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pythonclass使用方法

pythonclass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4-10-07 15:58:43

A. python class用法理解

python中class用法是什麼呢?不知道的小夥伴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class的定義及常用稱呼:
類(Class): 用來描述具有相同的屬性和方法的對象的集合。它定義了該集合中每個對象所共有的屬性和方法。
對象:它是類的實例化。
方法:指類中定義的函數。
2、類對象支持兩種操作:
屬性引用和實例化。
屬性引用的語法:obj.屬性
類實例化的語法:obj = 類名()
類中方法的調用:obj.方法名()
3、舉例:
例1
class student(object): #自定義一個類student
def speak(self): ## 哪個對象調用了這個方法,self就是那個對象;可以把self理解為一個形參
print(%s 說:我今年%s歲 % (self.name, self.age))
john = student() #類student 實例化一個對象john
john.name = 約翰 # 給對象添加屬性
john.age = 19
john.speak() # 調用類中的 speak()方法
此時的輸出為
約翰 說:我今年19歲
例2
class student(object): # 定義構造方法 有init,有別於自定義類
def __init__(self, n, a): #__init__() 是類的初始化方法;它在類的實例化操作後 會自動調用,不需要手動調用;
self.name = n
self.age = a # 設置屬性
def speak(self): # 定義類中的普通方法
print(%s 說:我今年%s歲 % (self.name, self.age))
john = student(約翰,19) #類student 實例化一個對象john
john.speak() # 調用類中的 speak()方法
最後的輸出同上個例子
在python中使用__開頭 並以__結尾的方法,稱之為魔法方法;
init(self) 是類的初始化方法,也稱構造方法,是一種特殊的魔法方法; init(self)在實例化後,會自動調用,而不用手動調用,所以一般把屬性設置在_init__()里;
常用到的魔法方法還有:str(self) 、 del(self)等。
4、類的繼承以及super,self的使用:
子類繼承父類,即子類擁有了父類的屬性和方法。
python中類的初始化都是__init__()。所以父類和子類的初始化方式都是__init__()
但是如果子類初始化時沒有這個函數,那麼它便調用父類的__init__();(對應例input1)
如果子類種調用了父類的init,但自己又定義了自己的init,那麼就會覆蓋父類的初始化函數,只顯示子類自己的初始化。(對應例input2)
input1:
class Animal(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我是父類
class Panda(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使用super的方式來顯示調用父類的__init__()函數
super(Panda, self).__init__() # 第二種super初始化的方式
if __name__==__main__:
panda = Panda() #實例化Panda
print(panda.name)
output1:
我是父類
input2:
class Animal(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我是父類
class Panda(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name = panda
if __name__==__main__:
panda = Panda()
print(panda.name)
output2:
panda
2. self和super的區別:
(1) self是首先調用自身的方法如果自身沒有再去父類中找;super是直接從父類中找方法
(2)self是類(可以理解為形參),super是預編譯指令
反正要繼承父類,直接上super就ok了
input3:
class Animal(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我是父類
def A(self): #父類中的A方法
print(父類的A方法)
class Panda(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myname = panda
def A(self): #子類中的A方法
print(子類的A方法)
def B(self):
self.A() #self調用A
super().A() #super調用A
if __name__==__main__:
panda = Panda()
panda.B() #通過B函數來調用A方法,查看self和super的區別
output3:
子類的A方法#我們說過self是先從自身找方法,沒有再去父類找
父類的A方法#而super則是直接從父類中找

B. python類裡面的class是什麼意思啊求

明確答案:在Python中,類是一種定義對象結構和行為的編程結構。類可以包含數據和能夠操作這些數據的方法。而其中的「class」是一個關鍵字,用於定義一個新的類。

詳細解釋

1. 類的基本概念:在Python等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中,類是創建對象的模板或藍圖。它定義了一個對象的屬性和方法。屬性是對象的數據部分,描述了對象的特徵;方法是對象可以執行的操作或行為。

2. 「class」關鍵字的作用:在Python中,我們使用「class」這個關鍵字來定義一個類。它告訴解釋器我們要開始定義一個特定的類,該類描述了對象的結構以及對象如何與程序的其他部分交互。

3. 類的內部構成:類內部可以包含多個方法和屬性。方法是在類內部定義的函數,用於操作對象的屬性或執行特定的任務。屬性是存儲特定值的地方,這些值描述了對象的狀態或特徵。通過類的實例化,我們可以創建具體的對象,這些對象具有類中定義的屬性和方法。

4. 類的應用:類是面向對象編程的基石之一。通過類,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組織和管理代碼,增強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同時,類也是實現封裝、繼承和多態等面向對象特性的基礎。

總的來說,Python中的「class」是定義一個新類的關鍵字,它幫助我們創建具有特定屬性和行為的對象,從而實現更高效的代碼組織和執行。

C. python 中的 類方法 @ classmathod 怎麼用 請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classmethod修飾符對應的函數不需要實例化,不需要 self 參數,但第一個參數需要是表示自身類的 cls 參數,可以來調用類的屬性,類的方法,實例化對象等。

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class A(object):

bar = 1

def func1(self):

print ('foo')

@classmethod

def func2(cls):

print ('func2')

print (cls.bar)

cls().func1() # 調用 foo 方法

A.func2() # 不需要實例化


輸出為:

D. python class用法理解

python中class是類

類(Class):用來描述具有相同的屬性和方法的對象的集合。它定義了該集合中每個對象所共有的屬性和方法。對象是類的實例。

python的class(類)相當於一個多個函數組成的家族,如果在這個Myclass大家族裡有一個人叫f,假如這個f具有print天氣的作用,那麼如果有一天我需要這個f來print一下今天的天氣,那麼我必須叫他的全名MyClass.f才可以讓他給我print,即在調用他的時候需要帶上他的家族名稱+他的名稱。

屬性:屬性就是在這個類里的變數。如果變數是物品,那麼不同的屬性就是這個大家族裡不同的物品

方法:方法就是在這個類里的函數。如果函數是人,那麼不同的方法就是這個大家族裡不同的人。

類的構造方法__init__(),假如init()也是人,但是他是家族和外界聯絡員,當外界的人想調用自己家族的人,就必須要先告訴他,所以只要家族的人被調用,那麼init()就會被先執行,然後由他去告訴那個被調用的人,執行被調用的。

閱讀全文

與pythonclass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各種直線命令詳解 瀏覽:859
程序員淚奔 瀏覽:143
素材怎麼上傳到伺服器 瀏覽:513
android百度離線地圖開發 瀏覽:187
web可視化編程軟體 瀏覽:288
java筆試編程題 瀏覽:742
win11什麼時候可以裝安卓 瀏覽:560
java不寫this 瀏覽:999
雲點播電影網php源碼 瀏覽:95
pythonclass使用方法 瀏覽:226
移動加密軟體去哪下載 瀏覽:294
php彈出alert 瀏覽:209
吉林文檔課件加密費用 瀏覽:136
感測器pdf下載 瀏覽:289
隨車拍app綁定什麼設備 瀏覽:898
方維團購系統源碼 瀏覽:993
linux反彈shell 瀏覽:159
列印機介面加密狗還能用嗎 瀏覽:301
二板股票源碼 瀏覽:448
度人經pdf 瀏覽: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