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python神經網路限制優化

python神經網路限制優化

發布時間:2024-04-10 09:39:28

㈠ 從零開始用python構建神經網路

從零開始用Python構建神經網路
動機: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深度學習,我們將使用 python 語言從頭搭建一個神經網路,而不是使用像 Tensorflow 那樣的封裝好的框架。我認為理解神經網路的內部工作原理,對數據科學家來說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的內容是我的所學,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神經網路是什麼?
介紹神經網路的文章大多數都會將它和大腦進行類比。如果你沒有深入研究過大腦與神經網路的類比,那麼將神經網路解釋為一種將給定輸入映射為期望輸出的數學關系會更容易理解。
神經網路包括以下組成部分
? 一個輸入層,x
? 任意數量的隱藏層
? 一個輸出層,?
? 每層之間有一組權值和偏置,W and b
? 為隱藏層選擇一種激活函數,σ。在教程中我們使用 Sigmoid 激活函數
下圖展示了 2 層神經網路的結構(注意:我們在計算網路層數時通常排除輸入層)

2 層神經網路的結構
用 Python 可以很容易的構建神經網路類

訓練神經網路
這個網路的輸出 ? 為:

你可能會注意到,在上面的等式中,輸出 ? 是 W 和 b 函數。
因此 W 和 b 的值影響預測的准確率. 所以根據輸入數據對 W 和 b 調優的過程就被成為訓練神經網路。
每步訓練迭代包含以下兩個部分:
? 計算預測結果 ?,這一步稱為前向傳播
? 更新 W 和 b,,這一步成為反向傳播
下面的順序圖展示了這個過程:

前向傳播
正如我們在上圖中看到的,前向傳播只是簡單的計算。對於一個基本的 2 層網路來說,它的輸出是這樣的:

我們在 NeuralNetwork 類中增加一個計算前向傳播的函數。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假設偏置 b 為0:

但是我們還需要一個方法來評估預測結果的好壞(即預測值和真實值的誤差)。這就要用到損失函數。
損失函數
常用的損失函數有很多種,根據模型的需求來選擇。在本教程中,我們使用誤差平方和作為損失函數。
誤差平方和是求每個預測值和真實值之間的誤差再求和,這個誤差是他們的差值求平方以便我們觀察誤差的絕對值。
訓練的目標是找到一組 W 和 b,使得損失函數最好小,也即預測值和真實值之間的距離最小。
反向傳播
我們已經度量出了預測的誤差(損失),現在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傳播誤差,並以此更新權值和偏置。
為了知道如何適當的調整權值和偏置,我們需要知道損失函數對權值 W 和偏置 b 的導數。
回想微積分中的概念,函數的導數就是函數的斜率。

梯度下降法
如果我們已經求出了導數,我們就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導數值來更新權值 W 和偏置 b(參考上圖)。這種方式被稱為梯度下降法。
但是我們不能直接計算損失函數對權值和偏置的導數,因為在損失函數的等式中並沒有顯式的包含他們。因此,我們需要運用鏈式求導發在來幫助計算導數。

鏈式法則用於計算損失函數對 W 和 b 的導數。注意,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只展示了假設網路只有 1 層的偏導數。
這雖然很簡陋,但是我們依然能得到想要的結果—損失函數對權值 W 的導數(斜率),因此我們可以相應的調整權值。
現在我們將反向傳播演算法的函數添加到 Python 代碼中

為了更深入的理解微積分原理和反向傳播中的鏈式求導法則,我強烈推薦 3Blue1Brown 的如下教程:
Youtube:https://youtu.be/tIeHLnjs5U8
整合並完成一個實例
既然我們已經有了包括前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的完整 Python 代碼,那麼就將其應用到一個例子上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吧。

神經網路可以通過學習得到函數的權重。而我們僅靠觀察是不太可能得到函數的權重的。
讓我們訓練神經網路進行 1500 次迭代,看看會發生什麼。 注意觀察下面每次迭代的損失函數,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損失函數單調遞減到最小值。這與我們之前介紹的梯度下降法一致。

讓我們看看經過 1500 次迭代後的神經網路的最終預測結果:

經過 1500 次迭代訓練後的預測結果
我們成功了!我們應用前向和方向傳播演算法成功的訓練了神經網路並且預測結果收斂於真實值。
注意預測值和真實值之間存在細微的誤差是允許的。這樣可以防止模型過擬合並且使得神經網路對於未知數據有著更強的泛化能力。
下一步是什麼?
幸運的是我們的學習之旅還沒有結束,仍然有很多關於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的內容需要學習。例如:
? 除了 Sigmoid 以外,還可以用哪些激活函數
? 在訓練網路的時候應用學習率
? 在面對圖像分類任務的時候使用卷積神經網路
我很快會寫更多關於這個主題的內容,敬請期待!
最後的想法
我自己也從零開始寫了很多神經網路的代碼
雖然可以使用諸如 Tensorflow 和 Keras 這樣的深度學習框架方便的搭建深層網路而不需要完全理解其內部工作原理。但是我覺得對於有追求的數據科學家來說,理解內部原理是非常有益的。
這種練習對我自己來說已成成為重要的時間投入,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㈡ 關於神經網路 需要學習python的哪些知識

多讀文檔 應該是庫 庫也是python基礎編寫的 多讀多看

㈢ BP神經網路——Python簡單實現三層神經網路(Numpy)

我們將在Python中創建一個NeuralNetwork類,以訓練神經元以給出准確的預測。該課程還將具有其他幫助程序功能。

1. 應用Sigmoid函數
我們將使用 Sigmoid函數 (它繪制一條「 S」形曲線)作為神經網路的激活函數。

2. 訓練模型
這是我們將教神經網路做出准確預測的階段。每個輸入將具有權重(正或負)。
這意味著具有大量正權重或大量負權重的輸入將對結果輸出產生更大的影響。

我們最初是將每個權重分配給一個隨機數。

本文參考翻譯於此網站 —— 原文

㈣ 神經網路中自適應的梯度下降優化演算法(二)

Adagrad演算法可以針對不同的參數自適應的採用不同的更新頻率,對低頻出現的特徵採用低的更新率,對高頻出現的特徵採用高的更新率,因此,對於稀疏的數據它表現的很好,很好的提升了SGD的魯棒性,在Google的通過Youtube視頻識別貓的神經網路訓練中有很好的表現。

梯度更新規則:

g(t,i)表示在t時刻目標函數對θ(i)的偏導數。SGD的每個參數的更新過程如下:

Adagrad的每個參數更新過程如下:

G(t)是一個對角矩陣,對角線上的每個元素是t時刻前所有θ(i)的梯度的平方和。ε通常取值在1e-8量級,它的存在是為了避免除數為0。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如果沒有平方根操作,演算法的表現就非常糟糕。

Adagrad的主要缺點是,它的分母是平方梯度的累積,它的值會一直增加,最終導致學習率衰減到非常小,從而使得學習演算法無法進行下去。

TensorFlow實現:

tf.train.AdagradOptimizer(learning_rate, initial_accumulator_value=0.1, use_locking=False, name='Adagrad')

Adadelta演算法主要解決Adagrad的缺陷,它不再累加過去所有的梯度,而是僅累積過去固定個數的梯度。

Adadelta不是採用平方梯度的簡單累加,而是採用 歷史 平方梯度的衰減的平均。

γ通常等於0.9

分母相當於梯度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d, RMS),即將所有值平方求和,求其均值,再開平方,就得到均方根值。

梯度更新規則:

將學習率η設置為

,我們就不需要提前設定學習率。

RMSprop是Geoff Hinton提出的一種自適應學習率的方法,它與Adadelta方法都是為了解決Adagrad學習率急劇下降問題的。它與Adadelta方法是一致的。

梯度更新規則

超參數設定值:

Hinton建議設定γ=0.9, 學習率η=0.001。

TensorFlow實現:

tf.train.RMSPropOptimizer.__init__(learning_rate, decay, momentum=0.0, epsilon=1e-10, use_locking=False, name='RMSProp')

Adam也是對不同的參數自適應設置不同的學習率。它對 歷史 梯度和 歷史 平方梯度同時採用指數梯度衰減(exponentially decaying average)。

梯度更新規則

Adam作者觀察到,如果m(t)和v(t)初始化為零向量,並且衰減率很小時(比如β1和β2都非常接近於1時),在開始的迭代中,m(t)和v(t)總是向零偏移,所以需要做偏移校正。

然後用校正後的值進行梯度更新:

Adam作者建議β1=0.9,β2=0.999,ε=10^{-8}

,在實踐中,Adam比其它演算法的效果要好。

TensorFlow實現:

tf.train.AdamOptimizer(learning_rate=0.001, beta1=0.9, beta2=0.999, epsilon=1e-08, use_locking=False, name='Adam')

Adam更新規則中的梯度縮放與 歷史 梯度的L2范數成反比。

我們可以把這個規則泛化到Lp范數。

當p值增大的時候,Lp的值往往會變得不穩定,所以在實踐中L1和L2使用的比較普遍。但是Adamax作者發現L∞可以收斂到一個穩定值。

然後我們可以採用u(t)代替

來更新Adam中的梯度。

同時u(t)不需要做零偏校正。默認取值建議:

㈤ 如何用python和scikit learn實現神經網路

1:神經網路演算法簡介

2:Backpropagation演算法詳細介紹

3:非線性轉化方程舉例

4:自己實現神經網路演算法NeuralNetwork

5:基於NeuralNetwork的XOR實例

6:基於NeuralNetwork的手寫數字識別實例

7:scikit-learn中BernoulliRBM使用實例

8:scikit-learn中的手寫數字識別實例

一:神經網路演算法簡介

1:背景

以人腦神經網路為啟發,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版本,但最著名的是backpropagation

2:多層向前神經網路(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㈥ Hopfield神經網路用python實現講解

神經網路結構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神經元之間全連接,並且為單層神經網路。

每個神經元既是輸入又是輸出,導致得到的權重矩陣相對稱,故可節約計算量。

在輸入的激勵下,其輸出會產生不斷的狀態變化,這個反饋過程會一直反復進行。假如Hopfield神經網路是一個收斂的穩定網路,則這個反饋與迭代的計算過程所產生的變化越來越小,一旦達到了穩定的平衡狀態,Hopfield網路就會輸出一個穩定的恆值。

Hopfield網路可以儲存一組平衡點,使得當給定網路一組初始狀態時,網路通過自行運行而最終收斂於這個設計的平衡點上。當然,根據熱力學上,平衡狀態分為stable state和metastable state, 這兩種狀態在網路的收斂過程中都是非常可能的。

為遞歸型網路,t時刻的狀態與t-1時刻的輸出狀態有關。之後的神經元更新過程也採用的是非同步更新法(Asynchronous)。

Hopfield神經網路用python實現

㈦ 如何用9行Python代碼編寫一個簡易神經網路

學習人工智慧時,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用Python寫一個簡單的神經網路。為了確保真得理解它,我要求自己不使用任何神經網路庫,從頭寫起。多虧了Andrew Trask寫得一篇精彩的博客,我做到了!下面貼出那九行代碼: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解釋我是如何做得,以便你可以寫出你自己的。我將會提供一個長點的但是更完美的源代碼。

首先,神經網路是什麼?人腦由幾千億由突觸相互連接的細胞(神經元)組成。突觸傳入足夠的興奮就會引起神經元的興奮。這個過程被稱為「思考」。我們可以在計算機上寫一個神經網路來模擬這個過程。不需要在生物分子水平模擬人腦,只需模擬更高層級的規則。我們使用矩陣(二維數據表格)這一數學工具,並且為了簡單明了,只模擬一個有3個輸入和一個輸出的神經元。

我們將訓練神經元解決下面的問題。前四個例子被稱作訓練集。你發現規律了嗎?『?』是0還是1?你可能發現了,輸出總是等於輸入中最左列的值。所以『?』應該是1。

訓練過程

但是如何使我們的神經元回答正確呢?賦予每個輸入一個權重,可以是一個正的或負的數字。擁有較大正(或負)權重的輸入將決定神經元的輸出。首先設置每個權重的初始值為一個隨機數字,然後開始訓練過程:

取一個訓練樣本的輸入,使用權重調整它們,通過一個特殊的公式計算神經元的輸出。

計算誤差,即神經元的輸出與訓練樣本中的期待輸出之間的差值。

根據誤差略微地調整權重。

重復這個過程1萬次。最終權重將會變為符合訓練集的一個最優解。如果使用神經元考慮這種規律的一個新情形,它將會給出一個很棒的預測。

這個過程就是back propagation。

計算神經元輸出的公式

你可能會想,計算神經元輸出的公式是什麼?首先,計算神經元輸入的加權和,即接著使之規范化,結果在0,1之間。為此使用一個數學函數--Sigmoid函數:Sigmoid函數的圖形是一條「S」狀的曲線。把第一個方程代入第二個,計算神經元輸出的最終公式為:你可能注意到了,為了簡單,我們沒有引入最低興奮閾值。

調整權重的公式

我們在訓練時不斷調整權重。但是怎麼調整呢?可以使用「Error Weighted Derivative」公式:為什麼使用這個公式?首先,我們想使調整和誤差的大小成比例。其次,乘以輸入(0或1),如果輸入是0,權重就不會調整。最後,乘以Sigmoid曲線的斜率(圖4)。為了理解最後一條,考慮這些:

我們使用Sigmoid曲線計算神經元的輸出

如果輸出是一個大的正(或負)數,這意味著神經元採用這種(或另一種)方式

從圖四可以看出,在較大數值處,Sigmoid曲線斜率小

如果神經元認為當前權重是正確的,就不會對它進行很大調整。乘以Sigmoid曲線斜率便可以實現這一點

Sigmoid曲線的斜率可以通過求導得到:把第二個等式代入第一個等式里,得到調整權重的最終公式:當然有其他公式,它們可以使神經元學習得更快,但是這個公式的優點是非常簡單。

構造Python代碼

雖然我們沒有使用神經網路庫,但是將導入Python數學庫numpy里的4個方法。分別是:

exp--自然指數

array--創建矩陣

dot--進行矩陣乘法

random--產生隨機數

比如, 我們可以使用array()方法表示前面展示的訓練集:「.T」方法用於矩陣轉置(行變列)。所以,計算機這樣存儲數字:我覺得我們可以開始構建更優美的源代碼了。給出這個源代碼後,我會做一個總結。

我對每一行源代碼都添加了注釋來解釋所有內容。注意在每次迭代時,我們同時處理所有訓練集數據。所以變數都是矩陣(二維數據表格)。下面是一個用Python寫地完整的示例代碼。

我們做到了!我們用Python構建了一個簡單的神經網路!

首先神經網路對自己賦予隨機權重,然後使用訓練集訓練自己。接著,它考慮一種新的情形[1, 0, 0]並且預測了0.99993704。正確答案是1。非常接近!

傳統計算機程序通常不會學習。而神經網路卻能自己學習,適應並對新情形做出反應,這是多麼神奇,就像人類一樣。

閱讀全文

與python神經網路限制優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MC你如何將材質包裝進伺服器 瀏覽:701
單片機的外文資料 瀏覽:547
什麼是白盒加密演算法 瀏覽:804
樂書pdf 瀏覽:427
a星尋路演算法在3d中 瀏覽:137
抗震等級不同箍筋加密區范圍不同 瀏覽:471
xshell上傳文件命令 瀏覽:781
優先順序隊列java 瀏覽:156
輕量化騰訊雲伺服器有什麼用 瀏覽:462
編譯原理自編譯語言 瀏覽:425
閑魚app為什麼這么多 瀏覽:692
安卓手機玩游戲不卡怎麼設置 瀏覽:568
編譯鏈接裝載書 瀏覽:539
面試騰訊公司程序員 瀏覽:110
一個字母y是什麼app 瀏覽:144
魔獸大腳解壓安裝教程 瀏覽:10
超時代共享文件夾破解版 瀏覽:445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3攻略 瀏覽:728
解壓縮jar包 瀏覽:588
如何計算伺服器的最大並發數 瀏覽: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