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體資訊 > 曹操墓在哪裡

曹操墓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1-23 00:07:03

⑴ 曹操墓在哪啊

曹操墓是世人關注的「千古之謎」。魏晉以後,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以至文學家、地理學家都對曹操墓很感興趣。曹操墓成為歷史之謎的過程,已遠遠超過曹操墓本身的價值,成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因此,考察踏訪曹操墓,實際上是對一種歷史文化的探謎過程。
曹操於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病逝洛陽,靈柩運回鄴城,葬在高陵,就是曹操在《遺令》中所說的「西陵」。從唐以前過鄴文人留下的大量詩文看,有不少詩人在鄴城上的銅雀檯面對西陵抒發感情,未見提出墓的真偽問題。到了宋代,曹操逐漸在人們心目中變成了奸臣,曹操墓也成為人們攻擊曹操奸詐的物證,並且編造出曹操死後設「七十二疑冢」的傳說。受這種醜化曹操的社會輿論的影響,元末作家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也是把曹操作為奸雄的藝術形象來塑造的。後來清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里寫曹操墓在許昌城外水下崖洞中,清褚人獲《堅瓠續集》里寫曹操墓在漳河水下等等,都是民間的傳聞,作為史學研究查無實據,但由此可以看到人們對曹操墓神秘奇異色彩的興味。
雖然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曹操墓的具體位置有種種猜測,也有種種奇異傳說,但是並非毫無蹤跡可尋,通過研究歷史文獻和實地考察,我認為曹操墓有可能在河北省磁縣講武城鄉西部和時村營鄉中南部一帶,面積大約有5平方公里左右。提出以上看法,有以下幾個依據。第一個依據,曹操自己生前對墓葬問題有過明確的安排交待。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六月,曹操曾下過一道安排墓葬問題的令文:「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墓,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這條令文對選擇墓址的條件標准做了明確規定,可以說是考察研究曹操墓的第一手直接史料。第二個依據,曹操安葬的時候,他的兒子曹丕和曹植都寫有記述喪葬過程的文字史料。曹丕寫了《武帝哀策文》,文中說曹操的靈柩「棄此宮庭,陟彼山阿」。說明曹操埋葬在鄴西的崗丘地帶的山窩。曹植寫了《武帝誄》,文中證實曹操確實埋葬在西陵,並且喪葬是完全按照曹操的指令行事的。曹操入殮時穿著平時穿的縫補過的「補丁」衣服,印璽也沒有帶在身上隨葬,只是埋了系印章的絲繩,陪葬的冥器沒有雕飾,最好的陪葬品是沒有染色的陶器。曹丕的《策文》和曹植的《誄文》也是考察研究曹操墓的極為珍貴的史料,是埋葬曹操時親歷親見的歷史文獻記載。第三個依據,西晉文學家陸機和陸雲提供了重要佐證史料。陸機任著作郎時在皇室秘閣的歷史檔案中看到過曹操的遺令,並在他寫的《吊魏武帝文》的序文中披露出來。曹操在遺囑中指令把他「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又指令「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於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帳,朝晡上脯糒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這句話對判定曹操墓的位置有很重要的意義。由此可以正確判定曹操墓是在銅雀台西邊的望視之中,位於鄴城以西的岡陵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的地方。陸機的弟弟陸雲曾在鄴城司馬穎部下任職,陸雲給陸機的信中曾提到鄴城上的三台中還有「繐帳及望墓田處」。陸機、陸雲提供史料的時間,上距曹操去世只有七十多年,真實可信度很大。第四個依據,魏晉以後過鄴文人留下的詩文指出了曹操墓。南朝詩人謝珋I在詩中寫道:「鬱郁西陵樹,詎聞歌吹聲。」唐代沈佺期在詩中寫道:「朝望西陵墓,夕望西陵墓。望望不復歸,明月又十五。」唐代劉禹錫在詩中寫道:「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顧一相思。」詩人歌詠的西陵在鄴城的什麼方位呢?唐初詩人王勃在詩中寫道:「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唐代詩人王無竟在詩中寫道:「北登銅雀上,西望青松郭。繐帳空蒼蒼,陵田紛漠漠。」由此看來曹操墓田所在的西陵當在鄴城的稍偏西北的方向。第五個依據,按照東漢三國時期的堪輿即風水理論標准,這一帶是選墓址的最佳地點。與曹操同時稍晚一點的管輅,在相毋丘儉墓時,就已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來做標准了。這里北依荒涼瘠薄的崗丘,南臨一條小溪,再南是漳河,西邊是太行山余脈,東邊是蜿蜒的疇田。曹操作為位極人臣執掌實權的魏王,雖然提出薄葬,但也不會草葬。這從曹操去世前兩年就下令提出選墓條件和喪葬儀式可以看出來。在為曹操選墓址時,除了要符合曹操提出的條件,當時的相墓習俗也是應該考慮的。第六個依據,實地考察說明這一帶是選墓址的理想地段。站在鄴城西望墓田的最佳區位是這個地方。西門豹祠西原上也在這個地方。這里地勢開闊,符合曹操說的墓前後要能容納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作陪陵的要求。北朝時期,這里偏東北一點是東魏的西陵墓區,說明這一帶是適宜建帝王陵的。
在我判測的曹操墓區南部時村營鄉上七垣村以南約1公里多的地方(這個地方現屬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西北,與上七垣村相隔一條漳河),曾發現過一塊十六國後趙時期的魯潛墓誌,這塊墓誌為青石質料,長30厘米,寬20厘米,墓誌有120字,記述了魯潛墓與曹操墓的具體相對位置。我曾三次到出土墓誌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這是一塊距今最早的出土標明曹操墓具體位置的文物史料。出土地點是西門豹祠西原上,在鄴城上看偏西南。但是,這塊墓誌尚有諸多的疑點需要研究。一是曹操墓沒有陵,是「因高為墓,不封不樹」的,地表沒有任何人為標志物。所以墓誌記述的曹操陵墓很可能是來自民間傳說,而據傳說作為確定的曹操墓址還值得考慮。二是這塊墓誌不是在墓壙中出土,而是在漳河南岸一處高地上的磚窯取土坑壁中發現的。墓誌中所說的標志物都還不能確定準確的位置。如果墓誌中所說的曹操墓曾被盜挖過,那麼歷史文獻應有記述,可是直到現在並未見到可信的挖掘曹操墓的史料記載。如果挖掘過的是證據不準的曹操墓,那麼認定墓主是曹操的可信性就值得懷疑。三是墓誌出土的地點在漳河之陰,這是魏晉以後相墓所忌的。按當時已用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相墓標准,玄武為北,為龜象,為岡丘地貌,墓誌出土的地點西高穴村西北一帶不具備這個條件。四是墓誌出土的地點不是「瘠薄之地」。曹操曾在這里興修水利,建天井堰,灌溉條件較好,是較為富饒的地方,與曹操遺令要求葬在「瘠薄之地」的標准不符合。五是墓誌出土的地點北面就臨靠漳河,不能再埋葬陪葬的諸多公卿大臣列將,這一點也與曹操的遺令不符合。我的看法是,曹操墓應在講武城以西的地帶,魯潛墓誌出土的地點在我判測的曹操墓區南部邊上,曹操墓在這一帶的可能性較小。不過,魯潛墓誌向我們傳遞了這樣一個歷史文化信息,就是在十六國後趙時期,這里就有曹操墓的民間傳說。這塊墓誌還表明,曹操墓在鄴西西門豹祠西原上的區位是不錯的。
最近,隨著秦始皇陵用現代高科技手段探明了地下宮室位置以後,人們對曹操墓究竟在哪裡的問題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些熱心的朋友也向我提出了用現代高科技手段探找曹操墓的建議。我想這里有一些情況需要加以說明。曹操墓與秦始皇陵還有所不同,秦始皇陵有高大的封土,曹操墓是沒有任何地上標志物的,所以曹操墓探找起來難度要更大一些。另外,曹操墓所在的地域,由於地形地貌很適於作為陵寢之地,因而這一帶地下埋葬的古代帝王朝臣貴戚也特別多。北朝時期的東魏北齊皇陵區就在這里。所以,要在這么多地下墓葬中用現代化高科技手段測判曹操墓也不太容易。如何才能使曹操墓露出真面目呢?我的看法是,可以把考古勘探與現代高科技手段結合起來使用。在考古勘探的重點部位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進行測定。兩相參照比較,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需要指出的是,曹操墓不是孤墓而是群墓。曹操手下文臣武將眾多,「宜陪壽陵」的當不在少數。只要能發現其中的一個陪葬墓,我們判測曹操墓就有了具體的參照墓址。探尋曹操墓是一項重大而艱巨的課題,我們認真研究歷史文獻和進行實地考察,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探尋曹操墓的重要線索的,從而為揭開曹操墓的真相提供有力的證據。
目前,已經開工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好穿過我判測的曹操墓田區的東半部,不知在考古勘探中是否會找到曹操墓。

⑵ 曹操墓在哪找到沒有

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找到了。

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經中國考古學界一致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

遺址結構:

曹操高陵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墓,規模宏大,結構復雜,主要由墓道前後室和四個側室構成。斜坡墓道長39.5米,寬9.8米,最深處距離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東邊寬22米,西邊寬19.5米,東西長18米,大墓佔地面積740多平方米。

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磚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東,墓葬全長近60米。墓室墓壙平面呈前寬後窄的梯形,東面最寬處寬22米,西面較窄處寬19.5米,東西長18米,墓壙面積接近400平方米,整個墓葬佔地面積740平方米左右。

由墓道、墓門、封門牆、甬道、前後主室和四個側室組成,結構復雜,規模宏大。

⑶ 曹操墳墓在哪

曹操的墳墓---七十二疑冢的來歷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病逝於洛陽,享年六十六歲。曹操的靈柩運抵鄴城後,在夏侯尚,司馬懿的陪奉下,於同年二月丁卯(220年4月11日),埋葬在他親自選定的鄴城西南的山岡上,當時稱作「高陵」(後世以其地處鄴城西面,大多稱它為「西陵」),與西門豹祠近在咫尺(據《元和郡縣志》卷20記載,兩者相距大約15里)。陵墓內除了曹操本人預先准備的四箱送終衣服,以及質朴無華的陶制明器,沒有金玉珠寶銅鐵之累的陪葬品。整個陵墓「因高為基,不封不樹」,一切不止因陋就簡,也未曾建造紀念性的建築物,所有後事都是嚴格遵從曹操生前遺願來操辦的。與其生前尚儉作風一脈相承。

貞觀19年(公元645年)二月,唐太宗在御駕親征高麗途中,曾經高規格地拜謁了曹操的高陵,並親自作了一篇題為〈〈祭魏武帝文〉〉的祭文。唐太宗的這篇祭文,將曹操和商代的伊尹,西漢的霍光相提並論,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這說明在唐代初年,曹操的墳塋依然保存完好。

時至唐代後期,李吉甫在《元和郡縣志》卷20,仍然明確記載曹操的西陵在鄴縣城西三十里處。

但是,到北宋的樂史撰寫〈〈太平寰宇記〉〉時,雖然也曾提及鄴縣有魏武帝,魏文帝和甑後三陵,卻不曾指出它們的具體方位。(成書於乾隆46年的〈〈河南通志〉〉,可能是最後一部提到西陵的方誌,不過,他很可能是對前史相關記載的轉述)

據此可以推知,大致在唐末五代以後,曹操的陵墓已然傾頹,而且無從尋覓。宋人只是大概知道曹操的西陵在鄴縣,至於具體的位置,卻已不甚了了。

賀游先生在〈〈三國大觀。三國勝跡〉〉中說,曹操陵墓的傾頹與彰河的泛濫改道有關。這種推測,很有道理,在兩〈〈唐書〉〉和〈〈舊五代史〉〉中,有關彰河由於自然或人為因素而為害的記載,至少有六條之多。

大約從南朝梁代開始,圍繞著曹操的西陵,產生了至少兩則民間傳說。這兩則傳聞都記載在任昉的〈〈述異記〉〉中,一則說,在魏武帝陵墓中有一孔清泉,泉水氣味芳香,因而民間稱之為香水。另一則說,在陵墓中有兩座銅駝,石犬。這樣的傳聞顯然不著邊際。因為根據常情,曹操肯定不會把自己埋葬在濕漉漉的湧泉旁邊;而且各種各樣的文字材料,包括〈〈三國志〉〉,〈〈資治通鑒〉〉等比較嚴肅的正史在內,都明確記載曹操陵墓中並無金玉珠寶銅鐵之類的陪葬品。

但無論如何,這些傳聞的問世,實際上表明了民間對曹操陵墓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只不過,梁代的人們對於西陵的猜測,尚停留在好奇這一層面上。且對其埋葬的地點似乎並無多大疑問。

然而,時至兩宋,尤其是南宋,這種正常的好奇心理,蛻變成了對曹操人品的置疑,對曹操人格的侮辱。於是,有關曹操在彰河上布置七十二疑冢的傳聞不脛而走,而且越傳越邪乎,似乎成了鐵證如山的事實。

在〈〈青梅煮酒。曹操魔方〉〉中,周澤雄先生認為七十二疑冢的傳聞,多半出自盜墓賊的杜撰,因為他們在悉數發掘西門豹祠附近的山頭之後,仍一無所獲,於是在沮喪之餘,就編造了這一傳說,聊以自慰。

這種推測不無道理,只是盜墓賊歷代皆有,卻何以非要將編造謊言的任務留待他們的宋代同行來完成?所以我們傾向於認為,七十二疑冢傳聞的出籠,與宋人的心態及其在這種心態主導下對曹操的評價有關。

趙宋即便不象陳寅洛先生所說的那樣,是華夏文化的造極時代,至少也應是華夏文化演進史上的燦爛時期,不過,她又實在太文弱。她不但從未有過揚眉吐氣的大一統,反而經常受到鄰邦的欺辱,康王趙構更是倉皇南竄,偏安東南一隅。肉食者們最初還略作反抗以「保衛「國格,後來竟至於逆來順受,恬不知恥。她的國民看起來個個義憤填膺,人人慷慨激昂,實際上卻沒有幾個人真正願意為一雪國恥赴湯蹈火,出生入死。

尤其可悲的是,在舉國上下的忍氣吞聲中,滋育出極不正常的國民心態。他們幾乎從不思量自己的軟弱,卻舉國一致地指責古人的強梁;他們也從不檢視自身理論的蒼白,卻近乎偏執地拿著自製的標尺,去裁量古人,評騭前史。正是南宋朝野集體無意識的可悲,既篡改了漢末三國的歷史,也使得曹操從此蒙受了不白之冤。(曹操的白臉形象基本是在兩宋,尤其是南宋時期形成的。)

「七十二疑冢「原創版的作者,究系何人,已經很難確考。從現存的相關資料看,最早述及曹操疑冢的,大概就是北宋王安石的〈〈將次相州〉〉詩:

青山如浪入彰州,銅雀台西八九丘。

螻蟻往還空壟畝,騏驎埋沒幾春秋。

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諸子分衣裘。

相比較而言,他的敘述還算比較平允,南宋文人的指責卻要刻薄惡毒的多,切看俞應符的打油詩〈〈曹公疑冢〉〉:

生前欺天絕漢統,死後欺人設疑冢。

人生用智死即休,何用余機到丘壟。

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

直須掘盡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屍。

范成大在他的〈〈石湖詩集〉〉中提到,他在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期間,曾經在講武城外親眼見到過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而且臨冢感懷,即興寫了〈〈七十二冢〉〉詩一首:

一棺何用冢如林,誰復如公負此心。

聞說北人為封土,世間隨事有知音。

其詩流傳甚廣。稍後,程卓的〈〈使金錄〉〉也振振有辭地宣稱,他在出使金國的途中,也曾親歷過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時間是寧宗嘉定四年(1211年)十二月十四日。

此後,直至元明清,七十二疑冢一說廣泛流傳,不斷的出現在一些文人的筆記,小說之中,成了曹操多疑,心機深沉的有力證據。

如今,在河北省臨彰縣講武城以西至磁縣一帶,的確有一座座形同山丘的土堆,而且當地民間也確實相傳這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遺跡。有人認為這其中必有一座是曹操的墳墓,但從晚清至民國,這些疑冢大多被人盜掘,從墓誌看,墓主大多為北魏,北齊的王公要人,據專家踏勘和考證,這些都是北魏,北齊皇族的陵寢無疑,與曹操的西陵沒有任何瓜葛。

那麼曹操的陵墓到底在哪裡呢,專家學者們仍然莫衷一是。也許這也是曹操的智慧吧,僅僅是一個「不樹不封「,不作任何標記,就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

⑷ 曹操墓在哪

高陵,三國魏武帝曹操陵[1]寢[2],文獻記載於《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謚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3]關於高陵,。[4]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經考古發掘得到確認,其位於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最終得到確實就是曹操墓。由於該墓葬西面是磚場取土區,墓擴西部填土被下挖約5米,使其局部暴露出來,引起多次盜掘。2008 年春,有畫像石等遺物被盜。為了搶救地下文物,避免墓葬遭到進一步破壞,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手2008年12月中旬開始對此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清理了兩座墓葬,分別編號為1號墓 、2號墓。因為1號墓尚在發掘之中。
2號墓位於西高穴村西南,位於1號墓的南面。海拔105米,地勢高亢,地表現為農田。墓葬開口於地表 下2米處,經發掘,墓上未見封土。墓室西部斷崖處有一直徑3.8、深3米的大型盜洞,未盜到墓室。斷崖 下有南、北兩個盜洞,其中1號盜洞由於上部地層已經被磚場取土時挖掉,時代不明;2號盜洞為現代,直 徑約1米。在清理1號盜洞時,在距地表5米處的盜洞周圍,出有大量畫像石殘塊。

⑸ 曹操墓在哪裡

三國時代魏國的開創者曹操,是個爭議極大的人物。他生前沒有作成皇帝,死後才被追封為魏武帝。陳壽寫的《三國志》稱譽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而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卻稱他為「漢賦」、「奸雄」。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三國戲,也把他刻畫成一個大白臉的奸臣形象,使他成了個婦孺皆知的人物。

曹操晚年曾為自己安排過後事,《三國志》中寫他臨死前兩年下了一道命令,叫人為他在西門豹祠西邊高原上的瘠薄之地建造一座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意即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墳頭,也不要做什麼記號。《三國志》還講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於洛陽。

二月,葬於高陵。這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門豹祠西原上已建造好的壽陵。而《三國演義》中講到曹操臨死時的遺囑卻有另一種說法,他叫人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72座,不讓後人知道他的遺體葬在什麼地方,怕有人去掘他的墓。

《三國演義》雖然是部小說,但是它主要是根據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寫的,只是做了些文學加工,內容是七分紀實,三分虛構。那麼它對曹操死後的陵墓記載,就不能不考慮到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這樣,對曹操陵墓的記載便有了不同的說法:一是西門豹祠西原上,號稱高陵;一是彰德府講武城外,有疑冢72座。

要想弄清曹操的陵墓究竟在哪裡,首先應當弄明白西門豹祠和彰德府的所在地。歷史上有西門豹治鄴的記載,所以西門豹祠一定是在鄴城,即曹操被封為魏王時的都城,也就是今天河北與河南交界處的臨漳。而彰德府,其實在三國時並沒有這個地名,它是金朝時才有的,即今天河南與河北交界處的安陽市。臨漳與安陽,今天分屬於河北河南二省,是緊挨著的。古代還沒有分省的時候,那兩個地方多數時候稱為鄴城,到金朝則稱彰德府。說來說去,鄴城和彰德府其實是一個地方。

因為西門豹治鄴給鄴城一帶的老百姓帶來了很大好處,所以今天臨漳一帶,也包括今天的安陽市一帶,有許多西門豹祠。

按照《三國志》中的說法,曹操的陵墓是在西門豹祠的西原上,但究竟是哪一所西門豹祠卻很難確定,因為那是一座「不封不樹」,什麼記號也沒有的陵墓,要想找到它是很難的。

有人認為曹操雖然在生前規定他的陵墓「不封不樹」,但是他的兒子曹丕等人安葬他的時候,為了上墳祭祀的需要,不可能一點記號也不做,難道把他埋了以後就什麼也不管了?這恐怕有些不近情理,也不符合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孝道。

《三國志》明確記載曹操的陵墓稱為高陵,即使「不封不樹」,但在地名上也許會留下叫高陵的村莊。如果能對今天臨漳、安陽一帶的新舊地名進行一次深入的挖掘和普查,也許可以找出一些關於曹操陵墓的線索。

那麼彰德府講武城究竟有沒有72疑冢呢?在今天臨漳縣三台村以西八里處,確實有個地方叫講武城,有人認為那可能就是《三國演義》所說的彰德府講武城。從那裡向西一直到磁縣,也就是今天安陽市北郊的豐樂鎮一帶,的確有許多像小山頭那樣的大土堆,當地有人叫它們「曹操墳」。這些可能就是所謂的72疑冢。從前有人盜掘過其中的幾座,也的確挖掘出了一些墓碑之類的東西,但是那些都是北魏和北齊時代的王公大臣的墳,比曹操晚了二三百年。如果那些大土堆原先的確是曹操的疑冢,是後來被北魏、北齊的王公大臣墳上築墳,加以佔領,那麼不知當年他們墳上築墳時是否深挖過,有沒有在其中的一座挖掘到曹操的遺體或其他與之有關的隨葬品之類。查遍北魏北齊的史書,不見有這方面的記載。

也有人認為曹操生前叫人修72座疑冢,是故意布下的迷魂陣,很可能72座疑冢都是空的,曹操的遺體則葬在另一個秘密的地方。足智多謀的曹操不可能想不到,如果他葬在72疑冢中的某一座之中,那麼後人把72疑冢全都挖開,不就找到他的遺體了嗎?看來曹操決不會這么傻。

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曾到講武城至豐樂鎮一帶的曹操72疑冢處憑吊,並想對曹操的陵墓進行探索和考察,但是都沒有什麼收獲。曹操曾有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他生前多次設下計謀,欺騙了許多人,到死時居然還設下這樣詭秘的計謀,不讓後人知道他的陵墓在哪裡,從這里足可以看出曹孟德狡猾、多疑、攻於心計的性格特點。

⑹ 曹操墓在那裡確切地方

從北宋開始,雖然曹操墓位置在史書上有記載,但曹操墓何在卻成了個謎。
在民間傳說中,曹操墓有四種說法:一是在鄴城以西(今河北磁縣境內)設七十二疑冢;二是在漳河河底設了機關暗道;三是在許昌城外;四是在鄴城的銅雀台等三台之下。可經過調查,這些傳說都沒有多少依據。
曹操生前對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確安排,《遺令》中說要「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可是西門豹祠的位置在哪裡?如今的西門豹祠歷經多次重修,舊址已經找不到了。
尋找曹操墓,西門豹祠舊址成了關鍵曹操的生平組織了一個龐大的盜墓集團,這些人都是不能說話的聾啞人,野史記載這些人被稱為「摸金校尉」。在當時進行秘密的盜墓活動。
《三國演義》中稱,曹操臨終前令設七十二疑冢,以便使後人不知道他的墓址,但這並非史實。從現存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曹操並沒有秘葬,更未設疑冢,只不過是主張喪葬從簡,沒想到這「簡辦」了的喪事反而給歷史平添了不少繁雜。近來出土了可證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雖然還不能確定曹操墓的准確位置,但基本上可以認定其大致范圍,即在河北磁縣時村營鄉中南部和講武城鄉西部或河南安陽縣安豐鄉境內。專家們相信經過考古發掘,最終可以解開曹操墓之謎。

⑺ 曹操陵墓在哪

古往今來的帝王將相,生前各有建樹,死後也常有不同的歸宿。古埃及的法老把自己藏在金字塔中,墳上的雄獅象徵著法老生前的威嚴;中國的秦始皇將陵墓依山而築,數不清的兵馬俑伴隨著他不甘寂寞的靈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喜歡身後隱匿,命人將他的葬身之地仍然踏成一片草原。生前雖未稱帝,死後被追尊為魏武帝的曹操,他的葬地又在何處呢?

曹操是個薄葬論者,《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三年(218)六月,曹操下詔令對身後事作出安排:「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兩年後,這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病逝於洛陽,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的遺囑,將其遺體運回鄴(治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安葬。晉陸機的《吊魏武帝文·遺令》中,有「葬於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一語,可見曹操的歸宿,如其身前所願。然而,由於西門豹是個除暴安良的歷史人物,黃河流域包括鄴地居民慣以建立西門豹詞避禍禳災,臨漳一帶有多處西門豹祠,哪一個西門豹祠附近有曹操陵墓呢?而且,曹操遺令為「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陸機所書則為「葬於鄴之西崗上」,兩處地點大相徑庭,是誤還是詐?不得而知,遂使曹操陵墓所在,成為後世爭訟不休的懸案。

一說據陸機之文,認為曹操墓在今臨漳縣西面的豐樂鎮西門豹祠一帶。但豐樂鎮西門豹祠建於北齊天保五年(554),死於公元22O年的曹操,怎麼遺令安葬於此祠之旁?

一說據《輿圖備考》、《方輿紀要》等史籍記載,認為曹操生前曾設七十二疑冢,使人真偽難辨,難掘其墳。這些疑冢分布於從臨漳三台村以西八里的講武城至磁州之間,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明朝俞應符《七十二疑冢》及清朝陳大玠《疑冢記》,均持此說。然而從晚清至民國,這些疑冢大多被人盜發,從墓誌上看,墓主大多為北魏、北齊時代的王公要人。史家認為,這是曹操「種樹」,後人「乘涼」。為迷惑世人而設的曹操疑冢,讓北朝的王公貴族「坐享其成」,曹操真墓卻始終不知所在。

魏文帝曾下《止臨菑侯植求祭先王詔》,其中有「欲祭先王於河上,覽省上下,悲傷感切」之句。有人因此認為,曹操陵墓是別出心裁地修建在漳河河底。清代沈松《全健筆錄》引用《堅瓠續集》的一段記載,說順治初年漳河乾涸,一漁夫見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以為內中多魚,乃由隙入,只見石板下有石門,門內盡是美女遺骸,一石床上卧一人,冠服如王者,碑文明記此乃曹操。因以水銀斂,肌膚不朽,眾人磔裂其屍而出。這則傳奇故事實不能看作信史。但1983年,當地農民曾在漳河大橋河床挖到過銀元寶、銀鍬等,因而又有人重提此說。據考古學家推斷,漳河大橋下出土的文物,是明代皇宮的船隊在此翻船遺落的,與曹操墓無關。

近年,有學者根據《魏武紀》、《述異記》、《鄴乘》、《彰德府志》以及《通典》、《太平寰宇記》中的有關資料,結合1975年在臨漳習文村發現的東漢晚期墓葬實物,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曹操陵墓位於今河南安陽靈芝村與今河北臨漳習文村一帶的結論。理由是:一,今靈芝村、習文村一帶,恰好在仁壽里西門豹祠之西六、七里,周圍是平原,與曹操遺令所指的「西原」相合。二,靈芝村、習文村一帶是當年鄴的中心地區,曹操為自己選墓地,不可能偏於鄴地一隅。三,今距習文村北四里、靈芝村西北約六里處有東太平村,原名馳村,是銅馳村的簡稱。史載曹操陵墓有銅馳,馳村恐怕就是因此特徵而得名。

上述諸說,或因缺乏實物佐證而不能斷言,或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公認,曹操陵墓究竟何在仍是個未解之謎。難怪人們要感嘆:奸雄生前欺人,死後亦欺人。

⑻ 曹操的墓穴真正的位置在哪

曹操墓即安陽高陵,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鄴北城西12公里處。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經中國考古學界一致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2010年6月11日,安陽曹操高陵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2013年5月,曹操高陵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6月,曹操高陵及鄴城遺址入圍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批準的《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

國家文物局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發掘、學術認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規程」。個別學者例如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徐蘋芳、魏晉南北朝文學專家袁濟喜、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魏晉南北朝史博士張國安、中國盜墓史研究學者倪方六 等,對曹操墓持有爭議意見,不過因質疑者大多非考古業內人士,所以不具有權威性。

2018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曹操高陵2016-2017年度考古發現,曹操遺骸基本被確認。

(8)曹操墓在哪裡擴展閱讀

曹操高陵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墓,規模宏大,結構復雜,主要由墓道前後室和四個側室構成。斜坡墓道長39.5米,寬9.8米,最深處距離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東邊寬22米,西邊寬19.5米,東西長18米,大墓佔地面積740多平方米。

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磚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東,墓葬全長近60米。墓室墓壙平面呈前寬後窄的梯形,東面最寬處寬22米,西面較窄處寬19.5米,東西長18米,墓壙面積接近400平方米,整個墓葬佔地面積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門、封門牆、甬道、前後主室和四個側室組成,結構復雜,規模宏大。

墓道為斜坡狀,上寬下窄,兩壁分別有七個台階,逐級內收。墓道上口寬9.8米,底部寬4.1米。全長39.5米,最深處距地表15米左右。在墓道與墓門接合處,南北兩側各有一道長5米、高4米的護牆。每面牆的牆體內立有五根原木立柱,作為龍骨。原木關節紋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經平夯夯實,夯土層厚12—42厘米不等,十分堅硬。

⑼ 曹操的墓在哪裡

曹操在喪葬上有別於歷代帝王,他對自己的身後事,提出了「薄葬」。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當時,曹操雖未稱帝,但權力與地位不比帝王低,為什麼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體力行呢?

據說,曹操一生提倡節儉,他對家人和官吏要求極嚴。 他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被他按家規下詔「自裁」。宮廷中的各種用過的布料,破了再補,補了再用,不可換新的。有個時期,天下鬧災荒,財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員們都不敢戴皮帽子。

又據傳,曹操早年曾干過盜墓的勾當。他親眼目睹了許多墳墓被盜後屍骨縱橫、什物狼藉的場面,為防止自己死後出現這種慘狀,他一再要求「薄葬」。

為了防止盜墓,在力主和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採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當然也和他生性多疑有關。生前,他因多疑,錯殺了許多人;死後,他的多疑也不例外。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各個城門抬出。

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

千百年來,盜墓者不計其數,但誰也沒發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傳說,軍閥混戰年代,東印度公司的一個古董商人為了尋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幾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類的東西外,一無所獲。

1988年《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謎揭開》說,「聞名中外的河北省磁縣古墓群最近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去在民間傳說中被認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這片古墓,現已查明實際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確切數字也不是72,而是134。」關於疑冢的說法便被確證不是准確的了。

但是,關於曹操屍骨到底埋於何處,仍然是個謎。據詩曰:「銅雀宮觀委灰塵,魏之園陵漳水濱。即令西湟猶堪思,況復當年歌無人。」由此推斷,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又據《彰德府志》載,魏武帝曹操陵在銅雀台正南5公里的靈芝村。據考察,這也屬假設。那它還有可能在哪呢?

還有一種說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譙縣的「曹家孤堆」。

據《魏書·文帝紀》載:「甲午(公元220年),軍治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亳州志》載:「文帝幸譙,大饗父老,立壇於故宅前樹碑曰大饗之碑。」曹操死於該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於鄴城的話,那魏文帝曹丕為何不去鄴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為了紀念其父曹操?《魏書》還說:「丙申,親祠譙陵。」譙陵就是「曹氏孤堆」,位於城東20公里外。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還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據記載:亳州有龐大的曹操親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親、子女等人之墓就在於此。由此推斷,曹操之墓也當在此。

但這種說法也缺乏可信的證據,遭到許多人的質疑。

面對「曹墓不知何處去」的感嘆,人們對曹操的奸詐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認識。曹操一生節儉,帶頭「薄葬」,是有積極意義的。這樣做,既保護了自己,也使盜墓者無從下手,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舉吧。

關於曹操的陵寢的真實情況至今仍是個謎,還有待於新的考古發現。
回答者: cazdm - 試用期 一級 11-15 13:45
河南,許昌
回答者: 立志朝廷 - 童生 一級 11-17 20:07
曹操一生玩弄權術謀詐,視為治國之良臣,盜國之好雄,是功是過,後世評說不一。而最令人感興趣的則是曹操臨死前的最後一步棋——疑家。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身為漢朝宰相而為曹家皇帝的曹操病死洛陽。二月,曹五遵其囑將靈樞運至其封地螂《今河北臨漳縣》埋葬。《輿圖備考》、《方輿紀要人楊免《山陵雜記》等書載,鑒於歷史上眾多帝王墓經常被後人掘盜之教訓,曹操乃遺囑其子,制棺材多副,來黑夜山飯項問四件,理尤丁一處。群體伙臨漳縣三台村以西八里的講武城起始,直到磁州而止,一座座如小山布列。歷史上曾有不少史學家和文人墨客對疑家作過考證,並到臨漳縣一帶考察,均無收
獲。曹操墓究竟在何處以魏書·武帝紀》載:「其規西門豹澗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與曹魏相隔不遠的晉朝陸機在《吊魏武帝文》中也認為,曹操「葬於部之西崗上,與西門豹調相近。」由此可知其墓在古螂城西門豹詞以西地方,相當於今臨漳縣三台村以西直到磁縣境內的漳河沿岸。按說,在此,曹操墓葬方位已告訴後人在西門豹們以西。但是,在臨漳一帶西門豹調有多處、而且臨津以外也有多處西門豹調,究竟是哪一個西門豹們以西,也頗令人費解。更何況,這一區域為北朝皇家墓葬區,王公大臣之墓頗多。元朝明前後,這里的陵墓相繼彼人盜掘,但多為東沈、北齊之墓葬。有人認為,曹操設七十二疑家,肯定其中有一個是真傢伙。如宋朝俞應符就持此觀點。采范成大也有詩雲:「一格何用家如林,誰復如公負此心。聞說群胡為封上,世間隨事有知音。」但也有人認為;恐怕這七十二個疑家個個是假,元人陶南屯在《輟耕錄》中說:「殊不知老騰(曹操小字叫阿瞞)之骨必不在七十二家之內耶。」清人黃協潤步宋俞應符《七十二疑都詩之韻,反其意賦詩曰:「人言疑家我不疑我有一言告君知。七十二外埋一家,更於何處求君屍。」
據臨漳當地傳說,在清順治年間,有一年漳河水乾涸,有漁夫見河底有塊大石板,召人掀開,見下有一石室,深而且廣,室內側卧許多美女,四周放有許多石凳(椅),中間石床上卧一人身穿蟒袍、頭戴王冠,旁邊立石碑一道,有識字者認出為曹操之擴,眾人毀碎碎屍而去。此傳說雖不可信.但有人據曹還(止臨肖俊(曹)植求祭先王詔》中有「欲祭先王於河上,覽省上下,悲傷感切」之語,認為曹操應葬於河底。鄧之誠《骨董記》也載有這么一事,說:「壬戌(公元1922年)正現初三,磁縣農民崔者榮,於彭城鎮西十五里亂葬墳棺墓為瑩,地坦為黑穴,繼得石室,既深且廣,中有石門洞開,人石門者管死,送報縣令陳希賢,命人授以硫磺。
久之人內,見空之四壁深至如新,中罡石棺,前有刻石志文,所敘乃魏武帝操也。前五十年發石室十餘處,唯皆無相,至是真系始現。石志今蠢縣署,不知文何苦,他日當訪之」。
關於曹操墓的方位和確認,河北臨漳縣歷史上地方誌有不少考席和記載,明朝嘉靖《彰德府志》載:「曹操西使在縣(舊縣)西南三十里,周圍一百七十步,高一文六尺,……甄皇後陵在靈芝村…··『魏元帝陵在彭城村一」清乾隆時《彰德府志》也認為,這三座墓大體上呈三角形排列,曹操墓居前,甄皇後和元帝曹免的基則位其後東西兩側,相去其生前倍何所統的鋼省、金風、冰井三台不遠,因曹操(遺令》中有:「吾死之後……吾嬸妄與使人皆勤勞,便著銅雀台,善待之。十台上安六尺床,施穩帳,朝朝上瞞糧之鷹,月且十五,自期至午,輒向帳中作使樂。汝等時時登鋼省台,望吾西陵墓田。」據當地文物部門進行的方位實地考察,在部城遺址范圍內的僅城村西南約二里處,有一北高南低的墓葬,其封土僅有一米金。又十此基之後方向,相繼發現王座大、中到屬於東漢晚期墓葬。據出土物品看,可判斷為田大夫級墓葬,從整個墓葬區拉列尼,符合東漢葬禮『後挨(墓)居左右似前,四大夫居後」的規定。但是,這座封土殘存的墓是曹操的墓嗎?沒有進一步的證據。
曹操墓究竟在何處,恐怕只有官還等少數人知道,但在曹氏有關人物遺存下的文獻資料中,可找到的蛛絲馬跡不多。很可能,曹丕等繼承者根本就沒留7任何關於此事的可靠檔案材料,其本意就是要使此事成為永恆的懸案。毫不懷疑的是,曹操不管是否埋在七十二家之一,但他肯定是葬在漳河流域,在今河北臨
漳縣一帶,古代的交通運輸能力不可能將其運葬到太遠的地方。不管是葬於地下,還是葬於漳河底,既然曹極有沒疑家迷戀後入之意,其真正墓葬之工程建設,在選擇方位、工程設計、施工建造方面,也絕對是非同一般,不會輕易使人發現。但有一點需要考慮的是。據水文水利專家對森,歷史上古漳河數次改道,曹操時
建設的鋼好台、金鳳台等均被大水沖設,而且正的曹操墓也許早已被河水沖毀。當然,這只是推測。我們希望,隨著考古發回或工程建設,能發現真正的曹操墓,為千年疑案畫上一個句號。

閱讀全文

與曹操墓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ythonhive導入數據 瀏覽:673
安卓手機屏幕按住一直抖怎麼辦 瀏覽:194
壓縮率公式 瀏覽:321
藍虎app怎麼下載 瀏覽:614
周易江湖pdf 瀏覽:859
java取主機名 瀏覽:366
python轉為unicode 瀏覽:295
米家app門鎖怎麼解綁 瀏覽:328
田英章楷書pdf 瀏覽:207
為什麼zar找不到解壓文件 瀏覽:121
mud手機app源碼 瀏覽:180
app怎麼查看自己的主域名 瀏覽:641
歐洲銀行加密幣市場 瀏覽:861
linuxc編程高級 瀏覽:734
python解碼vip視頻 瀏覽:596
醜陋的中國人pdf 瀏覽:719
我的世界如何在伺服器裡面裝模組 瀏覽:624
javaweb進銷存源碼下載 瀏覽:557
單片機遙控門鈴設計圖解 瀏覽:324
閃送app怎麼更改照片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