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行者app騎行和步行它能區別嗎我騎車送貨的想測試電動車能跑多少公里,因為我是一會騎車一會步行送貨
行者app可以區別騎行和步行速度,登錄行者後點擊屏幕底部的騎行圖標開始運動,然後點擊開始左側的圖標選擇運動橫式,騎行或徒步,再點擊開始即可記錄運動距離,但是連續記錄騎行和步行時距離是連續記錄的無法區分。
Ⅱ 行者積分是騎行一公里一積分嗎
精確與否取決於定位系統,一般的定位都是用GPS,但是這個速度比較慢,所以通常我們使用的時候都是要用蜂窩網路(2G/3G)輔助的,這個需要消耗流量。只要周圍的網路比較好,一般可以認為是記錄的比較精確的,但是流量會消耗較大。
Ⅲ 哈_出行中的低碳星人等級在哪兒找
打開哈_APP騎行裡面最上端就會顯示
等級分由用戶在哈_出行完成的騎行、購卡等行為產生。等級分實時累計,達到相應分值,即可升級至下一等級。
騎行分:用戶有效騎行單車或助力車1天,可獲得10分,每天上限為10分
獎勵分:同用戶購買騎行卡等行為獲取。哈 _出行將根據時令及節假日等調整每月獎勵分獲取規則。
Ⅳ 行者年度騎行報告在哪裡看
1.首先找到軟體快捷方式,打開軟體,等待軟體初始化。
2.來到軟體,默認是「運動」菜單,單擊選擇「我的」菜單
3.下面有個「歷史記錄」,點擊進入歷史記錄,就可以查看運行軌跡了
Ⅳ 行者評分s什麼意思
行者評分s代錶速度、坡度、爬升等數據綜合評分,速度越快、坡度越大、爬升越高評分就越高。
行者評分計算規則如下:騎行(熱度的大小與里程/均速/累計爬升有關。數據越好,熱度越高。) 跑步/徒步(有效里程1km=3個熱度)。
根據綜合能力的一個評分,證明你在騎行時速度達標,坡度,爬升等各個數據都超過平常,得到的評分等級就越高,就像唱歌的評分系統一樣。
Ⅵ 行者騎行軟體怎麼用
打開GPS(到室外才開始定位),運行行者軟體,點擊開始。。。扛車下樓,騎車,到達目的地,停車,關閉GPS(耗電量較大,不用時盡量關閉)。點擊「歷史」,裡面有你的騎行記錄,點開會看到詳細信息。包括運動時間、全程時間、運動勻速、全程勻速、最快速度等等。聯網情況下還會顯示騎行路線。
還有「組隊」、「路書」什麼的,自己動手試試就知道了。
Ⅶ 自行車的級別是怎樣劃分的
一級:初級強度。北京城鎮結合路段,單程在40公里以內,往返不超過100公里;全程騎行起伏不多,無明顯3公里以上爬升;沿途餐館、修車攤點、補水處明顯,十檔變速自行車即可勝任。例如:二環路至香山腳下、北三環至十三陵水庫。
二級:強度適中。單程在70公里以內,總上升路段不超過15公里;游歷京城近郊地區,途徑混合國道、柏油路,需要良好體力方可完成;沿途餐館、補水處少許、無修車攤點;個人須背負1.5升淡水,對變速自行車有較高要求。例如:109東方紅隧道、戒台寺、黃花城小西湖、懷柔慕田峪虹鱒魚場。
三級:強度很大。涉足郊區縣城等較遠周邊,單程在120公里以內,上升路段不超過總里程的四分之一,平均上升坡度小於10度;有柏油、水泥公路可循,沿途有村落、行人,但必須擁有長期騎行經驗的人隨身攜帶淡水、食品、補胎維修工具;屬於一般騎行俱樂部熟知、勘測過的范疇。例如:四海古鎮、109國道的沿河城、八道河—雲蒙山—四合堂一脈、十渡—上方山沿線。
四級:探騎北京周邊人際罕至的山區,大海拔上升坡度20度以下;路面不友好,土路、碎石伴有越野意味,但路面依然清晰、危險系數可人為控制;需要有顛簸騎行經驗的愛好者背負個人全部補給(餐、水、地圖、復雜工具),結隊成組騎行;此級別往往會先伴隨長距離的公路騎行,故強度,難度均較高。例如:妙峰山頂—禪房、百花山南北騎行登頂、海托山側峰土路、密雲水庫環湖健騎。
五級:長期旅行騎行。受經濟條件制約和ZN愛好的催使,通過西藏、甘南、中甸這種血脈賁張的高海拔地區,對自己體能和意志進行全方位考驗。
騎行里程
1、初級級別
每天騎自行車通勤,或者周末騎行去郊外遊玩,一天騎行總距離不會超過100公里。
2、中級級別
日騎百里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一千公里內的長途騎行也從不畏懼。
3、高級級別
一年騎行距離可以繞地球不知道多少圈了,碼表都騎爆表了,地球有多大,用自行車去丈量。
自行車車型
1、初級級別
騎的自行車一般是XC,山馬黨,或者騎個小輪車通勤。
2、中級級別
騎公路車,追求速度與激情;騎DH,追求刺激與挑戰;騎行BMX,追求技巧與酷炫......
3、高級級別
車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定是最頂級的戰車,買自行車和升級改造的錢可以買汽車了。
Ⅷ 行者app騎行評分等級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9
Ⅸ 用行者騎行軟體的人能不能說一下它的積分怎麼得
根據你有效記錄下來的路程公里數 累計
Ⅹ 行者騎行3·15.2的使用說明
摘要 開始界面默認為{運動界面},可以在最下方看到還有另外的四個功能界面。下面分別來介紹。