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七歲的小孩學編程會不會太早
這個不好說。我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都是在小的時候開始學編程的,記得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參加了一個編程的賽事,剛好那天我陪我朋友看他的孩子去了。他女兒那時候9歲,坐在那裡哭了,身邊幾個監考員安慰著,都不知道怎麼辦了。可能是我還未為人父,體會不到我朋友跟我說那種心頭割肉一般的感受。
我跟他說,那就別讓孩子學了唄,孩子那麼苦又不想學!去年,我又因為出差去了上海,我朋友住在上海。我突然想起來這件事,就問他。他告訴我,他女兒現在已經拿到過三個獎項了。
我跟我朋友都是軟體專業畢業的,畢業後他做了實施,我還是堅持做開發。他結婚早,然後又離婚了,一個人帶孩子,兩個人在上海相依為命也挺不容易的。他說他也沒辦法,周邊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在學東西,少兒鋼琴,小提琴,跳舞,編程等等。他說他不想因為心軟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我沒法評價他給他女兒選的路,我記得有一次我帶小文(我朋友的女兒)到成都玩。我問她喜歡這一行嗎?她坐在燒烤攤正吃著燒烤喝著啤酒,然後我看見她眼淚一下就迸出來,她拿著啤酒瓶用袖子去擦眼淚,啤酒撒了她一身。
2. 學編程能對孩子造成什麼良性影響
數學能力提升
少兒編程圖形化編程,第一技能方向就是數學。為了能控制角色的各種移動,小孩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坐標系。其次為了調整角色移動的速度和進行簡單的交互,還需要學習各種數據類型,包括整數,小數,布爾類型,字元串類型。在此之上,就是加減乘除的各種運算。最後,為了做出各種復雜效果,還需要懂一些簡單的數學函數,例如取絕對值,三角函數,對數函數等。
動手能力提升
少兒編程需要孩子親身進行實踐,除了拖拽各種編程模塊進行虛擬的角色操作以外,通過外接硬體的擴展能力,可以實現軟硬體一體的思維培訓和動手練習。
邏輯思維能力提升
編程問題的解決路徑,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問題分解,和自下而上的方案組合的流程。首先,孩子需要從問題出發,把大問題分解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小問題,然後,針對每個可解的小問題,分別提出解決方案,最後再把各部分的方案進行綜合和合並。而在這個解決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多次的測試和調試。
3. 一些小孩子都在學機器人編程,真的有用嗎
我們聽到較多的就是編程可以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但編程的作用不止這么簡單。學習編程的孩子終會擁有一個計算機科學家那樣的思維方式,去更理性、更地解決復雜問題。孩子在編程過程中,要從頭至尾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案,再用代碼實現出來。這個過程會逼著孩子反復思考,反復驗證,直到找出合適的方法。機器人是跨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教育,在「設計-搭建-反思-改進」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學到了機械原理和物理知識,體會到了數學的運用,所以,機器人教育融合了多學科知識,不近提升了孩子學習能力,也鍛煉了孩子動手能力。4. 目前比較主流的孩子可以學習的編程語言有哪些啊我家孩子6歲,想讓他接觸一下。
現在少兒編程主要學的是Scratch,它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設計開發的圖形化語言。Scratch的代碼輸入以滑鼠拖動模塊化的積木為主,減少鍵盤的使用,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喜歡。同時,Scratch編程語言也是哈佛大學推薦選修的少兒編程語言。
對於我們要面向的對象(8-12歲的少兒)來說,Scratch跳過了高級語言中那些繁難的概念和語法,用圖形化的表現和拖拽的交互來完成編程的核心邏輯和成果交付,既能解決學習曲線過於陡峭的問題,還能讓學習的過程不枯燥,並更及時地獲得結果反饋,非常適合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心智水平和認知能力。
因此,在編程教育中,往往最早在「前運算階段」的後期,也就是6-7歲左右,並不會讓兒童直接接觸到邏輯和關系推理的概念。而是通過序列(Sequence)來讓兒童理解基本的因果關系。
同時,由於「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的思維只能映射到具體的事物上,所以高級編程語言中的抽象邏輯、語言和教學方法是很難為這個階段的兒童所接受。Scratch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可視化的「積木」形式,兒童可以很輕松的編寫自己的游戲或者動畫書。在Scratch中,兒童很容易把具象的結果和程序所對應起來,這樣就很好的避免了高級編程語言如C、C++等低反饋的學習流程。
所以針對7-11歲的兒童,Scratch的可視化語言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學習基本的邏輯、關系推理、數學的概念,同時避免過早的接觸到「形式運算階段」之後才能理解的抽象的演繹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