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java 中多線程的實現方法有哪些,如何使用
Java多線程的創建及啟動
Java中線程的創建常見有如三種基本形式
1.繼承Thread類,重寫該類的run()方法。
復制代碼
1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2
3 private int i = 0;
4
5 @Override
6 public void run() {
7 for (i = 0; i < 100; i++) {
8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9 }
10 }
11 }
復制代碼
復制代碼
1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for (int i = 0; i < 100; i++) {
5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6 if (i == 30) {
7 Thread myThread1 = new MyThread(); // 創建一個新的線程 myThread1 此線程進入新建狀態
8 Thread myThread2 = new MyThread(); // 創建一個新的線程 myThread2 此線程進入新建狀態
9 myThread1.start(); // 調用start()方法使得線程進入就緒狀態
10 myThread2.start(); // 調用start()方法使得線程進入就緒狀態
11 }
12 }
13 }
14 }
復制代碼
如上所示,繼承Thread類,通過重寫run()方法定義了一個新的線程類MyThread,其中run()方法的方法體代表了線程需要完成的任務,稱之為線程執行體。當創建此線程類對象時一個新的線程得以創建,並進入到線程新建狀態。通過調用線程對象引用的start()方法,使得該線程進入到就緒狀態,此時此線程並不一定會馬上得以執行,這取決於CPU調度時機。
2.實現Runnable介面,並重寫該介面的run()方法,該run()方法同樣是線程執行體,創建Runnable實現類的實例,並以此實例作為Thread類的target來創建Thread對象,該Thread對象才是真正的線程對象。
復制代碼
1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2 private int i = 0;
3
4 @Override
5 public void run() {
6 for (i = 0; i < 100; i++) {
7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8 }
9 }
10 }
復制代碼
復制代碼
1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for (int i = 0; i < 100; i++) {
5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6 if (i == 30) {
7 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 創建一個Runnable實現類的對象
8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myRunnable); // 將myRunnable作為Thread target創建新的線程
9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myRunnable);
10 thread1.start(); // 調用start()方法使得線程進入就緒狀態
11 thread2.start();
12 }
13 }
14 }
15 }
復制代碼
相信以上兩種創建新線程的方式大家都很熟悉了,那麼Thread和Runnable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呢?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下面這個例子。
復制代碼
1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for (int i = 0; i < 100; i++) {
5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6 if (i == 30) {
7 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8 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myRunnable);
9 thread.start();
10 }
11 }
12 }
13 }
14
15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16 private int i = 0;
17
18 @Override
19 public void run() {
20 System.out.println("in MyRunnable run");
21 for (i = 0; i < 100; i++) {
22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23 }
24 }
25 }
26
27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28
29 private int i = 0;
30
31 public MyThread(Runnable runnable){
32 super(runnable);
33 }
34
35 @Override
36 public void run() {
37 System.out.println("in MyThread run");
38 for (i = 0; i < 100; i++) {
39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40 }
41 }
42 }
復制代碼
同樣的,與實現Runnable介面創建線程方式相似,不同的地方在於
1 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myRunnable);
那麼這種方式可以順利創建出一個新的線程么?答案是肯定的。至於此時的線程執行體到底是MyRunnable介面中的run()方法還是MyThread類中的run()方法呢?通過輸出我們知道線程執行體是MyThread類中的run()方法。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Thread類本身也是實現了Runnable介面,而run()方法最先是在Runnable介面中定義的方法。
1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2
3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4
5 }
我們看一下Thread類中對Runnable介面中run()方法的實現:
復制代碼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f (target != null) {
target.run();
}
}
復制代碼
也就是說,當執行到Thread類中的run()方法時,會首先判斷target是否存在,存在則執行target中的run()方法,也就是實現了Runnable介面並重寫了run()方法的類中的run()方法。但是上述給到的列子中,由於多態的存在,根本就沒有執行到Thread類中的run()方法,而是直接先執行了運行時類型即MyThread類中的run()方法。
3.使用Callable和Future介面創建線程。具體是創建Callable介面的實現類,並實現clall()方法。並使用FutureTask類來包裝Callable實現類的對象,且以此FutureTask對象作為Thread對象的target來創建線程。
看著好像有點復雜,直接來看一個例子就清晰了。
復制代碼
1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
5 Callable<Integer> myCallable = new MyCallable(); // 創建MyCallable對象
6 FutureTask<Integer> ft = new FutureTask<Integer>(myCallable); //使用FutureTask來包裝MyCallable對象
7
8 for (int i = 0; i < 100; i++) {
9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10 if (i == 30) {
11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ft); //FutureTask對象作為Thread對象的target創建新的線程
12 thread.start(); //線程進入到就緒狀態
13 }
14 }
15
16 System.out.println("主線程for循環執行完畢..");
17
18 try {
19 int sum = ft.get(); //取得新創建的新線程中的call()方法返回的結果
20 System.out.println("sum = " + sum);
2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22 e.printStackTrace();
23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24 e.printStackTrace();
25 }
26
27 }
28 }
29
30
31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32 private int i = 0;
33
34 // 與run()方法不同的是,call()方法具有返回值
35 @Override
36 public Integer call() {
37 int sum = 0;
38 for (; i < 100; i++) {
39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40 sum += i;
41 }
42 return sum;
43 }
44
45 }
復制代碼
首先,我們發現,在實現Callable介面中,此時不再是run()方法了,而是call()方法,此call()方法作為線程執行體,同時還具有返回值!在創建新的線程時,是通過FutureTask來包裝MyCallable對象,同時作為了Thread對象的target。那麼看下FutureTask類的定義:
1 public class FutureTask<V> implements RunnableFuture<V> {
2
3 //....
4
5 }
1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Future<V> extends Runnable, Future<V> {
2
3 void run();
4
5 }
於是,我們發現FutureTask類實際上是同時實現了Runnable和Future介面,由此才使得其具有Future和Runnable雙重特性。通過Runnable特性,可以作為Thread對象的target,而Future特性,使得其可以取得新創建線程中的call()方法的返回值。
執行下此程序,我們發現sum = 4950永遠都是最後輸出的。而「主線程for循環執行完畢..」則很可能是在子線程循環中間輸出。由CPU的線程調度機制,我們知道,「主線程for循環執行完畢..」的輸出時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那麼為什麼sum =4950會永遠最後輸出呢?
原因在於通過ft.get()方法獲取子線程call()方法的返回值時,當子線程此方法還未執行完畢,ft.get()方法會一直阻塞,直到call()方法執行完畢才能取到返回值。
上述主要講解了三種常見的線程創建方式,對於線程的啟動而言,都是調用線程對象的start()方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對同一線程對象兩次調用start()方法。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
請點右下角「採納答案」。
『貳』 java 多線程有幾種實現方法
1、繼承Thread類實現多線程
繼承Thread類的方法盡管被我列為一種多線程實現方式,但Thread本質上也是實現了Runnable介面的一個實例,它代表一個線程的實例,並且,啟動線程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Thread類的start()實例方法。start()方法是一個native方法,它將啟動一個新線程,並執行run()方法。這種方式實現多線程很簡單,通過自己的類直接extend Thread,並復寫run()方法,就可以啟動新線程並執行自己定義的run()方法。例如:
[java] view plain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run()");
}
}
在合適的地方啟動線程如下:
[java] view plain
MyThread myThread1 = new MyThread();
MyThread myThread2 = new MyThread();
myThread1.start();
myThread2.start();
2、實現Runnable介面方式實現多線程
如果自己的類已經extends另一個類,就無法直接extends Thread,此時,必須實現一個Runnable介面,如下:
[java] view plain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OtherClass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run()");
}
}
為了啟動MyThread,需要首先實例化一個Thread,並傳入自己的MyThread實例:
[java] view plain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myThread);
thread.start();
事實上,當傳入一個Runnable target參數給Thread後,Thread的run()方法就會調用target.run(),參考JDK源代碼:
[java] view plain
public void run() {
if (target != null) {
target.run();
}
}
3、使用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實現有返回結果的多線程
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這個對象實際上都是屬於Executor框架中的功能類。想要詳細了解Executor框架的可以訪問http://www.javaeye.com/topic/366591 ,這裡面對該框架做了很詳細的解釋。返回結果的線程是在JDK1.5中引入的新特徵,確實很實用,有了這種特徵我就不需要再為了得到返回值而大費周折了,而且即便實現了也可能漏洞百出。
可返回值的任務必須實現Callable介面,類似的,無返回值的任務必須Runnable介面。執行Callable任務後,可以獲取一個Future的對象,在該對象上調用get就可以獲取到Callable任務返回的Object了,再結合線程池介面ExecutorService就可以實現傳說中有返回結果的多線程了。下面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有返回結果的多線程測試例子,在JDK1.5下驗證過沒問題可以直接使用。
『叄』 java中多線程如何互相操作
Java線程:線程的交互
SCJP5學習筆記
線程交互是比較復雜的問題,SCJP要求不很基礎:給定一個場景,編寫代碼來恰當使用等待、通知和通知所有線程。
一、線程交互的基礎知識
SCJP所要求的線程交互知識點需要從java.lang.Object的類的三個方法來學習:
void notify()
喚醒在此對象監視器上等待的單個線程。
void notifyAll()
喚醒在此對象監視器上等待的所有線程。
void wait()
導致當前的線程等待,直到其他線程調用此對象的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方法。
當然,wait()還有另外兩個重載方法:
void wait(long timeout)
導致當前的線程等待,直到其他線程調用此對象的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方法,或者超過指定的時間量。
void wait(long timeout, int nanos)
導致當前的線程等待,直到其他線程調用此對象的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方法,或者其他某個線程中斷當前線程,或者已超過某個實際時間量。
以上這些方法是幫助線程傳遞線程關心的時間狀態。
關於等待/通知,要記住的關鍵點是:
必須從同步環境內調用wait()、notify()、notifyAll()方法。線程不能調用對象上等待或通知的方法,除非它擁有那個對象的鎖。
wait()、notify()、notifyAll()都是Object的實例方法。與每個對象具有鎖一樣,每個對象可以有一個線程列表,他們等待來自該信號(通知)。線程通過執行對象上的wait()方法獲得這個等待列表。從那時候起,它不再執行任何其他指令,直到調用對象的notify()方法為止。如果多個線程在同一個對象上等待,則將只選擇一個線程(不保證以何種順序)繼續執行。如果沒有線程等待,則不採取任何特殊操作。
下面看個例子就明白了:
/**
* 計算輸出其他線程鎖計算的數據
*
* @author leimin 2008-9-15 13:20:38
*/
public class Thread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B b = new ThreadB();
//啟動計算線程
b.start();
//線程A擁有b對象上的鎖。線程為了調用wait()或notify()方法,該線程必須是那個對象鎖的擁有者
synchronized (b) {
try {
System.out.println("等待對象b完成計算。。。");
//當前線程A等待
b.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b對象計算的總和是:" + b.total);
}
}
}
/**
* 計算1+2+3 ... +100的和
*
* @author leimin 2008-9-15 13:20:49
*/
public class ThreadB extends Thread {
int total;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this) {
for (int i = 0; i < 101; i++) {
total += i;
}
//(完成計算了)喚醒在此對象監視器上等待的單個線程,在本例中線程A被喚醒
notify();
}
}
}
等待對象b完成計算。。。
b對象計算的總和是:5050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千萬注意:
當在對象上調用wait()方法時,執行該代碼的線程立即放棄它在對象上的鎖。然而調用notify()時,並不意味著這時線程會放棄其鎖。如果線程榮然在完成同步代碼,則線程在移出之前不會放棄鎖。因此,只要調用notify()並不意味著這時該鎖變得可用。
二、多個線程在等待一個對象鎖時候使用notifyAll()
在多數情況下,最好通知等待某個對象的所有線程。如果這樣做,可以在對象上使用notifyAll()讓所有在此對象上等待的線程沖出等待區,返回到可運行狀態。
下面給個例子:
/**
* 計算線程
*
* @author leimin 2008-9-20 11:15:46
*/
public class Calculator extends Thread {
int total;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this) {
for (int i = 0; i < 101; i++) {
total += i;
}
}
//通知所有在此對象上等待的線程
notifyAll();
}
}
/**
* 獲取計算結果並輸出
*
* @author leimin 2008-9-20 11:15:22
*/
public class ReaderResult extends Thread {
Calculator c;
public ReaderResult(Calculator c) {
this.c = c;
}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c)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等待計算結果。。。");
c.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計算結果為:" + c.total);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culator calculator = new Calculator();
//啟動三個線程,分別獲取計算結果
new ReaderResult(calculator).start();
new ReaderResult(calculator).start();
new ReaderResult(calculator).start();
//啟動計算線程
calculator.start();
}
}
運行結果:
Thread[Thread-1,5,main]等待計算結果。。。
Thread[Thread-2,5,main]等待計算結果。。。
Thread[Thread-3,5,main]等待計算結果。。。
Exception in thread "Thread-0" java.lang.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current thread not owner
at java.lang.Object.notifyAll(Native Method)
at threadtest.Calculator.run(Calculator.java:18)
Thread[Thread-1,5,main]計算結果為:5050
Thread[Thread-2,5,main]計算結果為:5050
Thread[Thread-3,5,main]計算結果為:5050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運行結果表明,程序中有異常,並且多次運行結果可能有多種輸出結果。這就是說明,這個多線程的交互程序還存在問題。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需要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下面將做具體分析。
實際上,上面這個代碼中,我們期望的是讀取結果的線程在計算線程調用notifyAll()之前等待即可。 但是,如果計算線程先執行,並在讀取結果線程等待之前調用了notify()方法,那麼又會發生什麼呢?這種情況是可能發生的。因為無法保證線程的不同部分將按照什麼順序來執行。幸運的是當讀取線程運行時,它只能馬上進入等待狀態----它沒有做任何事情來檢查等待的事件是否已經發生。 ----因此,如果計算線程已經調用了notifyAll()方法,那麼它就不會再次調用notifyAll(),----並且等待的讀取線程將永遠保持等待。這當然是開發者所不願意看到的問題。
因此,當等待的事件發生時,需要能夠檢查notifyAll()通知事件是否已經發生。
通常,解決上面問題的最佳方式是將
×××××××××××××××××××××××××××××
以上來自http://lavasoft.blog.51cto.com/62575/99157
這是一個系列線程的問題。。舉例簡單,但是很實用
『肆』 在Java 中多線程的實現方法有哪些,如何使用
1、 認識Thread和Runnable
Java中實現多線程有兩種途徑:繼承Thread類或者實現Runnable介面。Runnable是介面,建議用介面的方式生成線程,因為介面可以實現多繼承,況且Runnable只有一個run方法,很適合繼承。在使用Thread的時候只需繼承Thread,並且new一個實例出來,調用start()方法即可以啟動一個線程。
Thread Test = new Thread();
Test.start();
在使用Runnable的時候需要先new一個實現Runnable的實例,之後啟動Thread即可。
Test impelements Runnable;
Test t = new Test();
Thread test = new Thread(t);
test.start();
總結:Thread和Runnable是實現java多線程的2種方式,runable是介面,thread是類,建議使用runable實現java多線程,不管如何,最終都需要通過thread.start()來使線程處於可運行狀態。
2、 認識Thread的start和run
1) start:
用start方法來啟動線程,真正實現了多線程運行,這時無需等待run方法體代碼執行完畢而直接繼續執行下面的代碼。通過調用Thread類的start()方法來啟動一個線程,這時此線程處於就緒(可運行)狀態,並沒有運行,一旦得到spu時間片,就開始執行run()方法,這里方法run()稱為線程體,它包含了要執行的這個線程的內容,Run方法運行結束,此線程隨即終止。
2) run:
run()方法只是類的一個普通方法而已,如果直接調用Run方法,程序中依然只有主線程這一個線程,其程序執行路徑還是只有一條,還是要順序執行,還是要等待run方法體執行完畢後才可繼續執行下面的代碼,這樣就沒有達到寫線程的目的。
總結:調用start方法方可啟動線程,而run方法只是thread的一個普通方法調用,還是在主線程里執行。
3、 線程狀態說明
線程狀態從大的方面來說,可歸結為:初始狀態、可運行狀態、不可運行狀態和消亡狀態,具體可細分為上圖所示7個狀態,說明如下:
1) 線程的實現有兩種方式,一是繼承Thread類,二是實現Runnable介面,但不管怎樣,當我們new了thread實例後,線程就進入了初始狀態;
2) 當該對象調用了start()方法,就進入可運行狀態;
3) 進入可運行狀態後,當該對象被操作系統選中,獲得CPU時間片就會進入運行狀態;
4) 進入運行狀態後case就比較多,大致有如下情形:
·run()方法或main()方法結束後,線程就進入終止狀態;
·當線程調用了自身的sleep()方法或其他線程的join()方法,就會進入阻塞狀態(該狀態既停止當前線程,但並不釋放所佔有的資源)。當sleep()結束或join()結束後,該線程進入可運行狀態,繼續等待OS分配時間片;
·當線程剛進入可運行狀態(注意,還沒運行),發現將要調用的資源被鎖牢(synchroniza,lock),將會立即進入鎖池狀態,等待獲取鎖標記(這時的鎖池裡也許已經有了其他線程在等待獲取鎖標記,這時它們處於隊列狀態,既先到先得),一旦線程獲得鎖標記後,就轉入可運行狀態,等待OS分配CPU時間片;
·當線程調用wait()方法後會進入等待隊列(進入這個狀態會釋放所佔有的所有資源,與阻塞狀態不同),進入這個狀態後,是不能自動喚醒的,必須依靠其他線程調用notify()或notifyAll()方法才能被喚醒(由於notify()只是喚醒一個線程,但我們由不能確定具體喚醒的是哪一個線程,也許我們需要喚醒的線程不能夠被喚醒,因此在實際使用時,一般都用notifyAll()方法,喚醒有所線程),線程被喚醒後會進入鎖池,等待獲取鎖標記。
·當線程調用stop方法,即可使線程進入消亡狀態,但是由於stop方法是不安全的,不鼓勵使用,大家可以通過run方法里的條件變通實現線程的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