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java 靜態常量載入時機問題
1.只有運行起來的程序才有內存一談,編譯只是把源代碼翻譯成位元組碼的過程,位元組碼是存放在硬碟上的文件,只有當位元組碼載入到JVM中即類被載入時,才有內存的概念,JVM才會為類中的靜態常量分配內存。
2.當類被載入時,其中的所有靜態域都會被分配內存,靜態方法會被裝載。
B. 什麼是常量Java中,常量的定義規則有哪些
一、常量定義的基本注意事項。
在Java語言中,主要是利用final關鍵字(在Java類中靈活使用Static關鍵字)來定義常量。當常量被設定後,一般情況下就不允許再進行更改。如可以利用如下的形式來定義一個常量:final double PI=3.1315。在定義這個常量時,需要注意如下內容:
一是常量在定義的時候,就需要對常量進行初始化。也就是說,必須要在常量聲明時對其進行初始化。都跟局部變數或者成員變數不同。當在常量定義的時候初始化過後,在應用程序中就無法再次對這個常量進行賦值。如果強行賦值的話,資料庫會跳出錯誤信息,並拒絕接受這一個新的值。(介面中定義的常量的訪問方法)
二是final關鍵字使用的范圍。這個final關鍵字不僅可以用來修飾基本數據類型的常量,還可以用來修飾對象的引用或者方法。如數組就是一個對象引用。為此可以使用final關鍵字來定義一個常量的數組。這就是Java語言中一個很大的特色。一旦一個數組對象被final關鍵字設置為常量數組之後,它只能夠恆定的指向一個數組對象,無法將其改變指向另外一個對象,也無法更改數組(有序數組的插入方法可使用的二分查找演算法)中的值。
三是需要注意常量的命名規則。不同的語言,在定義變數或者常量的時候,都有自己一套編碼規則。這主要是為了提高代碼的共享程度與提高代碼的易讀性。在Java語言中,定義常量的時候,也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如在給常量取名的時候,一般都用大寫字元。在Java語言中,大小寫字元是敏感的。之所以採用大寫字元,主要是跟變數進行區分。雖然說給常量取名時採用小寫字元,也不會有語法上的錯誤。但是,為了在編寫代碼時能夠一目瞭然的判斷變數與常量,最好還是能夠將常量設置為大寫字元。另外,在常量中,往往通過下劃線來分隔不同的字元。而不想對象名或者類名那樣,通過首字元大寫的方式來進行分隔。這些規則雖然不是強制性的規則,但是為了提高代碼友好性,方便開發團隊中的其他成員閱讀,這些規則還是需要遵守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總之,Java開發人員需要注意,被定義為final的常量需要採用大寫字母命名,並且中間最好使用下劃線作為分隔符來進行連接多個單詞。在定義final的數據不論是常量、對象引用還是數組,在主函數中都不可以改變。否則的話,會被編輯器拒絕並提示錯誤信息。
二、Final關鍵字與static關鍵字同時使用。
由於Javal是面向對象的語言,所以在定義常量的時候還有與其它編程語言不同的地方。如一段程序代碼從編輯到最後執行,即使需要經過兩個過程,分別為代碼的裝載與對象的建立。不同的過程對於常量的影響是不同的。現在假設有如下的代碼:
Private static Random rd1=new Random(); //實例化一個隨機數生成對象。
Private final int int1=rd1.nestInt(10); //生成隨機數並賦值給常量int1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int2=rd1.nestInt(10); //生成隨機數並賦值給常量int2
這上面的語句的大致含義是,通過Java語言提供的隨機數類對象,生成隨機數。並把生成的隨機數賦值給常量int1與int2。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雖然同樣是賦值語句,但是以上兩個語句中有一個細小的差別,即在第二條語句中多了一個關鍵字static。關於關鍵字的用途,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有談到過。這個是一個靜態的概念。即當利用這個關鍵字來修飾一個變數的時候,在創建對象之前就會為這個變數在內存中創建一個存儲空間。以後創建對對象如果需要用到這個靜態變數,那麼就會共享這一個變數的存儲空間。也就是說,在創建對象的時候,如果用到這個變數,那麼系統不會為其再分配一個存儲空間,而只是將這個內存存儲空間的地址賦值給他。如此做的好處就是可以讓多個對象採用相同的初始變數。當需要改變多個對象中變數值的時候,只需要改變一次即可。從這個特性上來說,其跟常量的作用比較類似。不過其並不能夠取代常量的作用。
那麼以上兩條語句有什麼差別嗎?我們首先來看Private final int int1=rd1.nestInt(10)這條語句。雖然int1也是一個常量,但是其是在對象建立的時候初始化的。如現在需要創建兩個對象,那麼需要對這個變數初始化兩次。而在兩次對象初始化的過程中,由於生成的隨機數不同,所以常量初始化的值也不同。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雖然int1是常量,但是在不同對象中,其值有可能是不同的。可見,定義為final的常量並不是恆定不變的。因為默認情況下,定義的常量是在對象建立的時候被初始化。如果在建立常量時,直接賦一個固定的值,而不是通過其他對象或者函數來賦值,那麼這個常量的值就是恆定不變的,即在多個對象中值也使相同的。但是如果在給常量賦值的時候,採用的是一些函數或者對象(如生成隨機數的Random對象),那麼每次建立對象時其給常量的初始化值就有可能不同。這往往是程序開發人員不原意看到的。有時候程序開發人員希望建立再多的對象,其在多個對象中引用常量的值都是相同的。
要是現這個需求的話,有兩個方法。一是在給常量賦值的時候,直接賦予一個固定的值,如abcd等等。而不是一個會根據環境變化的函數或者對象。像生成隨機數的對象,每次運行時其結果都有可能不能。利用這個對象來對常量進行初始化的時候,那麼結果可能每次創建對象時這個結果都有可能不同。最後這個常量只能夠做到在一個對象內是恆定不變的,而無法做到在一個應用程序內是恆定不變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將關鍵字static與關鍵字final同時使用。一個被定義為final的對象引用或者常量只能夠指向唯一的一個對象,不可以將他再指向其他對象。但是,正如上面舉的一個隨機數的例子,對象本身的內容的值是可以改變的。為了做到一個常量在一個應用程序內真的不被更改,就需要將常量聲明為staitc final的常量。這是什麼意思呢?正如上面筆者所說的,當執行一個應用程序的時候,可以分為兩個步驟,分別為代碼裝載與對象創建。為了確保在所有情況下(即創建多個對象情況下)應用程序還能夠得到一個相同值的常量,那麼就最好告訴編譯器,在代碼裝載的時候就初始化常量的值。然後在後續創建對象的時候,只引用這個常量對象的地址,而不對其再進行再次初始化。就如同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int2=rd1.nestInt(10)這種形式來定義常量。如此,在後續多次創建對象後,這個常量int2的值都是相同的。因為在創建對象時,其只是引用這個常量,而不會對這個常量再次進行初始化。
由於加上這個static關鍵字之後,相當於改變了常量的作用范圍。為此程序開發人員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然後選擇是否需要使用這個關鍵字。在初始化常量的時候,如果採用函數(如系統當前時間)或者對象(如生成隨機數的對象)來初始化常量,可以預見到在每次初始化這個常量時可能得到不同的值,就需要考慮是否要採用這個static關鍵字。一般情況下,如果只需要保證在對象內部採用這個常量的話,那麼這個關鍵字就可有可無的。但是反過來,如果需要在多個對象中引用這個常量,並且需要其值相同,那麼就必須要採用static這個關鍵字了。以確保不同對象中都只有一個常量的值。或者說,不同對象中引用的常量其實指向的是內存中的同一塊區域。
C. java中字元串常量放在哪裡
str1和str2分別
創建兩個對象 Hello對象和str引用對象
兩個必須存放在堆中
str指向堆中的Hello對象
也就是說 兩個對象和str的地址全部存放在堆中
String str="abc"; * 引用數據類型肯定存放在堆中 棧中放置的是參數變數而不能放對象 對象只能放在堆中
它只創建一個對象 在堆中創建一個對String類的對象引用變數str(引用變數肯定是存放在堆里的),然後查找棧中是否有"abc",若沒有則將"abc"存放進棧,並令str指向"abc"鬧猜,若已經存在則直接令str指向"abc".(也就是說引用變數本身只能存放在堆中 它的值是所指向的字元串abc 它的地址存放在棧中) 它創建多個"abc"字元串在內存中其實只存在一個對象而已,這樣有利於節省內存空間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程序運行速度
String str=new String("abc");* 所以通過new操作符的操作都是在堆完成的
它創建兩個對象 abc對鬧滾象和str引用對象 兩個必須存放在堆中 str指向堆中的abc對象 也就是說 兩個對象和str的地址全部存放在堆中 因為使用了new操作符 所以下面的例子里str2,str3和str4即使是值都為abc因為str2的地址在棧中 str3和str4的地址各自開辟空間 所以他們的地址肯定不一樣了
但是它們的值是一樣的 那就是abc
String str2 = "abc";
String str3=new String ("abc");
String str4 =new String ("abc");
equals:equals就是比較值 ==在基本類型里也是比較值 在引用類型里是比較地址 注意這個區別就OK了!
表示堆中的引用變數的值是否相同(引用類型變數比較的是他們本身的值,本身的值液彎余是通過引用變數地址指向的對象或字元串來得到的,不管這個被指向的字元串或者對象是在棧中還是堆中)
==:表示堆中或者棧中的基本類型的值或者引用變數的地址是否相同(基本類型比較的是他們本身的值,引用類型變數比較的是地址)
當equals為true時,==不一定為true;
D. 深入Java核心 Java內存分配原理精講
Java內存分配與管理是Java的核心技術之一,今天我們深入Java核心,詳細介紹一下Java在內存分配方面的知識。一般Java在內存分配時會涉及到以下區域:
◆寄存器:我們在程序中無法控制
◆棧:存放基本類型的數據和對象的引用,但對象本身不存放在棧中,而是存放在堆中
◆堆:存放用new產生的數據
◆靜態域:存放在對象中用static定義的靜態成員
◆常量池:存放常量
◆非RAM存儲:硬碟等永久存儲空間
Java內存分配中的棧
在函數中定義的一些基本類型的變數數據和對象的引用變數都在函數的棧內存中分配。
當在一段代碼塊定義一個變數時,Java就在棧中 為這個變數分配內存空間,當該變數退出該作用域後,Java會自動釋放掉為該變數所分配的內存空間,該內存空間可以立即被另作他用。
Java內存分配中的堆
堆內存用來存放由new創建的對象和數組。 在堆中分配的內存,由Java虛擬機的自動垃圾回收器來管理。
在堆中產生了一個數組或對象弊純後,還可以 在棧中定義一個特殊的變數,讓棧中這個變數的取值等於數組或對象在堆內存中的首地址,棧中的這個變數就成了數組或租渣咐對象的引用變數。 引用變數就相當於是 為數組或對象起的一個名稱,以後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棧中的引用變數來訪問堆中的數組或對象。引用變數就相當於是為數組或者對象起的一個名稱。
引用變數是普通的變數,定義時在棧中分配,引用變數在程序運行到其作用域之外後被釋放。而數組和對象本身在堆中分配,即使程序 運行到使用 new 產生數組或者對象的語句所在的代碼塊之外,數組和對象本身占據的內存不會被釋放,數組和對象在沒有引用變數指向它的時候,才變為垃圾,不能在被使用,但仍 然占據內存空間不放,在隨後的一個不確定的時間被垃圾回收器收走(釋放掉)。這也是 Java 比較占內存的原因。
實際上,棧中的變數指向堆內存中的變數,這就是Java中的指針!
常量池 (constant pool)
常量池指的是在編譯期被確定,並被保存在已編譯的.class文件中的一些數據。除了包含代碼中所定義的各種基本類型(如int、long等等)和對象型(如String及數組)的常量值(final)還包含一些以文本形式出現的符號引用,比如:
◆類和介面的全限定名;
◆欄位的名稱和描述符;
◆方法和名稱和描述符。
虛擬機必須為每個被裝載的類型維護一個常量池。常量池就是該類型所用到常量的一個有序集和,包括直接常量(string,integer和 floating point常量)和對其他類型,欄位和方法的符號引用。
對於String常量,它的值是在常量池中的。而JVM中的常量池在內存當中是以表的形式存在的, 對於String類型,有一張固定長度的CONSTANT_String_info表用來存儲文字字元串值,注意:該表只存儲文字字元串值,不存儲符號引 用。說到這里,對常量池中的字元串值的存儲位置應該有一個比較明了的理解了。
在程序執行的時候,常量池 會儲存在Method Area,而不是堆中。
堆與棧
Java的堆是一個運行時數據區,類的(對象從中分配空間。這些對象通過new、newarray、 anewarray和multianewarray等指令建立,它們不需要程序代碼來顯式的釋放。堆是由垃圾回收來負責的,堆的優勢是可以動態地分配內存 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訴編譯器,因為它是在運行時動態分配內存的,Java的垃圾收集器會自動收走這些不再使用的數據。但缺點是,由於要在運行時動態 分配內存,存取速度較慢。
棧的優勢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僅次於寄存器,棧數據可以共享。但缺點是,存在棧中的數據大小與生存期必須是 確定的,缺乏靈活性。棧中主要存放一些基本類型的變數數據(int, short, long, byte,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和對象句柄(引用)。
棧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殊性,就是存在棧中的數據可以共享。假設我們同時定義:
int a = 3; int b = 3; 編譯器先處理int a = 3;梁桐首先它會在棧中創建一個變數為a的引用,然後查找棧中是否有3這個值,如果沒找到,就將3存放進來,然後將a指向3。接著處理int b = 3;在創建完b的引用變數後,因為在棧中已經有3這個值,便將b直接指向3。這樣,就出現了a與b同時均指向3的情況。
這時,如果再令 a=4;那麼編譯器會重新搜索棧中是否有4值,如果沒有,則將4存放進來,並令a指向4;如果已經有了,則直接將a指向這個地址。因此a值的改變不會影響 到b的值。
要注意這種數據的共享與兩個對象的引用同時指向一個對象的這種共享是不同的,因為這種情況a的修改並不會影響到b, 它是由編譯器完成的,它有利於節省空間。而一個對象引用變數修改了這個對象的內部狀態,會影響到另一個對象引用變數。
String是一個特殊的包裝類數據。可以用:
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 String str = "abc"; 兩種的形式來創建,第一種是用new()來新建對象的,它會在存放於堆中。每調用一次就會創建一個新的對象。而第二種是先在棧中創建一個對String類的對象引用變數str,然後通過符號引用去字元串常量池 里找有沒有"abc",如果沒有,則將"abc"存放進字元串常量池 ,並令str指向」abc」,如果已經有」abc」 則直接令str指向「abc」。
比較類裡面的數值是否相等時,用equals()方法;當測試兩個包裝類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個對象時,用==,下面用例子說明上面的理論。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true 可以看出str1和str2是指向同一個對象的。
String str1 =new String ("abc"); String str2 =new String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 false 用new的方式是生成不同的對象。每一次生成一個。
因此用第二種方式創建多個」abc」字元串,在內存中 其實只存在一個對象而已. 這種寫法有利與節省內存空間. 同時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程序的運行速度,因為JVM會自動根據棧中數據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創建新對象。而對於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的代碼,則一概在堆中創建新對象,而不管其字元串值是否相等,是否有必要創建新對象,從而加重了程序的負擔。
另 一方面, 要注意: 我們在使用諸如String str = "abc";的格式定義類時,總是想當然地認為,創建了String類的對象str。擔心陷阱!對象可能並沒有被創建!而可能只是指向一個先前已經創建的 對象。只有通過new()方法才能保證每次都創建一個新的對象。
由於String類的immutable性質,當String變數需要經常變換 其值時,應該考慮使用StringBuffer類,以提高程序效率。
1. 首先String不屬於8種基本數據類型,String是一個對象。因為對象的默認值是null,所以String的默認值也是null;但它又是一種特殊的對象,有其它對象沒有的一些特性。
2. new String()和new String(」")都是申明一個新的空字元串,是空串不是null;
3. String str=」kvill」;String str=new String (」kvill」)的區別
示例:
String s0="kvill"; String s1="kvill"; String s2="kv" + "ill"; System.out.println( s0==s1 ); System.out.println( s0==s2 ); 結果為:
true
true
首先,我們要知結果為道Java 會確保一個字元串常量只有一個拷貝。
因為例子中的 s0和s1中的」kvill」都是字元串常量,它們在編譯期就被確定了,所以s0==s1為true;而」kv」和」ill」也都是字元串常量,當一個字 符串由多個字元串常量連接而成時,它自己肯定也是字元串常量,所以s2也同樣在編譯期就被解析為一個字元串常量,所以s2也是常量池中」 kvill」的一個引用。所以我們得出s0==s1==s2;用new String() 創建的字元串不是常量,不能在編譯期就確定,所以new String() 創建的字元串不放入常量池中,它們有自己的地址空間。
示例:
String s0="kvill"; String s1=new String("kvill"); String s2="kv" + new String("ill"); System.out.println( s0==s1 ); System.out.println( s0==s2 ); System.out.println( s1==s2 ); 結果為:
false
false
false
例2中s0還是常量池 中"kvill」的應用,s1因為無法在編譯期確定,所以是運行時創建的新對象」kvill」的引用,s2因為有後半部分 new String(」ill」)所以也無法在編譯期確定,所以也是一個新創建對象」kvill」的應用;明白了這些也就知道為何得出此結果了。
4. String.intern():
再補充介紹一點:存在於.class文件中的常量池,在運行期被JVM裝載,並且可以擴充。String的 intern()方法就是擴充常量池的 一個方法;當一個String實例str調用intern()方法時,Java 查找常量池中 是否有相同Unicode的字元串常量,如果有,則返回其的引用,如果沒有,則在常 量池中增加一個Unicode等於str的字元串並返回它的引用;看示例就清楚了
示例:
String s0= "kvill"; String s1=new String("kvill"); String s2=new String("kvill"); System.out.println( s0==s1 ); System.out.println( "**********" ); s1.intern(); s2=s2.intern(); //把常量池中"kvill"的引用賦給s2 System.out.println( s0==s1); System.out.println( s0==s1.intern() ); System.out.println( s0==s2 ); 結果為:
false
false //雖然執行了s1.intern(),但它的返回值沒有賦給s1
true //說明s1.intern()返回的是常量池中"kvill"的引用
true
最後我再破除一個錯誤的理解:有人說,「使用 String.intern() 方法則可以將一個 String 類的保存到一個全局 String 表中 ,如果具有相同值的 Unicode 字元串已經在這個表中,那麼該方法返回表中已有字元串的地址,如果在表中沒有相同值的字元串,則將自己的地址注冊到表中」如果我把他說的這個全局的 String 表理解為常量池的話,他的最後一句話,」如果在表中沒有相同值的字元串,則將自己的地址注冊到表中」是錯的:
示例:
String s1=new String("kvill"); String s2=s1.intern(); System.out.println( s1==s1.intern() ); System.out.println( s1+" "+s2 ); System.out.println( s2==s1.intern() ); 結果:
false
kvill kvill
true
在這個類中我們沒有聲名一個」kvill」常量,所以常量池中一開始是沒有」kvill」的,當我們調用s1.intern()後就在常量池中新添加了一 個」kvill」常量,原來的不在常量池中的」kvill」仍然存在,也就不是「將自己的地址注冊到常量池中」了。
s1==s1.intern() 為false說明原來的」kvill」仍然存在;s2現在為常量池中」kvill」的地址,所以有s2==s1.intern()為true。
5. 關於equals()和==:
這個對於String簡單來說就是比較兩字元串的Unicode序列是否相當,如果相等返回true;而==是 比較兩字元串的地址是否相同,也就是是否是同一個字元串的引用。
6. 關於String是不可變的
這一說又要說很多,大家只 要知道String的實例一旦生成就不會再改變了,比如說:String str=」kv」+」ill」+」 「+」ans」; 就是有4個字元串常量,首先」kv」和」ill」生成了」kvill」存在內存中,然後」kvill」又和」 」 生成 「kvill 「存在內存中,最後又和生成了」kvill ans」;並把這個字元串的地址賦給了str,就是因為String的」不可變」產生了很多臨時變數,這也就是為什麼建議用StringBuffer的原 因了,因為StringBuffer是可改變的。
下面是一些String相關的常見問題:
String中的final用法和理解
final StringBuffer a = new StringBuffer("111");
final StringBuffer b = new StringBuffer("222");
a=b;//此句編譯不通過
final StringBuffer a = new StringBuffer("111");
a.append("222");// 編譯通過
可見,final只對引用的"值"(即內存地址)有效,它迫使引用只能指向初始指向的那個對象,改變它的指向會導致編譯期錯誤。至於它所指向的對象 的變化,final是不負責的。
String常量池問題的幾個例子
下面是幾個常見例子的比較分析和理解:
String a = "a1"; String b = "a" + 1;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String a = "atrue"; String b = "a" + "true";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String a = "a3.4"; String b = "a" + 3.4;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分析:JVM對於字元串常量的"+"號連接,將程序編譯期,JVM就將常量字元串的"+"連接優化為連接後的值,拿"a" + 1來說,經編譯器優化後在class中就已經是a1。在編譯期其字元串常量的值就確定下來,故上面程序最終的結果都為true。
String a = "ab"; String bb = "b"; String b = "a" + bb;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false 分析:JVM對於字元串引用,由於在字元串的"+"連接中,有字元串引用存在,而引用的值在程序編譯期是無法確定的,即"a" + bb無法被編譯器優化,只有在程序運行期來動態分配並將連接後的新地址賦給b。所以上面程序的結果也就為false。
String a = "ab"; final String bb = "b"; String b = "a" + bb;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true 分析:和[3]中唯一不同的是bb字元串加了final修飾,對於final修飾的變數,它在編譯時被解析為常量值的一個本地拷貝存儲到自己的常量 池中或嵌入到它的位元組碼流中。所以此時的"a" + bb和"a" + "b"效果是一樣的。故上面程序的結果為true。
String a = "ab"; final String bb = getBB(); String b = "a" + bb; System.out.println((a == b)); //result = false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BB() { return "b"; } 分析:JVM對於字元串引用bb,它的值在編譯期無法確定,只有在程序運行期調用方法後,將方法的返回值和"a"來動態連接並分配地址為b,故上面 程序的結果為false。
通過上面4個例子可以得出得知:
String s = "a" + "b" + "c";
就等價於String s = "abc";
String a = "a";
String b = "b";
String c = "c";
String s = a + b + c;
這個就不一樣了,最終結果等於:
StringBuffer temp = new StringBuffer(); temp.append(a).append(b).append(c); String s = temp.toString(); 由上面的分析結果,可就不難推斷出String 採用連接運算符(+)效率低下原因分析,形如這樣的代碼: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 = null; for(int i = 0; i
100; i++) { s += "a"; } } } 每做一次 + 就產生個StringBuilder對象,然後append後就扔掉。下次循環再到達時重新產生個StringBuilder對象,然後 append 字元串,如此循環直至結束。如果我們直接採用 StringBuilder 對象進行 append 的話,我們可以節省 N - 1 次創建和銷毀對象的時間。所以對於在循環中要進行字元串連接的應用,一般都是用StringBuffer或StringBulider對象來進行 append操作。
String對象的intern方法理解和分析:
public class Test4 { private static String a = "a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1 = "a"; String s2 = "b"; String s = s1 + s2; System.out.println(s == a);//false System.out.println(s.intern() == a);//true } } 這里用到Java裡面是一個常量池的問題。對於s1+s2操作,其實是在堆裡面重新創建了一個新的對象,s保存的是這個新對象在堆空間的的內容,所 以s與a的值是不相等的。而當調用s.intern()方法,卻可以返回s在常量池中的地址值,因為a的值存儲在常量池中,故s.intern和a的值相等。
總結
棧中用來存放一些原始數據類型的局部變數數據和對象的引用(String,數組.對象等等)但不存放對象內容
堆中存放使用new關鍵字創建的對象.
字元串是一個特殊包裝類,其引用是存放在棧里的,而對象內容必須根據創建方式不同定(常量池和堆).有的是編譯期就已經創建好,存放在字元串常 量池中,而有的是運行時才被創建.使用new關鍵字,存放在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