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中,多線編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編程模型。多線編程可以讓程序在多個線程上同時運行,具有提高程序性能和優化CPU利用率的作用。下面是多線編程的基本流程:
1.創建線程:使用pthread_create函數創建需要的線程,這個函數原型如下:
函數參數說明:
retval:線程的返回值。
多線編程需要注意一些問題,例如線程之間的同步問題、共享數據的安全訪問等,需要使用互斥鎖、條件變數等技術來避免死鎖和數據不一致等問題。在編寫多線程程序時,需要特別注意這些問題。
總之,Linux多線編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編程模型,它可以在多個線程上同時運行程序,提高程序性能和優化CPU利用率。但需要注意線程之間的同步問題和數據共享的安全訪問等問題,以確保程序可以正確運行。
② 淺談linux 多線程編程和 windows 多線程編程的異同
linux下線程的實現,linux的線程編程有兩個庫pthread和pth,對於pthread的實現是內核方式的實現,每個線程在kernel中都有task結構與之對應,也就是說用ps命令行是可以看見多個線程,線程的調度也是由內核中的schele進行的。
再來看看Windows的多線程,Windows NT和Windows95是一個搶先型多任務、多線程操作系統。因為它使用搶先型的多任務,所以它擁有與UNIX同樣平滑的處理和進程獨立。多線程就更進一步。一個獨立的程序默認是使用一個線程,不過它可以將自己分解為幾個獨立的線程來執行,例如,其中的一個線程可以發送一個文件到列印機,而另一個可以響應用戶的輸入。這個簡單的程序設計修改可以明顯減少用戶等待的時間,讓用戶無需擔心長時間的計算、重繪屏幕、文件讀寫等帶來的不便。
多線程還可以讓你從許多高端的多處理器NT機器中得到好處。例如,你購買了一個高級的RISC機器,可以使用多達10個CPU晶元,但在開始的時候你只購買了一個CPU。你寫了一個簡單的Mandelbrot set程序,你發現需要15秒的時間來重新繪制Mandelbrot set的畫面。
那麼,Windows平台的線程和類Unix平台(包括Linux)的進程的區別是什麼呢?
熟悉WIN32編程的人一定知道,WIN32的進程管理方式與UNIX上有著很大區別,在UNIX里,只有進程的概念,但在WIN32里卻還有一個「線程」的概念,那麼UNIX和WIN32在這里究竟有著什麼區別呢?
UNIX里的fork是七十年代UNIX早期的開發者經過長期在理論和實踐上的艱苦探索後取得的成果,一方面,它使操作系統在進程管理上付出了最小的代價,另一方面,又為程序員提供了一個簡潔明了的多進程方法。
WIN32里的進程/線程是繼承自OS/2的。在WIN32里,「進程」是指一個程序,而「線程」是一個「進程」里的一個執行「線索」。從核心上講,WIN32的多進程與UNIX並無多大的區別,在WIN32里的線程才相當於UNIX的進程,是一個實際正在執行的代碼。但是,WIN32里同一個進程里各個線程之間是共享數據段的。這才是與UNIX的進程最大的不同。
對於多任務系統,共享數據區是必要的,但也是一個容易引起混亂的問題,在WIN32下,一個程序員很容易忘記線程之間的數據是共享的這一情況,一個線程修改過一個變數後,另一個線程卻又修改了它,結果引起程序出問題。但在UNIX下,由於變數本來並不共享,而由程序員來顯式地指定要共享的數據,使程序變得更清晰與安全。
③ linux系統下,c語言pthread多線程編程傳參問題
3個線程使用的都是同一個info
代碼 Info_t *info= (Info_t *)malloc(sizeof(Info_t));只創建了一個info
pthread_create(&threads[i],NULL,calMatrix,(void *)info); 三個線程使用的是同一個
我把你的代碼改了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pthread.h>
intmtc[3]={0};//resultmatrix
typedefstruct
{
intprank;
int*mta;
int*mtb;
}Info_t;
void*calMatrix(void*arg)
{
inti;
Info_t*info=(Info_t*)arg;
intprank=info->prank;
fprintf(stdout,"calMatrix:prankis%d ",prank);
for(i=0;i<3;i++)
mtc[prank]+=info->mta[i]*info->mtb[i];
returnNULL;
}
intmain(intargc,char**argv)
{
inti,j,k=0;
intmta[3][3];
intmtb[3]={1};
Info_t*info=(Info_t*)malloc(sizeof(Info_t)*3);
for(i=0;i<3;i++)
for(j=0;j<3;j++)
mta[i][j]=k++;
/*3threads*/
pthread_t*threads=(pthread_t*)malloc(sizeof(pthread_t)*3);
fprintf(stdout," ");fflush(stdout);
for(i=0;i<3;i++)
{
info[i].prank=i;
info[i].mta=mta[i];
info[i].mtb=mtb;
pthread_create(&threads[i],NULL,calMatrix,(void*)(&info[i]));
}
for(i=0;i<3;i++)
pthread_join(threads[i],NULL);
fprintf(stdout," ====thematrixresult==== ");
fflush(stdout);
for(i=0;i<3;i++)
{
fprintf(stdout,"mtc[%d]=%d ",i,mtc[i]);
fflush(stdout);
}
return0;
}
矩陣的計算我忘記了,你運行看看結果對不對
④ Pthread 並發編程(三)——深入理解線程取消機制
本文深入剖析了Pthread並發編程中的線程取消機制,這是一種用於終止線程執行的功能,僅在共享內存的多線程環境中有效。下面通過實例來呈現其工作原理。
在示常式序中,主線程調用pthread_cancel取消運行中的線程,如函數task,結果顯示出線程在列印"step1"後被中斷,證明了線程被成功取消。
深入分析指出,當線程被正常取消後,pthread_join用來獲取線程退出狀態,若返回值為PTHREAD_CANCELED,證明了取消機制的正確性。我們還研究了pthread_cancel的函數簽名和可能的返回值,例如ESRCH的錯誤情況。
線程取消機制的執行涉及到線程的狀態和取消類型,分為兩種狀態和兩種類型。當線程設置為不接受取消請求時,取消無效。通過pthread_setcancelstate函數可以控制線程的取消狀態。
clean-up handlers在線程被取消時執行,如通過pthread_cleanup_push添加清理函數。函數func中的clean-up handler演示了這一過程。線程退出時,pthread_exit和pthread_cancel都會按照特定順序執行clean-up handlers。
此外,文章還涉及了線程私有數據的概念,通過pthread_key_create和pthread_setspecific來管理線程獨有的數據,這些數據在線程結束時會被正確析構,釋放內存。
總結來說,線程取消機制的核心流程包括發送取消請求、響應取消、執行清理操作和析構線程私有數據。理解這些細節有助於在實際編程中更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線程行為。後續文章將探討更多並發編程主題,如線程調度和同步。
想要獲取更多深入內容,可訪問項目github.com/Chang-LeHung...,或關注公眾號「一無是處的研究僧」,探索更多計算機技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