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linux 源代碼包配置php時出錯:configure: error: GD build test failed. Please check the config.log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hp/ --with-apxs2=/usr/local/apache2/bin/apxs --with-config-file-path=/usr/local/php/lib/ --with-config-file-scan-dir=/usr/local/etc/ --with-zlib --with-curl --enable-bcmath --with-jpeg-dir --with-png-dir --with-xpm-dir --with-freetype-dir --with-gd --with-mhash --enable-mbstring --with-mcrypt --with-libxml-dir --with-iconv-dir --with-pcre-dir --enable-mysqlnd --with-mysql=mysqlnd --with-mysqli=mysqlnd
看一下是不是有庫不全?
『貳』 linux config.php在哪
從文件名稱上來分析應該屬於某個PHP框架的配置文件
例如:CI框架中,站點的配置文件位於application/config/config.php
另外,在linux中查找文件可以使用命令
find/-name"config.php"
『叄』 linux伺服器上運行PHP,除了PHP-FPM還有其他的方式嗎
運行模式
關於PHP目前比較常見的五大運行模式:
1)CGI(通用網關介面/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2)FastCGI(常駐型CGI / Long-Live CGI)
3)CLI(命令行運行 / Command Line Interface)
4)Web模塊模式(Apache等Web伺服器運行的模式)
5)ISAPI(Internet Server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備註:在PHP5.3以後,PHP不再有ISAPI模式,安裝後也不再有php5isapi.dll這個文件。要在IIS6上使用高版本PHP,必須安裝FastCGI 擴展,然後使IIS6支持FastCGI。
1.1、CGI模式
CGI即通用網關介面(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它是一段程序,通俗的講CGI就象是一座橋,把網頁和Web伺服器中的執行程序連接起來,它把HTML接收的指令傳遞給伺服器的執行程序,再把伺服器執行程序的結果返還給HTML頁。CGI 的跨平台性能極佳,幾乎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統上實現。CGI已經是比較老的模式了,這幾年都很少用了。
每有一個用戶請求,都會先要創建CGI的子進程,然後處理請求,處理完後結束這個子進程,這就是Fork-And-Execute模式。 當用戶請求數量非常多時,會大量擠占系統的資源如內存,CPU時間等,造成效能低下。所以用CGI方式的伺服器有多少連接請求就會有多少CGI子進程,子進程反復載入是CGI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想把 PHP 嵌入到伺服器端軟體(如 Apache)作為一個模塊安裝的話,可以選擇以 CGI 的模式安裝。或者把 PHP 用於不同的 CGI 封裝以便為代碼創建安全的 chroot 和 setuid 環境。這樣每個客戶機請求一個PHP文件,Web伺服器就調用php.exe(win下是php.exe,linux是php)去解釋這個文件,然後再把解釋的結果以網頁的形式返回給客戶機。 這種安裝方式通常會把 PHP 的可執行文件安裝到 web 伺服器的 cgi-bin 目錄。CERT 建議書 CA-96.11 建議不要把任何的解釋器放到 cgi-bin 目錄。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把Web Server和具體的程序處理獨立開來,結構清晰,可控性強,同時缺點就是如果在高訪問需求的情況下,CGI的進程Fork就會成為很大的伺服器負擔,想 象一下數百個並發請求導致伺服器Fork出數百個進程就明白了。這也是為什麼CGI一直背負性能低下,高資源消耗的惡名的原因。
1.2、FastCGI模式
FastCGI是CGI的升級版本,FastCGI像是一個常駐 (long-live)型的 CGI,它可以一直執行著,只要激活後,不會每次都要花費時間去 Fork 一次 (這是 CGI 最為人詬病的 fork-and-execute 模式)。
FastCGI是一個可伸縮地、高速地在HTTP server和動態腳本語言間通信的介面。多數流行的HTTP server都支持FastCGI,包括Apache、Nginx和lighttpd等,同時,FastCGI也被許多腳本語言所支持,其中就有PHP。
FastCGI介面方式採用C/S結構,可以將HTTP伺服器和腳本解析伺服器分開,同時在腳本解析伺服器上啟動一個或者多個腳本解析守護進程。當HTTP伺服器每次遇到動態程序時,可以將其直接交付給FastCGI進程來執行,然後將得到的結果返回給瀏覽器。這種方式可以讓HTTP伺服器專一地處理靜態請求或者將動態腳本伺服器的結果返回給客戶端,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個應用系統的性能。
【原理】
1)Web Server啟動時載入FastCGI進程管理器(IIS ISAPI或Apache Mole);
2)FastCGI進程管理器自身初始化,啟動多個CGI解釋器進程 (可見多個php-cgi.exe或php-cig)並等待來自Web Server的連接;
3)當客戶端請求到達Web Server時,FastCGI進程管理器選擇並連接到一個CGI解釋器。Web server將CGI環境變數和標准輸入發送到FastCGI子進程php-cgi;
4)FastCGI子進程完成處理後將標准輸出和錯誤信息從同一連接返回Web Server。當FastCGI子進程關閉連接時,請求便告處理完成。FastCGI子進程接著等待並處理來自FastCGI進程管理器(運行在 WebServer中)的下一個連接。在正常的CGI模式中,php-cgi.exe在此便退出了。
在CGI模式中,你可以想像 CGI通常有多慢。每一個Web請求PHP都必須重新解析php.ini、重新載入全部dll擴展並重初始化全部數據結構。使用FastCGI,所有這些都只在進程啟動時發生一次。一個額外的好處是,持續資料庫連接(Persistent database connection)可以工作。
備註:PHP的FastCGI進程管理器是PHP-FPM(PHP-FastCGI Process Manager)
【優點】
1)從穩定性上看,FastCGI是以獨立的進程池來運行CGI,單獨一個進程死掉,系統可以很輕易的丟棄,然後重新分配新的進程來運行邏輯;
2)從安全性上看,FastCGI支持分布式運算。FastCGI和宿主的Server完全獨立,FastCGI怎麼down也不會把Server搞垮;
3)從性能上看,FastCGI把動態邏輯的處理從Server中分離出來,大負荷的IO處理還是留給宿主Server,這樣宿主Server可以一心一意作IO,對於一個普通的動態網頁來說, 邏輯處理可能只有一小部分,大量的是圖片等靜態。
【缺點】
說完了好處,也來說說缺點。從我的實際使用來看,用FastCGI模式更適合生產環境的伺服器。但對於開發用機器來說就不太合適。因為當使用 Zend Studio調試程序時,由於 FastCGI會認為 PHP進程超時,從而在頁面返回 500錯誤。這一點讓人非常惱火,所以我在開發機器上還是換回了 ISAPI模式。對某些伺服器的新版本支持不好,對分布式負載均衡沒要求的模塊化安裝是否是更好的選擇。目前的FastCGI和Server溝通還不夠智能,一個FastCGI進程如果執行時間過長會被當成是死進程殺掉重起,這樣在處理長時間任務的時候很麻煩,這樣做也使得FastCGI無法允許聯機調試。因為是多進程,所以比CGI多線程消耗更多的伺服器內存,PHP-CGI解釋器每進程消耗7至25兆內存,將這個數字乘以50或100就是很大的內存數。
1.3 CLI模式
PHP-CLI是PHP Command Line Interface的簡稱,如同它名字的意思,就是PHP在命令行運行的介面,區別於在Web伺服器上運行的PHP環境(PHP-CGI,ISAPI等)。 也就是說,PHP不單可以寫前台網頁,它還可以用來寫後台的程序。 PHP的CLI Shell腳本適用於所有的PHP優勢,使創建要麼支持腳本或系統甚至與GUI應用程序的服務端,在Windows和Linux下都是支持PHP-CLI模式的。
【優點】
1)使用多進程,子進程結束以後,內核會負責回收資源;
2)使用多進程,子進程異常退出不會導致整個進程Thread退出,父進程還有機會重建流程;
3)一個常駐主進程,只負責任務分發,邏輯更清楚。
我們在Linux下經常使用"php –m"查找PHP安裝了那些擴展就是PHP命令行運行模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輸入"php –h"去深入研究該運行模式。
1.4 模塊模式
模塊模式是以mod_php5模塊的形式集成,此時mod_php5模塊的作用是接收Apache傳遞過來的PHP文件請求,並處理這些請求,然後將處理後的結果返回給Apache。如果我們在Apache啟動前在其配置文件中配置好了PHP模塊
(mod_php5), PHP模塊通過注冊apache2的ap_hook_post_config掛鉤,在Apache啟動的時候啟動此模塊以接受PHP文件的請求。
除了這種啟動時的載入方式,Apache的模塊可以在運行的時候動態裝載,這意味著對伺服器可以進行功能擴展而不需要重新對源代碼進行編譯,甚至根本不需要停止伺服器。我們所需要做的僅僅是給伺服器發送信號HUP或者AP_SIG_GRACEFUL通知伺服器重新載入模塊。但是在動態載入之前,我們需要將模塊編譯成為動態鏈接庫。此時的動態載入就是載入動態鏈接庫。 Apache中對動態鏈接庫的處理是通過模塊mod_so來完成的,因此mod_so模塊不能被動態載入,它只能被靜態編譯進Apache的核心。這意味著它是隨著Apache一起啟動的。
Apache是如何載入模塊的呢?我們以前面提到的mod_php5模塊為例。首先我們需要在Apache的配置文件httpd.conf中添加一行:
LoadMole php5_mole moles/mod_php5.so
這里我們使用了LoadMole命令,該命令的第一個參數是模塊的名稱,名稱可以在模塊實現的源碼中找到。第二個選項是該模塊所處的路徑。如果需要在伺服器運行時載入模塊,可以通過發送信號HUP或者AP_SIG_GRACEFUL給伺服器,一旦接受到該信號,Apache將重新裝載模塊,而不需要重新啟動伺服器。
該運行模式是我們以前在windows環境下使用apache伺服器經常使用的,而在模塊化(DLL)中,PHP是與Web伺服器一起啟動並運行的。(它是apache在CGI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擴展,加快PHP的運行效率)。
1.5 ISAPI模式
ISAPI(Internet Server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是微軟提供的一套面向Internet服務的API介面,一個ISAPI的DLL,可以在被用戶請求激活後長駐內存,等待用戶的另一個請求,還可以在一個DLL里設置多個用戶請求處理函數,此外,ISAPI的DLL應用程序和WWW伺服器處於同一個進程中,效率要顯著高於CGI。(由於微軟的排他性,只能運行於windows環境)
PHP作為Apache模塊,Apache伺服器在系統啟動後,預先生成多個進程副本駐留在內存中,一旦有請求出現,就立即使用這些空餘的子進程進行處理,這樣就不存在生成子進程造成的延遲了。這些伺服器副本在處理完一次HTTP請求之後並不立即退出,而是停留在計算機中等待下次請求。對於客戶瀏覽器的請求反應更快,性能較高。
『肆』 linux已經安裝openssl,如何重新編譯php支持openssl模塊
下載php的源代碼,執行三步安裝就行了:
./configure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sudo make clean
就可以了,然後編輯php.ini文件加入模塊支持:
extensions=openssl.so
好了。大工告成~~~
『伍』 linux + apache + php如何配置
你現在只是安裝上了兩個軟體,但是他們之間沒有關聯,apchce現在只知道有php這個人,但是還不知道他在哪裡住,你得去介紹下
修改Apache的httpd.conf如下:
LoadMole php5_mole "你PHP安裝的位置"
DirectoryIndex index.php
更多的需要研究httpd.conf配置,一般來說上面的就行了,記著重啟apache
『陸』 如何配置linux內核
在做Virtualization這段時間,編譯過多次Linux kernel,編譯Kernel過程中配置config這一步是相對來說比較復雜的。對編譯內核過程中的配置這一步做詳細的說明吧,總結一下,多數內容源於網上的多篇文章。
首發在我的博客:http://renyongjie668.blog.163.com/blog/static/1600531201143010295156/
首先,配置時可能出現的選項,對其選擇先來個說明吧。
Typically, your choices for each option are shown in the format [Y/m/n/?] The capitalized letter is the default, and can be selected by just pressing the Enter key. The four choices are:
y Build directly into the kernel.
n Leave entirely out of the kernel.
m Build as a mole, to be loaded if needed.
? Print a brief descriptive message and repeat the prompt.
y表示是(相應功能將直接編譯進內核),m表示模塊(相應功能將編譯為一個模塊,在需要時載入),以及n表示否(相應功能不會包含進內核)。?則(對該配置項)列印出簡要的描述信息並重復剛才的選擇提示。
其次,我使用的最多的兩個配置命令分別是:make muneconfig和make oldconfig
make oldconfig和make config類似,但是它的作用是在現有的內核設置文件基礎上建立一個新的設置文件,只會向用戶提供有關新內核特性的問題,在新內核升級的過程 中,make oldconfig非常有用,用戶將現有的配置文件.config復制到新內核的源碼中,執行make oldconfig,此時,用戶只需要回答那些針對新增特性的問題。
make menuconfig基於終端的一種配置方式,提供了文本模式的圖形用戶界面,用戶可以通過游標移動來瀏覽所支持的各種特性。使用這用配置方式時,系統中必須安裝有ncurese庫。
在內核樹的根目錄中,有一個.config文件,它記錄了內核的配置選項,可直接對它進行修改,再運行。在.config文件中,每個配置和選項的值只能為」y」和」m」兩者之一,如果不需要這個特性不再支持她,那麼可以將對應的選項用」#」注釋掉。實際上,如果你手頭有合適的.config文件,可以運行make oldconfig 直接按.config的內容來配置$ sudo make oldconfig
對內核的配置都是圍繞.config來展開的. 即便開始.config文件不存在,進行配置後會創造它.
一般來說,內核配置保存於/usr/src/linux-*/.config文件中。在/boot/config-<版本>有其備份。請保留它以備後用。
常見的幾種配置方式:
為了完成內核的配置,必須切換到root用戶,然後轉入內核源碼目錄(就是你下載新內核的目錄):
#cd /usr/src/linux/linux-2.6.38
然後執行下面命令之一:
#make config
#make oldconfig
#make menuconfig
#make gconfig
#make defconfig
#make allyesconfig
#make allmodconfig
1.make config
基於文本的最為傳統的也是最為枯草的一種配置方式,但是它可以使用任何情況,這種方式會為每一個內核支持的特性向用戶提問,如果用戶回答「y」,則把特性編譯進內核;回答「m」,則它特性作為模塊進行編譯;回答「n」,則表示不對該特性提供支持
如果回答每個問題前,必須考慮清楚,如果在配置過程中犯了錯誤給了錯誤的回答,就只能按「ctcl+c」強行退出了
2.make oldconfig
make oldconfig和make config類似,但是它的作用是在現有的內核設置文件基礎上建立一個新的設置文件,只會向用戶提供有關新內核特性的問題,在新內核升級的過程 中,make oldconfig非常有用,用戶將現有的配置文件.config復制到新內核的源碼中,執行make oldconfig,此時,用戶只需要回答那些針對新增特性的問題
make silentoldconfig : Like above, but avoids cluttering the screen with questions already answered.和上面oldconfig一樣,但在屏幕上不再出現已在.config中配置好的選項。
3.make menuconfig
基於終端的一種配置方式,提供了文本模式的圖形用戶界面,用戶可以通過游標移動來瀏覽所支持的各種特性。使用這用配置方式時,系統中必須安裝有ncurese庫,否則會顯示「Unable to find the Ncurses libraies」的錯誤提示
4.make xoncifg
基 於X Winodws的一種配置方式,提供了漂亮的配置窗口,不過只有能夠在X Server上使用root用戶欲行X應用程序時,才能夠使用,它依賴於QT,如果系統中沒有安裝QT庫,則會出現「Unable to find the QT installation」的錯誤提示
5.make gconfig
與make xocnifg類似,不同的是make gconfig依賴於GTK庫
6.make defconfig
按照默認的配置文件arch/i386/defconfig對內核進行配置,生成.config可以用作初始化配置,然後再使用make menuconfig進行定製化配置
7.make allyesconfig
盡量多地使用「y」設置內核選項值,生成的配置中包含了全部的內核特性
make allnoconfig :除必須的選項外,其它選項一律不選. (常用於嵌入式系統).
8.make allmodconfig
盡可能多的使用「m」設置內核選項值來生成配置文件
下載好Linux內核源代碼後,在源代碼的根目錄執行
make localyesconfig或者make localmodconfig
然後系統就會根據你的硬體自動生成一個適應你的硬體的.config (內核的配置文件)
make localmodconfig會執行lsmod命令查看當前系統中載入了哪些模塊(Moles),並最後將原來的.config中不需要的模塊去掉,僅保留前面lsmod出來的這些模塊,從而簡化了內核的配置過程。
這樣做確實方便了很多,但是也有個缺點:該方法僅能使編譯出的內核支持當前內核已經載入的模塊。因為該方法使用的是lsmod的結果,如果有的模塊當前沒有載入,那麼就不會編到新的內核中。
There』s an additional 「make localyesconfig」 target, in case you don』t want to use moles and/or initrds.
幾條好的建議:
除非您使用初始化ramdisk (initrd),否則絕不要把掛載根文件系統必需的驅動程序(硬體驅動以及文件系統驅動)編譯成模塊!而如果您確實使用初始化ramdisk,請為ext2FS支持選項選擇Y,因為ramdisk使用該文件系統。您還需要initrd支持。
如果您系統中有網卡,將它們的驅動編譯成模塊。這樣,您就能夠在/etc/moles.conf中用別名定義哪一塊網卡第一,哪一塊第二,等等。如果您將驅動程序編譯進了內核,它們載入的順序將取決於當初它們鏈接進內核的順序,而這不一定是您想要的。
最後,如果您不清楚某個選項的含義,請閱讀其幫助!而如果該幫助信息依然不能解決您的困惑,請保留該選項原來的樣子。(在config和oldconfig中可以按?鍵訪問幫助。)
配置最終結束後,請保存您的配置並退出。
參考資料:
http://www.cnmaizi.com/tech/elebuild/simplify-linux-kernel-config-rapid-compile-method-collect/
http://man.ddvip.com/linux/Mandrakelinuxref/compiling-conf.html
http://www.huomo.cn/os/article-5d18.html
編譯 Linux2.6 內核總結: http://www.cublog.cn/u/13991/showart.php?id=79823
編譯內核:http://my.chinaunix.net/space.php?uid=25806768&do=blog&id=302764
內核_.config 內核配置及Makefile:http://www.cnblogs.com/parrynee/archive/2010/05/13/1734689.html
『柒』 linux下配置apache同時支持 php cgi
安裝LINUX時如果安裝了PERL 那麼裝上LINUX立刻可以執行CGI 只要在HTTPD.CONF裡面允許了CGI 一般默認安裝都可以
PHP你到php.net下載PHP 編譯安裝後 修改HTTPD.CONF 添加相關擴展就可以了
------------------------------------------------------------
說得比較不詳細 轉一個帖
------------------------------------------------------------
Linux+Apache+Mysql+PHP典型配置
版權聲明:可以任意轉載,轉載時請務必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信息及本聲明
http://www.5ilinux.com/lamp01.html
關鍵字:apache+mysql+php apache mysql php 配置 lamp 伺服器 web
Linux+Apache+Mysql+PHP典型配置
調試環境:Redhat9.0 Apache1.3.29 Mysql3.23.58 PHP4.3.4
Linux系統的安裝我就不講了,這是基本功,其實這篇文章在類似Redhat的其他linux也應該通用,大家只要掌握我提供的方法就行。記得安裝Redhat9。0的時候不要安裝系統默認的apache,mysql和php以及相關的軟體。已經安裝的請用rpm -e * 刪除已經安裝的包。
1.安裝Mysql3.23.58
其實老實說直接安裝Mysql官方網站提供的rpm包也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他的官方網站的rpm包的提供基本跟tar包發行是同步的,這點我比較喜歡,至少安裝rpm包的在後面的調試中不會出現mysql庫文件找不到的情況。但這里還是有必要講一下自定義安裝的步驟,畢竟網友自定義安裝的還說挺多的。
軟體獲取:http://www.mysql.com/downloads/index.html
安裝步驟:
tar zxvf mysql-3.23.58.tar.gz
cd mysql-3.23.58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ysql --sysconfdir=/etc --localstatedir=/var/lib/mysql
make
make install
#prefix=/usr/local/mysql mysql安裝的目標目錄
#sysconfdir=/etc my.ini配置文件的路徑
#localstatedir=/var/lib/mysql 資料庫存放的路徑
安裝完以後要初始化資料庫,當然你是升級的話不用做這步;
/usr/local/mysql/bin/mysql_install_db
如果系統沒有mysql這個用戶的話,最好做以下這步:
useradd -M -o -r -d /var/lib/mysql -s /bin/bash -c "MySQL Server" -u 27 mysql
然後我啟動mysql
/usr/local/mysql/bin/safe_mysqld &
ok,先看看mysql能否正常工作
mysql -uroot mysql
一般情況下都是不能正常鏈接資料庫,錯誤提示一般為:
ERROR 2002: Can't connect to local MySQL server through socket '/var/lib/mysql/mysql.sock' (2)
其實網上大家問的最多的都是整個問題,說什麼鏈接不到mysqld.sock,其實大家不妨看看mysql的錯誤日誌就明白怎麼回事,我這里的錯誤日誌是在
/var/lib/mysql/*.err 你會發現mysql只所以不能啟動,是因為/var/lib/mysql的許可權不允許mysql服務訪問,英文mysql默認是調用mysql用戶來啟動服務的,好了,既然知道是什麼原因找到不能啟動,那就簡單了。我們只要
chown -R mysql:mysql /var/lib/mysql 就行,如果還是啟動不了,再慢慢調試許可權,反正一般啟動不了都是許可權的問題。
如果大家還是不能啟動不了的話,那就用我的比較繁瑣的許可權的設置,反正我每次都是這么做的,一般不會有問題,見下:
chown -R root /usr/local/mysql
chgrp -R mysql /usr/local/mysql
chown -R root /usr/local/mysql/bin
chgrp -R mysql /usr/local/mysql/bin
chgrp -R mysql /var/lib/mysql
chmod 777 /var/lib/mysql
chown -R root /var/lib/mysql/mysql
chgrp -R mysql /var/lib/mysql/mysql
chmod 777 /var/lib/mysql/mysql
chown -R root /var/lib/mysql/mysql/*
chgrp -R mysql /var/lib/mysql/mysql/*
chmod 777 /var/lib/mysql/mysql/*
chmod 777 /usr/local/mysql/lib/mysql/libmysqlclient.a
做完上面的步驟,然後把你編譯目錄的一個腳本COPY過去
cp support-files/mysql.server /etc/rc.d/init.d/mysqld
chkconfig --add mysqld
用ntsysv設置使mysql每次啟動都能自動運行。
好了,至此mysql安裝完畢,你可以這樣起動你的mysql服務
/etc/rc.d/init.d/mysqld start
下面這步比較關鍵,
ln -s /usr/local/mysql/lib/mysql /usr/lib/mysql
ln -s /usr/local/mysql/include/mysql /usr/include/mysql
大家可以不做這步,大可以在編譯其他軟體的時候自定義myslq的庫文件路徑,但我還是喜歡把庫文件鏈接到默認的位置,這樣你在編譯類似PHP,Vpopmail等軟體時可以不用指定mysql的庫文件地址。
2.安裝Apache1.3.29。我沒有選擇安裝Apache2.0是我對他還是不放心,因為網上最新公布的apache的漏洞基本上是針對2.0,當然大家可以自己選擇安裝相應的版本。我這里講的都是採用DSO動態編譯的方法編譯Apache.
至於有關apache的編譯方法,可以參考我以前的文章《apache的靜態/動態編譯在apache+php+mysql的應用》 http://www.5ilinux.com/apache01.html
軟體獲取:http://httpd.apache.org/
tar zvxf apache_1.3.29.tar.gz
cd apache_1.3.29
修改src/include/httpd.h 增大最大線程數
#define HARD_SERVER_LIMIT 256
改成
#define HARD_SERVER_LIMIT 2560
保存退出編譯apache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ache --enable-mole=so --enable-mole=rewrite --enable-shared=max --htdocsdir=/var/www &&
make &&
make install
#這里我們通過enable-mole參數告訴設置腳本,我們需要啟動so和rewrite模塊,so模塊是用來提DSO支持的apache核心模塊,而rewrite模塊則是用意實現地址重寫的模塊,由於rewrite模塊需要DBM支持,如果在初次安裝時沒有編譯進apache,以後需要用到時需要重新編譯整個apache才可以實現。為此除非你可以確定以後不會用到rewrite模塊,否則還是建議你在第一次編譯的時候把rewrite模塊編譯好。
enable-shared=max 這個參數的作用時編譯apache時,把除了so以外的所有apache的標准模塊都編譯成DSO模塊。而不是編譯進apache核心內。
好了安裝apache很簡單的哦,啟動apache看看
/usr/local/apache/bin/apachectl start
然後用ie看http://你的伺服器地址。應該能看到熟悉的apache羽毛標志。
3.安裝PHP4.3.4
軟體獲取:http://www.php.net/downloads.php
tar zvxf php-4.3.4.tar.gz
cd php-4.3.4
./configure \
--prefix=/usr/local/php \
--with-mysql=/usr/local/mysql \
--enable-force-cgi-redirect \
--with-freetype-dir=/usr \
--with-png-dir=/usr \
--with-gd --enable-gd-native-ttf \
--with-ttf \
--with-gdbm \
--with-gettext \
--with-iconv \
--with-jpeg-dir=/usr \
--with-png \
--with-zlib \
--with-xml \
--enable-calendar \
--with-apxs=/usr/local/apache/bin/apxs
make
make install
#我這里由於伺服器需要用到GD庫,所以加了一些支持GD的編譯參數 ,GD直接用了redhat自帶的GD庫,大家沒有安裝的話可以從安裝盤安裝,注意除了安裝GD以外,還要安裝libjpeg,libpng等庫文件。另外--with-mysql=/usr/local/mysql指向你安裝mysql的路徑。--with-apxs指向apache的apxs文件的路徑。
vi /usr/local/apache/conf/httpd.conf
查找
在此范圍添加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 .php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source .phps
然CPOPY PHP的配置文件
cp ../php4.3.4/php.ini.dist /usr/local/php/lib/php.ini
修改php.ini文件
register_globals = On
ok!重新啟動一下apache伺服器
/usr/local/apache/bin/apachectl restart
然後寫個php測試頁info.php:內容如下
<?php
phpinfo();
?>
正常的話,應該能看到php的信息了,恭喜你的Apche+Mysql+PHP安裝成功。
好了寫了這么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