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盛有約40mL蒸餾水的燒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觀察溶液的顏色.將燒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別倒入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且氨水呈鹼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當把濃氨水和酚酞試液罩在一個大燒杯下的時候,可以看到A中的酚酞試液變紅,B中的酚酞試液不變色,故填:
燒杯A | 燒杯B | |
現象 | 變紅 | 不變色 |
解釋 |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出來的氨分子不斷運動,進入酚酞試液中,使酚酞試液變紅 | --------- |
2. 在燒杯中加入蒸餾水,滴入酚酞試劑,再加入濃氨水,現象和現象解釋是
現象:溶液變紅
現象解釋:酚酞試劑遇酸溶液不變色,遇鹼溶液變紅。濃氨水為鹼性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劑變紅。
3. 在燒杯中加入10ml稀鹽酸 滴入2滴酚酞溶液 逐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行不行 原因 在線等 急阿
可以的。酚酞PH小於8時無色大於8時粉紅色。
到中點的現象是,當滴入最後一滴氫氧化鈉的時候,溶液突然變為粉紅色,並且半分鍾不退。
為什麼PH為8時候可以當做是中心,不應該是PH為7嗎?
答:酸鹼滴定雖然是一個比較准確的操作方法,計算出來的數據比較可靠,但所有的實驗都是有誤差的。從微觀來看,不管多精確,最後一滴溶液中包含的氫氧化鈉分子是很多的,數以萬計,而從酸性到鹼性過度的過程中,剛開始一滴滴入鹽酸溶液中PH變化不大,而越接近中性的時候,那一滴氫氧化鈉滴進去PH變化很大,如果繼續,那麼到鹼性的時候再滴一滴就是變化也不是很大了,所以有可能最後一滴氫氧化鈉滴入溶液中PH從6直接變為8了,這時候就算你用石蕊試劑做滴定也是一樣的效果。
總結:酸鹼滴定快到中性的時候的那一滴溶液對PH的改變很大,但是對溶液的對滴定的整個過程中的分子數量的比例影響很小(最後一滴的體積占整個滴定的體積的比例很小,因為畢竟是一滴,開始說不定已經滴了幾毫升了,這比例夠小的),所以酸鹼滴定的指示劑可以是酚酞,石蕊。就連甲基橙滴定都是可以的(一般不用甲基橙,因為畢竟變色氛圍PH太低,從理論上有點說不過去,並且顏色變化不方便觀察)。酸鹼滴定是比較科學的測算方法。
4. 在燒杯中倒入一些水 ,滴入幾滴酚酞溶液 再加去一小塊鈉的實驗中,為什麼要加酚
酚酞溶液是鈉進行反應的指示劑,加了酚酞溶液,那才能進行反應,所以一定要加酚酞溶液
5. 向盛有約20mL蒸餾水的小燒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觀察溶液顏色。
1.AB燒杯均無色,用大燒杯罩住後;A燒杯變紅色,B燒杯不變色
2.B燒杯的氨水中的氨氣揮發出來,溶入A燒杯中,使A燒杯呈鹼性,使酚酞變紅色
3.設置對照組:將B燒杯中換成等量氫氧化鈉溶液
原創,手打,好累,給最佳吧
6. 在裝有蒸餾水的燒杯中滴加2滴酚酞
蒸餾水中滴入酚酞試液不變色,說明蒸餾水不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用一隻大燒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幾分鍾後,發現甲中的溶液變成紅色,說明酚酞試液變紅與濃氨水有關,氨水顯鹼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氨分子不斷運動,運動到蒸餾水中,形成氨水,使酚酞試液變紅.
故選C.
7. 初中化學有一個實驗,在一杯水中放入5滴酚酞,然後放入鈉,那個實驗主要是看到什麼化學現象求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1、在燒杯中加一些誰,滴入幾滴酚酞溶液。
2、取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後,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
3、然後把一小塊鈉放入水中,觀察現象
現象用五個字歸納:浮、熔、游、響、紅
浮:鈉塊浮在水面上,說明鈉的密度比水小
熔:鈉熔化成光亮的小球,說明鈉與水反應是放熱反應
游:觀察到鈉在水面四處游動,說明產物有氣體(氫氣)
響:並發出「嘶嘶」的響聲,說明反應劇烈
紅:觀察到溶液變成紅色,說明產物中有鹼(氫氧化鈉)
8. 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酚酞溶液
(1) 濃氨水可以使酚酞變為紅色
(2)液體由無色變為紅色; 分子不斷運動
(3)沒必要 ,實驗時B燒杯已可以說明水不能使酚酞變為紅色
9. 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後把一小塊綠豆大的 鈉放入水中.你看到什麼現象
這種現象就是可以發現接觸到金屬鈉的無色溶液開始變成紅色,然後鈉開始逐漸變成液體金屬在水面上不停的遊走,最後會開始燃燒,就是這樣了,直到最後他全部反應完畢。
10. 在燒杯中加入10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並不斷攪拌到恰好無色為止
酚酞作為鹼氫氧化鈉的指示劑,當最後半滴鹽酸滴入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不可以用石蕊代替,鹼遇石蕊變藍,酸遇石蕊變紅,當石蕊變紅說明酸已經過量,不能用來計算
酸遇酚酞不變色,所以過量也看不出來,必須恰好完全反應所需的酸才是准確的,才可以用來計算
三種 氫氧化鈉 鹽酸 酚酞
當滴入最後半滴水溶液無色,則恰好完全反應。
攪拌是事使反應更完全,反應物混合更均勻,若不攪拌則酸可能過量
用膠頭滴管滴加鹽酸防止加入鹽酸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