一個dict的key ,否則會拋出異常:

我們同樣用[]查找dict當中的元素,我們傳入key,獲得value,等價於get方法。

我們可以call dict當中的keys和values方法,獲取dict當中的所有key和value的集合,會得到一個list。在Python3.7以下版本當中,返回的結果的順序可能和插入順序不同,在Python3.7及以上版本中,Python會保證返回的順序和插入順序一致:

我們也可以用in判斷一個key是否在dict當中,注意只能判斷key。

如果使用[]查找不存在的key,會引發KeyError的異常。如果使用 get方法則不會引起異常,只會得到一個None

setdefault方法可以 為不存在的key 插入一個value,如果key已經存在,則不會覆蓋它:

我們可以使用update方法用另外一個dict來更新當前dict,比如a.update(b)。對於a和b交集的key會被b覆蓋,a當中不存在的key會被插入進來:

我們一樣可以使用del刪除dict當中的元素,同樣只能傳入key。

Python3.5以上的版本支持使用**來解壓一個dict:

set是用來存儲 不重復元素 的容器,當中的元素都是不同的,相同的元素會被刪除。我們可以通過set(),或者通過{}來進行初始化。注意當我們使用{}的時候,必須要傳入數據,否則Python會將它和dict弄混。

set當中的元素也必須是不可變對象,因此list不能傳入set。

可以調用add方法為set插入元素:

set還可以被認為是集合,所以它還支持一些集合交叉並補的操作。

set還支持 超集和子集的判斷 ,我們可以用大於等於和小於等於號判斷一個set是不是另一個的超集或子集:

和dict一樣,我們可以使用in判斷元素在不在set當中。用可以拷貝一個set。

Python當中的判斷語句非常簡單,並且Python不支持switch,所以即使是多個條件,我們也只能 羅列if-else

我們可以用in來循環迭代一個list當中的內容,這也是Python當中基本的循環方式。

如果我們要循環一個范圍,可以使用range。range加上一個參數表示從0開始的序列,比如range(10),表示[0, 10)區間內的所有整數:

如果我們傳入兩個參數,則 代表迭代區間的首尾

如果我們傳入第三個元素,表示每次 循環變數自增的步長

如果使用enumerate函數,可以 同時迭代一個list的下標和元素

while循環和C++類似,當條件為True時執行,為false時退出。並且判斷條件不需要加上括弧:

Python當中使用 try和except捕獲異常 ,我們可以在except後面限制異常的類型。如果有多個類型可以寫多個except,還可以使用else語句表示其他所有的類型。finally語句內的語法 無論是否會觸發異常都必定執行

在Python當中我們經常會使用資源,最常見的就是open打開一個文件。我們 打開了文件句柄就一定要關閉 ,但是如果我們手動來編碼,經常會忘記執行close操作。並且如果文件異常,還會觸發異常。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with語句來代替這部分處理,使用with會 自動在with塊執行結束或者是觸發異常時關閉打開的資源

以下是with的幾種用法和功能:

凡是可以使用in語句來迭代的對象都叫做 可迭代對象 ,它和迭代器不是一個含義。這里只有可迭代對象的介紹,想要了解迭代器的具體內容,請移步傳送門:

Python——五分鍾帶你弄懂迭代器與生成器,夯實代碼能力

當我們調用dict當中的keys方法的時候,返回的結果就是一個可迭代對象。

我們 不能使用下標來訪問 可迭代對象,但我們可以用iter將它轉化成迭代器,使用next關鍵字來獲取下一個元素。也可以將它轉化成list類型,變成一個list。

使用def關鍵字來定義函數,我們在傳參的時候如果指定函數內的參數名, 可以不按照函數定義的順序 傳參:

可以在參數名之前加上*表示任意長度的參數,參數會被轉化成list:

也可以指定任意長度的關鍵字參數,在參數前加上**表示接受一個dict:

當然我們也可以兩個都用上,這樣可以接受任何參數:

傳入參數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使用*和**來解壓list或者是dict:

Python中的參數 可以返回多個值

函數內部定義的變數即使和全局變數重名,也 不會覆蓋全局變數的值 。想要在函數內部使用全局變數,需要加上 global 關鍵字,表示這是一個全局變數:

Python支持 函數式編程 ,我們可以在一個函數內部返回一個函數:

Python中可以使用lambda表示 匿名函數 ,使用:作為分隔,:前面表示匿名函數的參數,:後面的是函數的返回值:

我們還可以將函數作為參數使用map和filter,實現元素的批量處理和過濾。關於Python中map、rece和filter的使用,具體可以查看之前的文章:

五分鍾帶你了解map、rece和filter

我們還可以結合循環和判斷語來給list或者是dict進行初始化:

使用 import語句引入一個Python模塊 ,我們可以用.來訪問模塊中的函數或者是類。

我們也可以使用from import的語句,單獨引入模塊內的函數或者是類,而不再需要寫出完整路徑。使用from import *可以引入模塊內所有內容(不推薦這么干)

可以使用as給模塊內的方法或者類起別名:

我們可以使用dir查看我們用的模塊的路徑:

這么做的原因是如果我們當前的路徑下也有一個叫做math的Python文件,那麼 會覆蓋系統自帶的math的模塊 。這是尤其需要注意的,不小心會導致很多奇怪的bug。

我們來看一個完整的類,相關的介紹都在注釋當中

以上內容的詳細介紹之前也有過相關文章,可以查看:

Python—— slots ,property和對象命名規范

下面我們來看看Python當中類的使用:


這里解釋一下,實例和對象可以理解成一個概念,實例的英文是instance,對象的英文是object。都是指類經過實例化之後得到的對象。


繼承可以讓子類 繼承父類的變數以及方法 ,並且我們還可以在子類當中指定一些屬於自己的特性,並且還可以重寫父類的一些方法。一般我們會將不同的類放在不同的文件當中,使用import引入,一樣可以實現繼承。

我們創建一個蝙蝠類:

我們再創建一個蝙蝠俠的類,同時繼承Superhero和Bat:

執行這個類:

我們可以通過yield關鍵字創建一個生成器,每次我們調用的時候執行到yield關鍵字處則停止。下次再次調用則還是從yield處開始往下執行:

除了yield之外,我們還可以使用()小括弧來生成一個生成器:

關於生成器和迭代器更多的內容,可以查看下面這篇文章:

五分鍾帶你弄懂迭代器與生成器,夯實代碼能力

我們引入functools當中的wraps之後,可以創建一個裝飾器。裝飾器可以在不修改函數內部代碼的前提下,在外麵包裝一層其他的邏輯:

裝飾器之前也有專門的文章詳細介紹,可以移步下面的傳送門:

一文搞定Python裝飾器,看完面試不再慌

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可以看到結束,原作者的確非常厲害,把Python的基本操作基本上都囊括在裡面了。如果都能讀懂並且理解的話,那麼Python這門語言就算是入門了。


如果你之前就有其他語言的語言基礎,我想本文讀完應該不用30分鍾。當然在30分鍾內學會一門語言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我所提倡的。但至少通過本文我們可以做到熟悉Python的語法,知道大概有哪些操作,剩下的就要我們親自去寫代碼的時候去體會和運用了。

根據我的經驗,在學習一門新語言的前期,不停地查閱資料是免不了的。希望本文可以作為你在使用Python時候的查閱文檔。

最後,我這里有各種免費的編程類資料,有需要的及時私聊我,回復"學習",分享給大家,正在發放中............





4. Python3中的表達式運算符

有: + - * / // % **

註: id() 函數用於獲取對皮猛象內存地址。
is 與 == 區別:
is 用於判斷兩個變數引用對象是否為同一個(判燃渣橋斷梁運兩個變數的內存地址是否相等於,即id()函數的值是否相等), == 用於判斷引用變數的值是否相等。

5. python如何處理單行實現三元表達式求解

首先讓我們構成一個正則表達式。為簡單起見,先構成一個正則表達式來識別下面格式的電話號碼數字:(nnn)nnn-nnnn。
第一步,創建一個pattern對象來匹配上面的子字元串。一旦程序運行後,如果需要的話,可以讓這個對象一般化。匹配上面格式的正則表達可以這樣構成:(\d{3})\s\d{3}-\d{4},其中\d單字元類型用來匹配從0到9的任何數字,另外{3}重復符號,是個簡便的記號,用來表示有3個連續的數字位,也等效於(\d\d\d)。\s也另外一個比較有用的單字元類型,用來匹配空格,比如Space鍵,tab鍵和換行符。
是不是很簡單?但是,如果把這個正則表達式的模式用在java程序中,還要做兩件事。對java的解釋器來說,在反斜線字元(\)前的字元有特殊的含義。在java中,與regex有關的包,並不都能理解和識別反斜線字元(\),盡管可以試試看。但為避免這一點,即為了讓反斜線字元(\)在模式對象中被完全地傳遞,應該用雙反斜線字元(\)。此外圓括弧在正則表達中兩層含義,如果想讓它解釋為字面上意思(即圓括弧),也需要在它前面用雙反斜線字元(\)。也就是像下面的一樣:
\\(\\d{3}\\)\\s\\d{3}-\\d{4}
import java.util.regex.*;
下面的一段代碼實現的功能是,從一個文本文件逐行讀入,並逐行搜索電話號碼數字,一旦找到所匹配的,然後輸出在控制台。
BufferedReader in;
Pattern pattern = Pattern.compile("\\(\\d{3}\\)\\s\\d{3}-\\d{4}");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phone"));String s;while ((s = in.readLine()) != null){Matcher matcher = pattern.matcher(s);
if (matcher.find()){System.out.println(matcher.group());}}in.close();
對那些熟悉用Python或Javascript來實現正則表達式的人來說,這段代碼很平常。在Python和Javascript這些語言中,或者其他的語言,這些正則表達式一旦明確地編譯過後,你想用到哪裡都可以。與Perl的單步匹配相比,看起來多多做了些工作,但這並不很費事。
find()方法,就像你所想像的,用來搜索與正則表達式相匹配的任何目標字元串,group()方法,用來返回包含了所匹配文本的字元串。應注意的是,上面的代碼,僅用在每行只能含有一個匹配的電話號碼數字字元串時。可以肯定的說,java的正則表達式包能用在一行含有多個匹配目標時的搜索。本文的原意在於舉一些簡單的例子來激起讀者進一步去學習java自帶的正則表達式包,所以對此就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
這相當漂亮吧! 但是很遺憾的是,這僅是個電話號碼匹配器。很明顯,還有兩點可以改進。如果在電話號碼的開頭,即區位號和本地號碼之間可能會有空格。我們也可匹配這些情況,則通過在正則表達式中加入\s?來實現,其中?元字元表示在模式可能有0或1個空格符。
第二點是,在本地號碼位的前三位和後四位數字間有可能是空格符,而不是連字型大小,更有勝者,或根本就沒有分隔符,就是7位數字連在一起。對這幾種情況,我們可以用(-|)?來解決。這個結構的正則表達式就是轉換器,它能匹配上面所說的幾種情況。在()能含有管道符|時,它能匹配是否含有空格符或連字元,而尾部的?元字元表示是否根本沒有分隔符的情況。
最後,區位號也可能沒有包含在圓括弧內,對此可以簡單地在圓括弧後附上?元字元,但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因為它也包含了不配對的圓括弧,比如"(555" 或 "555)"。相反,我們可以通過另一種轉換器來強迫讓電話號碼是否帶有有圓括弧:(\(\d{3}\)|\d{3})。如果我們把上面代碼中的正則表達式用這些改進後的來替換的話,上面的代碼就成了一個非常有用的電話號碼數字匹配器:
Pattern pattern =
Pattern.compile("(\\(\\d{3}\\)|\\d{3})\\s?\\d{3}(-|)?\\d{4}");
可以確定的是,你可以自己試著進一步改進上面的代碼。
現在看看第二個例子,它是從Friedl的中改編過來的。其功能是用來檢查文本文件中是否有重復的單詞,這在印刷排版中會經常遇到,同樣也是個語法檢查器的問題。
匹配單詞,像其他的一樣,也可以通過好幾種的正則表達式來完成。可能最直接的是\b\w+\b,其優點在於只需用少量的regex元字元。其中\w元字元用來匹配從字母a到u的任何字元。+元字元表示匹配匹配一次或多次字元,\b元字元是用來說明匹配單詞的邊界,它可以是空格或任何一種不同的標點符號(包括逗號,句號等)。
現在,我們怎樣來檢查一個給定的單詞是否被重復了三次?為完成這個任務,需充分利用正則表達式中的所熟知的向後掃描。如前面提到的,圓括弧在正則表達式中有幾種不同的用法,一個就是能提供組合類型,組合類型用來保存所匹配的結果或部分匹配的結果(以便後面能用到),即使遇到有相同的模式。在同樣的正則表達中,可能(也通常期望)不止有一個組合類型。在第n個組合類型中匹配結果可以通過向後掃描來獲取到。向後掃描使得搜索重復的單詞非常簡單:\b(\w+)\s+\1\b。
圓括弧形成了一個組合類型,在這個正則表示中它是第一組合類型(也是僅有的一個)。向後掃描\1,指的是任何被\w+所匹配的單詞。我們的正則表達式因此能匹配這樣的單詞,它有一個或多個空格符,後面還跟有一個與此相同的單詞。注意的是,尾部的定位類型(\b)必不可少,它可以防止發生錯誤。如果我們想匹配"Paris in the the spring",而不是匹配"Java's regex package is the theme of this article"。根據java現在的格式,則上面的正則表達式就是:Pattern pattern =Pattern.compile("\\b(\\w+)\\s+\\1\\b");
最後進一步的修改是讓我們的匹配器對大小寫敏感。比如,下面的情況:"The the theme of this article is the Java's regex package.",這一點在regex中能非常簡單地實現,即通過使用在Pattern類中預定義的靜態標志CASE_INSENSITIVE :
Pattern pattern =Pattern.compile("\\b(\\w+)\\s+\\1\\b",
Pattern.CASE_INSENSITIVE);
有關正則表達式的話題是非常豐富,而且復雜的,用Java來實現也非常廣泛,則需要對regex包進行的徹底研究,我們在這里所講的只是冰山一角。即使你對正則表達式比較陌生,使用regex包後會很快發現它強大功能和可伸縮性。

6. python表達式

表達式是什麼?所有人都知道。「1+1=2」,這個「1+1」就是最典型的表達式。

用來指定數據做哪種運算的符號是「運算符」,進行運算的數據稱為「操作數」。例如:「2+3"中的「+」是運算符,「2」和「3」是操作數。

運算符根據操作數的個數分為單目運算符和雙目運算符:

單目運算符,只有一個操作數,例如「-100」中 的「-」,單目運算符位於操作數的前面;

雙目運算符,具有二哥操作數的運算符,例如「100-30」中的「-」,雙目運算符位於二個操作數之間。

1、input命令

print命令用於輸出數據,而input命令與print命令相反,它是讓用戶由「標准輸入」設備輸入數據,如果沒有特別設置,標准輸入設備是指鍵盤。input命令是非常常用的命令,比如,教師若要用電腦計算成績,則首先要從鍵盤輸入學生成績。語法如下:

            變數 = input([提示字元串])

            用戶輸入的數據存儲在指定的變數中。

            「提示字元串」表示輸出一段提示信息,用來告訴用戶如何輸入。輸入數據時,當用戶按下Enter鍵後被認為是輸入結束,input命令會把用戶輸入的數據存入變數中。

            例如,讓用戶輸入數學成績並輸出程序:

2、運算符

python支持以下幾種運算符(常用):

    算術運算符:用於執行普通數學運算的運算符

        例如:假設變數a = 10,變數b = 20

    關系運算符:用於二個表達式之間的比較,若比較結果為真,返回True;否則為False

        例如:假設變數a=10,變數b=20

            賦值運算符:先給變數賦值,在運算的運算符

                    例如:假設變數a=10,變數b=20

    邏輯運算符:用於邏輯運算的運算符

                例如:假設變數a=10,變數b=20

    按位運算符:把數字看成二進制來計算的

        例如:假設變數a = 60(換成二進制為111100), 變數b = 13(換成二進制為1101)

    運算符優先順序:自上而下,依次升高

7. 用Python3實現表達式求值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type.h>//判斷是否為字元的函數的頭文件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sqstack sqstack;//由於sqstack不是一個類型 而struct sqstack才是 char ch[7]=;//把符號轉換成一個字元數組 int f1[7]=;//棧內元素優先順序 int f2[7]=;//棧外的元素優先順序 struct sqstack { elemtype stack[maxsize]; int top; }; void Initstack(sqstack *s) { s->top=0; } void Push(sqstack *s,elemtype x) { if(s->top==maxsize-1) printf("Overflow\n"); else { s->top++; s->stack[s->top]=x; } } void Pop(sqstack *s,elemtype *x) { if(s->top==0) printf("underflow\n"); else { *x=s->stack[s->top]; s->top--; } } elemtype Gettop(sqstack s) { if(s.top==0) { printf("underflow\n"); return 0; } else return s.stack[s.top]; } elemtype f(char c) { switch(c) { case '+': return 0; case '-': return 1; case '*': return 2; case '/': return 3; case '(': return 4; case ')': return 5; default: return 6; } } char precede(char c1,char c2) { int i1=f(c1); int i2=f(c2);//把字元變成數字 if(f1[i1]>f2[i2])//通過原來設定找到優先順序 return '>'; else if(f1[i1]<f2[i2]) return '<'; else return '='; } int Operate(elemtype a,elemtype theta,elemtype b) { int sum; switch(theta) { case 0: sum=a+b; break; case 1: sum=a-b; break; case 2: sum=a*b; break; default: sum=a/b; } return sum; } EvaluateExpression() { char c; int i=0,sum=0; int k=1,j=1;//設置了開關變數 elemtype x,theta,a,b; sqstack OPTR,OPND; Initstack(&OPTR); Push(&OPTR,f('#'));//0壓入棧 Initstack(&OPND); c=getchar(); if(c==ch[2]||c==ch[3]||c==ch[5]||c==ch[6])//先對+和-的情況忽略和左括弧的情況 { printf("錯誤1 \n"); k=0; return 0; } if(c==ch[0]) c=getchar();//如果是+,把它覆蓋 if(c==ch[1]) { j=0; c=getchar();//也把-號覆蓋 } while(c!='#'||ch[Gettop(OPTR)]!='#') { if(isdigit(c)) { sum=0; while(isdigit(c)) { if(!j) { sum=sum*10-(c-'0');//實現了數字串前面有負號(之前是:sum=-(sum*10)-(c-'0')結果是-12+13=21) } else sum=sum*10+(c-'0'); c=getchar(); } Push(&OPND,sum);//如果還是數字先不壓棧,把數字串轉化成十進制數字再壓棧 j=1; } else if(k) { switch(precede(ch[Gettop(OPTR)],c)) { case'<': Push(&OPTR,f(c));//把它們整型化 c=getchar(); if(c==ch[0]||c==ch[1]||c==ch[2]||c==ch[3]||c==ch[5]||c=='\n')//要除去下個是『(』的情況 也把以運算符歸到這里來 { printf("出錯2\n"); k=0; return 0;//加了開關變數和返回0的值使程序更以操作 } break; case'=': Pop(&OPTR,&x); c=getchar(); if(c==ch[0]||c==ch[1]||c==ch[2]||c==ch[3]||c==ch[5]||c=='\n')//把ch[6]的情況也忽略了但此時並沒有注意到右括弧後面右運算符的情況 { printf("出錯2\n"); k=0; return 0; } break; case'>': Pop(&OPTR,&theta); Pop(&OPND,&b); Pop(&OPND,&a);//注意這里是誰先出棧 Push(&OPND,Operate(a,theta,b)); break; } } }//在這里判斷是否以運算符結束是不對的 return(Gettop(OPND)); } main() { int result; printf("輸入你的算術表達式:\n"); result=EvaluateExpression(); printf("結果是 :%d\n",result); return 0; } : 本計算器利用堆棧來實現。 1、定義後綴式計算器的堆棧結構 因為需要存儲的單元不多,這里使用順序棧,即用一維數組來模擬堆棧: #define MAX 100 int stack[MAX]; int top=0; 因此程序中定義了長度為MAX的一維數組,這里MAX用宏定義為常數100,我們可以修改宏定義而重新定義堆棧的大小。 整型數據top為棧頂指示,由於程序開始時堆棧中並無任何數據元素,因此top被初始化為0。 2、存儲後綴式計算器的運算數 我們定義了堆棧stack[MAX]後,就可以利用入棧操作存儲先後輸入的兩個運算數。 下面看一下是如何實現的: int push(int i) /*存儲運算數,入棧操作*/ { if(top<MAX) { stack[++top]=i; /*堆棧仍有空間,棧頂指示上移一個位置*/ return 0; } else /*堆棧已滿,給出錯誤信息,返回出錯指示*/ { printf("The stack is full"); return ERR; } } 我們在調用函數push時,如果它的返回值為0,說明入棧操作成功;否則,若返回值為ERR(在程序中說明為-1),說明入棧操作失敗。 3、從堆棧中取出運算數 當程序中讀完了四則運算符後,我們就可以從堆棧中取出已經存入的兩個運算數,構成表達式,計算出結果。取出運算數的函數採用的正是出棧演算法。在本例中,實現該演算法的函數 為pop(): int pop(); /*取出運算數,出棧操作*/ { int var; /*定義待返回的棧頂元素*/ if(top!=NULL) /*堆棧中仍有數據元素*/ { var=stack[top--]; /*堆棧指示下移一個位置*/ return var; } else /*堆棧為空,給出錯誤信息,並返回出錯返回值*/ printf("The stack is cmpty!\n"); return ERR; } 同樣,如果堆棧不為空,pop()函數返回堆棧頂端的數據元素,否則,給出棧空提示,並返回錯誤返回值ERR。 4、設計完整的後綴式計算器 有了堆棧存儲運算數,後綴式計算器的設計就很簡單了。程序首先提示用戶輸入第一個運算數,調用push()函數存入堆棧中;而後提示用戶輸入第二個運算數,同樣調用push()函數存入堆棧中。接下來,程序提示用戶輸入+,-,*,/四種運算符的一種,程序通過switch_case結構判斷輸入運算符的種類,轉而執行不同的處理代碼。以除法為例,說明程序的執行流程: case '/': b=pop(); a=pop(); c=a/b; printf("\n\nThe result is %d\n",c); printf("\n"); break; 程序判斷用戶輸入的是除號後,就執行上述代碼。首先接連兩次調用pop()函數從堆棧中讀出先前輸入的運算數,存入整型數a和b中;然後執行除法運算,結果存入單元c中。這時需要考慮究竟誰是被除數,誰是除數。由於開始我們先將被除數入棧,根據堆棧「先進後出」的原則,被除數應該是第二次調用pop()函數得到的返回值。而除數則是第一次調用pop()函數得到的返回值。 最後程序列印出運算結果,並示提示用戶是否繼續運行程序: printf("\t Continue?(y/n):"); l=getche(); if(l=='n') exit(0); 如果用戶回答是"n",那麼結束程序,否則繼續循環。 完整的程序代碼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con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ERR -1 #define MAX 100 /*定義堆棧的大小*/ int stack[MAX]; /*用一維數組定義堆棧*/ int top=0; /*定義堆棧指示*/ int push(int i) /*存儲運算數,入棧操作*/ { if(top<MAX) { stack[++top]=i; /*堆棧仍有空間,棧頂指示上移一個位置*/ return 0; } else { printf("The stack is full"); return ERR; } } int pop() /*取出運算數,出棧操作*/ { int var; /*定義待返回的棧頂元素*/ if(top!=NULL) /*堆棧中仍有元素*/ { var=stack[top--]; /*堆棧指示下移一個位置*/ return var; /*返回棧頂元素*/ } else printf("The stack is empty!\n"); return ERR; } void main() { int m,n; char l; int a,b,c; int k; do{ printf("\tAriothmatic Operate simulator\n"); /*給出提示信息*/ printf("\n\tPlease input first number:"); /*輸入第一個運算數*/ scanf("%d",&m); push(m); /*第一個運算數入棧*/ printf("\n\tPlease input second number:"); /*輸入第二個運算數*/ scanf("%d",&n); push(n); /*第二個運算數入棧*/ printf("\n\tChoose operator(+/-/*//):"); l=getche(); /*輸入運算符*/ switch(l) /*判斷運算符,轉而執行相應代碼*/ { case '+': b=pop(); a=pop(); c=a+b; printf("\n\n\tThe result is %d\n",c); printf("\n"); break; case '-': b=pop(); a=pop(); c=a-b; printf("\n\n\tThe result is %d\n",c); printf("\n"); break; case '*': b=pop(); a=pop(); c=a*b; printf("\n\n\tThe result is %d\n",c); printf("\n"); break; case '/': b=pop(); a=pop(); c=a/b; printf("\n\n\tThe result is %d\n",c); printf("\n"); break; } printf("\tContinue?(y/n):"); /*提示用戶是否結束程序*/ l=getche(); if(l=='n') exit(0); }while(1); }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onio.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 //初始分配量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存儲空間的分配增量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ElemType OperandType; //操作數 typedef char Operator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base; 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 { //構造一個空棧S S.base = (ElemType *)malloc(STACK_INIT_SIZE * sizeof(ElemType)); if(!S.base) exit (OVERFLOW); S.top = S.base; S.stacksize = STACK_INIT_SIZE; return OK; } Status GetTop(SqStack S){ ElemType e; if (S.top == S.base) return ERROR; e = *(S.top-1); return e; } Status Push (SqStack &S,ElemType e) { //插入元素e為新的棧頂元素 if (S.top - S.base >= S.stacksize){ S.base = (ElemType *) realloc ( S.base, (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 * sizeof(ElemType)); if(!S.base) exit (OVERFLOW); S.top = S.base + S.stacksize; 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 } *S.top++ = e; return OK; } Status Pop (SqStack &S,ElemType &e){ //若棧不空,則刪除S的棧頂元素,用e返回其值,並返回OK;否則返回ERROR if(S.top == S.base) return ERROR; e = * --S.top; return OK; } char In(char c,char OP[]) { if(c>=35 && c<=47)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char OP[8]=; int m[7][7]={1,1,2,2,2,1,1, 1,1,2,2,2,1,1, 1,1,1,1,2,1,1, 1,1,1,1,2,1,1, 2,2,2,2,2,0,-1, 1,1,1,1,-1,1,1, 2,2,2,2,2,-1,0};//1 > 2 < 0 = -1 不存在 char Precede(char i,char j) { int a,b; char *p; for(p=OP,a=0;*p!='\0';p++,a++) if(*p==i) break; for(p=OP,b=0;*p!='\0';p++,b++) if(*p==j) break; if(m[a][b]==1) return '>'; else if(m[a][b]==2) return '<'; else if(m[a][b]==0) return '='; else return 'O'; } char Operate(char a,char theta,char b) { if(a>47) a=atoi(&a); if(b>47) b=atoi(&b); switch(theta) { case '+': return a+b; break; case '-': return a-b; break; case '*': return a*b; break; case '/': return a/b; break; } } OperandType EvaluateExpression() { SqStack OPTR,OPND; OperandType a,b,c; OperatorType theta; InitStack(OPTR); Push(OPTR,'#'); InitStack(OPND); c=getchar(); while (c!='#' || GetTop(OPTR)!='#') { if (!In(c,OP)) else switch(Precede(GetTop(OPTR),c)) { case '<' : Push(OPTR,c); c = getchar(); break; case '=' : Pop(OPTR,c); c = getchar(); break; case '>' : Pop(OPTR,theta); Pop(OPND,b); Pop(OPND,a); Push(OPND,Operate(a,theta,b)); break; } } return GetTop(OPND); } void main() { printf("(以#為結束符)\n"); printf("請輸入:\n"); int a; a=(int)EvaluateExpression(); printf("%d",a); getch(); } : ls都正確 : C++ In Action這本書裡面有表達式求值的詳細項目分析. : 數據結構的書裡面都有的,仔細看一下 : studyall123的只能對0到9的數字運算才有效,對於10以上的數字就不行!不知道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 現在的人,連google一下都懶啊 : 實際上是按照逆波蘭式的順序讓輸入的表達式入棧,再根據運算符優先順序來計算。 : lenrning!

8. Python表達式

import math

# 以下是要用到的函數
# sqrt 平方根
# pow n次方根
# x**2 x的平方
# (1)
(-b + math.sqrt(b ** 2 - 4 * a * c)) / (2 * a)

# (2)
(x ** 2 + y ** 2) / (2 * a ** 2)

#(3)
(x + y + z) / sqrt(x ** 3 + y ** 3 + z ** 3)

#(4)
(3 + a) ** 2 / (2 * c + 4 * d)

#(5)
2 * math.sin((x + y)/2) * math.cos((x - y)/2)
第4題的代碼及結果如下:
a = 7
b = -2
c = 4
# (1)
print(3 * 4 ** 5 / 2) # 1536.0

#(2)
print(a * 3 % 2) # 1

#(3)
print(a % 3 + b * b - c / 5) # 4.2

#(4)
print(b ** 2 - 4 * a * c) # -108

9. 一個Python學習群的加群驗證問題'123'='321'192|195:1010&89

這句話語法有錯吧,少了個=號?
而且python沒有這種三元表達式
當然,也可能是其他語言,但計算機編程語言裡面,大部分由三元表達式的,=號是賦值。。。但賦值的話,一般是指向內存地址,或者復制內存地址中的內容到變數內存地址中。。但『123』=『321』,都是常量,不可能有賦值操作,所以應該是等於號。。。
如果是等於號,那麼就執行後面那句,意思是1010邏輯與89,結果當然是80

閱讀全文

與python三項表達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編程電纜如何重啟 瀏覽:121
myqq命令行發消息 瀏覽:365
日產逍客怎麼使用app升窗 瀏覽:503
安卓系統怎麼快速刪除微信內容 瀏覽:653
csharppython 瀏覽:409
程序員脖子按摩儀 瀏覽:562
小米桌面文件夾亂碼怎麼回事 瀏覽:858
點歌台app怎麼連接 瀏覽:318
大學電腦編程學什麼好 瀏覽:348
上哪裡取消應用加密 瀏覽:172
電氣控制與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df 瀏覽:87
cad圖紙不能跨文件夾粘貼 瀏覽:256
學生雲伺服器主機 瀏覽:889
單片機狀態周期 瀏覽:622
lua中的android 瀏覽:443
加密貴還是植發貴 瀏覽:664
陽光壓縮機繼電器 瀏覽:971
修改阿里雲伺服器密碼 瀏覽:817
lk4102加密晶元 瀏覽:588
怎麼更改app店面 瀏覽: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