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用Java和Redis設計一個高效的先入先出的隊列
分析:
redis的list底層是多個ziplist結構組成的「雙向」鏈表。中間部分還壓縮了一下。
最外層是由兩個哈希表構成的dict。
哈希表的get(key)時間復雜度為O(1),而且這個O(1)理論上不會因為所佔內存的大小和元素數目所改變。list的出隊列和入隊操作也都是O(1)。
Java的隊列時間復雜度也應為O(1)。
可不可以直接用redis的list做先進先出?
情況1,數據數量不多,可以用
情況2,數據量多,但存的數據是激活碼這樣簡單值一類,可以用。
情況3,list存的是要獲取數據的索引,大量數據的值已經存在redis的KV結構中。
這時候,如果數據每次獲取下一個數據都要執行redis的hash查找(O(1))然後redis的list從頭或者末尾出一個。經過網路IO返回,Java程序在用出來的key去請求redis去get(key) (O(1))。這里是兩次網路IO或者進程間的IO。
這時候,可以不用redis的list存索引而只是用redis大的KV哈希結構存鍵值。用①Java的隊列先進先出獲取下一個key或者②使用預先規定好的鍵生成的規則,讓鍵是有規則有順序的,比如自增ID,然後每次獲取都是ID++,而直接從redis.get(ID.next());來獲取值。
最後一種就是最高效的辦法,為了特殊場景的高效出隊列而設計。但是如果只是一般的數據量,使用redis的list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