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輸入兩個整數num1和num2,請你設計一個程序,計算並輸出它們的和,差,積,整數商及余數。用python實現。跪求
input_data =list((input("輸入num1,num2,空格分開")).split(' '))
num1 = int(input_data[0])
num2 = int(input_data[1])
print("和:" + str(num1 + num2) + ",差:" + str(num1 - num2) + ",積:" + str(num1*num2) + "商:"
+ str(num1//num2) + ",余數:" + str(num1%num2))
2. 使用python將一個正整數分解質因數。例如:輸入90,列印出90=2*3*3*5。應該要怎麼做
對n進行分解質因數,應先找到一個最小的質數k,然後按下述步驟完成:
(1)如果這個質數恰等於n,則說明分解質因數的過程已經結束,列印出即可。
(2)如果n<>k,但n能被k整除,則應列印出k的值,並用n除以k的商,作為新的正整數你n,重復執行第一步。
(3)如果n不能被k整除,則用k+1作為k的值,重復執行第一步。
程序源代碼:
實例(Python 2.0+)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def receNum(n):
print '{} = '.format(n),
if not isinstance(n, int) or n <= 0 :
print '請輸入一個正確的數字 !'
exit(0)
elif n in [1] :
print '{}'.format(n)
while n not in [1] : # 循環保證遞歸
for index in xrange(2, n + 1) :
if n % index == 0:
n /= index # n 等於 n/index
if n == 1:
print index
else : # index 一定是素數
print '{} *'.format(index),
break
receNum(90)
receNum(100)
以上實例輸出結果為:
90 = 2 * 3 * 3 * 5100 = 2 * 2 * 5 * 5
3. python/與//有什麼區別嗎
在Python編程中,"/"和"//"這兩個符號在運算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代表的是浮點數除法,其結果總是浮點類型,即使除數和被除數是整數。而"//"則表示整數除法,它會返回一個整數結果,這個結果是除法的商向下取整後的值。換句話說,"//"確保你得到的是一個整數,而捨去了任何小數部分。
如果你需要執行地板除法,即得到一個沒有小數部分的結果,使用"//"是明智的選擇。同時,如果你想計算兩個數相除的余數,可以利用取模運算符"%"。比如,(a // b)會返回a除以b的整數商,而(a % b)會給出余數。
至於比較運算符,Python提供了幾種不同的選項。"=="用於判斷兩個對象是否相等,如(a == b)會返回a是否等於b的結果。"!="表示不等於,(a != b)會檢查兩者是否不相等。還有"<>"(也寫作"!=")和">>"、"="、"<=",分別用於比較大小關系,返回True或False。這些運算符在判斷數值、字元串或其他可比較對象時非常有用。
4. python中//是什麼意思
在Python" // "表示整數除法。
Python其它表達式:
Python的表達式寫法與C/C++類似。只是在某些寫法有所差別。
主要的算術運算符與C/C++類似。+, -, *, /, //, **, ~, %分別表示加法或者取正、減法或者取負、乘法、除法、整除、乘方、取補、取余。
>>, <<表示右移和左移。&, |, ^表示二進制的AND, OR, XOR運算。>, <, ==, !=, <=, >=用於比較兩個表達式的值,
分別表示大於、小於、等於、不等於、小於等於、大於等於。在這些運算符裡面,~, |, ^, &, <<, >>必須應用於整數。
Python使用and, or, not表示邏輯運算。
is, is not用於比較兩個變數是否是同一個對象。in, not in用於判斷一個對象是否屬於另外一個對象。
Python支持「列表推導式」(list comprehension),比如計算0-9的平方和:
>>> sum(x * x for x in range(10))
285
Python使用lambda表示匿名函數。匿名函數體只能是表達式。比如:
>>> add=lambda x, y : x + y
>>> add(3,2)
Python使用y if cond else x表示條件表達式。意思是當cond為真時,表達式的值為y,否則表達式的值為x。相當於C++和Java里的cond?y:x。
Python區分列表(list)和元組(tuple)兩種類型。list的寫法是[1,2,3],而tuple的寫法是(1,2,3)。可以改變list中的元素,而不能改變tuple。
在某些情況下,tuple的括弧可以省略。tuple對於賦值語句有特殊的處理。因此,可以同時賦值給多個變數,比如:
>>> x, y=1,2 # 同時給x,y賦值,最終結果:x=1, y=2
特別地,可以使用以下這種形式來交換兩個變數的值:
>>> x, y=y, x #最終結果:y=1, x=2
Python使用'(單引號)和"(雙引號)來表示字元串。與Perl、Unix Shell語言或者Ruby、Groovy等語言不一樣,兩種符號作用相同。一般地,如果字元串中出現了雙引號,就使用單引號來表示字元串;反之則使用雙引號。如果都沒有出現,就依個人喜好選擇。
出現在字元串中的(反斜杠)被解釋為特殊字元,比如 表示換行符。表達式前加r指示Python不解釋字元串中出現的。這種寫法通常用於編寫正則表達式或者Windows文件路徑。
Python支持列表切割(list slices),可以取得完整列表的一部分。支持切割操作的類型有str, bytes, list, tuple等。
它的語法是...[left:right]或者...[left:right:stride]。假定nums變數的值是[1, 3, 5, 7, 8, 13, 20],那麼下面幾個語句為真:
nums[2:5] == [5, 7, 8] 從下標為2的元素切割到下標為5的元素,但不包含下標為5的元素。
nums[1:] == [3, 5, 7, 8, 13, 20] 切割到最後一個元素。
nums[:-3] == [1, 3, 5, 7] 從最開始的元素一直切割到倒數第3個元素。
nums[:] == [1, 3, 5, 7, 8, 13, 20] 返回所有元素。改變新的列表不會影響到nums。
nums[1:5:2] == [3, 7] 從下標為1的元素切割到下標為5的元素但不包含下標為5的元素,且步長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