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是個菜鳥,求學習方法!
經驗一: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鍾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或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後來我在每晚安排復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經驗二:
學習效率這東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談起過。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某同學學習極其用功,在學校學,回家也學,不時還熬熬夜,題做得數不勝數,但成績卻總上不去其實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是十分著急的,本來,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而且,付出的多就應該回報很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里邊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效率指什麼呢?好比學一樣東西,有人練十次就會了,而有人則需練一百次,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勞逸結合。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那麼上課時的聽課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經歷來看,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這是必要的,不過我的預習比較粗略,無非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課本,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重點大致在心裡有個譜了,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預習時,我們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但就象我以前一個老師講的,任何人也無法集中精力一節課,就是說,連續四十多分鍾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課期間也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另外,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聽課效率,有時一節課就忙著抄筆記了,這樣做,有時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不抄筆記,不抄筆記是不行的,人人都會遺忘,有了筆記,復習時才有基礎,有時老師講得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並不需要全記,書上有的東西當然不要記,要記一些書上沒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題與典型解法,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東西。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
作題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選"好題",千萬不能見題就作,不分青紅皂白,那樣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題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題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後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題目,題並不需要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選好題後就可以認真地去做了。作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作題之後的過程,對於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清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分析過之後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這樣作題效率就會高得多。
經驗三:
學習效率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學習效率呢?
第一點,要自信。很多的科學研究都證明,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有效地開發這種潛力,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何時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這種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種必勝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擺脫失敗的陰影。相反,一個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會一事無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遠的自卑之中。
提高學習效率的另一個重要的手段是學會用心。學習的過程,應當是用腦思考的過程,無論是用眼睛看,用口讀,或者用手抄寫,都是作為輔助用腦的手段,真正的關鍵還在於用腦子去想。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比如說記單詞,如果你只是隨意的瀏覽或漫無目的地抄寫,也許要很多遍才能記住,而且不容易記牢,而如果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運用聯想的方法去記憶,往往可以記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遺忘。現在很多書上介紹的英語單詞快速記憶的方法,也都是強調用腦筋聯想的作用。可見,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發揮腦的潛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另一個影響到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緒。我想,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飽滿而且情緒高漲,那樣在學習一樣東西時就會感到很輕松,學的也很快,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學習效率高的時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有較為開朗的心境,不要過多地去想那些不順心的事,而且我們要以一種熱情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因為這樣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很有好處的。這樣,我們就能在自己的周圍營造一個十分輕松的氛圍,學習起來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經驗四:
很多學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績總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學習效率太低。同樣的時間內,只能掌握別人學到知識的一半,這樣怎麼能學好?學習要講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徑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中午堅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學習時要全神貫注。
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我學習的時侯常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腦與課本交流。
三、堅持體育鍛煉。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鬆鍛煉。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煉,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四、學習要主動。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郁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干凈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系,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評:學習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習之外的其他因素,這是因為人的體質、心境、狀態等諸多因素與學習效率密切相關。
總結
學習必須講究方法,而改進學習方法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
可以這樣認為,學習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因此,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提高學習效率就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直接途徑。
提高學習效率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探索和積累。前人的經驗是可以借鑒的,但必須充分結合自己的特點。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學習之內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學習之外。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另外還要注意"專心、用心、恆心"等基本素質的培養,對於自身的優勢、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認識。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漫談學習方法
下面主要談五個方面的學習方法。
(一)抓好預習環節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內容,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准備過程。有些學生由於沒有預習習慣,對老師一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教師講課。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老師叫干什麼就干什麼,顯得呆板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學生雖能預習,但看起書來似走馬觀花,不動腦、不分析。這種預習一點也達不到效果。
1.預習的好處
(1)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拌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
(2)有利於聽課時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對聽課內容選擇性強。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裡應該重點記筆記,做到心中有數。
(3)預習有利於弄清重點、難點所在,便於帶著問題聽課與質疑。注意力集中到難點上。這樣,疑惑易解,聽起來輕松、有味,思起來順利主動,學習效果高。
(4)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水平。由於課前預習過,講的內容和板書,心中非常清楚。上課時可以不記或少記書上有的,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復提醒的關鍵問題。從而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
2.預習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對課本內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難也不必鑽深,只需順手用筆作出不同符號的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但對牽涉到已學過的知識以及估計老師講不到的小問題,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滅「攔路虎。」
(2)若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鋪開,每門功課都搞提前預習。這樣做會感到時間不夠用。顯得非常緊張,不能達到預習效果。因此,剛開始預習時,要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嘗到甜頭,取得經驗後,並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鋪開。
(3)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反之,就少預習幾門,鑽得淺一點。切不可以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4)學習差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還需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一點時間去預習。其實,這種學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預習上。學習由預習、上課、整理復習、作業四個環節組成。缺了預習這個環節就會影響下面環節的順利運轉。這些學生必須作好在短期內要多吃點苦的思想准備。在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後,要安排一點時間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同時,還可以減少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也就會改變,就再也不需加班加點了。
3.預習的要求
(1)要注重講究實效,不搞形式。要根據學習計劃安排時間,不能顧此失彼。預習一般要安排在新課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這樣,印象會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重點選擇那些自己學起來吃力,又輪到講授新課的科目進行預習,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預習。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周要講授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2)預習的任務是通過初步閱讀,先理解感知新課的內容(如概念、定義、公式、論證方法等),為順利聽懂新課掃除障礙。具體任務是:①復習、鞏固和補習有關已學的舊知識,找出新課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把理解不透的記下來。②初步弄清新課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這些知識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什麼?並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費解的地方。③預習時要看、思、做結合進行。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的重要內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應該認真想一想;需要記的就應該記下來。思:指有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准備工作以及對課本後的練習題要進行嘗試性的做一做。問答題答一答。不會做,不會答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教師在授課時集中注意聽講或向老師提出。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這樣做能使自己對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聽課環節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聽課時,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邊聽邊記,基本上能把教師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乾脆不記,只顧聽講;有的邊聽邊劃邊思考。思考時,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教師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比較。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聽好課的目的呢?總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帶著問題聽,聽清內容,記住要點,抓住關鍵,著重聽老師的講課方法與思路,釋疑的過程與結論。具體要求:
1.要充分認識老師在上課時的重要作用。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他在課堂中的分析講解遠比課後輔導要詳細得多,這也是學生自已看書無法比較的。課堂教學是老師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一條最簡捷的路。因此,每個學生都應該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上好每一節課。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跟著老師的講課思路走,千萬不能思想開小差。如果在老師啟發下,自己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來,等下課後再去深入思考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總之,課堂上的「分心」,是學習的大敵。
3.聽課中可以嘗試在老師沒有作出判斷、結論之前,自己試作判斷、試下結論。看看自己想的與老師講的是否一致。找出對與不對的原因。
4.要力求當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質、內部聯系及規律的思考過程。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當堂理解呢?在課堂上,你想的應與老師講的統一,你思考的問題應與老師講的問題統一。在教師的啟發下,你要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現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應舉手提出問題。如果課堂上老師沒有時間解答你的問題,應繼續聽老師的講解。課後再去請教老師。
5.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跑。聽課是為了增長知識和發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等同起來。高水平的聽課應該不僅注意老師傳授的具體知識,更應該注意老師講課的思路。追著老師的思路跑,目的在於把老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搞清楚。學習老師是如何進行周密科學思考的,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學生不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而偏重於記憶老師的推導,總結出來的公式或結論,認為這是聽課的主要目的。其實,這樣掌握的知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識。這種死知識忘得快,又不能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更談不上發展智力。
6.要抓住一節課的知識內容和學科特點的關鍵。知識內容的關鍵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關系式以及公式、定義。當老師講解這些關鍵知識時,你一定要特別注意,抓住不放。同樣,不抓住學科特點的關鍵學習,也會影響你的學習效果。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容體系、發展思路、訓練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點。學習中非抓住這些特點不可。如物理、化學、生物課要特別注意觀察和實驗,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思考來掌握科學概念和規律。數學要通過大量演算,證明等練習獲得數學知識,培養出數學思維能力。語文和外語在聽課時,主要抓住字、詞、句、篇等方面的知識點,並且通過聽、說、讀、寫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三)緊抓復習環節
復習是對前面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再加工,並根據學習情況對學習進行適當調整,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准備。因此,每上完一節課,每學完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冊書都要及時復習。若復習適時恰當,知識遺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國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通過實驗發現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後只能保持44%;一天後能記住33%;兩天後留下的只有28%;六天後為25%。所有的人,學習的知識都會發生先快後慢的遺忘過程。一些記性好的學生是因為能經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復習,做到「每天有復習,每周有小結,每章有總結」,從而形成了驚人的記憶力。因此,很多學生對所學知識記不住,並不是腦子笨,而是不善於復習,或復習功夫不深。
1.復習的要求
(1)課後應及時把老師講的和板書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里過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後翻開筆記,查找漏缺。
(2)看教材時,應邊看邊思,深思重點、難點。分析疑點、深化理解。
(3)看閱必要的參考書,充實課堂所學的內容。
(4)整理與充實筆記,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深化、簡化、條理化,並按規律去加強記憶。
(5)加強練習。練習一般應在復習後進行,也可邊復習邊練習。在復習過程中,加強練習,能提高復習效果。
(1)及時復習。當天學的知識,要當天復習清,決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帳」。否則,內容生疏了,知識結構散了就要花費加倍時間重新學習。要明白「修復總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緊緊圍繞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定律復習。思考它們是怎麼形成與推導出來的?能應用到哪些方面?它們需要什麼條件?有無其他說法或證明方法?它與哪些知識有聯系?通過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識。
(3)要反復復習。學完一課復習一次,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復習一次。學習一階段系統總結一遍。期末再重點復習一次。通過這種步步為營的復習,形成的知識聯系就不會消退。
(4)復習要有自己的思路。通過一課、一節、一章的復習,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寫成小結、列出圖表、或者用提綱摘要的方法,把前後知識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
(5)復習中遇到問題,不要急於看書或問人,要先想後看(問)。這對於集中注意力、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很有好處。每次復習時,要先把上次的內容回憶一下。這樣做不僅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而且對記憶有很好的效果。
(6)復習中要適當看點題、做點題。選的題要圍繞復習的中心來選。在解題前,要先回憶一下過去做過的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在這基礎上再做題。做題的目的是檢查自己的復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綜合題能加深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獨立完成作業環節
獨立完成作業是深化知識,鞏固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復習與應用相結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學生沒有真正利用好這個環節。他們一下課就搶著做作業,作業一完,萬事大吉。更有些學生課上根本沒聽懂,下課後也不問,作業抄襲後向老師交差完事。其實,做好作業有以下意義:
1.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通過做作業可以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
2.通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變換搞熟練。總之,有利於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3.可以培養思維能力。因為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促使自己積極思考,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做完作業後,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為總復習積累資料。復習時,翻閱一下記錄的作業,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業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審題。審題是做作業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個題目,首先應判斷它屬於哪一類,難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題目的條件和要求。已知條件是什麼?從題目提供的信息中還能挖掘出什麼條件?它的要求是什麼?同時要讓自己的思路順著題目的路子思考。通過思考、准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有哪些,題目要求的結論是什麼。在審題過程中,還要注意哪些地方沒有直接用語言表示出來,而隱含在題目中的其他形式條件,即注意隱含條件的挖掘。
2.尋找解題途徑。方法一般有三種:一種是「由因導果」,可以表述為:「已知→可知→可知……」,最後到達結論。第二種是「執果索因」,即結論←需知←需知←……」。這樣一層一層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條件全部有了為止。這樣。已知條件和要求結論之間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種是對於一些比較復雜的題目,就需要我們用前兩種的綜合辦法,以盡量縮短條件與結論的距離。即一方面從已知條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間結果,另一方面根據題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間結果。需知與已知一旦統一,則可得到解題的途徑。
在尋找解題途徑中,要廣泛聯想與這些條件和結論有關的概念、公式、法則和方法等。聯想過去是否解過和與此相同或相近的題目。那時是怎樣解的?如果能聯想起有關的舊知識,即與此題相應的規律原理、原則、公式就會浮現在腦海中,使解題的思路更加開闊。聯想越廣,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題效果也越佳。
有時因為題目較復雜,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審題的過程畫成簡圖。這實際上是一個運用學過的知識,把題目加工、改造的過程。經過加工,思路明了,解題捷徑就會出現在眼前。
3.正確解題,經過①②兩個步驟,已經尋得解題的途徑,判定了解題的方案。但在實施時還要注意解題的保質保量。要做到這點,解題的步驟必須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書寫規范化,格式明了,表達准確。要做到這點,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除此以外,在解題中,重要的知識點應寫出來,繁題要簡寫,簡題要詳寫。
4.注意檢查。就是回過頭來再檢查一遍,看看是否題目要求的解都求出來了,有沒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題目的要求,有沒有錯解。檢查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環。檢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檢查法。即從審題開始,一步步檢查。這種方法可以檢查出計算、表達上的錯誤。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結果是否一樣。③代入法。將計算結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時,還要注意鍛煉一題多解、一題多想。比較歸類的解題習慣,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認真記好課堂筆記
記筆記是為了學,為了懂,為了用。記筆記的原則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簡練明白,提綱挈領,詳略得當。難點不放過,疑點有標記。不亂,不混,條理明。對聯想、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記。筆記要留有空白處,便於復習時補缺。
⑵ 電腦音頻技術指標有哪些音頻技術性能指標
① 音效卡的技術指標是什麼
這個東西我不是很懂,幫你找一下資料
音效卡的性能指標有以下幾種:
(1)采樣的位數。
采樣的位數有8位、16位、32位。位數越大,精度越高,所錄制的聲音質量也越好。
(2)最高采樣頻率。
最高采樣頻率即每秒鍾採集樣本的數量,一般音效卡提供了 11.025kHZ、22.025kHz、44.1kHz 的采樣頻率,目前,較高檔的音效卡采樣頻率可達 48kHz,今後也許還會出現更高采樣頻率的音效卡。
(3)數字信號處理器(DSP)
數字信號處理器是一塊單獨的專用於處理聲音的處理器。帶 DSP 的音效卡要比不帶 DSP 的音效卡快的多,而且可以提供更好的音質和更高的速度;不帶 DSP 的音效卡要依賴 CPU 完成所有的工作。
(4)還原 MIDI 聲音的技術。
現在的音效卡都支持 MIDI標准,MIDI 是電子樂器介面的統一標准。音效卡中採用兩種技術還原 MIDI 聲音,即 FM 技術與波表技術。
(5)對 Internet 的支持。
為了搭乘 Internet 快車,許多音效卡製造商都開始在自己的產品中提供對 Internet 的支持,如創新公司的 SOUND BLASTER 32 SE PN。
(6)內置混音晶元
內置混音晶元或功放卡中的內置混音晶元,可完成對各種聲音進行混合與調節的工作,該晶元具有功率放大器,可以在無源音箱中放音
我也是查資料得出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② 音效卡的技術參數有哪些
音效卡參數
采樣位數:即采樣值或取樣值。它是用來衡量聲音波動變化的一個參數,也就是音效卡的解析度或可以理解為音效卡處理聲音的解析度。它的數值越大,解析度也就越高,錄制和回放的聲音就越真實。而音效卡的位是指音效卡在採集和播放聲音文件時所使用數字聲音信號的二進制位數,音效卡的位客觀地反映 了數字聲音信號對輸入聲音信號描述的准確程度。常見的音效卡主要有8位和16位兩種,如今市面上所有的主流產品都是16位及以上的音效卡。
采樣頻率:即取樣頻率,指每秒鍾取得聲音樣本的次數。采樣頻率越高,聲音的質量也就越好,聲音的還原也就越真實。采樣頻率有8KHz,11.025KHz, 22.05KHz,16KHz,37.8KHz,44.1KHz,48KHz等等。在16位音效卡中常用的有22KHz,44KHz等幾樣,其中, 22KHz相當於普通FM廣播的音質,44KHz相當於CD音質。
MIDI: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意為音樂設備數字介面。它是一種電子樂器之間以及電子樂器與電腦之間的統一交流協議,MIDI是電腦音樂的代名詞,MIDI文件非常 小巧。MIDI要形成電腦音樂必須通過合成。早期的ISA音效卡普遍使用的是FM合成,即「頻率調變」,它運用聲音振盪的原理對MIDI進行合成處理,由於 技術本身的局限,效果很難令人滿意。
而現在的音效卡大都採用的是波表合成(WAVE TABLE)了,它首先將各種真實樂器所能發出的所有聲音(包括各個音域、聲調)進行取樣,存儲為一個波表文件。在播放時,根據MIDI文件記錄的樂曲信 息向波表發出指令,從「表格」中逐一找出對應的聲音信息,經過合成、加工後回放出來。由於它採用的是真實樂器的采樣,所以效果自然要好於FM。
一般波表的樂器聲音信息都以44.1KHz、16Bit的精度錄制,以達到最真實的回放效果。理論上,波表容量越大合成效果越好。根據取樣文件放置位置和由專用微處理器或CPU來處理的不同,波表合成又常被分為軟波表和硬波表。
復音數:「復音」是指MIDI樂曲在一秒鍾內發出的最大聲音數目。
波表庫:波表庫(DLS―Down Loadable Sample)其原理與軟波表頗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是將音色庫存貯在硬碟中,待播放時調入系統內存。但不同點在於運用DLS技術後,合成MIDI時並不利 用CPU來運算,而依靠音效卡自己的音頻處理晶元進行合成。而且這種波表庫可以隨時更新,並利用DLS音色編輯軟體進行修改。
音頻API:API是編程介面的含義,其中包含著許多關於聲音定位與處理的指令與規范。它的性能將直接影響三維音效的表現力。如今比較流行的API有Direct Sound 3D、A3D和EAX等。
Aureal 3D(A3D):A3D是由傲銳公司開發的一種互動3D音效技術,使用這一技術的應用程序可以根據用戶的輸入而決定音效的變化,產生圍繞聽者的3D定位音效,帶來真實的 聽覺體驗。A3D分為1.0和2.0版,1.0版包括A3D Surround和A3D Interactive兩大應用領域,特別強調在立體聲硬體環境下就可以得到真實的聲場模擬;2.0則是在1.0基礎上加入了聲波追蹤技術,進一步加強了 性能,它是當今定位效果最好的3D音頻技術。
③ 數字音頻的技術指標是什麼
1、采樣率
通俗的講是指計算機每秒鍾採集多少個聲音樣本,是描述聲音文件的音質、音調,衡量音效卡、聲音文件的質量標准。采樣頻率越高,即采樣的間隔時間越短,則在單位時間內得到的聲音樣本數據就越多,對聲音波形的表示也越精確。
2、壓縮率
一般指文件壓縮前和壓縮後大小的比值,表示數字聲音的壓縮效率。
3、比特率
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傳送數據速度越快。聲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將模擬聲音信號轉換成數字聲音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是間接衡量音頻質量的一個指標。
4、量化級
描述聲音波形的數據是多少位的二進制數據,通常用bit做單位,如16bit、24bit。16bit量化級記錄聲音的數據是用16位的二進制數,因此,量化級也是數字聲音質量的重要指標。
形容數字聲音的質量,通常就描述為24bit(量化級)、48KHz采樣,比如標准CD音樂的質量就是16bit、44.1KHz采樣。
(3)電腦音頻技術指標有哪些
在全模擬的音頻系統中,信號記錄是制約系統指標的「瓶頸」。數字錄音機產生後,動態范圍很快增加到98dB,失真降低了十幾倍,而且沒有了抖晃。近幾年動態范圍已經可以完全滿足我們對聲音動態的需要,而且數字信號的多代復制能夠沒有音質劣化。
在信號加工處理方面,模擬的均衡器、混響器、濾波器和壓縮限制器大多都存在性能指標低、功能少、體積大、攜帶與使用不便利的弊端,數字化後有效改善了這些缺點,不僅擴展了模擬設備的功能,同時產生了聲音激勵器、鑲邊器等模擬時難以實現的設備。
模擬音頻信號在傳輸時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大到自然界的雷電、工業上的馬達、電火花機床、變壓器等,小到電冰箱等家用電器都容易干擾模擬信號,而且很難消除。此外,模擬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尤其是高頻成分會產生衰減,即使放大和均衡後可以恢復幅度,也會使雜訊也隨之增加。
現在我們通常採用的脈沖編碼調制(PCM)數字音頻信號抗干擾性很強,而且在接收端也可以把混入的丟失及干擾的信號進行糾錯、剔除和彌補,使其恢復原狀。數字音頻壓縮技術能夠在原有模擬頻帶中增添數字信號的傳輸路數。
④ 音效卡的技術指標
采樣精度值對聲音進行「模擬-數字」變換時,對音量進行度量的精確程度。就好像刻度越精密的尺子測量出的長度越准確那樣,采樣精度越高,聲音聽起來就越細膩,「數碼化」的味道就越不明顯。專業音效卡支持的采樣精度通常包括:16bit/18bit/20bit/24bit。
對於聲音的成品而言,最常用的音質標準是16bit/44.1kHz,即CD品質。無論在錄音時採用了多高的采樣率和采樣精度,最終生成立體聲音頻文件時都必須將聲音格式化為CD標准,以便使其能夠在絕大多數的音響設備上順利播放。
使用高於CD音質的標准進行錄音的好處是,如果不能保證聲源信號與原始波形高度一致,那麼經過了多次處理後,這個差別就會明顯增大。此外,使用高的采樣率與采樣精度錄制音頻,量化雜訊將會降至最低水平。 信噪比指有效信號與背底雜訊的比值,由百分比表示。其值越高,則說明因設備本身原因而造成的雜訊越小。
⑤ 音頻技術性能指標
6月24日 07:25 技術分析作為一種證券分析工具,在應用時,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技術分析必須與基本面的分析結合起來使用,才能提高其准確程度,否則單純的技術分析是不全面的。
2.注意多種技術分析方法的綜合研判,切忌片面地使用某一種技術分析結果。
3.前人的和別人的結論要經過自己通過實踐驗證後才能放心地使用。
4.政策與技術面有沖突時,技術面服從於政策面。
⑥ 音響系統有哪些主要技術指標
音響系統的好壞往往需要看一些參數下面就是一些主要的技術指標了音響系統 音響音響系統主要技術指標頻率特性:音響設備重放時的頻率范圍(頻率響應)以及信號幅度隨頻率的變化關系。幅頻特性:幅度的單位是dB,頻率的單位是Hz。音響系統的頻率響應至少達到32-18000Hz,在此頻率范圍內信號幅度變化應小於2dB。信噪比:在同一參考點有用信號、與噪音的比值的對數。在音箱輸入點信噪比70dB,人耳距音箱一米噪音幾乎不可聞,Hi-Fi系統一般達到100dB以上。
動態范圍:音響設備重放時最大不失真輸出功率與靜態時系統噪音輸出功率之比的對數。Hi-Fi系統一般達到100dB以上。 失真度:音響設備重放時,音源信號的失真程度。有諧波失真、交調失真、瞬態失真。Hi-Fi系統諧波失真一般小於1%。 立體聲分離度:左右兩聲道的分離度。反映左右兩聲道的串擾程度。立體聲平衡度:左右兩聲道的信號增益之差。
⑦ 音箱的常見技術指標有哪些
音箱基本上是由三大部分組成的:喇叭,分頻器,箱體。按照喇叭只數的多少分為兩單元,三單元。。。。
還有一種是把高音喇叭與低音喇叭做成一體的,稱為同軸單元,從外表上看是一個單元,實際上仍屬兩單元。
分頻器顧名思義就是把可聞聲音的頻段[20--20000Hz]分成幾個頻段,分別送往對應的喇叭單元。按照頻段劃分的多少,分成高,低音兩段的叫兩分頻分成高,中,低三段的叫三分頻,依次類推。
箱體,一般由原木或中密度板作成,按照箱體結構又分為密閉箱[無倒相孔,箱體內部空氣與外部絕緣],倒相箱[有倒相孔]。還有一些不大多見的箱體構造:迷宮式,指數式,負阻式,號筒式等。
按照音箱的使用范圍分為:專業箱[用於演出,廳,堂,場,館的擴聲]
監聽箱[用於各種錄音機構的專業監聽]民用箱。
按照音箱的放置方式又分為書架箱和落地箱,書架箱多是兩單元,兩分頻結構,多使用在20平方以內的房間內。落地箱多是多單元,多分頻結構。多使用在20平方以上。
音箱的性能指標:
一般音箱都標明他的許多應用參數最常見的有:
功率:一般用W或VA 計量,常見的為 標稱功率[額定功率,不失真功率]是指非線形失真不超過該音箱標准范圍的條件下的最大輸入功率。他是該音箱的正常工作功率,長期連續工作不致損壞。
靈敏度: 他的定義是,在音箱上施加1瓦功率的粉紅雜訊電壓時,在離參考點一米處所產生的聲壓。以分貝[db]表示。音箱的靈敏度越高,在同樣的驅動功率下就越響,這在使用小功率的功放時,靈敏度就顯得很重要了。
阻抗:它是指音頻信號加在音箱輸入端,音箱所呈現出的一個純阻。常見的有4歐,8歐,國外也有3歐,5歐系統的。使用時注意要與功放的輸出阻抗相匹配。特別是膽機對音箱阻抗的匹配尤其重要。
頻響范圍:
它的定義三言兩語不好說清,一般的是指音箱在音頻范圍內高低兩端下降負 3 db時的頻率重放范圍。自然是越寬越好了,現在的HI-FI音箱在高頻端做到20000HZ乃至30000HZ的重放以不成問題,低頻段由於受揚聲器口徑的限制和箱體容積的限制,做到20HZ就很不容易了,一般書架式音箱的低頻段就更差了。
好了,現在你已經對音箱有所認識了。說真的它很簡單,但是要做好卻極不簡單。對於初燒友來說在掌握了一定的音箱知識基礎後,自己動手製作一對入門級的HI-FI音箱也不是很難的。特別是現在一些商家推出了不少音箱套件,你只要按照製作圖紙仔細安裝,成功率是極高的,而且由於這些套件已經經過廠家精心設計和搭配,所以音質和效果就有了一定的保證,而其成本只有成品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筆者用紳士寶8545K單元精心製作的音箱與用一套單 元的進口音箱相比較,經多位資深發燒友聽音評價,音效絕不在洋貨之下,而成本只有三千多元,只有進口貨的四分之一。
製作音箱千萬不要拉郎配,買幾個單元和分頻器,買個成品箱體往上一裝完事。這樣製作出來的音箱是絕對不會好的。而且現在市場上偽劣假冒產品太多,質量得不到保證。比較保險的辦法是從一些信譽較高的銷售單位郵購成套套件。如果你的木工手藝不錯的話,自己按照推薦圖紙打造箱體也是完全可以的,或者找木工師傅代勞,只要箱體容積和低音單元推薦容積相配即可。
回答者:djs3196 - 舉人 四級 9-23 02:35
⑧ 音頻信號的指標
頻帶寬度:音頻信號的頻帶越寬,所包含的音頻信號分量越豐富,音質越好 。
動態范圍:動態范圍越大,信號強度的相對變化范圍越大,音響效果越好 。
信噪比:信噪比SNR(SignaltoNoiseRatio)是有用信號與雜訊之比的簡稱。噪音可分為環境噪音和設備噪音。信噪比越大,聲音質量越好 。
主觀度量法:人的感覺機理對聲音的度量最有決定意義。感覺上的、主觀上的測試是評價聲音質量不可缺少的部分。當然,可靠的主觀度量值是較難獲得的 。
⑨ 數字音頻的技術指標主要是哪三項
采樣頻率,量化位數,聲道數
⑩ 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有哪些
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與系統配置:
一.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1)字長:字長是CPU能夠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位數,它直接關繫到計算機的計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長越長處理能力就越強。常見的微機字長有8位、16位和32位。
2)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指計算機每秒中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MIPS為單位。
3)主頻:主頻是指計算機的時鍾頻率,單位用MHz表示。
4)內存容量:內存容量是指內存儲器中能夠存儲信息的總位元組數,一般以KB、MB為單位。
5)外設配置:外設是指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
6)軟體配置:包括操作系統、計算機語言、資料庫語言、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通信軟體、漢字支持軟體及其他各種應用軟體。
二.微機系統的主要配置
微機的基本配置主要包括主機、鍵盤、磁碟驅動器、硬碟、顯示器等。
⑶ 少兒編程是什麼,怎麼學
少兒編程教育是通過編程游戲啟蒙、可視化圖形編程等課程,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創新解難能力的課程。
少兒編程學習年齡段:
4-6歲:少兒編程小游戲
這一階段不必刻意學習,可以玩一些不含字母的編程小游戲,比如用指令控制一個角色到達終點,繞過障礙物,用循環來完成重復任務等等。
7-9歲:可視化少兒編程學習
這一階段孩子的邏輯思維開始更快地發展,家長可以為孩子安排系統的編程學習計劃,但還是要以興趣為主,讓孩子喜歡上編程。7-9歲的孩子可以用可視化的編程工具來完成稍微復雜一些的任務,比如Scratch少兒編程、App Inventor等。
10+歲:代碼編程語言學習
10+歲的孩子可以開始學習一門真正的編程語言,比如Python,初步學習演算法、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編程,嘗試編寫軟體。也可以接觸一些硬體編程,比如用Arino做個小機器人等等。
(3)編程聽音識路擴展閱讀:
目前,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將編程納入中小學基礎課,我國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也提出在中小學階段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可見,編程學習低齡化,正成為教育的新趨勢。作為互聯網原住民,電子產品深入影響著這些少兒的日常生活,學編程未必是拔苗助長。在分析、設計、優化的編程實踐中,孩子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將得到鍛煉。
不可否認,時下的少兒編程行業有待規范,但這並非編程本身的錯,關鍵在於如何讓它更好地與少兒對接。多一些圖形化編程、趣味化教學的探索,多一些由易到難的課程設置,必將有更多孩子進入編程的大門。
⑷ 學習編程都需要什麼條件
想要學習編程,不需要什麼條件,零基礎都可以學習。不過首先應該了解以下三個問題:
一、什麼是編程?
說到編程,估計很多沒有接觸過它的人想到的是電影里黑客快速敲擊著鍵盤,黑色屏幕上滾動著彩色神秘代碼的畫面。當然這只是編程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那麼真正的編程是什麼呢?它真的有那麼神秘嗎?
對於編程,網路的解釋如下:
編程是編寫程序的中文簡稱,就是讓計算機為解決某個問題而使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寫程序代碼,並最終得到相應結果的過程。
看完這些抽象的概念,是不是對於編程還是一臉懵逼,下面就來解釋一下我理解的編程吧!
當你按照別人設計好的流程在一步一步執行時,你就是在被編程。比如我們參加一個旅遊團,只能嚴格按照人家規定好的行程來,每一步都不能更改,這是被編程。只有當程序是我們自己設計的時,這才是在編程,比如計劃一次自由行,詳細安排出行計劃中的每一步,先去哪後去哪,決定在哪吃、吃什麼、住哪裡,這就是編程。
了解完什麼是編程,接下來要說的就是編程包含些什麼?
二、編程方向有哪些?
在這里有必要向題主普及一下,編程是個大概念,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並不是一個具象的課程。如果具象到某一課程的話,它主要包含以下課程:
JAVA;
PHP;
UI;
Web前端;
大數據
C語言;
C++;
Python ;
大致就是以上這些內容,如果的題主真的打算學編程的話,不妨先思考自己的學習方向,確定方向之後才好進行針對性的學習。
如何確定方向?源妹兒的建議是可以根據自己興趣愛好及薪資的高低來進行選擇。先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篩選出來,然後再根據薪資的高低來選。當然也可以選擇先看薪資,再根據興趣來選擇,這樣反過來也是可以的,還是看你現階段更看重哪個,或者更需要哪個?
三、確定方向後應該如何學習?
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後,題主要明白學習的方式無非兩種,一種是自學,一種是去培訓機構學。
兩種學習方式各有自己優缺點,題主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自學能力及自律能力來進行選擇。
自學的話,就是通過看相關的編程書籍和教學視頻來學習,現在這一類的資源在網上也是比較好找的,只是可能需要花費些時間。自學的優勢是通過自己慢慢摸索、鑽研,所掌握的知識會比較扎實,不容易遺忘。缺點就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以及較強的自學能力及自律能力。
如果題主沒有較好的耐心,也沒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自律能力,那或許去培訓機構學會更適合你。
去培訓的優勢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和你一起學習,會讓你充滿鬥志。如果同學都無法帶動你學習的積極性,那還有老師的監督,有老師經常詢問你的學習狀況,自然想墮落也是比較難的。缺點就是需要一定的金錢成本,一般培訓機構學習費用都在兩萬左右,其次就是時間不自由,去培訓機構學習,需要題主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最後就是培訓機構市場良莠不齊,篩選困難。
以上就堂妹兒的相關回答及建議,希望能有所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