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android 開發有哪些新技術出現
1、開發工具
Android Studio: Google 官方放棄 Eclipse 和 Android Studio 普及。AS 雖然不算新,但是對 Android Studio 這個軟體的更新速度快的驚人,有大量的新功能發布。例如支持很多註解代碼提示註解、Live code template、支持自動生成 Parcelable 實現等等,作為開發者,持續關注這個更新列表 Recent Changes,一定會讓寫代碼的生活更加美好。
2、編程「語言」
Kotlin:作為 Android 領域的 Swift,絕對如沐新風。拋棄沉重的 Java 語法,Kotlin 融入了很多現代編程語言的思想,作為開發者,接受新的語言,了解新語言的發展趨勢,更有利於開闊你的思路和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在 Android 開發上,使用 Kotlin 並不會付出什麼代價,為什麼不來試試使用Kotlin進行Android開發。
React Nativ: 跨平台一直是程序員的夢想,而且移動應用的跨平台解決方案也很多,因為 Facebook 的參與和力推,讓這個解決方案帶上了光環。第一個用 React Native 開發的 App 已經在 Google Play 上架 Facebook 廣告管理工具,聽說 Android 的 SDK 也馬上會到來,React Native。
Sky:與 React Native 類似,使用 Web 開發語言來做移動平台的開發,雖然這個只是一個嘗試,但是這是 Google 自身推出的,特別是在 Java 語言的使用上敗訴之後,這可能會有一些作為呢,domokit/sky_sdk。
3、開發模式
Dagger 2:依賴注入並不是什麼新技術,但是使用在 Android 確實一個新的嘗試。Android App 越來越被當成嚴肅的大型項目來構建,很多在以前大型伺服器開發上使用的技術都被應用到了移動開發。Android 開發分模塊開發,使用 Dagger 來松耦合模塊。特別值得一體的是,Dagger 2 現在由 Google 親自接管。 Dagger ‡ A fast dependency injector for Android and Java。
MVP:因為 Android 並沒有嚴格的業務和界面區分,項目一復雜,就很容易使代碼陷入混亂。現在 Android 開發社區對 MVP 模式討論越來越熱,覺得 MVP 是非常適合 Android APP 開發。MVP for Android: how to organize the presentation layer。
RxAndroid:函數響應式編程(Functional Reactive Programming)也不是新內容,RxAndroid 把 RxJava 帶到 Android 環境中。很多時候,編寫 Android 程序,也可以看成是數據的處理和流動,換一種思想編程,曾經看起來很棘手的問題,瞬間就很優雅的解決了:ReactiveX/RxAndroid。
MVVM:這是因為開始官方支持 DataBinding,把 MVVM 直接帶到 Android 中。數據綁定在 Windows WPF 和 Web 已經非常常見,它非常高效的開發效率,只關心數據和業務。這也對 Android 開發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影響:android UI設計MVVM設計模式討論?。
插件化:針對大型 Android 項目,很多 App 開始使用插件來分模塊構建相對獨立的功能。
Hybrid:完全使用 HTML 5 開發 App,目前還不成熟。但是折中方案在很多情況下是非常適合的,典型的就是微信,大部分信息展示都是通過 H5 來完成,同時通過 Hybird 方式,把 Web 和 Native 打通,提供給網頁訪問本地資源的能力。
4、UI設計
Material Design:已經紅遍了大江南北,這方面的討論實在太多了,而且各種支持庫都有了,特別是 Google 官方出了一個支持庫 Android Design Support Library。
Sketch 3:這是一個專為設計移動端 UI 的設計工具,作為開發者,不用懂那麼復雜的 PS 使用,也可以做非常專業設計。
❷ 如何快速開發html5響應式網頁
步驟1 創建空白的HTML 5模版
首先,我們創建一個空白的模版,代碼很簡單,如下所示:
復制代碼
步驟2 增加HTML 5新標簽 HTML 5中新增加了不少標簽,如:
article, aside, details, figcaption, figure, footer, header, hgroup, menu, nav, section
在頁面模版中,我們需要確保每個區域都能正確地對齊,因此需要使用HEADER、 NAVIGATION、 CONTENT、 SIDEBAR和Footer這些標簽。代碼如下所示:
復制代碼
讀者可能留意到這里使用的div id=」wrapper」,這個是稍候用來做meida query的時候調整全局CSS樣式調整用的 步驟3 往HTML 5標簽中增加代碼
1)首先往標題中增加如下代碼:
Simple HTML5 Template
復制代碼
2)往導航標簽中添加如下代碼,這樣很方便地構件了一個簡單的頁面分類導航:
Home About Parent Page Child
One Child Two with child Child One Child
Two Child Three Child Three
Contact
復制代碼
3)使用標簽來描述每一個要展示的內容實體,比如要展示的是多篇文章列表,其中的每一篇文章的具體內容就可以使用標簽了。如下代碼所示:
This is a title for post
Richard KS 20th March 2013 Tutorials HTML5, CSS3
and Responsive 10 Comments Lorem
Ipsum is simply 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stry.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stry's standard mmy text ever since the
1500s
復制代碼
4)添加標簽 HTML5提供的元素標簽用來表示當前頁面或文章的附屬信息部分,可以包含與當前頁面或主要內容相關的引用、側邊欄、廣告、nav元素組,以及其他類似的有別與主要內容的部分。
根據目前的規范,元素有兩種使用方法:
被包含在中作為主要內容的附屬信息部分,其中的內容可以是與當前文章有關的引用、詞彙列表等。
在之外使用,作為頁面或站點全局的附屬信息部分;最典型的形式是側邊欄(sidebar),其中的內容可以是友情鏈接、附屬導航或廣告單元等。
代碼如下:
Categories Category 1 Category 2
Parent Category Child One Child Two
Grandchild One Grandchild Two Grandchild Three
Child Three Category 3
Text Lorem Ipsum is simply 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stry.
復制代碼
5)加上最後的標簽,代碼為:
Copyright@ 2013 HTML5.com Privacy Policy - About Us
復制代碼
步驟4 增加CSS樣式
首先創建一個空白的樣式,如下:
[/code] 然後在http://necolas.github.com/normalize.css/中下載這個css,然後將其內容復制到該空白的文件中代碼如下: [code]body {
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00%; /* best for all browser using em */
padding:0;
margin:0;
}
*, html { line-height: 1.6em; }
article img { width:auto; max-width:100%; height:auto; }
.sidebar a, article a, header a, footer a { color: #C30; }
header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wrapper {
font-size: 0.8em; /* 13px from 100% global font-size */
max-width: 960px; /* standard 1024px wide */
margin: 0 auto;
}
/* css for */
header { padding: 1em 0; margin: 0px; float: left; width: 100%;
}
header hgroup { width: 100%; font-weight:normal; }
/* css for */
nav
{ display: block; margin: 0 0 2em; padding: 0px;
float: left; width: 100%; background-color: #181919;
}
nav ul ul {display: none;}
nav ul li:hover > ul {display: block;}
nav
ul { padding: 0; list-style: none; position:
relative; display: inline-table; z-index: 9999;
margin: 0px; float: left; width: 100%;
}
nav ul:after {content: ""; clear: both; display: block;}
nav ul li {float: left;}
nav ul li:hover a {color: #fff;}
nav
ul li a { display: block; padding: 1em; font-size:
1.125em; color: #ccc; text-decoration: none;
margin: 0px; background-color: #000; border-right: 1px
solid #333;
}
nav ul li:last-of-type a {border-right: 1px solid transparent !important;}
nav
ul ul { background: #5f6975; border-radius: 0px;
padding: 0; position: absolute; top: 100%; width:
auto; float: none;
}
nav ul li:hover { background: #5f6975; color: #FFF;
}
nav ul ul li a:hover { background-color: #4b545f;
}
nav ul ul li {
float: none;
border-bottom: 1px solid #444240;
position: relative;
}
nav ul ul li a {
padding: 0.5em 1em;
font-size: 1em;
width:10em;
color: #fff;
}
nav ul ul ul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100%; top:0;
}
/* css for */
section.content { width: 70%; float:left; }
.content article { width:100%; float:left; padding: 0 0 1em; margin: 0 0 1em; border-bottom: 1px solid #ddd; }
article .entry { clear:both; padding: 0 0 1em; }
h1.post-title { font-size: 1.8em; margin:0; padding:0;}
.entry.post-meta { color: #888; }
.entry.post-meta span { padding: 0 1em 0 0; }
.entry.post-content { font-size: 1.125em; margin:0; padding:0;}
/* css for */
aside.sidebar { width: 25%; float:right; }
aside.sidebar ul { width:100%;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loat: left; list-style: none;
}
aside.sidebar
ul li { width:100%; margin: 0px 0px 2em; padding:
0px; float: left; list-style: none;
}
aside.sidebar ul li ul li { margin: 0px 0px 0.2em; padding: 0px;
}
aside.sidebar
ul li ul li ul li { 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0px
1em; width: 90%; font-size: 0.9em;
}
aside.sidebar
ul li h3.widget-title { width:100%;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loat: left; font-size: 1.45em;
}
/* css for */
footer { width: 98%; float:left; padding: 1%; background-color: white; margin-top: 2em;
}
footer .footer-left { width: 45%; float:left; text-align:left; }
footer .footer-right { width: 45%; float:right; text-align:right; }
復制代碼
步驟5 為移動應用使用@media query查詢 為了進行響應式設計,最佳的方案是使用@media query去進行查詢,在上面的CSS代碼中添加如下代碼:
/* ipad 768px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470px) and (max-width:770px){
body { background-color: red; } #wrapper { width:96%; font-size: 0.6875em; }
section.content, aside.sidebar { width:100%; }
}
/* iphone 468px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270px) and (max-width:470px){
body { background-color: yellow; } #wrapper { width:96%; font-size: 0.6875em; }
section.content, aside.sidebar { width:100%; }
}
復制代碼
步驟6 增加jquery,modernizer和html5shiv到標簽中 這里推薦使用Modernizr 和html5shiv,它們都是一個能在多種瀏覽器中通過運行各種腳本兼容運行支持大部分HTML 5標簽的插件。我們將它們和jQuery庫放在標簽前,代碼如下:
0
復制代碼
❸ 響應式編程的優勢
什麼是響應式
響應式布局是Ethan Marcotte在2010年5月份提出的一個概念,簡而言之,就是一個網站能夠兼容多個終端——而不是為每個終端做一個特定的版本。這個概念是為解決移動互聯網瀏覽而誕生的。響應式布局可以為不同終端的用戶提供更加舒適的界面和更好的用戶體驗,而且隨著目前大屏幕移動設備的普及,用「大勢所趨」來形容也不為過。
2.2響應式的優點
1.響應式設計可以向用戶提供友好的Web界面,同樣的布局,卻可以在不同的設備上有不同排版,這就是響應式最大的優點,現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每天都會有新款智能手機推出。如果你擁有響應式Web設計,用戶可以與網站一直保持聯系,而這也是基本的也是響應式實現的初衷。
2.響應式在開發維護和運營上,相對多個版本成本會降低很多。也無須花大量的時間在網站的維護上
3.方便改動,響應式設計是針對頁面的,可以只對必要的頁面進行改動,其他頁面不受影響。
❹ 函數式編程和響應式編程有什麼區別
1. 我暫且認為你說的RP是指Rx*框架的Reactive programming,(如果不是,就先認為是一下吧)
Rx*框架的RP,其實應該叫FRP(Functional Reactive Programming)(誤,感謝 邵成的指正,具體見補充部分),那和FP基本上就是一種派生(derive)關系了
FRP基本上就是面向非同步事件流的編程了,這個非同步事件流叫:Observable,一般叫:Stream
Stream就是一個 按時間排序的Events(Ongoing events ordered in time)序列
Stream是不可變(Immutability)的,任何操作都返回新的Stream, 且它是一個Monad(它有map和flatMap方法)。
FRP的關注點在Stream,而FP的關注點在(Type, Operate),Stream -> (Type, Operate)是一種泛化(generic),(Type, Operate) -> Stream 是一種派生。
RP本身是建立於觀察者模式之上的一種編程範式(級別同MV*),FP則更偏向底層解決一般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