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python 數組和列表的區別
python沒有數組,只有元組(tuple)和列表(list)。
元組與列表最大的不同在於,元組一旦創建便不可改變,
因此不像列表,元組不能夠在末尾追加(append)元素,彈出(pop)元素,
只能對元組中的元素進行索引t[0],不能對其中的元組進行賦值t[0]=8。
使用元組的好處在於對元組進行操作更為高效,適合存放一組常量。
❷ python中的a in b for a in c如何理解
我很理解你的疑惑,我相信這個對任何一個第一次接觸到這種寫法的人都有疑惑,不過我已經明白它的執行順序,其實最容易明白的就是寫一個等效寫法,「a in b for b in c」的寫法跟「x for x in y」的寫法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不過前者輸出的b又作為「in」的參數繼續運算一次而已(同理它還可以是其它運算,未必是a in b,只不過現在它是一個列表,如果c是一維的列表,那循環一次出來的b就是單個元素,假設它是數字,那就可以執行比如b+1 for b in c這種操作),這種一般都用於生成一個列表,說再多不如舉個例子(以下例子皆為實測通過):
```
#二維數組(在python中這個叫列表)
c=[[7,8,9],[1,2,3],[4,5,6]]
#簡易寫法,結果:[7,8,9,1,2,3,4,5,6]
l1=[aforbincforainb]
print(l1)
#常規寫法(相當於上邊的簡易寫法),結果:[7,8,9,1,2,3,4,5,6]
l2=[]
forbinc:
forainb:
l2.append(a)
print(l2)
#上述的a還可以作為參數繼續傳入其它函數或在表達式中使用,比如作為in的參數,結果:[False,True,False]
#解釋一下執行順序:先執行forin,循環一次就出來一個b,然後再執行numinb,numinb的結果(True/False)作為列表的
#一個元素,至此一個循環結束,然後又開始下一個forin循環,直到所有元素循環完,最後產生一個元素值為True/False組成的列表!
num=3
l3=[numinbforbinc]
print(l3)
#上面寫法相當於
l4=[]
forbinc:
l4.append(numinb)
print(l4)
#a在表達式中參與表達式運算
#結果:[8,9,10,2,3,4,5,6,7]
l5=[a+1forbincforainb]
print(l5)
#該寫法是上述寫法的常規寫法
l6=[]
forbinc:
forainb:
l6.append(a+1)
print(l6)
```
提交答案後,發現網路會把空格縮進全都去掉,而縮進作為python的靈魂,沒有了縮進的python代碼根本沒辦法運行,所以我給你截個圖,你復制代碼後自己去縮進吧:
python的一種寫法:a in b for b in c
又一次修改答案,這次我要吐槽一下,不要來這里問關於代碼的問題,前面的代碼你也看到了,網路知道根本無法嵌入代碼,直接把代碼當普通文本,空格縮進全給你去掉,然後我想著,好,文本的空格被你去掉我上傳圖片總行了吧?結果,這圖片被壓縮的模糊不清,勉強能看見,將就著看吧。
❸ python中如何使用二維數組
在Python中,一個像這樣的多維表格可以通過「序列的序列」實現。一個表格是行的序列。每一行又是獨立單元格的序列。這類似於我們使用的數學記號,在數學里我們用Ai,j,而在Python里我們使用A[i][j],代表矩陣的第i行第j列。
這看起來非常像「元組的列表」(Lists of Tuples)。
「列表的列表」示例:
我們可以使用嵌套的列表推導式(list comprehension)創建一個表格。 下面的例子創建了一個「序列的序列」構成的表格,並為表格的每一個單元格賦值。
table= [ [ 0 for i in range(6) ] for j in range(6) ]print tablefor d1 in range(6):for d2 in range(6):table[d1][d2]= d1+d2+2print table123456程序的輸出結果如下: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3, 4, 5, 6, 7], [3, 4, 5, 6, 7, 8], [4, 5, 6, 7, 8, 9],
[5, 6, 7, 8, 9, 10], [6, 7, 8, 9, 10, 11], [7, 8, 9, 10, 11, 12]]
1234
這個程序做了兩件事:創建了一個6 × 6的全0表格。 然後使用兩枚骰子的可能組合的數值填充表格。 這並非完成此功能最有效的方式,但我們通過這個簡單的例子來演示幾項技術。我們仔細看一下程序的前後兩部分。
程序的第一部分創建並輸出了一個包含6個元素的列表,我們稱之為「表格」;表格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是一個包含6個0元素的列表。它使用列表推導式,對於范圍從0到6的每一個j都創建對象。每一個對象都是一個0元素列表,由i變數從0到6遍歷產生。初始化完成之後,列印輸出二維全0表格。
推導式可以從里向外閱讀,就像一個普通表達式一樣。內層列表[ 0 for i in range(6) ]創建了一個包含6個0的簡單列表。外層列表[ [...] for j in range(6) ]創建了這些內層列表的6個深拷貝。
程序的第2個部分對2個骰子的每一個組合進行迭代,填充表格的每一個單元格。這由兩層嵌套循環實現,每一個循環迭代一個骰子。外層循環枚舉第一個骰子的所有可能值d1。內層循環枚舉第二個骰子d2。
更新每一個單元格時需要通過table[d1]選擇每一行;這是一個包含6個值的列表。這個列表中選定的單元格通過...[d2]進行選擇。我們將擲骰子的值賦給這個單元格,d1+d2+2。
其他示例:
列印出的列表的列表不太容易閱讀。下面的循環會以一種更加可讀的形式顯示表格。
for row in table:
print row[2, 3, 4, 5, 6, 7]
[3, 4, 5, 6, 7, 8]
[4, 5, 6, 7, 8, 9]
[5, 6, 7, 8, 9, 10]
[6, 7, 8, 9, 10, 11]
[7, 8, 9, 10, 11, 12]
12345678910111213作為練習,讀者可以試著在列印列表內容時,再列印出行和列的表頭。提示一下,使用"%2d" % value字元串運算符可以列印出固定長度的數字格式。顯示索引值(Explicit Index Values)。
我們接下來對骰子表格進行匯總統計,得出累計頻率表。我們使用一個包含13個元素的列表(下標從0到12)表示每一個骰子值的出現頻率。觀察可知骰子值2在矩陣中只出現了一次,因此我們期望fq[2]的值為1。遍歷矩陣中的每一個單元格,得出累計頻率表。
fq= 13 * [0]for i in range(6):for j in range(6):c= table[i][j]fq[ c ] += 112345使用下標i選出表格中的行,用下標j從行中選出一列,得到單元格c。然後用fq統計頻率。
這看起來非常的數學和規范。
Python提供了另外一種更簡單一些的方式。
使用列表迭代器而非下標,表格是列表的列表,可以採用無下標的for循環遍歷列表元素。
fq= 13 * [0]print fqfor row in table:for c in row:fq[c] += 1print fq[2:
❹ python 如何定義動態二維數組
追加字元串列表主要的二維列表。由於多維名單基本上列出清單,一個兩維的名單將代表一個單一的清單,其中包含其他列表。 .,因為Python列表是動態的,首先你可以使用「追加」功能容易添加和刪除其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