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python 中的if __name__=='__main__': main()是什麼 意思呢
一個 Python 源碼文件除了可以被直接運行外,還可以作為模塊(也就是庫)被導入。不管是導入還是直接運行,最頂層的代碼都會被運行(Python 用縮進來區分代碼層次)。而實際上在導入的時候,有一部分代碼我們是不希望被運行的。
if __name__ == '__main__'就相當於是 Python模擬的程序入口。Python 本身並沒有規定這么寫,這只是一種編碼習慣。由於模塊之間相互引用,不同模塊可能都有這樣的定義,而入口程序只能有一個。到底哪個入口程序被選中,這取決於__name__的值。
舉例子說明一下,假設有一個 const.py 文件,內容如下:
PI = 3.14
def main():
print "PI:", PI
main()
(1)pythonmain擴展閱讀
如果模塊是被直接運行的,則代碼塊被運行,如果模塊是被導入的,則代碼塊不被運行。實際上,這個問題還可以衍生出其他的一些知識點,例如__main__.py文件與 Python 的-m參數。
輸出結果只列出了關鍵的部分,應該很容易看出他們之間的差異。直接運行是把 run.py 文件所在的目錄放到了 sys.path 屬性中。以模塊方式運行是把你輸入命令的目錄(也就是當前工作路徑),放到了 sys.path 屬性中。
Ⅱ python主函數怎麼寫
一般來說,Python程序員可能是這樣寫main()函數的:
"""Mole docstring.
This serves as a long usage message.
"""import sysimport getoptdef main():
# parse command line options
try:
opts, args = getopt.getopt(sys.argv[1:], "h", ["help"]) except getopt.error, msg: print msg print "for help use --help"
sys.exit(2) # process options
for o, a in opts: if o in ("-h", "--help"): print __doc__
sys.exit(0) # process arguments
for arg in args:
process(arg) # process() is defined elsewhere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Guido也承認之前自己寫的main()函數也是類似的結構,但是這樣寫的靈活性還不夠高,尤其是需要解析復雜的命令行選項時。為此,他向大家提出了幾點建議。
添加可選的 argv 參數
首先,修改main()函數,使其接受一個可選參數 argv,支持在互動式shell中調用該函數:
def main(argv=None):
if argv is None:
argv = sys.argv # etc., replacing sys.argv with argv in the getopt() call.1234
這樣做,我們就可以動態地提供 argv 的值,這比下面這樣寫更加的靈活:
def main(argv=sys.argv):
# etc.12
這是因為在調用函數時,sys.argv 的值可能會發生變化;可選參數的默認值都是在定義main()函數時,就已經計算好的。
但是現在sys.exit()函數調用會產生問題:當main()函數調用sys.exit()時,互動式解釋器就會推出!解決辦法是讓main()函數的返回值指示退出狀態(exit status)。因此,最後面的那行代碼就變成了這樣:
if __name__ == "__main__":
sys.exit(main())12
並且,main()函數中的sys.exit(n)調用全部變成return n。
定義一個Usage()異常
另一個改進之處,就是定義一個Usage()異常,可以在main()函數最後的except子句捕捉該異常:
import sysimport getoptclass Usage(Exception):
def __init__(self, msg):
self.msg = msgdef main(argv=None):
if argv is None:
argv = sys.argv try: try:
opts, args = getopt.getopt(argv[1:], "h", ["help"]) except getopt.error, msg: raise Usage(msg) # more code, unchanged
except Usage, err: print >>sys.stderr, err.msg print >>sys.stderr, "for help use --help"
return 2if __name__ == "__main__":
sys.exit(main())
這樣main()函數就只有一個退出點(exit)了,這比之前兩個退出點的做法要好。而且,參數解析重構起來也更容易:在輔助函數中引發Usage的問題不大,但是使用return 2卻要求仔細處理返回值傳遞的問題。
Ⅲ 在Python中定義Main函數
目錄
許多編程語言都有一個特殊的函數,當操作系統開始運行程序時會自動執行該函數。這個函數通常被命名為main(),並且依據語言標准具有特定的返回類型和參數。另一方面,Python解釋器從文件頂部開始執行腳本,並且沒有自動執行的特殊函數。
盡管如此,為程序的執行定義一個起始點有助於理解程序是如何運行的。Python程序員提出了幾種方式對此進行實現。
本文結束時,您將了解以下內容:
Python中的基本main()函數
一些Python腳本中,包含一個函數定義和一個條件語句,如下所示:
此代碼中,包含一個main()函數,在程序執行時列印Hello World!。此外,還包含一個條件(或if)語句,用於檢查__name__的值並將其與字元串"__main__"進行比較。當if語句為True時,Python解釋器將執行main()函數。更多關於Python條件語句的信息可以由此獲得。
這種代碼模式在Python文件中非常常見,它將作為腳本執行並導入另一個模塊。為了幫助理解這段代碼的執行方式,首先需要了解Python解釋器如何根據代碼的執行方式設置__name__。
Python中的執行模式
Python解釋器執行代碼有兩種方式:
更多內容可參考如何運行Python腳本。無論採用哪種方式,Python都會定義一個名為__name__的特殊變數,該變數包含一個字元串,其值取決於代碼的使用方式。
本文將如下示例文件保存為execution_methods.py,以 探索 代碼如何根據上下文改變行為:
在此文件中,定義了三個對print()函數的調用。前兩個列印一些介紹性短語。第三個print()會先列印短語The value __name__ is,之後將使用Python內置的repr()函數列印出__name__變數。
在Python中,repr()函數將對象轉化為供解釋器讀取的形式。上述示例通過使用repr()函數來強調__name__的值為字元串。更多關於repr()的內容可參考Python文檔。
在本文中,您將隨處可見文件(file),模塊(mole)和腳本(script)這三個字眼。實際上,三者之間並無太大的差別。不過,在強調代碼目的時,還是存在細微的差異:
「如何運行Python腳本」一文也討論了三者的差別。
基於命令行執行
在這類方法中,Python腳本將通過命令行來執行。
執行腳本時,無法與Python解釋器正在執行的代碼交互。關於如何通過命令行執行代碼的詳細信息對本文而言並不重要,但您可以通過展開下框閱讀更多有關Windows,Linux和macOS之間命令行差異的內容。
命令行環境
不同的操作系統在使用命令行執行代碼時存在細微的差異。
在Linux和macOS中,通常使用如下命令:
美元符號($)之前的內容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取決於您的用戶名和計算機名稱。您鍵入的命令位於$之後。在Linux或macOS上,Python3的可執行文件名為python3,因此可以通過輸入python3 script_name.py來運行python腳本。
在Windows上,命令提示符通常如下所示:
根據您的用戶名,>之前的內容可能會有所不同,您輸入的命令位於>之後。在Windows上,Python3的可執行文件通常為python。因此可以通過輸入python script_name.py來運行python腳本。
無論哪種操作系統,本文的Python腳本的輸出結果都是相同的。因此本文以Linux和macOS為例。
使用命令行執行execution_methods.py,如下所示:
在這個示例中,__name__具有值'__main__',其中引號(')表明該值為字元串類型。
請記住,在Python中,使用單引號(')和雙引號(")定義的字元串沒有區別。更多關於字元串的內容請參考Python的基本數據類型。
如果在腳本中包含"shebang行"並直接執行它(./execution_methods.py),或者使用IPython或Jupyter Notebook的%run,將會獲取相同的結果。
您還可以通過向命令行添加-m參數的方法實現以模塊的方式執行。通常情況下,推薦如下方式pip: python3 -m pip install package_name。
添加-m參數將會運行包中__main__.py的代碼。更多關於__main__.py文件的內容可參考如何將開源Python包發布到PyPI中。
在三種情況中,__name__都具有相同的值:字元串'__main__'。
技術細節:Python文檔中具體定義了__name__何時取值為'__main__'。
當通過標准輸入,腳本或者交互提示中讀取數據時,模塊的__name__將取值為'__main__'。(來源)
__name__與__doc__,__package__和其他屬性一起存儲在模塊的全局命名空間。更多關於屬性的信息可參考Python數據模型文檔,特別是關於模塊和包的信息,請參閱Python Import文檔。
導入模塊或解釋器
接下來是Python解釋器執行代碼的第二種方式:導入。在開發模塊或腳本時,可以使用import關鍵字導入他人已經構建的模塊。
在導入過程中,Python執行指定模塊中定義的語句(但僅在第一次導入模塊時)。要演示導入execution_methods.py文件的結果,需要啟動Python解釋器,然後導入execution_methods.py文件:
在此代碼輸出中,Python解釋器執行了三次print()函數調用。前兩行由於沒有變數,在輸出方面與在命令行上作為腳本執行時完全相同。但是第三個輸出存在差異。
當Python解釋器導入代碼時,__name__的值與要導入的模塊的名稱相同。您可以通過第三行的輸出了解這一點。__name__的值為'execution_methods',是Python導入的.py文件。
注意如果您在沒有退出Python時再次導入模塊,將不會有輸出。
注意:更多關於導入在Python中如何工作的內容請參考官方文檔和Python中的絕對和相對導入。
Main函數的最佳實踐
既然您已經了解兩種執行方式上的差異,那麼掌握一些最佳實踐方案還是很有用的。它們將適用於編寫作為腳本運行的代碼或者在另一個模塊導入的代碼。
如下是四種實踐方式:
將大部分代碼放入函數或類中
請記住,Python解釋器在導入模塊時會執行模塊中的所有代碼。有時如果想要實現用戶可控的代碼,會導致一些副作用,例如: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實現用戶控制觸發此代碼的執行,而不是讓Python解釋器在導入模塊時執行代碼。
因此,最佳方法是將大部分代碼包含在函數或類中。這是因為當Python解釋器遇到def或class關鍵字時,它只存儲這些定義供以後使用,並且在用戶通知之前不會實際執行。
將如下代碼保存在best_practices.py以證明這個想法:
在此代碼中,首先從time模塊中導入sleep()。
在這個示例中,參數以秒的形式傳入sleep()函數中,解釋器將暫停一段時間再運行。隨後,使用print()函數列印關於代碼描述的語句。
之後,定義一個process_data()函數,執行如下五項操作:
在命令行中執行
當你將此文件作為腳本用命令行執行時會發生什麼呢?
Python解釋器將執行函數定義之外的from time import sleep和print(),之後將創建函數process_data()。然後,腳本將退出而不做任何進一步的操作,因為腳本沒有任何執行process_data()的代碼。
如下是這段腳本的執行結果:
我們在這里看到的輸出是第一個print()的結果。注意,從time導入和定義process_data()函數不產生結果。具體來說,調用定義在process_data()內部的print()不會列印結果。
導入模塊或解釋器執行
在會話(或其他模塊)中導入此文件時,Python解釋器將執行相同的步驟。
Python解釋器導入文件後,您可以使用已導入模塊中定義的任何變數,類或函數。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將使用可交互的Python解釋器。啟動解釋器,然後鍵入import best_practices:
導入best_practices.py後唯一的輸出來自process_data()函數外定義的print()。導入模塊或解釋器執行與基於命令行執行類似。
使用__name__控制代碼的執行
如何實現基於命令行而不使用Python解釋器導入文件來執行呢?
您可以使用__name__來決定執行上下文,並且當__name__等於"__main__"時才執行process_data()。在best_practices.py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碼:
這段代碼添加了一個條件語句來檢驗__name__的值。當值為"__main__"時,條件為True。記住當__name__變數的特殊值為"__main__"時意味著Python解釋器會執行腳本而不是將其導入。
條件語塊內添加了四行代碼(第12,13,14和15行):
現在,在命令行中運行best_practices.py,並觀察輸出的變化:
首先,輸出顯示了process_data()函數外的print()的調用結果。
之後,data的值被列印。因為當Python解釋器將文件作為腳本執行時,變數__name__具有值"__main__",因此條件語句被計算為True。
接下來,腳本將調用process_data()並傳入data進行修改。當process_data執行時,將輸出一些狀態信息。最終,將輸出modified_data的值。
現在您可以驗證從解釋器(或其他模塊)導入best_practices.py後發生的事情了。如下示例演示了這種情況:
注意,當前結果與將條件語句添加到文件末尾之前相同。因為此時__name__變數的值為"best_practices",因此條件語句結果為False,Python將不執行process_data()。
創建名為main()的函數來包含要運行的代碼
現在,您可以編寫作為腳本由從命令行執行並導入且沒有副作用的Python代碼。接下來,您將學習如何編寫代碼並使其他程序員能輕松地理解其含義。
許多語言,如C,C++,Java以及其他的一些語言,都會定義一個叫做main()的函數,當編譯程序時,操作系統會自動調用該函數。此函數通常被稱為入口點(entry point),因為它是程序進入執行的起始位置。
相比之下,Python沒有一個特殊的函數作為腳本的入口點。實際上在Python中可以將入口點定義成任何名稱。
盡管Python不要求將函數命名為main(),但是最佳的做法是將入口點函數命名為main()。這樣方便其他程序員定位程序的起點。
此外,main()函數應該包含Python解釋器執行文件時要運行的任何代碼。這比將代碼放入條件語塊中更好,因為用戶可以在導入模塊時重復使用main()函數。
修改best_practices.py文件如下所示:
在這個示例中,定義了一個main()函數,它包含了上面的條件語句塊。之後修改條件語塊執行main()。如果您將此代碼作為腳本運行或導入,將獲得與上一節相同的輸出。
在main()中調用其他函數
另一種常見的實現方式是在main()中調用其他函數,而不是直接將代碼寫入main()。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實現將幾個獨立運行的子任務整合。
例如,某個腳本有如下功能:
如果在單獨的函數中各自實現這些子任務,您(或其他用戶)可以很容易地實現代碼重用。之後您可以在main()函數中創建默認的工作流。
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是否使用此方案。將任務拆分為多個函數會使重用更容易,但會增加他人理解代碼的難度。
修改best_practices.py文件如下所示:
在此示例代碼中,文件的前10行具有與之前相同的內容。第12行的第二個函數創建並返回一些示例數據,第17行的第三個函數模擬將修改後的數據寫入資料庫。
第21行定義了main()函數。在此示例中,對main()做出修改,它將調用數據讀取,數據處理以及數據寫入等功能。
首先,從read_data_from_web()中創建data。將data作為參數傳入process_data(),之後將返回modified_data。最後,將modified_data傳入write_data_to_database()。
腳本的最後兩行是條件語塊用於驗證__name__,並且如果if語句為True,則執行main()。
在命令行中運行如下所示:
根據執行結果,Python解釋器在執行main()函數時,將依次執行read_data_from_web(),process_data()以及write_data_to_database()。當然,您也可以導入best_practices.py文件並重用process_data()作為不同的數據輸入源,如下所示:
在此示例中,導入了best_practices並且將其簡寫為bp。
導入過程會導致Python解釋器執行best_practices.py的全部代碼,因此輸出顯示解釋文件用途的信息。
然後,從文件中存儲數據而不是從Web中讀取數據。之後,可以重用best_practices.py文件中的process_data()和write_data_to_database()函數。在此情況下,可以利用代碼重寫來取代在main()函數中實現全部的代碼邏輯。
實踐總結
以下是Python中main()函數的四個關鍵最佳實踐:
結論
恭喜!您現在已經了解如何創建Python main()函數了。
本文介紹了如下內容:
現在,您可以開始編寫一些非常棒的關於Python main()函數代碼啦!
Ⅳ python main函數有什麼用
print'main'當腳本作為執行腳本時__name__的值為__main__當腳本作為模塊時__name__為模塊文件名。
main函數在程序中大多數是必須存在的。C語言標准中強制要求main函數的返回值類型為int,main函數的返回值是傳遞給操作系統,讓操作系統判斷程序的執行情況。
一個程序,無論復雜或簡單,總體上都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就稱為「main 函數」,也就是「主函數」。比如有個「做菜」程序,那麼「 做菜 」這個過程就是「主函數」。在主函數中,根據情況,你可能還需要調用「買菜,切菜,炒菜」等子函數。
main函數在程序中大多數是必須存在的,但是依然有例外情況,比如windows編程中可以編寫一個動態鏈接庫模塊,這是其他windows程序可以使用的代碼。由於DLL模塊不是獨立的程序,因此不需要main函數。
從函數的形勢看,函數分兩類:
無參函數。printstar和print_message就是無參函數。在調用無參函數時,主調函數並不將數據傳送給被調用函數,一般用來執行指定的一組操作。
有參函數。在調用函數時,在主調函數和被調用函數之間有數據傳遞。也就是說,主調函數可以將數據傳遞給被調用函數使用,被調用函數中的數據也可以帶回來供主調函數使用。
Ⅳ pythonmain.exe上有按鈕
水平有限,歡迎建議和挑錯
PyQt5中按鈕是一個QpushButton,可以提供一個點擊的按鈕來觸發摸一個事件。
按鈕可以顯示圖片或者文字。
創建按鈕
我們在第一節的mainwindow上創建一個按鈕,代碼如下:
from PyQt5 import QtCore, QtGui, QtWidgets
from PyQt5.QtGui import QIcon
class Ui_mainWindow(object):
def setupUi(self, mainWindow):
mainWindow.setObjectName("mainWindow")
mainWindow.setWindowModality(QtCore.Qt.WindowModal)
mainWindow.resize(624, 511)
self.centralWidget = QtWidgets.QWidget(mainWindow)
self.centralWidget.setObjectName("centralWidget")
self.pushButton = QtWidgets.QPushButton(self.centralWidget)
self.pushButton.setGeometry(QtCore.QRect(240, 240, 75, 23))
self.pushButton.setObjectName("pushButton")
mainWindow.setCentralWidget(self.centralWidget)
self.retranslateUi(mainWindow)
QtCore.QMetaObject.connectSlotsByName(mainWindow)
def retranslateUi(self, mainWindow):
_translate = QtCore.QCoreApplication.translate
mainWindow.setWindowTitle('您好')
mainWindow.setWindowIcon(QIcon('logo.png'))
if __name__ == "__main__":
import sys
app = QtWidgets.QApplication(sys.argv)
mainWindow = QtWidgets.QMainWindow()
ui = Ui_mainWindow()
ui.setupUi(mainWindow)
mainWindow.show()
sys.exit(app.exec_())
image
這里只是單單創建一個按鈕,按鈕點擊並沒有任何作用。
同樣按鈕也可以進行各種設置。
image
除了上圖幾種方法,再介紹另外幾種方法。
(1)設置字體大小,加粗,字型
font = QtGui.QFont()
font.setFamily('微軟雅黑')
font.setBold(True)
font.setPointSize(13)
font.setWeight(75)
self.pushButton.setFont(font)
這個方法是通用的。幾乎PyQt其他組件也能用。
image
(2)設置圖片
icon = QtGui.QIcon()
icon.addPixmap(QtGui.QPixmap("logo.png"), QtGui.QIcon.Normal, QtGui.QIcon.Off)
self.pushButton.setIcon(icon)
self.pushButton.setIconSize(QtCore.QSize(50, 80))
self.pushButton.setAutoRepeatDelay(200)
image
無圖代碼
from PyQt5 import QtCore, QtGui, QtWidgets
from PyQt5.QtGui import QIcon
class Ui_mainWindow(object):
def setupUi(self, mainWindow):
mainWindow.setObjectName("mainWindow")
mainWindow.setWindowModality(QtCore.Qt.WindowModal)
mainWindow.resize(624, 511)
self.centralWidget = QtWidgets.QWidget(mainWindow)
self.centralWidget.setObjectName("centralWidget")
self.pushButton = QtWidgets.QPushButton(self.centralWidget)
self.pushButton.setGeometry(QtCore.QRect(240, 240,200, 53))
self.pushButton.setObjectName("pushButton")
self.pushButton.setText("一顆數據小白菜")
# self.pushButton.setFlat(True)
self.pushButton.setStyleSheet("background-color: rgb(164, 185, 255);"
"border-color: rgb(170, 150, 163);"
"font: 75 12pt \"Arial Narrow\";"
"color: rgb(126, 255, 46);")
mainWindow.setCentralWidget(self.centralWidget)
self.retranslateUi(mainWindow)
QtCore.QMetaObject.connectSlotsByName(mainWindow)
def retranslateUi(self, mainWindow):
_translate = QtCore.QCoreApplication.translate
mainWindow.setWindowTitle('您好')
mainWindow.setWindowIcon(QIcon('logo.png'))
if __name__ == "__main__":
import sys
app = QtWidgets.QApplication(sys.argv)
mainWindow = QtWidgets.QMainWindow()
ui = Ui_mainWindow()
ui.setupUi(mainWindow)
mainWindow.show()
sys.exit(app.exec_())
image
有圖代碼
from PyQt5 import QtCore, QtGui, QtWidgets
from PyQt5.QtGui import QIcon
class Ui_mainWindow(object):
def setupUi(self, mainWindow):
mainWindow.setObjectName("mainWindow")
mainWindow.setWindowModality(QtCore.Qt.WindowModal)
mainWindow.resize(624, 511)
self.centralWidget = QtWidgets.QWidget(mainWindow)
self.centralWidget.setObjectName("centralWidget")
self.pushButton = QtWidgets.QPushButton(self.centralWidget)
self.pushButton.setGeometry(QtCore.QRect(240, 240,200, 53))
self.pushButton.setObjectName("pushButton")
self.pushButton.setText("一顆數據小白菜")
# self.pushButton.setFlat(True)
self.pushButton.setStyleSheet("background-color: rgb(164, 185, 255);"
"border-color: rgb(170, 150, 163);"
"font: 75 12pt \"Arial Narrow\";"
"color: rgb(126, 255, 46);")
icon = QtGui.QIcon()
icon.addPixmap(QtGui.QPixmap("logo.png"), QtGui.QIcon.Normal, QtGui.QIcon.Off)
self.pushButton.setIcon(icon)
self.pushButton.setIconSize(QtCore.QSize(50, 80))
self.pushButton.setAutoRepeatDelay(200)
mainWindow.setCentralWidget(self.centralWidget)
self.retranslateUi(mainWindow)
QtCore.QMetaObject.connectSlotsByName(mainWindow)
def retranslateUi(self, mainWindow):
_translate = QtCore.QCoreApplication.translate
mainWindow.setWindowTitle('您好')
mainWindow.setWindowIcon(QIcon('logo.png'))
if __name__ == "__main__":
import sys
app = QtWidgets.QApplication(sys.argv)
mainWindow = QtWidgets.QMainWindow()
ui = Ui_mainWindow()
ui.setupUi(mainWindow)
mainWindow.show()
sys.exit(app.exec_())
image
綁定按鈕事件
我們給按鈕綁定觸發時間,用:
pushbutton.clicked.connect()
(1)退出事件
我們給按鈕綁定退出事件:
self.pushButton.clicked.connect(mainWindow.clos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