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ython的哪個模塊可以做介面測試
python介面測試
1.安裝python環境
2.下載python IDE(pyCharm)
備註:
requests是python的要給HTTP客戶端庫,跟urllib,urllib2類似,那為什麼要用requests而部用urllib2呢?官方文檔中是這樣說的:
python的標准庫urllib2提供了大部分需要的HTTP功能,但API太逆天了,一個簡單的功能需要一大堆代碼。而requests比較簡潔,能用更少的代碼實現。
3.下載 安裝 requests第三方模塊
下面就進行介面測試
要使用 requests 首先需要在文件中引用
[python] view plain
import requests
[python] view plain
# 解析json需要
[python] view plain
import json
[python] view plain
# url:介面地址
[python] view plain
# data: 介面需要的數據
[python] view plain
# headers:介面需要的傳遞的headers數據
[python] view plain
# files:若是介面中需要上傳文件則需要用到該參數
[python] view plain
r = requests.post(url, data=data, headers=headers)
[python] view plain
r = requests.post(url, data=data, headers=headers, files=files)
[python] view plain
# 獲取 介面返回的數據信息並解析(如果返回的是json格式的話)
[python] view plain
json_data = json.loads(r.text)
[python] view plain
我一直用這樣的方法寫了20個介面進行測試,突然發現好像代碼有很多重復的呀,是不是可以把重復的內容進行封裝一下了?
[python] view plain
封裝如下:
[python] view plain
Basics_Requests.py
[python] view plain
import requests
import json
'''''
#xx_url:介面連接url
#data:介面data需要傳遞的數據(數據格式一般為Dictionary)
#headers:介面headers需要傳遞的數據(數據格式一般為Dictionary)
#variable:headers 中需要改變的參數欄位(數據格式為list)
'''
class Basics():
# 初始化
def __init__(self, xx_url, data, headers, variable):
self.xx_url = xx_url
self.data = data
self.headers = headers
self.variable = variable
def basicsparameter(self):
# 發起post請求
url_data = requests.post(self.xx_url, data=self.data, headers=self.headers)
# 把得到的數據轉成json格式
data_json = json.loads(url_data.text)
# 改變請求中的參數值
if self.variable != '':
for i in self.variable:
self.headers[i] = data_json[i.lower()]
# 把請求的 數據 和 headers 存入 list中
dic_data = {'data_json': data_json, 'headers': self.headers}
return dic_data
調用封裝方法:
[python] view plain
Test.py
[python] view plain
Basics_Requests
[python] view plain
Basics_Requests.Basics(url, row_data, headers, variable).basicsparameter()
[python] view plain
B. 如何利用cURL和python對服務端和web端進行介面測試
工具描述
cURL是利用URL語法在命令行方式下工作的文件傳輸工具,是開源愛好者編寫維護的免費工具,支持包括Windows、Linux、Mac等數十個操作系統,最新版本為7.27.0,但是我推薦大家使用7.26.0,從這里可以下載7.26.0版本。
以下是官方介紹的翻譯: cURL是一個使用URL語法來傳輸數據的命令行工具,支持DICT,FILE,FTP,FTPS,GOPHER,HTTP,HTTPS,IMAP,IMAPS,LDAP,LDAPS,POP3,POP3S,RTMP,RTSP,SCP,SFTP,SMTP,SMTPS,Telnet和TFTP。 cURL支持SSL證書,HTTP POST,HTTP PUT,FTP上傳,HTTP基礎表單上傳,代理,cookies,用戶+密碼身份驗證(Basic, Digest, NTLM, Negotiate, kerberos...),恢復文件傳輸,隧道代理等等。
Python是一種面向對象、直譯式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由Guido van Rossum於1989年底發明,它的強大和易用就無需多做說明了,在web開發中或者對開發速度要求較高的開發中應用十分廣,不過因為屬於腳本類語言,它的性能始終比不上C++、C等語言。
本文主要利用實例說明這兩款工具的在測試中的部分用途,更多用法留待大家繼續探索。
應用場景
使用cURL模擬客戶端對服務端進行查詢
在進行介面測試時,應該先找開發人員提供介面列表和對應參數,這樣測試的時候就可以驗證測試方法是否正確,不過如果可以用瀏覽器模擬操作的話,也可以自己先試試的,後面的例子會提到。
首先使用客戶端訪問需要測試的服務端介面,用wireshark抓包結果如下:
把查詢字元串以multipart方式post數據到伺服器的file_health_info.php介面。
Tips:
Windows版的cURL不像Linux或者Mac一樣屬於系統自帶工具,需要下載,如果要在命令提示符下使用就需要跳轉到工具所在目錄下才能運行,十分麻煩,我們可以直接把這個工具文件放到Windows目錄下,這樣無論在哪個目錄都可以直接使用「curl」命令運行工具了。
cURL默認就是以post方式發送數據的,所以只需要加入multipart方式就可以了,-F在cURL幫助中的解釋是:
-F, --form CONTENT Specify HTTP multipart POST data (H)
--form-string STRING Specify HTTP multipart POST data (H)
--ftp-account DATA Account data string (F)
--ftp-alternative-to-user COMMAND String to replace "USER [name]" (F)
--ftp-create-dirs Create the remote dirs if not present (F)
--ftp-method [MULTICWD/NOCWD/SINGLECWD] Control CWD usage (F)
--ftp-pasv Use PASV/EPSV instead of PORT (F)
Specify HTTP multipart POST data正好滿足我們的要求,所以模擬的語句是:
curl -F "newmd5=###25016566###d:\test.exe###1###" file_health_info.php
後面的都是參數,測試前就要找開發確認好。
不過因為服務端支持以gzip方式返回數據,所以我們還可以在請求中加入—compressed參數,即是:
curl --compressed -F "newmd5=###25016566###d:\test.exe###1###"file_health_info.php
為了更好判斷服務端介面是否正常,除了對返回數據進行判斷外,我們還需要對服務端返回的數據包頭進行解析,所以還可以在cURL請求中加入-i參數,最終這個測試語句就變為:
curl –i --compressed -F "newmd5=###25016566###d:\test.exe###1###"file_health_info.php
模擬完成後就要考慮判斷返回值的事了,我們首先在命令提示符下運行這個語句,看看返回值。
運行以上命令後,返回的數據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HTTP/1.1 100 Continue
HTTP/1.1 200 OK
Date: Fri, 24 Aug 2012 07:47:45 GMT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ml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Connection: keep-alive
Server: 360 web server
Content-Encoding: gzip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K" ?>
<ret>
<retinfo code="0" msg="Operation success" total="1" success="1" empty="0"
cost="999.92752075195"/>
<softs>
<soft>
<md5></md5>
<sha1></sha1>
<level>4040</level>
<e_level>40.3</e_level>
<size></size>
<soft_name><![CDATA[]]> </soft_name>
<describ><![CDATA[]]></describ>
<file_desc><![CDATA[]]></file_desc>
<upload>0</upload>
<attr_upload>2</attr_upload>
<class><![CDATA[private]]></class>
<malware><![CDATA[cloud.virus]]></malware>
<is_sys_file>0</is_sys_file>
<is_rep>0</is_rep>
<age>0</age>
<pop>0</pop>
</soft>
</softs>
</ret>
數據包包頭是常見的,一般來說,我們只要判斷包頭中含有「HTTP/1.1 200 OK」就可以確定服務端正常返回了數據。另外從內容可以看到這是一個xml格式的數據包,我們只需要判斷是否存在關鍵的欄位即可,比如<level>,確定這些之後我們就可以在python中添加如下案例代碼了:
首先運行指定的curl命令:
response = os.popen('''curl -i --compressed -F "newmd5=###25016566###d:\test.exe###1###"
然後判斷返回值中是否存在我們想要的欄位:
self.assertNotEqual(response.find('HTTP/1.1 200 OK'),-1)
self.assertNotEqual(response.find('<level>'),-1)
上面的內容看起來差不多可以了,但實際還不夠嚴謹,因為服務端返回的這些數據是從資料庫中獲取的,所以我們還需要查詢資料庫獲取指定值,判斷是否和數據包中的一致,比如<level>:
首先使用python登錄資料庫伺服器:
conn = MySQLdb.connect(host='172.22.54.31', user='user',passwd='test321',db='cloud')
cursor = conn.cursor()
count = cursor.execute('SELECT plevel FROM file where md5=""')
result = cursor.fetchone()
然後判斷返回值中的level是否資料庫中的值:
self.assertNotEqual(response.find('''<level>%s</level>'''%result[0]),-1)
測試時除了使用cURL等工具進行模擬,還可以自己用python或其他語言寫代碼進行post數據,不過當時簡單起見所以就選擇了用cURL測試。
使用cURL模擬控制台登錄
說到模擬登錄或者模擬點擊,很多同學可能直接聯想到QTP等模擬界面操作的工具,事實上這種工具有一個很大的弊端是太依賴控制項,如果界面控制項變了,那麼可能整個腳本就無效了,現在的程序設計都傾向界面邏輯分離,這樣修改界面時就不會動到底下的功能介面,開發人員可以隨時修改界面控制項,如果還是採取QTP等模擬點擊的方法測試,結果可能是事倍功半的,如果測試時直接點用介面就可以避免這種問題。
下面的例子是模擬控制台登錄的,登錄URL為:
index.php?r=site/login ,首先使用瀏覽器登錄一次,看看實際效果如何。
Tips:
測試php或其他web程序時建議使用chrome,因為它自帶的Developer Tools十分好用,當然firefox或者IE9也有類似的工具,看個人習慣吧。按F12打開工具,選擇Network標簽頁,然後輸入用戶名、密碼點擊登錄,這時Network下方會顯示登錄過程中瀏覽器想控制台請求的所有數據,包括請求類型、表單數據等,這些是我們模擬操作的數據來源。
從上圖可以獲取幾個重點信息:請求URL、請求類型、數據類型、數據內容、並且支持gzip壓縮等。我們用curl模擬如下:
curl -i --compressed cloud/index.php?r=site/login -d 「username=admin」 -d 「userpass=admin」
使用-i和—compressed的原因再上一個例子已經說了,這里不再贅述,重點是後面的-d,它在官方幫助的解釋是:
-d, --data DATA HTTP POST data (H)
--data-ascii DATA HTTP POST ASCII data (H)
--data-binary DATA HTTP POST binary data (H)
--data-urlencode DATA HTTP POST data url encoded (H)
--delegation STRING GSS-API delegation permission
--digest Use HTTP Digest Authentication (H)
--disable-eprt Inhibit using EPRT or LPRT (F)
--disable-epsv Inhibit using EPSV (F)
而我們從Developer Tools返回的數據已經知道,返回數據的格式是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所以很明顯需要使用-d的HTTP POST data url encoded特性。不過格式中還有關鍵字form,莫非也支持-F參數登錄,試試:
curl -i --compressed cloud/index.php?r=site/login -F 「username=admin」 -F 「userpass=admin」,果然成功,呵呵~
也許有同學有疑問,為何不模擬warnsetup、refer,這是因為測試時發現登錄界面只需要用戶名和密碼就夠了,refer 用於記錄來源網頁,在這里用處不大,warnsetup只是用於驗證登錄碼的,這個已經去掉了。
接下來要驗證數據,我們在命令提示符中運行上面的命令,返回結果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HTTP/1.1 302 Moved Temporarily
Date: Fri, 24 Aug 2012 08:29:07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Connection: keep-alive
X-Powered-By: PHP/5.4.3
Set-Cookie: PHPSESSID=; path=/
Expires: Thu, 19 Nov 1981 08:52:00 GMT
Cache-Control: no-store, no-cache, must-revalidate, post-check=0, pre-check=0
Pragma: no-cache
Set-Cookie: PHPSESSID=; path=/
Location: ./index.php
Server: 360 web server
很奇怪吧,乍一看控制台沒有返回任何有用信息,不過裡面那句HTTP/1.1 302 Moved Temporarily是不是特別眼熟?這個特殊的302(表示http重定向)正是我們在Developer Tools看到的狀態值,看到這個已經可以80%確定我們登錄已經成功了,更重要的是返回包中的內容:Location: ./index.php,這說明控制台已經通知請求端跳轉到index.php,如果登錄失敗控制台會繼續停留在當前登錄界面的,我們只需要修改curl語句中的用戶名或者密碼就知道了,這種情況下返回包就是登錄界面的php源碼,這里不再贅述。
使用cURL以get方式測試控制台搜索介面
測試方法同上面差不多,首先使用chrome打開控制台進入對應頁面,在搜索框中輸入「test.exe」,點擊搜索,使用developer tools抓包,內容如下:
cURL模擬get方式發送數據的參數是-G,了解這個後面要模擬就很簡單了:
curl -i --compressed -G 「cloud/index.php?r=file_cloud/api/search&filename=&bg=0&lm=19 」
其中每個參數的含義要分別了解:filename表示輸入的關鍵字,bg表示資料庫第一行,lm表示共顯示19行數據。這個介面返回的數據如下:
{"rows":[{"level":"10","plevel":"10","id":"20","md5":"","soft_name":"","soft_desc":"","file_desc":"","is_sys_file":"127","size":"41984","is_rep":"0","file_name":"apihex86.d
ll","file_version":"6.1.7600.16385","proct_version":"6.1.7600.16385","right":"\u00a9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lang":"0","org_name":"YXBpaGV4ODYuZGxs","sign_name":"TWljcm9zb2Z0IFdpbmRvd3M=","company_name":"Microsof
t Corporation","update_time":"2012-07-31 18:14:27","create_time":"2012-07-31 18:14:27","creator_mid":""}],"count":"1"}
分別是文件屬性和文件信息,這涉及到兩個資料庫表,所以驗證數據需要用python從兩張表中獲取對應信息。
從第一張表獲取文件屬性,比如只獲取plevel:
SELECT plevel FROM `file` where md5=""
從第二張表獲取文件信息,比如只獲取company_name:
SELECT company_name FROM file_info where md5=""
Python代碼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onn = MySQLdb.connect(host='%s'% self.host, user='user',passwd='test321',db='cloud')
cursor = conn.cursor()
count = cursor.execute('SELECT plevel FROM `file` where md5=""')
result = cursor.fetchone()
self.assertNotEqual(response.find(str(result[0])),-1)
count = cursor.execute('SELECT company_name FROM file_info where md5=""')
result1 = cursor.fetchone()
self.assertNotEqual(response.find(result1[0]),-1)
當然嚴謹的測試案例是每一個屬性欄位都需要進行查找和匹配,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後記:這種介面測試用到的無非就是curl、python的unitest而已,可能有的人會疑問,為什麼用curl而不用py自帶的pycurl或者request之類,我覺得只要能滿足需求,能夠用現成的就用現成的,怎麼簡單怎麼來。搞一堆代碼維護起來也麻煩啊,現在qa行業跳槽也比較頻繁,萬一換了個人看不懂你的代碼怎麼辦?呵呵
C. 如何用python進行介面性能測試
說下思路吧。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介面測試先編寫調試ok
然後,利用多線程來模擬並發
D. 怎麼搭建 python 的介面自動化測試框架
1.框架搭建
1.1 將struts2中的jar文件導入到項目中
commons-fileupload-1.2.1.jar,commons-io-1.3.2.jar,freemarker-2.3.15.jar,ognl-2.7.3.jar
struts2-core-2.1.8.1.jar,xwork-core-2.1.6.jar
1.2 將struts.xml文件拷貝到項目的src目錄下
1.3 修改web.xml文件
添加:
<filter>
<filter-name>struts2</filter-name>
<filter-class>org.apache.struts2.dispatcher.ng.filter.StrutsPrepareAndExecuteFilter</filter-class>
</filter>
<filter-mapping>
<filter-name>struts2</filter-name>
<url-pattern>/*</url-pattern>
</filter-mapping>
2.action中方法的調用方式
2.1 自動方法調用(只能調用execute)
2.2 指定方法調用(通過設置action標簽中的method屬性)
2.3 動態方法調用(在調用時,在action後加!方法名稱,如:login!deletUser)
注意:<constant name="struts.enable.DynamicMethodInvocation" value="true" />
2.4 通配符調用
3. action接收客戶端參數的方式
3.1 直接在action中定義參數變數,並生成set和get方法
3.2 定義接收參數的類
注意:都要為action的成員變數提供get和set方法
3.3 讓action實現ModelDriven介面,並實現裡面的getModel方法
4.獲取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的方式
4.1 用ActionContext獲取,實際上獲取到的都是Map對象
4.2 用ServletActionContext獲取,獲取到的是基於Servlet API的對象
E. 如何使用python根據介面文檔進行介面測試
1,關於requests
requests是python的一個http客戶端庫,設計的非常簡單,專門為簡化http測試寫的。
2,開發環境
mac下面搭建開發環境非常方便。
sudo easy_install pip
sudo pip install requests
測試下:python命令行
import requests
>>> r = requests.get('', auth=('user', 'pass'))
>>> r.status_code
200
>>> r.headers['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 r.encoding
'utf-8'
>>> r.text
u'{type:User...'
>>> r.json()
{u'private_gists': 419, u'total_private_repos': 77, ...}
開發工具,之前使用sublime,發現運行報錯,不識別table字元。
IndentationError: unindent does not match any outer indentation level
非常抓狂的錯誤,根本找不到代碼哪裡有問題了。甚至開始懷疑人生了。
python的這個空格區分代碼真的非常讓人抓狂。開始懷念有大括弧,分號的語言了。
徹底解決辦法,直接換個IDE工具。使用牛刀,IDA開發。
直接下載社區版本即可,因為就是寫個腳本啥的,沒有用到太復雜的框架。
果然效果非常好,直接格式下代碼,和java的一樣好使,可以運行可以debug。右鍵直接運行成功。
3,測試介面
沒有啥太復雜的,直接使用requests框架即可。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
import requests
#測試網路
def _func(url):
headers = {}
params = {}
req = requests.post(url, headers=headers, params=params)
print(req.text)
if __name__ == '__main__':
url =
_func(url)
4,總結
測試非常重要,尤其是對外的介面出現的漏洞,需要花時間去仔細測試,同時要仔細分析代碼。
安全是挺重要的事情,要花時間去琢磨。
python學習還是非常容易學習的,一個小時就能把語法學會。
同時滲透測試,安全掃描的好多工具也是python寫的。PyCharm CE版本的開發工具足夠強大,能夠幫你快速學習python。
如果想快速做點界面的開發,wxPython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F. 用 Python 為介面測試自動生成用例
基於屬性的測試 會產生大量的、隨機的參數,特別適合為單元測試和介面測試生成測試用例
盡管早在2006年haskell語言就有了 QuickCheck 來進行」基於屬性的測試「,但是目前來看這依然是一個比較小眾的領域,參考資料有限,本文如有不足,歡迎指正。
在過去的測試實踐中,執行測試時通常需要明確的內容(Value):
這些內容可以通過」判定樹「或者」判斷表「來表示,然後測試的執行過程變成了這樣
可以稱為 基於表的測試
在最初,這給了我們測試的方向,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
你要足夠多的"X->Y" 才能可能覆蓋到隱蔽的bug。
這里請大家回答幾個問題:
如果以上問題的答案不是yes,那麼 基於屬性的測試 就是你需要掌握的東西!
基於屬性的測試和基於表的測試,最大的區別可以這樣描述:
vs
於是利用工具生成大量的X類數據,進行測試,並驗證結果是否Y類。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不同的工具來實現,比如:
本文以python為例進行演示:
假設有add函數,接收兩個類型整數參數,並返回它們的相加結果
首先寫出一個簡單的測試用例
正如前面所說,一個這樣的用例,根本沒信心覆蓋全部的場景,例如:
所以接下來怎麼辦?
改為基於屬性的測試
執行結果
由結果可知,工具根據 參數是整數 這一規范,自動生成、執行了大量的測試用例
介面測試和函數的單元測試非常相似:
此外介面文檔作為前後端、甚至測試開發的對接窗口,對參數的要求約定的更加細致,
以OpenAPI為例,每個參數可以有以下屬性:
於是為介面生成符合要求的參數就變得可行了,舉個例子:
這是以unittest為例進行封裝的結果,只需要在TestCase中指定openapi的內容(或路徑),
啟動測試框架時,會自動讀取、解析介面文檔,並生成測試用例
下面是部分執行日誌,可以看到對介面發送了隨機參數,並獲得返回值
文章來自https://www.cnblogs.com/dongfangtianyu/p/api_test_by_pbt.html
G. python http介面測試腳本怎麼寫
根據Testcase的具體業務邏輯用事先准備好的測試數據去調用封裝好的API介面,驗證實際返回結果是否與預期返回結果一致.
測試數據可以以各種形式存放,如Excel數據表:
TestCaseName uname method Expected Result
TestCase1 aaaa GET ....
TestCase2 aaaa POST ....
TestCase3 bbbb GET ....
H. 如何用python做自動化測試
當然可以
1、編寫Python版本的minicom,這個是自動化測試日誌記錄的需要
用於控制串口輸出的字元顏色,高亮顯示出錯信息,方便開發者在線調試問題
2、控製程式控制電源、程式控制開關,這些可以自動化測試的硬體基礎
3、寫整套測試框架,控制整個測試交互流程,Case管理等等
Python運行起來效率沒那麼高,但是對於編寫來說是非常高效的。
I. Python 如何測試WebService介面
WebService是什麼
簡單的說WebService是一個SOAP(面向服務的編程)的架構,它是不依賴於語言,不依賴於平台,可以實現不同的語言(通過 xml 描述)間的相互調用,通過Internet進行基於Http協議的網路應用間的交互。通過SOAP在Web上提供的軟體服務,使用WSDL文件進行說明,並通過UDDI進行注冊。(概念性的東西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補充)
測試環境准備
python2.7 + httplib 內置庫
數據准備
這里就定義了兩個case:
case1是一個正向case, 根據正確的nameid查詢用戶信息。
case2是一個反向case, 給出一個錯誤老灶困的nameid 查詢用戶信息。
然後將辯緩這兩個case 存放到一個dict 中,最後引入代碼裡面進行請求使用。
data.py文件內容如下:
test.py文件內容如下:
總結 :
通過以上簡單的侍念幾步就可以完成WebService Api的測試,對於示例中的測試數據大家可以根據Api文檔的描述不斷的豐富測試場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