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java中同步和非同步有什麼異同
Java中交互方式分為同步和非同步兩種,異同情況如下:
同步交互:指發送一個請求,需要等待返回,然後才能夠發送下一個請求,有個等待過程;
非同步交互:指發送一個請求,不需要等待返回,隨時可以再發送下一個請求,即不需要等待。區別:一個需要等待,一個不需要等待,在部分情況下,我們的項目開發中都會優先選擇不需要等待的非同步交互方式。
Java是一門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不僅吸收了C++語言的各種優點,還摒棄了C++里難以理解的多繼承、指針等概念,因此Java語言具有功能強大和簡單易用兩個特徵。
同步是用於確保資源一次只能被一個線程使用的過程,同步對於單線程程序沒有任何好處。使用同步比非同步的性能差三到四倍。
線程都是獨立的,而且非同步執行,也就是說每個線程都包含了運行時所需要的數據或方法,而不需要外部的資源或方法,也不必關心其它線程的狀態或行為。但是經常有一些同時運行的線程需要共享數據,此時就需考慮其他線程的狀態和行為,否則就不能保證程序的運行結果的正確性。
需要做的是允許一個線程徹底完成其任務後,再允許下一個線程執行。必須保證一個共享的資源一次只能被一個線程使用。實現此目的的過程稱為同步。
同步對於單線程程序沒有任何好處。使用同步比非同步的性能差三到四倍。線程方法介紹:
構造函數:
Thread()
Thread(Runable target)
Thread(Runable target,String name)
Thread(ThreadGroup group,Runable target)
Thread(ThreadGroup group,Runable target,String name)
Thread(ThreadGroup group,String name)
② C#幾種非同步編程
1、非同步編程模型 (APM) 模式(也稱為 IAsyncResult 模式),其中非同步操作要求 Begin 和 End 方法(例如,非同步寫操作的 BeginWrite 和 EndWrite)。對於新的開發工作不再建議採用此模式。
2、基於事件的非同步模式 (EAP) 需要一個具有 Async 後綴的方法,還需要一個或多個事件、事件處理程序、委託類型和 EventArg 派生的類型。EAP 是在 .NET Framework 2.0 版中引入的。對於新的開發工作不再建議採用此模式。
3、基於任務的非同步模式 (TAP),該模式使用一個方法表示非同步操作的啟動和完成。.NET Framework 4 中引入了 TAP,並且是 .NET Framework 中非同步編程的建議方
③ 下面哪些方法可以用作javascript非同步模式的編程
javascript語言是單線程機制。所謂單線程就是按次序執行,執行完一個任務再執行下一個。
對於瀏覽器來說,也就是無法在渲染頁面的同時執行代碼。
單線程機制的優點在於實現起來較為簡單,運行環境相對簡單。缺點在於,如果中間有任務需要響應時間過長,經常會導致
頁面載入錯誤或者瀏覽器無響應的狀況。這就是所謂的逗同步模式地,程序執行順序與任務排列順序一致。對於瀏覽器來說,
同步模式效率較低,耗時長的任務都應該使用非同步模式;而在伺服器端,非同步模式則是唯一的模式,如果採用同步模式個人認為
伺服器很快就會出現12306在高峰期的表現。。。。
非同步模式的四種方式:
1.回調函數callback
所謂回調函數,就是將函數作為參數傳到需要回調的函數內部再執行。
典型的例子就是發送ajax請求。例如:
$.ajax({
async: false,
cache: false,
dataType: 'json',
url: "url",
success: function(data) {
console.log('success');
},
error: function(data) {
console.log('error');
}
})
當發送ajax請求後,等待回應的過程不會堵塞程序運行,耗時的操作相當於延後執行。
回調函數的優點在於簡單,容易理解,但是可讀性較差,耦合度較高,不易於維護。
2.事件驅動
javascript可以稱之為是基於對象的語言,而基於對象的基本特徵就是事件驅動(Event-Driven)。
事件驅動,指的是由滑鼠和熱鍵的動作引發的一連串的程序操作。
例如,為頁面上的某個
$('#btn').onclick(function(){
console.log('click button');
});
綁定事件相當於在元素上進行監聽,是否執行注冊的事件代碼取決於事件是否發生。
優點在於容易理解,一個元素上可以綁定多個事件,有利於實現模塊化;但是缺點在於稱為事件驅動的模型後,流程不清晰。
3.發布/訂閱
發布訂閱模式(publish-subscribe pattern)又稱為觀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該模式中,有兩類對象:觀察者和目標對象。目標對象中存在著一份觀察者的列表,當目標對象
的狀態發生改變時,主動通知觀察者,從而建立一種發布/訂閱的關系。
jquery有相關的插件,在這不是重點不細說了。。。。回頭寫個實現貼上來
4.promise模式
promise對象是CommonJS工作組提供的一種規范,用於非同步編程的統一介面。
promise對象通常實現一種then的方法,用來在注冊狀態發生改變時作為對應的回調函數。
promise模式在任何時刻都處於以下三種狀態之一:未完成(unfulfilled)、已完成(resolved)和拒絕(rejected)。以CommonJS
Promise/A
標准為例,promise對象上的then方法負責添加針對已完成和拒絕狀態下的處理函數。then方法會返回另一個promise對象,以便於形成promise管道,這種返回promise對象的方式能夠支持開發人員把非同步操作串聯起來,如then(resolvedHandler,
rejectedHandler); 。resolvedHandler
回調函數在promise對象進入完成狀態時會觸發,並傳遞結果;rejectedHandler函數會在拒絕狀態下調用。
Jquery在1.5的版本中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叫Deferred,就是CommonJS promise A標準的一種衍生。可以在jQuery中創建
$.Deferref的對象。同時也對發送ajax請求以及數據類型有了新的修改,參考JQuery API。
除了以上四種,javascript中還可以利用各種函數模擬非同步方式,更有詭異的諸如用同步調用非同步的case
只能用team里同事形容java和javascript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逗寫java像在高速路上開車,寫javascript像在草原上開車地-------------以此來形容javascript這種無類型的語言有多自由
but,如果草原上都是坑。
④ 什麼是同步編程、非同步編程
同步編程:傳統的同步編程是一種請求響應模型,調用一個方法,等待其響應返回。就是一個線程獲得了一個任務,然後去執行這個任務, 當這個任務執行完畢後,才能執行接下來的另外一個任務。
非同步編程:非同步編程就是要重新考慮是否需要響應的問題,也就是縮小需要響應的地方。因為越快獲得響應,就是越同步化,順序化,事務化,性能差化,非同步編程通常是通過fire and forget方式實現。
(4)非同步編程編程語言擴展閱讀:
在同步編程中,所有的操作都是順序執行的,比如從socket中讀取(請求),然後寫入(回應)到socket中,每一個操作都是阻塞的。
非同步編程的原則是,讓進程處理多個並發執行的上下文來模擬並行處理方式 ,非同步應用使用一個事件循環,當一個事件觸發暫停或恢復執行上下文:
只有一個上下文處於活動狀態,上下文之間進行輪替,代碼中的顯示指令告訴事件循環,哪裡可以暫停執行,這時,進程將查找其他待處理的線程進行恢復,最終,進程將回到函數暫停的地方繼續運行,從一個執行上下文移到另一個上下文稱為切換。
⑤ python非同步有哪些方式
yield相當於return,他將相應的值返回給調用next()或者send()的調用者,從而交出了CPU使用權,而當調用者再次調用next()或者send()的時候,又會返回到yield中斷的地方,如果send有參數,還會將參數返回給yield賦值的變數,如果沒有就和next()一樣賦值為None。但是這里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嵌套使用generator時外層的generator需要寫大量代碼,看如下示例:
注意以下代碼均在Python3.6上運行調試
#!/usr/bin/env python# encoding:utf-8def inner_generator():
i = 0
while True:
i = yield i if i > 10: raise StopIterationdef outer_generator():
print("do something before yield")
from_inner = 0
from_outer = 1
g = inner_generator()
g.send(None) while 1: try:
from_inner = g.send(from_outer)
from_outer = yield from_inner except StopIteration: breakdef main():
g = outer_generator()
g.send(None)
i = 0
while 1: try:
i = g.send(i + 1)
print(i) except StopIteration: break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041
為了簡化,在Python3.3中引入了yield from
yield from
使用yield from有兩個好處,
1、可以將main中send的參數一直返回給最里層的generator,
2、同時我們也不需要再使用while循環和send (), next()來進行迭代。
我們可以將上邊的代碼修改如下:
def inner_generator():
i = 0
while True:
i = yield i if i > 10: raise StopIterationdef outer_generator():
print("do something before coroutine start") yield from inner_generator()def main():
g = outer_generator()
g.send(None)
i = 0
while 1: try:
i = g.send(i + 1)
print(i) except StopIteration: break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執行結果如下:
do something before coroutine start123456789101234567891011
這里inner_generator()中執行的代碼片段我們實際就可以認為是協程,所以總的來說邏輯圖如下:
我們都知道Python由於GIL(Global Interpreter Lock)原因,其線程效率並不高,並且在*nix系統中,創建線程的開銷並不比進程小,因此在並發操作時,多線程的效率還是受到了很大制約的。所以後來人們發現通過yield來中斷代碼片段的執行,同時交出了cpu的使用權,於是協程的概念產生了。在Python3.4正式引入了協程的概念,代碼示例如下:
import asyncio# Borrowed from http://curio.readthedocs.org/en/latest/[email protected] countdown(number, n):
while n > 0:
print('T-minus', n, '({})'.format(number)) yield from asyncio.sleep(1)
n -= 1loop = asyncio.get_event_loop()
tasks = [
asyncio.ensure_future(countdown("A", 2)),
asyncio.ensure_future(countdown("B", 3))]
loop.run_until_complete(asyncio.wait(tasks))
loop.close()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示例顯示了在Python3.4引入兩個重要概念協程和事件循環,
通過修飾符@asyncio.coroutine定義了一個協程,而通過event loop來執行tasks中所有的協程任務。之後在Python3.5引入了新的async & await語法,從而有了原生協程的概念。
async & await
在Python3.5中,引入了aync&await 語法結構,通過」aync def」可以定義一個協程代碼片段,作用類似於Python3.4中的@asyncio.coroutine修飾符,而await則相當於」yield from」。
先來看一段代碼,這個是我剛開始使用async&await語法時,寫的一段小程序。
#!/usr/bin/env python# encoding:utf-8import asyncioimport requestsimport time
async def wait_download(url):
response = await requets.get(url)
print("get {} response complete.".format(url))
async def main():
start = time.time()
await asyncio.wait([
wait_download("http://www.163.com"),
wait_download("http://www.mi.com"),
wait_download("http://www.google.com")])
end = time.time()
print("Complete in {} seconds".format(end - start))
loop = asyncio.get_event_loop()
loop.run_until_complete(main())
這里會收到這樣的報錯:
Task exception was never retrieved
future: <Task finished coro=<wait_download() done, defined at asynctest.py:9> exception=TypeError("object Response can't be used in 'await' expression",)>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asynctest.py", line 10, in wait_download
data = await requests.get(url)
TypeError: object Response can't be used in 'await' expression123456
這是由於requests.get()函數返回的Response對象不能用於await表達式,可是如果不能用於await,還怎麼樣來實現非同步呢?
原來Python的await表達式是類似於」yield from」的東西,但是await會去做參數檢查,它要求await表達式中的對象必須是awaitable的,那啥是awaitable呢? awaitable對象必須滿足如下條件中其中之一:
1、A native coroutine object returned from a native coroutine function .
原生協程對象
2、A generator-based coroutine object returned from a function decorated with types.coroutine() .
types.coroutine()修飾的基於生成器的協程對象,注意不是Python3.4中asyncio.coroutine
3、An object with an await method returning an iterator.
實現了await method,並在其中返回了iterator的對象
根據這些條件定義,我們可以修改代碼如下:
#!/usr/bin/env python# encoding:utf-8import asyncioimport requestsimport time
async def download(url): # 通過async def定義的函數是原生的協程對象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print(response.text)
async def wait_download(url):
await download(url) # 這里download(url)就是一個原生的協程對象
print("get {} data complete.".format(url))
async def main():
start = time.time()
await asyncio.wait([
wait_download("http://www.163.com"),
wait_download("http://www.mi.com"),
wait_download("http://www.google.com")])
end = time.time()
print("Complete in {} seconds".format(end - start))
loop = asyncio.get_event_loop()
loop.run_until_complete(main())27282930
好了現在一個真正的實現了非同步編程的小程序終於誕生了。
而目前更牛逼的非同步是使用uvloop或者pyuv,這兩個最新的Python庫都是libuv實現的,可以提供更加高效的event loop。
uvloop和pyuv
pyuv實現了Python2.x和3.x,但是該項目在github上已經許久沒有更新了,不知道是否還有人在維護。
uvloop只實現了3.x, 但是該項目在github上始終活躍。
它們的使用也非常簡單,以uvloop為例,只需要添加以下代碼就可以了
import asyncioimport uvloop
asyncio.set_event_loop_policy(uvloop.EventLoopPolicy())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