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腦里辦公軟體有哪些
電腦中經常會用到一些常用的辦公軟體例如:
日常處理文檔:office(Word、excel、PPT)或者WPS文字處理、WPS表格處理等;
日常處理圖像:Photoshop、3Dmax、imageready等;
日常網頁處理:dreamweaver,fireworks等;
日常PDF文件處理:PDF轉換器、迅捷PDF轉換器等
日常語音文件處理:迅捷語音雲服務等。
❷ 寫作什麼是雪花法,除了雪花法還有什麼技巧或法。
寫作方法之雪花法
首先,不要誤會,寫小說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寫「好」一篇小說才是難事
。這
就是生活啊„„
如果寫好小說很容易,我們大家都可以當暢銷書作家然後獲得大獎了,然後呢,
老實說,會有一千個不同的人,告訴你一千種「如何寫小說」的法子。最好的法
子,只是最合適你的法子,這個是要你自己去挑選。這個講座里,我要講的,是
我自己最愛的法子,
就是所謂的雪花寫作法。
最後再說一次,
如果這法子你看著
合適你我很高興,
如果你看著覺得要吐我會拍拍,
那很正常。
選擇你能用的,
忽
略別的,就好。
第一章
設計的重要性
一本好小說不是正好「發生」的。它是設計出來的。你可以在寫前就設計好,或
者邊寫邊往下設計。但是個人來說,我強烈建議在寫前就先把設計的活給幹了。
個人認為,先做設計會節省時間,而且最後的效果也會比較好。設計一本小說,
是很辛苦的工作。
所以,
在開始前,
最好就要先弄明白一些需要順從的規則。
找
一個合適自己的設計流程。這里我要講的就是這個。
問題:你怎麼設計一篇小說?
我的本職其實是軟體工程,寫書之外我是編寫大型軟體賺生活費的,我寫小說,
是和我編寫程序,用的一樣的法子
,這就是「雪花法則」了
。那,什麼是雪花
法則?
網址:
(
http://math.rice.e/~lanius/frac/koch/koch.html
)
從一個三角起,
然後在每條線上放一個三角,
然後在每個六邊形的邊上放一個六
邊形„„真實的雪花就是類似這樣產生的。
這個是開始,然後,按右鍵開始變化„„
最後就像雪花了。嗯,咱回去說吧。
我要說的是,這就是你設計一篇小說的可行方法之一
……
你從比較小,比較簡
單的故事開始
。然後,以此為基礎,填充,搭建。直到你有一個看起來真的像
是一個
「
故事
」
的東西了
這個,
其中包括很多個人創造性的東西,
那個是我無法講解的。
但是另外一部分
工作是如何管理,
如何使用,
你的創造性,
如何讓你的創造性做工
……
將你那些
奇思妙想組織整理成一篇架構嚴謹的小說
。這是我這篇中想要教給你的。如果
你是和絕大多數人一樣,
在開始
「寫」
文之前,
你已經在腦子里把你的文想了好
久好久了,
也許你收集了資料,
也許你天天沉思,
這個故事如何發展,
也許你還
用過大腦風暴法,去探索新的創意
,你甚至已經可以開始聽到不同的角色說話
的聲音
,
他們的語氣,
他們的口音
,
這些,
你所想的,
是你這本書是關於什麼„„
學名,
the
Deep
Theme
,深層主題
這是對每一本書都非常重要的部分,這些,我成為「編織」,這是一個不正規的
比較隨便的過程
,每個作者走這一步的時候,法子都不太一樣,但是沒有人能
不做,下面呢,我就假設,這步「編織」的工作,你已經做過了,就是你知道怎
么將一個想法變成一個故事的樣子,
而且你的腦子里已經有了這樣一個故事,
你
現在已經准備好要坐下來,開始將它變成文字了。
第二章:小說設計的十個步驟
首先,在你坐下來打字之前,你必須先組織整理!
你必須將你沉思的默想的那些精彩的點子,
全都寫下來,
寫在紙上,
寫在電腦上,
隨你,但是要把它們整理成一個方便你自己使用的格式
,為什麼?因為記性是
靠不住的。而且你的「創造性思維」,是發散的,你那樣不正規地創造出來的東
西,
肯定是在你的故事裡留下了無數的洞洞——這些洞洞你要先填上,
才能真的
開始寫你的小說。換句話說,你需要一個「設計文件」。
(嗯,這個設計文件啊,我想想,那個,在軟體工程里,就是,有顧客來說,要
你幫著做一個軟體,比如,他說,他要一個賣蛋糕的網站,然後,在開始寫程序
之前,
開發者就要和顧客一起坐下來,
首先將他的要求細化,
有很多東西,
顧客
是不會想到的,
比如,
網站的顏色?什麼字體?各式蛋糕,
一個頁面顯示幾個?
然後需不需要帶網上訂購,
如果需要,
每次訂購要不要留底,
要不要限量„„所
有的細節都要先弄清楚了,
程序員才好去把它做出來,
否則的話你就會面臨返工
返工返工„„很多你自以為不是問題的都會成為問題,
這個作者說的,
「設計文
件」
的藝術,
意思就是最後那個東東,
詳細地說明了所有要求,
沒有遺漏,
然後,
寫呢,就是把你設計的東西弄出來,就如同編程。)
換句話說,你需要一個「設計文件」,而且,你需要用一種不會把你自己的寫作
熱情給澆滅了的法子,來把這個文件弄出來
。下面我說的這十個步驟,就是我
自己寫這種「設計文件」的法子。
第一步:用一個小時,寫一句話,來總結你的小說。例如可以是:
「一個流氓無
賴的物理學家,
穿越回到過去,
去要殺死耶穌使徒保羅。
這句話必須是永久性的
你自己的10秒鍾廣告工具詞如果給你10秒鍾,
讓你向讀者推銷你的書,
你說
什麼?就是那句話。
那句話,
寫文前,
就先花一個小時給想明白了。
這是大背景,
大設定,
是那個雪花模擬體,
最初的那個三角。
當你隨後,
寫你的文的正規簡介
的時候,
這句話十有八九是會出現在你簡介很靠前的部分。
這是你用來向你的編
輯,你的讀者,你的代理人„„等等等等,去推銷你的書時的懸念,和萌點,這
是個勾人的點,所以,能寫多好寫多好!不許偷懶!
幾條小竅門:
第一,
越短越好。少於15個字最好。唔,這個,因為中文英文的不同,大
概需要被改成:少於30個字最好。
(話說我學著寫了一個,
一個經歷了患難的摯友們,
如何在彼此出身和立場的沖
突中求得解脫的故事。一句話,
30
個字以下,說明一本書的「主題」,這個就
是書的中心思想„„)
第二,不要人物名!求你了„„說」一個身有殘疾的雜技演員「比說「Jane
Doe"之類大家根本不知道是誰的名字,要好得多。
第三,
將大背景和人物所處的小背景聯系在一起,
哪一個人物,
在故事中,
可能
會失去最多?
現在告訴我他或者她想要得到的又是什麼?
第四,
多讀讀比如紐約時報最佳書單之類的,
去看看人家的這種一句話廣告詞是
怎麼寫的,然後,學。這一句話的描述,是一種藝術。
第二步
:再用一個小時,將你寫好的那一句話,擴展成為一段。這一段里,要
描述出故事的起始背景
。故事中會出現的主要災禍,然後還有故事的結局
,這
相當於雪片模擬的第二步
。我個人呢,喜歡將一個故事的架構設置為,三個災
難
+
一個結尾,
每一個災難,
用書的四分之一
,
然後結尾用去最後四分之一
,
我
也不知道這種架構是不是最好,它只是最合適我自己而言
,而已。如果你接受
小說的
「
三部戲
」
架構
,(不懂的去翻群共享,講過),那麼,第一個災難對應
於
Act 1
的末尾,
第二個災難對應於
Act 2
的中點,
而第三個災難是
Act2
的終點,
同時引發
Act 3
,來將故事收攏,這里,我想強調的是,第一個災難,可以是由
外部因素引發
,這不要緊,但是,我認為,第二個,還有第三個災難,應該是
由主角的行為引發的,
具體說,
後續的災難,
應該是由主角試圖解決第一個災難
而引起的後果„„事情被越弄越糟糕„„的過程,
從第一步的那一句話,
而發展
來的這一段,
是可以用來作為你的書的宣傳,
這段話是可以用來給編輯、
書商去
推銷你的書的,
最佳情況下,
你的這一段話,
應該包括
5
個句子,
第一句是故事
的背景,
起始,
接著三句話,
每一句對應一個災難,
然後再來一句講這個故事的
結尾。
如果你覺得這個格式很可疑地類似實體書的封底簡介,
因為它的確會在某
一天成為實體書的封底簡介
(話說我家有
100
多本這種實體,回頭我可以翻譯
幾個這種簡介„„
)
(這個和網文的簡介還是不太一樣的,這個是賣實體用的。
話說,我來試試看把我剛才那一句話改成一段
嘿嘿
現場作業„„
一場突如齊來的天災,將幾個彼此並不友好的年輕人困在了魔法失效的叢林。
於是這個是第一句,背景
古老的魔法門,
兇猛的魔獸,
讓他們學會彼此依靠。
隱匿在森林之中的流亡種族,
死靈和鮫人的秘密,卻將他們各自隱藏的秘密揭開。這個算是第一個災難?
他們尋找可以回到家鄉的路途,
卻在家鄉伸手可及之時,
彼此拔刀相向。
這算是
第二個災難?
殺戮,死亡,心靈和身體的重創,卻發現,換來的不過是一個笑話。這是第三個
災難。
然後,就可以結尾鳥。
❸ 電腦的發展史
電腦的發展歷史
電腦的學名叫計算機,電腦是用來做計算的。在古時候,人們最早使用的計算工具可能是手指,英文單詞「digit」既有「數字」的意思,又有「手指「的意思。古人用石頭打獵,所以還有可能是石頭來輔助計算。缺點:手指和石頭太低效了
後來出現了」結繩「記事。缺點:結繩慢,繩子還有長度限制。
又不知過了多久,許多國家的人開始使用」籌碼「來計數,最有名的就要數咱們中國商周時期出現的算籌了。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圓周率時使用的工具就是算籌。算籌的缺點:使用算籌計算太麻煩了,很不方便——計算時需要慢慢擺放。
於是,人們發明了更好的計算工具——算盤,算盤最早可能在漢代萌芽,在南北朝時期定型,利用進位制計數。使用時需要配合一套口訣——好比計算機的軟體。算盤本身還可以存儲數字,使用時很方便。至今,算盤還在被使用。
15世紀,隨著天文和航海的發展,計算工作越來越繁重,計算工具急需改進。
1630年,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在使用當時流行的對數刻度尺做乘法運算時,突然想到,如果用兩根相互滑動的對數刻度尺,不久省去了用兩腳規度量長度了么。他的這個想法導致了機械化計算的誕生,但奧特雷德對這件事情並沒有在意,此後200年裡,他的發明也就沒有被實際應用。
18世紀末,發明蒸汽機的瓦特成功製作了第一把計算尺,在尺座上增加了一個滑標,用來「存儲」計算的中間結果,這種滑標很長時間一直被後人所沿用。
1850年以後,計算尺迅速發展,成為工程師隨身攜帶的」計算器「,一直到20世紀五六時年代,計算尺仍然是工科大學生的一種身份標志。
第一台真正計算機的出現
1623年,法國數學家帕斯卡出生,三歲喪母,後由擔任稅務官的父親養大。在帕斯卡小時候,看到父親費力的計算稅率稅款的時候,就想幫父親做點事情。
19歲時(1642年),帕斯卡發明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台機械計算機——帕斯卡加法器。它是一種系列齒輪組成的裝置,外形像一個長方盒子,用兒童玩具那種鑰匙旋緊發條後才能轉動,只能夠做加法和減法。然而,即使只做加法,也有個「逢十進一」的進位問題。聰明的帕斯卡採用了一種小爪子式的棘輪裝置。當定位齒輪朝9轉動時,棘爪便逐漸升高;一旦齒輪轉到0,棘爪就「咔嚓」一聲跌落下來,推動十位數的齒輪前進一檔。
1662年帕斯卡去世,不久後,在德國的大數學家萊布尼茨看到了帕斯卡關於加法計算機的論文,勾引起了他的發明欲。萊布尼茨早年經歷坎坷,後來獲得了一次去法國的機會,在巴黎的時候,他聘請了一些著名的機械專家和能工巧匠,終於在1674年製造出了一台更完美的機械計算機。
萊布尼茨發明的新型計算機約有1米長,內部安裝了一系列齒輪機構,除了體積較大之外,基本原理繼承於帕斯卡。不過,萊布尼茨技高一籌,他為計算機增添了一種名叫「步進輪」的裝置。步進輪是一個有9個齒的長圓柱體,9個齒依次分布於圓柱表面;旁邊另有個小齒輪可以沿著軸向移動,以便逐次與步進輪嚙合。每當小齒輪轉動一圈,步進輪可根據它與小齒輪嚙合的齒數,分別轉動1/10、2/10圈……,直到9/10圈,這樣一來,它就能夠連續重復地做加法。
連續重復的計算加減法
連續重復的計算加法是現代計算機做乘除法採用的辦法,萊布尼茨的計算機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一應俱全。
在介紹萊布尼茨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插曲。(傳說大約在1700年左右的某天,萊布尼茨的朋友送給他一副中國的」易圖「,其實就是八卦圖,在看八卦圖的時候,發現八卦的每一種卦象都有陰陽兩種符號組成,這不就是有規律的二進制數字么,於是他就由此,率先系統提出了二進制的運演算法則,直到今天,我們用到的計算機還是使用的二進制。)
計算機發展到現在還是人去操作機器,還沒有實現人與機器的對話,或者會所是把人類的思想告訴機器,讓機器按照人的想法去自動執行。說到實現人機對話,就要說一下另外一個行業——紡織業。
提花編織機是具有升降紗線的提花裝置,是一種能使綢布編織出圖案花紋的織布機器。
最開始編織機編織圖案相當費事。所有的綢布都是用經線(縱向線)和緯線(橫向線)編織而成。若要織出花樣,織工們必須細心地按照預先設計的圖案,在適當位置「提」起一部分經線,以便讓滑梭牽引著不同顏色的緯線通過。機器當然不可能自己「想」到該在何處提線,只能靠人手「提」起一根又一根經線,不厭其煩地重復這種操作。
1725年:法國紡織機械師布喬發明了「穿孔紙帶」的構想。布喬想出了一個「穿孔紙帶」的絕妙主意。布喬首先設法用一排編織針控制所有的經線運動,然後取來一卷紙帶,根據圖案打出一排排小孔,並把它壓在編織針上。啟動機器後,正對著小孔的編織針能穿過去鉤起經線,其它則被紙帶擋住不動。於是,編織針自動按照預先設計的圖案去挑選經線,布喬的「思想」「傳遞」給了編織機,編織圖案的「程序」也就「儲存」在穿孔紙帶的小孔中。
1790年的時候法國機械師傑卡德,基本形成了改進提花機的構想,由於當時正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傑卡德為了參加革命,無暇顧及發明創造,直到1805年才真正完成」自動提花編織機「的製作。傑卡德為他的提花機增加了一種裝置,能夠同時操縱1200個編織針,控制圖案的穿孔紙帶後來換成了穿孔卡片。
在後來電子計算機開始發展的最初幾年中,在多款著名計算機中我們均能找到自動提花機的身影。
18世紀末,法蘭西發起了一項宏大的工程——人工編制《數學用表》,由於當時沒有先進的計算工具,導致這項工作極其艱巨。發足數學界調集和大批的數學家,組成人工計算的流水線,算的昏天暗地才完成了17卷大部分的書稿,即便如此,計算出的《數學用表》仍有大量錯誤。
巴貝奇在他的自傳《一個哲學家的生命歷程》里寫到,大約在1812年的,「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劍橋大學的分析學會辦公室里,神志恍惚地低頭看著面前打開的一張對數表。一位會員走進屋來,瞧見我的樣子,忙喊道:『喂!你夢見什麼啦?』我指著對數表回答說:『我正在考慮這些表也許能用機器來計算!』」
巴貝奇的第一個目標是製作一台」差分機「,
所謂「差分」的含義,是把函數表的復雜算式轉化為差分運算,用簡單的加法代替平方運算。那一年,剛滿20歲的巴貝奇從法國人傑卡德發明的提花編織機上獲得了靈感,差分機設計閃爍出了程序控制的靈光──它能夠按照設計者的旨意,自動處理不同函數的計算過程。巴貝奇耗費了整整十年光陰,於1822年完成了第一台差分機,它可以處理3個不同的5位數,計算精度達到6位小數,當即就演算出好幾種函數表。由於當時工業技術水平極低,第一台差分機從設計繪圖到機械零件加工,都是巴貝奇親自動手完成。當他看著自己的機器製作出准確無誤的《數學用表》,高興地對人講:「哪怕我的機器出了故障,比如齒輪被卡住不能動,那也毫無關系。你看,每個輪子上都有數字標記,它不會欺騙任何人。」以後實際運用證明,這種機器非常適合於編制航海和天文方面的數學用表。
成功後,巴貝奇連夜上書皇家學會,要求政府資助他建造第二台運算精度為20位的大型差分機。政府看到巴貝奇的研究有利可圖,破天荒地與科學家簽訂了第一個合同。
然而,第二台差分機在機械製造工廠里觸上了「暗礁」。第二台差分機大約有25000個零件,主要零件的誤差不得超過每英寸千分之一,即使用現在的加工設備和技術,要想造出這種高精度的機械也絕非易事。
由於進度緩慢,到1842年的時候,政府宣布停止對巴貝奇的一切資助,連科學界的有人都用一種怪異的目光看他。
然而在這個時候,巴貝奇收到了一封信,寫信人不僅對他表示理解而且還希望與他共同工作。娟秀字體的簽名表明了她不凡的身份——伯爵夫人。收到信函不久後,寫信的女士來到了巴貝奇的實驗室,巴貝奇感覺與這位女士似曾相識,卻有想不起在哪裡見過。直到這位女士說」您還記得我嗎?十多年前,您還給我講過差分機原理。」看到巴貝奇迷惑的眼神,她又笑著補充說:「您說我像野人見到瞭望遠鏡。」巴貝奇恍然大悟,想起已經十分遙遠的往事。原來這位女士是大名鼎鼎的英國詩人拜倫之獨生女——阿達·奧古斯塔。
在大型差分機進軍受挫的1834年,巴貝奇提出了一個更新更大膽的設計——通用的數學計算機。巴貝奇稱它為「分析機」,它能夠自動解算100個變數的復雜算題,每個數字可以達25位,速度每秒1次。
巴貝奇首先為分析機構思了一種齒輪式的「存貯庫」,每一齒輪可貯存10個數,總共能夠儲存1000個50位數。分析機的第二個部件是所謂「運算室」,其基本原理與帕斯卡的轉輪相似,但他改進了進位裝置,使得50位數加50位數的運算可完成於一次轉輪之中。此外,巴貝奇也構思了送入和取出數據的機構、以及在「存儲庫」和「運算室」之間運輸數據的部件。他甚至還考慮到如何使這台機器處理依條件轉移的動作。一個多世紀過去後,現代電腦的結構幾乎就是巴貝奇分析機的翻版,只不過它的主要部件被換成了大規模集成電路而已。僅此一說,巴貝奇就當之無愧於計算機系統設計的「開山鼻祖」。
阿達非常准確地評價道:「分析機'編織』的代數模式同傑卡德織布機編織的花葉完全一樣」。於是,為分析機編制一批函數計算程序的重擔,落她的肩頭。阿達開天闢地第一回為計算機編出了程序,其中包括計算三角函數的程序、級數相乘程序、伯努利函數程序等等。阿達編制的這些程序,即使到了今天,電腦軟體界的後輩仍然不敢輕易改動一條指令。人們公認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軟體工程師。眾所周知,美國國防部據說是花了250億美元和10年的光陰,把它所需要軟體的全部功能混合在一種計算機語言中,希望它能成為軍方數千種電腦的標准。1981年,這種語言被正式命名為ADA語言,使阿達的英名流傳至今。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在當時,兩人為把分析機的圖紙變成現實,耗盡了全部財產,搞得一貧如洗,在此期間,兩人為籌措研究經費,兩人還商量「下海創收」,比如製作國際象棋玩具、賽馬游戲機等等。但這並沒有帶來什麼改變,為此,阿達還兩次把丈夫家中的祖傳珍寶拿去當鋪換錢,不過後來又被阿達的母親贖了回來。在經歷了貧困交加和無休止的腦力勞動,阿達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1852年,年僅36歲的阿達懷著對分析機美好的夢想去世了。
阿達去世後,巴貝奇又默默的獨自堅持了20年,晚年的他已經不能准確發音和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但仍堅持工作。1871年巴貝奇去世。最終分析機沒有被製造出來。巴貝奇和阿達設想的分析機超出了他們所處時代至少一個世紀。
1890年,德國僑民霍列瑞斯博士在美國做人口普查(上一次人口普查人工花了7年),人口普查需要做大量工作,如年齡、性別等用調查表做採集的項目,還要計算每個社區有多少老人、小孩,男人、女人等。霍列瑞斯博士就想用機器自動統計這些數據。幾年後
他根據巴貝奇的發明和傑卡德的穿孔紙帶設計了機器。結果花了6周就得出了准確的數據。
傑卡德和霍列瑞斯分別用開創了程序設計和數據處理之先河。以歷史的目光審視他們的發明,正是這種程序設計和數據處理,構成了電腦「軟體」的雛形。
1896年霍列瑞斯博士創辦了IBM公司的前身。
到了現在,製造出來的計算機都是機械的,機械計算機向電子計算機發展的過渡時期發生的主要事件。
1906年,美國的德福雷斯特發明了電子管,為計算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07年,德福雷斯特向美國專利局申報了真空三極體(電子管)的發明專利。真空三極體可分別處於「飽和」與「截止」狀態。「飽和」即從陰極到屏極的電流完全導通,相當於開關開啟;「截止」即從陰極到屏極沒有電流流過,相當於開關關閉。其控制速度要比艾肯的繼電器快成千上萬倍。
計算工具的演化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不同階段,例
如從「結繩記事」中的繩結到算籌、算盤計算尺、機械計算機等。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各自的歷史作用,同時也啟發了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研製思想。
1889年,美國科學家赫爾曼·何樂禮研製出以電力為基礎的電動製表機,用以儲存計算資料。
1930年,美國科學家范內瓦·布希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擬電子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量級。
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
、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缺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軟體方面的操作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MSI、SSI),主存儲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准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VLSI)。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於集成技術的發展,半導體晶元的集成度更高,每塊晶元可容納數萬乃至數百萬個晶體管,並且可以把運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個晶元上、從而出現了微處理器,並且可以用微處理器和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組裝成微型計算機,就是我們常說的微電腦或PC機。微型計算機體積小,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運算速度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過去的大型計算機。另一方面,利用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的各種邏輯晶元,已經製成了體積並不很大,但運算速度可達一億甚至幾十億次的巨型計算機。我國繼1983年研製成功每秒運算一億次的銀河Ⅰ這型巨型機以後,又於1993年研製成功每秒運算十億次的銀河Ⅱ型通用並行巨型計算機。這一時期還產生了新一代的程序設計語言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和網路軟體等。
隨著物理元、器件的變化,不僅計算機主機經歷了更新換代,它的外部設備也在不斷地變革。比如外存儲器,由最初的陰極射線顯示管發展到磁芯、磁鼓,以後又發展為通用的磁碟,現又出現了體積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讀光碟(CD—ROM)。
❹ 有什麼適合上班族做的副業
我是一名90後,周一到周五有一份清閑的文職工作,周末兩天在課外培訓班當美術老師,同時還有份線上兼職是PPT模板設計,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斜杠青年。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做兼職搞副業,其實就是想逼一逼自己,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價值,說句白話就是「想多搞錢,過更好的生活」。我和身邊朋友經常交流關於當下怎麼提高收入、提升生活水平,掙錢這件事,是真的要打開思路,找找自身的特長、價值或者興趣所在。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但是能產生多少效益,是看自己的選擇。我身邊有兼職做烘焙工作室的、有周末去託管學校兼職的、有代運營微信公眾號的,大家都在自己能接受的工作范圍內,合理的規劃著自己的時間。
我的第一份副業是美術培訓班老師
我大學念的美術專業,畢業後卻一直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比如行政助理、活動策劃等等。美術老師成為了我的第一份「副業」,它讓我不丟棄所學的專業知識,也填充了空閑的時間,帶來一份不錯的收入。
最初是朋友介紹到一個美術培訓機構臨時代班,我是美術專業畢業並且有教師資格證,是符合學校要求的;我做的准備就是一份美術相關的簡歷與作品集(A4列印),就這樣走上了美術兼職這條路,到現在也快8年了。周末課程也不算很多,時間安排是周六上午十點到下午4點,周日上午8點到下午3點半,完全可以兼顧休息和工作的,不會很累,聚會聚餐都不會耽誤。我只負責教學環節,不參與學校其他工作內容,光上課不會覺得很辛苦,我對小孩子比較有耐心,也很享受教學過程,享受學生完成作品後拍照的時刻,能給我帶來很大的滿足感。從事教育行業工作,也能給自身帶來一個正面積極的標簽。不過培訓機構全職的美術老師,除了教學還會參與招生推廣等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樣也會比較繁瑣復雜,容易產生倦怠煩躁。對美術老師兼職有興趣的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考慮是否適合自己。
關於收入情況
我僅在docer稻殼兒這一個平台發布設計。截至目前,僅一個模板累積收入已到賬一萬多。平均每月平台代扣除10%稅費,到賬會有1000-1300之間,淡季是700左右。淡季就是寒暑假期間,因為我的模板內容是教育教學匯報卡通類。這個收入,作為一項副業雖然不算多,但是它算是「一勞永逸」。認真做好一個模板,就等著它自己產生價值,不需要後期維護管理。定期查看收益余額,平台規定余額超500以上就可以申請提現。平台到款周期較長,平均一個月至一個半月打款,雖然晚到,但不會不到。多一份收入,能平衡一下生活的開支,何樂而不為。
做PPT模板設計師,真是我目前覺得最幸運的一份副業收入。安全可靠,靠知識和能力變現,不需要投入太多後續精力和時間成本,只不過對自身的能力水平有一定要求,但這是可以通過學習提升的。2020年9月,在我懷著幸運激動的心情發布了一篇關於PPT模板設計師的副業經驗後,得到了很多的點贊收藏評論,我盡可能的都對評論和私信進行了回復。
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想增加收入,提升生活品質,這是一個很積極向上的源動力。希望不要想著「一夜暴富」「一蹴而成」的事,要相信積累和沉澱,要相信一份付出一份收獲,用七分努力來等待三分運氣,這是我一直秉持的人生態度。如果想做PPT模板設計這個副業,就需要多多搜集素材,多製作多練習。
我也會在接下來尋找更多的安全可靠合理合法的能增加收入的副業工作,豐富生活的同時也豐富錢包,一舉兩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